目录
- 716 第715章 象棋小酌
- 717 第716章 象棋与名人
- 718 第717章 象棋高手 养成
- 719 第718章 象棋过去以及发展
- 720 第719章 象棋发展论述
- 721 第720章 象棋故事
- 722 第721章 象棋名人故事
- 723 第722章 象棋英雄
- 724 第723章 澳门象棋
- 725 第724章 东南亚象棋的崛起
- 726 第725章 象棋的王者之王
- 727 第726章 东南亚象棋
- 728 第727章 象棋的对弈?
- 729 第728章 象棋故事
- 730 第729章 象棋常识
- 731 第730章 象棋文化的传承
- 732 第731章 象棋 棋具
- 733 第732章 象棋历史
- 734 第733章 大攀帝国的棋王
- 735 第734章 四川象棋文化的传承
- 736 第735章 西门吹雪的由来
- 737 第736章 亲王陛下的烦恼
- 738 第737章 化敌为友
- 739 第738章 狼王星的新国王
- 740 第739章 王小七的绝招
- 741 第740章 西门吹雪的等待
- 742 第741章 王小七和西门吹雪的对决
- 743 第742章 忘我的境界
- 744 第743章 西门大官人
- 745 第744章 故事与发展
- 746 第745章 象棋世界情节
- 747 第746章 象棋在国外的发展
- 748 第747章 新加坡象棋高手
- 749 第748章 象棋精神
- 750 第749章 象棋界的神雕侠侣
- 751 第750章 吕布
- 752 第751章 来自地球的少年
- 753 第752章 狼王星的时间
- 754 第753章 象棋知识普及时间
- 755 第754章 象棋文化探索
- 756 第755章 象棋的文化
- 757 第756章 象棋文化的海外传播之旅
- 758 第757章 象棋在澳洲的发展
- 759 第758章 象棋在国外
- 760 第759章 象棋天才少年成长史
- 761 第760章 象棋高手李开先
- 762 第761章 象棋十大高手
- 763 第762章 天才之间的惺惺相惜
- 764 第763章 王小七的梦境
- 765 第764章 象棋文化的精研
- 766 第765章 唐代象棋的那些事儿
- 767 第766章 象棋教学教习
- 768 第767章 象棋小故事赏析
- 769 第768章 象棋名家——文天祥(1)
- 770 第769章 象棋名家——文天祥
- 771 第770章 象棋故事
- 772 第771章 象棋
- 773 第772章 象棋与爱情
- 774 第773章 象棋与爱情
- 775 第774章 象棋最高境界
- 776 第775章 象棋与谋略
- 777 第776章 象棋
- 778 第777章 中国棋文化
- 779 第778章 象棋文化
- 780 第779章 象棋
- 781 第780章 象棋文明
- 782 第781章 象棋棋谱
- 783 第782章 象棋的境界
- 784 第783章 象棋文化
- 785 第784章 象棋故事
- 786 第785章 象棋故事
- 787 第786章 象棋高手
- 788 第787章 象棋精髓
- 789 第788章 象棋精髓
- 790 第789章 象棋
- 791 第790章 象棋
- 792 第791章 象棋
- 793 第792章 象棋的发展
- 794 第793章 象棋影视作品
- 795 第794章 象棋经典棋局分析
- 796 第795章 王小七的穿越之旅
- 797 第796章 苏先生的担忧
- 798 第797章 苏先生的反击
- 799 第798章 幽古战神的象棋实力
- 800 第799章 来自幽灵城的问候
- 801 第800章 第七百七十七主章 幽灵少主
- 802 第801章 城主大人的心思
- 803 第802章 一念之间的输和赢
- 804 第803章 尔虞我诈
- 805 第804章 少主大人的烦恼
- 806 第805章 终于苏醒过来了
- 807 第806章 狼王星的曙光
- 808 第807章 真正的象棋
- 809 第808章 象棋知识普及
- 810 第809章 国际象棋简介
- 811 第810章 国际象棋大师
- 812 第811章 国际象棋故事
- 813 第812章 星际联盟
- 814 第813章 国际象棋在中国的发展
- 815 第814章 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的渊源
- 816 第815章 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
- 817 第816章 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赛
- 818 第817章 电脑和人脑的对决
- 819 第818章 国际象棋进化史
- 820 第819章 国际象棋在美国的发展
- 821 第820章 国际象棋大师 诸宸
- 822 第821章 国际象棋和俄罗斯
- 823 第822章 国际象棋和苏联
- 824 第823章 亚历山德拉·科斯坚纽克
- 825 第824章 巾帼不让须眉
- 826 第825章 俄罗斯的国际象棋之光
- 827 第826章 国际象棋大师
- 828 第827章 国际象棋大师
- 829 第828章 中国 国际象棋协会
- 830 第829章 国际象棋奥赛
- 831 第830章 国际象棋大师博比菲舍尔
- 832 第831章 国际象棋知识普及
- 833 第832章 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
- 834 第833章 象棋大师赵国荣
- 835 第834章 国际象棋女子赛
- 836 第835章 象棋大师赵国容(2
- 837 第836章 国际象棋的家国荣誉
- 838 第837章 国际象棋在深圳
- 839 第838章 棋的智慧
- 840 第839章 周武帝宇文邕
- 841 第840章 象棋故事
- 842 第841章 中国象棋大师
- 843 第842章 中国象棋大师
- 844 第843章 象棋大师
- 845 第844章 象棋七星
- 846 第845章 象棋大师于幼华
- 847 第846章 中国象棋与古代文明
- 848 第847章 象棋文化的传播
- 849 第848章 象棋大师
- 850 第849章 象棋大师
- 851 第850章 象棋大师李义庭
- 852 第851章 象棋大师
- 853 第852章 象棋大师
- 854 第853章 象棋大师
- 855 第854章 中国象棋大师
- 856 第855章 象棋大师简介
- 857 第856章 国际智力联盟
- 858 第857章 女子象棋大师
- 859 第858章 女子象棋大师
- 860 第859章 巾帼不让须眉
- 861 第860章 女中豪杰
- 862 第861章 女子象棋高手
- 863 第862章 象棋大师宋国强
- 864 第863章 女子 象棋大师 尤颖钦
- 865 第864章 蒙古象棋
- 866 第865章 象棋文化
- 867 第866章 越南象棋
- 868 第867章 象棋高手蒋川
- 869 第868章 枭雄与象棋
- 870 第869章 象棋与大人物
- 871 第870章 国际象棋终极对手
- 872 第871章 国际象棋大师谢军
- 873 第872章 越南象棋文化
- 874 第873章 国际象棋 故事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725章 象棋的王者之王
第725章 象棋的王者之王
第七百零六章象棋的王者之王
关于中国象棋的起源,真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其中一种为古文献所记载的有趣的传说。即起源于南北朝时的北周武帝,《太平御览》这样写道:“周武帝造象戏”。明罗颀所著的《物源》亦言:“周武帝作象棋”。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以严谨闻名于世的古代科普类巨著这样认定的呢??
??当时中国历史的时钟正处于南北朝时期,南方有与北周鼎足而分的梁国。<<周书>.武帝本纪这样记载道:“自东西否隔,二国争强,戎马生郊,干戈日用,兵连祸结,力敌势均,疆场之事,一彼一此”。???
而史书上记载的“二国争强,力敌势均。疆场之事,一彼一此”。正好有类于楚汉相争之势。当时北周“朝政惟新,内难既除,外略方始”。雄才大略的宇文邕为一统天下“乃苦心焦思,克己励精,修富民之政,务强兵之术。乘仇人之有衅”。象棋虽然在此之前早已出现,但是因为它可以演习治国用兵之道。自此应运而提升,盖天时也。据《周书.本纪》记载:“天和四年,五月乙丑,帝制《象经》成,集百寮讲说”。这在北周朝庭上视为一件盛事,并引起不小的轰动,大臣王堡为《象经》作序,受到周武帝称赏,著名文学家庚信作了一篇《象经经赋》献给武帝,秦称:“臣伏读圣制《象经》,并观象戏,私心踊跃,不胜忭舞”。北周武帝宇文邕不但在朝庭中大力倡导象棋。其亲自动手撰写的〈象经》还详细介绍了象棋的下法.唐时的学者吕才就因为给唐太宗李世民讲解象经三局中的疑难问题升到“太常博士”呢。可惜因为战乱,《象经》今已失传。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王褒作的《象经序》窥出古人对象棋的一些独到视角。王褒“象经序”如下:???一曰天文,以观其象天,日月星是也;二曰地理,以法其形地,水木金土是也;三曰阴阳,以顺其本,阳数为先,本于天,阴数为先,本于地是也;四曰时令,以正其序,东方之色青,其余三色,例皆如之是也;五曰算数,以通其变,俯仰则为天地日月星,变通则为水火金木土是也;六曰律吕,以宣其气,在子取未,在午取丑是也;七曰八卦,以定其位,至震取兑,至离取坎是也。八曰忠孝,以敦其教,出则尽忠,入则尽孝是也;九曰君臣,以事其礼,不可以贵凌贱,直而为曲,不可以卑畏尊,隐而无犯是也;十曰文武,以成其务,武论七德,文表四教是也;十一曰礼仪,以制其则,居上不骄,为下尽敬,进退有度可法是也;十二曰观德,以考其行,定而后求,义而后取,时然后言,乐然后笑是也。或升进以报德,义以迁善;或黜退出贬过,事在惩恶;或以沉审为贵,正其瞻视;或以徇齐为功,明其纠察。得失表于隆替,在贱必申;怠敬彰于勤沮,处尊思屈;片言崇于拱璧,一德逾于华衰。???
由此可以看出。古人认为象棋之象“象于万物”,包罗万象。在认识上将象棋放到了一个非常非常神圣的高度。而周武帝宇文邕“五年之间,大勋斯集。摅祖宗之宿愤,拯东夏之阽危”.让北周成为民富兵强的国家,为后世隋朝可以实现江山大一统奠定基础。不是历史的偶然,从他在朝廷中大力推广象棋运动可以看出,其时时不忘探索富国强兵之术才是根本原因。诚如周书所赞;“其雄图远略,足驾与前王者!”
一样,牛既可以作为坐骑,也可以用于战争,那么为什么在象棋这种反映古代战争的游戏中有马而没有牛呢????话说齐国有一老汉,养有一牛一马。一天晚上,两个牲口在圈棚里边吃草料边聊天。小马对老牛说:“主人那么喜欢你,可他最爱玩的象棋里为什么有我而没有你?”一句话,问得老牛哑口无言。虽然它知道主人愿意下象棋,可却从来没注意过象棋中有什么没什么。??
?一天,老汉和邻居下完棋后就睡午觉去了,棋子也没收拾,散落在一旁。老牛见四下无人,立即迫不及待地跑过去,把大脑袋伸到棋盘上,睁大眼睛,仔细观看:“确实没有牛啊!反倒有四匹马在上面。”???回去后,老牛越想越不是滋味,自己平时干活最卖力气,小马只知道偷懒耍滑,象棋中却有它无我,太不公平了。于是老牛决定罢工,直到自己也能上战场为止。???
老汉没辙,只好从棋盘上取出一只马,换上一只牛。这下象棋里可热闹了,老帅为本军失去一匹马而换上一头老牛而表示担忧。于是就问老牛:“你会打仗吗?”老牛说:“确不比马儿差!”老帅又问:“军中无戏言》”老牛仍然回答得很坚决:“我不怕死,你就瞧好吧!”士和相也劝老帅:“就给老牛一个机会。让它试试》”老帅只好点头同意。???
红黑两军再次摆阵开战时,老牛也一身戎装列于队中。一时间,金鼓齐鸣、杀声震天,老牛一“牛”当先杀入敌阵,但由于行动缓慢,被敌马抢先占领要地,挡住了去路。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本军的马儿飞快地奔到老牛身旁,拦住敌马,救了老牛一命。“你干什么?”老牛大怒,认为马儿夺了自己立功的机会,他决定露一手,让大家看看自己的真本领。???
这时军令传到,老帅命令老牛配合炮后进攻,组成“牛”后炮,“牛后炮”老牛一听,着实吓了一跳,扭头见到身后黑洞洞的炮口正对着自己,不由自主地闪到一边。由于老牛临阵退缩,使敌军老将死里逃生,大举反攻,老牛被敌马踢出棋盘,最后大败,老帅也战死沙场。??
?后来,老牛参战导致惨败的事传到齐王的耳朵里,于是齐王颁布圣旨:象棋中双方各将帅一枚,士、相、马、炮各二枚。后五枚,牛、猪、骡、狗等不得参战,否则格杀勿论。从此象棋中的兵种就固定下来,再也没有改变过。
唐玄宗李隆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多才多艺的的帝王,他对音乐、围棋、象棋、书画等艺术都很有研究。他既喜欢下围棋也喜爱下象棋,即位后,将“棋待诏”(以围棋或象棋为正式职业,并领取朝廷薪俸的人)官职正式定下来,此后一直延续至南宋末,历时达500多年。他常与杨贵妃对弈,且下棋的方法又十分别致,即不是落子于棋盘之上,而是以人代棋子。游戏方法是:数十名宫女为棋手,在胸上缀以“香车”、“挂马”、“金将”、“银将”等棋子名称,棋盘则绘图在宫殿金砖地上,在杨贵妃那“莺声燕语”中,宫女随之走动弈棋,那博弈的情景的确奢华有趣。此后,以人代棋的走法被传入日本,蜕制成日本的“将棋”。
公元728年,京城长安举行了一次全国神童选拔,唐玄宗李隆基亲自登台观看。城楼下设有高坐,供神童们登台答辩,只见一位叫员俶的九岁孩子率先登台,舌战群童,击败了所有的对手。
唐玄宗非常高兴,将员俶叫到身边问:“还有比你更聪明的孩子吗?”员俶回答说他的表弟李泌年方七岁,才学比自己更高。玄宗立刻派人飞马把李泌接来。这时玄宗正与燕公张说对弈,便让张说以象棋为题,试试李泌的才学。张说出句道:“方若棋盘,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
李泌稍假思索即对:“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
玄宗听后觉得答得别致,寓意深刻,连忙把李泌抱在怀里说:“因为你年纪还小,如果七岁封官,不利于才智的发展。”接着对嘱咐李泌的父母要用心教子,使其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后来,李泌确实不负众望,大展经纶,成为肃宗、代宗、德宗三个朝代实际上的宰相。
唐玄宗的三子唐肃宗李亨也是一位颇爱下象棋的天子。即使“天宝之乱”他与爱妃张良娣拥兵西逃时,只要暂息片刻,他就要与爱妃下棋。而对于四面八方飞来的战报,救援急件,即便堆积如山,他也不屑一顾。李泌用“马嵬坡”事件进言劝说,唐肃宗方有所收敛,但下棋的兴趣仍未减。他为了掩人耳目,将“金铜成形”的象棋,换成“干树枝”雕成的软木棋子,这样,旁人就听不到他们下棋掷子时发出的声音了。从此有了木制的象形立体棋子,被后人称为“宝应象棋”,从此,象棋由高贵的金、铜鎏金等形式转向普及的木质形式。
进入明、清两代,我国象棋的发展非常迅速,尽管当时在士大夫阶层中有弈博象贱之称,但在市民、手工业者及农民中却有了很大的发展,象棋的发展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名手辈出,佳作如云。杨慎、唐寅、郎英、罗颀、袁枚等文人学者都爱好下棋;涌现出了一大批如周廷梅、王再越、吴梅圣等出类拨萃的象棋国手大家;出现了多部总结性的理论专著,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梦入神机》、《金鹏十八变》、《橘中秘》、《适情雅趣》、《梅花谱》、《竹香斋.象棋谱》等,棋理棋势的研究更加深化,促进了象棋文化的发展,是古代象棋史上的黄金时期。
???现存明代残局谱有《梦入神机》(残本)。《梦入神机》象棋谱十二卷,作者佚名。现存残本144局。《梦入神机》在明代是一部相当流行的象棋谱,明代各藏谱家都曾收藏过此谱。但令人十分惋惜的是,至今尚未发现期他完整的版本流传下来。《梦入神机》残本,是郑国钧于1949年在天津静海县的一个集市上,从一个姓杜的杂货商的包装纸中抢救出来的。经过郑的搜集,仅有一、二、三卷残本和卷七一册共285局。从中删去与《适情雅趣》相同的局数后,尚存144局,这是非常难得的宝贵遗产。象棋之所以如此兴盛、恰如艺术家唐伯虎著《谱双》一书所云;象棋不仅可以娱乐,亦可以论兵。戏曲文学艺术家李开先不仅有高超的棋艺,而且为后世留下两首象棋歌,其《前象棋歌》97句,628字;《后象棋歌》136句,787字,是我国象棋史上的一份重要史料。???清代是中国象棋发展的全盛时期,名家辈出,名谱众多。有关象棋著作有《梅花泉》、《韬元机略》、《心武残篇》、《竹香斋象戏谱》、《百局象棋谱》等。其中王再越著《梅花谱》是中国象棋史上一部带有划时代意义的棋谱,它因战例丰富、变化精微而著称。
在清代,紫禁城是宫内廷、帝王后妃们为打发寂寞冷清的宫中生活,也常常以下棋打牌,来散心、解闷、浇愁。北京故宫博物院内珍藏着诸多棋类,其中有一副别致精巧的蒙古象棋,与上述宋代象棋子无甚大差别,棋子为32枚:将2、车4、马4、象4、炮4、但无“士”,“卒”却比现今多4枚。清宫藏蒙古象棋开关为立体象形象棋。其“将”饰清代骑马武将形,顶戴花翎,身穿黄马褂,佩弓箭撒袋。一方骑红马,黄地花马搭;另一方骑黄马,红地花马搭。“炮”为端坐狮子形,一方全身黄色,爪下按一圆球;另一方绿色黄尾巴。“车”为马拉棚车形,车棚内端坐一人,一方黄马拉红车,绿车棚,车棚两侧均开方窗一,坐车人身着绿衣;另一方红马拉红车,绿车棚,车棚两侧均开圆窗一,坐车人身着红衣。“马”为站立马形,一方黄色,黑鬃黑尾。“象”为站立骆驼形,一方黄色,另一方驼色。“卒”为端坐人形,一方为头戴清朝官帽,身着黄色衣服;另一方免冠光头,身着红色花衣。关于蒙古象棋如何走法,解释最为详尽的是清人叶名丰的《桥西杂记》。(未完待续)??
?
关于中国象棋的起源,真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其中一种为古文献所记载的有趣的传说。即起源于南北朝时的北周武帝,《太平御览》这样写道:“周武帝造象戏”。明罗颀所著的《物源》亦言:“周武帝作象棋”。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以严谨闻名于世的古代科普类巨著这样认定的呢??
??当时中国历史的时钟正处于南北朝时期,南方有与北周鼎足而分的梁国。<<周书>.武帝本纪这样记载道:“自东西否隔,二国争强,戎马生郊,干戈日用,兵连祸结,力敌势均,疆场之事,一彼一此”。???
而史书上记载的“二国争强,力敌势均。疆场之事,一彼一此”。正好有类于楚汉相争之势。当时北周“朝政惟新,内难既除,外略方始”。雄才大略的宇文邕为一统天下“乃苦心焦思,克己励精,修富民之政,务强兵之术。乘仇人之有衅”。象棋虽然在此之前早已出现,但是因为它可以演习治国用兵之道。自此应运而提升,盖天时也。据《周书.本纪》记载:“天和四年,五月乙丑,帝制《象经》成,集百寮讲说”。这在北周朝庭上视为一件盛事,并引起不小的轰动,大臣王堡为《象经》作序,受到周武帝称赏,著名文学家庚信作了一篇《象经经赋》献给武帝,秦称:“臣伏读圣制《象经》,并观象戏,私心踊跃,不胜忭舞”。北周武帝宇文邕不但在朝庭中大力倡导象棋。其亲自动手撰写的〈象经》还详细介绍了象棋的下法.唐时的学者吕才就因为给唐太宗李世民讲解象经三局中的疑难问题升到“太常博士”呢。可惜因为战乱,《象经》今已失传。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王褒作的《象经序》窥出古人对象棋的一些独到视角。王褒“象经序”如下:???一曰天文,以观其象天,日月星是也;二曰地理,以法其形地,水木金土是也;三曰阴阳,以顺其本,阳数为先,本于天,阴数为先,本于地是也;四曰时令,以正其序,东方之色青,其余三色,例皆如之是也;五曰算数,以通其变,俯仰则为天地日月星,变通则为水火金木土是也;六曰律吕,以宣其气,在子取未,在午取丑是也;七曰八卦,以定其位,至震取兑,至离取坎是也。八曰忠孝,以敦其教,出则尽忠,入则尽孝是也;九曰君臣,以事其礼,不可以贵凌贱,直而为曲,不可以卑畏尊,隐而无犯是也;十曰文武,以成其务,武论七德,文表四教是也;十一曰礼仪,以制其则,居上不骄,为下尽敬,进退有度可法是也;十二曰观德,以考其行,定而后求,义而后取,时然后言,乐然后笑是也。或升进以报德,义以迁善;或黜退出贬过,事在惩恶;或以沉审为贵,正其瞻视;或以徇齐为功,明其纠察。得失表于隆替,在贱必申;怠敬彰于勤沮,处尊思屈;片言崇于拱璧,一德逾于华衰。???
由此可以看出。古人认为象棋之象“象于万物”,包罗万象。在认识上将象棋放到了一个非常非常神圣的高度。而周武帝宇文邕“五年之间,大勋斯集。摅祖宗之宿愤,拯东夏之阽危”.让北周成为民富兵强的国家,为后世隋朝可以实现江山大一统奠定基础。不是历史的偶然,从他在朝廷中大力推广象棋运动可以看出,其时时不忘探索富国强兵之术才是根本原因。诚如周书所赞;“其雄图远略,足驾与前王者!”
一样,牛既可以作为坐骑,也可以用于战争,那么为什么在象棋这种反映古代战争的游戏中有马而没有牛呢????话说齐国有一老汉,养有一牛一马。一天晚上,两个牲口在圈棚里边吃草料边聊天。小马对老牛说:“主人那么喜欢你,可他最爱玩的象棋里为什么有我而没有你?”一句话,问得老牛哑口无言。虽然它知道主人愿意下象棋,可却从来没注意过象棋中有什么没什么。??
?一天,老汉和邻居下完棋后就睡午觉去了,棋子也没收拾,散落在一旁。老牛见四下无人,立即迫不及待地跑过去,把大脑袋伸到棋盘上,睁大眼睛,仔细观看:“确实没有牛啊!反倒有四匹马在上面。”???回去后,老牛越想越不是滋味,自己平时干活最卖力气,小马只知道偷懒耍滑,象棋中却有它无我,太不公平了。于是老牛决定罢工,直到自己也能上战场为止。???
老汉没辙,只好从棋盘上取出一只马,换上一只牛。这下象棋里可热闹了,老帅为本军失去一匹马而换上一头老牛而表示担忧。于是就问老牛:“你会打仗吗?”老牛说:“确不比马儿差!”老帅又问:“军中无戏言》”老牛仍然回答得很坚决:“我不怕死,你就瞧好吧!”士和相也劝老帅:“就给老牛一个机会。让它试试》”老帅只好点头同意。???
红黑两军再次摆阵开战时,老牛也一身戎装列于队中。一时间,金鼓齐鸣、杀声震天,老牛一“牛”当先杀入敌阵,但由于行动缓慢,被敌马抢先占领要地,挡住了去路。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本军的马儿飞快地奔到老牛身旁,拦住敌马,救了老牛一命。“你干什么?”老牛大怒,认为马儿夺了自己立功的机会,他决定露一手,让大家看看自己的真本领。???
这时军令传到,老帅命令老牛配合炮后进攻,组成“牛”后炮,“牛后炮”老牛一听,着实吓了一跳,扭头见到身后黑洞洞的炮口正对着自己,不由自主地闪到一边。由于老牛临阵退缩,使敌军老将死里逃生,大举反攻,老牛被敌马踢出棋盘,最后大败,老帅也战死沙场。??
?后来,老牛参战导致惨败的事传到齐王的耳朵里,于是齐王颁布圣旨:象棋中双方各将帅一枚,士、相、马、炮各二枚。后五枚,牛、猪、骡、狗等不得参战,否则格杀勿论。从此象棋中的兵种就固定下来,再也没有改变过。
唐玄宗李隆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多才多艺的的帝王,他对音乐、围棋、象棋、书画等艺术都很有研究。他既喜欢下围棋也喜爱下象棋,即位后,将“棋待诏”(以围棋或象棋为正式职业,并领取朝廷薪俸的人)官职正式定下来,此后一直延续至南宋末,历时达500多年。他常与杨贵妃对弈,且下棋的方法又十分别致,即不是落子于棋盘之上,而是以人代棋子。游戏方法是:数十名宫女为棋手,在胸上缀以“香车”、“挂马”、“金将”、“银将”等棋子名称,棋盘则绘图在宫殿金砖地上,在杨贵妃那“莺声燕语”中,宫女随之走动弈棋,那博弈的情景的确奢华有趣。此后,以人代棋的走法被传入日本,蜕制成日本的“将棋”。
公元728年,京城长安举行了一次全国神童选拔,唐玄宗李隆基亲自登台观看。城楼下设有高坐,供神童们登台答辩,只见一位叫员俶的九岁孩子率先登台,舌战群童,击败了所有的对手。
唐玄宗非常高兴,将员俶叫到身边问:“还有比你更聪明的孩子吗?”员俶回答说他的表弟李泌年方七岁,才学比自己更高。玄宗立刻派人飞马把李泌接来。这时玄宗正与燕公张说对弈,便让张说以象棋为题,试试李泌的才学。张说出句道:“方若棋盘,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
李泌稍假思索即对:“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
玄宗听后觉得答得别致,寓意深刻,连忙把李泌抱在怀里说:“因为你年纪还小,如果七岁封官,不利于才智的发展。”接着对嘱咐李泌的父母要用心教子,使其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后来,李泌确实不负众望,大展经纶,成为肃宗、代宗、德宗三个朝代实际上的宰相。
唐玄宗的三子唐肃宗李亨也是一位颇爱下象棋的天子。即使“天宝之乱”他与爱妃张良娣拥兵西逃时,只要暂息片刻,他就要与爱妃下棋。而对于四面八方飞来的战报,救援急件,即便堆积如山,他也不屑一顾。李泌用“马嵬坡”事件进言劝说,唐肃宗方有所收敛,但下棋的兴趣仍未减。他为了掩人耳目,将“金铜成形”的象棋,换成“干树枝”雕成的软木棋子,这样,旁人就听不到他们下棋掷子时发出的声音了。从此有了木制的象形立体棋子,被后人称为“宝应象棋”,从此,象棋由高贵的金、铜鎏金等形式转向普及的木质形式。
进入明、清两代,我国象棋的发展非常迅速,尽管当时在士大夫阶层中有弈博象贱之称,但在市民、手工业者及农民中却有了很大的发展,象棋的发展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名手辈出,佳作如云。杨慎、唐寅、郎英、罗颀、袁枚等文人学者都爱好下棋;涌现出了一大批如周廷梅、王再越、吴梅圣等出类拨萃的象棋国手大家;出现了多部总结性的理论专著,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梦入神机》、《金鹏十八变》、《橘中秘》、《适情雅趣》、《梅花谱》、《竹香斋.象棋谱》等,棋理棋势的研究更加深化,促进了象棋文化的发展,是古代象棋史上的黄金时期。
???现存明代残局谱有《梦入神机》(残本)。《梦入神机》象棋谱十二卷,作者佚名。现存残本144局。《梦入神机》在明代是一部相当流行的象棋谱,明代各藏谱家都曾收藏过此谱。但令人十分惋惜的是,至今尚未发现期他完整的版本流传下来。《梦入神机》残本,是郑国钧于1949年在天津静海县的一个集市上,从一个姓杜的杂货商的包装纸中抢救出来的。经过郑的搜集,仅有一、二、三卷残本和卷七一册共285局。从中删去与《适情雅趣》相同的局数后,尚存144局,这是非常难得的宝贵遗产。象棋之所以如此兴盛、恰如艺术家唐伯虎著《谱双》一书所云;象棋不仅可以娱乐,亦可以论兵。戏曲文学艺术家李开先不仅有高超的棋艺,而且为后世留下两首象棋歌,其《前象棋歌》97句,628字;《后象棋歌》136句,787字,是我国象棋史上的一份重要史料。???清代是中国象棋发展的全盛时期,名家辈出,名谱众多。有关象棋著作有《梅花泉》、《韬元机略》、《心武残篇》、《竹香斋象戏谱》、《百局象棋谱》等。其中王再越著《梅花谱》是中国象棋史上一部带有划时代意义的棋谱,它因战例丰富、变化精微而著称。
在清代,紫禁城是宫内廷、帝王后妃们为打发寂寞冷清的宫中生活,也常常以下棋打牌,来散心、解闷、浇愁。北京故宫博物院内珍藏着诸多棋类,其中有一副别致精巧的蒙古象棋,与上述宋代象棋子无甚大差别,棋子为32枚:将2、车4、马4、象4、炮4、但无“士”,“卒”却比现今多4枚。清宫藏蒙古象棋开关为立体象形象棋。其“将”饰清代骑马武将形,顶戴花翎,身穿黄马褂,佩弓箭撒袋。一方骑红马,黄地花马搭;另一方骑黄马,红地花马搭。“炮”为端坐狮子形,一方全身黄色,爪下按一圆球;另一方绿色黄尾巴。“车”为马拉棚车形,车棚内端坐一人,一方黄马拉红车,绿车棚,车棚两侧均开方窗一,坐车人身着绿衣;另一方红马拉红车,绿车棚,车棚两侧均开圆窗一,坐车人身着红衣。“马”为站立马形,一方黄色,黑鬃黑尾。“象”为站立骆驼形,一方黄色,另一方驼色。“卒”为端坐人形,一方为头戴清朝官帽,身着黄色衣服;另一方免冠光头,身着红色花衣。关于蒙古象棋如何走法,解释最为详尽的是清人叶名丰的《桥西杂记》。(未完待续)??
?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