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706 第705章 象棋的国际化
- 707 第706章 中国象棋和日本的溯源
- 708 第707章 中国象棋发展方向
- 709 第708章 千月花
- 710 第709章 象棋故事
- 711 第710章 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
- 712 第711章 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
- 713 第712章 象棋高手李义庭
- 714 第713章 象棋历史故事
- 715 第714章 象棋的城市文化
- 716 第715章 象棋小酌
- 717 第716章 象棋与名人
- 718 第717章 象棋高手 养成
- 719 第718章 象棋过去以及发展
- 720 第719章 象棋发展论述
- 721 第720章 象棋故事
- 722 第721章 象棋名人故事
- 723 第722章 象棋英雄
- 724 第723章 澳门象棋
- 725 第724章 东南亚象棋的崛起
- 726 第725章 象棋的王者之王
- 727 第726章 东南亚象棋
- 728 第727章 象棋的对弈?
- 729 第728章 象棋故事
- 730 第729章 象棋常识
- 731 第730章 象棋文化的传承
- 732 第731章 象棋 棋具
- 733 第732章 象棋历史
- 734 第733章 大攀帝国的棋王
- 735 第734章 四川象棋文化的传承
- 736 第735章 西门吹雪的由来
- 737 第736章 亲王陛下的烦恼
- 738 第737章 化敌为友
- 739 第738章 狼王星的新国王
- 740 第739章 王小七的绝招
- 741 第740章 西门吹雪的等待
- 742 第741章 王小七和西门吹雪的对决
- 743 第742章 忘我的境界
- 744 第743章 西门大官人
- 745 第744章 故事与发展
- 746 第745章 象棋世界情节
- 747 第746章 象棋在国外的发展
- 748 第747章 新加坡象棋高手
- 749 第748章 象棋精神
- 750 第749章 象棋界的神雕侠侣
- 751 第750章 吕布
- 752 第751章 来自地球的少年
- 753 第752章 狼王星的时间
- 754 第753章 象棋知识普及时间
- 755 第754章 象棋文化探索
- 756 第755章 象棋的文化
- 757 第756章 象棋文化的海外传播之旅
- 758 第757章 象棋在澳洲的发展
- 759 第758章 象棋在国外
- 760 第759章 象棋天才少年成长史
- 761 第760章 象棋高手李开先
- 762 第761章 象棋十大高手
- 763 第762章 天才之间的惺惺相惜
- 764 第763章 王小七的梦境
- 765 第764章 象棋文化的精研
- 766 第765章 唐代象棋的那些事儿
- 767 第766章 象棋教学教习
- 768 第767章 象棋小故事赏析
- 769 第768章 象棋名家——文天祥(1)
- 770 第769章 象棋名家——文天祥
- 771 第770章 象棋故事
- 772 第771章 象棋
- 773 第772章 象棋与爱情
- 774 第773章 象棋与爱情
- 775 第774章 象棋最高境界
- 776 第775章 象棋与谋略
- 777 第776章 象棋
- 778 第777章 中国棋文化
- 779 第778章 象棋文化
- 780 第779章 象棋
- 781 第780章 象棋文明
- 782 第781章 象棋棋谱
- 783 第782章 象棋的境界
- 784 第783章 象棋文化
- 785 第784章 象棋故事
- 786 第785章 象棋故事
- 787 第786章 象棋高手
- 788 第787章 象棋精髓
- 789 第788章 象棋精髓
- 790 第789章 象棋
- 791 第790章 象棋
- 792 第791章 象棋
- 793 第792章 象棋的发展
- 794 第793章 象棋影视作品
- 795 第794章 象棋经典棋局分析
- 796 第795章 王小七的穿越之旅
- 797 第796章 苏先生的担忧
- 798 第797章 苏先生的反击
- 799 第798章 幽古战神的象棋实力
- 800 第799章 来自幽灵城的问候
- 801 第800章 第七百七十七主章 幽灵少主
- 802 第801章 城主大人的心思
- 803 第802章 一念之间的输和赢
- 804 第803章 尔虞我诈
- 805 第804章 少主大人的烦恼
- 806 第805章 终于苏醒过来了
- 807 第806章 狼王星的曙光
- 808 第807章 真正的象棋
- 809 第808章 象棋知识普及
- 810 第809章 国际象棋简介
- 811 第810章 国际象棋大师
- 812 第811章 国际象棋故事
- 813 第812章 星际联盟
- 814 第813章 国际象棋在中国的发展
- 815 第814章 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的渊源
- 816 第815章 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
- 817 第816章 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赛
- 818 第817章 电脑和人脑的对决
- 819 第818章 国际象棋进化史
- 820 第819章 国际象棋在美国的发展
- 821 第820章 国际象棋大师 诸宸
- 822 第821章 国际象棋和俄罗斯
- 823 第822章 国际象棋和苏联
- 824 第823章 亚历山德拉·科斯坚纽克
- 825 第824章 巾帼不让须眉
- 826 第825章 俄罗斯的国际象棋之光
- 827 第826章 国际象棋大师
- 828 第827章 国际象棋大师
- 829 第828章 中国 国际象棋协会
- 830 第829章 国际象棋奥赛
- 831 第830章 国际象棋大师博比菲舍尔
- 832 第831章 国际象棋知识普及
- 833 第832章 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
- 834 第833章 象棋大师赵国荣
- 835 第834章 国际象棋女子赛
- 836 第835章 象棋大师赵国容(2
- 837 第836章 国际象棋的家国荣誉
- 838 第837章 国际象棋在深圳
- 839 第838章 棋的智慧
- 840 第839章 周武帝宇文邕
- 841 第840章 象棋故事
- 842 第841章 中国象棋大师
- 843 第842章 中国象棋大师
- 844 第843章 象棋大师
- 845 第844章 象棋七星
- 846 第845章 象棋大师于幼华
- 847 第846章 中国象棋与古代文明
- 848 第847章 象棋文化的传播
- 849 第848章 象棋大师
- 850 第849章 象棋大师
- 851 第850章 象棋大师李义庭
- 852 第851章 象棋大师
- 853 第852章 象棋大师
- 854 第853章 象棋大师
- 855 第854章 中国象棋大师
- 856 第855章 象棋大师简介
- 857 第856章 国际智力联盟
- 858 第857章 女子象棋大师
- 859 第858章 女子象棋大师
- 860 第859章 巾帼不让须眉
- 861 第860章 女中豪杰
- 862 第861章 女子象棋高手
- 863 第862章 象棋大师宋国强
- 864 第863章 女子 象棋大师 尤颖钦
- 865 第864章 蒙古象棋
- 866 第865章 象棋文化
- 867 第866章 越南象棋
- 868 第867章 象棋高手蒋川
- 869 第868章 枭雄与象棋
- 870 第869章 象棋与大人物
- 871 第870章 国际象棋终极对手
- 872 第871章 国际象棋大师谢军
- 873 第872章 越南象棋文化
- 874 第873章 国际象棋 故事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715章 象棋小酌
第715章 象棋小酌
第六百九十七章象棋小酌
中国象棋来源有两种说法,一是伏羲先天八卦推出,另一是韩信推出。无论怎样,中国象棋的思想源于《易经》,与《易经》中的太极八卦图有很大的联系,可以这么说,中国象棋就是太极八卦。
现在就用太极八卦来解析一下中国象棋。太极八卦的精髓思想:一个概念(内部时刻变化的)在某一方向上归根结蒂分为对立两面,表现为三种形式(对立两者加他们的统一体),接着一直细分下去,无穷无尽。棋盘上有两对立方,还有一与双方接触的河界。
现在观查其中一个军事集团“将”,一共有16个棋子,大家知道怎么来的吗?“将”这个概念按照“一个概念(内部时刻变化的)在某一方向上归根结蒂分为对立两面,表现为三种形式(对立两者加他们的统一体),接着一直细分下去,无穷无尽。”来逻辑推理。两对立面分一次得2X3=6,三种表现形式分一次得3X3=9,1+6+9=16,这就是“将”集团的组织来源。1代表未细分的“将”,2代表相和士,3代表车、马、炮,6代表左相、右相、左士、右士再两个兵(左相与右相的中间壮态物,左士与右士的中间壮态物),9代表左车、兵、右车、左马、兵、右马、左炮、兵、右炮。
首先,必须明确,中国文化是“道”的文化。这个“道”,不是指狭隘的“道教”之道,而是指的根本和整体的“道”。
在中国文化中,一切万事万物,都是、也都应从道的高度来统摄认识和实践。
而从道的高度来看,万事万物无不可以、也无不必须从象理、位理、数理、哲理各个角度来综合认识和实践。
象棋,称为象者,象也,演象之棋也。从象理入道,即从象理角度出发,达到对事物的认识和实践,是中国象棋游戏设立的名称指地。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指出了宇宙万物从整体系统上是四个层次崁套而成,即道、天、地、人,其规律内涵由简到繁、外延由大到小。
易传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指出了在人法地层次上,万事万物包含了二个基本层次,即形而上和形而下。形而下者,时空分离,万物万事以空间分别、依时间展开;形而上者,万事万物有气化内景,从太极五行时空相联系。
象者,形而上之内景也,为形而下一切形式、变化之肇端。皆言万物,万物者,万物并称也,有万有物,万言形而下,物称形而上者也。此与形象一词相呼应,而谁知形象乃言物者也:形象者,形与象也,形讲形而上之形式,象述形而上之所呈象也。
中国象棋,蕴涵深刻的理数:棋子有名,名意味着其体,活为阳,死为阴。
中国象棋,全盘却是32子,每一方16子,何意?
一方16子者,意乃全局64卦,关键点为16也;双方共32子者,意指一切半由人谋,半在天也。卒五、将士十(五对)、帅一。卒五,可见物体,形而下之器者,显,逐粒而在也,故为阳。然其隐喻地法,地法者,形而上下共存,故卒乃逐粒而在之器,以数五表征,隐含形器当用五行看。将士十,形而上也,隐,成对待存在,故为阴。细分之:车、炮,死物也,为阴,阴二;相、马、士,活物也,为阳,阳三。含五方五行意。过河者卒五、炮二、车二、马二。其用,兵阴,炮阴,车阴,马阳,外影响者五运六气也。守本者象二、士二、将一,内五神也。象棋盘面暗示从浅入深的三个层次。卒五,为第一层次。卒后是炮,炮二,五行背后是阴阳也。阴阳之内为何?棋九,阴阳背后为九宫也。数用九而不用十,正是变化之所由也。阳,走气路,象太极,故斜,形而上之道也。阴,走力路,象器,故直,形而下之路乎。直走者卒五、炮二、车二、将一,十成数在形而下,分内外为九外一内,得之者内也,而变化者九也,含五与四。
斜走者象二、马二、士二,三才也,六者居阴位守四象,逢变则展阴阳,含三层:相为象,本象也,居中层。四象,是两对能量流的动态平衡,来于天地、相较于天地,分四正四隅。故象走田,有四位可动,然不走四正走四隅者,位中也、行阳也,为维系四象平衡之主,故常言道:左右不过如此,即讲此也。四象须立,在己,故在本方,不可过河。其中在帅心之上。
马为纯阳,悍气也,居外层,如日之像纯阳也,位午,为相之阳仪,占象之一半,故走日。午马走日,外展之强阳,故可过河。士居内层,与马以里外分阴阳,与将为三才,神之三才也,在于心中动,不可出也,故不出帅之左右。士走半日,神气也。
帅一,不离方寸之间,静则一,动则象器,以应元神、识神。帅之心在其位上,是虚其位以待之也。
帅与士,乃一阳以二阴为辅。
棋逢对手,阴阳也。
炮打隔山,言阴阳者万后之物也,乃作用于万后之物也。故阴阳者,万物背后的变化。比其运转,则将士象形而上,可往来变化,其二阴在形而下显为阳,纵横变化,走正,而其中包涵连续的车与间断的炮;其三阳在形而下显为阴,走奇;这时,将士十在运化中阴阳变化错位为形而下显现的三阳(车、马、跑)与二阴(象、士),阳向形而下发展,阴则守内,阴以内外分阴阳,阳则又分一阳之马走奇与二阴之车炮走正,车炮再分连续之阳车与间断之阴炮,故炮不与车正对,以阴不敌阳也;卒象形而下,发展不可逆,故在气层次只可向前,到器层次则向前与横向结合,以应宇宙之意。
电影“关东棋王”,有“棋形”之言,指一盘棋可下出不同形状。
由全局和而着眼,不同形状,与棋局当时的“棋势”相合,则表征出当下弈者的境界,也表征出当下弈局的境界与态势。
虽然,兵者诡道也,若要制胜,需出奇招,然布局若左,则态势难为,故棋局不惟仰子力,尚需借地势,地势者,局面也。
而通盘之局面,黑红之对比,乃全局变化之势,实将帅心力之比较,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人我环境,均涉微妙,故棋道赖天道。
故棋者道也。弈棋如行道,学棋若学道。制艺乃修行。棋力关乎道德。电影“关东棋王”,指出:下出“和”棋,中有高妙。
《内经》言“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楚河汉界的双方对峙,正是阴阳对待也,则双方对峙交锋,正是“承乃制”也。
则中国象棋,乃有立足于“和”的境界,于是看到全局,全局就是两方都看到,这才是阴阳层次上整体格局的境界。故中国象棋“下和”乃是必然,这正是“精神乃治”也。至此,方悟《内经》“和于术数”,为何不用“合”,而用“和”。术数之用,若不到天人合一,整体境界,则不知“和于术数”,唯知“合于术数”也,而“合于术数”尤术也,非道也。惟其“和于术数”,方臻大道。
故《关东棋王》曰:和为贵!
然亦如《关东棋王》所讲,当值日寇中华,弈棋亦是政治,亦关乎人之生死,人群之心态,和与不和,胜与不胜,均非棋也。故棋者,道也。不到“志于道、居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何得制于棋而不为棋所制乎!!!
中国象棋最能体现我们国家传统的仁义智礼信忠很多人觉得象棋和棋太多分不出胜负于是有了“升变”之类的等等规则其实他们只是看到了象棋的冰山一角没有用广阔的视野来研究象棋这古人发明象棋一定考虑到象棋的的和棋但是古人自有他的道理下象棋的目的不在于赢棋,而在于下棋中的乐趣,就看哪一步可以力挽狂澜,就看哪一步可以妙手回春,点到为止,所以胜负不重要,这是下棋的境界,象棋就是要体现一个“和”字战争的最高境界就是“和平”而且中国象棋最能体现我们国家传统的仁义智礼信忠
首先是“仁”--中国象棋不同于国际象棋因为将仕都不出九宫象不过河只要前方将士擒住敌方将军即可不需要将仕象,这种不为高官厚禄的勇往直前的精神正是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也是“信”和对国家的“忠”其次,象棋中的“将”虽说是傀儡但是宁死不出九宫象棋中的“仕”宁死也要在九宫保卫“将”的气节都体现了象棋中的“义”最后是“智”--中国象棋的将士不出九宫而指挥战场体现了古代战争运筹帷幄的姿态象棋不是拼子力而是运用战术计策来赢得胜利讲究的是“智斗”不同的子在不同的位置就会有不同的“势”
所以象棋是智慧的体现可以说象棋是我们国家的瑰宝国粹一副象棋就可以体现一部兵法,有些传统是可以随着时间慢慢改进的,但象棋规则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不单单是象棋本身的棋规,更重要的是当中蕴含着中华名族的仁义智礼信忠以及中国人对待事务的中正仁和。传统的还是让他保留吧留给中国象棋一片净土让我们还能感受到传统的中国象棋风甚至通过棋谱能和古人对话希望中国象棋像美酒一样酝酿越长回味越浓文人诗作
北宋理学家程颢(公元1032-1085年),有咏象棋诗一首:大都博弈皆戏剧,象戏翻能学用兵。车马尚存周战法,偏裨兼备汉宫名。
中军八面将军重,河外尖斜步卒轻。却凭纹楸聊自笑,雄如刘项亦闲争。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进士毛伯温有咏象棋诗一首:两国争雄动战争,不劳金鼓便兴兵。
马行二步鸿沟渡,将守三宫细柳营。
摆阵出车当要路,隔河飞炮破重城。
幄帷士相多机变,一卒功成见太平。
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进士刘墉有咏象棋诗一首:
隔河灿烂火荼分,局势方圆列阵云。
一去无还惟卒伍,深藏不出是将军。
冲车驰突诚难御,飞炮凭陵更逸群。
士也翩翩非汗马,也随彼相录忠勤。
天津许子亮先生有象棋诗一首:
小小棋盘一片天,纵横交错亦使然;
进退攻守合阴阳,方寸之间成大丹;
兵将水土共相济,得遇先天皆圆满!
象棋之道,惟攻守二字。攻占七分,则守占三分;守占七分,则攻占三分。故攻为胜之本,守为攻之辅,若无攻之力,则无胜之机。??棋因人而风格迥异。心浮气躁者,重于攻而疏于守,中局易遭偷袭,而致攻守之势异。稳健者,攻其所必救,守其所必攻,使守者不能守,攻者不能攻,此乃高手也。??棋道亦为修身养性之道,非稳健者,不能成为高手。稳健者,心静如水,不为外界所扰,深知棋局之势,果断出击,从容防守,章法明确,有条不紊。此乃人生之一种境界,谓之镇静。遇事不慌乱,从容应对,为常人所不能及也。棋道对人之影响,为长期之事,乃潜移默化之功,勿操之过急,须循序渐进,方可有所成。
在中国文化中,一切万事万物,都是、也都应从道的高度来统摄认识和实践。而从道的高度来看,万事万物无不可以、也无不必须从象理、位理、数理、哲理各个角度来综合认识和实践。(未完待续)
中国象棋来源有两种说法,一是伏羲先天八卦推出,另一是韩信推出。无论怎样,中国象棋的思想源于《易经》,与《易经》中的太极八卦图有很大的联系,可以这么说,中国象棋就是太极八卦。
现在就用太极八卦来解析一下中国象棋。太极八卦的精髓思想:一个概念(内部时刻变化的)在某一方向上归根结蒂分为对立两面,表现为三种形式(对立两者加他们的统一体),接着一直细分下去,无穷无尽。棋盘上有两对立方,还有一与双方接触的河界。
现在观查其中一个军事集团“将”,一共有16个棋子,大家知道怎么来的吗?“将”这个概念按照“一个概念(内部时刻变化的)在某一方向上归根结蒂分为对立两面,表现为三种形式(对立两者加他们的统一体),接着一直细分下去,无穷无尽。”来逻辑推理。两对立面分一次得2X3=6,三种表现形式分一次得3X3=9,1+6+9=16,这就是“将”集团的组织来源。1代表未细分的“将”,2代表相和士,3代表车、马、炮,6代表左相、右相、左士、右士再两个兵(左相与右相的中间壮态物,左士与右士的中间壮态物),9代表左车、兵、右车、左马、兵、右马、左炮、兵、右炮。
首先,必须明确,中国文化是“道”的文化。这个“道”,不是指狭隘的“道教”之道,而是指的根本和整体的“道”。
在中国文化中,一切万事万物,都是、也都应从道的高度来统摄认识和实践。
而从道的高度来看,万事万物无不可以、也无不必须从象理、位理、数理、哲理各个角度来综合认识和实践。
象棋,称为象者,象也,演象之棋也。从象理入道,即从象理角度出发,达到对事物的认识和实践,是中国象棋游戏设立的名称指地。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指出了宇宙万物从整体系统上是四个层次崁套而成,即道、天、地、人,其规律内涵由简到繁、外延由大到小。
易传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指出了在人法地层次上,万事万物包含了二个基本层次,即形而上和形而下。形而下者,时空分离,万物万事以空间分别、依时间展开;形而上者,万事万物有气化内景,从太极五行时空相联系。
象者,形而上之内景也,为形而下一切形式、变化之肇端。皆言万物,万物者,万物并称也,有万有物,万言形而下,物称形而上者也。此与形象一词相呼应,而谁知形象乃言物者也:形象者,形与象也,形讲形而上之形式,象述形而上之所呈象也。
中国象棋,蕴涵深刻的理数:棋子有名,名意味着其体,活为阳,死为阴。
中国象棋,全盘却是32子,每一方16子,何意?
一方16子者,意乃全局64卦,关键点为16也;双方共32子者,意指一切半由人谋,半在天也。卒五、将士十(五对)、帅一。卒五,可见物体,形而下之器者,显,逐粒而在也,故为阳。然其隐喻地法,地法者,形而上下共存,故卒乃逐粒而在之器,以数五表征,隐含形器当用五行看。将士十,形而上也,隐,成对待存在,故为阴。细分之:车、炮,死物也,为阴,阴二;相、马、士,活物也,为阳,阳三。含五方五行意。过河者卒五、炮二、车二、马二。其用,兵阴,炮阴,车阴,马阳,外影响者五运六气也。守本者象二、士二、将一,内五神也。象棋盘面暗示从浅入深的三个层次。卒五,为第一层次。卒后是炮,炮二,五行背后是阴阳也。阴阳之内为何?棋九,阴阳背后为九宫也。数用九而不用十,正是变化之所由也。阳,走气路,象太极,故斜,形而上之道也。阴,走力路,象器,故直,形而下之路乎。直走者卒五、炮二、车二、将一,十成数在形而下,分内外为九外一内,得之者内也,而变化者九也,含五与四。
斜走者象二、马二、士二,三才也,六者居阴位守四象,逢变则展阴阳,含三层:相为象,本象也,居中层。四象,是两对能量流的动态平衡,来于天地、相较于天地,分四正四隅。故象走田,有四位可动,然不走四正走四隅者,位中也、行阳也,为维系四象平衡之主,故常言道:左右不过如此,即讲此也。四象须立,在己,故在本方,不可过河。其中在帅心之上。
马为纯阳,悍气也,居外层,如日之像纯阳也,位午,为相之阳仪,占象之一半,故走日。午马走日,外展之强阳,故可过河。士居内层,与马以里外分阴阳,与将为三才,神之三才也,在于心中动,不可出也,故不出帅之左右。士走半日,神气也。
帅一,不离方寸之间,静则一,动则象器,以应元神、识神。帅之心在其位上,是虚其位以待之也。
帅与士,乃一阳以二阴为辅。
棋逢对手,阴阳也。
炮打隔山,言阴阳者万后之物也,乃作用于万后之物也。故阴阳者,万物背后的变化。比其运转,则将士象形而上,可往来变化,其二阴在形而下显为阳,纵横变化,走正,而其中包涵连续的车与间断的炮;其三阳在形而下显为阴,走奇;这时,将士十在运化中阴阳变化错位为形而下显现的三阳(车、马、跑)与二阴(象、士),阳向形而下发展,阴则守内,阴以内外分阴阳,阳则又分一阳之马走奇与二阴之车炮走正,车炮再分连续之阳车与间断之阴炮,故炮不与车正对,以阴不敌阳也;卒象形而下,发展不可逆,故在气层次只可向前,到器层次则向前与横向结合,以应宇宙之意。
电影“关东棋王”,有“棋形”之言,指一盘棋可下出不同形状。
由全局和而着眼,不同形状,与棋局当时的“棋势”相合,则表征出当下弈者的境界,也表征出当下弈局的境界与态势。
虽然,兵者诡道也,若要制胜,需出奇招,然布局若左,则态势难为,故棋局不惟仰子力,尚需借地势,地势者,局面也。
而通盘之局面,黑红之对比,乃全局变化之势,实将帅心力之比较,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人我环境,均涉微妙,故棋道赖天道。
故棋者道也。弈棋如行道,学棋若学道。制艺乃修行。棋力关乎道德。电影“关东棋王”,指出:下出“和”棋,中有高妙。
《内经》言“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楚河汉界的双方对峙,正是阴阳对待也,则双方对峙交锋,正是“承乃制”也。
则中国象棋,乃有立足于“和”的境界,于是看到全局,全局就是两方都看到,这才是阴阳层次上整体格局的境界。故中国象棋“下和”乃是必然,这正是“精神乃治”也。至此,方悟《内经》“和于术数”,为何不用“合”,而用“和”。术数之用,若不到天人合一,整体境界,则不知“和于术数”,唯知“合于术数”也,而“合于术数”尤术也,非道也。惟其“和于术数”,方臻大道。
故《关东棋王》曰:和为贵!
然亦如《关东棋王》所讲,当值日寇中华,弈棋亦是政治,亦关乎人之生死,人群之心态,和与不和,胜与不胜,均非棋也。故棋者,道也。不到“志于道、居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何得制于棋而不为棋所制乎!!!
中国象棋最能体现我们国家传统的仁义智礼信忠很多人觉得象棋和棋太多分不出胜负于是有了“升变”之类的等等规则其实他们只是看到了象棋的冰山一角没有用广阔的视野来研究象棋这古人发明象棋一定考虑到象棋的的和棋但是古人自有他的道理下象棋的目的不在于赢棋,而在于下棋中的乐趣,就看哪一步可以力挽狂澜,就看哪一步可以妙手回春,点到为止,所以胜负不重要,这是下棋的境界,象棋就是要体现一个“和”字战争的最高境界就是“和平”而且中国象棋最能体现我们国家传统的仁义智礼信忠
首先是“仁”--中国象棋不同于国际象棋因为将仕都不出九宫象不过河只要前方将士擒住敌方将军即可不需要将仕象,这种不为高官厚禄的勇往直前的精神正是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也是“信”和对国家的“忠”其次,象棋中的“将”虽说是傀儡但是宁死不出九宫象棋中的“仕”宁死也要在九宫保卫“将”的气节都体现了象棋中的“义”最后是“智”--中国象棋的将士不出九宫而指挥战场体现了古代战争运筹帷幄的姿态象棋不是拼子力而是运用战术计策来赢得胜利讲究的是“智斗”不同的子在不同的位置就会有不同的“势”
所以象棋是智慧的体现可以说象棋是我们国家的瑰宝国粹一副象棋就可以体现一部兵法,有些传统是可以随着时间慢慢改进的,但象棋规则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不单单是象棋本身的棋规,更重要的是当中蕴含着中华名族的仁义智礼信忠以及中国人对待事务的中正仁和。传统的还是让他保留吧留给中国象棋一片净土让我们还能感受到传统的中国象棋风甚至通过棋谱能和古人对话希望中国象棋像美酒一样酝酿越长回味越浓文人诗作
北宋理学家程颢(公元1032-1085年),有咏象棋诗一首:大都博弈皆戏剧,象戏翻能学用兵。车马尚存周战法,偏裨兼备汉宫名。
中军八面将军重,河外尖斜步卒轻。却凭纹楸聊自笑,雄如刘项亦闲争。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进士毛伯温有咏象棋诗一首:两国争雄动战争,不劳金鼓便兴兵。
马行二步鸿沟渡,将守三宫细柳营。
摆阵出车当要路,隔河飞炮破重城。
幄帷士相多机变,一卒功成见太平。
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进士刘墉有咏象棋诗一首:
隔河灿烂火荼分,局势方圆列阵云。
一去无还惟卒伍,深藏不出是将军。
冲车驰突诚难御,飞炮凭陵更逸群。
士也翩翩非汗马,也随彼相录忠勤。
天津许子亮先生有象棋诗一首:
小小棋盘一片天,纵横交错亦使然;
进退攻守合阴阳,方寸之间成大丹;
兵将水土共相济,得遇先天皆圆满!
象棋之道,惟攻守二字。攻占七分,则守占三分;守占七分,则攻占三分。故攻为胜之本,守为攻之辅,若无攻之力,则无胜之机。??棋因人而风格迥异。心浮气躁者,重于攻而疏于守,中局易遭偷袭,而致攻守之势异。稳健者,攻其所必救,守其所必攻,使守者不能守,攻者不能攻,此乃高手也。??棋道亦为修身养性之道,非稳健者,不能成为高手。稳健者,心静如水,不为外界所扰,深知棋局之势,果断出击,从容防守,章法明确,有条不紊。此乃人生之一种境界,谓之镇静。遇事不慌乱,从容应对,为常人所不能及也。棋道对人之影响,为长期之事,乃潜移默化之功,勿操之过急,须循序渐进,方可有所成。
在中国文化中,一切万事万物,都是、也都应从道的高度来统摄认识和实践。而从道的高度来看,万事万物无不可以、也无不必须从象理、位理、数理、哲理各个角度来综合认识和实践。(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