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64 六十三、埋伏
- 65 六十四、郎艳
- 66 六十五、陈然
- 67 六十六、肉粽
- 68 六十七、购田
- 69 六十八、鸳鸯
- 70 六十九、窃案
- 71 七十、还给
- 72 七十一、不识
- 73 七十二、暂代
- 74 七十三、恭喜
- 75 七十四、双骄
- 76 七十五、犯难
- 77 七十六、霜炭
- 78 七十七、夜话
- 79 七十八、选二
- 80 七十九、难题
- 81 八十、超度
- 82 八十一、衣食
- 83 八十二、善舟
- 84 八十三、三赢
- 85 八十四、迁怒
- 86 八十五、大师
- 87 八十六、无奈
- 88 八十七、刺络
- 89 八十八、不如
- 90 八十九,这样
- 91 九十、以为
- 92 九十一、温情
- 93 九十二、脉脉
- 94 九十三、如意
- 95 九十四、上京
- 96 九十五、玄霜
- 97 九十六、买卖
- 98 九十七、桂记
- 99 九十八、百花
- 100 一百、画作
- 101 一百零一、恭维
- 102 一百零二、楹联
- 103 一百零三、绝对
- 104 一百零四、失火
- 105 一百零五、说教
- 106 一百零六、财鼠
- 107 一百零七、离京
- 108 一百零八、嗜好
- 109 一百零九、劝诫
- 110 一百一十、戒肉
- 111 一百一十一、失望
- 112 一百一十二、贪婪
- 113 一百一十三、作死
- 114 一百一十四、兄弟
- 115 一百一十五、慧净
- 116 一百一十六、画眉
- 117 一百一十七、元宝
- 118 一百一十八、漕运
- 119 一百一十九、旧事
- 120 一百二十、谋划
- 121 一百二十一、喝茶
- 122 一百二十二、掺合
- 123 一百二十三、汪弟
- 124 一百二十四、线头
- 125 一百二十五、外甥
- 126 一百二十六、钟情
- 127 一百二十七、漕帮
- 128 一百二十八、暗涌
- 129 一百二十九、重伤
- 130 第一百三十章、哭诉
- 131 一百三十一、放手
- 132 一百三十二、兄弟
- 133 一百三十三、霞光
- 134 一百三十四、情敌
- 135 一百三十五、往事
- 136 一百三十六、周癞
- 137 一百三十七、求娶
- 138 一百三十八、问候
- 139 一百三十九、提亲
- 140 一百四十、大费
- 141 一百四十一、拜师
- 142 一百四十二、周折
- 143 一百四十三、错失
- 144 一百四十四、良缘
- 145 一百四十五、下定
- 146 一百四十七、难题
- 147 一百四十八、解题
- 148 一百四十九、规矩
- 149 一百五十、宅院
- 150 一百五十一、岁月
- 151 一百五十二、叛变
- 152 一百五十三、侥幸
- 153 一百五十四,步步
- 154 一百五十五、为营
- 155 一百五十六、欠债
- 156 一百五十七、侄女
- 157 一百五十八、给钱
- 158 一百五十九、罚跪
- 159 一百六十、虎头
- 160 一百六十一、稀罕
- 161 一百六十二、天花
- 162 一百六十三、微笑
- 163 一百六十四、无援
- 164 一百六十五、平静
- 165 一百六十六、醉酒
- 166 一百六十七、哭泣
- 167 一百六十八、花宴
- 168 一百六十九、坚持
- 169 一百七十、窥见
- 170 一百七十一、沦陷
- 171 一百七十二、暗诉
- 172 一百七十三、手谈
- 173 一百七十四、冰释
- 174 一百七十五、暖暖
- 175 一百七十六、留下
- 176 一百七十七、前嫌
- 177 一百七十八、奏对
- 178 一百七十九、报恩
- 179 一百八十、阁老
- 180 一百八十一、嗜好
- 181 一百八十二、认亲
- 182 一百八十三、周晴
- 183 一百八十四,县主
- 184 一百八十五、蓝黛
- 185 一百八十六、姐夫
- 186 一百八十七、婚宴
- 187 一百八十八、陷阱
- 188 一百八十九、嗔怨
- 189 一百九十、巧合
- 190 一百九十一、杀人
- 191 一百九十二、缘由
- 192 一百九十三、从容
- 193 一百九十四、审讯
- 194 一百九十五、归来
- 195 一百九十六、如何
- 196 一百九十七、投奔
- 197 一百九十八、舅舅
- 198 一百九十九、试探
- 199 两百、栽赃
- 200 两百零一、嫁祸
- 201 两百零二、幕僚
- 202 两百零三、爱好
- 203 两百零四、生辰
- 204 两百零五、为难
- 205 两百零六、底蕴
- 206 两百零七,神迹
- 207 两百零八、打赏
- 208 两百零九、偷看
- 209 两百一十、故意
- 210 两百一十一、故意
- 211 两百一十二、书院
- 212 两百一十三、刺杀
- 213 两百一十四、怪谁
隐藏
显示工具栏
七十三、恭喜
七十三、恭喜
宗族一直不讨论崔哲能否暂代族长。倒是讨论了王氏被族人告发,说其贪污族银,中饱私囊,放纵仆役欺辱长房等等。
红樱头一个站出来响应,证据就是崔凌霜每日让人记录的大厨房菜谱。她逢人就声泪俱下的哭诉,说长房二姑娘一整年吃不到油荤,若不如此又何必嘱咐仆人记录下大厨房伙食……
墙倒众人推,王氏不但没帮到崔哲,反而牵连了他。当族老将王氏这些年搜刮银子的证据全部放到桌面上时,崔哲知道一些,更多的也被王氏蒙在鼓里,好比谎称珠宝商王家是其远亲等等。
看到这些证据,崔哲羞愧难当,自此不提暂代族长一说。
张氏接连几个计策都没有成功,这才意识到族长一日不醒,仅凭她和崔哲根本无力回天。
就在这节骨眼,三房内部也闹了起来。
崔岚本该回家的,此时借口父亲病重赖着不走,还妄图接替王氏主持中馈,为自己赚点私房钱。有了母亲撑腰,姚溪怡一改低调模样,试图劝说众人高涵的事儿与她无关,若真有关系,为何崔凌霜自愿受罚……
崔哲一家与崔岚母女闹得很凶。同处三房的崔元培和崔凌雪却作壁上观,假装什么事儿都不知道。究其原因,跟吴公公送到御前的折子有很大关系。
族长昏迷不醒,崔鹄收到飞鸽传书,正打算回信,却因崔元培聚赌一事儿被同僚参了一本!
崔鹄不傻,很快就反应过来所有一切都和长房有密切关系。回信解决不了问题,派出心腹幕僚前往洛川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就在这时,兰考的事情也传到了朝中。朝堂上,高涵描述灾情的书信让圣上接连说了三句:朕对此极为痛心!
相国裴仁玉的学生王澄趁机指出:洛川河堤年年加固,年年决堤……直言当年的河防工程存有重大隐情……
此言一出,朝廷哗然。以裴仁玉为首的大臣开始指责王澄危言耸听,以王澄为首的大臣却让圣上派出能吏干将彻查被洪水冲毁的堤坝!
崔鹄原本还有心争一争族长之位,这事儿却让他改了主意。族长的身体状况全在老夫人一念之间,他若强势介入族长之争,万一族长出事儿,他就得回乡守孝三年。
原本就因崔元培聚赌一事儿失了圣心,倘若再守孝三年,朝中还能有他什么事儿?
派出幕僚的同时,一封写给崔元培的书信也随鸽子飞往三房。他让崔元培对族中一事儿保持缄默,密切关注后续发展,必要时举荐崔衍!
三房另一个儿子崔颢也收到了家书,这人唯崔鹄马首是瞻,见崔鹄那边没有动静,他让人通知还在路上的儿子崔元朗。叮嘱其返乡之后以崔元培为主,无论何事跟着崔元培就行,千万别自作主张。
红樱并不知晓事情的来龙去脉,只在信末得意的写,崔衍已从兰考赶回,暂代族长行使职责。顾氏少了鸳鸯协助,至今还未找到合适的继子,她希望崔凌霜能准她陪伴顾氏去找继子,她的办事能力肯定超过鸳鸯……
崔凌霜算了算日子,崔衍在外头那个女子还未生产,顾氏找不到继子才是正常。
白芷等人很快就知道了崔衍成为族长一事儿,她们纷纷祝贺崔凌霜。蓝黛甚至天真的以为崔凌霜既成了族长女儿,肯定过不了多久便能回到流霜阁……
崔凌霜含笑接受了她们的祝福,心里却十分清楚崔衍能暂代族长全因外力介入。若是没有吴公公帮忙,仅凭长房自己的手段,崔衍肯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彩雀离开还不到两日,崔凌霜又收到一封来信。书信依旧出自红樱,内容却十分八卦,她看完只觉匪夷所思,又合情合理。
事情得从三房另一个儿子崔颢说起,此人不喜正室,偏疼小妾。嫡子崔元朗替他回洛川参加秋日祭时,他经不住小妾念叨,让崔元朗带上了庶妹崔凌郦。
崔凌郦才是真正学得一身姨娘手段的好姑娘,来了没几日就把主意打到了高涵身上。
高涵因上栗县受灾严重提前返回洛川,并应邀住进了王家。
这行为让原本就因崔鹄被参而惴惴不安的崔元培愈发惊惶,于是每日都往王家跑。巴不得像李修一样受到高涵青睐,回京之后能让其在圣上面前为崔鹄说几句好话!
高涵参加秋日祭是为娶妻,虽然发生了姚溪怡这档子事儿,却没改变他来洛川的初衷。崔元培的讨好在他看来十分正常,谁让姚溪怡出自三房,又干了件恶心他的事儿。
崔元朗与崔凌郦到了洛川后,围绕高涵的小团队又多了两人。
崔凌郦漂亮且妖娆,没几日就引起了高涵的注意。崔凌雪有前车之鉴,十分担心崔凌郦成为第二个姚溪怡,出手断了所有能让崔凌郦接触到高涵的机会。
崔凌郦在府中极其受宠,到了洛川才发现嫡庶之别犹如鸿沟,这愈发激起了她要嫁入王府的野心。想到姚溪怡自幼生长在三房,奴才婆子认识不少,她决定把姚溪怡拉到一个阵营。
事情怎么发生,又如何发展,红樱并不知道,只晓得两女共侍高涵一事儿在崔氏被传得沸沸扬扬!
事发后,高涵勃然大怒,说要杀了两女,因为她们居然敢用药。赵夫子出面救场,在其劝说下,崔凌郦被抬入王府,姚溪怡被杖毙。崔岚被三房用最快的速度送回姚家,并被叮嘱终生不得返回崔氏。
红樱书信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幸灾乐祸之情,崔凌霜却看的唏嘘不已。
高涵的王妃本该是崔凌雪,如今一波三折,也不知这两人是否还能走到一起。
姚溪怡野心太大,忘记了自己不姓崔,没有一个当官的父亲,最终落得被杖毙的下场。
至于那崔凌郦,崔氏庶出女太多。上辈子她连同为长房的崔凌星都不怎么搭理,又怎会记得三房这一位!
红樱头一个站出来响应,证据就是崔凌霜每日让人记录的大厨房菜谱。她逢人就声泪俱下的哭诉,说长房二姑娘一整年吃不到油荤,若不如此又何必嘱咐仆人记录下大厨房伙食……
墙倒众人推,王氏不但没帮到崔哲,反而牵连了他。当族老将王氏这些年搜刮银子的证据全部放到桌面上时,崔哲知道一些,更多的也被王氏蒙在鼓里,好比谎称珠宝商王家是其远亲等等。
看到这些证据,崔哲羞愧难当,自此不提暂代族长一说。
张氏接连几个计策都没有成功,这才意识到族长一日不醒,仅凭她和崔哲根本无力回天。
就在这节骨眼,三房内部也闹了起来。
崔岚本该回家的,此时借口父亲病重赖着不走,还妄图接替王氏主持中馈,为自己赚点私房钱。有了母亲撑腰,姚溪怡一改低调模样,试图劝说众人高涵的事儿与她无关,若真有关系,为何崔凌霜自愿受罚……
崔哲一家与崔岚母女闹得很凶。同处三房的崔元培和崔凌雪却作壁上观,假装什么事儿都不知道。究其原因,跟吴公公送到御前的折子有很大关系。
族长昏迷不醒,崔鹄收到飞鸽传书,正打算回信,却因崔元培聚赌一事儿被同僚参了一本!
崔鹄不傻,很快就反应过来所有一切都和长房有密切关系。回信解决不了问题,派出心腹幕僚前往洛川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就在这时,兰考的事情也传到了朝中。朝堂上,高涵描述灾情的书信让圣上接连说了三句:朕对此极为痛心!
相国裴仁玉的学生王澄趁机指出:洛川河堤年年加固,年年决堤……直言当年的河防工程存有重大隐情……
此言一出,朝廷哗然。以裴仁玉为首的大臣开始指责王澄危言耸听,以王澄为首的大臣却让圣上派出能吏干将彻查被洪水冲毁的堤坝!
崔鹄原本还有心争一争族长之位,这事儿却让他改了主意。族长的身体状况全在老夫人一念之间,他若强势介入族长之争,万一族长出事儿,他就得回乡守孝三年。
原本就因崔元培聚赌一事儿失了圣心,倘若再守孝三年,朝中还能有他什么事儿?
派出幕僚的同时,一封写给崔元培的书信也随鸽子飞往三房。他让崔元培对族中一事儿保持缄默,密切关注后续发展,必要时举荐崔衍!
三房另一个儿子崔颢也收到了家书,这人唯崔鹄马首是瞻,见崔鹄那边没有动静,他让人通知还在路上的儿子崔元朗。叮嘱其返乡之后以崔元培为主,无论何事跟着崔元培就行,千万别自作主张。
红樱并不知晓事情的来龙去脉,只在信末得意的写,崔衍已从兰考赶回,暂代族长行使职责。顾氏少了鸳鸯协助,至今还未找到合适的继子,她希望崔凌霜能准她陪伴顾氏去找继子,她的办事能力肯定超过鸳鸯……
崔凌霜算了算日子,崔衍在外头那个女子还未生产,顾氏找不到继子才是正常。
白芷等人很快就知道了崔衍成为族长一事儿,她们纷纷祝贺崔凌霜。蓝黛甚至天真的以为崔凌霜既成了族长女儿,肯定过不了多久便能回到流霜阁……
崔凌霜含笑接受了她们的祝福,心里却十分清楚崔衍能暂代族长全因外力介入。若是没有吴公公帮忙,仅凭长房自己的手段,崔衍肯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彩雀离开还不到两日,崔凌霜又收到一封来信。书信依旧出自红樱,内容却十分八卦,她看完只觉匪夷所思,又合情合理。
事情得从三房另一个儿子崔颢说起,此人不喜正室,偏疼小妾。嫡子崔元朗替他回洛川参加秋日祭时,他经不住小妾念叨,让崔元朗带上了庶妹崔凌郦。
崔凌郦才是真正学得一身姨娘手段的好姑娘,来了没几日就把主意打到了高涵身上。
高涵因上栗县受灾严重提前返回洛川,并应邀住进了王家。
这行为让原本就因崔鹄被参而惴惴不安的崔元培愈发惊惶,于是每日都往王家跑。巴不得像李修一样受到高涵青睐,回京之后能让其在圣上面前为崔鹄说几句好话!
高涵参加秋日祭是为娶妻,虽然发生了姚溪怡这档子事儿,却没改变他来洛川的初衷。崔元培的讨好在他看来十分正常,谁让姚溪怡出自三房,又干了件恶心他的事儿。
崔元朗与崔凌郦到了洛川后,围绕高涵的小团队又多了两人。
崔凌郦漂亮且妖娆,没几日就引起了高涵的注意。崔凌雪有前车之鉴,十分担心崔凌郦成为第二个姚溪怡,出手断了所有能让崔凌郦接触到高涵的机会。
崔凌郦在府中极其受宠,到了洛川才发现嫡庶之别犹如鸿沟,这愈发激起了她要嫁入王府的野心。想到姚溪怡自幼生长在三房,奴才婆子认识不少,她决定把姚溪怡拉到一个阵营。
事情怎么发生,又如何发展,红樱并不知道,只晓得两女共侍高涵一事儿在崔氏被传得沸沸扬扬!
事发后,高涵勃然大怒,说要杀了两女,因为她们居然敢用药。赵夫子出面救场,在其劝说下,崔凌郦被抬入王府,姚溪怡被杖毙。崔岚被三房用最快的速度送回姚家,并被叮嘱终生不得返回崔氏。
红樱书信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幸灾乐祸之情,崔凌霜却看的唏嘘不已。
高涵的王妃本该是崔凌雪,如今一波三折,也不知这两人是否还能走到一起。
姚溪怡野心太大,忘记了自己不姓崔,没有一个当官的父亲,最终落得被杖毙的下场。
至于那崔凌郦,崔氏庶出女太多。上辈子她连同为长房的崔凌星都不怎么搭理,又怎会记得三房这一位!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