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982 第九百七十四章 三件急信
- 983 第九百七十五章 钦差到来
- 984 第九百七十六章 回京准备
- 985 第九百七十七章 鄂州访旧
- 986 第九百七十八章 最后一环
- 987 第九百七十九章 消息泄露
- 988 第九百八十章 城门遇刺
- 989 第九百八十一章 形势混乱
- 990 第九百八十二章 惊魂之变(上)
- 991 第九百八十三章 惊魂之变(中)
- 992 第九百八十四章 惊魂之变(下)
- 993 第九百八十五章 杀出重围
- 994 第九百八十六章 辞相摄政
- 995 第九百八十七章 高举大旗
- 996 第九百八十八章 内战爆发
- 997 第九百八十九章 长江拦截
- 998 第九百九十章 围城打援
- 999 第九百九十一章 望风而降
- 1000 第九百九十二章 高压监控
- 1001 第九百九十三章 范相议政
- 1002 第九百九十四章 主动出击
- 1003 第九百九十五章 走狗要烹
- 1004 第九百九十六章 临安投降
- 1005 第九百九十七章 再立新君
- 1006 第九百九十八章 当局者迷
- 1007 第九百九十九章 故人清照
- 1008 第一千章 家眷进京
- 1009 第一千零一章 分房方案
- 1010 第一千零二章 故友相聚
- 1011 第一千零三章 七大都统
- 1012 第一千零四章 梁山旧将
- 1013 第一千零五章 再举义旗
- 1014 第一千零六章 牵制力量
- 1015 第一千零七章 轻敌之患
- 1016 第一千零八章 夜战出击
- 1017 第一千零九章 关键一刀
- 1018 第一千零十章 被迫求援
- 1019 第一千零十一章 大名出兵
- 1020 第一千零十二章 调兵遣将
- 1021 第一千零十三章 夜袭大名
- 1022 第一千零十四章 横扫黄河
- 1023 第一千零十五章 措手不及
- 1024 第一千零十六章 大军杀至
- 1025 第一千零十七章 攻破徐州
- 1026 第一千零十八章 挥师北上
- 1027 第一千零十九章 三英拜主
- 1028 第一千零二十章 火烧任城
- 1029 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深宫白事
- 1030 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意外消息
- 1031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大举攻城(上)
- 1032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大举攻城(下)
- 1033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诛心之战
- 1034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汴梁哗变
- 1035 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新闻早报
- 1036 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赵氏皇族
- 1037 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兵指大同
- 1038 第一千零三十章 小股金兵
- 1039 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夜战金兵
- 1040 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大军北上
- 1041 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内讧爆发
- 1042 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冀军哗变
- 1043 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天赐良机
- 1044 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引金入瓮
- 1045 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清河大战(上)
- 1046 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清河大战(下)
- 1047 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青儿遇母
- 1048 第一千零四十章 西湖祭灵
- 1049 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名单风波
- 1050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草原来使
- 1051 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中原巡视
- 1052 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攻克燕京
- 1053 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高丽求援
- 1054 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北伐高丽(上)
- 1055 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北伐高丽(中)
- 1056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北伐高丽(下)
- 1057 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决战将至
- 1058 第一千零五十章 正式宣战
- 1059 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首战大定
- 1060 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女真内讧
- 1061 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金国投降
- 1062 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夜灭室韦【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九百八十四章 惊魂之变(下)
第九百八十四章 惊魂之变(下)
士兵已经在藏书楼找到了地道入口,并将它挖开了,苗傅望着黑黝黝的地道入口,脸色变得铁青,不用说,李延庆一定是从这里逃走了。
旁边副将恨恨道:“不如杀光曹家,泄我们心头之恨!”
苗傅叹了口气,“如果是普通世家,我早已将他们杀得干干净净,偏偏是曹家啊!杀了他们,太上皇就要拿我们当替罪羊了。”
“那怎么办?”
“应该逃走不是太久,给我追!”
苗傅随即下令,“收兵出府!”
就在军队刚离开曹府,黄潜善便匆匆赶来了,他急声问道:“干掉李延庆了吗?”
苗傅叹了口气,“卑职无能,李延庆已经从地道逃走了!”
“什么!”
黄潜善眼睛瞪大了,怒斥道:“你是怎么包围曹府的,居然被他从眼皮子底下逃走?”
苗傅满脸羞愧,“卑职这就率军去追!”
黄潜善也头大了,这样可没法象太上皇交代啊!
万般无奈,他只得对苗傅道:“你率军去追,务必要追上他,提他人头来交令!”
“卑职遵令!”
黄潜善立刻分兵两路,一路令副将林弘率一千骑兵先一步赶去宦塘河大桥拦截,他自己则率五千军赶去崇新门,地道出口离崇新门最近,李延庆必然是从崇新门出城了。
黄潜善则赶去见太上皇,他们现在一刻也不能耽误,必须立刻发动宫廷政变。
.........
苗傅率军赶到崇新门,只见他的部将杨青上前跪下请罪,“卑职治下不严,特向将军请罪?”
“可是李延庆从这里逃走了?”
“正是!卑职刚刚才知道,已斩杀了擅自放走李延庆的守城官,正要去向将军汇报。”
苗傅眼前一阵发黑,他沉住气问道:“李延庆走了多久了?”
“大概半个时辰!”
苗傅恨得心中滴血,就是自己搜曹府的半个时辰,自己被耽误了,他大吼道:“给我开城!”
城门开启,苗傅率军向外奔去,后面五千士兵则跟随他奔出了城,杨青暗暗松了口气,给守城押队使了个眼色,押队会意,也立刻率领几名士兵向城外奔去,他要去城外放火给李延庆示警。
此时李延庆已经向北奔行了二十里,距离宦塘河还有五六里,临安城的外形就像一支香蕉,南北长,东西短,南北长足有二十余里,但东西长却只有五六里。
他们搞到了两头毛驴,给李璞和他的同伴骑行,这时,一名亲兵大喊:“都统快看!”
李延庆回头,只见南面燃起了火光,他立刻明白了,一定是军队追来了,扈青儿低声建议道:“宦塘桥一定会得到消息封锁,不如我们先过河。”
李延庆他们东面两里外便是宦塘河下游,一直向南流出二十余里后注入杭州湾,如果在这里渡过了宦塘河,就直接绕过了北面的宦塘河大桥,这一带河水不宽,大约三十丈,也就百米左右。
李延庆带出的一百五十名亲兵个个武艺高强,水上功夫也了得,他有点担心另外五十名女护卫,扈青儿明白他的心思,笑道:“我的手下怎么可能不会水?”
算下来就只有李延庆的儿子李璞不会水,这个问题不大,几名亲兵便可以背负他过河,李延庆当即立断,“过河!”
众人调转方向,向东面的宦塘河奔去.......
与此同时,皇宫也发生了异动,一阵急促的奔跑声将熟睡中的赵构惊醒,“发生了什么事?”赵构睡眼惺忪问道。
康履结结巴巴道:“启禀陛下,大事不妙,军队....军队发生哗变了!”
赵构一下子惊得坐了起来,“怎...怎么回事?”
“老奴也不知道,只是听一名受伤侍卫说,山下侍卫已经杀上来了。”
潘贵妃也吓得惊慌失措,“陛下,该怎么办?”
这时,赵构倒冷静下来了,他明白这一定是父皇发动宫廷政变了,他恨得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
康履催促道:“陛下快从后门逃走!老奴去安排车辆。”
康履先奔去了,赵构急忙穿上衣服,两名宫女也连忙替潘贵妃穿衣,潘贵妃却泣道:“陛下,孩儿怎么办?”
一句话提醒了赵构,他心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招手叫上一名心腹小宫女,“你速去慈幼殿,抱着太子去白云庵,恳求梅云大师保护,事后你让梅云大师交给李延庆,记住了吗?”
“小婢记住了。”
赵构一时找不到笔,心一横,将手指咬破,在白缎内衣上写了一份血诏,连同一面金牌一起塞给小宫女,“快去!”
小宫女匆匆忙忙奔走了。
赵构必须要留一条后路,如果自己和儿子都被父皇抓住,那什么都完了。
他这才带着潘贵妃跑出后门,直接上了一辆马车,车夫一扬马鞭,马车沿着山道向山下奔去,康履和数十名贴身侍卫紧紧跟在马车背后。
赵构是想去皇家码头坐龙船出海躲避,如果李延庆能平息宫变,他再回来复位。
但马车刚到码头,忽然从四面八方杀出无数士兵,将赵构马车团团包围,乱箭齐发,数十名侍卫以及车夫纷纷中箭倒下,康履也连中十几箭,当场气绝身亡,几匹拉车御马也中箭身亡。
马车险些侧翻,血腥的场面使潘贵妃吓晕过去了,赵构也吓得脸色惨白,他透过车窗看见了对方主将,正是刘正彦,他拉开车窗大喊:“刘将军,朕待你不薄,你为何要造反?”
刘正彦远远抱拳道:“陛下,微臣不敢造反,微臣是奉太上皇之旨留住陛下,陛下若能说服太上皇,微臣不敢阻拦。”
他喝令士兵建起盾牌墙,将赵构包围在其中。
不多时,身着龙袍的赵佶在数百名侍卫的簇拥下走来,刘正彦连忙上前单膝跪下,“启禀陛下,目标已被士兵们团团包围!”
“很好,辛苦你们了。”
赵佶回头对黄潜善道:“去确认一下!”
黄潜善奔了过去,赵构正惶恐不安,忽然看见了黄潜善,连忙喊道:“黄爱卿快救朕!”
黄潜善叹了口气,“现在谁也救不了陛下,陛下只能自救!”
赵构呆了一下,半晌,他叹口气道:“好吧!你告诉太上皇,朕愿写退位诏书,只求做个闲王。”
黄潜善奸笑一声,“陛下很明智啊!”
他回头令道:“那纸笔来!”
不多时,黄潜善交给一份退位诏书交给了太上皇赵佶,赵佶看了一遍,又问道:“他的儿子呢?”
“好像不在车内?”
赵佶脸一沉,不满质问刘正彦,“怎么回事?”
刘正彦满头大汗解释道:“卑职负责山下,攻打大内是副都指挥使张威,山上的情况,卑职真不清楚。”
赵佶脸色稍稍和缓一点,又对黄潜善道:“当初康王若能顶住百官请求,不把朕接回来,就不会有今天这件事了,他的心肠太软,作为一个帝王不合格,但朕却不能再错下去,你明白朕的意思吗?”
黄潜善后背惊出一身冷汗,半晌道:“微臣明白!”
赵佶从怀中取出一只小药瓶递给他,“这件事立刻做好,不准拖延!”
黄潜善点点头,接过小药瓶,一脚深一脚浅地走了,赵佶又轻轻叹了口气,“朕生了三十个儿子,不在乎少一个。”
说完,他转身便快步离去,现在他更关心干掉李延庆,无论如何,他绝不能让李延庆逃出临安府。
旁边副将恨恨道:“不如杀光曹家,泄我们心头之恨!”
苗傅叹了口气,“如果是普通世家,我早已将他们杀得干干净净,偏偏是曹家啊!杀了他们,太上皇就要拿我们当替罪羊了。”
“那怎么办?”
“应该逃走不是太久,给我追!”
苗傅随即下令,“收兵出府!”
就在军队刚离开曹府,黄潜善便匆匆赶来了,他急声问道:“干掉李延庆了吗?”
苗傅叹了口气,“卑职无能,李延庆已经从地道逃走了!”
“什么!”
黄潜善眼睛瞪大了,怒斥道:“你是怎么包围曹府的,居然被他从眼皮子底下逃走?”
苗傅满脸羞愧,“卑职这就率军去追!”
黄潜善也头大了,这样可没法象太上皇交代啊!
万般无奈,他只得对苗傅道:“你率军去追,务必要追上他,提他人头来交令!”
“卑职遵令!”
黄潜善立刻分兵两路,一路令副将林弘率一千骑兵先一步赶去宦塘河大桥拦截,他自己则率五千军赶去崇新门,地道出口离崇新门最近,李延庆必然是从崇新门出城了。
黄潜善则赶去见太上皇,他们现在一刻也不能耽误,必须立刻发动宫廷政变。
.........
苗傅率军赶到崇新门,只见他的部将杨青上前跪下请罪,“卑职治下不严,特向将军请罪?”
“可是李延庆从这里逃走了?”
“正是!卑职刚刚才知道,已斩杀了擅自放走李延庆的守城官,正要去向将军汇报。”
苗傅眼前一阵发黑,他沉住气问道:“李延庆走了多久了?”
“大概半个时辰!”
苗傅恨得心中滴血,就是自己搜曹府的半个时辰,自己被耽误了,他大吼道:“给我开城!”
城门开启,苗傅率军向外奔去,后面五千士兵则跟随他奔出了城,杨青暗暗松了口气,给守城押队使了个眼色,押队会意,也立刻率领几名士兵向城外奔去,他要去城外放火给李延庆示警。
此时李延庆已经向北奔行了二十里,距离宦塘河还有五六里,临安城的外形就像一支香蕉,南北长,东西短,南北长足有二十余里,但东西长却只有五六里。
他们搞到了两头毛驴,给李璞和他的同伴骑行,这时,一名亲兵大喊:“都统快看!”
李延庆回头,只见南面燃起了火光,他立刻明白了,一定是军队追来了,扈青儿低声建议道:“宦塘桥一定会得到消息封锁,不如我们先过河。”
李延庆他们东面两里外便是宦塘河下游,一直向南流出二十余里后注入杭州湾,如果在这里渡过了宦塘河,就直接绕过了北面的宦塘河大桥,这一带河水不宽,大约三十丈,也就百米左右。
李延庆带出的一百五十名亲兵个个武艺高强,水上功夫也了得,他有点担心另外五十名女护卫,扈青儿明白他的心思,笑道:“我的手下怎么可能不会水?”
算下来就只有李延庆的儿子李璞不会水,这个问题不大,几名亲兵便可以背负他过河,李延庆当即立断,“过河!”
众人调转方向,向东面的宦塘河奔去.......
与此同时,皇宫也发生了异动,一阵急促的奔跑声将熟睡中的赵构惊醒,“发生了什么事?”赵构睡眼惺忪问道。
康履结结巴巴道:“启禀陛下,大事不妙,军队....军队发生哗变了!”
赵构一下子惊得坐了起来,“怎...怎么回事?”
“老奴也不知道,只是听一名受伤侍卫说,山下侍卫已经杀上来了。”
潘贵妃也吓得惊慌失措,“陛下,该怎么办?”
这时,赵构倒冷静下来了,他明白这一定是父皇发动宫廷政变了,他恨得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
康履催促道:“陛下快从后门逃走!老奴去安排车辆。”
康履先奔去了,赵构急忙穿上衣服,两名宫女也连忙替潘贵妃穿衣,潘贵妃却泣道:“陛下,孩儿怎么办?”
一句话提醒了赵构,他心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招手叫上一名心腹小宫女,“你速去慈幼殿,抱着太子去白云庵,恳求梅云大师保护,事后你让梅云大师交给李延庆,记住了吗?”
“小婢记住了。”
赵构一时找不到笔,心一横,将手指咬破,在白缎内衣上写了一份血诏,连同一面金牌一起塞给小宫女,“快去!”
小宫女匆匆忙忙奔走了。
赵构必须要留一条后路,如果自己和儿子都被父皇抓住,那什么都完了。
他这才带着潘贵妃跑出后门,直接上了一辆马车,车夫一扬马鞭,马车沿着山道向山下奔去,康履和数十名贴身侍卫紧紧跟在马车背后。
赵构是想去皇家码头坐龙船出海躲避,如果李延庆能平息宫变,他再回来复位。
但马车刚到码头,忽然从四面八方杀出无数士兵,将赵构马车团团包围,乱箭齐发,数十名侍卫以及车夫纷纷中箭倒下,康履也连中十几箭,当场气绝身亡,几匹拉车御马也中箭身亡。
马车险些侧翻,血腥的场面使潘贵妃吓晕过去了,赵构也吓得脸色惨白,他透过车窗看见了对方主将,正是刘正彦,他拉开车窗大喊:“刘将军,朕待你不薄,你为何要造反?”
刘正彦远远抱拳道:“陛下,微臣不敢造反,微臣是奉太上皇之旨留住陛下,陛下若能说服太上皇,微臣不敢阻拦。”
他喝令士兵建起盾牌墙,将赵构包围在其中。
不多时,身着龙袍的赵佶在数百名侍卫的簇拥下走来,刘正彦连忙上前单膝跪下,“启禀陛下,目标已被士兵们团团包围!”
“很好,辛苦你们了。”
赵佶回头对黄潜善道:“去确认一下!”
黄潜善奔了过去,赵构正惶恐不安,忽然看见了黄潜善,连忙喊道:“黄爱卿快救朕!”
黄潜善叹了口气,“现在谁也救不了陛下,陛下只能自救!”
赵构呆了一下,半晌,他叹口气道:“好吧!你告诉太上皇,朕愿写退位诏书,只求做个闲王。”
黄潜善奸笑一声,“陛下很明智啊!”
他回头令道:“那纸笔来!”
不多时,黄潜善交给一份退位诏书交给了太上皇赵佶,赵佶看了一遍,又问道:“他的儿子呢?”
“好像不在车内?”
赵佶脸一沉,不满质问刘正彦,“怎么回事?”
刘正彦满头大汗解释道:“卑职负责山下,攻打大内是副都指挥使张威,山上的情况,卑职真不清楚。”
赵佶脸色稍稍和缓一点,又对黄潜善道:“当初康王若能顶住百官请求,不把朕接回来,就不会有今天这件事了,他的心肠太软,作为一个帝王不合格,但朕却不能再错下去,你明白朕的意思吗?”
黄潜善后背惊出一身冷汗,半晌道:“微臣明白!”
赵佶从怀中取出一只小药瓶递给他,“这件事立刻做好,不准拖延!”
黄潜善点点头,接过小药瓶,一脚深一脚浅地走了,赵佶又轻轻叹了口气,“朕生了三十个儿子,不在乎少一个。”
说完,他转身便快步离去,现在他更关心干掉李延庆,无论如何,他绝不能让李延庆逃出临安府。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