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983 第九百七十五章 钦差到来
- 984 第九百七十六章 回京准备
- 985 第九百七十七章 鄂州访旧
- 986 第九百七十八章 最后一环
- 987 第九百七十九章 消息泄露
- 988 第九百八十章 城门遇刺
- 989 第九百八十一章 形势混乱
- 990 第九百八十二章 惊魂之变(上)
- 991 第九百八十三章 惊魂之变(中)
- 992 第九百八十四章 惊魂之变(下)
- 993 第九百八十五章 杀出重围
- 994 第九百八十六章 辞相摄政
- 995 第九百八十七章 高举大旗
- 996 第九百八十八章 内战爆发
- 997 第九百八十九章 长江拦截
- 998 第九百九十章 围城打援
- 999 第九百九十一章 望风而降
- 1000 第九百九十二章 高压监控
- 1001 第九百九十三章 范相议政
- 1002 第九百九十四章 主动出击
- 1003 第九百九十五章 走狗要烹
- 1004 第九百九十六章 临安投降
- 1005 第九百九十七章 再立新君
- 1006 第九百九十八章 当局者迷
- 1007 第九百九十九章 故人清照
- 1008 第一千章 家眷进京
- 1009 第一千零一章 分房方案
- 1010 第一千零二章 故友相聚
- 1011 第一千零三章 七大都统
- 1012 第一千零四章 梁山旧将
- 1013 第一千零五章 再举义旗
- 1014 第一千零六章 牵制力量
- 1015 第一千零七章 轻敌之患
- 1016 第一千零八章 夜战出击
- 1017 第一千零九章 关键一刀
- 1018 第一千零十章 被迫求援
- 1019 第一千零十一章 大名出兵
- 1020 第一千零十二章 调兵遣将
- 1021 第一千零十三章 夜袭大名
- 1022 第一千零十四章 横扫黄河
- 1023 第一千零十五章 措手不及
- 1024 第一千零十六章 大军杀至
- 1025 第一千零十七章 攻破徐州
- 1026 第一千零十八章 挥师北上
- 1027 第一千零十九章 三英拜主
- 1028 第一千零二十章 火烧任城
- 1029 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深宫白事
- 1030 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意外消息
- 1031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大举攻城(上)
- 1032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大举攻城(下)
- 1033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诛心之战
- 1034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汴梁哗变
- 1035 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新闻早报
- 1036 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赵氏皇族
- 1037 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兵指大同
- 1038 第一千零三十章 小股金兵
- 1039 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夜战金兵
- 1040 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大军北上
- 1041 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内讧爆发
- 1042 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冀军哗变
- 1043 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天赐良机
- 1044 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引金入瓮
- 1045 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清河大战(上)
- 1046 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清河大战(下)
- 1047 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青儿遇母
- 1048 第一千零四十章 西湖祭灵
- 1049 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名单风波
- 1050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草原来使
- 1051 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中原巡视
- 1052 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攻克燕京
- 1053 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高丽求援
- 1054 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北伐高丽(上)
- 1055 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北伐高丽(中)
- 1056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北伐高丽(下)
- 1057 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决战将至
- 1058 第一千零五十章 正式宣战
- 1059 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首战大定
- 1060 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女真内讧
- 1061 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金国投降
- 1062 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夜灭室韦【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九百八十五章 杀出重围
第九百八十五章 杀出重围
三更时分,李延庆带着亲卫回到了自己战船上,他终于长长松了口气,当即下令船队向北面太湖方向撤离。
“夫君,不如我们直接南下进入杭州湾,然后走海路北上长江口。”扈青儿在一旁建议道。
李延庆摇摇头,“刚才我们已经渡河做了试验,河道太狭窄,我们船体太大,对方很容易将我们拦截住,如果对方用火攻,所有船只都会被烈火烧毁,不能冒这种风险。”
这次李延庆一共带了六十艘千石战船进京,一共有三千名重甲步兵,还有大量粮草物资,李延庆已经考虑到了危机发生时的处置,他的船队要么进入杭州湾,要么后撤,从湖州进入太湖,也就比进入杭州湾多五十里路程。
虽然杭州湾就在三十余里外,但从安全上考虑,退入太湖要比强行突破重兵包围,进入杭州湾要好得多,而且也远不了多少。
船队拉起船帆,开始迅速北上,与此同时,赵佶命令杨褚率一万精兵向北追赶李延庆。
赵佶又下令宁国府和嘉兴府的守将各率五千军队赶来支援,实际上就有两万大军前来围堵李延庆。
五更时分,船队离开了大运河,进入乌程河,这时,船队已经进入了湖州地界。
李延庆站在船舷注视着远处,在朦胧的晨曦,已经隐隐可见一条黑线正沿着官道疾速追来,距离他们还有五六里左右。
李延庆当机立断下令道:“船队靠岸,重甲步兵准备迎战!”
船队很快便靠岸了,重甲步兵早已换好了甲胄,他们在主将关胜的率领下飞奔上岸,迅速列阵,不多时,三千重甲步兵已经列好了三排阵,拦住了追兵的去路。
追杀而来的军队正杨褚率领的一万精锐淮南军,这支军队是前年秋天招募,赵构下旨一共在淮南和江南等地招募了十万大军,作为戍卫京城的新禁军,分别驻扎在临安府及其四周州府,而杨褚率领这一万人正是其中的一支精锐,铠甲坚固,兵器精良,待遇从优,平时驻守在宦塘河一带。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养兵整整两年,今天第一次投入战斗,但他们面临的军队却是京兆军中的重甲步兵。
重甲步兵号称西北第一军,不仅因为他们身披重甲,战斗力强大,而且所有士兵都是身经百战,后来才被挑选出加入重甲步兵,他们的杀气和战斗意志远远不是追兵所能比拟。
一万追兵已经杀到,杨褚望着河面上的数十艘大船,已经离他不足一里了,他心中异常焦急,同时也有一种按耐不住的激动,太上皇下旨,无论何人,只要献上李延庆人头者封亲王,赏银百万两,杨褚仿佛看见他一生的富贵高爵就在眼前了。
杨褚虽然也是西北军出身,但他没有遭遇过西夏的铁鹞子骑兵,对重甲的理解不够深透,他见对方只有三千人,自己的队伍三倍于对方,他顿时激动得大叫:“大军列阵,准备放箭!”
一万步兵迅速列阵,三千弓弩手在前面,七千刀盾军和长枪兵在后面,当两军相距百步时,杨褚高声喝令:“放箭!”
一阵梆子声响起,铺天盖地的箭雨射向迎面杀来的重甲步兵军阵,密集的箭雨叮叮当当地射进了重甲步兵的士兵中,箭矢射不透铠甲,居然没有一个重甲步兵倒下。
杨褚立刻意识到了不对,对方的重甲居然箭射不透,他头皮有点发麻,今天恐怕遇到劲敌了。
但撤退显然不可能,他见后面的长枪兵和刀盾军跃跃欲试,士气高昂,他大喊一声,“弓弩手后撤,步兵杀上!”
红旗挥动,三千弓弩手迅速后撤,七千步兵呐喊着向敌军冲杀而去。
李延庆也下令道:“擂鼓出击!”
“咚!”
战鼓声敲响了,缓慢而有力,“咚!咚!”伴随着沉重的鼓声,三千重甲步兵一步一步向迎面杀来的淮南军靠近,每走一步都是那么震人心魄,每走一步都是那么气势如山。
杨褚大喊一声,“杀啊!”
“杀啊!”
七千淮南军士兵呐喊着冲向对面的重甲步兵,两支步兵在刹那间相撞了,俨如两道惊涛骇浪在暴风雨中相撞。
斩马剑劈成了血路,长矛撞开了铁墙,坚固无比的重甲军铁墙层层推进,斩马大剑挥舞,锋利的刀刃劈开了淮南军的防御,人头横飞,肢体遍地。
长枪在雪亮的刀锋下纷纷被砍断,只是淮南军人数太多,强劲的冲击力也掀翻了近百名重甲士兵。
但一批士兵倒下,另一批士兵立刻补充上来,两支军队裹夹在一起,杀得难解难分,这时,三千弓弩手也化身为刀盾军参战,他们从后面杀向重甲步兵,而后排的重甲步兵也转身迎战。
从大船上望去,在漫长的战线上,三千重甲步兵和一万淮南郡混战在一起,两军厮杀极为血腥。
尽管淮南军的人数要远远超过重甲步兵,但重甲步兵凭借着无以伦比的装备和战刀,将敌军杀得节节败退。
受伤突淮南军士兵跪下地上苦苦哀求,但仍被列阵而上的重甲步兵劈成碎片,血流成河,尸横累累,整个河畔成了人间屠宰场。
李延庆轻轻叹息一声,都是大宋军队,不该这样自相残杀,他回头对扈青儿道:“结束这场战斗!”
扈青儿会意,立刻回头喝令道:“来百名勇士,跟我下船!”
只见大船上冲下来一队骑兵,约有百人,为首一员女将,头戴秀缨盔,身披银龙甲,手提一把柳叶大刀,后背十二口短飞剑,杀气腾腾,正是京兆军中号称女飞将的扈青儿。
他们没有杀入敌阵,而是从外围环绕,直扑淮南军帅旗,杨褚就在帅旗之下,身边有五百名亲兵,这时只听一个女人声音传来,“缩头王八,可敢过来一战?”
杨褚一回头,竟然是员女将骂自己缩头王八,杨褚勃然大怒,催马大吼:“小娘匹,老子抓到你,定让你生不如死!”
他挥枪便向扈青儿杀去,他的亲兵纷纷跟上,这时,扈青儿忽然催马从侧面疾奔,她手一挥,一颗飞石打出,紧接着一把飞剑如闪电般出手了。
飞石速度快得无以伦比,这块飞石正打中杨褚战马的额头,战马稀溜溜一声暴叫,前蹄高高扬起,险些将杨褚掀翻下面,就在这时,快如闪电般的飞刀精准地出现在杨褚眼前。
杨褚大吃一惊,张嘴要喊,只听‘噗!’一声,飞刀从他眉头射进了头颅,杨褚眼前一黑,当即翻身落马,当场惨死。
杨褚的亲兵大惊,急冲上来抢尸体,百名骑兵杀了上去,个个骁勇无比,加上扈青儿的大刀上下翻飞,所过之处尸横遍地,瞬间便杀了两百余人,剩下的亲兵胆寒了,转头便逃。
亲兵部将王进割下了杨褚的首级,挑在枪尖上奔跑大喊:“杨褚死了!杨褚死了!”
淮南军本来就已经支撑不住,听说主将已死,大军顿时崩溃了,军队兵败如山倒,调头在原野里奔逃,丢盔弃甲,狂奔逃命。
这一战,淮南军阵亡两千五百余人,主将杨褚被扈青儿所杀,而重甲步兵也死伤近三百人,不过由于追敌不便,无法抓捕俘虏,大军简单收拾一下战场,又上船继续前进。
中午时分,船队终于驶进了茫茫太湖。
“夫君,不如我们直接南下进入杭州湾,然后走海路北上长江口。”扈青儿在一旁建议道。
李延庆摇摇头,“刚才我们已经渡河做了试验,河道太狭窄,我们船体太大,对方很容易将我们拦截住,如果对方用火攻,所有船只都会被烈火烧毁,不能冒这种风险。”
这次李延庆一共带了六十艘千石战船进京,一共有三千名重甲步兵,还有大量粮草物资,李延庆已经考虑到了危机发生时的处置,他的船队要么进入杭州湾,要么后撤,从湖州进入太湖,也就比进入杭州湾多五十里路程。
虽然杭州湾就在三十余里外,但从安全上考虑,退入太湖要比强行突破重兵包围,进入杭州湾要好得多,而且也远不了多少。
船队拉起船帆,开始迅速北上,与此同时,赵佶命令杨褚率一万精兵向北追赶李延庆。
赵佶又下令宁国府和嘉兴府的守将各率五千军队赶来支援,实际上就有两万大军前来围堵李延庆。
五更时分,船队离开了大运河,进入乌程河,这时,船队已经进入了湖州地界。
李延庆站在船舷注视着远处,在朦胧的晨曦,已经隐隐可见一条黑线正沿着官道疾速追来,距离他们还有五六里左右。
李延庆当机立断下令道:“船队靠岸,重甲步兵准备迎战!”
船队很快便靠岸了,重甲步兵早已换好了甲胄,他们在主将关胜的率领下飞奔上岸,迅速列阵,不多时,三千重甲步兵已经列好了三排阵,拦住了追兵的去路。
追杀而来的军队正杨褚率领的一万精锐淮南军,这支军队是前年秋天招募,赵构下旨一共在淮南和江南等地招募了十万大军,作为戍卫京城的新禁军,分别驻扎在临安府及其四周州府,而杨褚率领这一万人正是其中的一支精锐,铠甲坚固,兵器精良,待遇从优,平时驻守在宦塘河一带。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养兵整整两年,今天第一次投入战斗,但他们面临的军队却是京兆军中的重甲步兵。
重甲步兵号称西北第一军,不仅因为他们身披重甲,战斗力强大,而且所有士兵都是身经百战,后来才被挑选出加入重甲步兵,他们的杀气和战斗意志远远不是追兵所能比拟。
一万追兵已经杀到,杨褚望着河面上的数十艘大船,已经离他不足一里了,他心中异常焦急,同时也有一种按耐不住的激动,太上皇下旨,无论何人,只要献上李延庆人头者封亲王,赏银百万两,杨褚仿佛看见他一生的富贵高爵就在眼前了。
杨褚虽然也是西北军出身,但他没有遭遇过西夏的铁鹞子骑兵,对重甲的理解不够深透,他见对方只有三千人,自己的队伍三倍于对方,他顿时激动得大叫:“大军列阵,准备放箭!”
一万步兵迅速列阵,三千弓弩手在前面,七千刀盾军和长枪兵在后面,当两军相距百步时,杨褚高声喝令:“放箭!”
一阵梆子声响起,铺天盖地的箭雨射向迎面杀来的重甲步兵军阵,密集的箭雨叮叮当当地射进了重甲步兵的士兵中,箭矢射不透铠甲,居然没有一个重甲步兵倒下。
杨褚立刻意识到了不对,对方的重甲居然箭射不透,他头皮有点发麻,今天恐怕遇到劲敌了。
但撤退显然不可能,他见后面的长枪兵和刀盾军跃跃欲试,士气高昂,他大喊一声,“弓弩手后撤,步兵杀上!”
红旗挥动,三千弓弩手迅速后撤,七千步兵呐喊着向敌军冲杀而去。
李延庆也下令道:“擂鼓出击!”
“咚!”
战鼓声敲响了,缓慢而有力,“咚!咚!”伴随着沉重的鼓声,三千重甲步兵一步一步向迎面杀来的淮南军靠近,每走一步都是那么震人心魄,每走一步都是那么气势如山。
杨褚大喊一声,“杀啊!”
“杀啊!”
七千淮南军士兵呐喊着冲向对面的重甲步兵,两支步兵在刹那间相撞了,俨如两道惊涛骇浪在暴风雨中相撞。
斩马剑劈成了血路,长矛撞开了铁墙,坚固无比的重甲军铁墙层层推进,斩马大剑挥舞,锋利的刀刃劈开了淮南军的防御,人头横飞,肢体遍地。
长枪在雪亮的刀锋下纷纷被砍断,只是淮南军人数太多,强劲的冲击力也掀翻了近百名重甲士兵。
但一批士兵倒下,另一批士兵立刻补充上来,两支军队裹夹在一起,杀得难解难分,这时,三千弓弩手也化身为刀盾军参战,他们从后面杀向重甲步兵,而后排的重甲步兵也转身迎战。
从大船上望去,在漫长的战线上,三千重甲步兵和一万淮南郡混战在一起,两军厮杀极为血腥。
尽管淮南军的人数要远远超过重甲步兵,但重甲步兵凭借着无以伦比的装备和战刀,将敌军杀得节节败退。
受伤突淮南军士兵跪下地上苦苦哀求,但仍被列阵而上的重甲步兵劈成碎片,血流成河,尸横累累,整个河畔成了人间屠宰场。
李延庆轻轻叹息一声,都是大宋军队,不该这样自相残杀,他回头对扈青儿道:“结束这场战斗!”
扈青儿会意,立刻回头喝令道:“来百名勇士,跟我下船!”
只见大船上冲下来一队骑兵,约有百人,为首一员女将,头戴秀缨盔,身披银龙甲,手提一把柳叶大刀,后背十二口短飞剑,杀气腾腾,正是京兆军中号称女飞将的扈青儿。
他们没有杀入敌阵,而是从外围环绕,直扑淮南军帅旗,杨褚就在帅旗之下,身边有五百名亲兵,这时只听一个女人声音传来,“缩头王八,可敢过来一战?”
杨褚一回头,竟然是员女将骂自己缩头王八,杨褚勃然大怒,催马大吼:“小娘匹,老子抓到你,定让你生不如死!”
他挥枪便向扈青儿杀去,他的亲兵纷纷跟上,这时,扈青儿忽然催马从侧面疾奔,她手一挥,一颗飞石打出,紧接着一把飞剑如闪电般出手了。
飞石速度快得无以伦比,这块飞石正打中杨褚战马的额头,战马稀溜溜一声暴叫,前蹄高高扬起,险些将杨褚掀翻下面,就在这时,快如闪电般的飞刀精准地出现在杨褚眼前。
杨褚大吃一惊,张嘴要喊,只听‘噗!’一声,飞刀从他眉头射进了头颅,杨褚眼前一黑,当即翻身落马,当场惨死。
杨褚的亲兵大惊,急冲上来抢尸体,百名骑兵杀了上去,个个骁勇无比,加上扈青儿的大刀上下翻飞,所过之处尸横遍地,瞬间便杀了两百余人,剩下的亲兵胆寒了,转头便逃。
亲兵部将王进割下了杨褚的首级,挑在枪尖上奔跑大喊:“杨褚死了!杨褚死了!”
淮南军本来就已经支撑不住,听说主将已死,大军顿时崩溃了,军队兵败如山倒,调头在原野里奔逃,丢盔弃甲,狂奔逃命。
这一战,淮南军阵亡两千五百余人,主将杨褚被扈青儿所杀,而重甲步兵也死伤近三百人,不过由于追敌不便,无法抓捕俘虏,大军简单收拾一下战场,又上船继续前进。
中午时分,船队终于驶进了茫茫太湖。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