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979 第九百七十一章 灭国之战(二十四)
- 980 第九百七十二章 西夏灭国
- 981 第九百七十三章 城门冲突
- 982 第九百七十四章 三件急信
- 983 第九百七十五章 钦差到来
- 984 第九百七十六章 回京准备
- 985 第九百七十七章 鄂州访旧
- 986 第九百七十八章 最后一环
- 987 第九百七十九章 消息泄露
- 988 第九百八十章 城门遇刺
- 989 第九百八十一章 形势混乱
- 990 第九百八十二章 惊魂之变(上)
- 991 第九百八十三章 惊魂之变(中)
- 992 第九百八十四章 惊魂之变(下)
- 993 第九百八十五章 杀出重围
- 994 第九百八十六章 辞相摄政
- 995 第九百八十七章 高举大旗
- 996 第九百八十八章 内战爆发
- 997 第九百八十九章 长江拦截
- 998 第九百九十章 围城打援
- 999 第九百九十一章 望风而降
- 1000 第九百九十二章 高压监控
- 1001 第九百九十三章 范相议政
- 1002 第九百九十四章 主动出击
- 1003 第九百九十五章 走狗要烹
- 1004 第九百九十六章 临安投降
- 1005 第九百九十七章 再立新君
- 1006 第九百九十八章 当局者迷
- 1007 第九百九十九章 故人清照
- 1008 第一千章 家眷进京
- 1009 第一千零一章 分房方案
- 1010 第一千零二章 故友相聚
- 1011 第一千零三章 七大都统
- 1012 第一千零四章 梁山旧将
- 1013 第一千零五章 再举义旗
- 1014 第一千零六章 牵制力量
- 1015 第一千零七章 轻敌之患
- 1016 第一千零八章 夜战出击
- 1017 第一千零九章 关键一刀
- 1018 第一千零十章 被迫求援
- 1019 第一千零十一章 大名出兵
- 1020 第一千零十二章 调兵遣将
- 1021 第一千零十三章 夜袭大名
- 1022 第一千零十四章 横扫黄河
- 1023 第一千零十五章 措手不及
- 1024 第一千零十六章 大军杀至
- 1025 第一千零十七章 攻破徐州
- 1026 第一千零十八章 挥师北上
- 1027 第一千零十九章 三英拜主
- 1028 第一千零二十章 火烧任城
- 1029 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深宫白事
- 1030 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意外消息
- 1031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大举攻城(上)
- 1032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大举攻城(下)
- 1033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诛心之战
- 1034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汴梁哗变
- 1035 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新闻早报
- 1036 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赵氏皇族
- 1037 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兵指大同
- 1038 第一千零三十章 小股金兵
- 1039 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夜战金兵
- 1040 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大军北上
- 1041 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内讧爆发
- 1042 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冀军哗变
- 1043 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天赐良机
- 1044 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引金入瓮
- 1045 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清河大战(上)
- 1046 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清河大战(下)
- 1047 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青儿遇母
- 1048 第一千零四十章 西湖祭灵
- 1049 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名单风波
- 1050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草原来使
- 1051 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中原巡视
- 1052 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攻克燕京
- 1053 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高丽求援
- 1054 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北伐高丽(上)
- 1055 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北伐高丽(中)
- 1056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北伐高丽(下)
- 1057 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决战将至
- 1058 第一千零五十章 正式宣战
- 1059 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首战大定
- 1060 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女真内讧
- 1061 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金国投降
- 1062 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夜灭室韦【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九百八十一章 形势混乱
第九百八十一章 形势混乱
李延庆在涌金门遇刺的消息顿时传遍了全城,令朝野一片哗然,赵构勃然大怒,当即罢免了临安府尹张浩的官职,又把上将军王渊叫来臭骂一顿,责令他三天之内抓到幕后凶手,一万多士兵出动,王渊亲自率军在临安府挨家挨户搜查,闹得鸡飞狗跳。
李延庆已经回到了船上,他心中多少有点后怕,如果不是刺客判断失误,或者说如果不是因为他临时换了马车,八支毒弩射进马车,自己真的凶多吉少了。
李延庆负手在船舱里来回踱步,思虑这次刺杀的各种可能性,首先太上皇赵佶,自己从宫中离去时坐的是第一辆马车,出宫后,两辆马车才交换了前后顺序,宫中有人通知了刺客,所以刺客才会认定自己在第一辆马车内,而没有兵分两路。
第二个可能性是赵构,他也想除掉自己,但又怕自己手下造反,不能在宫中下手,所以借刺客之手,然后再栽赃给太上皇或者其他什么人。
第三个可能性是自己的敌人,比如从前被自己灭的外戚、西夏余党甚至金国刺客等等,自己在京城遇刺便可以挑起宋朝内乱。
李延庆思来想去,他还是觉得第三种可能性最大。
首先赵佶要杀自己,他一定要十拿九稳,不会用城门野刺这种成功率不高的手段,他一定会在皇宫或者府宅内动手,而且他杀了自己后就要立刻发动兵变,可苗傅等人都还没有回来,这时刺杀自己对他们太仓促了,基本上可以排除赵佶。
其次是赵构,虽然想到了赵构刺杀自己的种种可能性,但直觉告诉李延庆,现在他和赵构之间还远没有到翻脸刺杀的程度,赵构的皇位依然不稳,金兵在北方的威胁依然没有减弱,他还需要自己帮他稳固皇位。
况且自己已把儿子带进京了,赵构就有了质子这个选项,他没必要选择刺杀这个后果严重的极端选项。
想来想去,还是仇人刺杀自己的可能性最大,尤其是被自己灭掉的几家外戚,他们在宫中有眼线,知道自己出宫时坐的是第一辆马车,如果是西夏余孽和金国刺杀自己,他们不可能目标明确,一定会分兵刺杀。
这时,李延庆若有所感,一转身,只见扈青儿站在门口,李延庆笑问道:“那刺客招供了吗?”
扈青儿黯然摇头,”他死了!“
她忽然冲向李延庆,紧紧抱住他的腰,将脸贴在他的胸膛上,泪水汹涌而出,李延庆轻轻抚摸她的头发,笑道:“我的命很硬,能刺杀我的人现在还没有出生呢!”
“夫郎,我们回去吧!你已经述职结束,这里不安全。”扈青儿哽咽着声音道。
李延庆摇摇头,“现在暂时还不能回去,刺杀不会再有第二次了。”
“那会是谁干的?赵佶那个狗贼吗?“
李延庆摇摇头,“虽然赵佶也想杀我,但这次还真不是他干的,我怀疑是对我恨之入骨的外戚,他们买凶杀人可能性最大。”
“我一定要亲手剥了他们的皮!”扈青儿咬牙切齿道。
这时,李延庆忽然有所悟,应该不是外戚,这些外戚是赵佶拉拢的重点对象,他们会听从赵佶的部署,不会在这时候打草惊蛇,坏赵佶的事情,而西夏王公贵族刚被送来临安,还没有安置好,这时候他们应该还没有心思刺杀自己。
那么真正的刺客就呼之欲出了,一定是金国,刺杀自己,挑起宋朝内乱,使宋朝无暇北伐,以减轻他们在草原上的战略压力。
这时,船舱外有亲兵禀报,“启禀都统,天子派人来了。”
“是谁来了?”李延庆问道。
“是宦官康公公!”
“请他到客舱稍坐,我马上就来!”
李延庆吻了吻扈青儿的红唇,笑道:“去看看璞儿,晚上到我这里来。”
扈青儿俏脸一红,轻轻点头,转身快步出去了。
李延庆又沉思片刻,便离开船舱,来到了客舱内。
宦官康履正负手在客舱内来回踱步,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他来见李延庆有两个目的,第一是向李延庆解释清楚,刺客和天子无关,第二是希望李延庆继续留下来参加册立太子大典,不要一怒而走。
这时,李延庆走进船舱笑道:“康公公是几时回京城的?”
“我是五天前赶回来,事情太多,我都瘦了十几斤。”
寒暄两句,康履便直奔主题,“天子听说了殿下遇刺之事,他也同样震怒,已经罢免了临安府尹,并责令军方三天内找出凶手,请殿下相信,天子比谁都期盼殿下平安无事。”
李延庆点点头,“我不会对天子多疑,其实我也猜到了刺客是谁。”
“是谁?”康履急问道。
“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应该是金国,他们才是真正希望我被刺杀,挑起宋朝内部混乱。”
“啊!原来如此,我要立刻回去向天子禀报。”
停一下康履又道:“听说殿下抓到一个刺客活口?”
李延庆摇摇头,“他重伤不治,已经死了,没有留下任何线索。”
“那有点可惜了。”
康履心中遗憾,他又试探着问道:“殿下不会立刻回去吧!”
李延庆微微一笑,“太子册立大典还没有开始,我们怎么能回去?请转告官家,我会顾全大局,不会做出头脑发热之事。“
康履顿时松了口气,起身笑道:“那我就立刻回去向天子汇报了。”
李延庆也没有挽留康履,他知道对方就是为自己的表态而来,他康履一定心急如焚要回去汇报。
李延庆将他送出船舱,忽然又想起一事,对康履道:“不要因为刺杀的事情就丢掉了之前的警惕,请官家一定要盯住苗傅,我怀疑他会提前潜逃回来。”
“我明白了,我一定会转告天子!”
康履抱拳行一礼,转身匆匆下船去了。
这时,李延庆忽然有一种强烈的不安,他立刻令道:“速令张顺来见我!”
...........
‘砰!’一只茶杯被狠狠摔在地上,砸得粉碎,
赵佶气得暴跳如雷,大吼道:“是谁干的,给朕查出来,朕要亲手宰了他!”
赵佶怎么能不生气,刺杀李延庆事情导致了很多意外事件发生,如果刺杀成功倒也罢了,偏偏刺杀失败,打草惊蛇,让自己还怎么刺杀李延庆?
但最让赵佶愤怒的不是刺杀事件本身,而是苗傅不在,王渊亲自接手守城军队挨家挨户搜查,这就无形中又把军队接管过去了,失去城内的数万军队,他赵佶还搞什么兵变?
黄潜善和汪伯彦战战兢兢,汪伯彦道:“微臣已经去问过几家外戚,肯定不是他们所为,他们都表示,没有太上皇陛下的命令,他不会擅自行动。”
“陛下,会不会是......是官家所为?”黄潜善小声道。
赵佶缓缓坐下,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细细一想,还真有这个可能,不过他就不怕李延庆怀疑,一怒返回京兆府吗?
“不对!”
赵佶心念一转,忽然道:“他是利用这件事正大光明夺回城内军权,他表面上说不在乎,但实际上却在暗中行动,他知道我们在皇宫内有内应。”
黄潜善和汪伯彦也有点慌了,不管刺客是不是赵构派出,但这件事都被赵构利用了,夺取了城内军权。
赵佶沉思片刻又问道:“苗傅什么时候回来?”
“今天晚上就能赶回来。”
赵佶负手走了几步,他终于当机立断道:“这件事拖则生变,不管赵构是不是有意夺权,我们都不能再拖下去,今天晚上就行动。”
李延庆已经回到了船上,他心中多少有点后怕,如果不是刺客判断失误,或者说如果不是因为他临时换了马车,八支毒弩射进马车,自己真的凶多吉少了。
李延庆负手在船舱里来回踱步,思虑这次刺杀的各种可能性,首先太上皇赵佶,自己从宫中离去时坐的是第一辆马车,出宫后,两辆马车才交换了前后顺序,宫中有人通知了刺客,所以刺客才会认定自己在第一辆马车内,而没有兵分两路。
第二个可能性是赵构,他也想除掉自己,但又怕自己手下造反,不能在宫中下手,所以借刺客之手,然后再栽赃给太上皇或者其他什么人。
第三个可能性是自己的敌人,比如从前被自己灭的外戚、西夏余党甚至金国刺客等等,自己在京城遇刺便可以挑起宋朝内乱。
李延庆思来想去,他还是觉得第三种可能性最大。
首先赵佶要杀自己,他一定要十拿九稳,不会用城门野刺这种成功率不高的手段,他一定会在皇宫或者府宅内动手,而且他杀了自己后就要立刻发动兵变,可苗傅等人都还没有回来,这时刺杀自己对他们太仓促了,基本上可以排除赵佶。
其次是赵构,虽然想到了赵构刺杀自己的种种可能性,但直觉告诉李延庆,现在他和赵构之间还远没有到翻脸刺杀的程度,赵构的皇位依然不稳,金兵在北方的威胁依然没有减弱,他还需要自己帮他稳固皇位。
况且自己已把儿子带进京了,赵构就有了质子这个选项,他没必要选择刺杀这个后果严重的极端选项。
想来想去,还是仇人刺杀自己的可能性最大,尤其是被自己灭掉的几家外戚,他们在宫中有眼线,知道自己出宫时坐的是第一辆马车,如果是西夏余孽和金国刺杀自己,他们不可能目标明确,一定会分兵刺杀。
这时,李延庆若有所感,一转身,只见扈青儿站在门口,李延庆笑问道:“那刺客招供了吗?”
扈青儿黯然摇头,”他死了!“
她忽然冲向李延庆,紧紧抱住他的腰,将脸贴在他的胸膛上,泪水汹涌而出,李延庆轻轻抚摸她的头发,笑道:“我的命很硬,能刺杀我的人现在还没有出生呢!”
“夫郎,我们回去吧!你已经述职结束,这里不安全。”扈青儿哽咽着声音道。
李延庆摇摇头,“现在暂时还不能回去,刺杀不会再有第二次了。”
“那会是谁干的?赵佶那个狗贼吗?“
李延庆摇摇头,“虽然赵佶也想杀我,但这次还真不是他干的,我怀疑是对我恨之入骨的外戚,他们买凶杀人可能性最大。”
“我一定要亲手剥了他们的皮!”扈青儿咬牙切齿道。
这时,李延庆忽然有所悟,应该不是外戚,这些外戚是赵佶拉拢的重点对象,他们会听从赵佶的部署,不会在这时候打草惊蛇,坏赵佶的事情,而西夏王公贵族刚被送来临安,还没有安置好,这时候他们应该还没有心思刺杀自己。
那么真正的刺客就呼之欲出了,一定是金国,刺杀自己,挑起宋朝内乱,使宋朝无暇北伐,以减轻他们在草原上的战略压力。
这时,船舱外有亲兵禀报,“启禀都统,天子派人来了。”
“是谁来了?”李延庆问道。
“是宦官康公公!”
“请他到客舱稍坐,我马上就来!”
李延庆吻了吻扈青儿的红唇,笑道:“去看看璞儿,晚上到我这里来。”
扈青儿俏脸一红,轻轻点头,转身快步出去了。
李延庆又沉思片刻,便离开船舱,来到了客舱内。
宦官康履正负手在客舱内来回踱步,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他来见李延庆有两个目的,第一是向李延庆解释清楚,刺客和天子无关,第二是希望李延庆继续留下来参加册立太子大典,不要一怒而走。
这时,李延庆走进船舱笑道:“康公公是几时回京城的?”
“我是五天前赶回来,事情太多,我都瘦了十几斤。”
寒暄两句,康履便直奔主题,“天子听说了殿下遇刺之事,他也同样震怒,已经罢免了临安府尹,并责令军方三天内找出凶手,请殿下相信,天子比谁都期盼殿下平安无事。”
李延庆点点头,“我不会对天子多疑,其实我也猜到了刺客是谁。”
“是谁?”康履急问道。
“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应该是金国,他们才是真正希望我被刺杀,挑起宋朝内部混乱。”
“啊!原来如此,我要立刻回去向天子禀报。”
停一下康履又道:“听说殿下抓到一个刺客活口?”
李延庆摇摇头,“他重伤不治,已经死了,没有留下任何线索。”
“那有点可惜了。”
康履心中遗憾,他又试探着问道:“殿下不会立刻回去吧!”
李延庆微微一笑,“太子册立大典还没有开始,我们怎么能回去?请转告官家,我会顾全大局,不会做出头脑发热之事。“
康履顿时松了口气,起身笑道:“那我就立刻回去向天子汇报了。”
李延庆也没有挽留康履,他知道对方就是为自己的表态而来,他康履一定心急如焚要回去汇报。
李延庆将他送出船舱,忽然又想起一事,对康履道:“不要因为刺杀的事情就丢掉了之前的警惕,请官家一定要盯住苗傅,我怀疑他会提前潜逃回来。”
“我明白了,我一定会转告天子!”
康履抱拳行一礼,转身匆匆下船去了。
这时,李延庆忽然有一种强烈的不安,他立刻令道:“速令张顺来见我!”
...........
‘砰!’一只茶杯被狠狠摔在地上,砸得粉碎,
赵佶气得暴跳如雷,大吼道:“是谁干的,给朕查出来,朕要亲手宰了他!”
赵佶怎么能不生气,刺杀李延庆事情导致了很多意外事件发生,如果刺杀成功倒也罢了,偏偏刺杀失败,打草惊蛇,让自己还怎么刺杀李延庆?
但最让赵佶愤怒的不是刺杀事件本身,而是苗傅不在,王渊亲自接手守城军队挨家挨户搜查,这就无形中又把军队接管过去了,失去城内的数万军队,他赵佶还搞什么兵变?
黄潜善和汪伯彦战战兢兢,汪伯彦道:“微臣已经去问过几家外戚,肯定不是他们所为,他们都表示,没有太上皇陛下的命令,他不会擅自行动。”
“陛下,会不会是......是官家所为?”黄潜善小声道。
赵佶缓缓坐下,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细细一想,还真有这个可能,不过他就不怕李延庆怀疑,一怒返回京兆府吗?
“不对!”
赵佶心念一转,忽然道:“他是利用这件事正大光明夺回城内军权,他表面上说不在乎,但实际上却在暗中行动,他知道我们在皇宫内有内应。”
黄潜善和汪伯彦也有点慌了,不管刺客是不是赵构派出,但这件事都被赵构利用了,夺取了城内军权。
赵佶沉思片刻又问道:“苗傅什么时候回来?”
“今天晚上就能赶回来。”
赵佶负手走了几步,他终于当机立断道:“这件事拖则生变,不管赵构是不是有意夺权,我们都不能再拖下去,今天晚上就行动。”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