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975 第九百六十七章 灭国之战(二十)
- 976 第九百六十八章 灭国之战(二十一)
- 977 第九百六十七章 灭国之战(二十二)
- 978 第九百七十章 灭国之战(二十三)
- 979 第九百七十一章 灭国之战(二十四)
- 980 第九百七十二章 西夏灭国
- 981 第九百七十三章 城门冲突
- 982 第九百七十四章 三件急信
- 983 第九百七十五章 钦差到来
- 984 第九百七十六章 回京准备
- 985 第九百七十七章 鄂州访旧
- 986 第九百七十八章 最后一环
- 987 第九百七十九章 消息泄露
- 988 第九百八十章 城门遇刺
- 989 第九百八十一章 形势混乱
- 990 第九百八十二章 惊魂之变(上)
- 991 第九百八十三章 惊魂之变(中)
- 992 第九百八十四章 惊魂之变(下)
- 993 第九百八十五章 杀出重围
- 994 第九百八十六章 辞相摄政
- 995 第九百八十七章 高举大旗
- 996 第九百八十八章 内战爆发
- 997 第九百八十九章 长江拦截
- 998 第九百九十章 围城打援
- 999 第九百九十一章 望风而降
- 1000 第九百九十二章 高压监控
- 1001 第九百九十三章 范相议政
- 1002 第九百九十四章 主动出击
- 1003 第九百九十五章 走狗要烹
- 1004 第九百九十六章 临安投降
- 1005 第九百九十七章 再立新君
- 1006 第九百九十八章 当局者迷
- 1007 第九百九十九章 故人清照
- 1008 第一千章 家眷进京
- 1009 第一千零一章 分房方案
- 1010 第一千零二章 故友相聚
- 1011 第一千零三章 七大都统
- 1012 第一千零四章 梁山旧将
- 1013 第一千零五章 再举义旗
- 1014 第一千零六章 牵制力量
- 1015 第一千零七章 轻敌之患
- 1016 第一千零八章 夜战出击
- 1017 第一千零九章 关键一刀
- 1018 第一千零十章 被迫求援
- 1019 第一千零十一章 大名出兵
- 1020 第一千零十二章 调兵遣将
- 1021 第一千零十三章 夜袭大名
- 1022 第一千零十四章 横扫黄河
- 1023 第一千零十五章 措手不及
- 1024 第一千零十六章 大军杀至
- 1025 第一千零十七章 攻破徐州
- 1026 第一千零十八章 挥师北上
- 1027 第一千零十九章 三英拜主
- 1028 第一千零二十章 火烧任城
- 1029 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深宫白事
- 1030 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意外消息
- 1031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大举攻城(上)
- 1032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大举攻城(下)
- 1033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诛心之战
- 1034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汴梁哗变
- 1035 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新闻早报
- 1036 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赵氏皇族
- 1037 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兵指大同
- 1038 第一千零三十章 小股金兵
- 1039 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夜战金兵
- 1040 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大军北上
- 1041 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内讧爆发
- 1042 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冀军哗变
- 1043 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天赐良机
- 1044 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引金入瓮
- 1045 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清河大战(上)
- 1046 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清河大战(下)
- 1047 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青儿遇母
- 1048 第一千零四十章 西湖祭灵
- 1049 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名单风波
- 1050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草原来使
- 1051 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中原巡视
- 1052 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攻克燕京
- 1053 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高丽求援
- 1054 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北伐高丽(上)
- 1055 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北伐高丽(中)
- 1056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北伐高丽(下)
- 1057 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决战将至
- 1058 第一千零五十章 正式宣战
- 1059 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首战大定
- 1060 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女真内讧
- 1061 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金国投降
- 1062 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夜灭室韦【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九百七十七章 鄂州访旧
第九百七十七章 鄂州访旧
九月初十,船队经过了近十天的航行,终于抵达了鄂州嘉鱼县,船队在嘉鱼县休息一夜,然后再继续东行。
时隔多年,李延庆又一次来到了他当年出任县令的故地,当年他刚刚成婚,而现在他儿子都六岁了。
船舷上,李延庆指着远处的县城对儿子李璞笑道:“当年爹爹刚和你娘成婚,然后就来到这里出任县令,在这里呆了差不多两年。”
李璞个头中等,长得很像母亲曹蕴,只是眉眼和李延庆有几分相似,他性格十分稳重,而且很懂事,师从关中大儒刘淄,给人一种少年老成的感觉。
李璞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娘给我说过嘉鱼县,说爹爹离开时,百姓都不舍,希望爹爹继续留任。”
“你娘给你说这个?”
李延庆有点奇怪,“难道她没给你说剿灭黑心龙王的故事?”
“娘没说,不过四娘给我说过。”
“璞儿,你在说我什么呢?”
扈青儿笑着走了上来,笑着揉揉他头发,“你是不是在说黑心龙王之事,告诉你,那次四娘差点送命。”
李延庆微微一笑,“青儿,你差点送命的事情多呢,这件事就别给孩子提了。”
扈青儿白了丈夫一眼,“这个有什么关系,璞儿是不是?四娘找个时间好好给你说说黑心龙王的故事。”
李璞小声道:“四娘,我还要读书,可能没有时间听故事。”
“臭小子,居然这么怕你爹爹!”扈青儿又挠挠他头发笑道。
这时,船头艄公大喊:“靠岸了!”
李延庆走到船舷边,向码头望去,码头和当年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保持着他当年离去时的模样,此时,码头上还站着一群官员,估计是得到自己的消息,知道自己会在嘉鱼县停泊,所以都赶来了。
李延庆走下了大船,率先迎上来的是嘉鱼县令周平,他便是当年县尉,给李延庆出主意卖地的老县吏,原来的知县杨菊已升任鄂州通判,今天却没有能赶过来。
周平极为激动,上前便拜倒,“属下周平,拜见晋王殿下!”
李延庆连忙扶起他,笑道:“叫属下就对了,但行大礼就不必了。”
李延庆见他满头白发,又道:“比那时白发多了很多。“
周平苦笑一声,“从前做县尉比较逍遥,当了县令后,琐事太多,整天忙得脚不沾地,耗神耗力,自然老得快。”
“但这是好事,不是吗?”
周平默默点头,他不是科班出身,而是从县吏一步步起来,能做到县令已是不易,他也格外珍惜这份官职。
这时,岳州知事张炎、江陵知府罗旦等官员纷纷上前见礼,李延庆一一安抚众人。
他看了一圈,却没见杨菊,也就是原来的嘉鱼县县丞,便笑问道:“杨通判呢?怎么没来。”
“卑职在这里!”
声音是从后面传来,李延庆回头,只见一艘小船刚刚停下,两名官员从船上跳上岸,一个便是原县丞杨菊,现人鄂州通判,而另一个正是自己的老部下刘方,现任鄂州知事。
李延庆大喜,从前的旧人居然都来了,如果莫俊能从平江府赶来,就真的齐全了。
久别重逢,众人见面都格外欢喜,李延庆又让儿子李璞给众人行礼,这才在众人的簇拥下,前往嘉鱼县内而去。
这时,嘉鱼县城外已是人山人海,百姓们听说李延庆重游故地,纷纷出城迎接老县令归来。
当李延庆出现在众人面前时,欢呼声顿时如山呼海啸,数万百姓激动地向李延庆大喊,李延庆笑着和众人一一握手,望着一双双充满了期待的目光,李延庆心中也充满了感动,自己在嘉鱼县只呆了两年,百姓居然还能记住自己。
李延庆带着众人来到了久别的县衙,一切都没有变,还是那么熟悉,让人心生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李延庆让手下搬来椅子,让所有人都坐下,儿子李璞也有了一个小位子,就坐在自己身边。
李延庆看了一眼众人,淡淡道:“今天我感觉有点异常,不管你们迎接我,还是百姓迎接我,都有一种期望,我就想知道,你们对我的期望是什么?“
众人面面相觑,脸上都露出一丝尴尬,李延庆又看了看众人,最后目光落在刘方身上,“刘方,你来说吧!”
刘方不敢违抗李延庆的命令,只得苦笑道:“其实还是洞庭湖的事情,黑心龙王被剿灭后,安静了几年,可从去年开始,又是一帮乱贼占据君山,开始兴风作浪,附近州县都被波及,年初这帮乱贼还杀到了鄂州,大家都苦不堪言。”
李延庆凝思片刻,问道:“可是杨幺、钟相?”
刘方点点头,“正是他们!”
原来这两人还是出现了,李延庆暗暗思忖道:“这两人应该是岳飞的菜。”
想到岳飞,李延庆又问刘方道:“岳飞的军队就驻扎在荆襄,难道他就没有率军下来剿匪吗?”
刘方连忙道:“前几天卑职还和岳都统谈论过剿匪之事,他率军剿匪没有问题,关键是朝廷没有给他剿匪令,他不能擅自率军南下。”
李延庆顿时又惊又喜,“岳飞在江夏?”
“他几天前来江夏探望母亲,不过很不巧,昨天一早他离开江夏去京城了。
岳飞已经走了,这让李延庆略略有些失望,他想了想便对众人道:“洞庭湖闹匪之事我知道了,回头我给官家说一说此事,请官家关注此事,尽快安排剿匪。“
众人大喜,一起躬身道:“多谢殿下关心!”
李延庆笑着摆摆手,“不必客气,我们好不容易才剿灭了黑心龙王,给百姓过上几年平稳日子,绝不会再容许别的乱匪重新搅乱长江。”
..........
在嘉鱼县休息了一夜,次日一早,李延庆的船队又再次发出,数万百姓赶到江边送别,在一片依依惜别的喊声中,船队缓缓启动,顺流向长江下游驶去。
船队从润州进入江南运河,折道向南,七天后,船队抵达了临安府,在仁和县的赤岸口镇停泊下来,这里距离钱塘县约三十里,按照规定,李延庆带来的军队只能驻扎在京城三十里外,这里就是边缘地带了。
船队是夜里抵达,当大船刚刚停稳,李延庆立刻派出两百名士兵在大船附近警戒,这时,张顺带着几名手下也赶到了赤岸口镇,张顺是五天前抵达临安府,他的三百名手下已经分布到临安城的各个角落,这几天张顺也收集了不少情报,急赶来向李延庆汇报。
张顺带着一名情报虞候来到大船下,士兵上去禀报了,片刻,士兵下来道:“张将军,都统请你上去。”
张顺回头给情报虞候使个眼色,两人快步向船上走去。
此时,李延庆正在船舱内看书,门外有士兵禀报:“启禀都统,张将军来了。”
李延庆点点头,“请他进来!”
片刻,张顺一阵风似的走了进来,单膝跪下行一礼,“卑职参见都统!”
“这几天辛苦了。”
“谢都统夸赞。”
李延庆又问道:“现在临安城情况如何?”
“启禀都统,现在临安城上上下下都在为册立太子大典做准备,但卑职还是发现了一些异常情况。”
“什么异常情况?”
张顺迟疑一下道:“能否让情报虞侯亲自给都统汇报,他比卑职更清楚情况。”
“他现在何处?”
“就在船舱外等候召见。”
李延庆点点头,“那就让他进来吧!”
片刻,亲兵领进一人,是个三十余岁男子,身材不高,看起来一脸精明。
男子进来跪下行礼,“卑职杨曲参见都统。”
“我似乎见过你?”李延庆觉得他有点面熟。
“回禀都统,卑职曾经是宝妍斋的管事,都统几年前在汴梁确实见过卑职。”
“原来如此!”
李延庆笑了起来,“难怪眼熟,那杨管事是什么时候成为情报虞侯?”
“就在两年前,那时都统还在太原,张虎将军便将卑职发展成情报虞侯,不过现在卑职已经不在宝妍斋,而是西湖船运押司,负责管理西湖上的船只,因为职务便利,一直在暗中观察隐龙山庄的情况,发现了不少线索。”
“说说有价值的线索。”
杨曲呈上一本册子,“这是卑职的一份详细报告,请都统过目。”
时隔多年,李延庆又一次来到了他当年出任县令的故地,当年他刚刚成婚,而现在他儿子都六岁了。
船舷上,李延庆指着远处的县城对儿子李璞笑道:“当年爹爹刚和你娘成婚,然后就来到这里出任县令,在这里呆了差不多两年。”
李璞个头中等,长得很像母亲曹蕴,只是眉眼和李延庆有几分相似,他性格十分稳重,而且很懂事,师从关中大儒刘淄,给人一种少年老成的感觉。
李璞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娘给我说过嘉鱼县,说爹爹离开时,百姓都不舍,希望爹爹继续留任。”
“你娘给你说这个?”
李延庆有点奇怪,“难道她没给你说剿灭黑心龙王的故事?”
“娘没说,不过四娘给我说过。”
“璞儿,你在说我什么呢?”
扈青儿笑着走了上来,笑着揉揉他头发,“你是不是在说黑心龙王之事,告诉你,那次四娘差点送命。”
李延庆微微一笑,“青儿,你差点送命的事情多呢,这件事就别给孩子提了。”
扈青儿白了丈夫一眼,“这个有什么关系,璞儿是不是?四娘找个时间好好给你说说黑心龙王的故事。”
李璞小声道:“四娘,我还要读书,可能没有时间听故事。”
“臭小子,居然这么怕你爹爹!”扈青儿又挠挠他头发笑道。
这时,船头艄公大喊:“靠岸了!”
李延庆走到船舷边,向码头望去,码头和当年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保持着他当年离去时的模样,此时,码头上还站着一群官员,估计是得到自己的消息,知道自己会在嘉鱼县停泊,所以都赶来了。
李延庆走下了大船,率先迎上来的是嘉鱼县令周平,他便是当年县尉,给李延庆出主意卖地的老县吏,原来的知县杨菊已升任鄂州通判,今天却没有能赶过来。
周平极为激动,上前便拜倒,“属下周平,拜见晋王殿下!”
李延庆连忙扶起他,笑道:“叫属下就对了,但行大礼就不必了。”
李延庆见他满头白发,又道:“比那时白发多了很多。“
周平苦笑一声,“从前做县尉比较逍遥,当了县令后,琐事太多,整天忙得脚不沾地,耗神耗力,自然老得快。”
“但这是好事,不是吗?”
周平默默点头,他不是科班出身,而是从县吏一步步起来,能做到县令已是不易,他也格外珍惜这份官职。
这时,岳州知事张炎、江陵知府罗旦等官员纷纷上前见礼,李延庆一一安抚众人。
他看了一圈,却没见杨菊,也就是原来的嘉鱼县县丞,便笑问道:“杨通判呢?怎么没来。”
“卑职在这里!”
声音是从后面传来,李延庆回头,只见一艘小船刚刚停下,两名官员从船上跳上岸,一个便是原县丞杨菊,现人鄂州通判,而另一个正是自己的老部下刘方,现任鄂州知事。
李延庆大喜,从前的旧人居然都来了,如果莫俊能从平江府赶来,就真的齐全了。
久别重逢,众人见面都格外欢喜,李延庆又让儿子李璞给众人行礼,这才在众人的簇拥下,前往嘉鱼县内而去。
这时,嘉鱼县城外已是人山人海,百姓们听说李延庆重游故地,纷纷出城迎接老县令归来。
当李延庆出现在众人面前时,欢呼声顿时如山呼海啸,数万百姓激动地向李延庆大喊,李延庆笑着和众人一一握手,望着一双双充满了期待的目光,李延庆心中也充满了感动,自己在嘉鱼县只呆了两年,百姓居然还能记住自己。
李延庆带着众人来到了久别的县衙,一切都没有变,还是那么熟悉,让人心生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李延庆让手下搬来椅子,让所有人都坐下,儿子李璞也有了一个小位子,就坐在自己身边。
李延庆看了一眼众人,淡淡道:“今天我感觉有点异常,不管你们迎接我,还是百姓迎接我,都有一种期望,我就想知道,你们对我的期望是什么?“
众人面面相觑,脸上都露出一丝尴尬,李延庆又看了看众人,最后目光落在刘方身上,“刘方,你来说吧!”
刘方不敢违抗李延庆的命令,只得苦笑道:“其实还是洞庭湖的事情,黑心龙王被剿灭后,安静了几年,可从去年开始,又是一帮乱贼占据君山,开始兴风作浪,附近州县都被波及,年初这帮乱贼还杀到了鄂州,大家都苦不堪言。”
李延庆凝思片刻,问道:“可是杨幺、钟相?”
刘方点点头,“正是他们!”
原来这两人还是出现了,李延庆暗暗思忖道:“这两人应该是岳飞的菜。”
想到岳飞,李延庆又问刘方道:“岳飞的军队就驻扎在荆襄,难道他就没有率军下来剿匪吗?”
刘方连忙道:“前几天卑职还和岳都统谈论过剿匪之事,他率军剿匪没有问题,关键是朝廷没有给他剿匪令,他不能擅自率军南下。”
李延庆顿时又惊又喜,“岳飞在江夏?”
“他几天前来江夏探望母亲,不过很不巧,昨天一早他离开江夏去京城了。
岳飞已经走了,这让李延庆略略有些失望,他想了想便对众人道:“洞庭湖闹匪之事我知道了,回头我给官家说一说此事,请官家关注此事,尽快安排剿匪。“
众人大喜,一起躬身道:“多谢殿下关心!”
李延庆笑着摆摆手,“不必客气,我们好不容易才剿灭了黑心龙王,给百姓过上几年平稳日子,绝不会再容许别的乱匪重新搅乱长江。”
..........
在嘉鱼县休息了一夜,次日一早,李延庆的船队又再次发出,数万百姓赶到江边送别,在一片依依惜别的喊声中,船队缓缓启动,顺流向长江下游驶去。
船队从润州进入江南运河,折道向南,七天后,船队抵达了临安府,在仁和县的赤岸口镇停泊下来,这里距离钱塘县约三十里,按照规定,李延庆带来的军队只能驻扎在京城三十里外,这里就是边缘地带了。
船队是夜里抵达,当大船刚刚停稳,李延庆立刻派出两百名士兵在大船附近警戒,这时,张顺带着几名手下也赶到了赤岸口镇,张顺是五天前抵达临安府,他的三百名手下已经分布到临安城的各个角落,这几天张顺也收集了不少情报,急赶来向李延庆汇报。
张顺带着一名情报虞候来到大船下,士兵上去禀报了,片刻,士兵下来道:“张将军,都统请你上去。”
张顺回头给情报虞候使个眼色,两人快步向船上走去。
此时,李延庆正在船舱内看书,门外有士兵禀报:“启禀都统,张将军来了。”
李延庆点点头,“请他进来!”
片刻,张顺一阵风似的走了进来,单膝跪下行一礼,“卑职参见都统!”
“这几天辛苦了。”
“谢都统夸赞。”
李延庆又问道:“现在临安城情况如何?”
“启禀都统,现在临安城上上下下都在为册立太子大典做准备,但卑职还是发现了一些异常情况。”
“什么异常情况?”
张顺迟疑一下道:“能否让情报虞侯亲自给都统汇报,他比卑职更清楚情况。”
“他现在何处?”
“就在船舱外等候召见。”
李延庆点点头,“那就让他进来吧!”
片刻,亲兵领进一人,是个三十余岁男子,身材不高,看起来一脸精明。
男子进来跪下行礼,“卑职杨曲参见都统。”
“我似乎见过你?”李延庆觉得他有点面熟。
“回禀都统,卑职曾经是宝妍斋的管事,都统几年前在汴梁确实见过卑职。”
“原来如此!”
李延庆笑了起来,“难怪眼熟,那杨管事是什么时候成为情报虞侯?”
“就在两年前,那时都统还在太原,张虎将军便将卑职发展成情报虞侯,不过现在卑职已经不在宝妍斋,而是西湖船运押司,负责管理西湖上的船只,因为职务便利,一直在暗中观察隐龙山庄的情况,发现了不少线索。”
“说说有价值的线索。”
杨曲呈上一本册子,“这是卑职的一份详细报告,请都统过目。”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