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985 第九百七十七章 鄂州访旧
- 986 第九百七十八章 最后一环
- 987 第九百七十九章 消息泄露
- 988 第九百八十章 城门遇刺
- 989 第九百八十一章 形势混乱
- 990 第九百八十二章 惊魂之变(上)
- 991 第九百八十三章 惊魂之变(中)
- 992 第九百八十四章 惊魂之变(下)
- 993 第九百八十五章 杀出重围
- 994 第九百八十六章 辞相摄政
- 995 第九百八十七章 高举大旗
- 996 第九百八十八章 内战爆发
- 997 第九百八十九章 长江拦截
- 998 第九百九十章 围城打援
- 999 第九百九十一章 望风而降
- 1000 第九百九十二章 高压监控
- 1001 第九百九十三章 范相议政
- 1002 第九百九十四章 主动出击
- 1003 第九百九十五章 走狗要烹
- 1004 第九百九十六章 临安投降
- 1005 第九百九十七章 再立新君
- 1006 第九百九十八章 当局者迷
- 1007 第九百九十九章 故人清照
- 1008 第一千章 家眷进京
- 1009 第一千零一章 分房方案
- 1010 第一千零二章 故友相聚
- 1011 第一千零三章 七大都统
- 1012 第一千零四章 梁山旧将
- 1013 第一千零五章 再举义旗
- 1014 第一千零六章 牵制力量
- 1015 第一千零七章 轻敌之患
- 1016 第一千零八章 夜战出击
- 1017 第一千零九章 关键一刀
- 1018 第一千零十章 被迫求援
- 1019 第一千零十一章 大名出兵
- 1020 第一千零十二章 调兵遣将
- 1021 第一千零十三章 夜袭大名
- 1022 第一千零十四章 横扫黄河
- 1023 第一千零十五章 措手不及
- 1024 第一千零十六章 大军杀至
- 1025 第一千零十七章 攻破徐州
- 1026 第一千零十八章 挥师北上
- 1027 第一千零十九章 三英拜主
- 1028 第一千零二十章 火烧任城
- 1029 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深宫白事
- 1030 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意外消息
- 1031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大举攻城(上)
- 1032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大举攻城(下)
- 1033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诛心之战
- 1034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汴梁哗变
- 1035 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新闻早报
- 1036 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赵氏皇族
- 1037 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兵指大同
- 1038 第一千零三十章 小股金兵
- 1039 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夜战金兵
- 1040 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大军北上
- 1041 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内讧爆发
- 1042 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冀军哗变
- 1043 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天赐良机
- 1044 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引金入瓮
- 1045 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清河大战(上)
- 1046 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清河大战(下)
- 1047 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青儿遇母
- 1048 第一千零四十章 西湖祭灵
- 1049 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名单风波
- 1050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草原来使
- 1051 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中原巡视
- 1052 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攻克燕京
- 1053 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高丽求援
- 1054 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北伐高丽(上)
- 1055 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北伐高丽(中)
- 1056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北伐高丽(下)
- 1057 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决战将至
- 1058 第一千零五十章 正式宣战
- 1059 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首战大定
- 1060 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女真内讧
- 1061 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金国投降
- 1062 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夜灭室韦【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九百八十七章 高举大旗
第九百八十七章 高举大旗
在赤岸口北面的官道上,一辆牛车正沿着官道缓慢行走,牛车内坐着两名女子,两名女子都头戴宽檐斗笠,斗笠四周围着轻纱,遮住了两名女子的面容,这是宋人女子出行的最常见装束,轻纱可以挡住阳光和灰尘的侵蚀,也能挡住一些登徒子的目光。
不过看得出,一个女子年纪较老,身材也高大,腰间佩戴着一口长剑,而另一个女子则比较青涩,身材不高,看起来年纪很小,她怀中抱着一个孩子,孩子睡得正香甜,女子低头望着孩子,显得忧心忡忡、
“彩娥,不要着急,他现在当然不会在赤岸口,我们继续北上,一定会找到他!”
这时,年长老女人见前方路边有座茶棚,便道:“我去打听一下消息,顺便带点吃食和饮水来。”
说完,她也不用叫停牛车,一纵身跃了下去,快步向茶棚走去,牛车车夫这才发现年长女子下了车,他连忙停住了牛车。
不多时,年长女子回来,手中拿了一包吃食和两壶水,她吩咐车夫一声,“前面折道去湖州!”
她回到牛车,低声对年少女子道:“打听清楚了,前几天湖州那边打了一仗,船队应该是去太湖了,我们去太湖边打听一下,就知道船队的着落了。”
年少女子轻轻点头,“一切由庵主做主。”
年长女子想了想又道:“我们不能去湖州,那边既然爆发了大战,肯定有很多军队,我们容易被拦截,最好绕道。”
她又吩咐车夫,直接去平江府,不走湖州。
不用说,这两人正是从皇宫里逃出来的宫女李彩娥和白云庵主梅云大师了。
张威全面搜查皇宫各地,却忽略的后山的白云庵,梅云庵主抓住这个机会,便带着李彩娥以及太子赵旉逃离了凤凰山,按照天子的吩咐,她们要把太子赵旉交给李延庆,两人便雇了一辆牛车北上。
李彩娥今年只有十三岁,七岁进宫,便一直生活在皇宫中,和外界没有任何接触,可以说她一点也不谙世事,完全就是白纸一张。
老尼姑梅云大师稍微比她好一点,但也好不到哪里去,她差不多与世隔绝了近三十年,人情世故几乎都退化了,不过她稍为有点武艺,倒也能对付三招五式。
她们两人根本就没有逃避暗哨的经验,梅云大师跑去茶棚打听李延庆的去向,便立刻被守在茶棚的暗哨盯住了,就在牛车刚刚离开,暗哨便带了十几名士兵衔尾追击。
“庵主,后面是怎么回事?”
李彩娥忽然发现后面追来了十几名士兵,顿时惊慌起来。
梅云庵主大惊失色,她知道她们已经暴露了,她心中焦急,拔出长剑跳出了牛车,大喝一声,向为首的暗哨刺去。
这些暗哨士兵个个经验丰富,怎么可能和梅云庵主缠斗,他们立刻分兵两路,五六人缠住梅云庵主,另外几人向牛车扑去。
“彩娥,下牛车快跑!”
梅云庵主被士兵缠住,无法去救援,她见形势危急,牛车太慢了,她急得大喊。
李彩娥早已吓慌了,哪里能跳车逃命,只得紧紧抱住赵旉大哭起来。
几名士兵已经追上牛车,一名士兵先一刀将车夫劈倒,控制住了牛车,为首暗哨得意大笑,五万两赏银要到手,他一纵身向牛车里扑去。
就在这电光石火的刹那,一支狼牙箭嗖的射至,一箭射穿了为首暗哨的后心,暗哨惨叫一声,从牛车上跌落下地。
另外一支箭也疾射而至,控制牛车的暗哨被射穿了脖子,从牛车上滚翻落地。
只见从路边树林冲出七八名大汉,他们个个武艺骁勇,战斗力强悍,瞬间便将十几名士兵悉数杀死,替梅云庵主解了围。
为首大汉挑开车帘,对吓得浑身发抖的李彩娥道:“你不要怕,我们不会杀你。”
他又指着孩子沉声问道:“你告诉我实话,他是不是太子赵旉?”
李彩娥大哭道:“官家把太子托给我,让我去找晋王,可让我去哪里找晋王啊!”
为首汉子大笑起来,“在下阮小二,是晋王殿下的手下大将,我们正要赶去平江府,看来太子命不该绝。”
李彩娥又惊又喜,“你们真是晋王殿下的人?”
“见到晋王殿下你就知道了。”
阮小二回头大喊:“老五、老七,咱们又有新任务了!”
..........
李延庆的船队停靠在太湖西洞庭山,西洞庭山属于平江府,也就是今天的苏州,是一座独立大岛,和陆地没有直接相连,岛上有居民三百余户,依靠种田以及打渔为生。
这天中午,平江知府莫俊赶到了西洞庭山,给李延庆带来了临安府的最新消息。
“临安府的白天戒严已经解除,但晚上依旧实行宵禁,太上皇在昨天正式荣登摄政王,主持了第一次朝会,进行很多官员调整。”
“进行了哪些重大调整?”李延庆问道。
“主要是罢免了范致虚和高深的相国之位,由黄潜善和汪伯彦接替,另外秦桧兼任吏部侍郎,准备开始着手清理各地不称职的主副官员,还有御史中丞张澄被免,由杜充接任,同时杜充又组建了监察局,主要是监视朝野言论,现在京城人人自危,听说已有一百余名官员提出辞职。”
李延庆沉思片刻又问道:“那有没有任命新的川陕经略使?”
“好像没有!”
莫俊笑道:“太上皇嘴上一套,背地里又是一套,他虽然罢免的都统的一切爵位官职,但还真不敢伸手进京兆军。”
李延庆冷笑一声,“他不是不敢伸手,他是先暗中拉拢,估计已经派人去京兆府了,如果刘錡或者王贵被他拉拢,他就会立刻任命新的川陕经略使。”
李延庆负手走了几步,又问道:“有岳飞的消息吗?”
莫俊点点头,“他和李纲在政变的下午便被官家任命为岳州镇抚使和荆南安抚使,去洞庭湖剿匪去了,太上皇没有改变这份旨意,不过听说李纲好像也提出了辞职,所以太上皇又加封岳飞为两湖都统制。”
“那有没有波及到你这里?”
莫俊苦笑一声,“这是迟早的事情,估计秦桧正在统计各地方官的偏向吧!我肯定是在劫难逃。”
说到这,莫俊又小心翼翼问道:“都统打算什么时候回京兆府?”
李延庆摇摇头道:“我为什么要回京兆府?我回京兆府岂不是太便宜了那帮狗贼!”
“可是......”
莫俊刚要说话,李延庆便摆手打断了他,“我心里有数,我已派人去联络韩世忠和曹晟,另外京兆军那边也会有一支骑兵过来。”
就在这时,有士兵在船舱外禀报,“启禀都统,曹知府和韩都统有鸽信送到!”
“快拿进来!”
片刻,亲兵进来呈上两份鸽信,李延庆打开鸽信细看,他又快步来到地图前仔细核对,莫俊上前问道:“都统,情况怎么样?”
李延庆微微笑道:“曹晟那边会完全响应我的号召,江宁府有一万五千驻军将听从我的指挥,另外韩世忠会宣布中立,但他会暗中借三万精兵给我。”
莫俊连忙道:“平江府也有五千厢军,还有大量钱粮,这样军队就有五万人了。”
李延庆点点头道:“我现在担心的是楚州刘光世,我已写信给他,希望他保持中立,现在他还没有态度,为了防止万一,我需要在平江府招募五千水军。”
莫俊笑道:“其实不必招募,五千厢军中就能挑出三千水性不错的士兵,另外两千人从江宁府军队挑出来就是了,都统是想封锁长江吧!”
“正是如此,我这里的六十艘战船不运用起来就可惜了。”
当天晚上,李延庆在平江府举起大旗,号召天下州县跟随他‘清君侧!’除尽黄潜善、汪伯彦、杜充等奸佞小人。
江宁知府兼沿江防御使曹晟率先呼应,紧接着润州知事赵炎、常州练兵使潘岳也纷纷响应,举起了‘清君侧’的大旗。
而淮北防御使韩世忠则宣布以抗金大业为重,保持中立,但他却暗中令统制徐宁和张虎率军三万军赶赴江南,支援李延庆。
不过看得出,一个女子年纪较老,身材也高大,腰间佩戴着一口长剑,而另一个女子则比较青涩,身材不高,看起来年纪很小,她怀中抱着一个孩子,孩子睡得正香甜,女子低头望着孩子,显得忧心忡忡、
“彩娥,不要着急,他现在当然不会在赤岸口,我们继续北上,一定会找到他!”
这时,年长老女人见前方路边有座茶棚,便道:“我去打听一下消息,顺便带点吃食和饮水来。”
说完,她也不用叫停牛车,一纵身跃了下去,快步向茶棚走去,牛车车夫这才发现年长女子下了车,他连忙停住了牛车。
不多时,年长女子回来,手中拿了一包吃食和两壶水,她吩咐车夫一声,“前面折道去湖州!”
她回到牛车,低声对年少女子道:“打听清楚了,前几天湖州那边打了一仗,船队应该是去太湖了,我们去太湖边打听一下,就知道船队的着落了。”
年少女子轻轻点头,“一切由庵主做主。”
年长女子想了想又道:“我们不能去湖州,那边既然爆发了大战,肯定有很多军队,我们容易被拦截,最好绕道。”
她又吩咐车夫,直接去平江府,不走湖州。
不用说,这两人正是从皇宫里逃出来的宫女李彩娥和白云庵主梅云大师了。
张威全面搜查皇宫各地,却忽略的后山的白云庵,梅云庵主抓住这个机会,便带着李彩娥以及太子赵旉逃离了凤凰山,按照天子的吩咐,她们要把太子赵旉交给李延庆,两人便雇了一辆牛车北上。
李彩娥今年只有十三岁,七岁进宫,便一直生活在皇宫中,和外界没有任何接触,可以说她一点也不谙世事,完全就是白纸一张。
老尼姑梅云大师稍微比她好一点,但也好不到哪里去,她差不多与世隔绝了近三十年,人情世故几乎都退化了,不过她稍为有点武艺,倒也能对付三招五式。
她们两人根本就没有逃避暗哨的经验,梅云大师跑去茶棚打听李延庆的去向,便立刻被守在茶棚的暗哨盯住了,就在牛车刚刚离开,暗哨便带了十几名士兵衔尾追击。
“庵主,后面是怎么回事?”
李彩娥忽然发现后面追来了十几名士兵,顿时惊慌起来。
梅云庵主大惊失色,她知道她们已经暴露了,她心中焦急,拔出长剑跳出了牛车,大喝一声,向为首的暗哨刺去。
这些暗哨士兵个个经验丰富,怎么可能和梅云庵主缠斗,他们立刻分兵两路,五六人缠住梅云庵主,另外几人向牛车扑去。
“彩娥,下牛车快跑!”
梅云庵主被士兵缠住,无法去救援,她见形势危急,牛车太慢了,她急得大喊。
李彩娥早已吓慌了,哪里能跳车逃命,只得紧紧抱住赵旉大哭起来。
几名士兵已经追上牛车,一名士兵先一刀将车夫劈倒,控制住了牛车,为首暗哨得意大笑,五万两赏银要到手,他一纵身向牛车里扑去。
就在这电光石火的刹那,一支狼牙箭嗖的射至,一箭射穿了为首暗哨的后心,暗哨惨叫一声,从牛车上跌落下地。
另外一支箭也疾射而至,控制牛车的暗哨被射穿了脖子,从牛车上滚翻落地。
只见从路边树林冲出七八名大汉,他们个个武艺骁勇,战斗力强悍,瞬间便将十几名士兵悉数杀死,替梅云庵主解了围。
为首大汉挑开车帘,对吓得浑身发抖的李彩娥道:“你不要怕,我们不会杀你。”
他又指着孩子沉声问道:“你告诉我实话,他是不是太子赵旉?”
李彩娥大哭道:“官家把太子托给我,让我去找晋王,可让我去哪里找晋王啊!”
为首汉子大笑起来,“在下阮小二,是晋王殿下的手下大将,我们正要赶去平江府,看来太子命不该绝。”
李彩娥又惊又喜,“你们真是晋王殿下的人?”
“见到晋王殿下你就知道了。”
阮小二回头大喊:“老五、老七,咱们又有新任务了!”
..........
李延庆的船队停靠在太湖西洞庭山,西洞庭山属于平江府,也就是今天的苏州,是一座独立大岛,和陆地没有直接相连,岛上有居民三百余户,依靠种田以及打渔为生。
这天中午,平江知府莫俊赶到了西洞庭山,给李延庆带来了临安府的最新消息。
“临安府的白天戒严已经解除,但晚上依旧实行宵禁,太上皇在昨天正式荣登摄政王,主持了第一次朝会,进行很多官员调整。”
“进行了哪些重大调整?”李延庆问道。
“主要是罢免了范致虚和高深的相国之位,由黄潜善和汪伯彦接替,另外秦桧兼任吏部侍郎,准备开始着手清理各地不称职的主副官员,还有御史中丞张澄被免,由杜充接任,同时杜充又组建了监察局,主要是监视朝野言论,现在京城人人自危,听说已有一百余名官员提出辞职。”
李延庆沉思片刻又问道:“那有没有任命新的川陕经略使?”
“好像没有!”
莫俊笑道:“太上皇嘴上一套,背地里又是一套,他虽然罢免的都统的一切爵位官职,但还真不敢伸手进京兆军。”
李延庆冷笑一声,“他不是不敢伸手,他是先暗中拉拢,估计已经派人去京兆府了,如果刘錡或者王贵被他拉拢,他就会立刻任命新的川陕经略使。”
李延庆负手走了几步,又问道:“有岳飞的消息吗?”
莫俊点点头,“他和李纲在政变的下午便被官家任命为岳州镇抚使和荆南安抚使,去洞庭湖剿匪去了,太上皇没有改变这份旨意,不过听说李纲好像也提出了辞职,所以太上皇又加封岳飞为两湖都统制。”
“那有没有波及到你这里?”
莫俊苦笑一声,“这是迟早的事情,估计秦桧正在统计各地方官的偏向吧!我肯定是在劫难逃。”
说到这,莫俊又小心翼翼问道:“都统打算什么时候回京兆府?”
李延庆摇摇头道:“我为什么要回京兆府?我回京兆府岂不是太便宜了那帮狗贼!”
“可是......”
莫俊刚要说话,李延庆便摆手打断了他,“我心里有数,我已派人去联络韩世忠和曹晟,另外京兆军那边也会有一支骑兵过来。”
就在这时,有士兵在船舱外禀报,“启禀都统,曹知府和韩都统有鸽信送到!”
“快拿进来!”
片刻,亲兵进来呈上两份鸽信,李延庆打开鸽信细看,他又快步来到地图前仔细核对,莫俊上前问道:“都统,情况怎么样?”
李延庆微微笑道:“曹晟那边会完全响应我的号召,江宁府有一万五千驻军将听从我的指挥,另外韩世忠会宣布中立,但他会暗中借三万精兵给我。”
莫俊连忙道:“平江府也有五千厢军,还有大量钱粮,这样军队就有五万人了。”
李延庆点点头道:“我现在担心的是楚州刘光世,我已写信给他,希望他保持中立,现在他还没有态度,为了防止万一,我需要在平江府招募五千水军。”
莫俊笑道:“其实不必招募,五千厢军中就能挑出三千水性不错的士兵,另外两千人从江宁府军队挑出来就是了,都统是想封锁长江吧!”
“正是如此,我这里的六十艘战船不运用起来就可惜了。”
当天晚上,李延庆在平江府举起大旗,号召天下州县跟随他‘清君侧!’除尽黄潜善、汪伯彦、杜充等奸佞小人。
江宁知府兼沿江防御使曹晟率先呼应,紧接着润州知事赵炎、常州练兵使潘岳也纷纷响应,举起了‘清君侧’的大旗。
而淮北防御使韩世忠则宣布以抗金大业为重,保持中立,但他却暗中令统制徐宁和张虎率军三万军赶赴江南,支援李延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