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970 第九百六十二章 灭国之战(十五)
- 971 第九百六十三章 灭国之战(十六)
- 972 第九百六十四章 灭国之战(十七)
- 973 第九百六十五章 灭国之战(十八)
- 974 第九百六十六章 灭国之战(十九)
- 975 第九百六十七章 灭国之战(二十)
- 976 第九百六十八章 灭国之战(二十一)
- 977 第九百六十七章 灭国之战(二十二)
- 978 第九百七十章 灭国之战(二十三)
- 979 第九百七十一章 灭国之战(二十四)
- 980 第九百七十二章 西夏灭国
- 981 第九百七十三章 城门冲突
- 982 第九百七十四章 三件急信
- 983 第九百七十五章 钦差到来
- 984 第九百七十六章 回京准备
- 985 第九百七十七章 鄂州访旧
- 986 第九百七十八章 最后一环
- 987 第九百七十九章 消息泄露
- 988 第九百八十章 城门遇刺
- 989 第九百八十一章 形势混乱
- 990 第九百八十二章 惊魂之变(上)
- 991 第九百八十三章 惊魂之变(中)
- 992 第九百八十四章 惊魂之变(下)
- 993 第九百八十五章 杀出重围
- 994 第九百八十六章 辞相摄政
- 995 第九百八十七章 高举大旗
- 996 第九百八十八章 内战爆发
- 997 第九百八十九章 长江拦截
- 998 第九百九十章 围城打援
- 999 第九百九十一章 望风而降
- 1000 第九百九十二章 高压监控
- 1001 第九百九十三章 范相议政
- 1002 第九百九十四章 主动出击
- 1003 第九百九十五章 走狗要烹
- 1004 第九百九十六章 临安投降
- 1005 第九百九十七章 再立新君
- 1006 第九百九十八章 当局者迷
- 1007 第九百九十九章 故人清照
- 1008 第一千章 家眷进京
- 1009 第一千零一章 分房方案
- 1010 第一千零二章 故友相聚
- 1011 第一千零三章 七大都统
- 1012 第一千零四章 梁山旧将
- 1013 第一千零五章 再举义旗
- 1014 第一千零六章 牵制力量
- 1015 第一千零七章 轻敌之患
- 1016 第一千零八章 夜战出击
- 1017 第一千零九章 关键一刀
- 1018 第一千零十章 被迫求援
- 1019 第一千零十一章 大名出兵
- 1020 第一千零十二章 调兵遣将
- 1021 第一千零十三章 夜袭大名
- 1022 第一千零十四章 横扫黄河
- 1023 第一千零十五章 措手不及
- 1024 第一千零十六章 大军杀至
- 1025 第一千零十七章 攻破徐州
- 1026 第一千零十八章 挥师北上
- 1027 第一千零十九章 三英拜主
- 1028 第一千零二十章 火烧任城
- 1029 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深宫白事
- 1030 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意外消息
- 1031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大举攻城(上)
- 1032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大举攻城(下)
- 1033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诛心之战
- 1034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汴梁哗变
- 1035 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新闻早报
- 1036 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赵氏皇族
- 1037 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兵指大同
- 1038 第一千零三十章 小股金兵
- 1039 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夜战金兵
- 1040 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大军北上
- 1041 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内讧爆发
- 1042 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冀军哗变
- 1043 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天赐良机
- 1044 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引金入瓮
- 1045 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清河大战(上)
- 1046 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清河大战(下)
- 1047 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青儿遇母
- 1048 第一千零四十章 西湖祭灵
- 1049 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名单风波
- 1050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草原来使
- 1051 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中原巡视
- 1052 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攻克燕京
- 1053 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高丽求援
- 1054 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北伐高丽(上)
- 1055 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北伐高丽(中)
- 1056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北伐高丽(下)
- 1057 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决战将至
- 1058 第一千零五十章 正式宣战
- 1059 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首战大定
- 1060 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女真内讧
- 1061 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金国投降
- 1062 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夜灭室韦【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九百七十二章 西夏灭国
第九百七十二章 西夏灭国
时间一点点过去了,西夏始终没有投降的意思,城头上,李察哥目光决然,西夏可以灭亡,但绝不会投降,西夏列祖列宗都不会投降宋朝,立国时是这样,灭国时也是如此,他宁愿一死,也绝不给祖先蒙羞。
远处,宋军三架巨大的投石机已经轰隆隆驶近王宫了,李察哥知道,这三架投石机将投进王宫无数的火油,将王宫彻底焚烧殆尽,或许这就是他希望的,让西夏在烈火中永生。
就在这时,一名宦官跑来,低声道:“晋王殿下,陛下请你去宗庙行最后的拜别礼!”
这是必须要去的,最后一次祭祀自己的列祖列宗。
李察哥点点头,快步走上城,带着十几名亲兵向宗庙大殿快步走去,大殿前站满了侍卫。里面传来悠扬的钟声,似乎在举行某种仪式。
李察哥一摆手,让亲兵停下,他整理一下衣帽,便快步向大殿内走去。
但就在李察哥刚走进大殿,身后的大门却轰地关上了,他顿觉不妙,转身拔出拔剑,却只觉后背一阵剧痛,十几支箭射穿了他的后背,手中宝剑当啷落地。
李察哥慢慢转过身,只见十几名李氏王族出现在他面前,一个个怒视着他。
“是你们?”李察哥心中异常震惊,杀自己的人竟然是自己的宗族。
李仁宗手执宝剑一步步走上前,咬牙切齿道:”你想死却让我们跟着陪葬,我们只好让你先死了。“
李察哥慢慢摇头,“你们愧对西夏的列祖列宗!”
“你去死吧!”
李仁宗猛地一剑刺穿了李察哥的胸膛,李察哥缓缓倒下,最终死在自己族人的手中。
李仁宗摸了摸李察哥的鼻息,对十几名宗族点了点头,众人快步向宗庙里面走去,走到一间小屋前,李仁宗道:“陛下,李察哥已经阵亡,大家都希望投降,保存西夏一脉苗裔。”
“我没有任何意见,随便你们吧!”房间里传来李乾顺低沉的声音。
众人转身向宗庙外快步走去,“陛下有旨,放下武器投降!陛下有旨,放下武器投降!”
这时,一缕光线照入房间,房间里已经没有了西夏天子,只有一个出家的僧人。
..........
建炎三年五月下旬,李延庆率领八万大军攻克了西夏都城兴庆府,西夏王族在李仁宗的带领下向李延庆投降,天子李乾顺已出家为僧,在西夏灭亡前告别了王位,随着悠扬的钟声在城内响起,建国百年的西夏王国终于走到了尽头,在宋军的进攻下灭亡了。
西夏虽灭,但战争依然在进行,李延庆随即兵分四路,赶赴西夏各地剿灭西夏余烬,他又令刘子羽和高宠率两万大军以及五百只战船北征河套,那里还有五千西夏军,同时要秘密完成和漠北四部的兵器交易,以十万套兵甲换取五百万只牛羊。
六月初,镇守河套的西夏宗室李云贵听闻西夏灭亡消息,便率领五千军队放弃河套东逃,前往大同府投奔金兵。
三天后,两万宋军抵达了河套,占领了西夏的最后一片土地。
而这时,数千牧民赶着五百万头牛羊出现在河套北面的草原上。
.......
这些天李延庆极为忙碌,先是在兴庆府全城戒严三天,搜查漏网士兵和大将,待漏网之鱼清理得差不多,李延庆便任命杨兆和为兴州通判,开始出榜安民,恢复秩序。
接下来便是紧锣密鼓地清理西夏的府库粮草,以及核实各种资产土地,凡属于西夏王室和王公贵族的财产土地一概没收,又划下一条标准,对西夏的中下层官员,凡家产在这条标准以下,宋军不予没收。
这天一早,杨兆和赶来求见李延庆。
“杨通判还能适应新职务吧!”
“卑职感谢都统重用,虽然事情很多,但还是能处理好,只是昨晚发生一件事,下官很为难。”
“什么事情?”
杨兆和满脸怒色道:“昨天晚上,有十几个士兵喝醉酒,闯入一户西夏官家家中,强行索要钱财,还要***女,下官及时带人赶到,制止他们,结果他们恼羞成怒,把下官和几名手下都暴打一顿,扬长而去,这件事已传开了,西夏官员都敢怒不敢言。”
李延庆大怒,一拍桌子喝令亲兵道:“去把王贵和刘錡给我找来!“
亲兵飞奔而去,李延庆心中恼火,负手在大帐内来回踱步,他已经再三强调军纪,结果还是出现这种事情,灭国之后首先需要政治上稳定,从心理上瓦解西夏人对宋朝的抵触,再逐渐让他们接受现实,时间久了以后,大家就渐渐遗忘西夏了。
偏偏这个时候自己的士兵闹这种事情,强索钱财,还要***女,这就让人忍无可忍了,这会坏自己的大事。
不多时,王贵和刘錡匆匆走进大帐,躬身施礼,“参见都统!”
李延庆一拍桌子,“昨晚是谁的军队在城中当值?”
军队并没有放假,显然是当值士兵所为。
王贵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连忙道:“昨天是卑职的手下当值。”
李延庆对杨兆方道:“你说给他听!”
杨兆方便将昨晚发生的事情又复述一遍,王贵也吓一大跳,当值时喝酒就已是严重违反军纪,还上门去抢钱辱人,这是死罪啊!
他顿时满头大汗,“卑职这就去查,一定按军规严惩。”
李延庆又对王贵道:“带着杨通判一起去认人,要杀一儆百,不准再有第二次。”
“卑职明白!”
王贵行一礼,带着杨兆方匆匆走了。
这时,刘錡犹豫一下道:“有句话,卑职不知当讲不当讲?”
“你说就是了!“
“都统,最近军中有一些传言,说都统对待西夏贵族太宽容,没有灭国的感觉。”
这些传言李延庆也有所耳闻,听刘錡再度提及此事,他不由冷笑一声,“他们的灭国是什么样子,让我放松军纪,任由他们在兴庆府烧杀奸淫吗?“
刘錡叹了口气,“人为财死,灭了西夏,弟兄们却没得到好处,有点怨言是难免的。”
“他们的好处我已经准备好了!”
李延庆淡淡道:“每人五十只羊,等运到京兆府后,会一一送到他们家中,让他们全家上下欢喜一番。”
刘錡明白了,“这些羊就是和漠北几大部落换来的羊吧!”
李延庆点点头,”你以为我没有考虑给士兵们好处吗?西夏为什么会灭国,不就是国力羸弱,支撑不起战争才最后溃败吗?西夏的国库你也去看过,空空荡荡,黄金不足二十万两,白银不到百万两,各种布匹、绫罗都没有了,只缴获了百万张羊皮,我拿什么赏给士兵?“
沉默片刻,刘錡又道:“当初都统可是想将西夏王族斩尽杀绝的,最后却放他们一马!”
李延庆摇摇头道:”事情不是我们想的那样简单,我刚刚从西夏那里得到消息,是他们驻临安的使者传信而来,天子已经下旨,要求宋军立刻停止攻打西夏,双方进行谈判,结束战争。“
刘錡吃了一惊,“这消息是真的吗?”
“应该是真的,天子下这个旨意,只能说是被逼无奈,其实我也猜得到,太上皇和他的党羽动用各种办法施压,根本点就是一条,大宋险被灭国,又安忍灭他国,无仁无义,这一条很厉害啊!失去了仁义这块牌子,官家的位子就不稳了,我李延庆也会被押上道德审判台,所以我才再三考虑,尽量少杀,不能让太上皇等人抓住我们残暴杀戮的把柄,这就是政治斗争,大家都在用仁义标榜自己,而拼命在找对方不讲仁义的把柄,这个时候,我们只能灭国而不能屠国。“
刘錡恍然大悟,他这才明白都统的用心良苦。
这时,一名亲兵在帐外禀报,“启禀都统,王贵将军已经抓到了昨晚喝酒闹事的十二名士兵,情况属实,王将军请问怎么处置?”
“斩!”
李延庆冷冷下令道:“用他们人头示众!”
远处,宋军三架巨大的投石机已经轰隆隆驶近王宫了,李察哥知道,这三架投石机将投进王宫无数的火油,将王宫彻底焚烧殆尽,或许这就是他希望的,让西夏在烈火中永生。
就在这时,一名宦官跑来,低声道:“晋王殿下,陛下请你去宗庙行最后的拜别礼!”
这是必须要去的,最后一次祭祀自己的列祖列宗。
李察哥点点头,快步走上城,带着十几名亲兵向宗庙大殿快步走去,大殿前站满了侍卫。里面传来悠扬的钟声,似乎在举行某种仪式。
李察哥一摆手,让亲兵停下,他整理一下衣帽,便快步向大殿内走去。
但就在李察哥刚走进大殿,身后的大门却轰地关上了,他顿觉不妙,转身拔出拔剑,却只觉后背一阵剧痛,十几支箭射穿了他的后背,手中宝剑当啷落地。
李察哥慢慢转过身,只见十几名李氏王族出现在他面前,一个个怒视着他。
“是你们?”李察哥心中异常震惊,杀自己的人竟然是自己的宗族。
李仁宗手执宝剑一步步走上前,咬牙切齿道:”你想死却让我们跟着陪葬,我们只好让你先死了。“
李察哥慢慢摇头,“你们愧对西夏的列祖列宗!”
“你去死吧!”
李仁宗猛地一剑刺穿了李察哥的胸膛,李察哥缓缓倒下,最终死在自己族人的手中。
李仁宗摸了摸李察哥的鼻息,对十几名宗族点了点头,众人快步向宗庙里面走去,走到一间小屋前,李仁宗道:“陛下,李察哥已经阵亡,大家都希望投降,保存西夏一脉苗裔。”
“我没有任何意见,随便你们吧!”房间里传来李乾顺低沉的声音。
众人转身向宗庙外快步走去,“陛下有旨,放下武器投降!陛下有旨,放下武器投降!”
这时,一缕光线照入房间,房间里已经没有了西夏天子,只有一个出家的僧人。
..........
建炎三年五月下旬,李延庆率领八万大军攻克了西夏都城兴庆府,西夏王族在李仁宗的带领下向李延庆投降,天子李乾顺已出家为僧,在西夏灭亡前告别了王位,随着悠扬的钟声在城内响起,建国百年的西夏王国终于走到了尽头,在宋军的进攻下灭亡了。
西夏虽灭,但战争依然在进行,李延庆随即兵分四路,赶赴西夏各地剿灭西夏余烬,他又令刘子羽和高宠率两万大军以及五百只战船北征河套,那里还有五千西夏军,同时要秘密完成和漠北四部的兵器交易,以十万套兵甲换取五百万只牛羊。
六月初,镇守河套的西夏宗室李云贵听闻西夏灭亡消息,便率领五千军队放弃河套东逃,前往大同府投奔金兵。
三天后,两万宋军抵达了河套,占领了西夏的最后一片土地。
而这时,数千牧民赶着五百万头牛羊出现在河套北面的草原上。
.......
这些天李延庆极为忙碌,先是在兴庆府全城戒严三天,搜查漏网士兵和大将,待漏网之鱼清理得差不多,李延庆便任命杨兆和为兴州通判,开始出榜安民,恢复秩序。
接下来便是紧锣密鼓地清理西夏的府库粮草,以及核实各种资产土地,凡属于西夏王室和王公贵族的财产土地一概没收,又划下一条标准,对西夏的中下层官员,凡家产在这条标准以下,宋军不予没收。
这天一早,杨兆和赶来求见李延庆。
“杨通判还能适应新职务吧!”
“卑职感谢都统重用,虽然事情很多,但还是能处理好,只是昨晚发生一件事,下官很为难。”
“什么事情?”
杨兆和满脸怒色道:“昨天晚上,有十几个士兵喝醉酒,闯入一户西夏官家家中,强行索要钱财,还要***女,下官及时带人赶到,制止他们,结果他们恼羞成怒,把下官和几名手下都暴打一顿,扬长而去,这件事已传开了,西夏官员都敢怒不敢言。”
李延庆大怒,一拍桌子喝令亲兵道:“去把王贵和刘錡给我找来!“
亲兵飞奔而去,李延庆心中恼火,负手在大帐内来回踱步,他已经再三强调军纪,结果还是出现这种事情,灭国之后首先需要政治上稳定,从心理上瓦解西夏人对宋朝的抵触,再逐渐让他们接受现实,时间久了以后,大家就渐渐遗忘西夏了。
偏偏这个时候自己的士兵闹这种事情,强索钱财,还要***女,这就让人忍无可忍了,这会坏自己的大事。
不多时,王贵和刘錡匆匆走进大帐,躬身施礼,“参见都统!”
李延庆一拍桌子,“昨晚是谁的军队在城中当值?”
军队并没有放假,显然是当值士兵所为。
王贵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连忙道:“昨天是卑职的手下当值。”
李延庆对杨兆方道:“你说给他听!”
杨兆方便将昨晚发生的事情又复述一遍,王贵也吓一大跳,当值时喝酒就已是严重违反军纪,还上门去抢钱辱人,这是死罪啊!
他顿时满头大汗,“卑职这就去查,一定按军规严惩。”
李延庆又对王贵道:“带着杨通判一起去认人,要杀一儆百,不准再有第二次。”
“卑职明白!”
王贵行一礼,带着杨兆方匆匆走了。
这时,刘錡犹豫一下道:“有句话,卑职不知当讲不当讲?”
“你说就是了!“
“都统,最近军中有一些传言,说都统对待西夏贵族太宽容,没有灭国的感觉。”
这些传言李延庆也有所耳闻,听刘錡再度提及此事,他不由冷笑一声,“他们的灭国是什么样子,让我放松军纪,任由他们在兴庆府烧杀奸淫吗?“
刘錡叹了口气,“人为财死,灭了西夏,弟兄们却没得到好处,有点怨言是难免的。”
“他们的好处我已经准备好了!”
李延庆淡淡道:“每人五十只羊,等运到京兆府后,会一一送到他们家中,让他们全家上下欢喜一番。”
刘錡明白了,“这些羊就是和漠北几大部落换来的羊吧!”
李延庆点点头,”你以为我没有考虑给士兵们好处吗?西夏为什么会灭国,不就是国力羸弱,支撑不起战争才最后溃败吗?西夏的国库你也去看过,空空荡荡,黄金不足二十万两,白银不到百万两,各种布匹、绫罗都没有了,只缴获了百万张羊皮,我拿什么赏给士兵?“
沉默片刻,刘錡又道:“当初都统可是想将西夏王族斩尽杀绝的,最后却放他们一马!”
李延庆摇摇头道:”事情不是我们想的那样简单,我刚刚从西夏那里得到消息,是他们驻临安的使者传信而来,天子已经下旨,要求宋军立刻停止攻打西夏,双方进行谈判,结束战争。“
刘錡吃了一惊,“这消息是真的吗?”
“应该是真的,天子下这个旨意,只能说是被逼无奈,其实我也猜得到,太上皇和他的党羽动用各种办法施压,根本点就是一条,大宋险被灭国,又安忍灭他国,无仁无义,这一条很厉害啊!失去了仁义这块牌子,官家的位子就不稳了,我李延庆也会被押上道德审判台,所以我才再三考虑,尽量少杀,不能让太上皇等人抓住我们残暴杀戮的把柄,这就是政治斗争,大家都在用仁义标榜自己,而拼命在找对方不讲仁义的把柄,这个时候,我们只能灭国而不能屠国。“
刘錡恍然大悟,他这才明白都统的用心良苦。
这时,一名亲兵在帐外禀报,“启禀都统,王贵将军已经抓到了昨晚喝酒闹事的十二名士兵,情况属实,王将军请问怎么处置?”
“斩!”
李延庆冷冷下令道:“用他们人头示众!”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