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1 11.借书
- 12 12.不举?
- 13 13.夜色
- 14 14.选择
- 15 15.祭祖
- 16 16.模拟
- 17 17.县试(上)
- 18 18.县试(下)
- 19 19.表哥
- 20 20.善安
- 21 21.少年志
- 22 22.创业
- 23 23.商业奇才(万字大更)
- 24 24.府城住宿
- 25 25.府试(上)
- 26 26.少年游
- 27 27.府试(下)
- 28 28.馄饨
- 29 29.放榜
- 30 30.回家
- 31 31.斗嘴
- 32 32.浪潮
- 33 33.赶考(捉虫及答谢补充)
- 34 34.雨夜
- 35 35.尾 行
- 36 36.二
- 37 37.往事
- 38 38.孤辰
- 39 39.赌约
- 40 40.发榜(捉虫)
- 41 41.返乡(捉虫)
- 42 42.打架
- 43 43.唏嘘
- 44 44.相看
- 45 45.承诺
- 46 46.府学
- 47 47.超凶
- 48 48.咬人
- 49 49.日常(捉虫)
- 50 50.买房
- 51 51.人市(捉虫)
- 52 52.小白花与大少爷
- 53 53.搬家
- 54 54.银楼
- 55 55.金簪(捉虫)
- 56 56.过年
- 57 57.断骨
- 58 58.元宵
- 59 59.生子
- 60 60.启程
- 61 61.乡试(上)
- 62 62.乡试(中)
- 63 63.乡试(下)
- 64 64.喜报
- 65 65.文曲星
- 66 66.榜下捉婿
- 67 67.回家
- 68 68.初心
- 69 69.别离(捉虫)
- 70 70.寻人
- 71 71.亲事
- 72 72.出发
- 73 73.重逢
- 74 74.比试(捉虫)
- 75 75.夜会
- 76 76.请求
- 77 77.瞎想
- 78 78.蹊跷
- 79 79.预言
- 80 80.会试(上)
- 81 81.会试(中)
- 82 82.会试(下)
- 83 83.思故高塔(捉虫)
- 84 84.小黑屋
- 85 85.生天
- 86 86.出宫
- 87 87.发榜
- 88 88.收网
- 89 89.殿试
- 90 90.传胪大典
- 91 91.荣恩
- 92 92.平西王(捉虫)
- 93 93.故人
- 94 94.小傻子
- 95 95.攀扯
- 96 96.质问
- 97 97.回京
- 98 98.天命
- 99 99.往事
- 100 100.出山
- 101 101.调查
- 102 102.绝笔
- 103 103.戏精
- 104 104.刑部
- 105 105.心惊
- 106 106.交换(捉虫)
- 107 107.王妃
- 108 108.密信
- 109 109.七星
- 110 110.东宫
- 111 111.破题
- 112 112.词
- 113 113.书籍
- 114 114.fangdao
- 115 115.佛道
- 116 116.同行
- 117 117.第 117 章
- 118 118.卖身
- 119 119.吵闹
- 120 120.分开
- 121 121.生还
- 122 122.复仇
- 123 123.止戈
- 124 124.翠微
- 125 125.河底
- 126 126.青衫
- 127 127.排场
- 128 128.入府
- 129 129.山路
- 130 130.相面
- 131 131.石剑
- 132 132.夜访
- 133 133.瞎猜
- 134 134.第 134 章
- 135 135.舍利塔
- 136 136.云璋
- 137 137.寡宿
- 138 138.相见
- 139 139.先祖
- 140 140.世子
- 141 141.第 141 章
- 142 142.向导
- 143 143.假酒
- 144 144.三花寨
- 145 145.均匀
- 146 146.行囊
- 147 147.泉水
- 148 148.反常
- 149 149.中毒
- 150 150.齐影
- 151 151.恐吓
- 152 152.故知
- 153 153.入口
- 154 154.井中
- 155 155.分道
- 156 156.陷阱
- 157 157.唱歌
- 158 158.藏宝
- 159 159.如音
- 160 160.威胁
- 161 161.棺椁
- 162 162.醒来
- 163 163.棺底
- 164 164.明主
- 165 165.祭坛
- 166 166.出来
- 167 167.永别
- 168 168.局势
- 169 169.山匪
- 170 170.真相
- 171 171.逃脱
- 172 172.亲家
- 173 173.前路
隐藏
显示工具栏
21.少年志
21.少年志
叶笃三脸上的笑容顿时淡了下来。
“善安是芳儿的侄子,都是亲戚,让他当书童不是作践他吗?”张氏开口解释。
“芳哥儿是个读书人,士贵商贱,做书童怎么是作践要不是他年纪太小,不然还可以在我店里做个伙计。我也不是缺那点养他的银子,只是我这个人的习惯:不养闲人,家里也实在没什么能让他做的事,这不,才会打芳儿的主意。”叶笃三有些无奈。
“这族里人惯来踩高捧低,见到好处就跟见到骨头的狗一样,蜂拥而至,一旦帮扶的开了口子,就会后患无穷,我也是着实为难。”
叶笃三的想法叶信芳很认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叶信芳刚想开口,却被张氏抢了先,“他三叔,我们家的情况你也知道。”
叶笃三点了点头,心里也知道自己是在强人所难。
却不想张氏继续道:“让善安跟着我们,也不是不行。”
一听她如此说,叶笃三精神一振,感觉有戏。
只听她继续道:“叶信义那个媳妇,是个出了名的滚刀肉、破落户,我可以照顾善安,但信义媳妇要是上门闹,我是无所谓,万一扰到了芳儿怎么办?他可是要读书的。”
如果可以的话,张氏也不想沾上四房的那一家子无赖,但叶信芳确实缺一个书童,马上要去参加府试,出了远门,叶家一屋子的女人不方便跟过去照顾,有个书童就会方便很多。而叶善安年纪小小的,看着却很乖巧懂事,让人心疼。
叶笃三知道她心中所想,立马保证:“信义媳妇那边,大伯去说,保证不会妨碍到芳哥儿。”
“还有,善安这孩子,跟着我们到底是什么名头?”姜还是老的辣,一切都要摆清楚讲明白,张氏也怕四房那些人会无休止的纠缠。
叶笃三的心放下了一大半,总算不用想着将叶善安往六房塞了,“芳儿吃点亏,就当是收学徒,不求学多大本事 ,跟着芳儿认几个字,等长大了,是继续给你家帮忙,还是去我店里做事,二嫂您看着安排。”
张氏点了点头。古代收学徒,学徒是要给师傅家帮忙做活的,端茶倒水洗衣做饭,与奴仆也没什么差别。
而更微妙的是,学徒家人是不能去师傅家闹事的,一旦瞎闹事,就是违反了行规。
“芳儿得闲了教他认字,以后出去给人当个账房先生,也是一条出路。”张氏说出自己的安排。
叶笃三点了点头,脸上的笑意更深了,赞叹道:“还是二嫂安排的周到,想得深远 。”
“善安,快,给你二奶奶磕头,你要记住了,今天是你二奶奶给了你一条活路。”
张氏摆了摆手,“你这样说干什么,怪不好意思的。”
叶善安很听叶笃三的话,两眼满是孺慕,立马跪下来朝张氏磕头。
张氏面上强忍着不绷,心里却很受用。
“芳儿过了县试,再考考就要成秀才了,这是大喜事,叫上族里的几个长辈,我做东,今天大家去酒楼里庆祝一下!”叶笃三那高兴的模样,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他儿子考过了。
“三叔的好意,本不该拒绝,但家中事多,还要准备院试,酒楼就不去了。”叶信芳满面歉意。
叶笃三点了点头,“也对,院试在即,回家好好温书。”
他解决了善安的事情,心就踏实了。
叶信芳一家刚回到家中,八岁的善安便跟装了雷达一样,迅速找出角落里的扫帚,开启扫地机器人模式。
叶信芳刚想阻止,便被张氏拦住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勤快些好,习惯了靠辛勤劳动换取收获,心里才踏实,这样总比坐着等待别人的施舍来的安心。”
叶信芳想了想觉得也对,不得不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而叶信芳身旁的杨慧,看着正在舔糖葫芦的妞妞,心念一动。
妞妞只觉得身上突然一寒,然后就被嘴巴里尝到的甜味吸引了心神。
叶善安真的是个非常努力的小孩子,人都没有扫帚高,就已经能将院子里扫得干干净净,一片落叶都没有,这让叶信芳产生一种用童工的罪恶感。杨慧她们做饭的时候,善安也没闲着,帮忙洗菜摘菜,还抢了叶珑生火的活计,多一个人干活,家里的女人们都感觉轻松了许多。
当然这种感觉在吃饭的时候,戛然而止。
“慢点吃,别噎着。”杨慧看着狼吞虎咽的善安,眼中满是心疼。
“谢谢,谢谢七婶。”叶善安嘴巴里夹杂着东西,吐字不清。
“吃完这口再说,不然容易喷出来。”张氏突然开口。
叶善安吓得一个哆嗦,险些噎到。
一边努力的吞咽下去,一边还使劲的点头。
“这么能吃,以后可怎么办哟。”张氏忧愁的说到。
一句话吓得叶善安本来打算盛饭的手停在了半空,顿了顿又缩了回去。
“善安干了那么多活,多吃点也是应该的。”叶信芳说着,伸手接过他的碗,替他盛了满满的一碗白饭,笑着说道:“来,多吃点,长得壮壮的。”
叶善安到底没忍住诱惑,因为吃饱的机会难得,满面感激的接过饭碗,“谢谢、谢谢七叔,我吃红薯就行了,这么多干饭盛给我可惜了……”
张氏原本看到叶信芳盛了那么一大碗米饭,就心疼得要命,听善安这样说心里倒是舒坦了一些。
她狠狠的瞪了叶信芳一眼,“你个书呆子,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我们家那点地,收的租子也就够自己嚼用了,要是不够吃了还要出去买粮食,又是一笔钱,现在新粮还没出来,旧粮那么贵……”
叶信芳听她絮叨的头大,有些疑惑,“我们家已经这么艰难了吗?”
张氏闻言叹了口气,“用钱的地方那么多,进项却少,你又要参加府试,又是一大笔银钱。我年纪大了,不能绣了。靠你媳妇和妹子,不是我吹,她俩加起来都不如我一个。”
杨慧和叶珑低着头扒饭,没有反驳。
“我年轻的时候,做起绣活来,那是又快又好,别说整个青山县,就是整个西宁府,都没有几个人能比得上我,那几家绣庄都抢着要我……说起来,你爹当你赶考,不是我供着……咱家原本那么大的家业,不是我眼光好,低价的时候买了那么多地……”
叶信芳生无可恋脸,别说原主了,就是他穿过来之后,这段话都翻来覆去的听了无数遍。
他看着杨慧和叶珑也是毫无拨动,看起来已经免疫了,也对,这种裹脚布一样的自夸,难道回回听都能听出新意来。
让人意料之外的是,叶善安捧着碗,一边大口大口的吃着,一边满脸景仰的看着张氏自吹自擂。
善安的眼神在羡慕与钦佩之间不断的切换,最终在张氏吹嘘完毕后,仿佛像鼓起全身的勇气一般 ,怯生生的问到:“二奶奶,我能不能拜您为师?我想跟您学习刺绣!您真是太厉害了!”
叶信芳一口饭险些喷出来,杨慧和叶珑也是一副不可思议的模样,唯独小妞妞还是自顾自的与饭碗斗争。
叶善安神情真挚,不似作伪。
可是小朋友,刺绣是女人的活计啊!
饶是张氏,整个人都有点回不过神来。
叶善安放下舔得干干净净的碗,两只眼睛亮晶晶的,像是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一般,“您就像一个传奇,靠着一手绣活,置下偌大的家业。我也想跟您一样,能够自己养活自己。”
一个传奇?叶信芳歪了歪头,看着眼前头发半白的张氏。
连失两子,中年丧夫,唯一的儿子也就是原主根本就不成器,也许在今日的世俗看来,这样的人生是十分的悲哀了。因为世俗认为的,本该成为她依靠的,全部离开或者干脆不能给予依靠。
“您曾经靠刺绣养活一家人,您曾经靠刺绣供七叔读书,您真是太了不起了,您是我见过的最厉害的人。”叶善安年纪小,两只眼睛清澈的如同水洗过的天空。
孩童的眼睛是不会撒谎的。至少在这一刻,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叶善安的真诚。
张氏整个人都愣住了,不知道想到了什么,抿着嘴不说话。
是的,被世俗认为的,她是一个失去依靠的女人。可是,世俗却没有意识到,生活所赠予的苦难,都被这个女人一点一点的磨成了粉末。
她靠着一技之长,置办了偌大的产业,虽然最终没有保住。
她在寻找依靠的路上,遇见了自己,却丝毫没有察觉,自己早就变成了别人的依靠。她一点一点抹去自己的光辉,只为了点亮儿子。
“我……”张氏只觉得鼻头发酸,不知道如何说下去。
叶信芳站起身来,朝着张氏道了一句,“娘,您辛苦了。”
叶珑两只眼睛红红的,“娘,我从来没想过,您是这么了不起。”
旁观者清,叶信芳与原主一般,理所当然的享受张氏的付出,却没有想过,一个女人奉献了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埋葬了自己才能技艺,为的是什么。这种牺牲不应该被漠视,他头一次觉得,留下叶善安是个再好不过的主意。
“善安是芳儿的侄子,都是亲戚,让他当书童不是作践他吗?”张氏开口解释。
“芳哥儿是个读书人,士贵商贱,做书童怎么是作践要不是他年纪太小,不然还可以在我店里做个伙计。我也不是缺那点养他的银子,只是我这个人的习惯:不养闲人,家里也实在没什么能让他做的事,这不,才会打芳儿的主意。”叶笃三有些无奈。
“这族里人惯来踩高捧低,见到好处就跟见到骨头的狗一样,蜂拥而至,一旦帮扶的开了口子,就会后患无穷,我也是着实为难。”
叶笃三的想法叶信芳很认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叶信芳刚想开口,却被张氏抢了先,“他三叔,我们家的情况你也知道。”
叶笃三点了点头,心里也知道自己是在强人所难。
却不想张氏继续道:“让善安跟着我们,也不是不行。”
一听她如此说,叶笃三精神一振,感觉有戏。
只听她继续道:“叶信义那个媳妇,是个出了名的滚刀肉、破落户,我可以照顾善安,但信义媳妇要是上门闹,我是无所谓,万一扰到了芳儿怎么办?他可是要读书的。”
如果可以的话,张氏也不想沾上四房的那一家子无赖,但叶信芳确实缺一个书童,马上要去参加府试,出了远门,叶家一屋子的女人不方便跟过去照顾,有个书童就会方便很多。而叶善安年纪小小的,看着却很乖巧懂事,让人心疼。
叶笃三知道她心中所想,立马保证:“信义媳妇那边,大伯去说,保证不会妨碍到芳哥儿。”
“还有,善安这孩子,跟着我们到底是什么名头?”姜还是老的辣,一切都要摆清楚讲明白,张氏也怕四房那些人会无休止的纠缠。
叶笃三的心放下了一大半,总算不用想着将叶善安往六房塞了,“芳儿吃点亏,就当是收学徒,不求学多大本事 ,跟着芳儿认几个字,等长大了,是继续给你家帮忙,还是去我店里做事,二嫂您看着安排。”
张氏点了点头。古代收学徒,学徒是要给师傅家帮忙做活的,端茶倒水洗衣做饭,与奴仆也没什么差别。
而更微妙的是,学徒家人是不能去师傅家闹事的,一旦瞎闹事,就是违反了行规。
“芳儿得闲了教他认字,以后出去给人当个账房先生,也是一条出路。”张氏说出自己的安排。
叶笃三点了点头,脸上的笑意更深了,赞叹道:“还是二嫂安排的周到,想得深远 。”
“善安,快,给你二奶奶磕头,你要记住了,今天是你二奶奶给了你一条活路。”
张氏摆了摆手,“你这样说干什么,怪不好意思的。”
叶善安很听叶笃三的话,两眼满是孺慕,立马跪下来朝张氏磕头。
张氏面上强忍着不绷,心里却很受用。
“芳儿过了县试,再考考就要成秀才了,这是大喜事,叫上族里的几个长辈,我做东,今天大家去酒楼里庆祝一下!”叶笃三那高兴的模样,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他儿子考过了。
“三叔的好意,本不该拒绝,但家中事多,还要准备院试,酒楼就不去了。”叶信芳满面歉意。
叶笃三点了点头,“也对,院试在即,回家好好温书。”
他解决了善安的事情,心就踏实了。
叶信芳一家刚回到家中,八岁的善安便跟装了雷达一样,迅速找出角落里的扫帚,开启扫地机器人模式。
叶信芳刚想阻止,便被张氏拦住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勤快些好,习惯了靠辛勤劳动换取收获,心里才踏实,这样总比坐着等待别人的施舍来的安心。”
叶信芳想了想觉得也对,不得不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而叶信芳身旁的杨慧,看着正在舔糖葫芦的妞妞,心念一动。
妞妞只觉得身上突然一寒,然后就被嘴巴里尝到的甜味吸引了心神。
叶善安真的是个非常努力的小孩子,人都没有扫帚高,就已经能将院子里扫得干干净净,一片落叶都没有,这让叶信芳产生一种用童工的罪恶感。杨慧她们做饭的时候,善安也没闲着,帮忙洗菜摘菜,还抢了叶珑生火的活计,多一个人干活,家里的女人们都感觉轻松了许多。
当然这种感觉在吃饭的时候,戛然而止。
“慢点吃,别噎着。”杨慧看着狼吞虎咽的善安,眼中满是心疼。
“谢谢,谢谢七婶。”叶善安嘴巴里夹杂着东西,吐字不清。
“吃完这口再说,不然容易喷出来。”张氏突然开口。
叶善安吓得一个哆嗦,险些噎到。
一边努力的吞咽下去,一边还使劲的点头。
“这么能吃,以后可怎么办哟。”张氏忧愁的说到。
一句话吓得叶善安本来打算盛饭的手停在了半空,顿了顿又缩了回去。
“善安干了那么多活,多吃点也是应该的。”叶信芳说着,伸手接过他的碗,替他盛了满满的一碗白饭,笑着说道:“来,多吃点,长得壮壮的。”
叶善安到底没忍住诱惑,因为吃饱的机会难得,满面感激的接过饭碗,“谢谢、谢谢七叔,我吃红薯就行了,这么多干饭盛给我可惜了……”
张氏原本看到叶信芳盛了那么一大碗米饭,就心疼得要命,听善安这样说心里倒是舒坦了一些。
她狠狠的瞪了叶信芳一眼,“你个书呆子,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我们家那点地,收的租子也就够自己嚼用了,要是不够吃了还要出去买粮食,又是一笔钱,现在新粮还没出来,旧粮那么贵……”
叶信芳听她絮叨的头大,有些疑惑,“我们家已经这么艰难了吗?”
张氏闻言叹了口气,“用钱的地方那么多,进项却少,你又要参加府试,又是一大笔银钱。我年纪大了,不能绣了。靠你媳妇和妹子,不是我吹,她俩加起来都不如我一个。”
杨慧和叶珑低着头扒饭,没有反驳。
“我年轻的时候,做起绣活来,那是又快又好,别说整个青山县,就是整个西宁府,都没有几个人能比得上我,那几家绣庄都抢着要我……说起来,你爹当你赶考,不是我供着……咱家原本那么大的家业,不是我眼光好,低价的时候买了那么多地……”
叶信芳生无可恋脸,别说原主了,就是他穿过来之后,这段话都翻来覆去的听了无数遍。
他看着杨慧和叶珑也是毫无拨动,看起来已经免疫了,也对,这种裹脚布一样的自夸,难道回回听都能听出新意来。
让人意料之外的是,叶善安捧着碗,一边大口大口的吃着,一边满脸景仰的看着张氏自吹自擂。
善安的眼神在羡慕与钦佩之间不断的切换,最终在张氏吹嘘完毕后,仿佛像鼓起全身的勇气一般 ,怯生生的问到:“二奶奶,我能不能拜您为师?我想跟您学习刺绣!您真是太厉害了!”
叶信芳一口饭险些喷出来,杨慧和叶珑也是一副不可思议的模样,唯独小妞妞还是自顾自的与饭碗斗争。
叶善安神情真挚,不似作伪。
可是小朋友,刺绣是女人的活计啊!
饶是张氏,整个人都有点回不过神来。
叶善安放下舔得干干净净的碗,两只眼睛亮晶晶的,像是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一般,“您就像一个传奇,靠着一手绣活,置下偌大的家业。我也想跟您一样,能够自己养活自己。”
一个传奇?叶信芳歪了歪头,看着眼前头发半白的张氏。
连失两子,中年丧夫,唯一的儿子也就是原主根本就不成器,也许在今日的世俗看来,这样的人生是十分的悲哀了。因为世俗认为的,本该成为她依靠的,全部离开或者干脆不能给予依靠。
“您曾经靠刺绣养活一家人,您曾经靠刺绣供七叔读书,您真是太了不起了,您是我见过的最厉害的人。”叶善安年纪小,两只眼睛清澈的如同水洗过的天空。
孩童的眼睛是不会撒谎的。至少在这一刻,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叶善安的真诚。
张氏整个人都愣住了,不知道想到了什么,抿着嘴不说话。
是的,被世俗认为的,她是一个失去依靠的女人。可是,世俗却没有意识到,生活所赠予的苦难,都被这个女人一点一点的磨成了粉末。
她靠着一技之长,置办了偌大的产业,虽然最终没有保住。
她在寻找依靠的路上,遇见了自己,却丝毫没有察觉,自己早就变成了别人的依靠。她一点一点抹去自己的光辉,只为了点亮儿子。
“我……”张氏只觉得鼻头发酸,不知道如何说下去。
叶信芳站起身来,朝着张氏道了一句,“娘,您辛苦了。”
叶珑两只眼睛红红的,“娘,我从来没想过,您是这么了不起。”
旁观者清,叶信芳与原主一般,理所当然的享受张氏的付出,却没有想过,一个女人奉献了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埋葬了自己才能技艺,为的是什么。这种牺牲不应该被漠视,他头一次觉得,留下叶善安是个再好不过的主意。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