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87 第七十四章 死道友不死贫道
- 88 第七十五章 金蝉脱壳
- 89 第七十六章 垄断租界的土地
- 90 第七十七章 三国租界那点破事
- 91 第七十八章 一统租界
- 92 第七十九章 改革商行,稳步发展
- 93 第八十章 墨海书馆和麦家圈
- 94 第八十一章 清朝的数学家
- 95 第八十二章 精通微积分的清朝数学家
- 96 “主神图书馆”正封推冲榜,请书友们试毒,兼回答部分问题
- 97 第八十三章 潜伏的大拿
- 98 第八十四章 专门传播西方科技的学校
- 99 第八十五章 隐藏职业之校长
- 100 第八十六章 影响力和实惠不可兼得
- 101 第八十七章 南下:买蒸汽轮船
- 102 第八十八章 定海:一角钱一亩的土地
- 103 第八十九章 还要建造船厂
- 104 第九十章 世界上最先进的螺旋桨蒸汽船
- 105 第九十一章 斯塔克的交易
- 106 第九十三章 可以兼并澳门造船厂
- 107 第九十四章 端走整个澳门造船业
- 108 第九十五章 数学家谢尔敦和杨威利
- 109 第九十六章 美国特使的数万本科技书籍
- 110 第九十七章 约见顾盛
- 111 第九十八章 一万两千本科技书籍到手
- 112 第九十九章 两广总督耆英
- 113 第一百章 大人说得有道理
- 114 第一百零一章 广州和佛山攻略
- 115 第一百零二章 吞噬鲸鱼
- 116 第一百零三章 血神经化万灵精血
- 117 第一百零四章 穴窍升到高维
- 118 第一百零五章 炼精化气,修行之门
- 119 第一百零六章 魔都布武
- 120 第一百零七章 要建第一家缫丝厂
- 121 第一百零八章 自己车出缫丝机
- 122 第一百零九章 真正的从零开始
- 123 第一百一十章 灵金五大功能的妙用
- 124 第一百一十一章 微米级尺寸控制
- 125 第一百一十二章 战略金手指
- 126 第一百一十三章 维度锁和基因锁并举
- 127 第一百一十四章 这一章不好起名字啊
- 128 第一百一十五章 两个好基友
- 129 第一百一十六 想做船长的男人
- 130 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星辰大海
- 131 第一百一十八章 程阿牛和赵铁柱
- 132 第一百一十九章 工人们的心思
- 133 第一百二十章 机械计算机的构想
- 134 第一百二十一章 巴贝奇的蒸汽机计算机
- 135 第一百二十二章 秘密泄露
- 136 第一百二十三章 现成的竹杠
- 137 第一百二十四章 机械的优美
- 138 第一百二十五章 旁敲侧击
- 139 第一百二十六章 开始有钱了
- 140 第一百二十七章 商战如火如荼
- 141 第一百二十八章 中日国运所系
- 142 第一百二十九章 蒸汽机缫丝机
- 143 第一百三十章 以牙还牙
- 144 第一百三十一章 生丝期货
- 145 第一百三十二章 灵金机械计算机
- 146 第一百三十三章 最后的疯狂
- 147 第一百三十四章 高手入侵
- 148 第一百三十五章 宗师境的真正实力
- 149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不情之请
- 150 第一百三十七章 哪来的大火
- 151 第一百三十八章 兑现提货单
- 152 第一百三十九章 崩盘开始
- 153 第一百四十章 我花开处百花杀,萧条啊
- 154 第一百四十一章 义升行的末路
- 155 第一百四十二章 所有人都在求助
- 156 第一百四十三章 出手帮忙的条件
- 157 第一百四十四章 怎么才能利益最大化
- 158 第一百四十五章 白送过来的竹杠
- 159 第一百四十六章 幕后之间的谈判
- 160 第一百四十七章 根本的利益冲突
- 161 第一百四十八章 幕后之间的交易
- 162 第一百四十九章 成王败寇
- 163 第一百五十章 没有现金,只有厂丝
- 164 第一百五十一章 赵大贵在下一盘大棋
- 165 第一百五十二章 年赚两百万的目标
- 166 第一百五十三章 布置外围
- 167 第一百五十四章 还是要多占地盘
- 168 第一百五十五章 私铸银元和毁钱铸铜
- 169 第一百五十六章 武装力量
- 170 第一百五十七章 组建军队,剿灭海盗
- 171 第一百五十八章 这算是乌龙吗
- 172 第一百五十九章 八百保安团
- 173 第一百六十章 震慑新兵
- 174 第一百六十一章 调教
- 175 第一百六十二章 宫慕久的忧虑
- 176 第一百六十三章 白沙岛第一战
- 177 第一百六十四章 真正的碾压
- 178 第一百六十五章 英国人吃了大亏
- 179 第一百六十六章 必须独立出兵
- 180 第一百六十七章 神兽八岐大蛇
- 181 第一百六十八章 进攻桃花岛
- 182 第一百六十九章 军舰大战神兽
- 183 第一百七十章 追杀海盗
- 184 第一百七十一章 海盗首领的逆袭
- 185 第一百七十二章 诡异的结局
- 186 第一百七十三章 桃花岛的收获
- 187 第一百七十四章 炼气化神,开辟识海
- 188 “”主神图书馆“”完结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八十三章 潜伏的大拿
第八十三章 潜伏的大拿
“果然,你是潜伏的...不对,这题出得不好,换一个。
南极不会飞的那只鸟的号,你有吗?”赵大贵刚想叫起来,又觉得不对,赶忙换一个问题。
“南极,南极在哪里?”李心兰莫名其妙地看着赵大贵。
赵大贵盯着李心兰看,确定对方的确不是装样,才叹了口气,摇了摇头:“看来还是我想差了,咱们还是说正题吧。
对了,这微积分您有所涉猎,也懂一些,是吧?”
“会一些。”李心兰谨慎地回答。
赵大贵的图书馆里书籍极为丰富,而且凡是他以前看过的书籍都收录在其中,当初将他弄得欲仙欲死的“高等数学”,自然也在里面。
赵大贵便从教科书中找出几道题,请李心兰解答看看,没想到对方功底很扎实,不怎么费力就解了下来。
李心兰以为赵大贵这是要互相考教,便也提出几道自己做过的题,让赵大贵解一下试试,算是互相切磋了。
武林高手见面要互相比试拳脚,数学家见面,就要互相考题了。
赵大贵很久没碰过高等数学的题,见状不由苦起了脸,但也只好硬着头皮上去。
好在李心兰出的题不难,赵大贵借着有正宗教材做后盾的便利,解了大部分,但还有不少是死活不知道怎么解的。
(数学老师:我冤啊,教出来的学生连一百多年前的古人都比不过。)
李心兰的数学造诣极为精深,又是国内最早接触西方微积分的数学家,看完之后暗中点了点头,这赵大贵果然是懂得微积分的,虽然不见得比自己强,但已经是自己见识过的数学家中数一数二的了。
很多穿越者认为,经历过现代的十几年系统教育,又有大学四年的高等数学等蹂躏,回到古代必然成为一等一的数学家,其实是大错特错的。
按照普通理科本科生的数学功底,只要不是专门的数学专业,学到的那点高等数学也就在十七世纪水平,就连牛顿都比不过,十八世纪那些数学教授每一个都能把他们灭得欲仙欲死。
数学就是最讲天赋的学科,高考的时候就是拿着教科书进去,都不见得能给考生多添多少分,与其他任何科目都不一样。
李心兰实是这时代清国最出色的数学家,智商上完全碾压赵大贵这样的普通人,虽然只是看过几本有关微积分的西方著作,但人家是真正的数学家,潜心研究一年,就比赵大贵这样的二刀子精深了许多。
事实上,普通大学的高等数学教材,单以深度而言,比十八世纪的西方大学数学专业教材的水平,是要差一些的,最多多了几样无关痛痒的新奇公式而已。
李心兰本身把中国传统的数学推到很高的境界,又在因缘际会下阅读过很多当代的西方专业数学著作,以阅读过的数学著作水平和平时的研究而言,都不是赵大贵这样的二把刀可比的。
赵大贵意识到这一点,不由得嘴角抽搐,数学老师,您还真是冤啊。
“赵买办竟懂得微积分。”麦都思在一旁不断感慨。
麦都思也算是有学识的人,但只论数学,并不怎么好,而且这时代的微积分也不是大学生必学的科目。
以整体水平而言,麦都思得到的数学教育也就相当于现代的初中水平,用一元二次平方和三角函数之类的碾压王韬这样的文科生容易,但真论起数学功底,题海作战打出来的赵大贵都要比他强上很多,更不要提李心兰这样的大拿了。
只是,赵大贵这个以前只以为是靠运气发达的暴发户,居然是个不错的数学家,至少比自己强很多,麦都思也不禁怀疑起人生,上帝啊,您对最忠诚仆人的考验竟是无止境的吗。
“哦,我以前说过跟一位叫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传教士学过西方科技知识,这微积分也顺带学过的。”
“微积分那么难,你跟那位传教士也就待过几个月,居然能学会?”麦都思依然有些怀疑。
“自然是他教我一些基础的部分,然后送我有关微积分的专著,我回来后自己自学的。”赵大贵脸色不变地说谎。
“倒跟我当年差不多。我当初也是得到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六本,每日自学,才迷上数学的。”李心兰在旁点头,颇有英雄相惜的味道。
哪能跟您比,您是大拿,我们都是凡人,赵大贵心中狂呼,表面上还要微笑点头应和。
四个人接下来便一起坐下来聊天,谈论数学,谈论西方的科技文明,谈论中西方的差距,谈得一时兴起,就把圈定土地的事情都忘到一边。
赵大贵跟李心兰一番谈话才知道自己一向小看这时代的中国学者了,固然大部分读书人奔着当官去,就是王韬这样的学者也多偏向于文科,但民间还有很多数学家,其中不少人有很深的造诣,数学水平很是不错。
这些数学家大多无心官场(真想当官,就不会摆弄跟科举无关的数学了),钻研西方数学和自然科学,只依靠好不容易引进的少量知识,也能研究出不少有用的东西。
李心兰的尖锥术和垛积术,还带着浓厚的传统数学色彩,但其中也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拿到西方数学界,也能拿得出手,至少能弄出很多以他名字冠名的数学公式。
赵大贵以为这时代的数学家连阿拉伯数字都不知道,基础的数学符号都不会运用,却是小看天下英才了,这世上还有极少数的中国学者,具备相当水平的数学研究能力。
得知中国还有吴兆圻、顾观光、张文虎、汪曰桢、戴煦、罗士琳、徐有壬等数学家,民间研究数学的传统一直不断,赵大贵在感动的同时,不由若有所思。
对于李心兰、王韬、麦都思等人而言,赵大贵也足够传奇了,完全靠着以为西方传教士的传授,靠着自己拿着书本自学,竟然也到达极为高深的程度,实在是让人刮目相看。
特别是麦都思,一直以为靠自己在神学院学的数学知识,至少在中国能横着走,一下子跳出两个人都比他高明很多,不由觉得自己必须重新审视这个古老文明。
南极不会飞的那只鸟的号,你有吗?”赵大贵刚想叫起来,又觉得不对,赶忙换一个问题。
“南极,南极在哪里?”李心兰莫名其妙地看着赵大贵。
赵大贵盯着李心兰看,确定对方的确不是装样,才叹了口气,摇了摇头:“看来还是我想差了,咱们还是说正题吧。
对了,这微积分您有所涉猎,也懂一些,是吧?”
“会一些。”李心兰谨慎地回答。
赵大贵的图书馆里书籍极为丰富,而且凡是他以前看过的书籍都收录在其中,当初将他弄得欲仙欲死的“高等数学”,自然也在里面。
赵大贵便从教科书中找出几道题,请李心兰解答看看,没想到对方功底很扎实,不怎么费力就解了下来。
李心兰以为赵大贵这是要互相考教,便也提出几道自己做过的题,让赵大贵解一下试试,算是互相切磋了。
武林高手见面要互相比试拳脚,数学家见面,就要互相考题了。
赵大贵很久没碰过高等数学的题,见状不由苦起了脸,但也只好硬着头皮上去。
好在李心兰出的题不难,赵大贵借着有正宗教材做后盾的便利,解了大部分,但还有不少是死活不知道怎么解的。
(数学老师:我冤啊,教出来的学生连一百多年前的古人都比不过。)
李心兰的数学造诣极为精深,又是国内最早接触西方微积分的数学家,看完之后暗中点了点头,这赵大贵果然是懂得微积分的,虽然不见得比自己强,但已经是自己见识过的数学家中数一数二的了。
很多穿越者认为,经历过现代的十几年系统教育,又有大学四年的高等数学等蹂躏,回到古代必然成为一等一的数学家,其实是大错特错的。
按照普通理科本科生的数学功底,只要不是专门的数学专业,学到的那点高等数学也就在十七世纪水平,就连牛顿都比不过,十八世纪那些数学教授每一个都能把他们灭得欲仙欲死。
数学就是最讲天赋的学科,高考的时候就是拿着教科书进去,都不见得能给考生多添多少分,与其他任何科目都不一样。
李心兰实是这时代清国最出色的数学家,智商上完全碾压赵大贵这样的普通人,虽然只是看过几本有关微积分的西方著作,但人家是真正的数学家,潜心研究一年,就比赵大贵这样的二刀子精深了许多。
事实上,普通大学的高等数学教材,单以深度而言,比十八世纪的西方大学数学专业教材的水平,是要差一些的,最多多了几样无关痛痒的新奇公式而已。
李心兰本身把中国传统的数学推到很高的境界,又在因缘际会下阅读过很多当代的西方专业数学著作,以阅读过的数学著作水平和平时的研究而言,都不是赵大贵这样的二把刀可比的。
赵大贵意识到这一点,不由得嘴角抽搐,数学老师,您还真是冤啊。
“赵买办竟懂得微积分。”麦都思在一旁不断感慨。
麦都思也算是有学识的人,但只论数学,并不怎么好,而且这时代的微积分也不是大学生必学的科目。
以整体水平而言,麦都思得到的数学教育也就相当于现代的初中水平,用一元二次平方和三角函数之类的碾压王韬这样的文科生容易,但真论起数学功底,题海作战打出来的赵大贵都要比他强上很多,更不要提李心兰这样的大拿了。
只是,赵大贵这个以前只以为是靠运气发达的暴发户,居然是个不错的数学家,至少比自己强很多,麦都思也不禁怀疑起人生,上帝啊,您对最忠诚仆人的考验竟是无止境的吗。
“哦,我以前说过跟一位叫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传教士学过西方科技知识,这微积分也顺带学过的。”
“微积分那么难,你跟那位传教士也就待过几个月,居然能学会?”麦都思依然有些怀疑。
“自然是他教我一些基础的部分,然后送我有关微积分的专著,我回来后自己自学的。”赵大贵脸色不变地说谎。
“倒跟我当年差不多。我当初也是得到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六本,每日自学,才迷上数学的。”李心兰在旁点头,颇有英雄相惜的味道。
哪能跟您比,您是大拿,我们都是凡人,赵大贵心中狂呼,表面上还要微笑点头应和。
四个人接下来便一起坐下来聊天,谈论数学,谈论西方的科技文明,谈论中西方的差距,谈得一时兴起,就把圈定土地的事情都忘到一边。
赵大贵跟李心兰一番谈话才知道自己一向小看这时代的中国学者了,固然大部分读书人奔着当官去,就是王韬这样的学者也多偏向于文科,但民间还有很多数学家,其中不少人有很深的造诣,数学水平很是不错。
这些数学家大多无心官场(真想当官,就不会摆弄跟科举无关的数学了),钻研西方数学和自然科学,只依靠好不容易引进的少量知识,也能研究出不少有用的东西。
李心兰的尖锥术和垛积术,还带着浓厚的传统数学色彩,但其中也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拿到西方数学界,也能拿得出手,至少能弄出很多以他名字冠名的数学公式。
赵大贵以为这时代的数学家连阿拉伯数字都不知道,基础的数学符号都不会运用,却是小看天下英才了,这世上还有极少数的中国学者,具备相当水平的数学研究能力。
得知中国还有吴兆圻、顾观光、张文虎、汪曰桢、戴煦、罗士琳、徐有壬等数学家,民间研究数学的传统一直不断,赵大贵在感动的同时,不由若有所思。
对于李心兰、王韬、麦都思等人而言,赵大贵也足够传奇了,完全靠着以为西方传教士的传授,靠着自己拿着书本自学,竟然也到达极为高深的程度,实在是让人刮目相看。
特别是麦都思,一直以为靠自己在神学院学的数学知识,至少在中国能横着走,一下子跳出两个人都比他高明很多,不由觉得自己必须重新审视这个古老文明。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