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921 第九二一章 功德无量
- 922 第九二二章 说变就变
- 923 第九二三章 事出有因
- 924 第九二四章 前因后果
- 925 第九二五章 冬天来了
- 926 第九二六章 两个贵妃
- 927 第九二七章 命运多舛
- 928 第九二八章 宠妃心思
- 929 第九二九章 还施彼身
- 930 第九三零章 向你保证
- 931 第九三一章 铜铁之禁
- 932 第九三二章 防微杜渐
- 933 第九三三章 垄断贸易
- 934 第九三四章 简陋村庄
- 935 第九三五章 转攻为守
- 936 第九三六章 囊中之物
- 937 第九三七章 不见动静
- 938 第九三八章 无可奈何
- 939 第九三九章 难得太平
- 940 第九四零章 根正苗红
- 941 第九四一章 蒙古卫所
- 942 第九四二章 东吁来朝
- 943 第九四三章 缅北孟养
- 944 第九四四章 安氏木邦
- 945 第九四五章 长老日记
- 946 第九四六章 德钦帕耶
- 947 第九四七章 缅甸国王
- 948 第九四八章 军占民随
- 949 第九四九章 一点浅见
- 950 第九五零章 毛遂自荐
- 951 第九五一章 就是你了
- 952 第九五二章 还有用处
- 953 第九五三章 消除危害
- 954 第九五四章 彻底淘汰
- 955 第九五五章 平淡无奇
- 956 第九五六章 乐见其成
- 957 第九五七章 希望所在
- 958 第九五八章 神祇庇佑
- 959 第九五九章 万岁山上
- 960 第九六零章 道心惟微
- 961 第九六一章 褒扬忠烈
- 962 第九六二章 从祀真武
- 963 第九六三章 考验考验
- 964 第九六四章 安北之策
- 965 第九六五章 鼓励联姻
- 966 第九六六章 饥寒交迫
- 967 第九六七章 新鲜肉食
- 968 第九六八章 猛士如虎
- 969 第九六九章 无从得知
- 970 第九七零章 实无他法
- 971 第九七一章 降了再说
- 972 第九七二章 入京任职
- 973 第九七三章 简洁明了
- 974 第九七四章 船大炮多
- 975 第九七五章 陛下三思
- 976 第九七六章 一切如愿
- 977 第九七七章 两大敌人
- 978 第九七八章 天津之行
- 979 第九七九章 大沽船厂
- 980 第九八零章 定海镇海
- 981 第九八一章 终将改变
- 982 第九八二章 北上双城
- 983 第九八三章 可曾知道
- 984 第九八四章 问罪不得
- 985 第九八五章 另有目的
- 986 第九八六章 立国之本
- 987 第九八七章 机会难得
- 988 第九八八章 决心下定
- 989 第九八九章 时不我待
- 990 第九九零章 两边下注
- 991 第九九一章 骗不下去
- 992 第九九二章 美好未来
- 993 第九九三章 亲眼看看
- 994 第九九四章 百味杂陈
- 995 第九九五章 只差一战
- 996 第九九六章 崇祯四式
- 997 第九九七章 宣告成功
- 998 第九九八章 重磅成果
- 999 第九九九章 与民同乐
- 1000 第一零零零章 不败之地
- 1001 第一零零一章 一盆冷水
- 1002 第一零零二章 西北之策
- 1003 第一零零三章 风水宝地
- 1004 第一零零四章 臣尽力了
- 1005 第一零零五章 河湟之野
- 1006 第一零零六章 志得意满
- 1007 第一零零七章 山无二虎
- 1008 第一零零八章 绝无可能
- 1009 第一零零九章 浮萍而已
- 1010 第一零一零章 求之不得
- 1011 第一零一一章 当然还有
- 1012 第一零一二章 为时过早
- 1013 第一零一三章 恰到好处
- 1014 第一零一四章 此何人也
- 1015 第一零一五章 不谋而合
- 1016 第一零一六章 致敬英烈
- 1017 第一零一七章 汝才进京
- 1018 第一零一八章 断了念想
- 1019 第一零一九章 杀不杀他
- 1020 第一零二零章 认怂就好
- 1021 第一零二一章 御前问对
- 1022 第一零二二章 暗自高兴
- 1023 第一零二三章 山外有山
- 1024 第一零二四章 切记切记
- 1025 第一零二五章 以文化人
- 1026 第一零二六章 最大赢家
- 1027 第一零二七章 塞北信使
- 1028 第一零二八章 伊尔都齐
- 1029 第一零二九章 风险疑虑
- 1030 第一零三零章 互市贸易
- 1031 第一零三一章 出个难题
- 1032 第一零三二章 心照不宣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九三一章 铜铁之禁
第九三一章 铜铁之禁
对于崇祯皇帝所说的这一番话,海兰珠没有任何意见,完全同意。
如果这一切都能够成为现实,那么对海兰珠来说,再也没有比这个更好的结果了。
她已经成为崇祯皇帝的妃子快两年了,如今更是成为了紫禁城里除了周皇后和懿安皇后之外最尊贵的两位贵妃之一了,而且给崇祯皇帝生了女儿。
她的心早已在大明朝的这一边了,眼下她所盼望的,正是自己的家乡和族人,也能够站到大明朝的这一边来。
因为这样的选择,对于科尔沁来说,对于她自己来说,包括对于大明朝来说,都是一件有利的事情。
从此之后,她再也不需要总是为科尔沁的族人忧虑,为自己在崇祯皇帝心的中的地位,以及自己在皇宫大内的地位忧虑了。
很快的,就在崇祯皇帝来到储秀宫看望兰贵妃以及新生的坤仪公主之后的第三天,出身于科尔沁左翼蒙古部落,一直担任满珠习礼科尔沁扈从的蒙古汉子哈斯干,就跟着御前侍从武官杨振、邓天河两人,前往张家口去了。
他们带着兰贵妃海兰珠的书信与礼物,也带着海兰珠弟弟满珠习礼的书信与信物,以及理藩院和内务府的公文。
他们将在那里停留即日,然后带着内务府设在张家口的四大恒之一,即恒兴公司的一支商队出塞,前往查干浩特以北科尔沁左翼蒙古的驻牧之地去。
至于这支商队带去的货物,崇祯皇帝给了杨振和邓天河两人口谕,让他们从张家口处出发的时候,只带绸缎、布匹、砖茶、瓷器、陶器,以及有着皇家入股的河西务罗戈公司的玻璃制品,比如杯子,镜子之类的小玩意儿。
与此同时,崇祯皇帝也让杨振和邓天河两人,途径张家口、独石口等地的时候,向独石口恒通公司执事太监李继善、张家口恒兴公司执事太监王家栋等人传谕:
“凡往来塞北之商旅,上至皇亲国戚,下至贩夫走卒,敢犯铜铁输出之禁者,必诛无赦!”
别说铁制的盔甲兵器了,就是连一口铁锅,崇祯皇帝也决不允许在这个时候输出到关外的科尔沁诸部。
至少在科尔沁诸部确定归附大明之前,崇祯皇帝可不想因为自己让张家口派了商队北上科尔沁,而给沿边各口的商贩释放出什么错误的信号。
好不容易才杀了卖国的晋商,断了科尔沁诸部以及建虏后金国的贸易之路,断了他们的铁器、粮食等等战略物资的外部来源,若是再因为这个行为而开了个口子,那么对后金国的封锁,恐怕就又要出问题了。
其他的东西比如绫罗绸缎茶叶陶瓷玻璃制品之类的东西,都还好说一点,至于铜铁之物是可以重新熔了之后用来铸造枪炮的。
如今,建虏后金国里编建汉军旗,并以汉军旗为主招募工匠,督造重炮的事情,已经被锦衣卫和东厂的探子们侦知了消息。
沈阳城内建虏八旗包衣之中的铁匠不少,但是可惜的是,可以供给这些铁匠们打造枪炮的铜铁之物,却并不富余。
这个时代的女真人,并没有开采铜铁矿炼制铜铁的成熟技术,有限的冶铁能力,也只能勉强可以供给制造冷兵器之用。
如果历史上,没有晋商向后金国输出的大量生铁,那么女真人的铁匠锻造水平再高超,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根本装备不起大批的军队,也支撑不起连绵不断的战争。
从这一点上说,那些通虏商人们特别是通虏晋商们的罪行,怎么说都不过分。
如今斩断了通虏晋商这条往后金国输出粮食与铁器的路子,只要大明朝这边再卡住了东江镇五路总兵府的走私贸易,数年之后,甚至不需要数年,建虏后金国的战争潜力就会自行萎缩掉了。
眼下,蓟镇边外的商贸,热河巡抚衙门下设的榷政所签发的许可,向北最远,也只是到达重建的营州城(三座塔,后世的辽宁朝阳),前来营州城的库伦部、喀喇沁诸部贸易。
有敢私自离开营州北上与科尔沁诸部贸易的,一律格杀勿论。
至于独石口、张家口、得胜口、杀胡口的贸易,如今更是被内务府直管的“四大恒”所主导。
除了四大恒,从独石口、张家口出关北上的关内商人,如今最远只能去到多伦诺尔、乌兰哈达,从得胜口、杀胡口出关北上的关内商人,最远可以去到归化、集宁、武川、九原。
其中四大恒的贸易商队自然不受这个限制,除了科尔沁诸部只能奉旨贸易以外,其他的漠北蒙古也好,漠西蒙古也好,都可以通行无阻。
不过,就有一条,那就是敢犯铜铁输出之禁者,杀无赦!
这样的禁令,早在四大恒成立之初,就已经在宣大沿边开放通商贸易的四个关口,即独石口、张家口、得胜口、杀胡口张贴得到处都是了。
这一次,崇祯皇帝接着杨振、邓天河等人带队北上科尔沁的机会,再次重提了这道禁令,就是担心掌管着四大恒的那些中官内臣们,会错了意,为了迎合上意或者讨好得宠的兰贵妃,在这个问题上出了岔子。
毕竟科尔沁的心意,现在还很难捉摸。
因为在历史上,这个科尔沁人是蒙古人中出了名的叛徒和内奸,即便是到了几百年之后的后世,科尔沁蒙古人也被其他的蒙古人,比如说察哈尔蒙古人、鄂尔多斯蒙古人所敌视。
原因就是科尔沁人最先背叛了蒙古大汗林丹汗,最先投靠了女真人,然后作为带路党和帮凶走狗,领着女真人征服了整个蒙古高原。
这一点,直到几百年后,其他部落的蒙古人,都没有原谅科尔沁人。
而这也说明,想从女真人那里把科尔沁人挖过来,恐怕也并没有那么容易。
也因此,从经济上封锁科尔沁人与女真人的做法,还将持续下去,直到崇祯皇帝可以确认科尔沁人背叛了女真人的时候,才会考虑放开粮食与铜铁之禁。
当然,后金国的西线封锁只是一个方面,除了西线,也就是科尔沁蒙古这条线之外,从辽东与朝鲜方向对后金国的封锁,也得加强。
之前崇祯皇帝已经严令辽东督师府不准关内商人或者宁锦商人北出锦州,北出义州贸易了。
原本与库伦部在义州城外的贸易,也因此改在了更西边重建之后的营州城。
宁远、锦州和义州、营州城内的几大商行,比如洪记商行、陈记商行、王记、祖记商行,基本垄断了南来北往的贸易。
从山海关内北上的商人,在抵达宁远之后,与宁远城内的这些商行交易完成,就必须返回。
洪记等商行从南来的商贩手中收购各种南货,绸缎、布匹、粮食、烈酒、陶瓷、药材等等,然后将自己从蒙古各部收购的马匹、牛羊、毛皮以及其他土特产等物,卖给南来的商贩。
许多南来的商贩连出关接触蒙古部落的机会都没有。
而洪记商行就不用说了,如今仍然控制在东厂的手里,是东厂在辽东的地下情报站。
其他几家商行也都是官商的背景,比如陈国威家族的陈记、王振远家族的王记、祖大寿家族的祖记。
在原本的历史上,陈家、王家一直是与蒙古人贸易,主要是喀喇沁诸部,而祖家的就不好说,属于两头通吃,吃着大明朝的饭,还砸大明朝的锅,基本上垄断了辽西宁锦这一带与建虏代理人的贸易。
这也是为什么山西商人走不了辽西走廊这条道,而要走张家口出关,北上科尔沁,然后再转往后金国的原因。
因为祖家,或者说以祖家为首的辽西将门世家,垄断了这个方向的贸易。
不过,这一世里,崇祯皇帝早在两年多前就调走了祖大寿。
虽然祖家仍然还有祖大乐、祖大弼、祖宽等人在辽东做着军中的将领,但是却没有一个有祖大寿的影响力,而且如今也没有一个人是独当一面的一方之主。
如果这一切都能够成为现实,那么对海兰珠来说,再也没有比这个更好的结果了。
她已经成为崇祯皇帝的妃子快两年了,如今更是成为了紫禁城里除了周皇后和懿安皇后之外最尊贵的两位贵妃之一了,而且给崇祯皇帝生了女儿。
她的心早已在大明朝的这一边了,眼下她所盼望的,正是自己的家乡和族人,也能够站到大明朝的这一边来。
因为这样的选择,对于科尔沁来说,对于她自己来说,包括对于大明朝来说,都是一件有利的事情。
从此之后,她再也不需要总是为科尔沁的族人忧虑,为自己在崇祯皇帝心的中的地位,以及自己在皇宫大内的地位忧虑了。
很快的,就在崇祯皇帝来到储秀宫看望兰贵妃以及新生的坤仪公主之后的第三天,出身于科尔沁左翼蒙古部落,一直担任满珠习礼科尔沁扈从的蒙古汉子哈斯干,就跟着御前侍从武官杨振、邓天河两人,前往张家口去了。
他们带着兰贵妃海兰珠的书信与礼物,也带着海兰珠弟弟满珠习礼的书信与信物,以及理藩院和内务府的公文。
他们将在那里停留即日,然后带着内务府设在张家口的四大恒之一,即恒兴公司的一支商队出塞,前往查干浩特以北科尔沁左翼蒙古的驻牧之地去。
至于这支商队带去的货物,崇祯皇帝给了杨振和邓天河两人口谕,让他们从张家口处出发的时候,只带绸缎、布匹、砖茶、瓷器、陶器,以及有着皇家入股的河西务罗戈公司的玻璃制品,比如杯子,镜子之类的小玩意儿。
与此同时,崇祯皇帝也让杨振和邓天河两人,途径张家口、独石口等地的时候,向独石口恒通公司执事太监李继善、张家口恒兴公司执事太监王家栋等人传谕:
“凡往来塞北之商旅,上至皇亲国戚,下至贩夫走卒,敢犯铜铁输出之禁者,必诛无赦!”
别说铁制的盔甲兵器了,就是连一口铁锅,崇祯皇帝也决不允许在这个时候输出到关外的科尔沁诸部。
至少在科尔沁诸部确定归附大明之前,崇祯皇帝可不想因为自己让张家口派了商队北上科尔沁,而给沿边各口的商贩释放出什么错误的信号。
好不容易才杀了卖国的晋商,断了科尔沁诸部以及建虏后金国的贸易之路,断了他们的铁器、粮食等等战略物资的外部来源,若是再因为这个行为而开了个口子,那么对后金国的封锁,恐怕就又要出问题了。
其他的东西比如绫罗绸缎茶叶陶瓷玻璃制品之类的东西,都还好说一点,至于铜铁之物是可以重新熔了之后用来铸造枪炮的。
如今,建虏后金国里编建汉军旗,并以汉军旗为主招募工匠,督造重炮的事情,已经被锦衣卫和东厂的探子们侦知了消息。
沈阳城内建虏八旗包衣之中的铁匠不少,但是可惜的是,可以供给这些铁匠们打造枪炮的铜铁之物,却并不富余。
这个时代的女真人,并没有开采铜铁矿炼制铜铁的成熟技术,有限的冶铁能力,也只能勉强可以供给制造冷兵器之用。
如果历史上,没有晋商向后金国输出的大量生铁,那么女真人的铁匠锻造水平再高超,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根本装备不起大批的军队,也支撑不起连绵不断的战争。
从这一点上说,那些通虏商人们特别是通虏晋商们的罪行,怎么说都不过分。
如今斩断了通虏晋商这条往后金国输出粮食与铁器的路子,只要大明朝这边再卡住了东江镇五路总兵府的走私贸易,数年之后,甚至不需要数年,建虏后金国的战争潜力就会自行萎缩掉了。
眼下,蓟镇边外的商贸,热河巡抚衙门下设的榷政所签发的许可,向北最远,也只是到达重建的营州城(三座塔,后世的辽宁朝阳),前来营州城的库伦部、喀喇沁诸部贸易。
有敢私自离开营州北上与科尔沁诸部贸易的,一律格杀勿论。
至于独石口、张家口、得胜口、杀胡口的贸易,如今更是被内务府直管的“四大恒”所主导。
除了四大恒,从独石口、张家口出关北上的关内商人,如今最远只能去到多伦诺尔、乌兰哈达,从得胜口、杀胡口出关北上的关内商人,最远可以去到归化、集宁、武川、九原。
其中四大恒的贸易商队自然不受这个限制,除了科尔沁诸部只能奉旨贸易以外,其他的漠北蒙古也好,漠西蒙古也好,都可以通行无阻。
不过,就有一条,那就是敢犯铜铁输出之禁者,杀无赦!
这样的禁令,早在四大恒成立之初,就已经在宣大沿边开放通商贸易的四个关口,即独石口、张家口、得胜口、杀胡口张贴得到处都是了。
这一次,崇祯皇帝接着杨振、邓天河等人带队北上科尔沁的机会,再次重提了这道禁令,就是担心掌管着四大恒的那些中官内臣们,会错了意,为了迎合上意或者讨好得宠的兰贵妃,在这个问题上出了岔子。
毕竟科尔沁的心意,现在还很难捉摸。
因为在历史上,这个科尔沁人是蒙古人中出了名的叛徒和内奸,即便是到了几百年之后的后世,科尔沁蒙古人也被其他的蒙古人,比如说察哈尔蒙古人、鄂尔多斯蒙古人所敌视。
原因就是科尔沁人最先背叛了蒙古大汗林丹汗,最先投靠了女真人,然后作为带路党和帮凶走狗,领着女真人征服了整个蒙古高原。
这一点,直到几百年后,其他部落的蒙古人,都没有原谅科尔沁人。
而这也说明,想从女真人那里把科尔沁人挖过来,恐怕也并没有那么容易。
也因此,从经济上封锁科尔沁人与女真人的做法,还将持续下去,直到崇祯皇帝可以确认科尔沁人背叛了女真人的时候,才会考虑放开粮食与铜铁之禁。
当然,后金国的西线封锁只是一个方面,除了西线,也就是科尔沁蒙古这条线之外,从辽东与朝鲜方向对后金国的封锁,也得加强。
之前崇祯皇帝已经严令辽东督师府不准关内商人或者宁锦商人北出锦州,北出义州贸易了。
原本与库伦部在义州城外的贸易,也因此改在了更西边重建之后的营州城。
宁远、锦州和义州、营州城内的几大商行,比如洪记商行、陈记商行、王记、祖记商行,基本垄断了南来北往的贸易。
从山海关内北上的商人,在抵达宁远之后,与宁远城内的这些商行交易完成,就必须返回。
洪记等商行从南来的商贩手中收购各种南货,绸缎、布匹、粮食、烈酒、陶瓷、药材等等,然后将自己从蒙古各部收购的马匹、牛羊、毛皮以及其他土特产等物,卖给南来的商贩。
许多南来的商贩连出关接触蒙古部落的机会都没有。
而洪记商行就不用说了,如今仍然控制在东厂的手里,是东厂在辽东的地下情报站。
其他几家商行也都是官商的背景,比如陈国威家族的陈记、王振远家族的王记、祖大寿家族的祖记。
在原本的历史上,陈家、王家一直是与蒙古人贸易,主要是喀喇沁诸部,而祖家的就不好说,属于两头通吃,吃着大明朝的饭,还砸大明朝的锅,基本上垄断了辽西宁锦这一带与建虏代理人的贸易。
这也是为什么山西商人走不了辽西走廊这条道,而要走张家口出关,北上科尔沁,然后再转往后金国的原因。
因为祖家,或者说以祖家为首的辽西将门世家,垄断了这个方向的贸易。
不过,这一世里,崇祯皇帝早在两年多前就调走了祖大寿。
虽然祖家仍然还有祖大乐、祖大弼、祖宽等人在辽东做着军中的将领,但是却没有一个有祖大寿的影响力,而且如今也没有一个人是独当一面的一方之主。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