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19 第224章
- 220 第225章
- 221 第226章
- 222 第227章
- 223 第228章
- 224 第229章
- 225 第230章
- 226 第231章
- 227 第232章
- 228 第233章
- 229 第234章 (已修改)
- 230 第235章
- 231 第236章
- 232 第237章
- 233 第238章 章 4
- 234 第239章
- 235 第240章
- 236 第241章
- 237 第242章
- 238 第243章
- 239 第244章
- 240 第245章
- 241 第246章
- 242 第247章
- 243 第248章
- 244 第249章
- 245 第250章
- 246 第251章
- 247 第252章
- 248 第253章
- 249 第254章
- 250 第255章 章 5
- 251 第256章
- 252 第257章
- 253 第258章
- 254 第259章
- 255 第260章
- 256 第261章
- 257 第263章 (修改乱码)
- 258 第264章
- 259 第265章
- 260 第266章
- 261 第267章
- 262 第268章
- 263 第269章
- 264 第270章
- 265 第271章
- 266 第272章
- 267 第273章 (捉虫)
- 268 第274章 (捉虫)
- 269 第275章
- 270 第276章
- 271 第277章
- 272 第278章
- 273 第279章
- 274 第280章
- 275 第281章
- 276 第282章
- 277 第283章
- 278 第284章
- 279 第285章 (改bug)
- 280 第286章 〔捉虫〕
- 281 第287章
- 282 第288章
- 283 第289章
- 284 第290章
- 285 第291章
- 286 第292章 章 6
- 287 第293章
- 288 第294章
- 289 第295章
- 290 第296章
- 291 第297章
- 292 第298章
- 293 第299章
- 294 第300章
- 295 第301章
- 296 第302章
- 297 第303章 (修改乱码)
- 298 第304章
- 299 第305章
- 300 第306章
- 301 第307章
- 302 第308章
- 303 第309章
- 304 第310章
- 305 第311章
- 306 第312章
- 307 第313章章 7
- 308 第314章
- 309 第315章
- 310 第316章
- 311 第317章
- 312 第318章
- 313 第319章
- 314 第320章
- 315 第321章
- 316 第322章
- 317 第323章
- 318 第324章
- 319 第325章
- 320 第326章
- 321 第327章
- 322 第328章
- 323 第329章
- 324 第330章
- 325 第331章
- 326 第332章
- 327 第333章
- 328 第334章
- 329 第335章
- 330 第336章
- 331 第338章
- 332 第340章
- 333 第341章
- 334 第343章
- 335 第344章
- 336 第345章 8
- 337 第346章
- 338 第347章
- 339 第348章
- 340 第349章
- 341 第350章
- 342 第351章
- 343 第352章
- 344 第353章
- 345 第354章
- 346 第355章
- 347 第356章
- 348 第357章
- 349 第358章
- 350 第359章
- 351 第360章
- 352 第361章
- 353 第362章
- 354 第363章
- 355 第364章
- 356 第365章
- 357 第366章
- 358 第367章
- 359 第368章
- 360 第369章
- 361 第370章
- 362 第371章
- 363 第372章
- 364 第373章
- 365 第374章
- 366 第375章
- 367 第376章
- 368 第377章 9
- 369 第378章
- 370 第379章
- 371 第380章
- 372 第381章
- 373 第382章
- 374 第383章
- 375 第384章
- 376 第385章
- 377 第386章
- 378 第387章
- 379 第388章
- 380 第390章
- 381 第391章
- 382 第392章
- 383 第393章
- 384 第394章
- 385 第395章
- 386 第396章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234章 (已修改)
第234章 (已修改)
第十六章改元
李小九陛下忍不住握拳咳了一声,道:“咳咳……朕的武昭仪很看好你,希望爱卿不要让朕失望呐……”
“那个,爱卿娶妻了没有?”
这个话题转换得略快,薛仁贵不由愣了一下,然后道:“末将已经有妻子了……”
李小九陛下闻言,不由暗暗叹了一口,他本来还想做个大媒呢……
虽然吴诩从来没有在他面前提及过她姐姐武顺的事,李小九却早就打听清楚了贺兰家的底细,那时他就已经有了为这位寡居的武大姐另找个归宿的觉悟新战神传记最新章节。
而见了武顺之后,李治一开始还有些吃惊。
毕竟一个已经生育过两个孩子的中年妇人居然还能经常做出未婚小娘子的娇羞神态来,李小九也是第一次见。
要不是武氏姐妹长得都比较像杨氏,李治真的要怀疑这个武顺是不是武家的庶女来的。
真是可惜啊,眼前这个碍眼的家伙居然已经娶妻了……
李小九陛下也不想想人家薛郎他今天他还大好几岁呢,怎么可能没娶妻呢?
连薛仁贵心里都暗暗吐槽不已。
他都有点搞不清楚这位年轻的圣人到底想干啥。
李小九陛下见做媒不成,便也不再留薛仁贵了,对他道:“这几日行宫的宿卫就交给爱卿了,你好好做事,朕回京后就把你调回去……”
薛仁贵觉得听到的最让他高兴的话就是这一句了,忙跪地再拜道:“末将叩谢圣人天恩!!”
“爱卿先下去歇一会儿,朕待会儿还有话对你说……”李治想着这薛仁贵一夜未眠,也是辛苦,就他先回去休息。
薛仁贵正要拒绝,忽听外面传来内侍的通报声:“启禀圣人,长孙相公、李相公、张相公、高相公等诸位相公求见……”
殿内二人闻言,不约而同神色一正。
“薛卿先起来吧……”李治忙让还跪在地上的薛仁贵起身立在一边,自己则起身去迎几位老臣。
长孙无忌打头,后面跟着李绩、张行成、高季辅等人。
见李小九陛下亲自出迎,除长孙无忌外,其余几个老臣都有些诚惶诚恐,忙不迭地行礼。
口中直道圣驾无恙,天佑大唐云云。
李治却笑着上前,一手拉着长孙无忌,一手拉着李绩,只道:“阿舅和几位相公都没事就好!”
“昨夜忽发大水,朕脱险之后,一直担心诸位相公的安危呢……”
怎么说这次来行宫也是李小九陛下把这些老头子拉来的,要是死了一两个,那可真的不好向先帝交代了!
众人连称不敢,李绩老爷子等人更是险些老泪纵横。
“老臣等惭愧……”
长孙无忌难得也红了眼睛,紧抓着李治的手道:“圣人是如何脱险的,老臣竟不及来赶来救驾……”
李治闻言哈哈一笑,道:“也是朕命不该绝,昨夜朕梦见一条青龙从天而降,冲进朕的寝宫,朕从梦中惊醒后,却见昭仪忽然腹痛不已,正当此时玄武门宿将薛仁贵击梁示警,朕才得以及时逃离险地……”
李小九陛下一顿胡吹,把几个老头子都唬得目瞪口呆,口中直念‘真龙天子’‘上天庇佑’不绝。
李绩老爷子虽是武将,年轻时迫于生计还干过游方道士之类的神棍勾当,所以对李小九陛下的话是将信将疑重生之强上腹黑老大。
不过,他素来自诩是李小九陛下的嫡部,有四个惯会看上峰眼色行事的官场老油条了,对于李小九陛下这种玄乎其玄的说法只有大力赞同的份。
只是,当他随着李小九陛下进入大殿,看见立在一边的薛仁贵时,也忍不住一愣。
随后进门的高季辅见他神色有异,不由征询地看了他一眼,低声问道:“老特进认得这位郎君?”
“看起来眼熟……”李绩也低声回道,然后想了一下又补充了一句,“老夫当年随先帝远征辽东,曾经在卫国公麾下见过一员小将,白马银甲,甚是英武……与这位郎君倒是十分肖像……”
那薛仁贵毕竟年轻,一下子见这么多帝国主事的大佬进殿,颇有些手足无措,忙上前一一拜见。
李治特地向他引见了李绩,只道:“薛卿,这位李相公当年随先帝出征高句丽,曾与先江夏王一起妙计破城,你应当识得吧?”
李绩如今虽然也是年过五旬,须发花白,但一双眼睛还是炯炯有神,身上虽然穿的是文官服侍,立在几位相公之间,却徒然比长孙无忌等人多了几分英武彪悍之气,令人过目不忘。
薛仁贵早对李绩的大名如雷贯耳,当年在军中一直无缘拜见过这位出将入相的李相公,心里不能不说是引为憾事,如今一见**,顿时激得地说话都结巴了。
“末将薛、薛仁贵,拜见李相公!”
李绩一听薛仁贵的名字,顿时想起来了,笑道:“果真是药师麾下的儿郎~~~~”
老爷子扶起薛仁贵,拍着他的肩膀,连声说好。
“药师已去,老夫也垂垂老矣,以后为圣人驰骋沙场的事可都要看你们这些年轻的儿郎了!”
高季辅、张行成等人资历远不及长孙无忌和李绩,对军中的事也不是十分了解。但李绩提到的药师卫国公李靖他们还是知道的,那也是个军神一样的人物。
见李绩这么看好眼前这个年轻小将,两人也不由若有所思地对视了一眼。
长孙无忌原本还有些不悦的,因为李小九陛下居然提起了当年远征高句丽的事,还提到了江夏王李道宗……
那次出征原本是可以大胜而归的,只为他跟李道宗意见不合,李二陛下最终听从了他的建议没有采取李道宗和李绩的奇计破城,结果延误了战机,最后功亏一篑……
长孙无忌知道,即使后来李二陛下没有说什么,但心里一直是耿耿于怀的。
后来,李二陛下两次再提远征高句丽,长孙无忌都没有力谏,多少也有那次决策失误,想要弥补的缘故!
只是想不到三次远征辽东,结果一次比一次惨……
而且因为两年征战,大唐几乎被拖垮了积蓄多年的国力!
而李二陛下骤然离世,只留下一个新手上路的弱质太子……
远征高句丽惨败这件事一直是长孙无忌心中说不出来的痛,为此他还迁怒李道宗,最终导致对方在流放途中惨死……
长孙无忌知道李小九为了这件事对他很有意见,可是事到如今,他已经收不了手了!
本以为眼前这个薛姓青年可能与李道宗有些关碍,后来听李绩那老狐狸点出他是李绩的原部,长孙无忌才松了一口气幕府风云。
“不知汾阴薛氏可是汝的同宗?”进殿坐好之后,长孙无忌就开始主动询问薛仁贵了。
“某将虽也是山西人氏,却与汾阴薛氏并无关联,某将只是一介平民……”薛仁贵不亢不卑道。
长孙无忌一听薛仁贵只是个白衣出身,就更无顾虑了也对他再无兴趣,便也不再与之说话,只对李治道:“薛郎君救驾有功,圣人应当好好嘉奖才是……”
李小九陛下点点头,“朕正要与几位相公商议一下,看看该如何嘉奖才好……”
有了政事堂的几位大佬参与讨论论功行赏的事,李小九陛下先前开给薛仁贵的空头支票算是能落玉实处了。
长孙无忌和李绩都表现出了对这位小薛同志的欣赏之意 ,两人均提议将他调回长安委以重任。
张行成和高季辅而已一向是打酱油居多,见两位老大都达成了一致意见,也没有什么异议。
这事就这么定了。
小薛同志表示,守了这么多年宫门,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老婆,你等着,俺马上可以接你去长安享福了~~~~~
有人要回长安了,有人却要逃离长安。
某神棍表示,他只是想使了个障眼法小魔术唬唬无知百姓的,骗点生活费而已,谁知祸从天降啊!
他喵的怎么堂堂的中书令宰相会来光顾他的生意呢?!
这也就算了,反正大话已经说出口了,他就假装高人去宰相府上混吃混喝一顿再溜走就好了……
谁知,这位相公不厚道啊,明明说是要向他求点生子密法的,结果竟然把他弄进了皇宫,让他搞巫蛊之术!
尼玛!
盗亦有道好吧?!
就算他真是个修道之人,也不能干这种邪门歪道的东西呀!
先不说这玩意儿灵不灵,只说干了这种事就死定了!
那个什么魏国夫人把若干根女人的头发交给他的时候,他就看出来了:这妇人可不打算留活口=,=
但是,他要是敢说不干的话,只怕就秒死了=。=
明真人表示,从来就只有他唬弄别人的,还真没见有人敢威胁他的!
他决定……
干完这一票,还是赶紧跑吧=。=
天刚一亮,明真人紧闭着的眼睛忽然挣开来了,对守着他的宫人阴测测地说道:“大水从天降,青龙困东山……”
“你立刻去禀告娘子,时机已到,事情成了!”
那宫人急忙把明真人的几句话背下来,然后去正殿求见王皇后。
明真人一看密室之中只剩他一个人了,立刻从身下的蒲团下面取出一套内侍服饰来,边穿边念叨:“还好留了一手,不然就死定了!”
说着,他一把扯掉唇上的假胡须,戴上了内侍专用的纱帽,立马从一个道骨仙风的修道真人变成了一个面目清秀的小内侍不落战神全文阅读。
等王皇后母女得知那位神通广大的明真人忽然消失不见的时候,行宫那边刚好传来消息:万年宫忽降大水,死伤竟有三千多人,圣人和诸位相公生死不知!
-----------------------------------------------------------------------------------------------------------以下是07部分补字数部分-------------------------------------------------------------------------------------------------------------
第十六章改元
接见完几位老臣之后,李小九陛下回寝宫就跟吴诩说了准备提拔薛仁贵的事。
吴诩听说李老爷子居然还认识这位薛郎,就一脸惊诧。
“神马?!原来他跟着李靖混过啊……难怪这么牛呢!”
然后,吴诩又抱怨李治道:“你把他弄长安去干什么?他要去朝鲜那边才能混出名堂来!”
“长安那种地方,风气奢靡,不是一个将军该待的blabla……”
这样一个将才不放到边疆去实在是太可惜了,李小九这个二货居然又让长孙舅舅牵着鼻子走了……
李小九陛下越听越不是滋味,怎么他家媚娘张口闭口就是别的男人,还处处为他打算,难道不知他会吃醋吗?
李小九陛下忍着酸气,故意问道:“那照媚娘你意思,朕难道该把他送去辽东道不成?”
吴诩倒没注意李治的怪异口气,继续侃侃而谈:“我是这么想的呀……不过,现在送他去辽东,确实还太早了点……这几年国中灾害频发,各地叛乱也不少,国库了穷得叮当响,打仗打不起啊……”
一提到钱,吴诩就开始发愁。
她们家李小九陛下还说是这个帝国最大的地主土豪呢,私库里的现钱估计还没有长安一个珠宝商人的钱多呢=。=
好容易从高阳公主叛逆案中捞了一笔横财,眨眼又花光了……
现在万年宫大水,冲毁了宫殿不说,还有行宫附近的村居都差不多毁完了,加上死伤的三千多号人,这些又得花钱了!
国库就更不用说了,这几年都是只出不进,在这样下去,很快就要见底了吧?
还是得想想办法开源才行,光靠收农民伯伯那点田地税赋,哪里够用?!
他们又不能学雍正,跑去抄家弄银子,只高阳公主这个案子,李小九陛下就够压抑了,有节操的帝王,伤不起啊!
吴诩还在为钱发愁,李小九陛下却已经把心思放在了另一件事上了。
之前,王内侍已经把行宫里被安插了几个探子的事都跟李小九陛下汇报了,这次大水,这几个探子里有一半失踪了。
经过薛仁贵的查点,这些始终的人里除了死掉的,还有两个人生不见人,是不见尸,想来是趁乱回长安报信了。
李治昨晚上和吴诩逃出寝殿到太子宫的时候,李治就私下里对王内侍交待过来,暂时别把他和吴诩逃出生天的消息传出去,而跟着他们到太子宫的人,也要严加看管,不许任何人单独行动,也不许任何人借故离开太子宫的范围英雄无敌之亡灵暴君。
所以,这两个不见的人应该还不知道他跟阿武脱险的消息。
不知道远在长安的人得知圣驾生死不明的消息后,会怎么做呢?
李治忽然有点期待了!
王皇后母女乍得大水冲毁行宫的消息,直惊得口瞪目呆。
其实,柳舅舅把明真人给她们弄进宫的时候,她们两人还是有点将信将疑。
而明真人信誓旦旦说能施法令大水从天而降的时候,淹死被施咒的人。
王皇后母女两人听后更是狐疑万分,要知道整个雍州地区都在大旱,怎么可能发大水呢?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王皇后借故没有随驾去行宫,而是留在长安看明真人的法术灵不灵……
谁知,那位真人的法术居然真的灵验了!
真的有大水从天而降,不但淹死了武昭仪及其子女,连圣人也……
王皇后听完报信的人说的话,呆愣得不知该说什么。
还是魏国夫人柳氏反应快,忙让那人退下,然后对王皇后道:“娘子,大事成了!”
王皇后还是没反应过来,茫然道:“可是……圣人……”
“还圣人什么啊!”柳氏一脸扭曲,嗓音都都发颤,也不知是惊的还是喜的,揪着王皇后的衣袖急急道:“娘子还是赶紧把你舅舅、褚相公和太子召进宫来,行宫的消息怕是很快就要传到长安了,娘子须早作准备!”
“阿娘是说……”王皇后总算回过神来,眼神也开始变得犀利。
世家教育中,争权夺利是最基本的一块,王皇后在这方面的直觉可不比她母亲柳氏差。
柳舅舅和褚遂良都是宰相,太子是储君,只要这几个人在她这边,其他什么牛蛇鬼神都翻不起风浪来。
“阿芙,你拿着本宫的令牌,传令宫中各处紧闭门户,无事不得随意走动……”王皇后叫来心腹女官吩咐道。
然后,王皇后又特别吩咐另一个心腹,注意延嘉殿的动静。
最后,王皇后又对杨尚仪道:“尚仪,太子那边还得你亲自去一趟……”
杨尚仪忙领命去了东宫。
恰好这天是褚遂良当值。
得到皇后传召,他还有点莫名其妙。
到了安仁殿听了魏国夫人一番各种绕弯子的话,褚遂良害死没能反应过来。
最后,王皇后没奈何直接说明了情况,道:“褚相公有所不知,本宫得到消息,万年宫遭遇大水,圣人的寝宫被大水冲毁,宫中几乎无人脱险!本宫闻报,坐立难安,特地请您过来,为本宫和太子指条明路!”
褚遂良闻言,大吃一惊,“娘子这是从哪里得来的消息?!”
作者有话要说:话说明真人是个萌物啊~
ps:小区停电,手机更新,折腾了半死~_~
如果乃们看到的是乱码,请不要惊慌,等供电正常了,亲妈葱会一一改回来的(^_^)
李小九陛下忍不住握拳咳了一声,道:“咳咳……朕的武昭仪很看好你,希望爱卿不要让朕失望呐……”
“那个,爱卿娶妻了没有?”
这个话题转换得略快,薛仁贵不由愣了一下,然后道:“末将已经有妻子了……”
李小九陛下闻言,不由暗暗叹了一口,他本来还想做个大媒呢……
虽然吴诩从来没有在他面前提及过她姐姐武顺的事,李小九却早就打听清楚了贺兰家的底细,那时他就已经有了为这位寡居的武大姐另找个归宿的觉悟新战神传记最新章节。
而见了武顺之后,李治一开始还有些吃惊。
毕竟一个已经生育过两个孩子的中年妇人居然还能经常做出未婚小娘子的娇羞神态来,李小九也是第一次见。
要不是武氏姐妹长得都比较像杨氏,李治真的要怀疑这个武顺是不是武家的庶女来的。
真是可惜啊,眼前这个碍眼的家伙居然已经娶妻了……
李小九陛下也不想想人家薛郎他今天他还大好几岁呢,怎么可能没娶妻呢?
连薛仁贵心里都暗暗吐槽不已。
他都有点搞不清楚这位年轻的圣人到底想干啥。
李小九陛下见做媒不成,便也不再留薛仁贵了,对他道:“这几日行宫的宿卫就交给爱卿了,你好好做事,朕回京后就把你调回去……”
薛仁贵觉得听到的最让他高兴的话就是这一句了,忙跪地再拜道:“末将叩谢圣人天恩!!”
“爱卿先下去歇一会儿,朕待会儿还有话对你说……”李治想着这薛仁贵一夜未眠,也是辛苦,就他先回去休息。
薛仁贵正要拒绝,忽听外面传来内侍的通报声:“启禀圣人,长孙相公、李相公、张相公、高相公等诸位相公求见……”
殿内二人闻言,不约而同神色一正。
“薛卿先起来吧……”李治忙让还跪在地上的薛仁贵起身立在一边,自己则起身去迎几位老臣。
长孙无忌打头,后面跟着李绩、张行成、高季辅等人。
见李小九陛下亲自出迎,除长孙无忌外,其余几个老臣都有些诚惶诚恐,忙不迭地行礼。
口中直道圣驾无恙,天佑大唐云云。
李治却笑着上前,一手拉着长孙无忌,一手拉着李绩,只道:“阿舅和几位相公都没事就好!”
“昨夜忽发大水,朕脱险之后,一直担心诸位相公的安危呢……”
怎么说这次来行宫也是李小九陛下把这些老头子拉来的,要是死了一两个,那可真的不好向先帝交代了!
众人连称不敢,李绩老爷子等人更是险些老泪纵横。
“老臣等惭愧……”
长孙无忌难得也红了眼睛,紧抓着李治的手道:“圣人是如何脱险的,老臣竟不及来赶来救驾……”
李治闻言哈哈一笑,道:“也是朕命不该绝,昨夜朕梦见一条青龙从天而降,冲进朕的寝宫,朕从梦中惊醒后,却见昭仪忽然腹痛不已,正当此时玄武门宿将薛仁贵击梁示警,朕才得以及时逃离险地……”
李小九陛下一顿胡吹,把几个老头子都唬得目瞪口呆,口中直念‘真龙天子’‘上天庇佑’不绝。
李绩老爷子虽是武将,年轻时迫于生计还干过游方道士之类的神棍勾当,所以对李小九陛下的话是将信将疑重生之强上腹黑老大。
不过,他素来自诩是李小九陛下的嫡部,有四个惯会看上峰眼色行事的官场老油条了,对于李小九陛下这种玄乎其玄的说法只有大力赞同的份。
只是,当他随着李小九陛下进入大殿,看见立在一边的薛仁贵时,也忍不住一愣。
随后进门的高季辅见他神色有异,不由征询地看了他一眼,低声问道:“老特进认得这位郎君?”
“看起来眼熟……”李绩也低声回道,然后想了一下又补充了一句,“老夫当年随先帝远征辽东,曾经在卫国公麾下见过一员小将,白马银甲,甚是英武……与这位郎君倒是十分肖像……”
那薛仁贵毕竟年轻,一下子见这么多帝国主事的大佬进殿,颇有些手足无措,忙上前一一拜见。
李治特地向他引见了李绩,只道:“薛卿,这位李相公当年随先帝出征高句丽,曾与先江夏王一起妙计破城,你应当识得吧?”
李绩如今虽然也是年过五旬,须发花白,但一双眼睛还是炯炯有神,身上虽然穿的是文官服侍,立在几位相公之间,却徒然比长孙无忌等人多了几分英武彪悍之气,令人过目不忘。
薛仁贵早对李绩的大名如雷贯耳,当年在军中一直无缘拜见过这位出将入相的李相公,心里不能不说是引为憾事,如今一见**,顿时激得地说话都结巴了。
“末将薛、薛仁贵,拜见李相公!”
李绩一听薛仁贵的名字,顿时想起来了,笑道:“果真是药师麾下的儿郎~~~~”
老爷子扶起薛仁贵,拍着他的肩膀,连声说好。
“药师已去,老夫也垂垂老矣,以后为圣人驰骋沙场的事可都要看你们这些年轻的儿郎了!”
高季辅、张行成等人资历远不及长孙无忌和李绩,对军中的事也不是十分了解。但李绩提到的药师卫国公李靖他们还是知道的,那也是个军神一样的人物。
见李绩这么看好眼前这个年轻小将,两人也不由若有所思地对视了一眼。
长孙无忌原本还有些不悦的,因为李小九陛下居然提起了当年远征高句丽的事,还提到了江夏王李道宗……
那次出征原本是可以大胜而归的,只为他跟李道宗意见不合,李二陛下最终听从了他的建议没有采取李道宗和李绩的奇计破城,结果延误了战机,最后功亏一篑……
长孙无忌知道,即使后来李二陛下没有说什么,但心里一直是耿耿于怀的。
后来,李二陛下两次再提远征高句丽,长孙无忌都没有力谏,多少也有那次决策失误,想要弥补的缘故!
只是想不到三次远征辽东,结果一次比一次惨……
而且因为两年征战,大唐几乎被拖垮了积蓄多年的国力!
而李二陛下骤然离世,只留下一个新手上路的弱质太子……
远征高句丽惨败这件事一直是长孙无忌心中说不出来的痛,为此他还迁怒李道宗,最终导致对方在流放途中惨死……
长孙无忌知道李小九为了这件事对他很有意见,可是事到如今,他已经收不了手了!
本以为眼前这个薛姓青年可能与李道宗有些关碍,后来听李绩那老狐狸点出他是李绩的原部,长孙无忌才松了一口气幕府风云。
“不知汾阴薛氏可是汝的同宗?”进殿坐好之后,长孙无忌就开始主动询问薛仁贵了。
“某将虽也是山西人氏,却与汾阴薛氏并无关联,某将只是一介平民……”薛仁贵不亢不卑道。
长孙无忌一听薛仁贵只是个白衣出身,就更无顾虑了也对他再无兴趣,便也不再与之说话,只对李治道:“薛郎君救驾有功,圣人应当好好嘉奖才是……”
李小九陛下点点头,“朕正要与几位相公商议一下,看看该如何嘉奖才好……”
有了政事堂的几位大佬参与讨论论功行赏的事,李小九陛下先前开给薛仁贵的空头支票算是能落玉实处了。
长孙无忌和李绩都表现出了对这位小薛同志的欣赏之意 ,两人均提议将他调回长安委以重任。
张行成和高季辅而已一向是打酱油居多,见两位老大都达成了一致意见,也没有什么异议。
这事就这么定了。
小薛同志表示,守了这么多年宫门,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老婆,你等着,俺马上可以接你去长安享福了~~~~~
有人要回长安了,有人却要逃离长安。
某神棍表示,他只是想使了个障眼法小魔术唬唬无知百姓的,骗点生活费而已,谁知祸从天降啊!
他喵的怎么堂堂的中书令宰相会来光顾他的生意呢?!
这也就算了,反正大话已经说出口了,他就假装高人去宰相府上混吃混喝一顿再溜走就好了……
谁知,这位相公不厚道啊,明明说是要向他求点生子密法的,结果竟然把他弄进了皇宫,让他搞巫蛊之术!
尼玛!
盗亦有道好吧?!
就算他真是个修道之人,也不能干这种邪门歪道的东西呀!
先不说这玩意儿灵不灵,只说干了这种事就死定了!
那个什么魏国夫人把若干根女人的头发交给他的时候,他就看出来了:这妇人可不打算留活口=,=
但是,他要是敢说不干的话,只怕就秒死了=。=
明真人表示,从来就只有他唬弄别人的,还真没见有人敢威胁他的!
他决定……
干完这一票,还是赶紧跑吧=。=
天刚一亮,明真人紧闭着的眼睛忽然挣开来了,对守着他的宫人阴测测地说道:“大水从天降,青龙困东山……”
“你立刻去禀告娘子,时机已到,事情成了!”
那宫人急忙把明真人的几句话背下来,然后去正殿求见王皇后。
明真人一看密室之中只剩他一个人了,立刻从身下的蒲团下面取出一套内侍服饰来,边穿边念叨:“还好留了一手,不然就死定了!”
说着,他一把扯掉唇上的假胡须,戴上了内侍专用的纱帽,立马从一个道骨仙风的修道真人变成了一个面目清秀的小内侍不落战神全文阅读。
等王皇后母女得知那位神通广大的明真人忽然消失不见的时候,行宫那边刚好传来消息:万年宫忽降大水,死伤竟有三千多人,圣人和诸位相公生死不知!
-----------------------------------------------------------------------------------------------------------以下是07部分补字数部分-------------------------------------------------------------------------------------------------------------
第十六章改元
接见完几位老臣之后,李小九陛下回寝宫就跟吴诩说了准备提拔薛仁贵的事。
吴诩听说李老爷子居然还认识这位薛郎,就一脸惊诧。
“神马?!原来他跟着李靖混过啊……难怪这么牛呢!”
然后,吴诩又抱怨李治道:“你把他弄长安去干什么?他要去朝鲜那边才能混出名堂来!”
“长安那种地方,风气奢靡,不是一个将军该待的blabla……”
这样一个将才不放到边疆去实在是太可惜了,李小九这个二货居然又让长孙舅舅牵着鼻子走了……
李小九陛下越听越不是滋味,怎么他家媚娘张口闭口就是别的男人,还处处为他打算,难道不知他会吃醋吗?
李小九陛下忍着酸气,故意问道:“那照媚娘你意思,朕难道该把他送去辽东道不成?”
吴诩倒没注意李治的怪异口气,继续侃侃而谈:“我是这么想的呀……不过,现在送他去辽东,确实还太早了点……这几年国中灾害频发,各地叛乱也不少,国库了穷得叮当响,打仗打不起啊……”
一提到钱,吴诩就开始发愁。
她们家李小九陛下还说是这个帝国最大的地主土豪呢,私库里的现钱估计还没有长安一个珠宝商人的钱多呢=。=
好容易从高阳公主叛逆案中捞了一笔横财,眨眼又花光了……
现在万年宫大水,冲毁了宫殿不说,还有行宫附近的村居都差不多毁完了,加上死伤的三千多号人,这些又得花钱了!
国库就更不用说了,这几年都是只出不进,在这样下去,很快就要见底了吧?
还是得想想办法开源才行,光靠收农民伯伯那点田地税赋,哪里够用?!
他们又不能学雍正,跑去抄家弄银子,只高阳公主这个案子,李小九陛下就够压抑了,有节操的帝王,伤不起啊!
吴诩还在为钱发愁,李小九陛下却已经把心思放在了另一件事上了。
之前,王内侍已经把行宫里被安插了几个探子的事都跟李小九陛下汇报了,这次大水,这几个探子里有一半失踪了。
经过薛仁贵的查点,这些始终的人里除了死掉的,还有两个人生不见人,是不见尸,想来是趁乱回长安报信了。
李治昨晚上和吴诩逃出寝殿到太子宫的时候,李治就私下里对王内侍交待过来,暂时别把他和吴诩逃出生天的消息传出去,而跟着他们到太子宫的人,也要严加看管,不许任何人单独行动,也不许任何人借故离开太子宫的范围英雄无敌之亡灵暴君。
所以,这两个不见的人应该还不知道他跟阿武脱险的消息。
不知道远在长安的人得知圣驾生死不明的消息后,会怎么做呢?
李治忽然有点期待了!
王皇后母女乍得大水冲毁行宫的消息,直惊得口瞪目呆。
其实,柳舅舅把明真人给她们弄进宫的时候,她们两人还是有点将信将疑。
而明真人信誓旦旦说能施法令大水从天而降的时候,淹死被施咒的人。
王皇后母女两人听后更是狐疑万分,要知道整个雍州地区都在大旱,怎么可能发大水呢?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王皇后借故没有随驾去行宫,而是留在长安看明真人的法术灵不灵……
谁知,那位真人的法术居然真的灵验了!
真的有大水从天而降,不但淹死了武昭仪及其子女,连圣人也……
王皇后听完报信的人说的话,呆愣得不知该说什么。
还是魏国夫人柳氏反应快,忙让那人退下,然后对王皇后道:“娘子,大事成了!”
王皇后还是没反应过来,茫然道:“可是……圣人……”
“还圣人什么啊!”柳氏一脸扭曲,嗓音都都发颤,也不知是惊的还是喜的,揪着王皇后的衣袖急急道:“娘子还是赶紧把你舅舅、褚相公和太子召进宫来,行宫的消息怕是很快就要传到长安了,娘子须早作准备!”
“阿娘是说……”王皇后总算回过神来,眼神也开始变得犀利。
世家教育中,争权夺利是最基本的一块,王皇后在这方面的直觉可不比她母亲柳氏差。
柳舅舅和褚遂良都是宰相,太子是储君,只要这几个人在她这边,其他什么牛蛇鬼神都翻不起风浪来。
“阿芙,你拿着本宫的令牌,传令宫中各处紧闭门户,无事不得随意走动……”王皇后叫来心腹女官吩咐道。
然后,王皇后又特别吩咐另一个心腹,注意延嘉殿的动静。
最后,王皇后又对杨尚仪道:“尚仪,太子那边还得你亲自去一趟……”
杨尚仪忙领命去了东宫。
恰好这天是褚遂良当值。
得到皇后传召,他还有点莫名其妙。
到了安仁殿听了魏国夫人一番各种绕弯子的话,褚遂良害死没能反应过来。
最后,王皇后没奈何直接说明了情况,道:“褚相公有所不知,本宫得到消息,万年宫遭遇大水,圣人的寝宫被大水冲毁,宫中几乎无人脱险!本宫闻报,坐立难安,特地请您过来,为本宫和太子指条明路!”
褚遂良闻言,大吃一惊,“娘子这是从哪里得来的消息?!”
作者有话要说:话说明真人是个萌物啊~
ps:小区停电,手机更新,折腾了半死~_~
如果乃们看到的是乱码,请不要惊慌,等供电正常了,亲妈葱会一一改回来的(^_^)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