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161 20.战马狂飙卷
- 1162 1.黄昌沔跃崖
- 1163 2.土司纳版籍
- 1164 3.一日朱鸢江
- 1165 4.步头立铜柱
- 1166 5.欲取环王稻
- 1167 6.韩山佐何人
- 1168 7.愿天下为公
- 1169 8.扶桑僧最澄
- 1170 9.吉祥三符瑞
- 1171 10.三品皆为贼
- 1172 11.势前不存理
- 1173 12.高家一块肉
- 1174 13.僧明玄入寂
- 1175 14.王士平野望
- 1176 15.安南天威径
- 1177 16.郑文明友人
- 1178 17.曲江封建论
- 1179 18.亭前逢宋五
- 1180 19.广陵王下场
- 1181 20.刘太初反攻
- 1182 1.欲替韦剑南
- 1183 2.行中书省制
- 1184 3.韦城武预言
- 1185 4.符瑞复再显
- 1186 5.分金结银术
- 1187 6.天下推新制
- 1188 7.淮海江东省
- 1189 8.桑田织锦坊
- 1190 9.筑紫太宰帅
- 1191 10.大唐船来航
- 1192 11.难波宫商谈
- 1193 12.东瀛狗血史
- 1194 13.扶桑亦阋墙
- 1195 14.太宰府密航
- 1196 14.弓福据莞岛
- 1197 16.巡狩人主责
- 1198 17.君臣齐声哭
- 1199 18.灵虚灵宝师
- 1200 19.黄帛书天降
- 1201 20.文杰竞上表
- 1202 1.盛世仿再临
- 1203 2.太子拒登封
- 1204 3.五星避明日
- 1205 4.灞桥焚椑车
- 1206 5.陛下忽狂奔
- 1207 6.封禅大功成
- 1208 7.陆九迁都议
- 1209 8.高三为门神
- 1210 9.万象初更新
- 1211 10.少阳院劝进
- 1212 11.郡王呼阿叔
- 1213 12.千秋又万代
- 1214 13.曲江闻内禅
- 1215 14.无忝祖宗命
- 1216 15.噬脐之悔恨
- 1217 16.独目落眼泪
- 1218 17.范希朝入京
- 1219 18.三川望已失
- 1220 19.谎言如冬雨
- 1221 20.罢废宫市使
- 1222 1.厘革神威军
- 1223 2.两仪父与子
- 1224 3.李纯读左传
- 1225 4.郑絪论方镇
- 1226 5.上皇三失误
- 1227 6.韦皋思不得
- 1228 7.银尺画地绝
- 1229 8.淄青献三州
- 1230 9.问计邢曹俊
- 1231 10.李师古翻悔
- 1232 11.最终负约定
- 1233 12.太上皇吃橘
- 1234 13.青鸟已宵逝
- 1235 14.五年大计画
- 1236 15.洛阳明巨万
- 1237 16.刘驼驼立功
- 1238 17.善良剑出鞘
- 1239 18.董混成脱逃
- 1240 19.义武军公案
- 1241 20.王武俊无忧
- 1242 1.宣武敢死队
- 1243 2.万炮击汴州
- 1244 3.纳妾私箧钱
- 1245 4.昼夜攻不休
- 1246 5.宣牙求自新
- 1247 6.琵琶沟尽赤
- 1248 7.讨高岳檄文
- 1249 8.邢老又中风
- 1250 9.太师为妙客
- 1251 10.王武俊北撤
- 1252 11.魏博口岸开
- 1253 12.辱于小儿辈
- 1254 13.刘悟遽反正
- 1255 14.平卢军倒戈
- 1256 15.胡惟堪夺质
- 1257 16.一日得三美
- 1258 17.指画行省界
- 1259 18.新建武康军
- 1260 19.高宫师迫城
- 1261 20.刘悟丧部伍
隐藏
显示工具栏
10.三品皆为贼
10.三品皆为贼
在这个天下的棋局中,皇帝毕竟也是有着和其他角色博弈实力的一位棋手,先是篇《天下可复行封建论》在京师里闹得是满城风雨,而后又是比目鱼、凤凰和麒麟等祥瑞云集,太子李诵未必能懂个中堂奥,但皇帝却看得真真切切。
他让儿子起身,坐在旁侧,一五一十地解释给儿子听:
“封建和封禅,相通的是哪个字?”
李诵便说,自然是个“封”字。
皇帝就说,这个封字,就是封疆裂土、立邦建国的本源了。
这时候太子一凛,似乎能理解父皇话中的深意,“也即是说,一旦陛下答应封禅,那么这封建也是势在必行。”
皇帝沉重地表示同意,他哑着嗓子,“他们表面上献祥瑞,阿谀朕的功业追平秦皇汉武,可为什么单单说什么周成王讨伐淮夷、东夷,而后祭泰山禅梁父的事,要朕的封禅向成王看齐?”
看着还纳闷的太子,皇帝就自己说出恐怖的答案:“那是因淮夷和东夷被灭,祭祀泰山后,成王即刻分封了卫、宋、晋、齐、鲁等诸侯,并且你得晓得,这场征讨因成王年幼,实际是由周公旦实际指挥的。”
听到这里,太子的汗都出来了,他嗫喏着问:“也就是说,陛下封禅华岳的话,随后就不得不封邦建国......”
皇帝苦笑起来,说不然呢?
韦皋要的是三川,杜佑意在岭南,还有那个高岳,他当然盯住淮南,还有宣润越之地。
如果把这些地方封出去,我李唐还剩下什么,怕是连给先祖守冢的资本都丧失殆尽了!
所以这再行封建的舆论,就是他们在幕后鼓吹起来的。
然后皇帝又说,这还只是封禅华山,马上又得封禅泰山,那时高岳肯定会运作,威逼淄青李师古将泰山给交出来,让朕去:李师古若答应,那高岳绝对会兵不血刃,肢解掉平卢军;若李师古不答应,高岳也正好利用朕的旗鼓,还是会讨伐平卢军。
“周公之所以是圣贤,因他最终还政于成王,而朕怕高岳不是那周公,而是王莽......”皇帝此刻的话语,更是让太子如坐针毡,“封禅泰山,淄青和魏博怕是会不复存在,那二十多州人烟辐辏、兵强马壮,统统都会被高三收取,那样整个天下都要震撼摇动。当初杀裴延龄时,朕迫不得已,还想把这份功业计在你的头上,目的就是想市恩,稳住你的江山,可孰料他们会玩封禅、封建这手,若是我父子答应下来,结果是什么?结果就是此后权不在我帝王家,恩不自我帝王手,那么谁还会把你当作回事。”
太子已陷于极度惶恐里,原来他始终把高岳视为偶像,视为盟友,视为将来治理天下的最可靠依仗,没别的原因,是因他从来都认为高岳是父亲的忠臣,就算有矛盾,那也是君臣间的事,然则现在看来......
浴室殿里,父子俩抱首而哭泣,李诵也只好问现在该怎么办。
皇帝追悔莫及,暗自回想自己父亲说过的,三品以上皆为贼的话语。
那时候自己还疑惑父亲为何那样凉薄,可如今皇帝真的懂了,什么是“贼”?只要威胁到我李家皇权的,就是贼。
代宗倚重不倚重元载?自然倚重,元载出身微寒,是被代宗一手拔擢上来的,那么元载对李唐尽心不尽心,当然尽心!元载帮代宗除去政敌,还全力帮代宗打造新的政治体系,在摇摇欲坠里维持代宗对这个天下的掌控。
然而元载稍微有了些骄横的苗头,代宗便立即把他杀了,毫无心软的表现。
代宗是想告诉继承人:宰相不过也是家奴,用得着时为卿,不用时即为贼。
自己杀杨炎时,也是如此。
然而最可怕的是,皇帝对高岳,却动了真感情。
这种真情,产生的原因很复杂,但毕竟是事实,且这种真情是绝对不允许发生在天子和大臣间的。
现在回想起来,皇帝顿有噬脐之悔恨。
高岳、韦皋、杜佑等,许多都是奉天元从,本该是朕最亲任的,可朕亲任着亲任着,也让他们陆续成了贼,还是很难制衡的巨贼。
“有些手段可从长计议,然则当务之急,就是得阻止封禅的发生,还有得压制住封建之论的苗头。对付韦皋、高岳,用强硬手段已无可能,不过他们也不敢公然赤膊上阵,现在还是得感谢河朔、淄青这些方镇还活着,不然韦、高真的可以为所欲为,现在他们的心思奸谋悉数暴露出来,倒是好得很,朕还可以将计就计。”说着这话,皇帝慢慢地坐回到绳床上,收敛了泪容,眼神冷峻起来,指着李诵,“记住,这天下,这江山,所有的黎元、财赋,都是我李家的,谁都不能夺走,谁想分走一份,那就是死敌,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不管有多久的蛰伏乃至屈辱,早晚还是要诛灭他们的全族......以后你对待臣仆,只能用手,绝不能用心......朕的江山,可以无偿地给你,你也可以无偿地传给下代子孙,但绝不能假给他人,为了保全这个座位,须行得所有事,做得所有手段。翰林学士没了也好,韦执谊、卫次公都是那高岳的耳目,李吉甫又淹留道州,你的东宫班子应该上阵,不要撕破脸,把封建论驳斥倒下就行,只要他们输一阵,朕就能赢第二阵和第三阵。”
回到少阳院的柿林馆,心神不宁的太子,便把王叔文、王伾还有刘禹锡给喊来,对他们说,长安的封建论甚嚣尘上,对此你等有何看法。
王叔文慨然说,这封建论明里是说什么天子和贤人共国家,还有什么天下为公,实则便是强藩大镇炮制出来的,要封邦建国,分裂天下。
“先前朝廷对河朔,虽然平定起来异常艰辛,可河朔毕竟只是安史余孽,道义上无法和朝廷抗衡,只求自保家业;然则现在若是封建论被树立起来,那在道义上朝廷就被动了,这是事关国本的生死较量。”刘禹锡也非常敏锐地认识到问题本质。
王伾则十分惊慌,他看王叔文和刘禹锡态度坚决,更是害怕得要命,就说了下:“众所周知,封建论背后推手,乃是中书令韦皋、太子少师高岳,还有岭南五管经略节度使杜佑,此外尚不知有多少方岳节帅附和呢!”
很显然,王伾还未开战就想要跪倒。
他让儿子起身,坐在旁侧,一五一十地解释给儿子听:
“封建和封禅,相通的是哪个字?”
李诵便说,自然是个“封”字。
皇帝就说,这个封字,就是封疆裂土、立邦建国的本源了。
这时候太子一凛,似乎能理解父皇话中的深意,“也即是说,一旦陛下答应封禅,那么这封建也是势在必行。”
皇帝沉重地表示同意,他哑着嗓子,“他们表面上献祥瑞,阿谀朕的功业追平秦皇汉武,可为什么单单说什么周成王讨伐淮夷、东夷,而后祭泰山禅梁父的事,要朕的封禅向成王看齐?”
看着还纳闷的太子,皇帝就自己说出恐怖的答案:“那是因淮夷和东夷被灭,祭祀泰山后,成王即刻分封了卫、宋、晋、齐、鲁等诸侯,并且你得晓得,这场征讨因成王年幼,实际是由周公旦实际指挥的。”
听到这里,太子的汗都出来了,他嗫喏着问:“也就是说,陛下封禅华岳的话,随后就不得不封邦建国......”
皇帝苦笑起来,说不然呢?
韦皋要的是三川,杜佑意在岭南,还有那个高岳,他当然盯住淮南,还有宣润越之地。
如果把这些地方封出去,我李唐还剩下什么,怕是连给先祖守冢的资本都丧失殆尽了!
所以这再行封建的舆论,就是他们在幕后鼓吹起来的。
然后皇帝又说,这还只是封禅华山,马上又得封禅泰山,那时高岳肯定会运作,威逼淄青李师古将泰山给交出来,让朕去:李师古若答应,那高岳绝对会兵不血刃,肢解掉平卢军;若李师古不答应,高岳也正好利用朕的旗鼓,还是会讨伐平卢军。
“周公之所以是圣贤,因他最终还政于成王,而朕怕高岳不是那周公,而是王莽......”皇帝此刻的话语,更是让太子如坐针毡,“封禅泰山,淄青和魏博怕是会不复存在,那二十多州人烟辐辏、兵强马壮,统统都会被高三收取,那样整个天下都要震撼摇动。当初杀裴延龄时,朕迫不得已,还想把这份功业计在你的头上,目的就是想市恩,稳住你的江山,可孰料他们会玩封禅、封建这手,若是我父子答应下来,结果是什么?结果就是此后权不在我帝王家,恩不自我帝王手,那么谁还会把你当作回事。”
太子已陷于极度惶恐里,原来他始终把高岳视为偶像,视为盟友,视为将来治理天下的最可靠依仗,没别的原因,是因他从来都认为高岳是父亲的忠臣,就算有矛盾,那也是君臣间的事,然则现在看来......
浴室殿里,父子俩抱首而哭泣,李诵也只好问现在该怎么办。
皇帝追悔莫及,暗自回想自己父亲说过的,三品以上皆为贼的话语。
那时候自己还疑惑父亲为何那样凉薄,可如今皇帝真的懂了,什么是“贼”?只要威胁到我李家皇权的,就是贼。
代宗倚重不倚重元载?自然倚重,元载出身微寒,是被代宗一手拔擢上来的,那么元载对李唐尽心不尽心,当然尽心!元载帮代宗除去政敌,还全力帮代宗打造新的政治体系,在摇摇欲坠里维持代宗对这个天下的掌控。
然而元载稍微有了些骄横的苗头,代宗便立即把他杀了,毫无心软的表现。
代宗是想告诉继承人:宰相不过也是家奴,用得着时为卿,不用时即为贼。
自己杀杨炎时,也是如此。
然而最可怕的是,皇帝对高岳,却动了真感情。
这种真情,产生的原因很复杂,但毕竟是事实,且这种真情是绝对不允许发生在天子和大臣间的。
现在回想起来,皇帝顿有噬脐之悔恨。
高岳、韦皋、杜佑等,许多都是奉天元从,本该是朕最亲任的,可朕亲任着亲任着,也让他们陆续成了贼,还是很难制衡的巨贼。
“有些手段可从长计议,然则当务之急,就是得阻止封禅的发生,还有得压制住封建之论的苗头。对付韦皋、高岳,用强硬手段已无可能,不过他们也不敢公然赤膊上阵,现在还是得感谢河朔、淄青这些方镇还活着,不然韦、高真的可以为所欲为,现在他们的心思奸谋悉数暴露出来,倒是好得很,朕还可以将计就计。”说着这话,皇帝慢慢地坐回到绳床上,收敛了泪容,眼神冷峻起来,指着李诵,“记住,这天下,这江山,所有的黎元、财赋,都是我李家的,谁都不能夺走,谁想分走一份,那就是死敌,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不管有多久的蛰伏乃至屈辱,早晚还是要诛灭他们的全族......以后你对待臣仆,只能用手,绝不能用心......朕的江山,可以无偿地给你,你也可以无偿地传给下代子孙,但绝不能假给他人,为了保全这个座位,须行得所有事,做得所有手段。翰林学士没了也好,韦执谊、卫次公都是那高岳的耳目,李吉甫又淹留道州,你的东宫班子应该上阵,不要撕破脸,把封建论驳斥倒下就行,只要他们输一阵,朕就能赢第二阵和第三阵。”
回到少阳院的柿林馆,心神不宁的太子,便把王叔文、王伾还有刘禹锡给喊来,对他们说,长安的封建论甚嚣尘上,对此你等有何看法。
王叔文慨然说,这封建论明里是说什么天子和贤人共国家,还有什么天下为公,实则便是强藩大镇炮制出来的,要封邦建国,分裂天下。
“先前朝廷对河朔,虽然平定起来异常艰辛,可河朔毕竟只是安史余孽,道义上无法和朝廷抗衡,只求自保家业;然则现在若是封建论被树立起来,那在道义上朝廷就被动了,这是事关国本的生死较量。”刘禹锡也非常敏锐地认识到问题本质。
王伾则十分惊慌,他看王叔文和刘禹锡态度坚决,更是害怕得要命,就说了下:“众所周知,封建论背后推手,乃是中书令韦皋、太子少师高岳,还有岭南五管经略节度使杜佑,此外尚不知有多少方岳节帅附和呢!”
很显然,王伾还未开战就想要跪倒。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