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49 148再曝重料
- 150 149预订热潮
- 151 150强烈冲击
- 152 151根在这里
- 153 152又要进京
- 154 153例行调查(为书痴人家加更)
- 155 154高层会谈(一)
- 156 155高层会谈(二)
- 157 156高层会谈(三)
- 158 157高层会谈(四)
- 159 158高层会谈(五)
- 160 159高层会谈(六)
- 161 160旗舰门面(一)
- 162 161旗舰门面(二)
- 163 162计划受阻
- 164 163京城来人
- 165 164最高批示
- 166 165尘埃落定
- 167 166零点抢购
- 168 167八面来风
- 169 168另有计划
- 170 169产业高地
- 171 170授权筛选
- 172 171产业联盟
- 173 172工地之行
- 174 173超算构想
- 175 174现场谈话
- 176 175最长跑道
- 177 176有点震撼
- 178 177千人计划
- 179 178年底例会
- 180 179滨江八号
- 181 180首秀开始(上)
- 182 181首秀开始(中)
- 183 182首秀开始(下)
- 184 183首秀开始(完)
- 185 184科技地标
- 186 185一场车祸
- 187 186目标确定
- 188 187奇葩一家
- 189 188秀秀胳膊
- 190 189保卫力量
- 191 190搬迁前夕
- 192 191嘉宾名单
- 193 192开胃小菜
- 194 193大巴开飞
- 195 194叹为观止(一)
- 196 195叹为观止(二)
- 197 196连夜会谈
- 198 197新的市值
- 199 198上不上市?
- 200 199抢手饽饽
- 201 200货运飞船
- 202 201现场观摩
- 203 202要讲故事
- 204 203碰瓷营销
- 205 204高光时刻
- 206 205激起的浪
- 207 206适航审核
- 208 207上达天听
- 209 208拟真试飞
- 210 209
- 211 210
- 212 211势不可挡
- 213 212无脑杂音
- 214 213以直报怨
- 215 214企业基金
- 216 215总要还的
- 217 216安全改造
- 218 217各种骚动
- 219 218双重保险
- 220 219奇货可居
- 221 220星火燎原
- 222 221产能急缺
- 223 222投标前夕
- 224 223省长来了
- 225 224去或是留?
- 226 225争主动权
- 227 226喧嚣四起
- 228 227湖边定情
- 229 228逆袭开始
- 230 229会心一击
- 231 230更进一步
- 232 231首飞江海
- 233 232旗舰店前
- 234 233一锤定音(感谢黑哥1973)
- 235 234事后小结
- 236 235紧急任务
- 237 236千里救援
- 238 237棘手问题
- 239 238雷雨狂风
- 240 239黑夜的光
- 241 240轻松降落(感谢首位盟主 黑哥1973)
- 242 241我们回家
- 243 242项目汇报
- 244 243电推技术
- 245 244出乎意料
- 246 245太空旅行
- 247 246引擎试车
- 248 247又憋大招
- 249 248赚不赚钱?
- 250 249日常、异常
- 251 250坏人来啦
- 252 251大战前夕
- 253 252杀招出手
- 254 253来势汹汹
- 255 254战况激烈
- 256 255图穷匕见
- 257 256各存心思
- 258 257股东更替(一)
- 259 258股东更替(二)
- 260 259一波刚平
- 261 260一波又起
- 262 261必须强硬
- 263 262事态升级
- 264 263好戏开始(一)
- 265 264好戏开始(二)
- 266 265好戏开始(三)
- 267 266好戏开始(四)
- 268 267按兵不动
- 269 268组团来访
- 270 269机库初探
- 271 270有了准信
- 272 271节前造势
- 273 272在家过年
- 274 273进京路上
- 275 274会谈升级
- 276 275这下稳了
- 277 276亲身上阵
- 278 277完美入轨
- 279 278成功返航
- 280 279统一思想
- 281 280全球热议
- 282 281新里程碑
- 283 282新开阵地
- 284 283必然趋势
- 285 284效果超出想象
- 286 285新品发售准备
- 287 286终于揭开帷幕
- 288 287得道者必多助
- 289 288一切只是开始
- 290 289商业之大变局(一)
- 291 290商业之大变局(二)
- 292 291商业之大变局(三)
- 293 292商业之大变局(完)
- 294 293公司需要认可
- 295 294改变人生轨迹(一)
- 296 295改变人生轨迹(二)
- 297 296改变人生轨迹(三)
- 298 297改变人生轨迹(四)
- 299 298改变人生轨迹(完)
- 300 299独乐不如众嗨
- 301 300创新中心启动
- 302 301堪称一手王炸
- 303 302格局一定要大
- 304 303赚钱不是战略
- 305 304这是我的野望
- 306 305真的壕无人性
- 307 306买块地不缺钱
- 308 307随手反转舆论
- 309 308有人喜有人愁
- 310 309对手也在进步
- 311 310战略藐视他们
- 312 311战术目标宏大
- 313 312小卡的新身份
- 314 313宏图帷幕拉开
- 315 314牵一发动全身
- 316 315圆心飞船开建
- 317 316飞船“秘密武器”
- 318 317鲲鹏号2.0要来了
- 319 318终于做了这个决定
- 320 319万事俱备不欠东风
- 321 320停下来是不可能的
- 322 321惊心动魄三十小时(1)
- 323 322惊心动魄三十小时(2)
- 324 323惊心动魄三十小时(3)
- 325 324惊心动魄三十小时(4)
- 326 325惊心动魄三十小时(5)
隐藏
显示工具栏
158高层会谈(五)
158高层会谈(五)
表彰仪式结束后,并没有陈文浩想象中的庆功宴。军队现在同样相应中央政策,讲究节俭不铺张,不过据说当初后续试验顺利通过后,已经庆祝过了,这次就省了,这让陈文浩感觉欣喜,本来还担心晚上喝了酒影响计划书的写作。
和牛老师、徐院士以及认识的人打了个招呼,陈文浩本打算就近找家宾馆开始撰写计划书。没想到梅司令员已经吩咐下属安排好了,就在海军总部的招待所开了一间套房。
“文浩啊,你今天提的要求有点突兀了,感觉难度太大。”海军招待所就在办公区相邻的一条马路,戴军鹏没让海军的干事领,自己陪着陈文浩到了房间,才提起白天的事情。
陈文浩对此早有心理准备,“事在人为吧,其实让我进入对国家没有丝毫损失,我不需要国家授权技术或是财政拨款,也不指望做配套赚钱。我的企业自负盈亏、自主研发,等于是走一条独立的道路,这对国家的研究项目也可以起到佐证或辅助的作用,两者并不冲突。”
戴军鹏也没有多说,拍拍陈文浩的肩膀,“道理是这样,不过现实太复杂。而且正因为你要另起炉灶,才更容易有争议。”
陈文浩明白戴军鹏的意思,他之前已经做过了大量的功课。现阶段,民营企业参与航空航天产业主要通过三种形式:第一种是挂名、赞助,实际上就是纯粹的广告形式,是一些想打高大上宣传牌的企业最喜欢的方式。第二种就是支付一定费用,利用航空航天器进行搭载试验。这两种都是打“擦边球”,并没有实质介入航天航空业。第三种则是提供航空航天器所需要的外围产品和基础零配件,国家以不定期招标的形式进行项目采购。现在真正参与的民营企业基本都是选这条路。但是接近核心技术的产品根本不会对外招标,更不会对外授权。
在他今天提出条件之前,相信根本没有民营企业提过如此大胆的要求,估计很多人还适应不了在这种领域,民营企业从打下手的角色变成平等的竞争者。正因为考虑到这一点,陈文浩特意说明了将来研发的重点是大型无人机和空天飞机,和现有的国家重头研发方向并不冲突。
不要怪今天的这些官员觉得不可思议,纵观世界各国,航空业(大气层内飞行)还好些,英美两国都有民营企业独立研发发动机和新机型的先例,但是航天器(大气层外飞行)的研发和试生产都没有民营企业独自完成的先例。像航天领域大部分都是自然垄断,一个航天器的组装或部装动辄就是数亿元数十亿元的开支,还看不到现实回报,民营企业自然无法承担。
实际上,陈文浩若不是背后有外星科技支持这个金手指,也没有底气敢提这个条件。不过在不知情的军政官员和专家来看,陈文浩口气未免太大,若不是他已经有了一手打造无限未来公司的成功先例,并在海军的重大项目中展现了逆天的技术才华,只怕根本就不会给他提供详细计划书的机会。
戴军鹏等到招待所人员将晚餐送到房间,便起身告辞,“不管如何,计划书还是好好写,只要其中有可行部分,我和吴部会尽力协调,项目组的很多专家都对你印象深刻,评审时多邀请几名参加过项目的专家,局面会好看些。吴部对你还是很欣赏的。”
话虽如此,陈文浩还是能听出他不看好的意思,只是怕打击他的积极性,没说出来罢了。陈文浩不以为意,在不知道他的底牌之前,不看好才是正常的。所以,他才会拿出免费授权新型电池技术这个大诱饵。如果这还不够,还有新型钛合金材料呢。实质上,钛合金材料更适用于军事和航天领域,放在民用领域总有点牛刀宰鸡的感觉。若是没这么一回事,他会考虑将这个技术转让给军方。现在嘛,能换回点东西,也算物尽其用了。
晚饭都来不及吃,陈文浩就伏案疾书,将已有的腹案转化为文字。他首先写好了如果被允许进入航空航天业,将要进行的研发计划:
在他的计划中,航空部分将重点投入大型无人机的研发。他列举了美国最先进的全球鹰无人机的参数:航程超过2万公里,可以全球范围内进行数据传输,可以在目标地2万米高空滞留20个小时进行全天候监视,而对比中国最新研制的无人机,航程一项为4000公里,飞行高度和巡航时间也差距颇大。
这方面的巨大差异,关键还是在号称人类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航空发动机上,陈文浩并不打算去拼什么大涵道大推力高性能涡扇发动机之类的,那种项目需要的人才和时间都不是他能够负担的。最关键的是,小西给的资料里,压根就没有这种低等级发动机的资料。在他掌握的外星科技中,有着更先进的超大推力电动发动机的技术资料。
而在航天部分,陈文浩设定的研发方向是采用电推进的空天飞机,目标是打造普通人都可以承受费用的太空交通工具。对比的目标是美国私人宇航公司的亚轨道天空飞船,使用的是液态燃料且能重复点火的火箭发动机,可以反复飞行5000次,目前乘坐这种飞船,将人带到大气层卡门线(100公里高度)之上,费用是130万人民币左右。他希望将这个费用降低到百分之一的水准。
陈文浩看着写好的这部分内容,不由地深深吸了一口气,一旦将这份计划上交,好听一点,好高骛远、自不量力的评价是肯定逃不掉的。难听一点,给个疯子的称号也很正常。
在懂行人的眼里看来,他要做的这两个项目,涉及的许多都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属于地球顶尖科技水准的科技,纵是在航空航天科技水准最高的美国,也不敢说直接投入巨资上项目。
资金哪里来?专家哪里来?陈文浩已经可以预见将要被质疑的问题。(未完待续。)
和牛老师、徐院士以及认识的人打了个招呼,陈文浩本打算就近找家宾馆开始撰写计划书。没想到梅司令员已经吩咐下属安排好了,就在海军总部的招待所开了一间套房。
“文浩啊,你今天提的要求有点突兀了,感觉难度太大。”海军招待所就在办公区相邻的一条马路,戴军鹏没让海军的干事领,自己陪着陈文浩到了房间,才提起白天的事情。
陈文浩对此早有心理准备,“事在人为吧,其实让我进入对国家没有丝毫损失,我不需要国家授权技术或是财政拨款,也不指望做配套赚钱。我的企业自负盈亏、自主研发,等于是走一条独立的道路,这对国家的研究项目也可以起到佐证或辅助的作用,两者并不冲突。”
戴军鹏也没有多说,拍拍陈文浩的肩膀,“道理是这样,不过现实太复杂。而且正因为你要另起炉灶,才更容易有争议。”
陈文浩明白戴军鹏的意思,他之前已经做过了大量的功课。现阶段,民营企业参与航空航天产业主要通过三种形式:第一种是挂名、赞助,实际上就是纯粹的广告形式,是一些想打高大上宣传牌的企业最喜欢的方式。第二种就是支付一定费用,利用航空航天器进行搭载试验。这两种都是打“擦边球”,并没有实质介入航天航空业。第三种则是提供航空航天器所需要的外围产品和基础零配件,国家以不定期招标的形式进行项目采购。现在真正参与的民营企业基本都是选这条路。但是接近核心技术的产品根本不会对外招标,更不会对外授权。
在他今天提出条件之前,相信根本没有民营企业提过如此大胆的要求,估计很多人还适应不了在这种领域,民营企业从打下手的角色变成平等的竞争者。正因为考虑到这一点,陈文浩特意说明了将来研发的重点是大型无人机和空天飞机,和现有的国家重头研发方向并不冲突。
不要怪今天的这些官员觉得不可思议,纵观世界各国,航空业(大气层内飞行)还好些,英美两国都有民营企业独立研发发动机和新机型的先例,但是航天器(大气层外飞行)的研发和试生产都没有民营企业独自完成的先例。像航天领域大部分都是自然垄断,一个航天器的组装或部装动辄就是数亿元数十亿元的开支,还看不到现实回报,民营企业自然无法承担。
实际上,陈文浩若不是背后有外星科技支持这个金手指,也没有底气敢提这个条件。不过在不知情的军政官员和专家来看,陈文浩口气未免太大,若不是他已经有了一手打造无限未来公司的成功先例,并在海军的重大项目中展现了逆天的技术才华,只怕根本就不会给他提供详细计划书的机会。
戴军鹏等到招待所人员将晚餐送到房间,便起身告辞,“不管如何,计划书还是好好写,只要其中有可行部分,我和吴部会尽力协调,项目组的很多专家都对你印象深刻,评审时多邀请几名参加过项目的专家,局面会好看些。吴部对你还是很欣赏的。”
话虽如此,陈文浩还是能听出他不看好的意思,只是怕打击他的积极性,没说出来罢了。陈文浩不以为意,在不知道他的底牌之前,不看好才是正常的。所以,他才会拿出免费授权新型电池技术这个大诱饵。如果这还不够,还有新型钛合金材料呢。实质上,钛合金材料更适用于军事和航天领域,放在民用领域总有点牛刀宰鸡的感觉。若是没这么一回事,他会考虑将这个技术转让给军方。现在嘛,能换回点东西,也算物尽其用了。
晚饭都来不及吃,陈文浩就伏案疾书,将已有的腹案转化为文字。他首先写好了如果被允许进入航空航天业,将要进行的研发计划:
在他的计划中,航空部分将重点投入大型无人机的研发。他列举了美国最先进的全球鹰无人机的参数:航程超过2万公里,可以全球范围内进行数据传输,可以在目标地2万米高空滞留20个小时进行全天候监视,而对比中国最新研制的无人机,航程一项为4000公里,飞行高度和巡航时间也差距颇大。
这方面的巨大差异,关键还是在号称人类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航空发动机上,陈文浩并不打算去拼什么大涵道大推力高性能涡扇发动机之类的,那种项目需要的人才和时间都不是他能够负担的。最关键的是,小西给的资料里,压根就没有这种低等级发动机的资料。在他掌握的外星科技中,有着更先进的超大推力电动发动机的技术资料。
而在航天部分,陈文浩设定的研发方向是采用电推进的空天飞机,目标是打造普通人都可以承受费用的太空交通工具。对比的目标是美国私人宇航公司的亚轨道天空飞船,使用的是液态燃料且能重复点火的火箭发动机,可以反复飞行5000次,目前乘坐这种飞船,将人带到大气层卡门线(100公里高度)之上,费用是130万人民币左右。他希望将这个费用降低到百分之一的水准。
陈文浩看着写好的这部分内容,不由地深深吸了一口气,一旦将这份计划上交,好听一点,好高骛远、自不量力的评价是肯定逃不掉的。难听一点,给个疯子的称号也很正常。
在懂行人的眼里看来,他要做的这两个项目,涉及的许多都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属于地球顶尖科技水准的科技,纵是在航空航天科技水准最高的美国,也不敢说直接投入巨资上项目。
资金哪里来?专家哪里来?陈文浩已经可以预见将要被质疑的问题。(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