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1.穿越
- 2 2.抄书
- 3 3.日常
- 4 4.银钱
- 5 5.张氏教女
- 6 6.退亲(上)
- 7 7.退亲(下)
- 8 8.老爷子
- 9 9.交代
- 10 10.师父
- 11 11.借书
- 12 12.不举?
- 13 13.夜色
- 14 14.选择
- 15 15.祭祖
- 16 16.模拟
- 17 17.县试(上)
- 18 18.县试(下)
- 19 19.表哥
- 20 20.善安
- 21 21.少年志
- 22 22.创业
- 23 23.商业奇才(万字大更)
- 24 24.府城住宿
- 25 25.府试(上)
- 26 26.少年游
- 27 27.府试(下)
- 28 28.馄饨
- 29 29.放榜
- 30 30.回家
- 31 31.斗嘴
- 32 32.浪潮
- 33 33.赶考(捉虫及答谢补充)
- 34 34.雨夜
- 35 35.尾 行
- 36 36.二
- 37 37.往事
- 38 38.孤辰
- 39 39.赌约
- 40 40.发榜(捉虫)
- 41 41.返乡(捉虫)
- 42 42.打架
- 43 43.唏嘘
- 44 44.相看
- 45 45.承诺
- 46 46.府学
- 47 47.超凶
- 48 48.咬人
- 49 49.日常(捉虫)
- 50 50.买房
- 51 51.人市(捉虫)
- 52 52.小白花与大少爷
- 53 53.搬家
- 54 54.银楼
- 55 55.金簪(捉虫)
- 56 56.过年
- 57 57.断骨
- 58 58.元宵
- 59 59.生子
- 60 60.启程
- 61 61.乡试(上)
- 62 62.乡试(中)
- 63 63.乡试(下)
- 64 64.喜报
- 65 65.文曲星
- 66 66.榜下捉婿
- 67 67.回家
- 68 68.初心
- 69 69.别离(捉虫)
- 70 70.寻人
- 71 71.亲事
- 72 72.出发
- 73 73.重逢
- 74 74.比试(捉虫)
- 75 75.夜会
- 76 76.请求
- 77 77.瞎想
- 78 78.蹊跷
- 79 79.预言
- 80 80.会试(上)
- 81 81.会试(中)
- 82 82.会试(下)
- 83 83.思故高塔(捉虫)
- 84 84.小黑屋
- 85 85.生天
- 86 86.出宫
- 87 87.发榜
- 88 88.收网
- 89 89.殿试
- 90 90.传胪大典
- 91 91.荣恩
- 92 92.平西王(捉虫)
- 93 93.故人
- 94 94.小傻子
- 95 95.攀扯
- 96 96.质问
- 97 97.回京
- 98 98.天命
- 99 99.往事
- 100 100.出山
- 101 101.调查
- 102 102.绝笔
- 103 103.戏精
- 104 104.刑部
- 105 105.心惊
- 106 106.交换(捉虫)
- 107 107.王妃
- 108 108.密信
- 109 109.七星
- 110 110.东宫
- 111 111.破题
- 112 112.词
- 113 113.书籍
- 114 114.fangdao
- 115 115.佛道
- 116 116.同行
- 117 117.第 117 章
- 118 118.卖身
- 119 119.吵闹
- 120 120.分开
- 121 121.生还
- 122 122.复仇
- 123 123.止戈
- 124 124.翠微
- 125 125.河底
- 126 126.青衫
- 127 127.排场
- 128 128.入府
- 129 129.山路
- 130 130.相面
- 131 131.石剑
- 132 132.夜访
- 133 133.瞎猜
- 134 134.第 134 章
- 135 135.舍利塔
- 136 136.云璋
- 137 137.寡宿
- 138 138.相见
- 139 139.先祖
- 140 140.世子
- 141 141.第 141 章
- 142 142.向导
- 143 143.假酒
- 144 144.三花寨
- 145 145.均匀
- 146 146.行囊
- 147 147.泉水
- 148 148.反常
- 149 149.中毒
- 150 150.齐影
- 151 151.恐吓
- 152 152.故知
- 153 153.入口
- 154 154.井中
- 155 155.分道
- 156 156.陷阱
- 157 157.唱歌
- 158 158.藏宝
- 159 159.如音
- 160 160.威胁
- 161 161.棺椁
- 162 162.醒来
- 163 163.棺底
- 164 164.明主
- 165 165.祭坛
- 166 166.出来
- 167 167.永别
- 168 168.局势
- 169 169.山匪
- 170 170.真相
- 171 171.逃脱
- 172 172.亲家
- 173 173.前路
隐藏
显示工具栏
5.张氏教女
5.张氏教女
叶信芳记忆中的叶母张氏,是一个上了年纪十分精明的老太太,对原主几乎是有求必应,而对外则十分强硬。一个寡妇在丈夫去世后,仍旧保下了家中百亩田地,并拉扯大一儿一女,还送儿子上了私塾,虽然这些田地在后来大部分都卖掉了,在古代这样强权横行的时代,就显得格外了不起。
杨慧开门的速度很快,但叶信芳在床上仍然能听到张氏喋喋不休的数落声:“慧娘你做什么去了,怎么这么久才开门?是不是又在家偷懒?”
躺在床上的叶信芳有些无奈,只觉得这个家庭矛盾重重,婆媳关系自古以来都是老大难问题,他在心底叹了口气,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还需要站在丈夫的角度去平衡婆媳关系。
这几天他没有想到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谁叫他运气逆天赶上穿越大潮了呢。
“本来就是不会下蛋的鸡,做事还不积极,老喜欢偷懒,养着你都心疼吃的那些饭!”
这就过分了啊,杨慧常听这种话,早就习惯,过耳不入心,叶信芳却听不下去了,爬起来随便将衣服一披,冲着院子里的张氏道:“娘怎么这么大清早的回来了。”
张氏原本阴沉着一张脸,看见儿子,立马换了一副面孔,关心的问道:“乖儿,怎么这么早就起来了,是娘不对,吵到你了。”
叶信芳听得这声“乖儿”,只觉得牙疼,慈母多败儿,难怪原主养成这样一副德行。
“我本来也要起床了,小妹呢?她不是跟你一起吗?你怎么一个人回来了?”
叶信芳接连发问,总算是让她彻底忘了数落杨慧,他朝杨慧使了个眼神,杨慧便回厨房准备早饭去了。
“小珑在后面呢,她走路慢,我就先回来了。”张氏跟儿子说话的时候,轻声细语,生怕提高了嗓门吓到了叶信芳一般。
“娘走回来的吗?”叶信芳有些不解,张氏母女去府城大女儿家走亲戚,按理来说不该这么早回来的。
“跟商队的车,一大清早就要出发,到了县城才放下。”
叶信芳这才放下心来。
“娘,您以后别叫乖儿了,听着多不好意思。”原主也许很享受这样的称呼,他可受不了。
“好好好,都听你的,芳儿长大了。”张氏笑了笑。
“芳儿”是什么鬼称呼,直让他想起小时候特别流行的那首《小芳》: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
唉,到底是怎么长得善良的?等等,歪楼了,叶信芳赶忙将跑偏的思绪拉回来,芳儿就芳儿吧,总比乖儿听着强。
母子俩正叙着话呢,突然进来一个瘦弱的年轻姑娘,那姑娘手中提着两个大包裹,额头上满是汗水。
叶信芳赶忙过去将包裹接过来,叶珑不过十四岁,在现代不过是读初高中的年纪,他有些不忍心,冲张氏道:“娘,您怎么让小珑一个人提这么多东西!”
张氏却是一副习惯的样子,“她年纪小,也有力气,等回头出门子了,想让她帮衬一下都帮不了。”
这话听得叶信芳额角抽抽,哪有这样把自家女儿当佣人使唤的,“你也不能这样让她帮衬,娘你好歹搭把手啊。”
张氏眉头一皱,因着眼前是自己唯一的儿子,这才没有骂出来:“我才回家,你也不知道关心关系老娘走得累不累,就怕累到这个毛丫头!是是是,就你这个大哥心疼她,我这个老娘不心疼!”
“大哥,我拿得动的。”叶珑怯生生的说道。
“你看看,人家自己都不嫌重,就你急着当个好哥哥,好像我是后娘一样。”张氏翻了个白眼,进了房间。
叶珑怯懦的看了他一眼,小声道:“哥,我去看看娘。”
“娘,小妹,吃早饭了。”杨慧喊道。
房间里传来张氏不高兴的声音:“不吃了!”
叶信芳看了一眼有些担忧的杨慧,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我惹到娘了,先等一等吧,我劝劝她。”
张氏的屋子在妞妞房间隔壁,早晨的阳光如同洒地的金子一般,张氏气呼呼的坐在矮榻上,好似一尊剪影,叶珑在旁边站着,一副想劝解也不知道怎么劝解的样子。
叶信芳端了一壶茶水进来,倒了一杯茶,双手恭敬的奉给张氏,“娘也累了,喝口水好不好?”
张氏瞪了他一眼,到底还是接了过来,不用他多劝解,便开口解释道:“往常你不说,我以为你心里都明白,你心疼小珑,难道我不心疼吗?”
不明白,原主真的一点都不明白,只是单纯的不关心而已。
叶信芳低头听着不敢反驳,连声应道:“是是是,您当然心疼。”
“我知道你现在这么说,心里还指不定怎么编排我呢,我们家这样的情况,你要读书,要养孩子,哪一样不费钱,我也不怕说实话,小珑的嫁妆我不会给多。”
张氏转头看眼睛已经有些红的叶珑,拉过她的手,柔声道:“不是娘不疼你,姑娘家,出了门子,不就靠着嫁妆说话,这个道理娘也懂,可是你看看自家这情况,就算是打肿脸也不能帮你充个大头出来,既然嫁妆说不了话,那就只能勤快点,让婆家没有话说,娘都是为了你好……”
叶珑两眼通红,一脸感动的看着张氏,“娘,我不要嫁妆,我不嫁人了,一直在家里帮你。”
“说什么傻话,傻孩子,女孩子哪有不嫁人的,我们这样的家境,要供养一个读书人不容易,我有时候也在想,干脆这书不读了,省点钱出来给你做嫁妆。”
“是我的不是,这么多年读书,一无所成,反而害了小珑。”叶信芳这句道歉是替原主说的,“小珑,从前是哥哥对不住你,以后哥哥一定会让你跟娘过上好日子。”
张氏瞪了他一眼,“可是我老是梦见你爹,梦见他临终前的样子,瘦的都只有一把骨头了,躺在病床上,再三交代,一定要让你哥读出个人样来,说他一辈子没有读出来,不甘心呐,小珑呀,你爹死的时候都不瞑目啊,我就看着他眼睛都闭不上啊,你哥要是不读书,我以后到了地下,还怎么见他啊……”
张氏声泪俱下的诉说真是闻着伤心,见着流泪,叶珑的眼泪像是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哽咽着点头,“娘,一定要让哥哥读书……”
“小珑呀,你以后就算嫁了人也不要忘了你哥哥,等你哥哥中了举,你就有了靠山,在婆家就没人敢欺负你,这女人呐,只有娘家硬气了,才能一辈子过得舒心……”
叶信芳在一旁,一开始还觉得很感人,然后听着听着,就觉得哪里不对劲。
果然,张氏话风一转,就扯到什么吹枕头风藏私房钱上去了……
看着叶珑一副认真听点头认同就差记笔记的样子。
叶信芳:……
厉害了我的老娘,这要是搁现代,您也是做传/销的一把好手啊。
“娘,您说这些干嘛,她还没嫁人呢,女孩子脸皮薄。”叶信芳制止老娘,继续教下去也许就是搬空婆家补娘家了……
“留不住几天了,不趁着在家的时候多教教,还要等到她被人吃干抹净的时候啊?”张氏不高兴的说道。
叶信芳争不过她,打岔道:“刚回家的时候看你发了好大的火,可是谁惹到你了?”
“还不是那个张平安!气死我了!”说着拿手指头戳着叶珑的额头,“你也是,就跟个锯了嘴的葫芦一样,半个屁都不敢放,你这样以后怕是要被他欺负死!”
张平安是叶珑的未婚夫,也是张氏娘家的族侄。
“你们去府城遇到他了?他怎么惹到你了?”叶信芳温声问道。
“别说了,什么人啊,都已经定亲了,还跟别的姑娘拉拉扯扯的!”张氏说道这里,声音都提起来,很生气的样子。
叶信芳看向叶珑,她也是一副气愤的样子,“慢慢说,讲清楚,是你们亲眼看到的吗?”
“我跟娘一起看到的!”叶珑很肯定。
“那他看到你们了吗?有没有跟你们解释,也许是他亲戚家的女孩子,或者是妹妹之类的?”叶信芳咋一听到这样的事情,也很生气,他最看不起那些脚踏两条船的人了,但还是想要弄清楚。
“他家三代单传,哪来的妹妹,他看见我们了。”叶珑语带委屈。
“没有解释?”叶信芳觉得这件事有些不对头。
“解释?解释个屁!我说了他几句,还嫌我多管闲事呢!”张氏想想就来气。
这么猖狂的吗?叶信芳有了不详的预感,这还没成亲,为了面子上过得去也不会做的这般明显啊。
“会不会这当中有什么误会?”叶信芳不愿意恶意揣测别人。
“误会?还能有什么误会,这就是个朝三暮四朝秦暮楚的男人!”张氏的成语用的很溜。
“那这样的人怎么还能让小珑嫁过去,这门亲事还是退了吧。”叶信芳很认真的说道。
张氏眉头一挑,“你说退就退,退了亲的姑娘家,哪里还能再找到这样的一门好亲事!”
叶信芳额角抽了抽,这也算好亲事?
诚然,张平安家境优渥,在府城开了一家布庄,又是家中独子,说来若不是张氏嫁到府城的大女儿从中说和,这门亲事还成不了。但这还没成亲,就已经表现得这么渣了,在叶信芳看来,这门亲事根本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了。
“总不能明知是火坑,还逼着小珑嫁过去?”叶信芳有些不能理解张氏的脑回路。
张氏斩钉截铁的道:“怎么不能嫁,嫁过去,搬空他们家,以后等你中了举,保证他们家一个屁都不敢放!”
杨慧开门的速度很快,但叶信芳在床上仍然能听到张氏喋喋不休的数落声:“慧娘你做什么去了,怎么这么久才开门?是不是又在家偷懒?”
躺在床上的叶信芳有些无奈,只觉得这个家庭矛盾重重,婆媳关系自古以来都是老大难问题,他在心底叹了口气,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还需要站在丈夫的角度去平衡婆媳关系。
这几天他没有想到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谁叫他运气逆天赶上穿越大潮了呢。
“本来就是不会下蛋的鸡,做事还不积极,老喜欢偷懒,养着你都心疼吃的那些饭!”
这就过分了啊,杨慧常听这种话,早就习惯,过耳不入心,叶信芳却听不下去了,爬起来随便将衣服一披,冲着院子里的张氏道:“娘怎么这么大清早的回来了。”
张氏原本阴沉着一张脸,看见儿子,立马换了一副面孔,关心的问道:“乖儿,怎么这么早就起来了,是娘不对,吵到你了。”
叶信芳听得这声“乖儿”,只觉得牙疼,慈母多败儿,难怪原主养成这样一副德行。
“我本来也要起床了,小妹呢?她不是跟你一起吗?你怎么一个人回来了?”
叶信芳接连发问,总算是让她彻底忘了数落杨慧,他朝杨慧使了个眼神,杨慧便回厨房准备早饭去了。
“小珑在后面呢,她走路慢,我就先回来了。”张氏跟儿子说话的时候,轻声细语,生怕提高了嗓门吓到了叶信芳一般。
“娘走回来的吗?”叶信芳有些不解,张氏母女去府城大女儿家走亲戚,按理来说不该这么早回来的。
“跟商队的车,一大清早就要出发,到了县城才放下。”
叶信芳这才放下心来。
“娘,您以后别叫乖儿了,听着多不好意思。”原主也许很享受这样的称呼,他可受不了。
“好好好,都听你的,芳儿长大了。”张氏笑了笑。
“芳儿”是什么鬼称呼,直让他想起小时候特别流行的那首《小芳》: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
唉,到底是怎么长得善良的?等等,歪楼了,叶信芳赶忙将跑偏的思绪拉回来,芳儿就芳儿吧,总比乖儿听着强。
母子俩正叙着话呢,突然进来一个瘦弱的年轻姑娘,那姑娘手中提着两个大包裹,额头上满是汗水。
叶信芳赶忙过去将包裹接过来,叶珑不过十四岁,在现代不过是读初高中的年纪,他有些不忍心,冲张氏道:“娘,您怎么让小珑一个人提这么多东西!”
张氏却是一副习惯的样子,“她年纪小,也有力气,等回头出门子了,想让她帮衬一下都帮不了。”
这话听得叶信芳额角抽抽,哪有这样把自家女儿当佣人使唤的,“你也不能这样让她帮衬,娘你好歹搭把手啊。”
张氏眉头一皱,因着眼前是自己唯一的儿子,这才没有骂出来:“我才回家,你也不知道关心关系老娘走得累不累,就怕累到这个毛丫头!是是是,就你这个大哥心疼她,我这个老娘不心疼!”
“大哥,我拿得动的。”叶珑怯生生的说道。
“你看看,人家自己都不嫌重,就你急着当个好哥哥,好像我是后娘一样。”张氏翻了个白眼,进了房间。
叶珑怯懦的看了他一眼,小声道:“哥,我去看看娘。”
“娘,小妹,吃早饭了。”杨慧喊道。
房间里传来张氏不高兴的声音:“不吃了!”
叶信芳看了一眼有些担忧的杨慧,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我惹到娘了,先等一等吧,我劝劝她。”
张氏的屋子在妞妞房间隔壁,早晨的阳光如同洒地的金子一般,张氏气呼呼的坐在矮榻上,好似一尊剪影,叶珑在旁边站着,一副想劝解也不知道怎么劝解的样子。
叶信芳端了一壶茶水进来,倒了一杯茶,双手恭敬的奉给张氏,“娘也累了,喝口水好不好?”
张氏瞪了他一眼,到底还是接了过来,不用他多劝解,便开口解释道:“往常你不说,我以为你心里都明白,你心疼小珑,难道我不心疼吗?”
不明白,原主真的一点都不明白,只是单纯的不关心而已。
叶信芳低头听着不敢反驳,连声应道:“是是是,您当然心疼。”
“我知道你现在这么说,心里还指不定怎么编排我呢,我们家这样的情况,你要读书,要养孩子,哪一样不费钱,我也不怕说实话,小珑的嫁妆我不会给多。”
张氏转头看眼睛已经有些红的叶珑,拉过她的手,柔声道:“不是娘不疼你,姑娘家,出了门子,不就靠着嫁妆说话,这个道理娘也懂,可是你看看自家这情况,就算是打肿脸也不能帮你充个大头出来,既然嫁妆说不了话,那就只能勤快点,让婆家没有话说,娘都是为了你好……”
叶珑两眼通红,一脸感动的看着张氏,“娘,我不要嫁妆,我不嫁人了,一直在家里帮你。”
“说什么傻话,傻孩子,女孩子哪有不嫁人的,我们这样的家境,要供养一个读书人不容易,我有时候也在想,干脆这书不读了,省点钱出来给你做嫁妆。”
“是我的不是,这么多年读书,一无所成,反而害了小珑。”叶信芳这句道歉是替原主说的,“小珑,从前是哥哥对不住你,以后哥哥一定会让你跟娘过上好日子。”
张氏瞪了他一眼,“可是我老是梦见你爹,梦见他临终前的样子,瘦的都只有一把骨头了,躺在病床上,再三交代,一定要让你哥读出个人样来,说他一辈子没有读出来,不甘心呐,小珑呀,你爹死的时候都不瞑目啊,我就看着他眼睛都闭不上啊,你哥要是不读书,我以后到了地下,还怎么见他啊……”
张氏声泪俱下的诉说真是闻着伤心,见着流泪,叶珑的眼泪像是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哽咽着点头,“娘,一定要让哥哥读书……”
“小珑呀,你以后就算嫁了人也不要忘了你哥哥,等你哥哥中了举,你就有了靠山,在婆家就没人敢欺负你,这女人呐,只有娘家硬气了,才能一辈子过得舒心……”
叶信芳在一旁,一开始还觉得很感人,然后听着听着,就觉得哪里不对劲。
果然,张氏话风一转,就扯到什么吹枕头风藏私房钱上去了……
看着叶珑一副认真听点头认同就差记笔记的样子。
叶信芳:……
厉害了我的老娘,这要是搁现代,您也是做传/销的一把好手啊。
“娘,您说这些干嘛,她还没嫁人呢,女孩子脸皮薄。”叶信芳制止老娘,继续教下去也许就是搬空婆家补娘家了……
“留不住几天了,不趁着在家的时候多教教,还要等到她被人吃干抹净的时候啊?”张氏不高兴的说道。
叶信芳争不过她,打岔道:“刚回家的时候看你发了好大的火,可是谁惹到你了?”
“还不是那个张平安!气死我了!”说着拿手指头戳着叶珑的额头,“你也是,就跟个锯了嘴的葫芦一样,半个屁都不敢放,你这样以后怕是要被他欺负死!”
张平安是叶珑的未婚夫,也是张氏娘家的族侄。
“你们去府城遇到他了?他怎么惹到你了?”叶信芳温声问道。
“别说了,什么人啊,都已经定亲了,还跟别的姑娘拉拉扯扯的!”张氏说道这里,声音都提起来,很生气的样子。
叶信芳看向叶珑,她也是一副气愤的样子,“慢慢说,讲清楚,是你们亲眼看到的吗?”
“我跟娘一起看到的!”叶珑很肯定。
“那他看到你们了吗?有没有跟你们解释,也许是他亲戚家的女孩子,或者是妹妹之类的?”叶信芳咋一听到这样的事情,也很生气,他最看不起那些脚踏两条船的人了,但还是想要弄清楚。
“他家三代单传,哪来的妹妹,他看见我们了。”叶珑语带委屈。
“没有解释?”叶信芳觉得这件事有些不对头。
“解释?解释个屁!我说了他几句,还嫌我多管闲事呢!”张氏想想就来气。
这么猖狂的吗?叶信芳有了不详的预感,这还没成亲,为了面子上过得去也不会做的这般明显啊。
“会不会这当中有什么误会?”叶信芳不愿意恶意揣测别人。
“误会?还能有什么误会,这就是个朝三暮四朝秦暮楚的男人!”张氏的成语用的很溜。
“那这样的人怎么还能让小珑嫁过去,这门亲事还是退了吧。”叶信芳很认真的说道。
张氏眉头一挑,“你说退就退,退了亲的姑娘家,哪里还能再找到这样的一门好亲事!”
叶信芳额角抽了抽,这也算好亲事?
诚然,张平安家境优渥,在府城开了一家布庄,又是家中独子,说来若不是张氏嫁到府城的大女儿从中说和,这门亲事还成不了。但这还没成亲,就已经表现得这么渣了,在叶信芳看来,这门亲事根本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了。
“总不能明知是火坑,还逼着小珑嫁过去?”叶信芳有些不能理解张氏的脑回路。
张氏斩钉截铁的道:“怎么不能嫁,嫁过去,搬空他们家,以后等你中了举,保证他们家一个屁都不敢放!”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