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23 第一章(33)
- 224 第一章(34)
- 225 第一章(35)
- 226 第一章(36)
- 227 第一章(37)
- 228 第一章(38)
- 229 第一章(39)
- 230 第一章(40)
- 231 第一章(41)
- 232 第一章(42)
- 233 第一章(43)
- 234 第一章(44)
- 235 第一章(45)
- 236 第一章(46)
- 237 第一章(47)
- 238 第一章(48)
- 239 第一章(49)
- 240 第一章(50)
- 241 第一章(51)
- 242 第一章(52)
- 243 第一章(53)
- 244 第一章(54)
- 245 第一章(55)
- 246 第一章(56)
- 247 第一章(57)
- 248 第一章(58)
- 249 第一章(59)
- 250 第一章(60)
- 251 第一章(61)
- 252 第一章(62)
- 253 第一章(63)
- 254 第一章(64)
- 255 第一章(65)
- 256 第一章(66)
- 257 第一章(67)
- 258 第一章(68)
- 259 第一章(69)
- 260 第一章(70)
- 261 第一章(71)
- 262 第一章(72)
- 263 第一章(73)
- 264 第一章(74)
- 265 第一章(75)
- 266 第一章(76)
- 267 第一章(77)
- 268 第一章(78)
- 269 第一章(79)
- 270 第一章(80)
- 271 第一章(81)
- 272 第一章(82)
- 273 第一章(83)
- 274 第一章(84)
- 275 第一章(85)
- 276 第一章(86)
- 277 第一章(87)
- 278 第一章(88)
- 279 第一章(89)
- 280 第一章(90)
- 281 第一章(91)
- 282 第一章(92)
- 283 第一章(93)
- 284 第一章(94)
- 285 第一章(95)
- 286 第一章(96)
- 287 第一章(97)
- 288 第一章(98)
- 289 第一章(99)
- 290 第一章(100)
- 291 第一章(101)
- 292 第一章(102)
- 293 第一章(103)
- 294 第一章(1)
- 295 第一章(2)
- 296 第一章(3)
- 297 第一章(4)
- 298 第一章(5)
- 299 第一章(6)
- 300 第一章(7)
- 301 第一章(8)
- 302 第一章(9)
- 303 第一章(10)
- 304 第一章(11)
- 305 第一章(12)
- 306 第一章(13)
- 307 第一章(14)
- 308 第一章(15)
- 309 第一章(16)
- 310 第一章(17)
- 311 第一章(18)
- 312 第一章(19)
- 313 第一章(20)
- 314 第一章(21)
- 315 第一章(22)
- 316 第一章(23)
- 317 第一章(24)
- 318 第一章(25)
- 319 第一章(26)
- 320 第一章(27)
- 321 第一章(28)
- 322 第一章(29)
- 323 第一章(30)
- 324 第一章(31)
- 325 第一章(32)
- 326 第一章(33)
- 327 第一章(34)
- 328 第一章(35)
- 329 第一章(36)
- 330 第一章(37)
- 331 第一章(38)
- 332 第一章(39)
- 333 第一章(40)
- 334 第一章(41)
- 335 第一章(42)
- 336 第一章(43)
- 337 第一章(44)
- 338 第一章(45)
- 339 第一章(46)
- 340 第一章(47)
- 341 第一章(48)
- 342 第一章(49)
- 343 第一章(50)
- 344 第一章(51)
- 345 第一章(52)
- 346 第一章(53)
- 347 第一章(54)
- 348 第一章(55)
- 349 第一章(56)
- 350 第一章(57)
- 351 第一章(58)
- 352 第一章(59)
- 353 第一章(60)
- 354 第一章(61)
- 355 第一章(62)
- 356 第一章(63)
- 357 第一章(64)
- 358 第一章(65)
- 359 第二章(1)
- 360 第二章(2)
- 361 第二章(3)
- 362 第二章(4)
- 363 第二章(5)
- 364 第二章(6)
- 365 第二章(7)
- 366 第二章(8)
- 367 第二章(9)
- 368 第二章(10)
- 369 第二章(11)
- 370 第二章(12)
- 371 第二章(13)
- 372 第二章(14)
- 373 第二章(15)
- 374 第二章(16)
- 375 第二章(17)
- 376 第二章(18)
- 377 第二章(19)
- 378 第二章(20)
- 379 第二章(21)
- 380 第二章(22)
- 381 第二章(23)
- 382 第二章(24)
- 383 第二章(25)
- 384 第二章(26)
- 385 第二章(27)
- 386 第二章(28)
- 387 第二章(29)
- 388 第二章(30)
- 389 第二章(31)
- 390 第二章(32)
- 391 第二章(33)
- 392 第二章(34)
- 393 第二章(35)
- 394 第二章(36)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章(43)
第一章(43)
范一弓虽然心里不痛快,但是在这样的场合,他却不能有任何表示,相反,他还要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毕竟都是多年宦海沉浮的人,他犯不着在这样的场合和王一鸣较劲,一旦他有任何不满的情绪表露出来,让大家觉得他心理上受到了刺激,对王一鸣的这次人事安排不满意,那样不仅显得他范一弓没有城府,政治修养差,还会更加丢自己的脸,让别人轻看你。最可怕的事情是,被王一鸣借题发挥,说你素质差,不配合工作,以后找到你一个明显的把柄,就把你排挤走了,或者扔到人大、政协,提前养老去了,你会输得一干二净。
所以在官场上混,即使当到了省委常委这样的副省级高官,也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一句话就是——能忍自安。许多时候就是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因为你不是省委书记,没有发牌权,只能被动地适应。
范一弓继续翻看第二项内容,讨论游金平出任桂江市委书记的提议。不用说,这是王一鸣的个人意志。游金平就是他喜欢和信任的人吗!
第三项内容,是讨论关于下周一举办全省厅级以上干部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研讨班的问题,有一个王一鸣的讲话大纲,让全体省委常委讨论一下有什么不同意见。这个就是常规问题了,范一弓现在没有兴趣看下去,这个时候,王一鸣已经宣布会议开始了。
王一鸣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水,用眼睛在大家脸上扫视了一圈,点头笑了笑,说:“好,大家等一会儿再详细看,我们现在正式开会了。我先说几句。我们今天这次会议,是我担任省委书记以来第一主持召开的省委常委会。我们今天的会议议程共有三项,现在进行第一项,是关于调整几位省委常委的党内分工问题。大家已经看到了,我的意见是,由况远征同志担任江城市委书记。马正红同志和范一弓同志对调。况远征同志在桂江市工作的时候,桂江市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获得了国内外游客和广大市民的认可。我想啊,调况远征同志进省城,是不是也加强一下江城市的城市建设。省城是一个省的脸面,省城的发展,对一个省的形象影响很大。这两年,在李耀同志的主持下,省城的城市建设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大跨越,成绩有目共睹,现在李耀同志到了更重要的岗位上,担负起省政府的工作,我认为,由况远征同志接任李耀同志的工作是合适的。当然,大家可以讨论,有什么意见都可以公开谈。
“其次,我建议正红同志和一弓同志的工作,双方交流一下还是有好处的。我们党有干部工作交流的惯例,毕竟在一个地方工作久了,有许多问题不好处理,最关键的就是人际关系熟了,有些事情抹不开情面,我们国家是人情社会,关系盘根错节,处理人际关系是一件很伤脑筋的事。再说了,在一个地方工作的时间太长了,也容易产生惰性。审美还会疲劳的吗!所以我认为,交流一下是完全必要的,有利于今后开展工作,也有利于保护我们干部自己。下个月中旬等省级干部的大名单定下来之后,也要开始讨论全省厅级干部的大盘子了。我的意思是,在一个地方任职超过五年的市长和市委书记,都要交流。我们下个月的工作很多,要开省里的两会,要选举新的省政府组成人员,省长、副省长,省人大主任、副主任,省政协主席、副主席,等省里的干部定下来之后,我们就开始调整各个市的党政一把手。这是五年一次的干部大调整,所以我们本届省委常委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任务很繁重,希望大家再接再厉,把各项工作抓好,抓出实效,好了,我就先讲这些。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发表意见了。”
王一鸣讲话的时候,其他的省委常委有的看着他,有的看着手中的材料,都在各人想各人的心事,想着该自己说话的时候该怎么表达合适。
大家都知道,这是王一鸣第一次主持的会议,一定要认真对待。尽量说的符合王一鸣的心意,让王一鸣觉得,自己这个人还是挺识时务的,是配合王一鸣工作的,没有和他较劲。因为大家都知道,一个省委常委你是斗不过省委书记的,人家上面都有大领导说话,要不然也坐不上这个一把手的位子。你一个省委常委不识抬举,敢和省委书记较劲,你想干什么?不想干了是吧!要是真得罪了省委书记,他可以利用各种手段整你。
轻的把你的工作调整了,撵到省人大或者省政协去,提前养老去了;重的就说不准了,他可以利用**工具,查你的事情,说不定就把你送进监狱了。现在的官员,没有多少真正能经得起审查的。像焦裕禄、孔繁森那样的官员,只是极少数,大家心里都知道,这样的官员现在在官场上根本吃不开。你不拉关系、走后门、请客送礼,你上得去吗?!再说了,宦海沉浮几十年,谁身上没有些问题?!用公款总吃过吧,喝过吧,玩过女人吧,收过部下送的礼物吧,真查真能整出来一大堆的问题。问题严重了,像钱明贵那样,人头搬家也是有可能的。谁和一把手斗,一般情况下都没有好下场。因为人家手里掌握的资源太多了,随便使出一点,就把你整趴下了。你以卵击石,犯不着。
王一鸣发言后,按照排名顺序,下一个发言的应该是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李耀。
李耀现在对王一鸣,从感情上说比较复杂。原因有这样几个,第一,李耀比王一鸣大**岁,算是老哥了,论资格并不在王一鸣之下,在西江省里当过省委副书记兼江城市委书记,这个岗位比王一鸣那个专职的省委副书记,手中的实权大得多。论竞争省委书记的实力,并不比王一鸣差多少,只不过王一鸣来头大,后台硬而已。现在王一鸣当了省委书记,李耀当了代省长,论在党内的地位,王一鸣是班长,他是副班长。副班长要听班长的。这个没办法,是规矩。论和上层的关系,李耀更明白,自己是和王一鸣不能比的。自己能当上省长,已经是万分幸运了。说白了,他和王一鸣没有多少可以较劲的资本。
当然,在另外一些方面,李耀相对于王一鸣也有明显的优势。那就是他年龄大些,在西江省工作的时间长些,人际关系熟悉些,结交的官员多一些。这些东西可以让他倚老卖老,当做自己的筹码,从王一鸣那里多争取些自己小圈子里的利益。
在如今的官场上,能够在权力圈内混得风生水起的人,都有自己的小圈子。现在不是革命战争年代,大家都有共同的革命理想,是为了一个目的走到一起来的。我是一块砖,党想往哪里搬就往哪里搬。
现在你要想在官场上混得好,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的小圈子,仅仅靠你一个人的单打独斗是万万不行的。因为现在的人,绝大多数没有革命理想了,大家都现实得很,谁能给我利益,我就跟谁干。一句话,有奶便是娘!什么理想、信念,说得冠冕堂皇,其实屁都没有!许多人内心里想的就是吃好些,穿好些,多赚些钱,多搞几个漂亮女人,把自己的一生活得风光些,没有遗憾。为了争取更多的利益,只能靠集团的力量,于是拉帮结派,结党营私,成了官场上的常态。围绕每一个官场上的大佬,都有若隐若现的权力圈。官场大佬的工作,就是千方百计扩大自己这个小圈子的影响力,为自己圈子里的人争取更多的利益。
第二,李耀也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官员,有真本事,几十年的宦海沉浮,把他已经训练成了一个有一定政治手腕,有丰富的斗争经验的高级领导干部。你想啊,在当今这么复杂的社会生态里,一个从基层的乡党委书记,能够一路升迁做到省长位子的人,能是些什么人?不是人精是什么。他要是没有些真本事,早就被淘汰了!相对于王一鸣的升迁之路,李耀的升迁之路更曲折,更复杂,更考验一个人的智慧。
他是农民的儿子。在李耀的老家W省,在家乡人眼里,李耀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从小就聪明伶俐,读书很好,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后来当上了大队支书,乡党委委员、团委书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文革结束,拨乱反正,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李耀抓住机会,复习两年,终于考上了省里的一所本科院校。毕业后回到家乡所在的地区,做了地区行署办公室的秘书科科员,几年后做了副科长,督查室主任,办公室副主任。后来下派,到县里当了副县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此后他就进入了升迁的快车道,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从县长,县委书记,做到副专员,地委副书记,地委书记,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最后被交流到西江省,做了省委副书记。他草根出身,能最后做到一个省的省长,充分说明了这个人善于抓住机遇,能力非凡。
所以在官场上混,即使当到了省委常委这样的副省级高官,也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一句话就是——能忍自安。许多时候就是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因为你不是省委书记,没有发牌权,只能被动地适应。
范一弓继续翻看第二项内容,讨论游金平出任桂江市委书记的提议。不用说,这是王一鸣的个人意志。游金平就是他喜欢和信任的人吗!
第三项内容,是讨论关于下周一举办全省厅级以上干部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研讨班的问题,有一个王一鸣的讲话大纲,让全体省委常委讨论一下有什么不同意见。这个就是常规问题了,范一弓现在没有兴趣看下去,这个时候,王一鸣已经宣布会议开始了。
王一鸣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水,用眼睛在大家脸上扫视了一圈,点头笑了笑,说:“好,大家等一会儿再详细看,我们现在正式开会了。我先说几句。我们今天这次会议,是我担任省委书记以来第一主持召开的省委常委会。我们今天的会议议程共有三项,现在进行第一项,是关于调整几位省委常委的党内分工问题。大家已经看到了,我的意见是,由况远征同志担任江城市委书记。马正红同志和范一弓同志对调。况远征同志在桂江市工作的时候,桂江市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获得了国内外游客和广大市民的认可。我想啊,调况远征同志进省城,是不是也加强一下江城市的城市建设。省城是一个省的脸面,省城的发展,对一个省的形象影响很大。这两年,在李耀同志的主持下,省城的城市建设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大跨越,成绩有目共睹,现在李耀同志到了更重要的岗位上,担负起省政府的工作,我认为,由况远征同志接任李耀同志的工作是合适的。当然,大家可以讨论,有什么意见都可以公开谈。
“其次,我建议正红同志和一弓同志的工作,双方交流一下还是有好处的。我们党有干部工作交流的惯例,毕竟在一个地方工作久了,有许多问题不好处理,最关键的就是人际关系熟了,有些事情抹不开情面,我们国家是人情社会,关系盘根错节,处理人际关系是一件很伤脑筋的事。再说了,在一个地方工作的时间太长了,也容易产生惰性。审美还会疲劳的吗!所以我认为,交流一下是完全必要的,有利于今后开展工作,也有利于保护我们干部自己。下个月中旬等省级干部的大名单定下来之后,也要开始讨论全省厅级干部的大盘子了。我的意思是,在一个地方任职超过五年的市长和市委书记,都要交流。我们下个月的工作很多,要开省里的两会,要选举新的省政府组成人员,省长、副省长,省人大主任、副主任,省政协主席、副主席,等省里的干部定下来之后,我们就开始调整各个市的党政一把手。这是五年一次的干部大调整,所以我们本届省委常委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任务很繁重,希望大家再接再厉,把各项工作抓好,抓出实效,好了,我就先讲这些。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发表意见了。”
王一鸣讲话的时候,其他的省委常委有的看着他,有的看着手中的材料,都在各人想各人的心事,想着该自己说话的时候该怎么表达合适。
大家都知道,这是王一鸣第一次主持的会议,一定要认真对待。尽量说的符合王一鸣的心意,让王一鸣觉得,自己这个人还是挺识时务的,是配合王一鸣工作的,没有和他较劲。因为大家都知道,一个省委常委你是斗不过省委书记的,人家上面都有大领导说话,要不然也坐不上这个一把手的位子。你一个省委常委不识抬举,敢和省委书记较劲,你想干什么?不想干了是吧!要是真得罪了省委书记,他可以利用各种手段整你。
轻的把你的工作调整了,撵到省人大或者省政协去,提前养老去了;重的就说不准了,他可以利用**工具,查你的事情,说不定就把你送进监狱了。现在的官员,没有多少真正能经得起审查的。像焦裕禄、孔繁森那样的官员,只是极少数,大家心里都知道,这样的官员现在在官场上根本吃不开。你不拉关系、走后门、请客送礼,你上得去吗?!再说了,宦海沉浮几十年,谁身上没有些问题?!用公款总吃过吧,喝过吧,玩过女人吧,收过部下送的礼物吧,真查真能整出来一大堆的问题。问题严重了,像钱明贵那样,人头搬家也是有可能的。谁和一把手斗,一般情况下都没有好下场。因为人家手里掌握的资源太多了,随便使出一点,就把你整趴下了。你以卵击石,犯不着。
王一鸣发言后,按照排名顺序,下一个发言的应该是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李耀。
李耀现在对王一鸣,从感情上说比较复杂。原因有这样几个,第一,李耀比王一鸣大**岁,算是老哥了,论资格并不在王一鸣之下,在西江省里当过省委副书记兼江城市委书记,这个岗位比王一鸣那个专职的省委副书记,手中的实权大得多。论竞争省委书记的实力,并不比王一鸣差多少,只不过王一鸣来头大,后台硬而已。现在王一鸣当了省委书记,李耀当了代省长,论在党内的地位,王一鸣是班长,他是副班长。副班长要听班长的。这个没办法,是规矩。论和上层的关系,李耀更明白,自己是和王一鸣不能比的。自己能当上省长,已经是万分幸运了。说白了,他和王一鸣没有多少可以较劲的资本。
当然,在另外一些方面,李耀相对于王一鸣也有明显的优势。那就是他年龄大些,在西江省工作的时间长些,人际关系熟悉些,结交的官员多一些。这些东西可以让他倚老卖老,当做自己的筹码,从王一鸣那里多争取些自己小圈子里的利益。
在如今的官场上,能够在权力圈内混得风生水起的人,都有自己的小圈子。现在不是革命战争年代,大家都有共同的革命理想,是为了一个目的走到一起来的。我是一块砖,党想往哪里搬就往哪里搬。
现在你要想在官场上混得好,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的小圈子,仅仅靠你一个人的单打独斗是万万不行的。因为现在的人,绝大多数没有革命理想了,大家都现实得很,谁能给我利益,我就跟谁干。一句话,有奶便是娘!什么理想、信念,说得冠冕堂皇,其实屁都没有!许多人内心里想的就是吃好些,穿好些,多赚些钱,多搞几个漂亮女人,把自己的一生活得风光些,没有遗憾。为了争取更多的利益,只能靠集团的力量,于是拉帮结派,结党营私,成了官场上的常态。围绕每一个官场上的大佬,都有若隐若现的权力圈。官场大佬的工作,就是千方百计扩大自己这个小圈子的影响力,为自己圈子里的人争取更多的利益。
第二,李耀也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官员,有真本事,几十年的宦海沉浮,把他已经训练成了一个有一定政治手腕,有丰富的斗争经验的高级领导干部。你想啊,在当今这么复杂的社会生态里,一个从基层的乡党委书记,能够一路升迁做到省长位子的人,能是些什么人?不是人精是什么。他要是没有些真本事,早就被淘汰了!相对于王一鸣的升迁之路,李耀的升迁之路更曲折,更复杂,更考验一个人的智慧。
他是农民的儿子。在李耀的老家W省,在家乡人眼里,李耀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从小就聪明伶俐,读书很好,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后来当上了大队支书,乡党委委员、团委书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文革结束,拨乱反正,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李耀抓住机会,复习两年,终于考上了省里的一所本科院校。毕业后回到家乡所在的地区,做了地区行署办公室的秘书科科员,几年后做了副科长,督查室主任,办公室副主任。后来下派,到县里当了副县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此后他就进入了升迁的快车道,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从县长,县委书记,做到副专员,地委副书记,地委书记,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最后被交流到西江省,做了省委副书记。他草根出身,能最后做到一个省的省长,充分说明了这个人善于抓住机遇,能力非凡。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