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24 第一章(34)
- 225 第一章(35)
- 226 第一章(36)
- 227 第一章(37)
- 228 第一章(38)
- 229 第一章(39)
- 230 第一章(40)
- 231 第一章(41)
- 232 第一章(42)
- 233 第一章(43)
- 234 第一章(44)
- 235 第一章(45)
- 236 第一章(46)
- 237 第一章(47)
- 238 第一章(48)
- 239 第一章(49)
- 240 第一章(50)
- 241 第一章(51)
- 242 第一章(52)
- 243 第一章(53)
- 244 第一章(54)
- 245 第一章(55)
- 246 第一章(56)
- 247 第一章(57)
- 248 第一章(58)
- 249 第一章(59)
- 250 第一章(60)
- 251 第一章(61)
- 252 第一章(62)
- 253 第一章(63)
- 254 第一章(64)
- 255 第一章(65)
- 256 第一章(66)
- 257 第一章(67)
- 258 第一章(68)
- 259 第一章(69)
- 260 第一章(70)
- 261 第一章(71)
- 262 第一章(72)
- 263 第一章(73)
- 264 第一章(74)
- 265 第一章(75)
- 266 第一章(76)
- 267 第一章(77)
- 268 第一章(78)
- 269 第一章(79)
- 270 第一章(80)
- 271 第一章(81)
- 272 第一章(82)
- 273 第一章(83)
- 274 第一章(84)
- 275 第一章(85)
- 276 第一章(86)
- 277 第一章(87)
- 278 第一章(88)
- 279 第一章(89)
- 280 第一章(90)
- 281 第一章(91)
- 282 第一章(92)
- 283 第一章(93)
- 284 第一章(94)
- 285 第一章(95)
- 286 第一章(96)
- 287 第一章(97)
- 288 第一章(98)
- 289 第一章(99)
- 290 第一章(100)
- 291 第一章(101)
- 292 第一章(102)
- 293 第一章(103)
- 294 第一章(1)
- 295 第一章(2)
- 296 第一章(3)
- 297 第一章(4)
- 298 第一章(5)
- 299 第一章(6)
- 300 第一章(7)
- 301 第一章(8)
- 302 第一章(9)
- 303 第一章(10)
- 304 第一章(11)
- 305 第一章(12)
- 306 第一章(13)
- 307 第一章(14)
- 308 第一章(15)
- 309 第一章(16)
- 310 第一章(17)
- 311 第一章(18)
- 312 第一章(19)
- 313 第一章(20)
- 314 第一章(21)
- 315 第一章(22)
- 316 第一章(23)
- 317 第一章(24)
- 318 第一章(25)
- 319 第一章(26)
- 320 第一章(27)
- 321 第一章(28)
- 322 第一章(29)
- 323 第一章(30)
- 324 第一章(31)
- 325 第一章(32)
- 326 第一章(33)
- 327 第一章(34)
- 328 第一章(35)
- 329 第一章(36)
- 330 第一章(37)
- 331 第一章(38)
- 332 第一章(39)
- 333 第一章(40)
- 334 第一章(41)
- 335 第一章(42)
- 336 第一章(43)
- 337 第一章(44)
- 338 第一章(45)
- 339 第一章(46)
- 340 第一章(47)
- 341 第一章(48)
- 342 第一章(49)
- 343 第一章(50)
- 344 第一章(51)
- 345 第一章(52)
- 346 第一章(53)
- 347 第一章(54)
- 348 第一章(55)
- 349 第一章(56)
- 350 第一章(57)
- 351 第一章(58)
- 352 第一章(59)
- 353 第一章(60)
- 354 第一章(61)
- 355 第一章(62)
- 356 第一章(63)
- 357 第一章(64)
- 358 第一章(65)
- 359 第二章(1)
- 360 第二章(2)
- 361 第二章(3)
- 362 第二章(4)
- 363 第二章(5)
- 364 第二章(6)
- 365 第二章(7)
- 366 第二章(8)
- 367 第二章(9)
- 368 第二章(10)
- 369 第二章(11)
- 370 第二章(12)
- 371 第二章(13)
- 372 第二章(14)
- 373 第二章(15)
- 374 第二章(16)
- 375 第二章(17)
- 376 第二章(18)
- 377 第二章(19)
- 378 第二章(20)
- 379 第二章(21)
- 380 第二章(22)
- 381 第二章(23)
- 382 第二章(24)
- 383 第二章(25)
- 384 第二章(26)
- 385 第二章(27)
- 386 第二章(28)
- 387 第二章(29)
- 388 第二章(30)
- 389 第二章(31)
- 390 第二章(32)
- 391 第二章(33)
- 392 第二章(34)
- 393 第二章(35)
- 394 第二章(36)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章(44)
第一章(44)
对于今后几年和王一鸣的相处之道,李耀在内心里早有打算。首先是冷静观察,摸清楚王一鸣的思路,看清楚王一鸣的用人导向。其次,要主动和王一鸣搞好关系,配合王一鸣的工作,毕竟王一鸣是班长,他是副班长,副班长和班长闹不团结,后果很严重。最后,在关键的问题上,要懂得和王一鸣搞好沟通,双方互谅互让,找出大家都能接受的底线,搞利益交换,为自己小圈子里的人谋取最大的利益。至于全省的改革开放发展大局,那都是摆在面上的,对新闻媒体说的,糊弄老百姓的。其实,官就那么多,钱就那么多,用谁做社会都会发展,只不过用对了一些人,发展的步伐就快一些,效果会好一些而已。
王一鸣刚才讲话的时候,李耀认真看了看今天会议的主要内容。他翻看了一遍,立即就明白了,首先是第一项,调整范一弓、马正红、况远征三个省委常委的工作,从安排的情况看,况远征无疑是最大的赢家。这说明王一鸣和况远征的私人关系不错。马正红从不重要的城市,调整到重要一些的城市,说明行情也在看涨。只有范一弓是行情下降的,这说明,在王一鸣的心里范一弓是失宠的。范一弓原来是杨春风喜欢的人,他失宠理所应当。一朝天子一朝臣吗!这个可以理解。这三个人和李耀都没有特殊的关系,都是普普通通的同事,所以李耀犯不着为哪一个说话,或者打抱不平,并因此得罪王一鸣。按照惯例,省委书记表态后,省长第一个发言。如果王一鸣的决策让李耀感到非常不爽,他就会权衡利害,认为适当地发作一下,会提醒一下王一鸣,让他收敛些,对我李耀尊重些。他就会提出反对意见,这样省委常委会就没办法开下去了,省委书记和省长意见不一样,其他的省委常委更不敢轻易表态了。同意省委书记吧,无疑就得罪了省长;站在省长一边吧,就得罪了省委书记。这样他们干脆什么都不说,坐山观虎斗。
今天的会议议程,李耀看了,对自己没有任何影响,只不过是王一鸣的第一次人事调整表演,冠冕堂皇,也让他看不出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
于是李耀扫视了大家一眼,说:“我谈一下自己的意见。我认为,王书记这个安排是非常必要非常及时的。我们领导干部在一个岗位上干久了,是有许多不利的地方,特别是人际关系,容易下不了手,怕得罪人。换换岗位好,又可以认识一些新朋友,工作上也有冲劲。对这个安排,我没有意见。”
李耀说完了,抬头看了一眼王一鸣,就见王一鸣冲他点了点头,笑了笑。李耀也连忙点了点头,笑了笑,算是还了一个礼去。
王一鸣内心里对李耀这个发言还是非常满意的,他事先已经让秦大龙征求过李耀的意见,把王一鸣的意思传达过了,王一鸣已经给过他李耀面子了。省委书记要办什么事情了,出于礼貌,会向省长先通通气。这样即使省长心里有不满意的地方,因为省委书记已经放下身段,给你个面子了,你也要见好就收,给对方一个面子,有什么问题,下一次再提,这样双方不撕破脸皮,什么事情都可以沟通的。
李耀表态完了,下面的省委常委一看,省长和省委书记都保持一致了,大家该怎么办就已经很明白了,于是纷纷表态。
按照官职大小,在省委常委里的排名顺序,下一个发言的是省委副书记何杰。
何杰刚来西江省,属于最新的外来户,对大家谁也不熟悉,和任何人也没有厉害冲突,他现在最主要的从政思路就是,紧跟王一鸣,王一鸣说啥就是啥,尽量不得罪李耀。省长和省委书记,他谁也不愿意得罪。其他的人,就要看实际情况了。他是名符其实的第三把手,那些人还要看他的脸色行事呢!
于是何杰说:“我个人同意王书记的提议,认为李耀同志说得很有道理,其他的我就不补充了。”
省委副书记谭士平说:“我也没什么意见,完全同意王书记的安排。”老谭也是从省外交流过来的,和西江省的干部没有多少瓜葛,所以完全可以超然世外。
省委常委、统战部长刘美娟和范一弓、马正红、况远征三个人,也都是一般般的同事关系,她也表态发言,说:“我也没什么意见,同意王书记的安排。”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志斌是国家部委的干部下派,他原来是国务院一个部委的司长,到西江省挂职后,就留在了省里,做了省委副秘书长,后来下派,做了海城市的市委书记,做了一届,就升了省委常委、宣传部长。他和马正红、范一弓、况远征的关系都是一般般,同僚之间,现在很难建立非常亲密的关系,大家互相防范还来不及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李志斌乐得看他们的笑话。现在他最重要的倾向就是,贯彻王一鸣的指示,配合王一鸣的工作,因为他知道,得罪谁现在都不能得罪王一鸣了。王一鸣可以决定他李志斌的政治前途。于是李志斌说:“我也没有什么意见,王书记的决策很好,我完全支持。”
接着牛振海、裘新旺、郑天运、秦书海都表了态,完全同意王一鸣的决策。
剩下的三个就是事情的相关人,第一个发言的是马正红。他说:“我完全同意王书记的看法,完全支持这次工作调整。我认为这是王书记对我们三位同志的关心和支持。在一个地方工作久了,是容易产生惰性,我要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更加发奋地工作,把各项事业发展好,不辜负王书记的信任。”
接下来是范一弓的发言,他虽然内心里有万般的无奈和痛苦,但脸上还是努力做出一副高兴的样子说:“大家都说了,我也表个态吧!我们都是为党工作了几十年的高级干部,什么样的困难没有面对过,什么样的苦没有吃过?我觉得,哪里都是我们为党做贡献的地方,什么岗位上都能建功立业,只要我们有干事业的雄心壮志。在一个地方工作久了,是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我长期在河东市工作,当主要领导也已经七八年了,是该换一换地方了。我认为,这样的安排好,很及时,很妥当,我个人完全服从组织上的安排,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更加刻苦,谦虚谨慎,不急不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范一弓知道,王一鸣就等着他这个讲话呢,其他的人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有自己,是事件的直接受害者。如果他范一弓有什么情绪,被王一鸣当场抓住了,他就会借题发挥,损你一下,也是有可能的。范一弓觉得,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让任何人看自己的笑话。有什么啊?还是当市委书记,权力一点也没有少。照样领导着几百万人,手里的钱想怎么用就怎么用,该吃吃,该喝喝,该玩女人照样玩,说不定还可以发现新的目标。他妈的,反正谁现在也挡不了我这一辈子潇洒了。
范一弓讲完话,看了一眼王一鸣,他见王一鸣也在看着他,于是就讨好似的向王一鸣点了点头,脸上还特意挤出几分笑容。
官场上就这样,你要把自己的内心世界深深地掩藏起来。有的时候,外人看到的是你的笑脸,其实你的心里此时却在哭泣。尤其是对方是个大人物,一句话可以决定你的前途命运的时候,你心里即使对这个人讨厌得要死,恨不得杀了他,但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你还得放下身段,不断地装孙子。对方即使对你做了很多不可容忍的事情,你还得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淡然处之,以化解对方的敌意,让他产生恻隐之心,手下留情,这样做可以避免对方横下一条心,往死里整你。有时候,让你的对手发泄一下,也是自保的办法。你阶段性的退让,忍辱负重,可以麻痹对手,让他觉得你这个人修养很好,不是不可救药,也就对你网开一面,不再和你过不去了。你其实就是受了一些委屈,熬一熬就过去了。这总比逞性子,和对方较劲,斗个你死我活好。那样结果是无法预料的,弄不好你就满盘皆输,实在是不划算。
范一弓从小就生长在干部家庭里,有着丰富的人生体验和官场经验,文革中,他父亲范金山作为当时的西江省省委副书记,属于“保皇派”,被解除职务后,靠边站了,受到了造反派的多次批斗。那个时候,每天出去参加群众集会,站在主席台上挨批斗,“文攻武卫”,对于范金山来说是家常便饭。每一次参加完批斗会,范金山回到家里,都是被打得鼻青脸肿,浑身青一块紫一块的,据他自己说,他在主席台上,被几个人摁着,坐“喷气式”,脖子里放砖头,跪下的地上放石子,膝盖都磨烂了,鲜血都流到鞋子里了。
王一鸣刚才讲话的时候,李耀认真看了看今天会议的主要内容。他翻看了一遍,立即就明白了,首先是第一项,调整范一弓、马正红、况远征三个省委常委的工作,从安排的情况看,况远征无疑是最大的赢家。这说明王一鸣和况远征的私人关系不错。马正红从不重要的城市,调整到重要一些的城市,说明行情也在看涨。只有范一弓是行情下降的,这说明,在王一鸣的心里范一弓是失宠的。范一弓原来是杨春风喜欢的人,他失宠理所应当。一朝天子一朝臣吗!这个可以理解。这三个人和李耀都没有特殊的关系,都是普普通通的同事,所以李耀犯不着为哪一个说话,或者打抱不平,并因此得罪王一鸣。按照惯例,省委书记表态后,省长第一个发言。如果王一鸣的决策让李耀感到非常不爽,他就会权衡利害,认为适当地发作一下,会提醒一下王一鸣,让他收敛些,对我李耀尊重些。他就会提出反对意见,这样省委常委会就没办法开下去了,省委书记和省长意见不一样,其他的省委常委更不敢轻易表态了。同意省委书记吧,无疑就得罪了省长;站在省长一边吧,就得罪了省委书记。这样他们干脆什么都不说,坐山观虎斗。
今天的会议议程,李耀看了,对自己没有任何影响,只不过是王一鸣的第一次人事调整表演,冠冕堂皇,也让他看不出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
于是李耀扫视了大家一眼,说:“我谈一下自己的意见。我认为,王书记这个安排是非常必要非常及时的。我们领导干部在一个岗位上干久了,是有许多不利的地方,特别是人际关系,容易下不了手,怕得罪人。换换岗位好,又可以认识一些新朋友,工作上也有冲劲。对这个安排,我没有意见。”
李耀说完了,抬头看了一眼王一鸣,就见王一鸣冲他点了点头,笑了笑。李耀也连忙点了点头,笑了笑,算是还了一个礼去。
王一鸣内心里对李耀这个发言还是非常满意的,他事先已经让秦大龙征求过李耀的意见,把王一鸣的意思传达过了,王一鸣已经给过他李耀面子了。省委书记要办什么事情了,出于礼貌,会向省长先通通气。这样即使省长心里有不满意的地方,因为省委书记已经放下身段,给你个面子了,你也要见好就收,给对方一个面子,有什么问题,下一次再提,这样双方不撕破脸皮,什么事情都可以沟通的。
李耀表态完了,下面的省委常委一看,省长和省委书记都保持一致了,大家该怎么办就已经很明白了,于是纷纷表态。
按照官职大小,在省委常委里的排名顺序,下一个发言的是省委副书记何杰。
何杰刚来西江省,属于最新的外来户,对大家谁也不熟悉,和任何人也没有厉害冲突,他现在最主要的从政思路就是,紧跟王一鸣,王一鸣说啥就是啥,尽量不得罪李耀。省长和省委书记,他谁也不愿意得罪。其他的人,就要看实际情况了。他是名符其实的第三把手,那些人还要看他的脸色行事呢!
于是何杰说:“我个人同意王书记的提议,认为李耀同志说得很有道理,其他的我就不补充了。”
省委副书记谭士平说:“我也没什么意见,完全同意王书记的安排。”老谭也是从省外交流过来的,和西江省的干部没有多少瓜葛,所以完全可以超然世外。
省委常委、统战部长刘美娟和范一弓、马正红、况远征三个人,也都是一般般的同事关系,她也表态发言,说:“我也没什么意见,同意王书记的安排。”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志斌是国家部委的干部下派,他原来是国务院一个部委的司长,到西江省挂职后,就留在了省里,做了省委副秘书长,后来下派,做了海城市的市委书记,做了一届,就升了省委常委、宣传部长。他和马正红、范一弓、况远征的关系都是一般般,同僚之间,现在很难建立非常亲密的关系,大家互相防范还来不及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李志斌乐得看他们的笑话。现在他最重要的倾向就是,贯彻王一鸣的指示,配合王一鸣的工作,因为他知道,得罪谁现在都不能得罪王一鸣了。王一鸣可以决定他李志斌的政治前途。于是李志斌说:“我也没有什么意见,王书记的决策很好,我完全支持。”
接着牛振海、裘新旺、郑天运、秦书海都表了态,完全同意王一鸣的决策。
剩下的三个就是事情的相关人,第一个发言的是马正红。他说:“我完全同意王书记的看法,完全支持这次工作调整。我认为这是王书记对我们三位同志的关心和支持。在一个地方工作久了,是容易产生惰性,我要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更加发奋地工作,把各项事业发展好,不辜负王书记的信任。”
接下来是范一弓的发言,他虽然内心里有万般的无奈和痛苦,但脸上还是努力做出一副高兴的样子说:“大家都说了,我也表个态吧!我们都是为党工作了几十年的高级干部,什么样的困难没有面对过,什么样的苦没有吃过?我觉得,哪里都是我们为党做贡献的地方,什么岗位上都能建功立业,只要我们有干事业的雄心壮志。在一个地方工作久了,是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我长期在河东市工作,当主要领导也已经七八年了,是该换一换地方了。我认为,这样的安排好,很及时,很妥当,我个人完全服从组织上的安排,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更加刻苦,谦虚谨慎,不急不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范一弓知道,王一鸣就等着他这个讲话呢,其他的人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有自己,是事件的直接受害者。如果他范一弓有什么情绪,被王一鸣当场抓住了,他就会借题发挥,损你一下,也是有可能的。范一弓觉得,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让任何人看自己的笑话。有什么啊?还是当市委书记,权力一点也没有少。照样领导着几百万人,手里的钱想怎么用就怎么用,该吃吃,该喝喝,该玩女人照样玩,说不定还可以发现新的目标。他妈的,反正谁现在也挡不了我这一辈子潇洒了。
范一弓讲完话,看了一眼王一鸣,他见王一鸣也在看着他,于是就讨好似的向王一鸣点了点头,脸上还特意挤出几分笑容。
官场上就这样,你要把自己的内心世界深深地掩藏起来。有的时候,外人看到的是你的笑脸,其实你的心里此时却在哭泣。尤其是对方是个大人物,一句话可以决定你的前途命运的时候,你心里即使对这个人讨厌得要死,恨不得杀了他,但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你还得放下身段,不断地装孙子。对方即使对你做了很多不可容忍的事情,你还得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淡然处之,以化解对方的敌意,让他产生恻隐之心,手下留情,这样做可以避免对方横下一条心,往死里整你。有时候,让你的对手发泄一下,也是自保的办法。你阶段性的退让,忍辱负重,可以麻痹对手,让他觉得你这个人修养很好,不是不可救药,也就对你网开一面,不再和你过不去了。你其实就是受了一些委屈,熬一熬就过去了。这总比逞性子,和对方较劲,斗个你死我活好。那样结果是无法预料的,弄不好你就满盘皆输,实在是不划算。
范一弓从小就生长在干部家庭里,有着丰富的人生体验和官场经验,文革中,他父亲范金山作为当时的西江省省委副书记,属于“保皇派”,被解除职务后,靠边站了,受到了造反派的多次批斗。那个时候,每天出去参加群众集会,站在主席台上挨批斗,“文攻武卫”,对于范金山来说是家常便饭。每一次参加完批斗会,范金山回到家里,都是被打得鼻青脸肿,浑身青一块紫一块的,据他自己说,他在主席台上,被几个人摁着,坐“喷气式”,脖子里放砖头,跪下的地上放石子,膝盖都磨烂了,鲜血都流到鞋子里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