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405 第五章:东西进击(三)
- 406 第五章:东西进击(四)
- 407 第六章:干戈四起(一)
- 408 第六章:干戈四起(二)
- 409 第六章:干戈四起(三)
- 410 第六章:干戈四起(四)
- 411 第七章:急转直下(一)
- 412 第七章:急转直下(二)
- 413 第七章:急转直下(三)
- 414 第七章:急转直下(四)
- 415 第八章:西北气象(一)
- 416 第八章:西北气象(二)
- 417 第八章:西北气象(三)
- 418 第八章:西北气象(四)
- 419 第九章:腾飞之翼(一)
- 420 第九章:腾飞之翼(二)
- 421 第九章:腾飞之翼(三)
- 422 第九章:腾飞之翼(四)
- 423 第十章:春雷惊蛰(一)
- 424 第十章:春雷惊蛰(二)
- 425 第十章:春雷惊蛰(三)
- 426 第十章:春雷惊蛰(四)
- 427 第十一章:其势已成(二)
- 428 第十一章:其势已成(三)
- 429 第十一章:其势已成(四)
- 430 第十二章:兵锋东指(一)
- 431 第十二章:兵锋东指(二)
- 432 第十二章:兵锋东指(三)
- 433 第十二章:兵锋东指(四)
- 434 第十三章:水到渠成(一)
- 435 第十三章:水到渠成(二)
- 436 第十三章:水到渠成(三)
- 437 第十三章:水到渠成(四)
- 438 第十四章:天堑通途(一)
- 439 第十四章:天堑通途(二)
- 440 第十四章:天堑通途(三)
- 441 第十四章:天堑通途(四)
- 442 第十五章:动荡局势(一)
- 443 第十五章:动荡局势(二)
- 444 第十五章:动荡局势(三)
- 445 第十五章:动荡局势(四)
- 446 第十六章:星火燎原(一)
- 447 第十六章:星火燎原(二)
- 448 第十六章:星火燎原(三)
- 449 提前拜年了!
- 450 第十六章:星火燎原(四)
- 451 第十七章:比邻天涯(一)
- 452 第十七章:比邻天涯(二)
- 453 第十七章:比邻天涯(三)
- 454 第十七章:比邻天涯(四)
- 455 第十八章:明修栈道(一)
- 456 第十八章:明修栈道(二)
- 457 第十八章:明修栈道(三)
- 458 第十八章:明修栈道(四)
- 459 第十九章:孤注一掷(一)
- 460 第十九章:孤注一掷(二)
- 461 第十九章:孤注一掷(三)
- 462 第十九章:孤注一掷(四)
- 463 第二十章:振聋发聩(一)
- 464 第二十章:振聋发聩(二)
- 465 第二十章:振聋发聩(三)
- 466 第二十章:振聋发聩(四)
- 467 第一章:关山飞度(一)
- 468 第一章:关山飞度(二)
- 469 第一章:关山飞度(三)
- 470 第一章:关山飞度(四)
- 471 第二章:大风起兮(一)
- 472 第二章:大风起兮(二)
- 473 第二章:大风起兮(三)
- 474 第二章:大风起兮(四)
- 475 第三章:多事之秋(一)
- 476 第三章:多事之秋(二)
- 477 第三章:多事之秋(三)
- 478 第三章:多事之秋(四)
- 479 第四章:局势转折(一)
- 480 第四章:局势转折(二)
- 481 第四章:局势转折(三)
- 482 第四章:局势转折(四)
- 483 第五章:独立自主(一)
- 484 第五章:独立自主(二)
- 485 第五章:独立自主(三)
- 486 第五章:独立自主(四)
- 487 第六章:多管齐下(一)
- 488 第六章:多管齐下(二)
- 489 第六章:多管齐下(三)
- 490 第六章:多管齐下(四)
- 491 第七章:末日灾难(一)
- 492 第七章:末日灾难(二)
- 493 第七章:末日灾难(三)
- 494 第七章:末日灾难(四)
- 495 第八章:烽火狂燃(一)
- 496 第八章:烽火狂燃(二)
- 497 第八章:烽火狂燃(三)
- 498 第八章:烽火狂燃(四)
- 499 第九章:明夷不明(一)
- 500 第九章:明夷不明(二)
- 501 第九章:明夷不明(三)
- 502 第九章:明夷不明(四)
- 503 第十章:义利之间(一)
- 504 第十章:义利之间(二)
- 505 第十章:义利之间(三)
- 506 第十章:义利之间(四)
- 507 第十一章:易纵为横(一)
- 508 第十一章:易纵为横(二)
- 509 第十一章:易纵为横(三)
- 510 第十一章:易纵为横(四)
- 511 第十二章:初战晋北(一)
- 512 第十二章:初战晋北(二)
- 513 第十二章:初战晋北(三)
- 514 第十二章:初战晋北(四)
- 515 第十三章:雄关漫道(一)
- 516 第十三章:雄关漫道(二)
- 517 第十三章:雄关漫道(三)
- 518 第十三章:雄关漫道(四)
- 519 第十四章:横空而出(一)
- 520 第十四章:横空而出(二)
- 521 第十四章:横空而出(三)
- 522 第十四章:横空而出(四)
- 523 第十五章:砺兵鏖战(一)
- 524 第十五章:砺兵鏖战(二)
- 525 第十五章:砺兵鏖战(三)
- 526 第十五章:砺兵鏖战(四)
- 527 第十六章:破釜沉舟(一)
- 528 第十六章:破釜沉舟(二)
- 529 第十六章:破釜沉舟(三)
- 530 第十六章:破釜沉舟(四)
- 531 第十七章:一念之差(一)
- 532 第十七章:一念之差(二)
- 533 第十七章:一念之差(三)
- 534 第十七章:一念之差(四)
- 535 第十八章:兵势如水(二)
- 536 第十八章:兵势如水(三)
- 537 第十八章:兵势如水(四)
- 538 第十九章:激水漂石(一)
- 539 第十九章:激水漂石(二)
- 540 第十九章:激水漂石(三)
- 541 第十九章:激水漂石(四)
- 542 第二十章:虽远必诛(一)
- 543 第二十章:虽远必诛(二)
- 544 第二十章:虽远必诛(三)
- 545 第二十章:虽远必诛(四)
- 546 第一章:前所未有(一)
- 547 第一章:前所未有(二)
- 548 第一章:前所未有(三)
- 549 第一章:前所未有(四)
- 550 第二章:兵戈再起(一)
- 551 第二章:兵戈再起(二)
- 552 第二章:兵戈再起(三)
- 553 第二章:兵戈再起(四)
- 554 第三章:主客之势(一)
- 555 第三章:主客之势(二)
- 556 第三章:主客之势(三)
- 557 第三章:主客之势(四)
- 558 第四章:此伏彼起(一)
- 559 第四章:此伏彼起(二)
- 560 第四章:此伏彼起(三)
- 561 第四章:此伏彼起(四)
- 562 第五章:四方云动(一)
- 563 第五章:四方云动(二)
- 564 第五章:四方云动(三)
- 565 第五章:四方云动(四)
- 566 第六章:纵横相间(一)
- 567 第六章:纵横相间(二)
- 568 第六章:纵横相间(三)
- 569 第六章:纵横相间(四)
- 570 第七章:新仇旧恨(一)
- 571 第七章:新仇旧恨(二)
- 572 第七章:新仇旧恨(三)
- 573 第七章:新仇旧恨(四)
- 574 第八章:时移世易(一)
- 575 第八章:时移世易(二)
- 576 第八章:时移世易(三)
- 577 第八章:时移世易(四)
- 578 第九章:南征北战(一)
- 579 第九章:南征北战(二)
- 580 第九章:南征北战(三)
- 581 第九章:南征北战(四)
- 582 第十章:大河滔滔(一)
- 583 第十章:大河滔滔(二)
- 584 第十章:大河滔滔(三)
- 585 第十章:大河滔滔(四)
- 586 第十一章:载覆之道(一)
- 587 第十一章:载覆之道(二)
- 588 第十一章:载覆之道(三)
- 589 第十一章:载覆之道(四)
- 590 第十二章:秋冬攻势(一)
- 591 第十二章:秋冬攻势(二)
- 592 第十二章:秋冬攻势(三)
- 593 第十二章:秋冬攻势(四)
- 594 第十三章:纵横驰骋(一)
- 595 第十三章:纵横驰骋(二)
- 596 第十三章:纵横驰骋(三)
- 597 第十三章:纵横驰骋(四)
- 598 第十四章:遍地烽烟(一)
- 599 第十四章:遍地烽烟(二)
- 600 第十四章:遍地烽烟(四)
- 601 第十五章:以势相迫(一)
- 602 第十五章:以势相迫(二)
- 603 第十五章:以势相迫(三)
- 604 第十五章:以势相迫(四)
- 605 第十六章:对苏宣战(一)
- 606 第十六章:对苏宣战(二)
- 607 第十六章:对苏宣战(三)
- 608 第十六章:对苏宣战(四)
- 609 第十七章:兵分数路(一)
- 610 第十七章:兵分数路(二)
- 611 第十七章:兵分数路(三)
- 612 第十七章:兵分数路(四)
- 613 第十八章:连锁反应(一)
- 614 第十八章:连锁反应(二)
- 615 第十八章:连锁反应(三)
- 616 第十八章:连锁反应(四)
- 617 第十九章:纵横交错(一)
- 618 第十九章:纵横交错(二)
- 619 第十九章:纵横交错(三)
- 620 九章:纵横交错(四)
- 621 第二十章:利令智昏(一)
- 622 第二十章:利令智昏(二)
- 623 第二十章:利令智昏(三)
- 624 第二十章:利令智昏(四)
- 625 第一章:大洋惊涛(一)
- 626 第一章:大洋惊涛(二)
- 627 第一章:大洋惊涛(三)
- 628 第一章:大洋惊涛(四)
- 629 第二章:城下之盟(一)
- 630 第二章:城下之盟(二)
- 631 第二章:城下之盟(三)
- 632 第二章:城下之盟(四)
- 633 第三章:迎头痛击(一)
- 634 第三章:迎头痛击(二)
- 635 第三章:迎头痛击(三)
- 636 第三章:迎头痛击(四)
- 637 第四章:海空鏖战(一)
- 638 第四章:海空鏖战(二)
- 639 第四章:海空鏖战(三)
- 640 第四章:海空鏖战(四)
- 641 第五章:拦腰切断(一)
- 642 第五章:拦腰切断(二)
- 643 第五章:拦腰切断(三)
- 644 第五章:拦腰切断(四)
- 645 第六章:一记重锤(一)
- 646 第六章:一记重锤(二)
- 647 第六章:一记重锤(三)
- 648 第六章:一记重锤(四)
- 649 第七章:声南击北(一)
- 650 第七章:声南击北(二)
- 651 第七章:声南击北(三)
- 652 第七章:声南击北(四)
- 653 第八章:空前激烈(一)
- 654 第八章:空前激烈(二)
- 655 第八章:空前激烈(三)
- 656 第八章:空前激烈(四)
- 657 第九章:大幕拉开(一)
- 658 第九章:大幕拉开(二)
- 659 第九章:大幕拉开(三)
- 660 第九章:大幕拉开(四)
- 661 第十章:席卷千军(一)
- 662 第十章:席卷千军(二)
- 663 第十章:席卷千军(三)
- 664 第十章:席卷千军(四)
- 665 第十一章:攻守易势(一)
- 666 第十一章:攻守易势(二)
- 667 第十一章:攻守易势(三)
- 668 第十一章:攻守易势(四)
- 669 第十二章:排山倒海(一)
- 670 第十二章:排山倒海(二)
- 671 第十二章:排山倒海(三)
- 672 第十二章:排山倒海(四)
- 673 第十三章:曙光已现(一)
- 674 第十三章:曙光已现(二)
- 675 第十三章:曙光已现(三)
- 676 第十三章:曙光已现(四)
- 677 第十四章:雷霆之势(一)
- 678 第十四章:雷霆之势(二)
- 679 第十四章:雷霆之势(三)
- 680 第十四章:雷霆之势(四)
- 681 第十五章:千里跃进(一)
- 682 第十五章:千里跃进(二)
- 683 第十五章:千里跃进(三)
- 684 第十五章:千里跃进(四)
- 685 第十六章:重心转移(一)
- 686 第十六章:重心转移(二)
- 687 第十六章:重心转移(三)
- 688 第十六章:重心转移(四)
- 689 第十七章:破冰而行(一)
- 690 第十七章:破冰而行(二)
- 691 第十七章:破冰而行(三)
- 692 第十七章:破冰而行(四)
- 693 第十八章:秉以直道(一)
- 694 第十八章:秉以直道(二)
- 695 第十八章:秉以直道(三)
- 696 第十八章:秉以直道(四)
- 697 第十九章:压顶之势(一)
- 698 第十九章:压顶之势(二)
- 699 第十九章:压顶之势(三)
- 700 第十九章:压顶之势(四)
- 701 第二十章:北方大局(一)
- 702 第二十章:北方大局(二)
- 703 第二十章:北方大局(三)
- 704 第二十章:北方大局(四)
- 705 第一章:大势滔滔(一)
- 706 第一章:大势滔滔(二)
- 707 第一章:大势滔滔(三)
- 708 第一章:大势滔滔(四)
- 709 第二章:新的征程(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八章:西北气象(一)
第八章:西北气象(一)
炮火打击持续了近20分钟,接着就是人民军各部的骑兵部队上场了。
马鸿逵上次曾在三关口一带遭受过人民军骑兵突袭,因而这次他选择率部从广宗寺斜插东南,攻击赤木口。赤木口一带地势险要,无法进行大规模的骑兵作战,从这里用兵虽然难度不小,但马鸿逵同样也安心不少。
后世有人将赤木口与三关口混为一谈,但在清末时期的地图上,赤木口与三关口却是两个不同的地方。三关口在明长城外侧,而赤木口则位于三关口的东北侧,且该处没有长城的踪影。
三关口是贺兰山中地势平缓的地方,关口地势比较开阔,此关自古就是自西出入宁夏平原的要道,历史上蒙古灭西夏,以及清朝同治年间西北回乱都曾在这里发生过激烈争夺。在这一带,动用几千骑兵并不存在问题。
此前,孙殿英自恃有7万多大军驻防在三关口外,又有构筑好的机枪火力点,人民军就是出动个两三千骑兵也奈何不了自己,反而会让孙部获得不错的战果,因而并没把马鸿逵提醒的“民匪”骑兵突袭放在心上。
但现在,人民军集中了20多门75火炮、150多门迫击炮专门对孙殿英部予以打击,那些构筑起来的火力点很快便被炮火犁平。炮火过后,张明瑞又将一纵的4千多骑兵全部投入到三关口方向,对孙殿英部进行集中打击。
在攻击宁夏前,孙殿英的41军共有7万多兵力,就是近一个月连番作战损失后,也有近4万可战兵力。但此番炮火打击后,又被骑兵突击,除了一些处于炮火打击边缘的部队有组织的撤退外,孙部其他3万多兵力彻底乱了套。
有聪明点的,让开大路,跑到附近的山中躲避骑兵追杀,而更多的则是抱着“只要跑得比别人快,敌军骑兵就顾不得自己”的念头撒丫子朝外跑。为了跑得快,大多从睡梦中爬起的孙部官兵顾不得携带武器,轻身上路,大枪那玩意带着跑路可是个累赘。
都想快些逃离战场,你拥我挤之下,被踩死、踩伤的孙部官兵不在少数。当然,也有不少衣服都没穿整齐和落在后头的跪在路边乖乖做了俘虏。
跟在一纵骑兵部队后面的人民军步兵,一边跟踪追击扩大战果,一边收容俘虏清剿逃入山中的孙部官兵,有条不紊地展开相关行动。
西线作战的马鸿逵、孙殿英、马步芳三部是人民军此次重点打击目标,可北线的庞、萧、王、孔四部也绝没有放过的道理。张明瑞把特纵加强过来的两千骑兵投入到了这个方向,并将五纵的步兵投入到追击逃敌的行动中。而六纵加强到河西的1万作战部队,一边作为预备队保持警戒,一边按照张明瑞的命令收拾好行装,只待宁夏河西平定后就过河增援到陕北方向。届时,陕北方向的部队将达到44000多兵力,掌控11个新占县并顶住无定河以东、延河以南的各路敌军完全不成问题。
尽管北线的庞、萧、王、孔四部实行了所谓的避战计,可在特纵骑兵和五纵的追击下,还是纷纷败退。王靖国等部的可战兵力这次损失不多,可来不及带走的后勤物资和两万多伤兵却全都落入了人民军手中。
宁夏河西的反击、追击正在进行,类似的场景也在陇东、陇南同时上演。
东路军的孙蔚如等人本来就做好当夜分批撤退的准备。入夜后,17师、警备师,以及高双成旅都开始收拾行装准备连夜撤到鄜县。这样一来,当人民军三纵炮击东路军营地时,孙蔚如等部因有所防备,造成的伤亡并不大。
只是,东路军原本就已打算撤离,现在遭到攻击后就更是兵无斗志,将无战心,原本的有序撤退在炮击后变成了慌乱的溃败。而当徐超远将三纵剩余的两千骑兵加入到对孙蔚如等部的追击时,东路军的溃败之势彻底不可收拾,17师、警备师、高双成旅开始各自逃命。
桥山、子午岭一线距离直罗关约有60公里,徐超远给三纵追击部队的命令是追击出15公里即可,俘获其官兵和辎重,无须赶尽杀绝。尽管如此,当孙蔚如等人于9日凌晨抵达直罗关清点部众时却发现,原本5万多大军现在竟连3万都不到。
损失最惨重的要数高双成部,收拢起来的队伍满打满算才3千出头。导致这一结果,其原因却是入夜后准备行装时,陕北战况不利的消息走漏出来并在高部流传。陕北老窝被端,退路又被切断,人心惶惶之下,原本被抓丁补充进部队的士兵大多趁此次败退时开了小差。
当孙蔚如等人在直罗关商量如何善后并应对上峰时,陇南的胡宗南部也同样遭到了严重打击。
炮击过后,在岷县一线防御作战的江斌部,以及从漳县赶到的许明毅部一同对遭受炮击后的胡宗南部发起反击。
尽管胡宗南此前曾做过防备人民军偷袭的准备,可他却没料到对方会在集中炮击20多分钟后发动3千多骑兵突击。措手不及之下,防线很快被撕开,紧接着就是两万左右人民军的反击冲锋。这其中,许明毅带领的3千多骑兵和6千多步兵,作为新加入战场的生力军,完全不是胡宗南部鏖战近一个月的官兵所能抵挡的。
就在胡宗南组织手下几个旅的部队节节抵抗,节节败退的时候,屋漏偏逢连阴雨,留驻在宕昌司鲁大昌部和胡部西北补充旅一团,却又联名发来电报,声称宕昌司正遭受敌人猛攻,敌军火力凶猛,人数众多,防守部队难以抵挡,要求胡宗南赶快增派援军。
接到鲁大昌等人的求援电报后,胡宗南脸色异常难看。千算万算,最后竟是比原来预料中最坏结果更坏的局面,这对胡宗南实在是个不小的打击。
“凭远兄,事情紧急,你现在就带补充旅、独立旅、骑兵团出发,明天一早一定要赶到宕昌司,确保我军后路无忧”胡宗南急切地说道。
宕昌司距离岷县有70多公里,距离胡宗南等人现在的位置也有60多公里,急行军的话,先头部队明早赶到不成问题。
於达犹豫了一下,劝道:“师座,敌军在这边动用了数千骑兵,我要是再将骑兵团带走,那这边就缺了对其有效的牵制力量,我只带补充旅两团以及独立旅一个团回去就够了,你这边的兵力可不能少。另外,我需要全师补充后勤用的马车。”
骑兵团虽然兵力不多,可有这么一支机动兵力在,确实可以有效牵制敌军的追击行动。而将全师马车调拨给於达,能避免一些部队兼程赶路的辛劳,有利于宕昌司解围作战。
当下,胡宗南毫不犹豫地说道:“就依凭远兄。小心敌人在路上的埋伏,宕昌司那边就拜托凭远兄了”
人民军既然能在岷县一带发起反击,又同时进攻宕昌司,要是再在路上伏击赶往宕昌司的援军,那也不让人奇怪。胡宗南现在是尽可能地考虑到不利因素,以免出现纰漏。
眼见於达准备离开,胡宗南迟疑了一下,又补充道:“若是宕昌司不可守,凭远兄可率援军及宕昌司守军撤向南面的化马关、化石关、平定关及西固堡一带,凭险阻击敌军,保障我军退向武都的通道。”
於达心中一沉,脱口问道:“师座,难道局势败坏到这种地步吗?”
撤到化马关、化石关、平定关及西固堡一带,确实能保障南路军通向武都的退路,可这样一来,不但近一个月的苦战成为过眼烟云,还要丢失宕昌司这个要点,而且胡宗南部也将不得不穿越岷江西岸渺无人烟的山区赶往化石关一带。战败后的山地行军,沿途又无法获得补给,其艰难可想而知。
胡宗南长叹一声后,苦笑道:“我也不希望如此。可‘民匪’与我部鏖战近月,现在先是出击陕北,又是反击我部,其底蕴究竟如何实在让人难以揣测。我们做些最坏打算,不过是预防万一罢了。”
“我明白的,师座在这边多保重”於达心情沉重,慎重地点点头,又朝胡宗南敬了个礼,转身离去。
在宕昌司这边攻击的人民军,除了从陇南三县抽调过来的4千兵力外,还有从天水抽调过来的3千步兵和1千骑兵。这共计8千兵力,加上火力上的优势,若是二纵攻势猛烈一点,肯定能赶在天亮前拿下宕昌司。
不过,若是拿下宕昌司,那胡宗南部虽然原有的后路被断,但也可以向南渡过白龙江,从白龙江南岸经西固返回武都。因而,不若以宕昌司为饵,吸引胡宗南从前线抽兵回来,二纵再贯彻赵振中此前多次讲解过的“围点打援”战术,最大程度的打击胡宗南部。
因此,围攻宕昌司的人民军在用迫击炮敲掉了城防工事,将城内敌军完全压制住后,反而降低了火力。将攻击部队中的1千骑兵和3千步兵埋伏到从岷县到宕昌司的必经之路上。
凌晨时分,乘坐马车赶路的一个营的援军通过了人民军的伏击地点,并在宕昌司外围与攻城阻击部队发生交火。
接到前方传来的消息后,於达松了口气,随即对西北补充旅旅长廖昂、独立旅旅长丁德隆命令道:“独立旅一团在前、二团殿后,补充旅两团居中,加快向宕昌司推进6点半前务必赶到宕昌司”
此前,由于担心路上遇到伏击,除了先头营外,於达一直压制着部队的行进速度。现在既然确定前面没有埋伏,他也就放心让部队加快起速度来。但就在援军过了哈达铺镇,又渡过了胡宗南部此前架设在岷江上方便人员、物资调运的便桥,距离宕昌司只剩下不足5公里,已能听到宕昌司方向传来枪声的时候,於达及其所率领的援军却遭到了人民军的伏击。。.。
更多到,地址
马鸿逵上次曾在三关口一带遭受过人民军骑兵突袭,因而这次他选择率部从广宗寺斜插东南,攻击赤木口。赤木口一带地势险要,无法进行大规模的骑兵作战,从这里用兵虽然难度不小,但马鸿逵同样也安心不少。
后世有人将赤木口与三关口混为一谈,但在清末时期的地图上,赤木口与三关口却是两个不同的地方。三关口在明长城外侧,而赤木口则位于三关口的东北侧,且该处没有长城的踪影。
三关口是贺兰山中地势平缓的地方,关口地势比较开阔,此关自古就是自西出入宁夏平原的要道,历史上蒙古灭西夏,以及清朝同治年间西北回乱都曾在这里发生过激烈争夺。在这一带,动用几千骑兵并不存在问题。
此前,孙殿英自恃有7万多大军驻防在三关口外,又有构筑好的机枪火力点,人民军就是出动个两三千骑兵也奈何不了自己,反而会让孙部获得不错的战果,因而并没把马鸿逵提醒的“民匪”骑兵突袭放在心上。
但现在,人民军集中了20多门75火炮、150多门迫击炮专门对孙殿英部予以打击,那些构筑起来的火力点很快便被炮火犁平。炮火过后,张明瑞又将一纵的4千多骑兵全部投入到三关口方向,对孙殿英部进行集中打击。
在攻击宁夏前,孙殿英的41军共有7万多兵力,就是近一个月连番作战损失后,也有近4万可战兵力。但此番炮火打击后,又被骑兵突击,除了一些处于炮火打击边缘的部队有组织的撤退外,孙部其他3万多兵力彻底乱了套。
有聪明点的,让开大路,跑到附近的山中躲避骑兵追杀,而更多的则是抱着“只要跑得比别人快,敌军骑兵就顾不得自己”的念头撒丫子朝外跑。为了跑得快,大多从睡梦中爬起的孙部官兵顾不得携带武器,轻身上路,大枪那玩意带着跑路可是个累赘。
都想快些逃离战场,你拥我挤之下,被踩死、踩伤的孙部官兵不在少数。当然,也有不少衣服都没穿整齐和落在后头的跪在路边乖乖做了俘虏。
跟在一纵骑兵部队后面的人民军步兵,一边跟踪追击扩大战果,一边收容俘虏清剿逃入山中的孙部官兵,有条不紊地展开相关行动。
西线作战的马鸿逵、孙殿英、马步芳三部是人民军此次重点打击目标,可北线的庞、萧、王、孔四部也绝没有放过的道理。张明瑞把特纵加强过来的两千骑兵投入到了这个方向,并将五纵的步兵投入到追击逃敌的行动中。而六纵加强到河西的1万作战部队,一边作为预备队保持警戒,一边按照张明瑞的命令收拾好行装,只待宁夏河西平定后就过河增援到陕北方向。届时,陕北方向的部队将达到44000多兵力,掌控11个新占县并顶住无定河以东、延河以南的各路敌军完全不成问题。
尽管北线的庞、萧、王、孔四部实行了所谓的避战计,可在特纵骑兵和五纵的追击下,还是纷纷败退。王靖国等部的可战兵力这次损失不多,可来不及带走的后勤物资和两万多伤兵却全都落入了人民军手中。
宁夏河西的反击、追击正在进行,类似的场景也在陇东、陇南同时上演。
东路军的孙蔚如等人本来就做好当夜分批撤退的准备。入夜后,17师、警备师,以及高双成旅都开始收拾行装准备连夜撤到鄜县。这样一来,当人民军三纵炮击东路军营地时,孙蔚如等部因有所防备,造成的伤亡并不大。
只是,东路军原本就已打算撤离,现在遭到攻击后就更是兵无斗志,将无战心,原本的有序撤退在炮击后变成了慌乱的溃败。而当徐超远将三纵剩余的两千骑兵加入到对孙蔚如等部的追击时,东路军的溃败之势彻底不可收拾,17师、警备师、高双成旅开始各自逃命。
桥山、子午岭一线距离直罗关约有60公里,徐超远给三纵追击部队的命令是追击出15公里即可,俘获其官兵和辎重,无须赶尽杀绝。尽管如此,当孙蔚如等人于9日凌晨抵达直罗关清点部众时却发现,原本5万多大军现在竟连3万都不到。
损失最惨重的要数高双成部,收拢起来的队伍满打满算才3千出头。导致这一结果,其原因却是入夜后准备行装时,陕北战况不利的消息走漏出来并在高部流传。陕北老窝被端,退路又被切断,人心惶惶之下,原本被抓丁补充进部队的士兵大多趁此次败退时开了小差。
当孙蔚如等人在直罗关商量如何善后并应对上峰时,陇南的胡宗南部也同样遭到了严重打击。
炮击过后,在岷县一线防御作战的江斌部,以及从漳县赶到的许明毅部一同对遭受炮击后的胡宗南部发起反击。
尽管胡宗南此前曾做过防备人民军偷袭的准备,可他却没料到对方会在集中炮击20多分钟后发动3千多骑兵突击。措手不及之下,防线很快被撕开,紧接着就是两万左右人民军的反击冲锋。这其中,许明毅带领的3千多骑兵和6千多步兵,作为新加入战场的生力军,完全不是胡宗南部鏖战近一个月的官兵所能抵挡的。
就在胡宗南组织手下几个旅的部队节节抵抗,节节败退的时候,屋漏偏逢连阴雨,留驻在宕昌司鲁大昌部和胡部西北补充旅一团,却又联名发来电报,声称宕昌司正遭受敌人猛攻,敌军火力凶猛,人数众多,防守部队难以抵挡,要求胡宗南赶快增派援军。
接到鲁大昌等人的求援电报后,胡宗南脸色异常难看。千算万算,最后竟是比原来预料中最坏结果更坏的局面,这对胡宗南实在是个不小的打击。
“凭远兄,事情紧急,你现在就带补充旅、独立旅、骑兵团出发,明天一早一定要赶到宕昌司,确保我军后路无忧”胡宗南急切地说道。
宕昌司距离岷县有70多公里,距离胡宗南等人现在的位置也有60多公里,急行军的话,先头部队明早赶到不成问题。
於达犹豫了一下,劝道:“师座,敌军在这边动用了数千骑兵,我要是再将骑兵团带走,那这边就缺了对其有效的牵制力量,我只带补充旅两团以及独立旅一个团回去就够了,你这边的兵力可不能少。另外,我需要全师补充后勤用的马车。”
骑兵团虽然兵力不多,可有这么一支机动兵力在,确实可以有效牵制敌军的追击行动。而将全师马车调拨给於达,能避免一些部队兼程赶路的辛劳,有利于宕昌司解围作战。
当下,胡宗南毫不犹豫地说道:“就依凭远兄。小心敌人在路上的埋伏,宕昌司那边就拜托凭远兄了”
人民军既然能在岷县一带发起反击,又同时进攻宕昌司,要是再在路上伏击赶往宕昌司的援军,那也不让人奇怪。胡宗南现在是尽可能地考虑到不利因素,以免出现纰漏。
眼见於达准备离开,胡宗南迟疑了一下,又补充道:“若是宕昌司不可守,凭远兄可率援军及宕昌司守军撤向南面的化马关、化石关、平定关及西固堡一带,凭险阻击敌军,保障我军退向武都的通道。”
於达心中一沉,脱口问道:“师座,难道局势败坏到这种地步吗?”
撤到化马关、化石关、平定关及西固堡一带,确实能保障南路军通向武都的退路,可这样一来,不但近一个月的苦战成为过眼烟云,还要丢失宕昌司这个要点,而且胡宗南部也将不得不穿越岷江西岸渺无人烟的山区赶往化石关一带。战败后的山地行军,沿途又无法获得补给,其艰难可想而知。
胡宗南长叹一声后,苦笑道:“我也不希望如此。可‘民匪’与我部鏖战近月,现在先是出击陕北,又是反击我部,其底蕴究竟如何实在让人难以揣测。我们做些最坏打算,不过是预防万一罢了。”
“我明白的,师座在这边多保重”於达心情沉重,慎重地点点头,又朝胡宗南敬了个礼,转身离去。
在宕昌司这边攻击的人民军,除了从陇南三县抽调过来的4千兵力外,还有从天水抽调过来的3千步兵和1千骑兵。这共计8千兵力,加上火力上的优势,若是二纵攻势猛烈一点,肯定能赶在天亮前拿下宕昌司。
不过,若是拿下宕昌司,那胡宗南部虽然原有的后路被断,但也可以向南渡过白龙江,从白龙江南岸经西固返回武都。因而,不若以宕昌司为饵,吸引胡宗南从前线抽兵回来,二纵再贯彻赵振中此前多次讲解过的“围点打援”战术,最大程度的打击胡宗南部。
因此,围攻宕昌司的人民军在用迫击炮敲掉了城防工事,将城内敌军完全压制住后,反而降低了火力。将攻击部队中的1千骑兵和3千步兵埋伏到从岷县到宕昌司的必经之路上。
凌晨时分,乘坐马车赶路的一个营的援军通过了人民军的伏击地点,并在宕昌司外围与攻城阻击部队发生交火。
接到前方传来的消息后,於达松了口气,随即对西北补充旅旅长廖昂、独立旅旅长丁德隆命令道:“独立旅一团在前、二团殿后,补充旅两团居中,加快向宕昌司推进6点半前务必赶到宕昌司”
此前,由于担心路上遇到伏击,除了先头营外,於达一直压制着部队的行进速度。现在既然确定前面没有埋伏,他也就放心让部队加快起速度来。但就在援军过了哈达铺镇,又渡过了胡宗南部此前架设在岷江上方便人员、物资调运的便桥,距离宕昌司只剩下不足5公里,已能听到宕昌司方向传来枪声的时候,於达及其所率领的援军却遭到了人民军的伏击。。.。
更多到,地址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