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55 第十章:如期爆发(一)
- 356 第十章:如期爆发(二)
- 357 第十章:如期爆发(三)
- 358 第十章:如期爆发(四)
- 359 第十一章:不为瓦全(一)
- 360 第十一章:不为瓦全(二)
- 361 第十一章:不为瓦全(三)
- 362 第十一章:不为瓦全(四)
- 363 第十二章:大震遂泥(一)
- 364 第十二章:大震遂泥(二)
- 365 第十五章:防守反击(一)
- 366 第十五章:防守反击(二)
- 367 第十五章:防守反击(三)
- 368 第十五章:防守反击(四)
- 369 第十六章:事变丛生(一)
- 370 第十六章:事变丛生(二)
- 371 第十六章:事变丛生(三)
- 372 第十六章:事变丛生(四)
- 373 第十七章:鸿渐于逵(一)
- 374 第十七章:鸿渐于逵(二)
- 375 第十八章:纷纷扰扰(一)
- 376 第十八章:纷纷扰扰(二)
- 377 第十八章:纷纷扰扰(三)
- 378 第十八章:纷纷扰扰(四)
- 379 第十九章:驱马入疆(一)
- 380 第十九章:驱马入疆(二)
- 381 第十九章:驱马入疆(三)
- 382 第十九章:驱马入疆(四)
- 383 第二十章:如此局势(一)
- 384 第二十章:如此局势(二)
- 385 第二十章:如此局势(三)
- 386 第二十章:如此局势(四)
- 387 第一章:长城抗战(一)
- 388 第一章:长城抗战(二)
- 389 第一章:长城抗战(三)
- 390 第一章:长城抗战(四)
- 391 第二章:限制接触(一)
- 392 第二章:限制接触(二)
- 393 第二章:限制接触(三)
- 394 第二章:限制接触(四)
- 395 第三章:蓄力西北(一)
- 396 第三章:蓄力西北(二)
- 397 第三章:蓄力西北(三)
- 398 第三章:蓄力西北(四)
- 399 第四章:厉兵秣马(一)
- 400 第四章:厉兵秣马(二)
- 401 第四章:厉兵秣马(三)
- 402 第四章:厉兵秣马(四)
- 403 第五章:东西进击(一)
- 404 第五章:东西进击(二)
- 405 第五章:东西进击(三)
- 406 第五章:东西进击(四)
- 407 第六章:干戈四起(一)
- 408 第六章:干戈四起(二)
- 409 第六章:干戈四起(三)
- 410 第六章:干戈四起(四)
- 411 第七章:急转直下(一)
- 412 第七章:急转直下(二)
- 413 第七章:急转直下(三)
- 414 第七章:急转直下(四)
- 415 第八章:西北气象(一)
- 416 第八章:西北气象(二)
- 417 第八章:西北气象(三)
- 418 第八章:西北气象(四)
- 419 第九章:腾飞之翼(一)
- 420 第九章:腾飞之翼(二)
- 421 第九章:腾飞之翼(三)
- 422 第九章:腾飞之翼(四)
- 423 第十章:春雷惊蛰(一)
- 424 第十章:春雷惊蛰(二)
- 425 第十章:春雷惊蛰(三)
- 426 第十章:春雷惊蛰(四)
- 427 第十一章:其势已成(二)
- 428 第十一章:其势已成(三)
- 429 第十一章:其势已成(四)
- 430 第十二章:兵锋东指(一)
- 431 第十二章:兵锋东指(二)
- 432 第十二章:兵锋东指(三)
- 433 第十二章:兵锋东指(四)
- 434 第十三章:水到渠成(一)
- 435 第十三章:水到渠成(二)
- 436 第十三章:水到渠成(三)
- 437 第十三章:水到渠成(四)
- 438 第十四章:天堑通途(一)
- 439 第十四章:天堑通途(二)
- 440 第十四章:天堑通途(三)
- 441 第十四章:天堑通途(四)
- 442 第十五章:动荡局势(一)
- 443 第十五章:动荡局势(二)
- 444 第十五章:动荡局势(三)
- 445 第十五章:动荡局势(四)
- 446 第十六章:星火燎原(一)
- 447 第十六章:星火燎原(二)
- 448 第十六章:星火燎原(三)
- 449 提前拜年了!
- 450 第十六章:星火燎原(四)
- 451 第十七章:比邻天涯(一)
- 452 第十七章:比邻天涯(二)
- 453 第十七章:比邻天涯(三)
- 454 第十七章:比邻天涯(四)
- 455 第十八章:明修栈道(一)
- 456 第十八章:明修栈道(二)
- 457 第十八章:明修栈道(三)
- 458 第十八章:明修栈道(四)
- 459 第十九章:孤注一掷(一)
- 460 第十九章:孤注一掷(二)
- 461 第十九章:孤注一掷(三)
- 462 第十九章:孤注一掷(四)
- 463 第二十章:振聋发聩(一)
- 464 第二十章:振聋发聩(二)
- 465 第二十章:振聋发聩(三)
- 466 第二十章:振聋发聩(四)
- 467 第一章:关山飞度(一)
- 468 第一章:关山飞度(二)
- 469 第一章:关山飞度(三)
- 470 第一章:关山飞度(四)
- 471 第二章:大风起兮(一)
- 472 第二章:大风起兮(二)
- 473 第二章:大风起兮(三)
- 474 第二章:大风起兮(四)
- 475 第三章:多事之秋(一)
- 476 第三章:多事之秋(二)
- 477 第三章:多事之秋(三)
- 478 第三章:多事之秋(四)
- 479 第四章:局势转折(一)
- 480 第四章:局势转折(二)
- 481 第四章:局势转折(三)
- 482 第四章:局势转折(四)
- 483 第五章:独立自主(一)
- 484 第五章:独立自主(二)
- 485 第五章:独立自主(三)
- 486 第五章:独立自主(四)
- 487 第六章:多管齐下(一)
- 488 第六章:多管齐下(二)
- 489 第六章:多管齐下(三)
- 490 第六章:多管齐下(四)
- 491 第七章:末日灾难(一)
- 492 第七章:末日灾难(二)
- 493 第七章:末日灾难(三)
- 494 第七章:末日灾难(四)
- 495 第八章:烽火狂燃(一)
- 496 第八章:烽火狂燃(二)
- 497 第八章:烽火狂燃(三)
- 498 第八章:烽火狂燃(四)
- 499 第九章:明夷不明(一)
- 500 第九章:明夷不明(二)
- 501 第九章:明夷不明(三)
- 502 第九章:明夷不明(四)
- 503 第十章:义利之间(一)
- 504 第十章:义利之间(二)
- 505 第十章:义利之间(三)
- 506 第十章:义利之间(四)
- 507 第十一章:易纵为横(一)
- 508 第十一章:易纵为横(二)
- 509 第十一章:易纵为横(三)
- 510 第十一章:易纵为横(四)
- 511 第十二章:初战晋北(一)
- 512 第十二章:初战晋北(二)
- 513 第十二章:初战晋北(三)
- 514 第十二章:初战晋北(四)
- 515 第十三章:雄关漫道(一)
- 516 第十三章:雄关漫道(二)
- 517 第十三章:雄关漫道(三)
- 518 第十三章:雄关漫道(四)
- 519 第十四章:横空而出(一)
- 520 第十四章:横空而出(二)
- 521 第十四章:横空而出(三)
- 522 第十四章:横空而出(四)
- 523 第十五章:砺兵鏖战(一)
- 524 第十五章:砺兵鏖战(二)
- 525 第十五章:砺兵鏖战(三)
- 526 第十五章:砺兵鏖战(四)
- 527 第十六章:破釜沉舟(一)
- 528 第十六章:破釜沉舟(二)
- 529 第十六章:破釜沉舟(三)
- 530 第十六章:破釜沉舟(四)
- 531 第十七章:一念之差(一)
- 532 第十七章:一念之差(二)
- 533 第十七章:一念之差(三)
- 534 第十七章:一念之差(四)
- 535 第十八章:兵势如水(二)
- 536 第十八章:兵势如水(三)
- 537 第十八章:兵势如水(四)
- 538 第十九章:激水漂石(一)
- 539 第十九章:激水漂石(二)
- 540 第十九章:激水漂石(三)
- 541 第十九章:激水漂石(四)
- 542 第二十章:虽远必诛(一)
- 543 第二十章:虽远必诛(二)
- 544 第二十章:虽远必诛(三)
- 545 第二十章:虽远必诛(四)
- 546 第一章:前所未有(一)
- 547 第一章:前所未有(二)
- 548 第一章:前所未有(三)
- 549 第一章:前所未有(四)
- 550 第二章:兵戈再起(一)
- 551 第二章:兵戈再起(二)
- 552 第二章:兵戈再起(三)
- 553 第二章:兵戈再起(四)
- 554 第三章:主客之势(一)
- 555 第三章:主客之势(二)
- 556 第三章:主客之势(三)
- 557 第三章:主客之势(四)
- 558 第四章:此伏彼起(一)
- 559 第四章:此伏彼起(二)
- 560 第四章:此伏彼起(三)
- 561 第四章:此伏彼起(四)
- 562 第五章:四方云动(一)
- 563 第五章:四方云动(二)
- 564 第五章:四方云动(三)
- 565 第五章:四方云动(四)
- 566 第六章:纵横相间(一)
- 567 第六章:纵横相间(二)
- 568 第六章:纵横相间(三)
- 569 第六章:纵横相间(四)
- 570 第七章:新仇旧恨(一)
- 571 第七章:新仇旧恨(二)
- 572 第七章:新仇旧恨(三)
- 573 第七章:新仇旧恨(四)
- 574 第八章:时移世易(一)
- 575 第八章:时移世易(二)
- 576 第八章:时移世易(三)
- 577 第八章:时移世易(四)
- 578 第九章:南征北战(一)
- 579 第九章:南征北战(二)
- 580 第九章:南征北战(三)
- 581 第九章:南征北战(四)
- 582 第十章:大河滔滔(一)
- 583 第十章:大河滔滔(二)
- 584 第十章:大河滔滔(三)
- 585 第十章:大河滔滔(四)
- 586 第十一章:载覆之道(一)
- 587 第十一章:载覆之道(二)
- 588 第十一章:载覆之道(三)
- 589 第十一章:载覆之道(四)
- 590 第十二章:秋冬攻势(一)
- 591 第十二章:秋冬攻势(二)
- 592 第十二章:秋冬攻势(三)
- 593 第十二章:秋冬攻势(四)
- 594 第十三章:纵横驰骋(一)
- 595 第十三章:纵横驰骋(二)
- 596 第十三章:纵横驰骋(三)
- 597 第十三章:纵横驰骋(四)
- 598 第十四章:遍地烽烟(一)
- 599 第十四章:遍地烽烟(二)
- 600 第十四章:遍地烽烟(四)
- 601 第十五章:以势相迫(一)
- 602 第十五章:以势相迫(二)
- 603 第十五章:以势相迫(三)
- 604 第十五章:以势相迫(四)
- 605 第十六章:对苏宣战(一)
- 606 第十六章:对苏宣战(二)
- 607 第十六章:对苏宣战(三)
- 608 第十六章:对苏宣战(四)
- 609 第十七章:兵分数路(一)
- 610 第十七章:兵分数路(二)
- 611 第十七章:兵分数路(三)
- 612 第十七章:兵分数路(四)
- 613 第十八章:连锁反应(一)
- 614 第十八章:连锁反应(二)
- 615 第十八章:连锁反应(三)
- 616 第十八章:连锁反应(四)
- 617 第十九章:纵横交错(一)
- 618 第十九章:纵横交错(二)
- 619 第十九章:纵横交错(三)
- 620 九章:纵横交错(四)
- 621 第二十章:利令智昏(一)
- 622 第二十章:利令智昏(二)
- 623 第二十章:利令智昏(三)
- 624 第二十章:利令智昏(四)
- 625 第一章:大洋惊涛(一)
- 626 第一章:大洋惊涛(二)
- 627 第一章:大洋惊涛(三)
- 628 第一章:大洋惊涛(四)
- 629 第二章:城下之盟(一)
- 630 第二章:城下之盟(二)
- 631 第二章:城下之盟(三)
- 632 第二章:城下之盟(四)
- 633 第三章:迎头痛击(一)
- 634 第三章:迎头痛击(二)
- 635 第三章:迎头痛击(三)
- 636 第三章:迎头痛击(四)
- 637 第四章:海空鏖战(一)
- 638 第四章:海空鏖战(二)
- 639 第四章:海空鏖战(三)
- 640 第四章:海空鏖战(四)
- 641 第五章:拦腰切断(一)
- 642 第五章:拦腰切断(二)
- 643 第五章:拦腰切断(三)
- 644 第五章:拦腰切断(四)
- 645 第六章:一记重锤(一)
- 646 第六章:一记重锤(二)
- 647 第六章:一记重锤(三)
- 648 第六章:一记重锤(四)
- 649 第七章:声南击北(一)
- 650 第七章:声南击北(二)
- 651 第七章:声南击北(三)
- 652 第七章:声南击北(四)
- 653 第八章:空前激烈(一)
- 654 第八章:空前激烈(二)
- 655 第八章:空前激烈(三)
- 656 第八章:空前激烈(四)
- 657 第九章:大幕拉开(一)
- 658 第九章:大幕拉开(二)
- 659 第九章:大幕拉开(三)
- 660 第九章:大幕拉开(四)
- 661 第十章:席卷千军(一)
- 662 第十章:席卷千军(二)
- 663 第十章:席卷千军(三)
- 664 第十章:席卷千军(四)
- 665 第十一章:攻守易势(一)
- 666 第十一章:攻守易势(二)
- 667 第十一章:攻守易势(三)
- 668 第十一章:攻守易势(四)
- 669 第十二章:排山倒海(一)
- 670 第十二章:排山倒海(二)
- 671 第十二章:排山倒海(三)
- 672 第十二章:排山倒海(四)
- 673 第十三章:曙光已现(一)
- 674 第十三章:曙光已现(二)
- 675 第十三章:曙光已现(三)
- 676 第十三章:曙光已现(四)
- 677 第十四章:雷霆之势(一)
- 678 第十四章:雷霆之势(二)
- 679 第十四章:雷霆之势(三)
- 680 第十四章:雷霆之势(四)
- 681 第十五章:千里跃进(一)
- 682 第十五章:千里跃进(二)
- 683 第十五章:千里跃进(三)
- 684 第十五章:千里跃进(四)
- 685 第十六章:重心转移(一)
- 686 第十六章:重心转移(二)
- 687 第十六章:重心转移(三)
- 688 第十六章:重心转移(四)
- 689 第十七章:破冰而行(一)
- 690 第十七章:破冰而行(二)
- 691 第十七章:破冰而行(三)
- 692 第十七章:破冰而行(四)
- 693 第十八章:秉以直道(一)
- 694 第十八章:秉以直道(二)
- 695 第十八章:秉以直道(三)
- 696 第十八章:秉以直道(四)
- 697 第十九章:压顶之势(一)
- 698 第十九章:压顶之势(二)
- 699 第十九章:压顶之势(三)
- 700 第十九章:压顶之势(四)
- 701 第二十章:北方大局(一)
- 702 第二十章:北方大局(二)
- 703 第二十章:北方大局(三)
- 704 第二十章:北方大局(四)
- 705 第一章:大势滔滔(一)
- 706 第一章:大势滔滔(二)
- 707 第一章:大势滔滔(三)
- 708 第一章:大势滔滔(四)
- 709 第二章:新的征程(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十五章:防守反击(一)
第十五章:防守反击(一)
能在11月20日和甘州马步青部取得联系,这实在让杨虎城有些意外之喜。
“恭喜司令,这可是个好兆头!”17路军参谋长王一山笑着向杨虎城道贺,“有了马步青的加入,我们就形成了6路大军从东南西北四面围攻人民军的态势。加上装备改善,火力加强,恢复甘、宁两省指日可待啊!”
“一山兄,恐怕不会这么简单啊。”杨虎城虽说也信心挺足,但对一日之间便歼灭苏雨生部,且短期内便席卷甘、宁两省的人民军来说,却不敢掉以轻心,“人民军能在短短几个月内便囊括甘、宁两省众多区域,其战力绝对不可小视啊。只希望其他几路能多牵制一些人民军的兵力,也好增加我们陕西主攻部队的机会。”
在杨虎城心中,原本就对甘州马步青部没存多大指望,现在既然联系上了,那正好让他出兵向东攻击武威。按时间算,转运到西宁的装备是来不及运送到马步青那里了,可只要他能出兵攻击武威,先不管其结果会如何,至少能牵制人民军在河西地区的兵力,增加其他5路兵力的机会。
当然,对于陇南鲁大昌、西宁的马麟和马步芳,杨虎城也同样将其视为辅攻方向,杨虎城真正依靠的是自己麾下的孙、马两个师以及井岳秀的那个加强旅。
陕北的井岳秀在得到装备加强后,除原定派出的4个步兵团,1个骑兵团不变外,原来的一个野炮营、一个迫击炮营升格成野炮团、迫击炮团后一起加入对宁夏河东部的进剿。为了统一指挥,井岳秀将该部兵力组成一个临时加强旅,由麾下大将高双成指挥。
在南京方面拨付潼关行营的装备中,共有36门75口径野炮,60门81口径迫击炮,4万枪支及相应弹药。单从数量上看,老蒋对围攻人民军的行动绝对是下了大本钱,但实际上,南京政府的破费并不多。这些武器基本上都是去年大战中从阎冯联军手中缴获的战利品,还有不少是战后各方部队缩编时收缴上来的装备。经过挑选和翻新,这次给运到西安了。不过,即便是翻新的装备,也让西北几省的大小军头欣喜非常。单看杨虎城手下马青苑师不少士兵手中还拿着20多年前的,膛线都快磨秃了的汉阳造,就知道井岳秀、鲁大昌、马麟等部的装备如何了。
对于南京方面运来的这批装备,杨虎城除了给井岳秀送去12门野炮、12门迫击炮以及8000枪械和相应弹药外,将24门野炮、24门迫击炮及两万枪支分给了孙蔚如、马青苑两个师,又将24门迫击炮及剩余的12000支枪分别运送给陇南鲁大昌及西宁的马麟、马步芳。
在杨虎城的心里,曾动过用自己部队换下的旧装备分发给陇南和西宁,将南京运来的装备自己留下的念头,只是南京派到各路部队的电台操作人员曾和这批装备一同抵达西安,做手脚的话肯定难以隐瞒,一番考虑过后,杨虎城便放弃了这个心思。
现在6路大军中,杨虎城最有把握的三支部队已经作好了进攻准备:井岳秀部已经由高双成带领大小7个团近8000兵力集中到了定边一带,可随时向宁夏河东的盐池等地发起攻击;孙蔚如师的三个旅已经部署到了长武——陇县一线,只待令下便可攻击泾川、灵台、华亭等陇东地区;马青苑师的两个旅已经进抵两当、徽县,可随时向清水、天水发起攻击。凭借大为加强的火力,杨虎城相信,即便不能一举恢复甘、宁两省,也可取得足够应付南京方面的的战果。
至于陇南鲁大昌、西宁马麟和马步芳、甘州马步青这三部,虽说是牵制力量,但总计两万多的兵力,怎么也应该从人民军身上咬下几块肉来。何况,有南京方面派出的电台操作人员及时通报情况,杨虎城也不怕这三路偷奸耍滑。
考虑到马步青部接到消息有些晚,杨虎城便决定再给该部几天准备时间,约定6路大军将于28日分别从不同方向,一起对人民军发动进攻。
杨虎城这边基本上准备就绪,人民也各部也已基本到位。
从10月份到现在,沂蒙那边支援的24000人经过几番周折,总算全数抵达了西北根据地,并分派到各个纵队及50多个县的政府部门。有了这些人的加入,西北根据地的可战兵力达到7万左右,政府工作人员达到1万左右。这大大缓解了西北根据地在兵力等方面的压力,进一步加强了人民军对根据地的控制。
到11月中,人民军各部兵力调整完毕。
现在,除了原有的3个主力纵队外,又增添了由陈致远、崔毅负责的第4个主力纵队,这4个纵队的兵力都在13000人左右。
此外,特纵的兵力增加到6200人,炮纵的兵力增加到6000人,教纵的兵力维持6600人不变。当然,这三个纵队一共抽调了2500兵力在海原成立了作战训练中心,正着手训练新兵。
日,张明瑞、杨天明、柳继峰、徐超远、陈致远、王凤山、于镇山等人聚集在海原作训中心的作战指挥室中,传达赵振中的电令并对即将要到来的作战进行具体部署。
“根据前些天从吴鸣山转来的定边华美商团的消息,井岳秀部得到南京方面在装备上给予的补充和加强,已经有了野炮团、迫击炮团。井岳秀部能如此,想必杨虎城部更不会差到哪去。因此,各部作战时务必注意加强对敌人重火力的防范,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张明瑞看看在座的众人,又继续说道,“敌情有了这样的变化,根据先生10月初和前天来电的要求,我们这次也要对此次战役的具体部署进行调整。”
在新的部署中,徐超远的三纵将负责应对陕西杨虎城部孙蔚如师的进攻;柳继峰的二纵将负责应对陇南杨虎城部马青苑师及鲁大昌师的进攻;陈致远的四纵和杨天明的特纵将负责解决河西走廊方向、青海方向以及陇西岷县以北区域各县敌军;一纵张明瑞部将负责解决攻击盐池的井岳秀部。
鉴于敌军火力得到加强,而二纵担负的防线又过长,决定由教纵负责环县、庆阳、合水等地防务,并作为战役预备队,以随时加入到二纵、三纵方向;炮纵的38门75口径火炮和16门105口径火炮配属一、二、三纵使用。
“75口径火炮配属使用没问题,不过,我不建议此次作战使用105口径火炮。”在张明瑞讲完有关部署后,王凤山开口道,“现在国内105口径火炮实属稀有,若是我们此战使用后,肯定会让杨虎城和南京方面提高警惕,并探查来源,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在赵振中等人将从东三省兵工厂内运出的装备转移到西北根据地后,炮纵真的可谓是鸟枪换炮。从原来12门美制75口径野炮,增加到现在拥有美制、辽造共38门75火炮,以及16门105口径火炮的程度。
“凤山的顾虑有道理。”杨天明赞同道,“从去年中原大战到现在,国内各方作战中,除了沂蒙那边在今年春天炮轰马鸿逵部时使用过105口径火炮,还真没听说有其他势力使用过这种口径火炮。我们谨慎一些是应该的。再说,就凭我们各纵队配备的迫击炮和炮纵加强的75火炮,足以应付此次敌人的围剿了。”
张明瑞仔细想想后也觉得有道理,便点头道:“那好,炮纵的105火炮此次就不动用了。大家还有别的意见吗?”
“我有一点补充。”徐超远开口说道,“四纵是新成立的,但这次担负的任务可不轻。我建议我们三个主力纵队都拿出1000匹战马补充给四纵,这样,他们的机动性会大大提高,这次河西走廊和青海方向的作战也更有把握些。”
四纵成立得晚,没赶上各个纵队瓜分战马的时机,因而整个纵队里现在只有一纵支援的500匹战马。这种情况确实不利于河西走廊及青海方向的作战。
“哎呀,痛快点,我们每个纵队连人带马给四纵1000,这样,四纵就有了3000可用的骑兵,用不着再训练。”柳继峰说得很干脆,“当然,四纵也得拿出3000兵力补充我们这三个纵队。”
张明瑞和徐超远等人相互看看,都觉得柳继峰这个主意不错。“那好,就按继峰说的定了。”张明瑞拍板道。
“呵呵,感谢各位兄弟的大力帮衬。”意外得到3000骑兵的陈致远高兴得合不拢嘴,“有了这股骑兵,完成任务就更没问题了。等我们拿下了山丹军马场,至少可以获得几千匹好马,而且以后也不用愁没战马用了。”
山丹军马场位于山丹县南55公里处的祁连山区大马营草场,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亚洲规模最大的马场。这里地势平坦,水草丰茂,气候适宜,是马匹繁衍、生长的理想场所。自西汉以来,这里以当地蒙古马为基础,又引进了各种西域良马,杂交培育出的山丹马驰名天下。由此,山丹马场也成为历代皇家军马养殖基地。
从前年开始,山丹军马场落入马步青、马步芳兄弟掌握,成为其扩充骑兵力量的源泉。可以说,要是没有山丹军马场,也根本不会有在原本历史上纵横西北的青马势力。
“哈哈,还有这好事呢?”柳继峰乐道,“那这样吧,我们这1000匹马算是借给四纵的,等你们拿下山丹马场后,再还给我们每个纵队1000匹山丹好马就是了。按‘邹掌柜’的话说,这叫有借有还嘛。”
见柳继峰从刚才的豪爽大方变成现在的见缝插针,众人忍不住都笑了起来。
笑过之后,于镇山却问道:“明瑞,先生以前曾点评过去年大战后老蒋对中共势力围剿时双方采用的策略,现在我们也面临敌人的6路围剿,怎么我们采用的策略和他们大不相同啊?我知道我们眼下的布置肯定没问题,可导致其中区别的原因又是什么?”。.。
更多到,地址
“恭喜司令,这可是个好兆头!”17路军参谋长王一山笑着向杨虎城道贺,“有了马步青的加入,我们就形成了6路大军从东南西北四面围攻人民军的态势。加上装备改善,火力加强,恢复甘、宁两省指日可待啊!”
“一山兄,恐怕不会这么简单啊。”杨虎城虽说也信心挺足,但对一日之间便歼灭苏雨生部,且短期内便席卷甘、宁两省的人民军来说,却不敢掉以轻心,“人民军能在短短几个月内便囊括甘、宁两省众多区域,其战力绝对不可小视啊。只希望其他几路能多牵制一些人民军的兵力,也好增加我们陕西主攻部队的机会。”
在杨虎城心中,原本就对甘州马步青部没存多大指望,现在既然联系上了,那正好让他出兵向东攻击武威。按时间算,转运到西宁的装备是来不及运送到马步青那里了,可只要他能出兵攻击武威,先不管其结果会如何,至少能牵制人民军在河西地区的兵力,增加其他5路兵力的机会。
当然,对于陇南鲁大昌、西宁的马麟和马步芳,杨虎城也同样将其视为辅攻方向,杨虎城真正依靠的是自己麾下的孙、马两个师以及井岳秀的那个加强旅。
陕北的井岳秀在得到装备加强后,除原定派出的4个步兵团,1个骑兵团不变外,原来的一个野炮营、一个迫击炮营升格成野炮团、迫击炮团后一起加入对宁夏河东部的进剿。为了统一指挥,井岳秀将该部兵力组成一个临时加强旅,由麾下大将高双成指挥。
在南京方面拨付潼关行营的装备中,共有36门75口径野炮,60门81口径迫击炮,4万枪支及相应弹药。单从数量上看,老蒋对围攻人民军的行动绝对是下了大本钱,但实际上,南京政府的破费并不多。这些武器基本上都是去年大战中从阎冯联军手中缴获的战利品,还有不少是战后各方部队缩编时收缴上来的装备。经过挑选和翻新,这次给运到西安了。不过,即便是翻新的装备,也让西北几省的大小军头欣喜非常。单看杨虎城手下马青苑师不少士兵手中还拿着20多年前的,膛线都快磨秃了的汉阳造,就知道井岳秀、鲁大昌、马麟等部的装备如何了。
对于南京方面运来的这批装备,杨虎城除了给井岳秀送去12门野炮、12门迫击炮以及8000枪械和相应弹药外,将24门野炮、24门迫击炮及两万枪支分给了孙蔚如、马青苑两个师,又将24门迫击炮及剩余的12000支枪分别运送给陇南鲁大昌及西宁的马麟、马步芳。
在杨虎城的心里,曾动过用自己部队换下的旧装备分发给陇南和西宁,将南京运来的装备自己留下的念头,只是南京派到各路部队的电台操作人员曾和这批装备一同抵达西安,做手脚的话肯定难以隐瞒,一番考虑过后,杨虎城便放弃了这个心思。
现在6路大军中,杨虎城最有把握的三支部队已经作好了进攻准备:井岳秀部已经由高双成带领大小7个团近8000兵力集中到了定边一带,可随时向宁夏河东的盐池等地发起攻击;孙蔚如师的三个旅已经部署到了长武——陇县一线,只待令下便可攻击泾川、灵台、华亭等陇东地区;马青苑师的两个旅已经进抵两当、徽县,可随时向清水、天水发起攻击。凭借大为加强的火力,杨虎城相信,即便不能一举恢复甘、宁两省,也可取得足够应付南京方面的的战果。
至于陇南鲁大昌、西宁马麟和马步芳、甘州马步青这三部,虽说是牵制力量,但总计两万多的兵力,怎么也应该从人民军身上咬下几块肉来。何况,有南京方面派出的电台操作人员及时通报情况,杨虎城也不怕这三路偷奸耍滑。
考虑到马步青部接到消息有些晚,杨虎城便决定再给该部几天准备时间,约定6路大军将于28日分别从不同方向,一起对人民军发动进攻。
杨虎城这边基本上准备就绪,人民也各部也已基本到位。
从10月份到现在,沂蒙那边支援的24000人经过几番周折,总算全数抵达了西北根据地,并分派到各个纵队及50多个县的政府部门。有了这些人的加入,西北根据地的可战兵力达到7万左右,政府工作人员达到1万左右。这大大缓解了西北根据地在兵力等方面的压力,进一步加强了人民军对根据地的控制。
到11月中,人民军各部兵力调整完毕。
现在,除了原有的3个主力纵队外,又增添了由陈致远、崔毅负责的第4个主力纵队,这4个纵队的兵力都在13000人左右。
此外,特纵的兵力增加到6200人,炮纵的兵力增加到6000人,教纵的兵力维持6600人不变。当然,这三个纵队一共抽调了2500兵力在海原成立了作战训练中心,正着手训练新兵。
日,张明瑞、杨天明、柳继峰、徐超远、陈致远、王凤山、于镇山等人聚集在海原作训中心的作战指挥室中,传达赵振中的电令并对即将要到来的作战进行具体部署。
“根据前些天从吴鸣山转来的定边华美商团的消息,井岳秀部得到南京方面在装备上给予的补充和加强,已经有了野炮团、迫击炮团。井岳秀部能如此,想必杨虎城部更不会差到哪去。因此,各部作战时务必注意加强对敌人重火力的防范,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张明瑞看看在座的众人,又继续说道,“敌情有了这样的变化,根据先生10月初和前天来电的要求,我们这次也要对此次战役的具体部署进行调整。”
在新的部署中,徐超远的三纵将负责应对陕西杨虎城部孙蔚如师的进攻;柳继峰的二纵将负责应对陇南杨虎城部马青苑师及鲁大昌师的进攻;陈致远的四纵和杨天明的特纵将负责解决河西走廊方向、青海方向以及陇西岷县以北区域各县敌军;一纵张明瑞部将负责解决攻击盐池的井岳秀部。
鉴于敌军火力得到加强,而二纵担负的防线又过长,决定由教纵负责环县、庆阳、合水等地防务,并作为战役预备队,以随时加入到二纵、三纵方向;炮纵的38门75口径火炮和16门105口径火炮配属一、二、三纵使用。
“75口径火炮配属使用没问题,不过,我不建议此次作战使用105口径火炮。”在张明瑞讲完有关部署后,王凤山开口道,“现在国内105口径火炮实属稀有,若是我们此战使用后,肯定会让杨虎城和南京方面提高警惕,并探查来源,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在赵振中等人将从东三省兵工厂内运出的装备转移到西北根据地后,炮纵真的可谓是鸟枪换炮。从原来12门美制75口径野炮,增加到现在拥有美制、辽造共38门75火炮,以及16门105口径火炮的程度。
“凤山的顾虑有道理。”杨天明赞同道,“从去年中原大战到现在,国内各方作战中,除了沂蒙那边在今年春天炮轰马鸿逵部时使用过105口径火炮,还真没听说有其他势力使用过这种口径火炮。我们谨慎一些是应该的。再说,就凭我们各纵队配备的迫击炮和炮纵加强的75火炮,足以应付此次敌人的围剿了。”
张明瑞仔细想想后也觉得有道理,便点头道:“那好,炮纵的105火炮此次就不动用了。大家还有别的意见吗?”
“我有一点补充。”徐超远开口说道,“四纵是新成立的,但这次担负的任务可不轻。我建议我们三个主力纵队都拿出1000匹战马补充给四纵,这样,他们的机动性会大大提高,这次河西走廊和青海方向的作战也更有把握些。”
四纵成立得晚,没赶上各个纵队瓜分战马的时机,因而整个纵队里现在只有一纵支援的500匹战马。这种情况确实不利于河西走廊及青海方向的作战。
“哎呀,痛快点,我们每个纵队连人带马给四纵1000,这样,四纵就有了3000可用的骑兵,用不着再训练。”柳继峰说得很干脆,“当然,四纵也得拿出3000兵力补充我们这三个纵队。”
张明瑞和徐超远等人相互看看,都觉得柳继峰这个主意不错。“那好,就按继峰说的定了。”张明瑞拍板道。
“呵呵,感谢各位兄弟的大力帮衬。”意外得到3000骑兵的陈致远高兴得合不拢嘴,“有了这股骑兵,完成任务就更没问题了。等我们拿下了山丹军马场,至少可以获得几千匹好马,而且以后也不用愁没战马用了。”
山丹军马场位于山丹县南55公里处的祁连山区大马营草场,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亚洲规模最大的马场。这里地势平坦,水草丰茂,气候适宜,是马匹繁衍、生长的理想场所。自西汉以来,这里以当地蒙古马为基础,又引进了各种西域良马,杂交培育出的山丹马驰名天下。由此,山丹马场也成为历代皇家军马养殖基地。
从前年开始,山丹军马场落入马步青、马步芳兄弟掌握,成为其扩充骑兵力量的源泉。可以说,要是没有山丹军马场,也根本不会有在原本历史上纵横西北的青马势力。
“哈哈,还有这好事呢?”柳继峰乐道,“那这样吧,我们这1000匹马算是借给四纵的,等你们拿下山丹马场后,再还给我们每个纵队1000匹山丹好马就是了。按‘邹掌柜’的话说,这叫有借有还嘛。”
见柳继峰从刚才的豪爽大方变成现在的见缝插针,众人忍不住都笑了起来。
笑过之后,于镇山却问道:“明瑞,先生以前曾点评过去年大战后老蒋对中共势力围剿时双方采用的策略,现在我们也面临敌人的6路围剿,怎么我们采用的策略和他们大不相同啊?我知道我们眼下的布置肯定没问题,可导致其中区别的原因又是什么?”。.。
更多到,地址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