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23 第三百一十八章 自爆身份
- 324 第三百一十九章 重金悬赏
- 325 第三百二十章 谁是幕后真凶
- 326 第三百二十一章 霸道的阻拦
- 327 第三百二十二章 兄弟间的算计
- 328 第三百三十三章 拓跋部落来人
- 329 第三百三十四章 各有心机的谈判
- 330 第三百三十五章 拓跋玉的感叹
- 331 第三百三十六章 鸠摩智跑了!
- 332 第三百三十七章 胜败即生死
- 333 第三百三十八章 不要金银要人头!
- 334 第三百二十九章 钱收下,人没有
- 335 第三百三十章 狼头授首
- 336 第三百三十一章 同袍既兄弟
- 337 第三百三十二章 边境局势骤紧
- 338 第三百三十三章 求仇人帮忙
- 339 第三百三十四章 又被坑了!
- 340 第三百三十五章 皇祖母病危
- 341 第三百三十六章 丰厚的聘礼
- 342 第一章 化装入王府
- 343 第二章 帝王家,无亲情!
- 344 第三章 祖孙情深
- 345 第四章 你不敢杀我!
- 346 第五章 再不走,就走不了!
- 347 第六章 太皇太后殡天
- 348 第七章 事毕终离京
- 349 第八章 蛟龙入海待风起
- 350 第九章 琉球初议事
- 351 第十章 组建六部一府
- 352 第十一章 未来的无限期待
- 353 第十二章 侍女的命运
- 354 第十三章 微服私访移民村
- 355 第十四章 建新城与任命
- 356 第十五章 长远规划与整编
- 357 第十六章 海盗团的新任务
- 358 第十七章 段正淳出海
- 359 第十八章 琼州王的厚礼
- 360 第十九章 中转香湾岛
- 361 第二十章 打造工业模型
- 362 第二十一章 众女终至
- 363 第二十二章 相见欢与喜事
- 364 第二十三章 恐怖的建城速度
- 365 第二十四章 奴隶的巨大作用
- 366 第二十五章 除夕团圆夜
- 367 第二十六章 白叠子与热闹
- 368 第二十七章 与民同乐庆除夕
- 369 第二十八章 母女私房话
- 370 第二十九章 新年不眠夜
- 371 第三十章 皇帝的反省
- 372 第三十一章 考查新移民基地
- 373 第三十二章 先唐遗民村落
- 374 第三十三章 避世的结果
- 375 第三十四章 山谷大平原
- 376 第三十五章 美味龙凤汤
- 377 第三十六章 王爷的赏赐
- 378 第三十七章 卖房还是卖货?
- 379 第三十八章 昂贵的奢侈品
- 380 第三十九章 谁在算计谁
- 381 第四十章 打造最强海军
- 382 第四十一章 感动的老太监
- 383 第四十二章 大婚在即
- 384 第四十三章 灵鹫剑婢抵岛
- 385 第四十四章 神仙姐姐落凡尘
- 386 第四十五章 喜上加喜
- 387 第四十六章 新城落成与洞房
- 388 第四十七章 洞房花烛夜
- 389 近期更新说明!
- 390 第四十八章 对未来的思考
- 391 第四十九章 重利引人才
- 392 第五十章 给皇帝的回礼
- 393 第五十一章 皇家秘探的无奈
- 394 第五十二章 改变,教育先行!
- 395 第五十三章 新型战船
- 396 第五十四章 海上实弹测试
- 397 第五十五章 视察火器工坊
- 398 第五十六章 岳老三的幸福
- 399 第五十七章 为战争做准备
- 400 第五十八章 离岛赴任琼州
- 401 第五十九章 平静下的乱象
- 402 第六十章 军政事务初定
- 403 第六十一章 视察的用意
- 404 第六十二章 抢钱与送钱
- 405 第六十三章 此乃当今王爷!
- 406 第六十四章 临机独断
- 407 第六十五章 雇贼杀王
- 408 第六十六章 山贼夜袭城
- 409 第六十七章 杀鸡用牛刀
- 410 第六十八章 前李朝的敌意
- 411 第六十九章 老太爷的算计
- 412 第七十章 到底谁算计了谁!
- 413 第七十二章 王爷亲审案
- 414 第七十三章 孙不教,爷之过!
- 415 第七十四章 为战争做准备
- 416 第七十五章 琼州新政
- 417 第七十六章 党争的牺牲品
- 418 第七十七章 苏轼的惊诧
- 419 第七十八章 恶人兄弟重逢
- 420 第七十九章 王爷驾临岳府
- 421 第八十章 苏轼赴任琼州
- 422 第八十一章 兄弟各有算计
- 423 第八十二章 雷州密宣旨
- 424 第八十三章 一切为了打赢
- 425 第八十四章 靡烂的兵曹司
- 426 第八十五章 钦差卫队入城
- 427 第八十六章 老兵的坚守
- 428 第八十七章 宣战李朝
- 429 第八十八章 海军VS水军
- 430 第八十九章 用炮弹劝降
- 431 第九十章 后知后觉的李朝
- 432 第九十一章 应战总动员
- 433 第九十二章 雪上加霜的战事
- 434 第九十三章 移民融合新政
- 435 第九十四章 对决高阳平原
- 436 第九十五章 凶残的防御器
- 437 第九十六章 攻击接连受挫
- 438 第九十七章 破晓炮袭营
- 439 第九十八章 筹备反攻
- 440 第九十九章 将计就计大战起
- 441 第一百章 枪盾如林决生死
- 442 第一百零一章 亡国的预兆
- 443 第一百零二章 喜忧两重天
- 444 新书上传,求支持!
- 445 第一百零三章 艰难的抉择
- 446 第一百零四章 皇帝亦抛弃
- 447 第一百零五章 铁血亦有柔情
- 448 第一百零六章 双喜临门
- 449 第一百零七章 无惧流言蜚语
- 450 第一百零八章 哲宗的野望
- 451 第一百零九章 国之根基
- 452 第一百一十章 大宋骑军现状
- 453 第一百一十一章 杀胡令之威
- 454 第一百一十二章 商通四海
- 455 第一百一十三章 御驾亲征
- 456 第一百一十四章 宋辽终开战
- 457 第一百一十五章 杨家将使命
- 458 第一百一十六章 怪异的攻城战
- 459 第一百一十七章 城破众人惊
- 460 第一百一十八章 出力不贪功
- 461 第一百一十九章 战争主动权
- 462 第一百二十章 皇帝的心思
- 463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一切为打赢
- 464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午时入城用膳
- 465 一些废话,看看吧!
- 466 第一百二十三章 火炮的威力
- 467 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乱之征兆
- 468 第一百二十五章 赐封辽东王
- 469 第一百二十六章 兄弟再重逢
- 470 第一百二十七章 万骑约死战
- 471 第一百二十八章 虽胜犹败
- 472 第一百二十九章 鬼骑军再现
- 473 第一百三十章 势均力敌
- 474 第一百三十一章 鬼骑VS重骑
- 475 第一百三十二章 慕容复的突袭
- 476 第一百三十三章 皇帝也有童真
- 477 第一百三十四章 新皇继位
- 478 第一百三十五章 回京前的布置
- 479 第一百三十六章 京师暗流涌动
- 480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为皇位不择手段
- 481 第一百三十八章 作茧自缚
- 482 第一百三十九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
- 483 第一百四十章 宗庙交锋
- 484 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局初定
- 485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图盛世共盛举
- 486 第一百四十三章 段正明禅位
- 487 第一百四十四章 合纵连横
- 488 第一百四十五章 议和的条件
- 489 第一百四十六章 穷途末路
- 490 第一百四十七章 孤家寡人
- 491 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战重启
- 492 第一百四十九章 兔死狗烹
- 493 第一百五十章 打错算盘的完颜
- 494 第一百五十一章 女真覆灭
- 495 第一百五十二章 战事尘埃落定
- 496 第一百五十三章 铁汉也有柔情
- 497 第一百五十四章 新皇新气象
- 498 第一百五十五章 武帝名、江湖传
- 499 第一百五十六章 童姥也会老!
- 500 第一百五十七章 虚竹的未来
- 501 第一百五十八章 移民天下的计划
- 502 第一百五十九章 征讨海岛三国
- 503 第一百六十章 不臣服则灭族
- 504 第一百六十一章 盛平世来之不易
- 505 第一百六十二章 惮位归隐(大结局)
- 506 完本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三百三十八章 不要金银要人头!
第三百三十八章 不要金银要人头!
尽管西夏方面知道宗赞不告别别的事情,可第二天吐蕃的卫队,还是打着他们王子的旗号。在皇城百姓的注视下,保留了颜面离开,甚至城外还有一支千人骑护送。
就在这些百姓觉得,这驸马征选都没进行,怎么吐蕃王子就离开时。没多久,上次被拦下来的大辽小王子的卫队,再次出现在皇城百姓的视线之中。
面对此次他们离开,赫然连还特意陪行,不少皇城百姓也被搞糊涂了。不是传言刺杀公主的凶手,就是这位大辽的小王子吗?那怎么还让他离开呢?
就算有些百姓心有不甘,却也没人敢象赵孝锡那样,单枪匹马的将他们拦阻下来。这一次,耶律图在赫然连这些城防军的看护下,也总算顺利的出了城。
得知顺利出城,耶律图掀开马车上的车帘,略带不甘的道:“兴庆府,本王总有一天,还会回来的!来人,传令众军加速行军,先离开兴庆府再说。”
此番来西夏,真正让他感受到了耻辱。尤其是昨天,赵孝锡丝毫不顾颜面的不屑,更让他恨上了这座皇城的所有人。只是他明白,眼下不是雪耻的时机。
想要洗刷在这里承受的耻辱,首先就必须登上那张皇帝宝座。如果不能胜利掌权,他所有的想法都不可能成为现实。眼下,平安返回大辽才是最紧要的事情。
花费了不少的代价,耶律图从那位兵部尚书手里,得到了一千骑兵的保护。只是这种私下的交易,为了顾及影响,更多要等他们离开兴庆府,才会得到那些私属骑兵的帮助。
在耶律图换乘战马。不在需要这缓慢行进的马车,开始往夏辽边境赶时。那些皇城百姓,很快又看到,第三支离开皇城的队伍。
相比耶律图享受到大辽王世子的待遇,耶律齐却显得很平常了一些。身边的护卫,也没先前两支队伍多。就连本人。也是直接骑马缓行,与赫然连告别后离开。
看着吐蕃跟大辽陆续离开,赫然连长松一口气时,更多也充当了深深的担忧。做为皇城守将,赫然连非常清楚,眼下平静更多只是暂时的。
等到大辽两位王子回到大辽,相信那位大辽的皇帝,不会轻易的放过西夏。到时好不容易,平息下来的两国战乱。怕是又要再起风云。
其实在赫然连看来,这次选择与大宋结盟,他更多觉得应该。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赫然连已然发现,赵孝锡相比这些前来应征的王世子,文治武功都强上不少。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赵孝锡能否真心实意,帮助西夏对抗大辽呢?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如果不救,西夏这次只怕真的赔了公主又折兵啊!
当三支队伍离开皇城时。赵孝锡却收到布衣阁,紧急送来的情报。看到这封情报,赵孝锡很快道:“来人,去把拓跋野叫来。这事,本王要好好问问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布衣阁紧急送来的情报。就是侦察到拓跋部落,跟着拓跋野出来的三支千人队。如今正隐藏在赵孝锡卫队前往兴庆府的路上,第一批伏兵想必今晚就能接战。
得知赵孝锡有请,待在皇城等待拓跋玉回来的拓跋野,也不明白这个时候。赵孝锡为何会主动找他。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不管如何,在拓跋玉没顺利回归前,拓跋野面对赵孝锡都必须委屈求全。这并非拓跋野怕了赵孝锡,而是为了部落的稳定,必须忍气吞声应付赵孝锡的霸道。
等到拓跋野抵达大理卫队下榻的驿馆,如今的驿站里面,除了还未离开的回鹘卫队,已经显得很空荡。可就算如此,附近巡逻的守城兵一样不敢大意。
当拓跋野抵达驿站,赵孝锡也没隐瞒什么,直接道:“拓跋将军,你是不是觉得,本王同意将拓跋玉带进西夏,你们就万事大吉了?”
拓跋野一听这话,显得有些不解的道:“还请郡王明示?”
望着一头雾水的拓跋野,其实赵孝锡早就知道,此事并非拓跋野的手笔。可在赵孝锡看来,这种情况下,不借题发挥一下,岂不太傻了。
很快将翻译好的密信,直接丢到了拓跋野坐的位置上。看到上面写的内容,拓跋野脸色一下子变得苍白了起来,随后却显得一脸怒气。
‘他们还真敢这样做!’
骂出这样一句,看着赵孝锡严肃的表情,拓跋野立刻道:“郡王爷,还请见谅,此事野真的不知情。他们想必是其它两位公子私下所做之事,绝非族长下令所为啊!”
赵孝锡对于他的回答,显得很平静的道:“这是你一家之言,本王不管他是什么人。我只知道,他们准备伏击本王的卫队。你说,这种不守承诺的事情,本王应怎么做?”
听到这话,想到赵孝锡当时在皇宫所说的话,拓跋野咬牙道:“请郡王放心,野这就派兵去解救你的卫队。不管他是谁派来的,谁敢打你卫队的主意,就与野为敌。”
明白他一直都是支持拓跋玉接掌部落的万人将,拓跋玉的生死,也关系着他的生死。如果拓跋玉不能掌权,他跟他身后的族人,都将因此而被清理血洗。
既然那两位烂泥扶不上墙的公子,敢这样公然派兵截杀拓跋玉,就意味着他们从暗斗变成了明争。那么他也必须拿出决断,不再给这两位公子保留颜面了。
看着拓跋野说出这话,赵孝锡突然抬手道:“拓跋将军,还请稍安勿躁。听将军话里的意思,这些伏击本王卫队的拓跋骑兵,并非将军指使的?”
拓跋野听着这话,苦笑道:“郡王,拓跋部落的事情,能瞒过别人,只怕瞒不过郡王吧?此事真不是野所为,而是两位公子统领的骑兵,不想看到玉儿他平安回归吧!”
见拓跋野这样干脆的自爆部落的家丑,赵孝锡反倒点头道:“看来拓跋将军对侄子,还真的信心满满啊!算了,这事就不用你出手了,本王的卫队不是那么好伏击的。
既然今天拓跋将军在这里,本王的卫队想来明后天就会抵达。将军是不是听听,之前在皇宫说的条件呢?要知道,本王的条件可不好完成哦!”
望着赵孝锡诡异的笑容,拓跋野心里骤然一惊,却很快道:“还请郡王直言!”
‘先前在皇宫,国主一直言拓跋部落,为捍卫夏辽的边境,做出不菲的功勋。而拓跋玉的回归,方能让目前即将陷入分崩离析的拓跋部落稳定下来。
换句话说,拓跋玉能否平安回归部落,关系到拓跋部落的未来。这样的拓跋玉,值不值得拓跋部落,拿出点诚意来呢?本王不要金银,也不要战马,只要一个人头!’
不要金银要人头!
这话听的拓跋野心中困惑,可得到赵孝锡用茶水,将这个人名字写出来时。拓跋野内心一苦,叹道:“郡王爷,此事太过滋事体大,传出去只怕辽国会震怒啊!”
写在桌子上的人名,正是耶律齐三个字。要这个人的人头,无疑是彻底跟大辽翻脸。到那时,拓跋部落必须承受大辽震怒的后果,能否保存下来真的尚未可知。
赵孝锡对拓跋野的回答,很平静的道:“拓跋将军,这就是本王的条件。而且,给你考虑的时间不多,如果他返回大辽,就意味着我们两方的协议破裂。
或许你会觉得,本王为什么非要他的命。原因很简单,他差点要了本王小妹的命,也差点要了银川公主跟段世子的命。本王不想他安然回到大辽!
顺便说一句,他如果死了,大辽有人会震怒,但同样有人会高兴。更何况,将军出身拓跋部落,难道就没点隐藏起来的力量。据本王所知,这辽夏边境马匪众多呢!”
抛下这样一句话,拓跋野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可他清楚,赵孝锡既然把条件说出来,几乎没有商量的余地。不要耶律齐的命,就会要拓跋玉的命!
就在拓跋野还想商量一番时,赵孝锡却以公事为由,直接端茶送客。临出门的时候,赵孝锡还特意提醒他一遍,耶律齐卫队行进的路线。
望着离开的赵孝锡,坐在会客厅的拓跋野,也清楚给他考虑的时间不多了。一命换一命,听上去很合乎情理。可拓跋野非常清楚,一旦做了这事,拓跋部落再无反悔的机会。
一句话,赵孝锡让拓跋部落去追杀耶律齐,是一箭双雕的打算。既解决了未来的对手,又把拓跋部落绑上了战车。让他们从此,没机会再与辽国眉来眼去。
走出驿馆的拓跋野,此刻才真正明白,这位大宋的郡王爷。非但武功高人一等,这算计人的本事,同样也不是他所能相比的。
那怕他知道这是个坑,他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往里跳。相比杀一个大辽王子,拓跋野还是觉得,拓跋玉的性命更为重要。这不但关系整个部落,更多也关系他的身家性命!(未完待续。。)RL
就在这些百姓觉得,这驸马征选都没进行,怎么吐蕃王子就离开时。没多久,上次被拦下来的大辽小王子的卫队,再次出现在皇城百姓的视线之中。
面对此次他们离开,赫然连还特意陪行,不少皇城百姓也被搞糊涂了。不是传言刺杀公主的凶手,就是这位大辽的小王子吗?那怎么还让他离开呢?
就算有些百姓心有不甘,却也没人敢象赵孝锡那样,单枪匹马的将他们拦阻下来。这一次,耶律图在赫然连这些城防军的看护下,也总算顺利的出了城。
得知顺利出城,耶律图掀开马车上的车帘,略带不甘的道:“兴庆府,本王总有一天,还会回来的!来人,传令众军加速行军,先离开兴庆府再说。”
此番来西夏,真正让他感受到了耻辱。尤其是昨天,赵孝锡丝毫不顾颜面的不屑,更让他恨上了这座皇城的所有人。只是他明白,眼下不是雪耻的时机。
想要洗刷在这里承受的耻辱,首先就必须登上那张皇帝宝座。如果不能胜利掌权,他所有的想法都不可能成为现实。眼下,平安返回大辽才是最紧要的事情。
花费了不少的代价,耶律图从那位兵部尚书手里,得到了一千骑兵的保护。只是这种私下的交易,为了顾及影响,更多要等他们离开兴庆府,才会得到那些私属骑兵的帮助。
在耶律图换乘战马。不在需要这缓慢行进的马车,开始往夏辽边境赶时。那些皇城百姓,很快又看到,第三支离开皇城的队伍。
相比耶律图享受到大辽王世子的待遇,耶律齐却显得很平常了一些。身边的护卫,也没先前两支队伍多。就连本人。也是直接骑马缓行,与赫然连告别后离开。
看着吐蕃跟大辽陆续离开,赫然连长松一口气时,更多也充当了深深的担忧。做为皇城守将,赫然连非常清楚,眼下平静更多只是暂时的。
等到大辽两位王子回到大辽,相信那位大辽的皇帝,不会轻易的放过西夏。到时好不容易,平息下来的两国战乱。怕是又要再起风云。
其实在赫然连看来,这次选择与大宋结盟,他更多觉得应该。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赫然连已然发现,赵孝锡相比这些前来应征的王世子,文治武功都强上不少。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赵孝锡能否真心实意,帮助西夏对抗大辽呢?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如果不救,西夏这次只怕真的赔了公主又折兵啊!
当三支队伍离开皇城时。赵孝锡却收到布衣阁,紧急送来的情报。看到这封情报,赵孝锡很快道:“来人,去把拓跋野叫来。这事,本王要好好问问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布衣阁紧急送来的情报。就是侦察到拓跋部落,跟着拓跋野出来的三支千人队。如今正隐藏在赵孝锡卫队前往兴庆府的路上,第一批伏兵想必今晚就能接战。
得知赵孝锡有请,待在皇城等待拓跋玉回来的拓跋野,也不明白这个时候。赵孝锡为何会主动找他。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不管如何,在拓跋玉没顺利回归前,拓跋野面对赵孝锡都必须委屈求全。这并非拓跋野怕了赵孝锡,而是为了部落的稳定,必须忍气吞声应付赵孝锡的霸道。
等到拓跋野抵达大理卫队下榻的驿馆,如今的驿站里面,除了还未离开的回鹘卫队,已经显得很空荡。可就算如此,附近巡逻的守城兵一样不敢大意。
当拓跋野抵达驿站,赵孝锡也没隐瞒什么,直接道:“拓跋将军,你是不是觉得,本王同意将拓跋玉带进西夏,你们就万事大吉了?”
拓跋野一听这话,显得有些不解的道:“还请郡王明示?”
望着一头雾水的拓跋野,其实赵孝锡早就知道,此事并非拓跋野的手笔。可在赵孝锡看来,这种情况下,不借题发挥一下,岂不太傻了。
很快将翻译好的密信,直接丢到了拓跋野坐的位置上。看到上面写的内容,拓跋野脸色一下子变得苍白了起来,随后却显得一脸怒气。
‘他们还真敢这样做!’
骂出这样一句,看着赵孝锡严肃的表情,拓跋野立刻道:“郡王爷,还请见谅,此事野真的不知情。他们想必是其它两位公子私下所做之事,绝非族长下令所为啊!”
赵孝锡对于他的回答,显得很平静的道:“这是你一家之言,本王不管他是什么人。我只知道,他们准备伏击本王的卫队。你说,这种不守承诺的事情,本王应怎么做?”
听到这话,想到赵孝锡当时在皇宫所说的话,拓跋野咬牙道:“请郡王放心,野这就派兵去解救你的卫队。不管他是谁派来的,谁敢打你卫队的主意,就与野为敌。”
明白他一直都是支持拓跋玉接掌部落的万人将,拓跋玉的生死,也关系着他的生死。如果拓跋玉不能掌权,他跟他身后的族人,都将因此而被清理血洗。
既然那两位烂泥扶不上墙的公子,敢这样公然派兵截杀拓跋玉,就意味着他们从暗斗变成了明争。那么他也必须拿出决断,不再给这两位公子保留颜面了。
看着拓跋野说出这话,赵孝锡突然抬手道:“拓跋将军,还请稍安勿躁。听将军话里的意思,这些伏击本王卫队的拓跋骑兵,并非将军指使的?”
拓跋野听着这话,苦笑道:“郡王,拓跋部落的事情,能瞒过别人,只怕瞒不过郡王吧?此事真不是野所为,而是两位公子统领的骑兵,不想看到玉儿他平安回归吧!”
见拓跋野这样干脆的自爆部落的家丑,赵孝锡反倒点头道:“看来拓跋将军对侄子,还真的信心满满啊!算了,这事就不用你出手了,本王的卫队不是那么好伏击的。
既然今天拓跋将军在这里,本王的卫队想来明后天就会抵达。将军是不是听听,之前在皇宫说的条件呢?要知道,本王的条件可不好完成哦!”
望着赵孝锡诡异的笑容,拓跋野心里骤然一惊,却很快道:“还请郡王直言!”
‘先前在皇宫,国主一直言拓跋部落,为捍卫夏辽的边境,做出不菲的功勋。而拓跋玉的回归,方能让目前即将陷入分崩离析的拓跋部落稳定下来。
换句话说,拓跋玉能否平安回归部落,关系到拓跋部落的未来。这样的拓跋玉,值不值得拓跋部落,拿出点诚意来呢?本王不要金银,也不要战马,只要一个人头!’
不要金银要人头!
这话听的拓跋野心中困惑,可得到赵孝锡用茶水,将这个人名字写出来时。拓跋野内心一苦,叹道:“郡王爷,此事太过滋事体大,传出去只怕辽国会震怒啊!”
写在桌子上的人名,正是耶律齐三个字。要这个人的人头,无疑是彻底跟大辽翻脸。到那时,拓跋部落必须承受大辽震怒的后果,能否保存下来真的尚未可知。
赵孝锡对拓跋野的回答,很平静的道:“拓跋将军,这就是本王的条件。而且,给你考虑的时间不多,如果他返回大辽,就意味着我们两方的协议破裂。
或许你会觉得,本王为什么非要他的命。原因很简单,他差点要了本王小妹的命,也差点要了银川公主跟段世子的命。本王不想他安然回到大辽!
顺便说一句,他如果死了,大辽有人会震怒,但同样有人会高兴。更何况,将军出身拓跋部落,难道就没点隐藏起来的力量。据本王所知,这辽夏边境马匪众多呢!”
抛下这样一句话,拓跋野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可他清楚,赵孝锡既然把条件说出来,几乎没有商量的余地。不要耶律齐的命,就会要拓跋玉的命!
就在拓跋野还想商量一番时,赵孝锡却以公事为由,直接端茶送客。临出门的时候,赵孝锡还特意提醒他一遍,耶律齐卫队行进的路线。
望着离开的赵孝锡,坐在会客厅的拓跋野,也清楚给他考虑的时间不多了。一命换一命,听上去很合乎情理。可拓跋野非常清楚,一旦做了这事,拓跋部落再无反悔的机会。
一句话,赵孝锡让拓跋部落去追杀耶律齐,是一箭双雕的打算。既解决了未来的对手,又把拓跋部落绑上了战车。让他们从此,没机会再与辽国眉来眼去。
走出驿馆的拓跋野,此刻才真正明白,这位大宋的郡王爷。非但武功高人一等,这算计人的本事,同样也不是他所能相比的。
那怕他知道这是个坑,他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往里跳。相比杀一个大辽王子,拓跋野还是觉得,拓跋玉的性命更为重要。这不但关系整个部落,更多也关系他的身家性命!(未完待续。。)RL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