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693 第692章 象棋的未来发展
- 694 第693章 象棋名谱赏析
- 695 第694章 象棋爱情故事
- 696 第695章 象棋小知识
- 697 第696章 象棋小故事
- 698 第697章 象棋小常识
- 699 第698章 古代象棋高手
- 700 第699章 象棋小故事
- 701 第700章 象棋小故事
- 702 第701章 象棋文化
- 703 第702章 象棋故事
- 704 第703章 象棋的教育意义
- 705 第704章 象棋的世界观
- 706 第705章 象棋的国际化
- 707 第706章 中国象棋和日本的溯源
- 708 第707章 中国象棋发展方向
- 709 第708章 千月花
- 710 第709章 象棋故事
- 711 第710章 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
- 712 第711章 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
- 713 第712章 象棋高手李义庭
- 714 第713章 象棋历史故事
- 715 第714章 象棋的城市文化
- 716 第715章 象棋小酌
- 717 第716章 象棋与名人
- 718 第717章 象棋高手 养成
- 719 第718章 象棋过去以及发展
- 720 第719章 象棋发展论述
- 721 第720章 象棋故事
- 722 第721章 象棋名人故事
- 723 第722章 象棋英雄
- 724 第723章 澳门象棋
- 725 第724章 东南亚象棋的崛起
- 726 第725章 象棋的王者之王
- 727 第726章 东南亚象棋
- 728 第727章 象棋的对弈?
- 729 第728章 象棋故事
- 730 第729章 象棋常识
- 731 第730章 象棋文化的传承
- 732 第731章 象棋 棋具
- 733 第732章 象棋历史
- 734 第733章 大攀帝国的棋王
- 735 第734章 四川象棋文化的传承
- 736 第735章 西门吹雪的由来
- 737 第736章 亲王陛下的烦恼
- 738 第737章 化敌为友
- 739 第738章 狼王星的新国王
- 740 第739章 王小七的绝招
- 741 第740章 西门吹雪的等待
- 742 第741章 王小七和西门吹雪的对决
- 743 第742章 忘我的境界
- 744 第743章 西门大官人
- 745 第744章 故事与发展
- 746 第745章 象棋世界情节
- 747 第746章 象棋在国外的发展
- 748 第747章 新加坡象棋高手
- 749 第748章 象棋精神
- 750 第749章 象棋界的神雕侠侣
- 751 第750章 吕布
- 752 第751章 来自地球的少年
- 753 第752章 狼王星的时间
- 754 第753章 象棋知识普及时间
- 755 第754章 象棋文化探索
- 756 第755章 象棋的文化
- 757 第756章 象棋文化的海外传播之旅
- 758 第757章 象棋在澳洲的发展
- 759 第758章 象棋在国外
- 760 第759章 象棋天才少年成长史
- 761 第760章 象棋高手李开先
- 762 第761章 象棋十大高手
- 763 第762章 天才之间的惺惺相惜
- 764 第763章 王小七的梦境
- 765 第764章 象棋文化的精研
- 766 第765章 唐代象棋的那些事儿
- 767 第766章 象棋教学教习
- 768 第767章 象棋小故事赏析
- 769 第768章 象棋名家——文天祥(1)
- 770 第769章 象棋名家——文天祥
- 771 第770章 象棋故事
- 772 第771章 象棋
- 773 第772章 象棋与爱情
- 774 第773章 象棋与爱情
- 775 第774章 象棋最高境界
- 776 第775章 象棋与谋略
- 777 第776章 象棋
- 778 第777章 中国棋文化
- 779 第778章 象棋文化
- 780 第779章 象棋
- 781 第780章 象棋文明
- 782 第781章 象棋棋谱
- 783 第782章 象棋的境界
- 784 第783章 象棋文化
- 785 第784章 象棋故事
- 786 第785章 象棋故事
- 787 第786章 象棋高手
- 788 第787章 象棋精髓
- 789 第788章 象棋精髓
- 790 第789章 象棋
- 791 第790章 象棋
- 792 第791章 象棋
- 793 第792章 象棋的发展
- 794 第793章 象棋影视作品
- 795 第794章 象棋经典棋局分析
- 796 第795章 王小七的穿越之旅
- 797 第796章 苏先生的担忧
- 798 第797章 苏先生的反击
- 799 第798章 幽古战神的象棋实力
- 800 第799章 来自幽灵城的问候
- 801 第800章 第七百七十七主章 幽灵少主
- 802 第801章 城主大人的心思
- 803 第802章 一念之间的输和赢
- 804 第803章 尔虞我诈
- 805 第804章 少主大人的烦恼
- 806 第805章 终于苏醒过来了
- 807 第806章 狼王星的曙光
- 808 第807章 真正的象棋
- 809 第808章 象棋知识普及
- 810 第809章 国际象棋简介
- 811 第810章 国际象棋大师
- 812 第811章 国际象棋故事
- 813 第812章 星际联盟
- 814 第813章 国际象棋在中国的发展
- 815 第814章 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的渊源
- 816 第815章 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
- 817 第816章 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赛
- 818 第817章 电脑和人脑的对决
- 819 第818章 国际象棋进化史
- 820 第819章 国际象棋在美国的发展
- 821 第820章 国际象棋大师 诸宸
- 822 第821章 国际象棋和俄罗斯
- 823 第822章 国际象棋和苏联
- 824 第823章 亚历山德拉·科斯坚纽克
- 825 第824章 巾帼不让须眉
- 826 第825章 俄罗斯的国际象棋之光
- 827 第826章 国际象棋大师
- 828 第827章 国际象棋大师
- 829 第828章 中国 国际象棋协会
- 830 第829章 国际象棋奥赛
- 831 第830章 国际象棋大师博比菲舍尔
- 832 第831章 国际象棋知识普及
- 833 第832章 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
- 834 第833章 象棋大师赵国荣
- 835 第834章 国际象棋女子赛
- 836 第835章 象棋大师赵国容(2
- 837 第836章 国际象棋的家国荣誉
- 838 第837章 国际象棋在深圳
- 839 第838章 棋的智慧
- 840 第839章 周武帝宇文邕
- 841 第840章 象棋故事
- 842 第841章 中国象棋大师
- 843 第842章 中国象棋大师
- 844 第843章 象棋大师
- 845 第844章 象棋七星
- 846 第845章 象棋大师于幼华
- 847 第846章 中国象棋与古代文明
- 848 第847章 象棋文化的传播
- 849 第848章 象棋大师
- 850 第849章 象棋大师
- 851 第850章 象棋大师李义庭
- 852 第851章 象棋大师
- 853 第852章 象棋大师
- 854 第853章 象棋大师
- 855 第854章 中国象棋大师
- 856 第855章 象棋大师简介
- 857 第856章 国际智力联盟
- 858 第857章 女子象棋大师
- 859 第858章 女子象棋大师
- 860 第859章 巾帼不让须眉
- 861 第860章 女中豪杰
- 862 第861章 女子象棋高手
- 863 第862章 象棋大师宋国强
- 864 第863章 女子 象棋大师 尤颖钦
- 865 第864章 蒙古象棋
- 866 第865章 象棋文化
- 867 第866章 越南象棋
- 868 第867章 象棋高手蒋川
- 869 第868章 枭雄与象棋
- 870 第869章 象棋与大人物
- 871 第870章 国际象棋终极对手
- 872 第871章 国际象棋大师谢军
- 873 第872章 越南象棋文化
- 874 第873章 国际象棋 故事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702章 象棋故事
第702章 象棋故事
第六百八十四章象棋故事
中国象棋步围棋之后,虽说在古代成熟得较晚,但仍是一项拥有广泛群众基础、雅俗共赏的棋艺活动。据古籍记载,早在战国时代,盛行着一种原始的象牙制的六博棋,每方有棋子6枚,可说是中国象棋的前身。《楚辞·招魂》有“菎蔽象棊(即棋)”之语,是中国象棋出现的最早的文字数据。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发掘出土了战国时期的古棋局。这时象棋已成为具有军事意义的游戏娱乐活动了。
所谓象棋的“象”,最初为“象征”之义,以棋象征战帅及各兵种演习,是一种形象的战斗游戏。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棋艺飞速发展的时代。北周武帝宇邕写了一篇《象经》,把古代象棋称为“象戏”,并亲自给文武百官讲解。可惜的是,《象经》这一珍贵的文献资料,在唐代以后失传了。
隋朝时期,隋文帝杨坚认为《象经》多乱法,故持反对态度,“象戏”一时受到了抑制。但至唐代,象棋活动却有了较大的发展。唐太宗李世民特别喜爱象棋,女皇帝武则天,简直可说是个象棋迷。据《梁公九谏》记载,武则天竟做了一个与天神大罗天女下象棋的梦,还被天女战败,此梦竟使她深感疑惑:不知吉祥否?夜寐梦下棋,必与她平日嬉戏象棋入迷有关。而丞相牛增孺作《玄怪录》,其中两篇文章涉及有关古象棋的故事,描写某宅闹鬼,夜半三更有天马、上将、辎车、兵车等兵马厮杀不止。后人们在其宅下挖出一座古墓,墓里藏有一副象棋,有铜制的马、车、兵、卒棋子。这些虽为神话,但它是从实际生活中演绎出来的,从中可窥视当时社会象棋之普及与受重视的程度。
唐玄宗李隆基登皇位后,将“棋待诏”(以围棋或象棋为正式职业,并领取朝廷薪俸的人)官职正式定下来,此后一直延续至南宋末,历时达500多年。李隆基既喜欢围棋也喜爱下象棋。他常与杨贵妃对弈,其下象棋的方法又十分别致,不是在棋盘上落子,而是以人代棋子。命数十名富女为棋手,在胸上缀以棋子之名称,棋盘则绘图在宫殿金砖地上,在杨贵妃那“莺声燕语”中,宫女随之走动弈棋,那博弈的情景的确奢华有趣。以人代棋的走法被传入日本后,蜕制成日本的“将棋”。
唐玄宗的长子李亨即后来的唐肃宗,也是一位颇爱下象棋的天子。即使“天宝之乱”他与爱妃张良娣拥兵西逃时,只要暂息片刻,他就要与爱妃下棋。而对于四面八方飞来的战报、求援急件,即便堆积如山,他也不屑一顾。丞相李泌用“马嵬坡”事件进言劝说,唐肃宗方有所收敛,但下棋的兴趣仍末减。他为了掩人耳目,将“金铜成形”的象棋,换成“干树枝”雕成的软木棋子,以免走棋时发出声响。从此有了木制的象形立体棋子,被后人称之为“宝应象棋”,从此,象棋由高贵的金、铜鎏金等形式,转向普及的木质形式。
在漫长岁月中,象棋的棋法由简到繁,由粗到精。北宋重臣司马光是个有名的象棋迷,他曾有“闲敲棋子灯花落”之句。他将2人对局改成7人相斗,称作“七国象戏”;后晁补之又把棋局扩大纵横19路,棋子加到98个,名之“广象戏”。但终因繁琐、冗赘,棋艺低下而不得流行。直至北宋末南宋初,象棋发展逐渐定型。即形成棋盘10路、横9路、有界河、“将”在九宫之内的布局。宋代《事林广记》中就记载着中国当时所能看到的最早象棋谱。据发现的宋代象棋正是32枚,其正面刻有楷体汉字,背面刻有实体象形图案,从此,铜铸或木制的阴文涂色棋子取代了以前的立体象形象棋。20世纪70年代在福建泉州后渚港出土的南宋末年木制沈船,在船舱出土了20枚木制象棋子。它们很有可能是船员和乘客的游戏工具,说明南宋时代象棋已相当普及,这是我国出土文物中最早的象棋实物。
象棋在南宋社会得到普遍推广,深受社会各阶层的喜爱,以至家喻户晓,男女老幼都能玩“象戏”。南宋著名诗人李清照十分精通博弈,在她的《打马图》中甚至附刻了一副象棋盘。《宋人轶事汇编》卷19载:文天祥“平生嗜象弈”,着有《单骑见虏》等40局,相传即便他与象棋国手周子善游泳时,两人也在水中凭记忆用语言“盲棋”对弈。南宋丞相洪迈以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刻完整地论述了象棋战术,写出了《棋经论》l卷13篇,其中的棋法战术,已具有相当的战争艺术性。
吴国的丞相顾雍是有名的棋迷。吴太子孙和反对下棋,把下棋说得一无是处。顾雍是丞相,权高位重,对太子的话装做没听见,照旧在宫邸与宾客弈棋。一次,棋战正酣,他在外地做官的儿子顾劭重病身亡了。顾雍闻讯面不改色,对弈如故。但在棋桌下面,却用力以指甲掐手掌上的肉,掐得血都流了来,以发泄心中的痛苦。在三国的政治家中,顾雍有“东吴名相”之誉。他在吴国名臣张昭、孙邵之后执掌相位、辅佐孙权,是个有大功劳的人物。史书说他气度恢宏、处变不惊,从他弈棋的故事可见一斑。顾雍办事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主意,考虑问题周到全面,处理问题稳妥,很讲究方式方法,吴国在他的治理下出现了全面兴盛和繁荣。
明清时期,象棋有了很大的发展,并涌现出了不少象棋名手和论述象棋的专著。明代象棋专著有《金鹏秘诀》、《金滕七着》、《梦人神机》、《百变象棋谱》等,而由徐芝精选的《适清雅趣》是象棋古谱中最系统、完整、实用的一种。象棋之所以如此兴盛,恰如艺术家唐伯虎着《谱双》一书所云:象棋不仅可以娱乐,亦可以论兵。戏曲文学艺术家李开先不仅有高超的棋艺,而且为后世留下两首象棋歌,其《前象棋歌》97句, 628字;《后象棋歌》 136句, 787字,是我国象棋史上的一份重要史料。
清代是中国象棋发展的全盛时期,名家辈出,名谱众多。有关象棋著作有《梅花泉》、《韬元机略》、《心武残篇》、《竹香斋象戏谱》、《百局象棋谱》等。其中王再越着《梅花谱》是中国象棋史上一部带有划时代意义的棋谱,它因战例丰富、变化精微而著称。
在清代紫禁城是宫内廷,帝王后妃们为打发寂寞冷清的宫中生活,也常常以下棋打牌为赌,来散心、解闷、浇愁。北京故宫博物院内珍藏着诸多棋类,其中有一副别致精巧的蒙古象棋,与上述宋代象棋子无甚大差别,棋子为32枚:将2、车4、马4、象4、炮4,但无“士”,“卒”却比现今多4枚。清宫藏蒙古象棋形状为立体象形象棋。其“将”饰清代骑马武将形,顶戴花翎,身穿黄马褂,佩弓箭撒袋。一方骑红马,黄地花马搭;另一方骑黄马,红地花马搭。“炮”为端坐狮子形,一方全身黄色,爪下按一圆球;另一方绿色黄尾巴。“车”为马拉棚车形,车棚内端坐一人,一方黄马拉红车,绿车棚,车棚两侧均开方窗一,坐车人身着绿衣;另一方红马拉红车,绿车棚,车棚两侧均开圆窗一,坐车人身着红衣。“马”为站立马形,一方黄色,黑鬃黑尾;另一方驼色,黑鬃黑尾。“象”为站立骆驼形,一方黄色,另一方驼色。“卒”为端坐人形,一方为头戴清朝官帽,身着黄色衣服;另一方免冠光头,身着红色花衣。关于蒙古象棋如何走法,解释最为详尽的是清人叶名丰的《桥西杂记》。
清乾隆皇帝是个象棋迷。他经常与被清太祖封为****的老豫王多铎的第四代小豫王下棋。俗话说“棋找对手,将寻良才”。两人棋艺相当,不分上下。有时,小豫王受命去宫中与乾隆皇帝嬉戏,有时,乾隆皇帝干脆去豫王府(原在北京东城区帅府园东口)找小豫王“博弈”。一次,乾隆皇帝与小豫王下棋时,小豫王说:“这次要论输赢和高低,我若输了,您可拔掉我府门钉一颗。”乾隆皇帝表示同意。小豫王紧接着又提出一个条件:“您要输了,得给我加一份俸禄,行吗?”“好!”乾隆皇帝高兴地答应下来。于是两人摆开阵式,拼杀激战起来,最后杀了个五比五平。小豫王对乾隆皇帝说:“我输给您五盘,您拔我5颗门钉,我赢你五盘,您给我加5份俸禄。”皇上是金口玉牙,哪能反悔,只好勉强答应下来了。小豫王走后,乾隆皇帝越想越不是滋味,我赢他5盘只拔去5颗门钉,输他5盘,却要给他增添5份俸禄,这不是有欺君之罪吗?这还了得,但又一寻思,豫王是****之一,不能加罪服刑,但为了教训小豫王的贪婪,乾隆皇帝下旨工部将豫王府院墙加高3尺,形同大狱的院墙一般。
爱新觉罗.傅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也谈及慈禧太后与一个陪伴她的太监下棋,只因太监下棋到兴奋处,脱口说了句“奴才杀老祖宗的这只马”,竟惹得慈禧太后大怒道:“我杀你一家子!”然后即刻叫人把这位太监拉出去活活打死了。据文献数据记载,慈禧太后下棋玩牌时十分霸道,宫女、太监等人陪她玩时,都十分小心规矩,以免发生意外事故。即使下棋时能斗赢慈禧太后,也要在不露任何破绽的情况下,将这一局输掉,还要将其多年积蓄的小钱,供奉给“老佛爷”,以求保全生命。
清朝名臣左宗棠喜欢下棋,而且棋艺高超,很少碰到对手。在奉命率兵赴新疆平叛前夕的一天,他微服出巡,在街上看到一个七十多岁老人在写有“天下第一棋手”六个大字的招牌下摆棋阵。左宗棠觉得老人自称“天下第一棋手”过于狂妄,想教训教训他,便上前挑战。没想到老人不堪一击,连连败北。左宗棠在得意之余,命老人赶快自己砸了招牌走人,不要再在这里丢人现眼。
没想到的是,当左宗棠从新疆平叛归来,那块“天下第一棋手”的招牌依然竖在那里。他很不高兴,决定再教训一次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人。说来也怪,这一次左宗棠居然被老人“杀”得落花流水,三战三败。左宗棠不服,第二天又与之鏖战,这次输得更惨。他觉得不可思议,就问老人为什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棋艺会进步得如此之快,老人微笑着回答:“上次您虽是微服出巡,但我知道您是左大人,而且即将出征新疆,我不想挫伤您这个一军主帅的锐气,所以存心让你赢,让您作为一个击败‘天下第一棋手’的胜利者信心十足地去平叛立功。如今,您已凯旋,我也就无所顾忌不再谦让了。”左宗棠听后,羞惭不已。
一盘象棋寓意表示宇宙天文内容关系。象棋布局纵横以像宇宙中天地经纬位置关系,楚河汉界为阴阳两仪分界线,表示月亮与太阳位置相对关系。红方表示天南太阳位置方面关系,黑方表示地北月亮位置方面关系。将帅分别表示太阳与月亮位置,都在九宫米字格内。士仕字表示太阳月亮所在四方位置。象相走田表示北斗星所指向东南西北四方位置。马走日表示地球自转一圈一天,即太阳在黄道位置上所行一步。车字古又读为居音,粤语转字也读为居,说明车字本义表示旋转的意思,即车如天盘旋转。炮隔山打表示地球自转而引起的以北极星中心周围遥相对应的位置关系。兵卒一去不回还表示星体在宇宙天文背景中五方位置的变化。一盘象棋直把中国古代天文内容演绎得淋漓尽致余味无穷…(未完待续)
中国象棋步围棋之后,虽说在古代成熟得较晚,但仍是一项拥有广泛群众基础、雅俗共赏的棋艺活动。据古籍记载,早在战国时代,盛行着一种原始的象牙制的六博棋,每方有棋子6枚,可说是中国象棋的前身。《楚辞·招魂》有“菎蔽象棊(即棋)”之语,是中国象棋出现的最早的文字数据。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发掘出土了战国时期的古棋局。这时象棋已成为具有军事意义的游戏娱乐活动了。
所谓象棋的“象”,最初为“象征”之义,以棋象征战帅及各兵种演习,是一种形象的战斗游戏。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棋艺飞速发展的时代。北周武帝宇邕写了一篇《象经》,把古代象棋称为“象戏”,并亲自给文武百官讲解。可惜的是,《象经》这一珍贵的文献资料,在唐代以后失传了。
隋朝时期,隋文帝杨坚认为《象经》多乱法,故持反对态度,“象戏”一时受到了抑制。但至唐代,象棋活动却有了较大的发展。唐太宗李世民特别喜爱象棋,女皇帝武则天,简直可说是个象棋迷。据《梁公九谏》记载,武则天竟做了一个与天神大罗天女下象棋的梦,还被天女战败,此梦竟使她深感疑惑:不知吉祥否?夜寐梦下棋,必与她平日嬉戏象棋入迷有关。而丞相牛增孺作《玄怪录》,其中两篇文章涉及有关古象棋的故事,描写某宅闹鬼,夜半三更有天马、上将、辎车、兵车等兵马厮杀不止。后人们在其宅下挖出一座古墓,墓里藏有一副象棋,有铜制的马、车、兵、卒棋子。这些虽为神话,但它是从实际生活中演绎出来的,从中可窥视当时社会象棋之普及与受重视的程度。
唐玄宗李隆基登皇位后,将“棋待诏”(以围棋或象棋为正式职业,并领取朝廷薪俸的人)官职正式定下来,此后一直延续至南宋末,历时达500多年。李隆基既喜欢围棋也喜爱下象棋。他常与杨贵妃对弈,其下象棋的方法又十分别致,不是在棋盘上落子,而是以人代棋子。命数十名富女为棋手,在胸上缀以棋子之名称,棋盘则绘图在宫殿金砖地上,在杨贵妃那“莺声燕语”中,宫女随之走动弈棋,那博弈的情景的确奢华有趣。以人代棋的走法被传入日本后,蜕制成日本的“将棋”。
唐玄宗的长子李亨即后来的唐肃宗,也是一位颇爱下象棋的天子。即使“天宝之乱”他与爱妃张良娣拥兵西逃时,只要暂息片刻,他就要与爱妃下棋。而对于四面八方飞来的战报、求援急件,即便堆积如山,他也不屑一顾。丞相李泌用“马嵬坡”事件进言劝说,唐肃宗方有所收敛,但下棋的兴趣仍末减。他为了掩人耳目,将“金铜成形”的象棋,换成“干树枝”雕成的软木棋子,以免走棋时发出声响。从此有了木制的象形立体棋子,被后人称之为“宝应象棋”,从此,象棋由高贵的金、铜鎏金等形式,转向普及的木质形式。
在漫长岁月中,象棋的棋法由简到繁,由粗到精。北宋重臣司马光是个有名的象棋迷,他曾有“闲敲棋子灯花落”之句。他将2人对局改成7人相斗,称作“七国象戏”;后晁补之又把棋局扩大纵横19路,棋子加到98个,名之“广象戏”。但终因繁琐、冗赘,棋艺低下而不得流行。直至北宋末南宋初,象棋发展逐渐定型。即形成棋盘10路、横9路、有界河、“将”在九宫之内的布局。宋代《事林广记》中就记载着中国当时所能看到的最早象棋谱。据发现的宋代象棋正是32枚,其正面刻有楷体汉字,背面刻有实体象形图案,从此,铜铸或木制的阴文涂色棋子取代了以前的立体象形象棋。20世纪70年代在福建泉州后渚港出土的南宋末年木制沈船,在船舱出土了20枚木制象棋子。它们很有可能是船员和乘客的游戏工具,说明南宋时代象棋已相当普及,这是我国出土文物中最早的象棋实物。
象棋在南宋社会得到普遍推广,深受社会各阶层的喜爱,以至家喻户晓,男女老幼都能玩“象戏”。南宋著名诗人李清照十分精通博弈,在她的《打马图》中甚至附刻了一副象棋盘。《宋人轶事汇编》卷19载:文天祥“平生嗜象弈”,着有《单骑见虏》等40局,相传即便他与象棋国手周子善游泳时,两人也在水中凭记忆用语言“盲棋”对弈。南宋丞相洪迈以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刻完整地论述了象棋战术,写出了《棋经论》l卷13篇,其中的棋法战术,已具有相当的战争艺术性。
吴国的丞相顾雍是有名的棋迷。吴太子孙和反对下棋,把下棋说得一无是处。顾雍是丞相,权高位重,对太子的话装做没听见,照旧在宫邸与宾客弈棋。一次,棋战正酣,他在外地做官的儿子顾劭重病身亡了。顾雍闻讯面不改色,对弈如故。但在棋桌下面,却用力以指甲掐手掌上的肉,掐得血都流了来,以发泄心中的痛苦。在三国的政治家中,顾雍有“东吴名相”之誉。他在吴国名臣张昭、孙邵之后执掌相位、辅佐孙权,是个有大功劳的人物。史书说他气度恢宏、处变不惊,从他弈棋的故事可见一斑。顾雍办事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主意,考虑问题周到全面,处理问题稳妥,很讲究方式方法,吴国在他的治理下出现了全面兴盛和繁荣。
明清时期,象棋有了很大的发展,并涌现出了不少象棋名手和论述象棋的专著。明代象棋专著有《金鹏秘诀》、《金滕七着》、《梦人神机》、《百变象棋谱》等,而由徐芝精选的《适清雅趣》是象棋古谱中最系统、完整、实用的一种。象棋之所以如此兴盛,恰如艺术家唐伯虎着《谱双》一书所云:象棋不仅可以娱乐,亦可以论兵。戏曲文学艺术家李开先不仅有高超的棋艺,而且为后世留下两首象棋歌,其《前象棋歌》97句, 628字;《后象棋歌》 136句, 787字,是我国象棋史上的一份重要史料。
清代是中国象棋发展的全盛时期,名家辈出,名谱众多。有关象棋著作有《梅花泉》、《韬元机略》、《心武残篇》、《竹香斋象戏谱》、《百局象棋谱》等。其中王再越着《梅花谱》是中国象棋史上一部带有划时代意义的棋谱,它因战例丰富、变化精微而著称。
在清代紫禁城是宫内廷,帝王后妃们为打发寂寞冷清的宫中生活,也常常以下棋打牌为赌,来散心、解闷、浇愁。北京故宫博物院内珍藏着诸多棋类,其中有一副别致精巧的蒙古象棋,与上述宋代象棋子无甚大差别,棋子为32枚:将2、车4、马4、象4、炮4,但无“士”,“卒”却比现今多4枚。清宫藏蒙古象棋形状为立体象形象棋。其“将”饰清代骑马武将形,顶戴花翎,身穿黄马褂,佩弓箭撒袋。一方骑红马,黄地花马搭;另一方骑黄马,红地花马搭。“炮”为端坐狮子形,一方全身黄色,爪下按一圆球;另一方绿色黄尾巴。“车”为马拉棚车形,车棚内端坐一人,一方黄马拉红车,绿车棚,车棚两侧均开方窗一,坐车人身着绿衣;另一方红马拉红车,绿车棚,车棚两侧均开圆窗一,坐车人身着红衣。“马”为站立马形,一方黄色,黑鬃黑尾;另一方驼色,黑鬃黑尾。“象”为站立骆驼形,一方黄色,另一方驼色。“卒”为端坐人形,一方为头戴清朝官帽,身着黄色衣服;另一方免冠光头,身着红色花衣。关于蒙古象棋如何走法,解释最为详尽的是清人叶名丰的《桥西杂记》。
清乾隆皇帝是个象棋迷。他经常与被清太祖封为****的老豫王多铎的第四代小豫王下棋。俗话说“棋找对手,将寻良才”。两人棋艺相当,不分上下。有时,小豫王受命去宫中与乾隆皇帝嬉戏,有时,乾隆皇帝干脆去豫王府(原在北京东城区帅府园东口)找小豫王“博弈”。一次,乾隆皇帝与小豫王下棋时,小豫王说:“这次要论输赢和高低,我若输了,您可拔掉我府门钉一颗。”乾隆皇帝表示同意。小豫王紧接着又提出一个条件:“您要输了,得给我加一份俸禄,行吗?”“好!”乾隆皇帝高兴地答应下来。于是两人摆开阵式,拼杀激战起来,最后杀了个五比五平。小豫王对乾隆皇帝说:“我输给您五盘,您拔我5颗门钉,我赢你五盘,您给我加5份俸禄。”皇上是金口玉牙,哪能反悔,只好勉强答应下来了。小豫王走后,乾隆皇帝越想越不是滋味,我赢他5盘只拔去5颗门钉,输他5盘,却要给他增添5份俸禄,这不是有欺君之罪吗?这还了得,但又一寻思,豫王是****之一,不能加罪服刑,但为了教训小豫王的贪婪,乾隆皇帝下旨工部将豫王府院墙加高3尺,形同大狱的院墙一般。
爱新觉罗.傅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也谈及慈禧太后与一个陪伴她的太监下棋,只因太监下棋到兴奋处,脱口说了句“奴才杀老祖宗的这只马”,竟惹得慈禧太后大怒道:“我杀你一家子!”然后即刻叫人把这位太监拉出去活活打死了。据文献数据记载,慈禧太后下棋玩牌时十分霸道,宫女、太监等人陪她玩时,都十分小心规矩,以免发生意外事故。即使下棋时能斗赢慈禧太后,也要在不露任何破绽的情况下,将这一局输掉,还要将其多年积蓄的小钱,供奉给“老佛爷”,以求保全生命。
清朝名臣左宗棠喜欢下棋,而且棋艺高超,很少碰到对手。在奉命率兵赴新疆平叛前夕的一天,他微服出巡,在街上看到一个七十多岁老人在写有“天下第一棋手”六个大字的招牌下摆棋阵。左宗棠觉得老人自称“天下第一棋手”过于狂妄,想教训教训他,便上前挑战。没想到老人不堪一击,连连败北。左宗棠在得意之余,命老人赶快自己砸了招牌走人,不要再在这里丢人现眼。
没想到的是,当左宗棠从新疆平叛归来,那块“天下第一棋手”的招牌依然竖在那里。他很不高兴,决定再教训一次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人。说来也怪,这一次左宗棠居然被老人“杀”得落花流水,三战三败。左宗棠不服,第二天又与之鏖战,这次输得更惨。他觉得不可思议,就问老人为什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棋艺会进步得如此之快,老人微笑着回答:“上次您虽是微服出巡,但我知道您是左大人,而且即将出征新疆,我不想挫伤您这个一军主帅的锐气,所以存心让你赢,让您作为一个击败‘天下第一棋手’的胜利者信心十足地去平叛立功。如今,您已凯旋,我也就无所顾忌不再谦让了。”左宗棠听后,羞惭不已。
一盘象棋寓意表示宇宙天文内容关系。象棋布局纵横以像宇宙中天地经纬位置关系,楚河汉界为阴阳两仪分界线,表示月亮与太阳位置相对关系。红方表示天南太阳位置方面关系,黑方表示地北月亮位置方面关系。将帅分别表示太阳与月亮位置,都在九宫米字格内。士仕字表示太阳月亮所在四方位置。象相走田表示北斗星所指向东南西北四方位置。马走日表示地球自转一圈一天,即太阳在黄道位置上所行一步。车字古又读为居音,粤语转字也读为居,说明车字本义表示旋转的意思,即车如天盘旋转。炮隔山打表示地球自转而引起的以北极星中心周围遥相对应的位置关系。兵卒一去不回还表示星体在宇宙天文背景中五方位置的变化。一盘象棋直把中国古代天文内容演绎得淋漓尽致余味无穷…(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