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899 897【夏威夷】
- 900 898【武力征服】
- 901 899【龙诺回归】
- 902 900【岛上生活】
- 903 901【日落帝国】
- 904 902【发展瓶颈】
- 905 903【阁臣】
- 906 904【发钞】
- 907 905【入藏】
- 908 906【不对称战斗】
- 909 907【保卫粮道】
- 910 908【巴图尔的无奈】
- 911 909【东科会盟】
- 912 910【遭遇战】
- 913 911【分裂的叶尔羌】
- 914 912【准格尔分裂】
- 915 913【财政宽裕了】
- 916 914【春风如贵客】
- 917 915【卖诗啊】
- 918 916【胡姬的肚皮舞】
- 919 917【皇帝也是史家】
- 920 918【经济学】
- 921 919【阮氏政变】
- 922 920【又一个坑爹的】
- 923 921【畏罪自杀】
- 924 922【已经烂透了】
- 925 923【捅了天了】
- 926 924【中间人】
- 927 925【费老夫人】
- 928 926【两个国公没了】
- 929 927【赏罚】
- 930 928【黄河】
- 931 929【蒲松龄】
- 932 930【都水司就是吞金兽】
- 933 931【水火法师】
- 934 932【木薯和人口】
- 935 933【殖民就是血腥的】
- 936 934【吉大港】
- 937 935【莫卧儿内战】
- 938 936【英格兰,你们的国王回来了】
- 939 937【中英法葡四国联盟】
- 940 938【英法变局】
- 941 939【墨西哥有几万汉人?】
- 942 940【富贵车】
- 943 941【电气】
- 944 942【朝鲜的思想剧变】
- 945 943【天使问罪】
- 946 944【君臣跑路】
- 947 945【朝鲜农民起义】
- 948 946【大同细作在搞事儿】
- 949 947【继续党争】
- 950 948【一群虫豸】
- 951 949【北纬38.65度线】
- 952 950【对马岛】
- 953 951【聪明人】
- 954 952【扩张时代】
- 955 953【张献忠做总督了】
- 956 954【猛虎归山】
- 957 955【盗亦有道:圣勇义智仁】
- 958 956【莫卧儿内战结束】
- 959 957【通货膨胀扩张与中庸殖民】
- 960 958【沙皇】
- 961 959【羡慕啊】
- 962 960【东方圣约革命】
- 963 961【SSS级大皇帝】
- 964 962【又一个乐不思蜀的】
- 965 963【二皇子】
- 966 964【分封开拓?】
- 967 965【大家都沉默了】
- 968 966【这是井田制?】
- 969 967【为国纳妾】
- 970 968【大金矿】
- 971 969【四面皆敌】
- 972 970【躺平的苏丹】
- 973 971【外敌入侵】
- 974 972【吃掉尾巴】
- 975 973【资深流寇的战法】
- 976 974【王爷贡士和女贡士】
- 977 975【殿试与分封】
- 978 976【皇帝的新装】
- 979 977【文教政策调整】
- 980 978【军改】
- 981 979【金陵画派】
- 982 980【陛下,该修皇陵啦】
- 983 981【冠带进京和皇帝笑话】
- 984 982【三皇子的钱途】
- 985 983【印刷革命】
- 986 984【工部还有配套发明】
- 987 985【橡胶与玛雅神庙】
- 988 986【印加皇族遗脉】
- 989 987【倭将奴和扶桑姬】
- 990 988【一将功成万骨枯】
- 991 989【尼布楚】
- 992 990【划时代空袭】
- 993 991【官渡之战复刻版】
- 994 992【杀俘】
- 995 993【炸城】
- 996 994【布里亚特蒙古人】
- 997 995【漠北】
- 998 996【一鼓作气】
- 999 997【漠北都护府和北海都护府】
- 1000 998【占领北海】
- 1001 999【封王】
- 1002 1000【造反宣传家】
- 1003 1001【故国他乡】
- 1004 1002【血液净化文书】
- 1005 1003【会说汉语的墨西哥总督】
- 1006 1004【连锁反应】
- 1007 1005【大争之世】
- 1008 1006【沙俄留学生】
- 1009 1007【从留学生到乞丐】
- 1010 1008【蒸汽船】
- 1011 1009【点亮中亚地图】
- 1012 1010【又有人给皇帝送妹子】
- 1013 1011【伏尔加河与顿河大起义】
- 1014 1012【俄文版《大同集》】
- 1015 1013【沙俄军户】
- 1016 1014【关窗户】
- 1017 1015【文青可汗】
- 1018 1016【马达加斯加岛的消息】
- 1019 1017【祖国是中国】
- 1020 1018【“聪明”国王】
- 1021 1019【新广城】
- 1022 1020【晋王很近】
- 1023 1021【财政充裕】
- 1024 1022【吉别可】
- 1025 1023【阔孜少年和巴彦美人】
- 1026 1024【罐头、橡胶与发电机】
- 1027 1025【铜壳罐头】
- 1028 1026【中国的“印度公司”】
- 1029 1027【炒股的韩王】
- 1030 1028【股票经纪人】
- 1031 1029【整顿金融】
- 1032 1030【广交所之狼——郑芝龙】
- 1033 卡文
- 1034 1031【乡士与村吏】
- 1035 1032【日本锁国】
- 1036 1033【长州藩与住友家】
- 1037 1034【江户海战】
- 1038 1035【尊王讨贼】
- 1039 1036【皇帝要北海道】
- 1040 1037【女天皇与和尚太上皇】
- 1041 1038【幕府副将军】
- 1042 1039【攻城与内讧】
- 1043 1040【投降输一半】
- 1044 1041【虾夷县】
- 1045 1042【南京棚户区改造】
- 1046 1043【识字班】
- 1047 1044【西域战事】
- 1048 1045【螳臂当车】
- 1049 1046【纵马戈壁】
- 1050 1047【被踩死的国王】
- 1051 1048【李白的出生地】
- 1052 1049【葱岭回来了】
- 1053 1050【实地调查才靠谱】
- 1054 1051【大宛,大宛!】
- 1055 1052【心怀故国】
- 1056 1053【勇猛骁骑】
- 1057 1054【步兵对重骑】
- 1058 1055【连锁反应】
- 1059 1056【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
- 1060 1057【太子爷体察民情】
- 1061 1508【忆往昔】
- 1062 1059【圣人无情】
- 1063 1060【爪哇一统】
- 1064 1061【西域安定】
- 1065 1062【终章一】
- 1066 1063【终章二】
- 1067 1064【终章三】
- 1068 1065【终章四】
- 1069 1066【终章五】
- 1070 【后记一】
- 1071 【番外二】
- 1072 【番外一】
- 1073 【后记一】
- 1077 【番外五】
- 1078 【番外六】
- 1079 【番外七】
- 1080 【番外八】
- 1081 【番外九】
- 1082 【番外十】
- 1083 【番外十一·终】
- 1084 新书《北宋穿越指南》已发布
隐藏
显示工具栏
907【保卫粮道】
907【保卫粮道】
金沙江边。
三千多蒙古骑兵,一人双马,沿着河谷向东南而去。
“全军下马!”
罕都一声令下,号角随之吹响。
全体蒙古骑兵停止前进,不但自己下马,还取下马背上的盔甲和粮食。骑兵们先给战马喂食喂盐喂水,等马儿都吃饱了,再掏出干粮自己填肚子。
蒙古骑兵的行军干粮,主要是干奶酪。从金沙江取来的水,装进皮囊里,也不煮一下,就那样随时饮用。
罕都已经确定黄幺的位置,也已确定后方粮道没有重兵。
他从玉树出发,沿金沙江河谷南下,到了邓麻就能截断粮道。邓麻在后世邓柯附近,根据考古发现,那里是传说中格萨尔王的地盘。
早有哨骑去前方探路,其余骑兵坐着打盹儿。
“上马!”
不知过了多久,罕都下令出发。
盔甲和粮食由一匹马驮着,蒙古骑兵骑着另一匹马,沿着河谷快速前进。
距离邓麻还有十多里,前方哨骑奔回:“台吉,汉兵在邓麻垒了矮墙,还在河对岸的上游有烽火台。我们隔得老远,就被汉兵发现了,然后就点燃了狼烟。我们都没有看到对岸的烽火台,对岸的汉兵却看到了我们,也不晓得他们的眼睛咋看得那么远。”
咋看得那么远?
千里镜呗!
罕都有些郁闷道:“汉兵在杂曲卡(石塘),邓麻根本就没有汉兵,那里只有汉人的民夫!矮墙筑了多高?”
“一人多高。”哨探回答。
“那叫矮墙吗?那是高墙!”罕都肺都快气炸了,这意味着他很可能白走一趟。
而且,罕都横竖想不明白。
半个月前他派兵打探,邓麻还只有粮草转运站和民夫。咋转眼之间,就有了一道高墙,而且对岸还有烽火台?
其实很简单,根本没有烽火台。仅几个哨兵守在那里,堆积着柴禾和牦牛粪,为了防止被淋湿,还加盖了一层油布。
罕都想要奇袭粮道,必须顺着金沙江过来,哨兵守在河对岸很容易看到。
没有其他近道可走,想绕路也可以,至少要绕行一两个月。
黄幺为啥清楚?
军中有向导啊,罕都的这条奇袭路线,正是马帮常走的茶马古道。无论从云南还是四川出发,想去藏北做生意,都可以顺着这条道走,马帮已经走了几百年。
至于一人多高的墙垒,也很容易筑成。
选一处最窄的河谷,用吃完粮食的麻袋,装着附近的土石,由骡马驮着过去,随便堆几天就完工。
罕都还是不信邪,继续带兵杀去,他认定了邓麻只有汉军的民夫。
确实只有民夫,但这些民夫,都是从农兵中招来的。
“蒙古人来了!”
守在邓麻的民夫首领,看到罕都的骑兵部队,非但没有害怕,反而激动起来。
土石墙处只有200民夫守着,但在他们后方数里外,却有足足千余人。那边是粮草转运节点,从西南运粮过来的民夫,到了大站可以休息一天,站内的民夫则继续往北边运粮,反正随时保持着千人的规模。
狼烟很快升起,数里外的粮站也行动起来,留一半民夫守着,另一半民夫赶来支援。
“这回总算能立功了!”
“唉,要是换成前几年多好,现在立下军功都不分田了。”
“有银子拿就成,你还想着要赏田?”
“依我说啊,银子都无所谓。这回要是立下大功,今后四川征兵,肯定在咱们里面选。当上了大同军,吃的就是皇粮。我们村里那个邓六,种地不行,做工也不行,大字不识几个。嘿,人家当兵退伍了,混到个什长回乡,被马帮请去押货,来回一趟能赚十六两银子!”
“真的假的,押一趟货十六两?”
“我骗你搞锤子?他们那个马帮,都不用去印度,到了啥协噶尔(定日)就回来。一年能跑两趟咧。”
“一年跑两趟?那不就是能拿三十二两!”
“你也莫要眼红,人家邓六厉害得很,在部队里跟战友学了好箭术。”
“你就吹牛吧,大同军早就没弓箭兵了。”
“嘿,你还不信……”
二百民夫,躲在一人多高的土石墙后,面对杀来的三千多蒙古骑兵,居然还有心情在那儿聊天扯淡。
凶悍的蒙古骑兵,在这些民夫眼里,全是军功和赏银。
反倒是带着大军的罕都,此刻心头发紧。
一人多高的土石墙,确实不算啥,但他没有梯子啊,也没有火炮可以轰开。
金沙江的峡谷峭壁,树木也不算少,可爬上去砍树很危险。而且他们没带斧头,只有弯刀和腰刀,很难大量制造攻城器械。
这次过来是奇袭粮道,不是打攻城战!
可一箭未放就打道回府,罕都也心有不甘,跑来跑去搞着玩吗?
“砍树,造梯子!”
二百民夫趴在土石墙上,乐呵呵的看着敌人攀爬峭壁,用弯刀和腰刀在那儿费劲砍树。
最近的几棵小树伐倒,再用皮带子绑起来,造出七八副两米多的矮梯,就用了快一个小时的时间。主要峭壁上多为草甸,树木东一颗西一颗,爬上爬下都不容易。
足足折腾两个多小时,罕都终于做成二十副梯子,粮站那边的援军都快赶来了。
多造梯子无益,因为地形狭窄,也就能同时搭二三十副梯子。
罕都对麾下将士说:“我早就打探清楚了,汉人主力在杂曲卡,这里的全是汉人民夫。只要冲上石墙,民夫必定溃散!然后去抢了汉人的粮草,带不走的全部烧光!”
蒙古士兵振奋起来,他们长期在康区活动,镇压藏人就跟揍孙子一样。
之前罕都步步后退、诱敌深入,他们还觉得很憋屈,直接杀过去不就行了?汉人难道比藏人多生一颗脑袋?
现在,终于可以打仗了!
第一批攻墙的蒙古士兵,只有三百余人。
走最前面的举盾,防备墙后有弓箭手。走在后面的,几个人抬一梯子,主要是新造的梯子太重。走最后面的,手里拿着弓箭,打算朝着墙后抛射。
“这万人敌用不用?”
“先用五颗,壮壮声威。遇到危险,再用十颗。省着点用,只给了咱们一百多颗。还有,斗笠举稳点,都给老子躲好了,蒙古鞑子会射箭呢。”
说话之间,蒙古兵已经在射箭了。
而农兵们的防箭工具,只有竹编斗笠而已。
相比普通斗笠,这种斗笠编得很密,而且都用坚韧的好竹子编制。篾条编了双层,中间夹着蓑叶和棕毛(蓑衣材料),可以遮阳,也可以避雨。
还可以防箭!
两层篾条、一层棕毛,全都具有韧性。肯定防不住步弓,但马弓却很难射穿。
剁剁剁剁……
箭雨向上抛射,不断落在竹笠上,偶尔有穿透的箭矢,也只半个箭头能钻过。
蒙古士兵发现农民没射箭,干脆盾牌都不举了,在己方箭雨的掩护下,抬着梯子就往前冲。
五个抱着万人敌的民夫,手里拽着早就点燃的苎麻绳,躲在战友举着的竹笠下,心脏扑通扑通的狂跳。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第一次上战场,只有领头的属于退伍老兵。
说实话,还是比较害怕。
眼见梯子搭到墙上,五人慌张点燃引线,然后将万人敌推下去。
轰轰轰轰轰!
五声爆炸响起,正在爬梯子的蒙古兵,连同梯子后面的蒙古兵,顿时被炸得死伤一片。
经过多年改进,万人敌取消了乱七八糟的添加物,就连辣椒面都不再使用。但是,增多了铁砂配量,一旦爆炸,铁砂四溅。
“啊!”
没被当场炸死的蒙古兵,铁砂钻进皮肉,疼得满地乱滚乱叫。
蒙古人的第一次进攻,就这么被击退了。
要不要再进攻第二次?
罕都有些犯难。
敌人明显早有准备,这种会爆炸的玩意儿,也不知道藏了多少。万一藏了几百颗,自己不可能攻得上去。
而且,罕都开始怀疑情报有误,这里可能是汉人的战兵,而不是专门运粮的民夫。普通民夫,怎么可能如此训练有素?
左思右想,罕都咬牙说:“撤!”
友军的尸体不敢抢回,受了重伤的也顾不得,谁也不敢过去再挨几下爆炸。
“赢了,我们赢了!”
“我们立功了!”
确认蒙古兵已经远去,民夫们欢呼沸腾起来。
一个接一个,提着长枪跳下去,将还没死透的蒙古人干掉。随即就有些失望,只歼敌三十多人,这属于集体战功,平摊下来分不到几个赏钱。
好在还有额外功劳,他们守住了敌军的奇袭,有顺利保护粮道的大功。
粮站那边,数百民夫赶来增援。
听说蒙古人已退,又看着满地尸体,全都羡慕嫉妒恨。换成他们御敌该多好,白捡的功劳就这样飞走了。
早在罕都带人逼近时,就有人去粮站报信,粮站又派快马去通知黄幺。
黄幺得到消息,立即下令进军。他要火速前往玉树,就算无法堵住罕都撤回的通道,也能去寻找蒙古部众的驻地。
还是兵太少了,否则哪这么麻烦,直接分兵埋伏在邓麻,罕都的奇袭部队来了就别想走。
可康藏地区太大,辎重运输困难,黄幺和马宏杰这一万兵力已是投放极限。若是在康区就出兵两万,朝中大臣全都得跳起来反对。
要知道,满清军队第一次入藏,兵力只有可怜的三千人。!
三千多蒙古骑兵,一人双马,沿着河谷向东南而去。
“全军下马!”
罕都一声令下,号角随之吹响。
全体蒙古骑兵停止前进,不但自己下马,还取下马背上的盔甲和粮食。骑兵们先给战马喂食喂盐喂水,等马儿都吃饱了,再掏出干粮自己填肚子。
蒙古骑兵的行军干粮,主要是干奶酪。从金沙江取来的水,装进皮囊里,也不煮一下,就那样随时饮用。
罕都已经确定黄幺的位置,也已确定后方粮道没有重兵。
他从玉树出发,沿金沙江河谷南下,到了邓麻就能截断粮道。邓麻在后世邓柯附近,根据考古发现,那里是传说中格萨尔王的地盘。
早有哨骑去前方探路,其余骑兵坐着打盹儿。
“上马!”
不知过了多久,罕都下令出发。
盔甲和粮食由一匹马驮着,蒙古骑兵骑着另一匹马,沿着河谷快速前进。
距离邓麻还有十多里,前方哨骑奔回:“台吉,汉兵在邓麻垒了矮墙,还在河对岸的上游有烽火台。我们隔得老远,就被汉兵发现了,然后就点燃了狼烟。我们都没有看到对岸的烽火台,对岸的汉兵却看到了我们,也不晓得他们的眼睛咋看得那么远。”
咋看得那么远?
千里镜呗!
罕都有些郁闷道:“汉兵在杂曲卡(石塘),邓麻根本就没有汉兵,那里只有汉人的民夫!矮墙筑了多高?”
“一人多高。”哨探回答。
“那叫矮墙吗?那是高墙!”罕都肺都快气炸了,这意味着他很可能白走一趟。
而且,罕都横竖想不明白。
半个月前他派兵打探,邓麻还只有粮草转运站和民夫。咋转眼之间,就有了一道高墙,而且对岸还有烽火台?
其实很简单,根本没有烽火台。仅几个哨兵守在那里,堆积着柴禾和牦牛粪,为了防止被淋湿,还加盖了一层油布。
罕都想要奇袭粮道,必须顺着金沙江过来,哨兵守在河对岸很容易看到。
没有其他近道可走,想绕路也可以,至少要绕行一两个月。
黄幺为啥清楚?
军中有向导啊,罕都的这条奇袭路线,正是马帮常走的茶马古道。无论从云南还是四川出发,想去藏北做生意,都可以顺着这条道走,马帮已经走了几百年。
至于一人多高的墙垒,也很容易筑成。
选一处最窄的河谷,用吃完粮食的麻袋,装着附近的土石,由骡马驮着过去,随便堆几天就完工。
罕都还是不信邪,继续带兵杀去,他认定了邓麻只有汉军的民夫。
确实只有民夫,但这些民夫,都是从农兵中招来的。
“蒙古人来了!”
守在邓麻的民夫首领,看到罕都的骑兵部队,非但没有害怕,反而激动起来。
土石墙处只有200民夫守着,但在他们后方数里外,却有足足千余人。那边是粮草转运节点,从西南运粮过来的民夫,到了大站可以休息一天,站内的民夫则继续往北边运粮,反正随时保持着千人的规模。
狼烟很快升起,数里外的粮站也行动起来,留一半民夫守着,另一半民夫赶来支援。
“这回总算能立功了!”
“唉,要是换成前几年多好,现在立下军功都不分田了。”
“有银子拿就成,你还想着要赏田?”
“依我说啊,银子都无所谓。这回要是立下大功,今后四川征兵,肯定在咱们里面选。当上了大同军,吃的就是皇粮。我们村里那个邓六,种地不行,做工也不行,大字不识几个。嘿,人家当兵退伍了,混到个什长回乡,被马帮请去押货,来回一趟能赚十六两银子!”
“真的假的,押一趟货十六两?”
“我骗你搞锤子?他们那个马帮,都不用去印度,到了啥协噶尔(定日)就回来。一年能跑两趟咧。”
“一年跑两趟?那不就是能拿三十二两!”
“你也莫要眼红,人家邓六厉害得很,在部队里跟战友学了好箭术。”
“你就吹牛吧,大同军早就没弓箭兵了。”
“嘿,你还不信……”
二百民夫,躲在一人多高的土石墙后,面对杀来的三千多蒙古骑兵,居然还有心情在那儿聊天扯淡。
凶悍的蒙古骑兵,在这些民夫眼里,全是军功和赏银。
反倒是带着大军的罕都,此刻心头发紧。
一人多高的土石墙,确实不算啥,但他没有梯子啊,也没有火炮可以轰开。
金沙江的峡谷峭壁,树木也不算少,可爬上去砍树很危险。而且他们没带斧头,只有弯刀和腰刀,很难大量制造攻城器械。
这次过来是奇袭粮道,不是打攻城战!
可一箭未放就打道回府,罕都也心有不甘,跑来跑去搞着玩吗?
“砍树,造梯子!”
二百民夫趴在土石墙上,乐呵呵的看着敌人攀爬峭壁,用弯刀和腰刀在那儿费劲砍树。
最近的几棵小树伐倒,再用皮带子绑起来,造出七八副两米多的矮梯,就用了快一个小时的时间。主要峭壁上多为草甸,树木东一颗西一颗,爬上爬下都不容易。
足足折腾两个多小时,罕都终于做成二十副梯子,粮站那边的援军都快赶来了。
多造梯子无益,因为地形狭窄,也就能同时搭二三十副梯子。
罕都对麾下将士说:“我早就打探清楚了,汉人主力在杂曲卡,这里的全是汉人民夫。只要冲上石墙,民夫必定溃散!然后去抢了汉人的粮草,带不走的全部烧光!”
蒙古士兵振奋起来,他们长期在康区活动,镇压藏人就跟揍孙子一样。
之前罕都步步后退、诱敌深入,他们还觉得很憋屈,直接杀过去不就行了?汉人难道比藏人多生一颗脑袋?
现在,终于可以打仗了!
第一批攻墙的蒙古士兵,只有三百余人。
走最前面的举盾,防备墙后有弓箭手。走在后面的,几个人抬一梯子,主要是新造的梯子太重。走最后面的,手里拿着弓箭,打算朝着墙后抛射。
“这万人敌用不用?”
“先用五颗,壮壮声威。遇到危险,再用十颗。省着点用,只给了咱们一百多颗。还有,斗笠举稳点,都给老子躲好了,蒙古鞑子会射箭呢。”
说话之间,蒙古兵已经在射箭了。
而农兵们的防箭工具,只有竹编斗笠而已。
相比普通斗笠,这种斗笠编得很密,而且都用坚韧的好竹子编制。篾条编了双层,中间夹着蓑叶和棕毛(蓑衣材料),可以遮阳,也可以避雨。
还可以防箭!
两层篾条、一层棕毛,全都具有韧性。肯定防不住步弓,但马弓却很难射穿。
剁剁剁剁……
箭雨向上抛射,不断落在竹笠上,偶尔有穿透的箭矢,也只半个箭头能钻过。
蒙古士兵发现农民没射箭,干脆盾牌都不举了,在己方箭雨的掩护下,抬着梯子就往前冲。
五个抱着万人敌的民夫,手里拽着早就点燃的苎麻绳,躲在战友举着的竹笠下,心脏扑通扑通的狂跳。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第一次上战场,只有领头的属于退伍老兵。
说实话,还是比较害怕。
眼见梯子搭到墙上,五人慌张点燃引线,然后将万人敌推下去。
轰轰轰轰轰!
五声爆炸响起,正在爬梯子的蒙古兵,连同梯子后面的蒙古兵,顿时被炸得死伤一片。
经过多年改进,万人敌取消了乱七八糟的添加物,就连辣椒面都不再使用。但是,增多了铁砂配量,一旦爆炸,铁砂四溅。
“啊!”
没被当场炸死的蒙古兵,铁砂钻进皮肉,疼得满地乱滚乱叫。
蒙古人的第一次进攻,就这么被击退了。
要不要再进攻第二次?
罕都有些犯难。
敌人明显早有准备,这种会爆炸的玩意儿,也不知道藏了多少。万一藏了几百颗,自己不可能攻得上去。
而且,罕都开始怀疑情报有误,这里可能是汉人的战兵,而不是专门运粮的民夫。普通民夫,怎么可能如此训练有素?
左思右想,罕都咬牙说:“撤!”
友军的尸体不敢抢回,受了重伤的也顾不得,谁也不敢过去再挨几下爆炸。
“赢了,我们赢了!”
“我们立功了!”
确认蒙古兵已经远去,民夫们欢呼沸腾起来。
一个接一个,提着长枪跳下去,将还没死透的蒙古人干掉。随即就有些失望,只歼敌三十多人,这属于集体战功,平摊下来分不到几个赏钱。
好在还有额外功劳,他们守住了敌军的奇袭,有顺利保护粮道的大功。
粮站那边,数百民夫赶来增援。
听说蒙古人已退,又看着满地尸体,全都羡慕嫉妒恨。换成他们御敌该多好,白捡的功劳就这样飞走了。
早在罕都带人逼近时,就有人去粮站报信,粮站又派快马去通知黄幺。
黄幺得到消息,立即下令进军。他要火速前往玉树,就算无法堵住罕都撤回的通道,也能去寻找蒙古部众的驻地。
还是兵太少了,否则哪这么麻烦,直接分兵埋伏在邓麻,罕都的奇袭部队来了就别想走。
可康藏地区太大,辎重运输困难,黄幺和马宏杰这一万兵力已是投放极限。若是在康区就出兵两万,朝中大臣全都得跳起来反对。
要知道,满清军队第一次入藏,兵力只有可怜的三千人。!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