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525 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败
- 526 第五百二十七章 吐血
- 527 第五百二十八章 临刑
- 528 第五百二十九章 平定
- 529 第五百三十章 劫持
- 530 第五百三十一章 私兵
- 531 第五百三十二章 招募
- 532 第五百三十三章 抽调
- 533 第五百三十四章 说媒
- 534 第五百三十五章 勉强
- 535 第五百三十六章 放权
- 536 第五百三十七章 下聘
- 537 第五百三十八章 受挫
- 538 第五百三十九章 对抗
- 539 第五百四十章 灭族
- 540 第五百四十一章 节制
- 541 第五百四十二章 池家
- 542 第五百四十三章 楚王
- 543 第五百四十四章 年末
- 544 第五百四十五章 计较
- 545 第五百四十六章 劝和
- 546 第五百四十七章 同谷
- 547 第五百四十八章 听说
- 548 第五百四十九章 担忧
- 549 第五百五十章 教育
- 550 第五百五十一章 争论
- 551 第五百五十二章 血债
- 552 第五百五十三章 血偿
- 553 第五百五十四章 脱险
- 554 第五百五十五章 养伤
- 555 第五百五十六章 丹药
- 556 第五百五十七章 担忧
- 557 第五百五十八章 加税
- 558 第五百五十九章 怨愤
- 559 第五百六十章 范阳
- 560 第五百六十一章 闹大
- 561 第五百六十二章 窥破
- 562 第五百六十三章 人事
- 563 第五百六十四章 准备
- 564 第五百六十五章 归途
- 565 第五百六十六章 打探
- 566 第五百六十七章 变化
- 567 第五百六十八章 质问
- 568 第五百六十九章 密约
- 569 第五百七十章 孩子
- 570 第五百七十一章 宫宴
- 571 第五百七十二章 死磕
- 572 第五百七十三章 温馨
- 573 第五百七十四章 朝会
- 574 第五百七十五章 脱身
- 575 第五百七十六章 近况
- 576 第五百七十七章 求马
- 577 第五百七十八章 震惊
- 578 第五百七十九章 觐见
- 579 第五百八十章 敌意
- 580 第五百八十一章 挑唆
- 581 第五百八十二章 逼迫
- 582 第五百八十三章 闭门
- 583 第五百八十四章 八卦
- 584 第五百八十五章 暗斗
- 585 第五百八十六章 教育
- 586 第五百八十七章 训诫
- 587 第五百八十八章 不悦
- 588 第五百八十九章 观赛
- 589 第五百九十章 胶着
- 590 第五百九十一章 困惑
- 591 第五百九十二章 约谈
- 592 第五百九十三章 方法
- 593 第五百九十四章 应对
- 594 第五百九十五章 表彰
- 595 第五百九十六章 三子
- 596 第五百九十七章 办砸
- 597 第五百九十八章 无虞
- 598 第五百九十九章 劝慰
- 599 第六百章 打击
- 600 第六百零一章 截人
- 601 第六百零二章 得意
- 602 第六百零三章 家书
- 603 第六百零四章 地震
- 604 第六百零五章 罢相
- 605 第六百零六章 应对
- 606 第六百零七章 苦恼
- 607 第六百零八章 心结
- 608 第六百零九章 迁洛
- 609 第六百一十章 东都
- 610 第六百一十一章 哀求
- 611 第六百一十二章 传闻
- 612 第六百一十三章 侵犯
- 613 第六百一十四章 力拒
- 614 第六百一十五章 繁华
- 615 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人
- 616 第六百一十七章 尴尬
- 617 第六百一十八章 纸条
- 618 第六百一十九章 窥知
- 619 第六百二十章 斗法
- 620 第六百二十一章 调查
- 621 第六百二十二章 耳光
- 622 第六百二十三章 看穿
- 623 第六百二十四章 转变
- 624 第六百二十五章 临终
- 625 第六百二十六章 扣留
- 626 第六百二十七章 安置
- 627 第六百二十八章 不满
- 628 第六百二十九章 谋反
- 629 第六百三十章 平息
- 630 第六百三十一章 调查
- 631 第六百三十二章 阴谋
- 632 第六百三十三章 心焦
- 633 第六百三十四章 圈套
- 634 第六百三十五章 弑君
- 635 第六百三十六章 合谋
- 636 第六百三十七章 犯险
- 637 第六百三十八章 诱捕
- 638 第六百三十九章 送别
- 639 第六百四十章 转醒
- 640 第六百四十一章 驾崩
- 641 第六百四十二章 失算
- 642 第六百四十三章 后路
- 643 第六百四十四章 遗诏
- 644 第六百四十五章 作对
- 645 第六百四十六章 困境
- 646 第六百四十七章 拒绝
- 647 第六百四十八章 凤驾
- 648 第六百四十九章 笑话
- 649 第六百五十章 抱怨
- 650 第六百五十一章 阴云
- 651 第六百五十二章 惊变
- 652 第六百五十三章 出逃
- 653 第六百五十四章 追击
- 654 六百五十五章 露馅
- 655 第六百五十六章 追随
- 656 第六百五十七章 跋涉
- 657 第六百五十八章 京畿
- 658 第六百五十九章 潜入
- 659 第六百六十章 出城
- 660 第六百六十一章 分别
- 661 第六百六十二章 人心
- 662 第六百六十三章 打算
- 663 第六百六十四章 旧识
- 664 第六百六十五章 借钱
- 665 六百六十六章 露底牌
- 666 第六百六十七章 半盏茶
- 667 第六百六十八章 走?留!
- 668 第六百六十就章 审问
- 669 第六百七十章 鼓动
- 670 第六百七十一章 投效
- 671 第六百七十二章 偷城
- 672 第六百七十三章 夺寨
- 673 第六百七十四章 潜入
- 674 第六百七十五章 营救
- 675 第六百七十六章 等待
- 676 第六百七十七章 攻防
- 677 第六百七十八章 震慑
- 678 第六百七十九章 大捷
- 679 第六百八十章 援军
- 680 第六百八十一章 前夕
- 681 第六百八十二章 重逢
- 682 第六百八十三章 战事
- 683 第六百八十四章 攻克
- 684 第六百八十五章 入主
- 685 第六百八十六章 大难
- 686 第六百八十七章 来信
- 687 第六百八十八章 问疾
- 688 第六百八十八章 争议
- 689 第六百九十章 拒绝
- 690 第六百九十一章 决定
- 691 第六百九十二章 并肩而立(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五百三十六章 放权
第五百三十六章 放权
秋雨扑簌簌的落在院子里,将秋风吹落的一地金黄打湿,天气比每年的这个时候要更冷一些,涵因已经换了夹衣,还没到生火的时候,只是每天用手炉捂着。
令辰已经两岁多了,涵因开始按照前世印象中的方法教育孩子,主要是开发孩子的大脑,在两岁这个阶段,开始开发他的各项感知的能力。比如分辨色彩,再比如分辨声音,在他的屋子里,堆满了各色的小玩意,带他去市集、马场、村子还有各家的宴席,尽量的丰富他能接触的环境。
李湛见涵因对儿子上心的样子,笑道:“才多大啊,你就让他看这看那的。他能明白吗。”
涵因笑道:“这叫从娃娃抓起。慢慢的他就都会了。”
李湛笑道:“你喜欢怎样教他都好。”
涵因又不禁想起了自己远在长安的儿子和女儿,不能够亲手教导他们始终是一个遗憾。
正愣神,李湛说道:“我打算把彦儿送到李家族学去。”
涵因方听清楚,说道:“现在的先生不是教的很好吗?”
“也应该让他跟同龄的孩子们处一处了,跟别人一比,应该就知道上进了。”李湛笑道。
涵因是不会说什么的,在她看来像九连环、七巧板一类的玩具还是挺锻炼大脑的,不过李湛把那些都看做是玩物丧志,上次别人送来一套玩具,用铜丝打造得很是精巧,涵因便跟李湛说送给李令彦玩。
结果李湛说不能给,他现在连老师教的都学不会,若是有了这些就天天分心了。
涵因知道李令彦是庶子,基本上绝了门荫这条路,要么科举。要么捐官,因此李湛特别重视他的学问,毕竟若能自己考上,嫡庶前途的差别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因此对他格外严格。涵因可不想让李湛觉得自己是那种故意带坏庶子的嫡母,所以,李湛想怎么教就怎么教,她才不会管。因此便把那套玩具留了下来,自己没事拆拆九连环,解解绳结什么的,倒也是个打发时间的好办法。她还打算回头找个工匠来,做个魔方玩玩,虽然她并不懂魔方内部什么构造。
不过最近显然不是悠哉悠哉玩乐的好时机。
河北那边前几个月就开始出现了大股的匪徒。居然开始攻击镇子,而他们并不想占领什么地方,抢完了跑,回到他们深山里的寨子。那些人越聚越多,有些巨匪还出了名。比如有一个叫安禄山的胡人,就在冀州一带活动。当然,这些都是涵因放在河北那边的人传回来的消息。那些乡镇已经苦不堪言,但县府和州府还在瞒着,毕竟这些大老爷们需要政绩,这些不好的事情能瞒就瞒着。
入了秋。这个叫安禄山的匪徒纠结了数千匪兵,竟然攻下了一个县,在里面烧杀抢掠。满载而归,震动了整个河北,也终于上达天听。
皇帝震怒,下令冀州权力剿匪,现在结果还未可知。皇帝实际上也很心慌。现在拱卫京师的天武军只剩下实数两万五千人,陈成还在回去的路上。万一有人趁机作乱可怎么办。于是皇帝连下数道圣旨,催促各地方折冲府尽快补充兵员到天武军。
实际上,这又成了一个悖论,越从地方上抽调兵员,地方的守卫力量就越薄弱,那地方上就越乱,而时局越乱皇帝就会越觉得不安稳,就越要把持大兵。
陆宪这个宰相坐得也颇为痛苦,时常觉得自己独木难支,想起从前靖国公、李明哲还有柳正言在的时候,自己的压力也没有那么大。
最终,陈成带着新组建的天武军回到了长安,得到了皇帝大大的褒奖,什么平乱有功,什么收服叛将,陈成自己听了都有些脸红,这些事都是西北军搞的,跟天武军也没什么关系。不过居然功劳都算在天武军头上了。
天圣教的黄道人也被带回了长安,当众问斩。但那黄道人在被砍头前发疯似的冲围观的人们大喊:“欲得天道,唯我太平。”这让长安人议论纷纷,各种流言悄然在街头兴起,这是即便官府严令不准讨论,也挡不住的。
涵因听到这个消息,很是不解,这个黄道人不是叛出了太平教吗,为什么临死还要宣扬太平教?她皱了眉头,不知道这里头有什么问题。只是长安离她太远了,她想弄清楚也没办法,只得吩咐手下人关注那里的动静,如果有什么异常,赶紧让她知道。
吏部已经开始讨论鄯州、兰州的刺史人选了。如今的府务都是在由两州的司马和长史在代理。两州的局势刚刚平定下来,还是有人愿意去收拾烂摊子的,毕竟做好了就是政绩,也是不错的。
然而,鄯州再次传来紧急军情,吐蕃人又来打鄯州了。今年高原上的气候愈发恶劣,吐蕃人不顾上一次的惨败,又重整旗鼓打来了。他们就是卡着鄯州叛军被干掉,而西北大军又被抽掉的空挡来袭的。
这一次带着大军来的,是新上任的赞普,之前的那个被他干掉了,他为了立威,又见鄯州空虚,便带了大军前来。不过这一次,吐谷浑人先给鄯州军报了信,让他们早有准备。
皇帝听说吐蕃人又来了,又是一阵头疼,鄯州军已经没了,天武军不能再派出去了,只能依靠西北大军支撑。河北需要平乱,江南需要增加驻军,天武军这次作战损失的装备、马匹要补充,还有赈济各地的饥荒,一笔笔都是钱,而国库一天天的见底,户部天天哭穷。皇帝知道这些人盯着内库的钱,但是,他也有苦衷啊,这些年贴补太皇太后做寿,几个皇子皇女的婚事,起府邸宅院,还有各宗室的丧礼,每年对诸妃、皇子、公主、宗室的赏赐,对后宫宫女太监的岁赏,都要从内库出钱,而这些年少府的收入也锐减,以至于他一直在啃长公主时期的老本,后来有了李湛奉上的一千万两,好容易缓解了,但也是在以眼睛看得见的速度下降。
这次天武军重新置办装备,户部肯定只肯出标准装备的钱,要想超出一般水准的精良装备,那也只能他自己出,这又是一大笔钱啊。地主家也没有余粮——皇帝曾经听长公主常常念叨这句话,于是,当新任户部侍郎裴敏把户部的缺口报给他的时候,他心里骤然跳出来的,就是这句话。
陆宪耷拉着眼皮不说话,反正他早就提过意见了,让李湛接管这三个州,统一协调军政,虽然有自己的私心在里头,好歹也是个解决办法。
“皇上,河北要尽快平乱,河北素来是产粮纳税的大省,如果匪徒猖獗,势必影响明年的赋税,那朝廷的财政就愈发困难了。”裴敏想来想去还是决定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越乱越没钱,越没钱越乱,最后就成了恶性循环。还有一重意思他没说出来,凉州那块地方常常打仗,粮食出产又不多,交上来的钱,还抵不过倒贴进去的。有了这些事,州府县府全指望着户部拨款,愈发捂着地方财政不肯出钱。还不如全交给李湛,把这个烂摊子收拾了。
皇帝本来还是不想让李湛有那么大的权的,不过死前想后,也不想让整个国家因为这一次的战争经济崩溃,如裴敏所说,只要尽快把河北平定,明年赋税收上来,应该就没有那么困难了,之后再把李湛的权利收回来,大不了让他回长安,给他一个高品的闲官做做。
想到这里,皇帝终于下了决心,说道:“将鄯州、凉州、兰州三州合并为武威郡,封李湛为武威郡都督并赐节。”
这道圣旨传到凉州的时候,李湛已经带着兵去了鄯州,那边军情紧急,吐蕃人虽然今年没有那么多人,但仍然来势汹汹。李湛很清楚,不把他们彻底打服,让他们不敢来犯,就永无宁日。
还好,之前在突厥部族里用的手段,让突厥人自己先乱了起来,此时根本无暇呼应吐蕃人,因此这一次,凉州并没有什么危险。
涵因虽然没有看圣旨,但已然知道了消息,她在屏风后面拨弄着九连环,露出一个笑容,对屏风外面的吴掌柜笑道:“辛苦了,没想到你还真把吐蕃人说动了。”
“他们那里有不少想让新赞普送命的,比如莽布奎本,这次那批刀剑,就是通过他卖给吐蕃人的。”吴掌柜笑道。
“那人不是出了名的贪得无厌吗?亏了吧。”涵因问道。
吴掌柜一笑:“把铅提高了半成,就把成本省下了。”当然,那些武器的脆性也增加了,虽然初看起来很坚硬,但是用不了几次就会崩口。当然卖给吐蕃赞普亲卫队以获得信任的刀剑可是货真价实的好东西,也不过是一百来人。
外面丫鬟急匆匆的跑进来:“夫人,老爷在鄯州大胜吐蕃人,捷报已经传到州府了,贾先生派人给夫人传个消息。”
涵因对吴掌柜笑道:“这次之后,吐蕃人会消停了吧,这次的大功有你一份。”
“不敢,这是在下的荣幸!”
令辰已经两岁多了,涵因开始按照前世印象中的方法教育孩子,主要是开发孩子的大脑,在两岁这个阶段,开始开发他的各项感知的能力。比如分辨色彩,再比如分辨声音,在他的屋子里,堆满了各色的小玩意,带他去市集、马场、村子还有各家的宴席,尽量的丰富他能接触的环境。
李湛见涵因对儿子上心的样子,笑道:“才多大啊,你就让他看这看那的。他能明白吗。”
涵因笑道:“这叫从娃娃抓起。慢慢的他就都会了。”
李湛笑道:“你喜欢怎样教他都好。”
涵因又不禁想起了自己远在长安的儿子和女儿,不能够亲手教导他们始终是一个遗憾。
正愣神,李湛说道:“我打算把彦儿送到李家族学去。”
涵因方听清楚,说道:“现在的先生不是教的很好吗?”
“也应该让他跟同龄的孩子们处一处了,跟别人一比,应该就知道上进了。”李湛笑道。
涵因是不会说什么的,在她看来像九连环、七巧板一类的玩具还是挺锻炼大脑的,不过李湛把那些都看做是玩物丧志,上次别人送来一套玩具,用铜丝打造得很是精巧,涵因便跟李湛说送给李令彦玩。
结果李湛说不能给,他现在连老师教的都学不会,若是有了这些就天天分心了。
涵因知道李令彦是庶子,基本上绝了门荫这条路,要么科举。要么捐官,因此李湛特别重视他的学问,毕竟若能自己考上,嫡庶前途的差别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因此对他格外严格。涵因可不想让李湛觉得自己是那种故意带坏庶子的嫡母,所以,李湛想怎么教就怎么教,她才不会管。因此便把那套玩具留了下来,自己没事拆拆九连环,解解绳结什么的,倒也是个打发时间的好办法。她还打算回头找个工匠来,做个魔方玩玩,虽然她并不懂魔方内部什么构造。
不过最近显然不是悠哉悠哉玩乐的好时机。
河北那边前几个月就开始出现了大股的匪徒。居然开始攻击镇子,而他们并不想占领什么地方,抢完了跑,回到他们深山里的寨子。那些人越聚越多,有些巨匪还出了名。比如有一个叫安禄山的胡人,就在冀州一带活动。当然,这些都是涵因放在河北那边的人传回来的消息。那些乡镇已经苦不堪言,但县府和州府还在瞒着,毕竟这些大老爷们需要政绩,这些不好的事情能瞒就瞒着。
入了秋。这个叫安禄山的匪徒纠结了数千匪兵,竟然攻下了一个县,在里面烧杀抢掠。满载而归,震动了整个河北,也终于上达天听。
皇帝震怒,下令冀州权力剿匪,现在结果还未可知。皇帝实际上也很心慌。现在拱卫京师的天武军只剩下实数两万五千人,陈成还在回去的路上。万一有人趁机作乱可怎么办。于是皇帝连下数道圣旨,催促各地方折冲府尽快补充兵员到天武军。
实际上,这又成了一个悖论,越从地方上抽调兵员,地方的守卫力量就越薄弱,那地方上就越乱,而时局越乱皇帝就会越觉得不安稳,就越要把持大兵。
陆宪这个宰相坐得也颇为痛苦,时常觉得自己独木难支,想起从前靖国公、李明哲还有柳正言在的时候,自己的压力也没有那么大。
最终,陈成带着新组建的天武军回到了长安,得到了皇帝大大的褒奖,什么平乱有功,什么收服叛将,陈成自己听了都有些脸红,这些事都是西北军搞的,跟天武军也没什么关系。不过居然功劳都算在天武军头上了。
天圣教的黄道人也被带回了长安,当众问斩。但那黄道人在被砍头前发疯似的冲围观的人们大喊:“欲得天道,唯我太平。”这让长安人议论纷纷,各种流言悄然在街头兴起,这是即便官府严令不准讨论,也挡不住的。
涵因听到这个消息,很是不解,这个黄道人不是叛出了太平教吗,为什么临死还要宣扬太平教?她皱了眉头,不知道这里头有什么问题。只是长安离她太远了,她想弄清楚也没办法,只得吩咐手下人关注那里的动静,如果有什么异常,赶紧让她知道。
吏部已经开始讨论鄯州、兰州的刺史人选了。如今的府务都是在由两州的司马和长史在代理。两州的局势刚刚平定下来,还是有人愿意去收拾烂摊子的,毕竟做好了就是政绩,也是不错的。
然而,鄯州再次传来紧急军情,吐蕃人又来打鄯州了。今年高原上的气候愈发恶劣,吐蕃人不顾上一次的惨败,又重整旗鼓打来了。他们就是卡着鄯州叛军被干掉,而西北大军又被抽掉的空挡来袭的。
这一次带着大军来的,是新上任的赞普,之前的那个被他干掉了,他为了立威,又见鄯州空虚,便带了大军前来。不过这一次,吐谷浑人先给鄯州军报了信,让他们早有准备。
皇帝听说吐蕃人又来了,又是一阵头疼,鄯州军已经没了,天武军不能再派出去了,只能依靠西北大军支撑。河北需要平乱,江南需要增加驻军,天武军这次作战损失的装备、马匹要补充,还有赈济各地的饥荒,一笔笔都是钱,而国库一天天的见底,户部天天哭穷。皇帝知道这些人盯着内库的钱,但是,他也有苦衷啊,这些年贴补太皇太后做寿,几个皇子皇女的婚事,起府邸宅院,还有各宗室的丧礼,每年对诸妃、皇子、公主、宗室的赏赐,对后宫宫女太监的岁赏,都要从内库出钱,而这些年少府的收入也锐减,以至于他一直在啃长公主时期的老本,后来有了李湛奉上的一千万两,好容易缓解了,但也是在以眼睛看得见的速度下降。
这次天武军重新置办装备,户部肯定只肯出标准装备的钱,要想超出一般水准的精良装备,那也只能他自己出,这又是一大笔钱啊。地主家也没有余粮——皇帝曾经听长公主常常念叨这句话,于是,当新任户部侍郎裴敏把户部的缺口报给他的时候,他心里骤然跳出来的,就是这句话。
陆宪耷拉着眼皮不说话,反正他早就提过意见了,让李湛接管这三个州,统一协调军政,虽然有自己的私心在里头,好歹也是个解决办法。
“皇上,河北要尽快平乱,河北素来是产粮纳税的大省,如果匪徒猖獗,势必影响明年的赋税,那朝廷的财政就愈发困难了。”裴敏想来想去还是决定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越乱越没钱,越没钱越乱,最后就成了恶性循环。还有一重意思他没说出来,凉州那块地方常常打仗,粮食出产又不多,交上来的钱,还抵不过倒贴进去的。有了这些事,州府县府全指望着户部拨款,愈发捂着地方财政不肯出钱。还不如全交给李湛,把这个烂摊子收拾了。
皇帝本来还是不想让李湛有那么大的权的,不过死前想后,也不想让整个国家因为这一次的战争经济崩溃,如裴敏所说,只要尽快把河北平定,明年赋税收上来,应该就没有那么困难了,之后再把李湛的权利收回来,大不了让他回长安,给他一个高品的闲官做做。
想到这里,皇帝终于下了决心,说道:“将鄯州、凉州、兰州三州合并为武威郡,封李湛为武威郡都督并赐节。”
这道圣旨传到凉州的时候,李湛已经带着兵去了鄯州,那边军情紧急,吐蕃人虽然今年没有那么多人,但仍然来势汹汹。李湛很清楚,不把他们彻底打服,让他们不敢来犯,就永无宁日。
还好,之前在突厥部族里用的手段,让突厥人自己先乱了起来,此时根本无暇呼应吐蕃人,因此这一次,凉州并没有什么危险。
涵因虽然没有看圣旨,但已然知道了消息,她在屏风后面拨弄着九连环,露出一个笑容,对屏风外面的吴掌柜笑道:“辛苦了,没想到你还真把吐蕃人说动了。”
“他们那里有不少想让新赞普送命的,比如莽布奎本,这次那批刀剑,就是通过他卖给吐蕃人的。”吴掌柜笑道。
“那人不是出了名的贪得无厌吗?亏了吧。”涵因问道。
吴掌柜一笑:“把铅提高了半成,就把成本省下了。”当然,那些武器的脆性也增加了,虽然初看起来很坚硬,但是用不了几次就会崩口。当然卖给吐蕃赞普亲卫队以获得信任的刀剑可是货真价实的好东西,也不过是一百来人。
外面丫鬟急匆匆的跑进来:“夫人,老爷在鄯州大胜吐蕃人,捷报已经传到州府了,贾先生派人给夫人传个消息。”
涵因对吴掌柜笑道:“这次之后,吐蕃人会消停了吧,这次的大功有你一份。”
“不敢,这是在下的荣幸!”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