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467 第四百六十七章 道谢
- 468 第四百六十八章 释比
- 469 第四百六十九章 盟约
- 470 第四百七十章 了结
- 471 第四百七十一章 哽咽
- 472 第四百七十二章 闯入
- 473 第四百七十三章 请求
- 474 第四百七十四章 白莳
- 475 第四百七十五章 质问
- 476 第四百七十六章 前朝
- 477 第四百七十七章 萧翎
- 478 第四百七十八章 偷信
- 479 第四百七十九章 辞别
- 480 第四百八十章 来客
- 481 第四百八十一章 破阵
- 482 第四百八十二章 兵法
- 483 第四百八十三章 身世
- 484 第四百八十四章 密旨
- 485 第四百八十五章 聪明
- 486 第四百八十六章 巫舞
- 487 第四百八十七章 下嫁
- 488 第四百八十八章 问罪
- 489 第四百八十九章 无悔
- 490 第四百九十章 双喜
- 491 第四百九十一章 僵局
- 492 第四百九十二章 剑指
- 493 第四百九十三章 答案
- 494 第四百九十四章 徐三
- 495 第四百九十五章 花开
- 496 第四百九十六章 出牢
- 497 第四百九十七章 真心
- 498 第四百九十八章 星空
- 499 第四百九十九章 阻拦
- 500 第五百章 乔迁
- 501 第五百零一章 把戏
- 502 第五百零二章 奁子
- 503 第五百零三章 狠心
- 504 第五百零四章 无悔
- 505 第五百零五章 会面
- 506 第五百零六章 答案
- 507 第五百零七章 搏天
- 508 第五百零八章 复命
- 509 第五百零九章 谢恩
- 510 第五百一十章 晚了
- 511 第五百一十一章 警告
- 512 第五百一十二章 帐暖
- 513 第五百一十三章 草木
- 514 第五百一十四章 开局
- 515 第五百一十五章 避雨
- 516 第五百一十六章 银杏
- 517 第五百一十七章 红妆
- 518 第五百一十八章 艳蛊
- 519 第五百一十九章 洞房
- 520 第五百二十章 闯府
- 521 第五百二十一章 闯府
- 522 第五百二十二章 密谋
- 523 第五百二十三章 美人
- 524 第五百二十四章 花间
- 525 第五百二十五章 开局
- 526 第五百二十六章 增兵
- 527 第五百二十七章 首战
- 528 第五百二十八章 崔宴
- 529 第五百二十九章 天命
- 530 第五百三十章 遗诏
- 531 第五百三十一章 莲子
- 532 第五百三十二章 旧约
- 533 第五百三十三章 信义
- 534 第五百三十四章 南郊
- 535 第五百三十五章 画君
- 536 第五百三十六章 午后
- 537 第五百三十七章 许心
- 538 第五百三十八章 回京
- 539 第五百三十九章 陨笛
- 540 第五百四十章 相见
- 541 第五百四十一章 傻子
- 542 第五百四十二章 输赢
- 543 第五百四十三章 月夜
- 544 第五百四十四章 海浪
- 545 第五百四十五章 选择
- 546 第五百四十六章 身孕
- 547 第五百四十七章 真情
- 548 第五百四十八章 压轴
- 549 第五百四十九章 六星
- 550 第五百五十章 南斗
- 551 第五百五十一章 变数
- 552 第五百五十二章 转移
- 553 第五百五十三章 稷官
- 554 第五百五十四章 越王
- 555 第五百五十五章 起兵
- 556 第五百五十六章 出征
- 557 第五百五十七章 定局
- 558 第五百五十八章 朝议
- 559 第五百五十九章 功臣
- 560 第五百六十章 分忧
- 561 第五百六十一章 知灯
- 562 第五百六十二章 密令
- 563 第五百六十三章 孩子
- 564 第五百六十四章 忆儿
- 565 第五百六十五章 复荣
- 566 第五百六十六章 雁钗
- 567 第五百六十七章 盘发
- 568 第五百六十八章 闯入
- 569 第五百六十九章 军师
- 570 第五百七十章 交换
- 571 第五百七十一章 酝酿
- 572 第五百七十二章 祠堂
- 573 第五百七十三章 制毒
- 574 第五百七十四章 琴书
- 575 第五百七十五章 凤凰
- 576 第五百七十六章 捉鳖
- 577 第五百七十七章 造日
- 578 第五百七十八章 殿下
- 579 第五百七十九章 二圣
- 580 第五百八十章 送离
- 581 第五百八十一章 啜泣
- 582 第五百八十二章 异变
- 583 第五百八十三章 兰陵
- 584 第五百八十四章 死战
- 585 第五百八十五章 逃命
- 586 第五百八十六章 数字
- 587 第五百八十七章 分开
- 588 第五百八十八章 及笄
- 589 第五百八十九章 解脱
- 590 第五百九十章 历史
- 591 第五百九十一章 被救
- 592 第五百九十二章 蓦光
- 593 第五百九十三章 嚎哭
- 594 第五百九十四章 名字
- 595 第五百九十五章 习练
- 596 第五百九十六章 空幽
- 597 第五百九十七章 采药
- 598 第五百九十八章 刀客
- 599 第五百九十九章 才学
- 600 第六百章 回家
- 601 第六百零一章 买卖
- 602 第六百零二章 驻留
- 603 第六百零三章 布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四百七十七章 萧翎
第四百七十七章 萧翎
“皇上打算如何应对?”武慧盯紧了李赫表情,压低了语调。
“应对?不急。王家还在不出声不出气地磨刀子,朕又何必打草惊蛇。先暗中留意着,待他们刀尖露出来了,再打算不迟。”李赫摆摆手,并不似武慧在意。
武慧有些急了,上前几步,正色道:“那皇上就隔岸观火?”
李赫耸了耸肩,状似悠闲道:“一半对,一半不对。王家和赵王暂时不要轻举妄动。但某些朝名门,就要留个心了。”
武慧一愣,下意识道:“皇上是指……”
“你可听过,萧氏之翎?”李赫的眸色乍然幽深。
“萧氏之……翎?”武慧重复了几遍,脸色有些茫然,“那是什么?兰陵萧氏的珍宝么?”
“非也。是一个称号,或者说,一个人。”李赫试探了武慧几番,见后者始终迷惘,不得不放弃,叹了口气,“这个名字湮没在历史中太久了。连武家的你也都不记得了么。”
“臣妾愚钝。皇上恕罪。”武慧连忙温驯地下拜。
李赫虚手一扶,眸色氲起股凉薄,娓娓道来:“前朝大陈,要说哪一族享尽荣光,那一定是萧。大陈的天下,便是陈太祖和萧家先祖联手打下的,陈太祖甫登基,即封萧先祖为镇国大将军,加封国公爵,中书令,功勋十二转,食邑三千石。大陈建国初期,萧家先祖辅弼陈太祖稳定了政权,建立了礼乐政教,为大陈三百年繁荣打下了根基。陈太祖对萧家先祖极其信任,甚至有一次,邀请萧家先祖共坐龙椅。当时民间传有童谣:陈与萧,共天下。”(注1)
几百年前的往事,史书都已泛黄。武慧费力地搜索着平生所读之典,力图翻出这段风云壮阔的历史。
渐渐地,她终于想起些什么,有些不确定地呢喃:“社稷之臣,百姓之相……兰陵萧氏……”
“社稷之臣,百姓之相。不错,就是那个萧氏。”李赫赞赏地点点头,继续解惑道,“萧家在大陈立国前期,甚至中期,都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哪怕大大小小的名门,如华阴杨氏等,相继涌现,也丝毫没能影响萧家的权势。萧家却也是贤才辈出,忠心侍主,萧氏之名代代流传,在大陈臣民心中,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武慧的眸子渐渐明晰,她从记忆里某个尘埃堆积的旮旯角,终于搜索出了这段历史,接话道:“陈萧共天下……记得史书记载,当时民间戏言,若陈天子是真龙,那萧就是托起真龙飞腾的翎羽……”
武慧一顿,眼眸乍然精光一迸:“萧氏之翎?”
李赫深深吸了口气,续道:“但是,到了大陈后期,百姓安于享乐,酒乐靡靡。百数世家争权夺利,朝政混乱。眼看着萧家的地位受到冲击,诸侯势力虎视眈眈,陈帝还不算太傻,选择保家国一统为大,遂熔化帝王和大将人手各一的虎符,合二为一,赐给了萧家,允萧家在家国最后之时,可无皇令,而自行发兵,救大陈的天下。”
“虎符,两块虎符合二为一……萧家只要持此符,就可自行调动军队,连皇帝也不用过问……”武慧倒吸了口凉气。
虎符。调兵的虎符。从来是相同的两件,皇帝执一,大将执一,只有当两块虎符相合时,才能调动一国三军。
而将两块虎符熔化合一,赏赐给某一位大将,这要么是君臣间绝对的信任,要么就是诸侯并起,风雨欲来,王朝面临分崩离析的危难之际。
无论哪一种,能让帝王托付此物,那个臣子都无愧于“社稷之臣,百姓之相”八字。
“不错。而这个合二为一的虎符,在萧家内部代代流传。每代家主拥有绝对的权力,决定谁为虎符持有者。而这个持有者,倒不一定是下任家主,但要么有过人之处,要么有妖孽之才,朕不清楚萧家的标准,不过无论哪一种,历代家主从没有看走眼,虎符持有者没有一个孬种。”李赫吁出口浊气,“真可怕。持有者的威望甚至能超越家主,成为族人相信他能带领萧氏,建功立业的象征,也成为那一代举国上下神明一般的传奇。”
武慧仔细聆听,记忆被唤醒,也渐渐变了脸色:“那个虎符被熔铸后,重新打造的形状,便是翎罢。萧氏之翎,既指这枚虎符,也指虎符的持有者。”
李赫藏于明黄色箭袖中的指尖倏忽攥紧,语调发沉:“不错。萧家对这个持有者也是极为郑重。一定要合乎他们的标准,绝不会贪图名声,以次充好。所以,并不是每一代都能选出持有者,只有家主认为,适合的人选出现时,才会赐下虎符。”
武慧似乎想到什么,微惊:“怪不得,萧家一直没灭亡,虽不煊赫,也算名门。但百余年都未曾听闻萧氏之翎的出现,原来是没有合适人选,萧氏家主宁愿不选。才让这个传说慢慢湮没在历史中。”
李赫的拳头攥得咯咯响,脸色愈发凝重:“可惜。陈末帝昏庸,酒池肉林,把大陈搞得乌烟瘴气。萧氏忠于皇室百余年,最后却对这个末帝,丧失了所有信心和忠诚。才让魏太祖在攻入关中时,未遭受到萧氏太激烈的反抗,由此灭亡大陈,建国我魏。”
武慧理出了头绪,眸底精光如电:“此后,我魏代陈,一方面不知是不是巧合,萧家很难找到虎符持有者,全族人心涣散,以为天意亡萧,士气低沉,逐步淡出九州权力的中央。另一方面,萧家毕竟在大陈风头太盛,在新魏便有意低调,无心涉世太多,要不是皇上为打压五姓,故意提携他们,他们还真会一直缩头下去。但是,若偏偏这个时候,谁的娘胎被老天相中了……”
“若这个时候,萧家再次选出萧氏之翎,持有虎符,则本就混乱的局势,更是风云难测。”李赫接了话,字字如从齿间迸出。
武慧心里咯噔一下,刚蹙起的眉又舒开:“可是……皇上会不会过虑了……毕竟大魏代陈二百余年,大陈的虎符放在今天,和个铁秤砣没两样……纵使萧家选出萧氏之翎,也不会翻起幺蛾子罢……”
“前时才说过。大魏建国二百余年,而大陈繁荣三百余年。我魏时间上终究差了点,还没敢完全忽略,大陈遗留下来的底蕴。比如,虎符,或者说萧氏之翎,在前朝遗臣中的号召力。”李赫的脸被一股阴郁笼罩,“小心点总是好的。”
“皇上圣明。萧氏之翎的名头太过可怕。而可怕的东西,小心点总是好的。”武慧转瞬明白,敬佩地一拜。
注释
1.陈与萧,共天下:取材于“王与马,共天下”,又称“王马共天下”。永嘉之乱后,以王导为首的王氏士族集团辅佐琅玡王司马睿。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南京)重建晋室,史称东晋。由于对司马政权的大力支持和艰苦经营,琅玡王氏被司马睿称为“第一望族”,王氏势力最大时候,朝中官员75%以上是王家的或者与王家相关的人,甚至某一次,司马睿邀请王导同坐龙椅,叫他仲父,把他比作萧何,真正的是“王与马,共天下”。
“应对?不急。王家还在不出声不出气地磨刀子,朕又何必打草惊蛇。先暗中留意着,待他们刀尖露出来了,再打算不迟。”李赫摆摆手,并不似武慧在意。
武慧有些急了,上前几步,正色道:“那皇上就隔岸观火?”
李赫耸了耸肩,状似悠闲道:“一半对,一半不对。王家和赵王暂时不要轻举妄动。但某些朝名门,就要留个心了。”
武慧一愣,下意识道:“皇上是指……”
“你可听过,萧氏之翎?”李赫的眸色乍然幽深。
“萧氏之……翎?”武慧重复了几遍,脸色有些茫然,“那是什么?兰陵萧氏的珍宝么?”
“非也。是一个称号,或者说,一个人。”李赫试探了武慧几番,见后者始终迷惘,不得不放弃,叹了口气,“这个名字湮没在历史中太久了。连武家的你也都不记得了么。”
“臣妾愚钝。皇上恕罪。”武慧连忙温驯地下拜。
李赫虚手一扶,眸色氲起股凉薄,娓娓道来:“前朝大陈,要说哪一族享尽荣光,那一定是萧。大陈的天下,便是陈太祖和萧家先祖联手打下的,陈太祖甫登基,即封萧先祖为镇国大将军,加封国公爵,中书令,功勋十二转,食邑三千石。大陈建国初期,萧家先祖辅弼陈太祖稳定了政权,建立了礼乐政教,为大陈三百年繁荣打下了根基。陈太祖对萧家先祖极其信任,甚至有一次,邀请萧家先祖共坐龙椅。当时民间传有童谣:陈与萧,共天下。”(注1)
几百年前的往事,史书都已泛黄。武慧费力地搜索着平生所读之典,力图翻出这段风云壮阔的历史。
渐渐地,她终于想起些什么,有些不确定地呢喃:“社稷之臣,百姓之相……兰陵萧氏……”
“社稷之臣,百姓之相。不错,就是那个萧氏。”李赫赞赏地点点头,继续解惑道,“萧家在大陈立国前期,甚至中期,都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哪怕大大小小的名门,如华阴杨氏等,相继涌现,也丝毫没能影响萧家的权势。萧家却也是贤才辈出,忠心侍主,萧氏之名代代流传,在大陈臣民心中,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武慧的眸子渐渐明晰,她从记忆里某个尘埃堆积的旮旯角,终于搜索出了这段历史,接话道:“陈萧共天下……记得史书记载,当时民间戏言,若陈天子是真龙,那萧就是托起真龙飞腾的翎羽……”
武慧一顿,眼眸乍然精光一迸:“萧氏之翎?”
李赫深深吸了口气,续道:“但是,到了大陈后期,百姓安于享乐,酒乐靡靡。百数世家争权夺利,朝政混乱。眼看着萧家的地位受到冲击,诸侯势力虎视眈眈,陈帝还不算太傻,选择保家国一统为大,遂熔化帝王和大将人手各一的虎符,合二为一,赐给了萧家,允萧家在家国最后之时,可无皇令,而自行发兵,救大陈的天下。”
“虎符,两块虎符合二为一……萧家只要持此符,就可自行调动军队,连皇帝也不用过问……”武慧倒吸了口凉气。
虎符。调兵的虎符。从来是相同的两件,皇帝执一,大将执一,只有当两块虎符相合时,才能调动一国三军。
而将两块虎符熔化合一,赏赐给某一位大将,这要么是君臣间绝对的信任,要么就是诸侯并起,风雨欲来,王朝面临分崩离析的危难之际。
无论哪一种,能让帝王托付此物,那个臣子都无愧于“社稷之臣,百姓之相”八字。
“不错。而这个合二为一的虎符,在萧家内部代代流传。每代家主拥有绝对的权力,决定谁为虎符持有者。而这个持有者,倒不一定是下任家主,但要么有过人之处,要么有妖孽之才,朕不清楚萧家的标准,不过无论哪一种,历代家主从没有看走眼,虎符持有者没有一个孬种。”李赫吁出口浊气,“真可怕。持有者的威望甚至能超越家主,成为族人相信他能带领萧氏,建功立业的象征,也成为那一代举国上下神明一般的传奇。”
武慧仔细聆听,记忆被唤醒,也渐渐变了脸色:“那个虎符被熔铸后,重新打造的形状,便是翎罢。萧氏之翎,既指这枚虎符,也指虎符的持有者。”
李赫藏于明黄色箭袖中的指尖倏忽攥紧,语调发沉:“不错。萧家对这个持有者也是极为郑重。一定要合乎他们的标准,绝不会贪图名声,以次充好。所以,并不是每一代都能选出持有者,只有家主认为,适合的人选出现时,才会赐下虎符。”
武慧似乎想到什么,微惊:“怪不得,萧家一直没灭亡,虽不煊赫,也算名门。但百余年都未曾听闻萧氏之翎的出现,原来是没有合适人选,萧氏家主宁愿不选。才让这个传说慢慢湮没在历史中。”
李赫的拳头攥得咯咯响,脸色愈发凝重:“可惜。陈末帝昏庸,酒池肉林,把大陈搞得乌烟瘴气。萧氏忠于皇室百余年,最后却对这个末帝,丧失了所有信心和忠诚。才让魏太祖在攻入关中时,未遭受到萧氏太激烈的反抗,由此灭亡大陈,建国我魏。”
武慧理出了头绪,眸底精光如电:“此后,我魏代陈,一方面不知是不是巧合,萧家很难找到虎符持有者,全族人心涣散,以为天意亡萧,士气低沉,逐步淡出九州权力的中央。另一方面,萧家毕竟在大陈风头太盛,在新魏便有意低调,无心涉世太多,要不是皇上为打压五姓,故意提携他们,他们还真会一直缩头下去。但是,若偏偏这个时候,谁的娘胎被老天相中了……”
“若这个时候,萧家再次选出萧氏之翎,持有虎符,则本就混乱的局势,更是风云难测。”李赫接了话,字字如从齿间迸出。
武慧心里咯噔一下,刚蹙起的眉又舒开:“可是……皇上会不会过虑了……毕竟大魏代陈二百余年,大陈的虎符放在今天,和个铁秤砣没两样……纵使萧家选出萧氏之翎,也不会翻起幺蛾子罢……”
“前时才说过。大魏建国二百余年,而大陈繁荣三百余年。我魏时间上终究差了点,还没敢完全忽略,大陈遗留下来的底蕴。比如,虎符,或者说萧氏之翎,在前朝遗臣中的号召力。”李赫的脸被一股阴郁笼罩,“小心点总是好的。”
“皇上圣明。萧氏之翎的名头太过可怕。而可怕的东西,小心点总是好的。”武慧转瞬明白,敬佩地一拜。
注释
1.陈与萧,共天下:取材于“王与马,共天下”,又称“王马共天下”。永嘉之乱后,以王导为首的王氏士族集团辅佐琅玡王司马睿。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南京)重建晋室,史称东晋。由于对司马政权的大力支持和艰苦经营,琅玡王氏被司马睿称为“第一望族”,王氏势力最大时候,朝中官员75%以上是王家的或者与王家相关的人,甚至某一次,司马睿邀请王导同坐龙椅,叫他仲父,把他比作萧何,真正的是“王与马,共天下”。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