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675 第674章 中国象棋的近代史
- 676 第675章 象棋的传承者
- 677 第676章 樱木花道和流川枫
- 678 第677章 原力的携带者
- 679 第678章 “霹雳手”胡一飞
- 680 第679章 象棋小知识
- 681 第680章 西门吹雪的强势
- 682 第681章 象棋小知识
- 683 第682章 象棋小知识
- 684 第683章 象棋小知识
- 685 第684章 象棋知识普及
- 686 第685章 象棋知识普及——谢侠逊
- 687 第686章 象棋知识普及——王再越
- 688 第687章 象棋知识普及——王再越
- 689 第688章 象棋小故事
- 690 第689章 象棋小故事
- 691 第690章 象棋小故事
- 692 第691章 象棋哲理
- 693 第692章 象棋的未来发展
- 694 第693章 象棋名谱赏析
- 695 第694章 象棋爱情故事
- 696 第695章 象棋小知识
- 697 第696章 象棋小故事
- 698 第697章 象棋小常识
- 699 第698章 古代象棋高手
- 700 第699章 象棋小故事
- 701 第700章 象棋小故事
- 702 第701章 象棋文化
- 703 第702章 象棋故事
- 704 第703章 象棋的教育意义
- 705 第704章 象棋的世界观
- 706 第705章 象棋的国际化
- 707 第706章 中国象棋和日本的溯源
- 708 第707章 中国象棋发展方向
- 709 第708章 千月花
- 710 第709章 象棋故事
- 711 第710章 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
- 712 第711章 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
- 713 第712章 象棋高手李义庭
- 714 第713章 象棋历史故事
- 715 第714章 象棋的城市文化
- 716 第715章 象棋小酌
- 717 第716章 象棋与名人
- 718 第717章 象棋高手 养成
- 719 第718章 象棋过去以及发展
- 720 第719章 象棋发展论述
- 721 第720章 象棋故事
- 722 第721章 象棋名人故事
- 723 第722章 象棋英雄
- 724 第723章 澳门象棋
- 725 第724章 东南亚象棋的崛起
- 726 第725章 象棋的王者之王
- 727 第726章 东南亚象棋
- 728 第727章 象棋的对弈?
- 729 第728章 象棋故事
- 730 第729章 象棋常识
- 731 第730章 象棋文化的传承
- 732 第731章 象棋 棋具
- 733 第732章 象棋历史
- 734 第733章 大攀帝国的棋王
- 735 第734章 四川象棋文化的传承
- 736 第735章 西门吹雪的由来
- 737 第736章 亲王陛下的烦恼
- 738 第737章 化敌为友
- 739 第738章 狼王星的新国王
- 740 第739章 王小七的绝招
- 741 第740章 西门吹雪的等待
- 742 第741章 王小七和西门吹雪的对决
- 743 第742章 忘我的境界
- 744 第743章 西门大官人
- 745 第744章 故事与发展
- 746 第745章 象棋世界情节
- 747 第746章 象棋在国外的发展
- 748 第747章 新加坡象棋高手
- 749 第748章 象棋精神
- 750 第749章 象棋界的神雕侠侣
- 751 第750章 吕布
- 752 第751章 来自地球的少年
- 753 第752章 狼王星的时间
- 754 第753章 象棋知识普及时间
- 755 第754章 象棋文化探索
- 756 第755章 象棋的文化
- 757 第756章 象棋文化的海外传播之旅
- 758 第757章 象棋在澳洲的发展
- 759 第758章 象棋在国外
- 760 第759章 象棋天才少年成长史
- 761 第760章 象棋高手李开先
- 762 第761章 象棋十大高手
- 763 第762章 天才之间的惺惺相惜
- 764 第763章 王小七的梦境
- 765 第764章 象棋文化的精研
- 766 第765章 唐代象棋的那些事儿
- 767 第766章 象棋教学教习
- 768 第767章 象棋小故事赏析
- 769 第768章 象棋名家——文天祥(1)
- 770 第769章 象棋名家——文天祥
- 771 第770章 象棋故事
- 772 第771章 象棋
- 773 第772章 象棋与爱情
- 774 第773章 象棋与爱情
- 775 第774章 象棋最高境界
- 776 第775章 象棋与谋略
- 777 第776章 象棋
- 778 第777章 中国棋文化
- 779 第778章 象棋文化
- 780 第779章 象棋
- 781 第780章 象棋文明
- 782 第781章 象棋棋谱
- 783 第782章 象棋的境界
- 784 第783章 象棋文化
- 785 第784章 象棋故事
- 786 第785章 象棋故事
- 787 第786章 象棋高手
- 788 第787章 象棋精髓
- 789 第788章 象棋精髓
- 790 第789章 象棋
- 791 第790章 象棋
- 792 第791章 象棋
- 793 第792章 象棋的发展
- 794 第793章 象棋影视作品
- 795 第794章 象棋经典棋局分析
- 796 第795章 王小七的穿越之旅
- 797 第796章 苏先生的担忧
- 798 第797章 苏先生的反击
- 799 第798章 幽古战神的象棋实力
- 800 第799章 来自幽灵城的问候
- 801 第800章 第七百七十七主章 幽灵少主
- 802 第801章 城主大人的心思
- 803 第802章 一念之间的输和赢
- 804 第803章 尔虞我诈
- 805 第804章 少主大人的烦恼
- 806 第805章 终于苏醒过来了
- 807 第806章 狼王星的曙光
- 808 第807章 真正的象棋
- 809 第808章 象棋知识普及
- 810 第809章 国际象棋简介
- 811 第810章 国际象棋大师
- 812 第811章 国际象棋故事
- 813 第812章 星际联盟
- 814 第813章 国际象棋在中国的发展
- 815 第814章 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的渊源
- 816 第815章 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
- 817 第816章 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赛
- 818 第817章 电脑和人脑的对决
- 819 第818章 国际象棋进化史
- 820 第819章 国际象棋在美国的发展
- 821 第820章 国际象棋大师 诸宸
- 822 第821章 国际象棋和俄罗斯
- 823 第822章 国际象棋和苏联
- 824 第823章 亚历山德拉·科斯坚纽克
- 825 第824章 巾帼不让须眉
- 826 第825章 俄罗斯的国际象棋之光
- 827 第826章 国际象棋大师
- 828 第827章 国际象棋大师
- 829 第828章 中国 国际象棋协会
- 830 第829章 国际象棋奥赛
- 831 第830章 国际象棋大师博比菲舍尔
- 832 第831章 国际象棋知识普及
- 833 第832章 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
- 834 第833章 象棋大师赵国荣
- 835 第834章 国际象棋女子赛
- 836 第835章 象棋大师赵国容(2
- 837 第836章 国际象棋的家国荣誉
- 838 第837章 国际象棋在深圳
- 839 第838章 棋的智慧
- 840 第839章 周武帝宇文邕
- 841 第840章 象棋故事
- 842 第841章 中国象棋大师
- 843 第842章 中国象棋大师
- 844 第843章 象棋大师
- 845 第844章 象棋七星
- 846 第845章 象棋大师于幼华
- 847 第846章 中国象棋与古代文明
- 848 第847章 象棋文化的传播
- 849 第848章 象棋大师
- 850 第849章 象棋大师
- 851 第850章 象棋大师李义庭
- 852 第851章 象棋大师
- 853 第852章 象棋大师
- 854 第853章 象棋大师
- 855 第854章 中国象棋大师
- 856 第855章 象棋大师简介
- 857 第856章 国际智力联盟
- 858 第857章 女子象棋大师
- 859 第858章 女子象棋大师
- 860 第859章 巾帼不让须眉
- 861 第860章 女中豪杰
- 862 第861章 女子象棋高手
- 863 第862章 象棋大师宋国强
- 864 第863章 女子 象棋大师 尤颖钦
- 865 第864章 蒙古象棋
- 866 第865章 象棋文化
- 867 第866章 越南象棋
- 868 第867章 象棋高手蒋川
- 869 第868章 枭雄与象棋
- 870 第869章 象棋与大人物
- 871 第870章 国际象棋终极对手
- 872 第871章 国际象棋大师谢军
- 873 第872章 越南象棋文化
- 874 第873章 国际象棋 故事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684章 象棋知识普及
第684章 象棋知识普及
第六百六十八章象棋知识普及
象棋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也是历经千锤百炼的智慧结晶,几千年来吸引着无数的爱好者陶醉神迷,反应出广大人民对于精神生活的渴求。在象棋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流传着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象棋故事,以下就让我们来欣赏这些精彩的故事。
楚汉相争
秦朝末年,当时国家大乱,人民生活困苦,群雄们为了解救人民,都以推翻秦朝、统一天下为目标。在众多群雄之中,有两位实力强大的領导者,一位是汉王刘邦,另外一位则是西楚霸王项羽,刘邦与项羽历经七年的对战过程,这就是有名的楚汉相争。刘邦手下有一位大将军叫做韩信,有一次刘邦派韩信攻打赵国,韩信为了让士兵们头脑更聪明,所以发明了象棋。韩信认为下象棋可以抒解压力、训练沙盘推演的功夫,于是鼓动士兵们多下象棋,士兵们通过象棋获得许多乐趣,暂时忘记了作战的辛苦。在楚汉相争的时代,流传许多关于现在象棋规则由来的典故,以下我们一一介绍。首先是红黑的由来。因为刘邦自称赤帝之子,赤就是红色,所以刘邦用红色的军旗作为代表。项羽年轻时,看到秦始皇出巡,车队上插着一面一面的黑色旗子,就像一条黑色的大龙走过,让项羽非常羨慕,从此爱上黑色。后来项羽骑马打仗,都骑着自己心爱的黑色乌骓,说明了项羽的军旗是用黑色作代表。
第二是红先的由来。有一次,刘邦和项羽两个人作了一个约定,目标是一个叫做关中的地名,他们比赛看谁的军队能夠先进入关中,谁就获胜。项羽仗着拥有四十万大军,采用直线进攻追打秦军,刘邦则是采取迂回的方式,招揽秦军获得民心。结果刘邦先一步进入关中,这也是现行象棋红先的典故。第三是楚河汉界的由来。楚汉相争开始的时候,项羽的实力比较强大,刘邦为了扭转被动局勢,任用张良、萧何等人才。到了公元前203年,刘邦实力大增,项羽只好向刘邦求和,两个人达成以“鸿沟”为分界,刘邦掌管鸿沟西边,项羽占有鸿沟东边。这就好像现在的象棋,棋盘中间画有一道楚河汉界,用来区分红黑两国一样。
最后是王不见王的由来。楚汉相争最激烈的一战发生在鸿沟附近的广武山,当时楚汉两军隔着广武山对峙,代表汉军的刘邦站在山上对着项羽大骂,结果项羽生气地拿起弓箭,瞄准刘邦射了出去,这一箭还差点让刘邦丟了性命。现在象棋有一条将帅王不见王的规定,意思就是形成将帅见面的时候,轮到哪一方走子就能取胜,这就好像代表刘邦及项羽的将帅,朝对方射了一箭一样。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住在巴邛(今四川一带)的大地主,家里庭院有一块橘园。有一天,地主在散步的时候,天空突然下起了霜雪,着急的地主赶快跑到庭院把橘子一棵一棵摘下来,摘着摘着,眼尖的地主发现有两顆橘子特別大,感到非常好奇。于是地主决定把橘子剖开来看,原来每顆橘子里都藏有两位白眉仙翁,他们面对面坐着谈笑下象棋!仙翁们沉浸于对弈乐趣中,没有发现地主正在旁边。过了一会,一位仙翁开口说:“我们在橘子里下象棋的乐趣,不会输给在商山下围棋”。只可惜找不到根深蒂固的橘子,刚下到精彩的时候,橘子就被摘下来了。这时另一位仙翁肚子饿了,从衣袖里抽出一条形状像龙的草根来吃一口,并且用水喷它,草根竟然变成一条真龙,四位仙翁一起骑着龙,随着脚下缓缓升起的白云飞向天堂。
这则橘中象戏的故事出自《玄怪录》,作者是唐朝宰相牛僧孺。故事流传到后世影响十分广泛,也有人把这个故事解释为仙翁下围棋,不过据张如安先生研究,确认是象戏而非围棋,可见这则故事本身具有相当迷人的吸引力。后来人们就称下象棋的乐趣为“橘中之乐”,并有“橘中之乐,不减商山”的典故,这也是著名象棋古谱《橘中秘》的命名由来。
南宋末年,朝廷国力衰弱,兵强马壮的元兵大举入侵,宋朝面临存亡的紧要关头,爱国诗人文天祥不怕危险,挺身而出号召爱国志士组成一支军队抗元。
文天祥与他的父亲文仪,两人都是象棋迷,他们的象棋造诣很高,其中文天祥还常常和棋友周子善、萧耕山(萧敬夫)、刘洙及刘澄枰上过招。有一次,文天祥生日的时候,还特地写了一首有关象棋的诗,可见文天祥对象棋的热爱,诗里的内容为:《生日山中和萧敬夫韵》山深不用结涼棚,风起江萍暑气轻。处士林泉自今古,男儿弧矢付豪英。客来不必笼中羽,我爱无如橘里枰。一任苍松栽十里,他年犹见茯苓生。
文天祥对象棋的着迷还不仅于此,他曾经在一个炎热的夏天里,带着众人跳入河里游泳,游着游着,喜好象棋的文天祥见山水景色优美,便提议与周子善一边游泳一边对弈,其他人听了都表示赞成。可是问題来了,两人在水里没有棋具,要怎么进行对弈呢?原来聪明的文天祥早就想到一条妙计,他提出用口说棋着(读谱)的方式,与周子善展开“闭目棋”的精彩过招,根据文献记载,文天祥还是第一个不用棋子棋盘,闭目下象棋的人呢!由于爱好象棋,文天祥精选了四十局棋局,命名从《玉屠金鼎》到《单骑见虏》,并且用自己心爱的“绿端蝉砚”逐一绘制成棋图附上着法,可惜文天祥后来被元兵所俘虏,这些棋谱便没有流传下来。不过文天祥在狱中所写的《正气歌》,反映出文天祥伟大的爱国情操,永远为后代世人传頌。
清代才子袁枚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拢袖观棋有所思,分明楚汉两军峙。非常喜欢非常恼,不着棋人总不知”。这首诗前两句描述的景象,你肯定在街头巷尾见到过:老少爷儿们或蹲或站,手持蒲扇,撸着袖子,拥挤在一副棋局的周围,或摇旗呐喊或指点迷津。有时候,棋盘上的对峙经常会“演义”成两边看棋者的斗嘴,甚至双方会像看拔河一样,进行声势上的较量。
没错,这正是象棋的魅力。在当今的中国,公园大树下,田间地头上,都可以看见象棋吸引来的一堆“发烧友”。有一个民间说法,在中国,平均每十个男性中就有七个会下象棋。这充分说明了象棋在中国深受人们喜爱。这的确是一项非常普及和流行的智力运动,不光在中国,象棋在全世界也是日益普及。现已有2亿参与者,遍布四大洲的26个国家和地区。
“非常喜欢非常恼,不着棋人总不知”,这句诗也是恰当的说明了象棋爱好者旁人所无法了解的乐趣,而象棋中的乐趣到底来自哪里呢?象棋又是一门怎样的智力运动呢?
先说说象棋的起源。战国时期,已经有了关于象棋的正式记载,《楚辞?招魂》中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说苑》载:雍门子周以琴见孟尝君,说:“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由此可见,远在战国时代,象棋已在贵族阶层中流行开来了。南宋时期,是象棋发展比较繁荣的时期。在当时,象棋可谓家喻户晓,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李清照、刘克庄等文学家,洪遵、文天祥等政治家,都嗜好下象棋。宫廷设的“棋待诏”中,象棋手占一半以上。民间有称为“棋师”的专业者和专制象棋子和象棋盘的手工业者。南宋还出现了洪迈的《棋经论》、叶茂卿的《象棋神机集》、陈元靓的《事林广记》等多种象棋著述。
我们最为敬爱的***也是一个象棋迷,曾经的两次对局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
1945年8月26日,一次“国共和谈”会议以后,蒋介石邀请***下象棋,***欣然应邀。两人坐好后,蒋介石向***挥挥手,说:“恩来,你先走。”“不,校长,你先走。”***谦让着。蒋介石不再推辞,立刻拿起炮来,使用他平时最爱用的“大炮攻势”。***稍一思索,便率兵前进,避其锋芒。蒋介石见被对方避过,略略显得有些急躁。
“委座,搁这儿。”一个和谈代表指点说。蒋介石白了他一眼,“啪!”蒋介石经过深思熟虑走出一步。棋子刚离手,就被***逼死。
***吃掉蒋介石这个关键的棋子后,蒋介石转入被动防御。***这时飞快地兵临城下,逼得蒋介石舍车保帅,终于兑子求和。
蒋介石满脸通红,讷讷地说着:“唉,棋错一步,全盘皆输!”***谦和地笑了笑,一语双关地对蒋介石说:“校长的‘大炮攻势’很见功力,只是太轻视我的过河卒子了?”
1940年3月,“一代棋王”谢侠逊由昆明抵达重庆,在时任东方文化协会会长郭春涛联系下,谢侠逊见到了仰慕已久的中国共产党驻重庆的领导人***。一见面,***就高度评价了谢侠逊在南洋利用象棋比赛,宣传抗日救亡,在南洋爱国侨胞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谢侠逊也把自己到南洋宣传抗日救亡的经过,以及南洋侨胞热爱祖国的动人事迹,一一向***作了详细介绍。***和谢侠逊一时谈得非常投缘,最后两人谈着谈着便聊到象棋比赛。***兴致勃勃地说:“侠公,赐教一盘好吗?”谢侠逊当即表示赞同。第一局,谢侠逊让***二先。***因得先手,迅即展开猛攻,弈到中局,谢侠逊才扭转被动局势,最后双方以握手言和告终。不一会儿,周谢又摆开阵势,第二次交锋。这次谢侠逊让***一先,由于双方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最后又弈成和局。
论国事,下象棋,***与谢侠逊相见恨晚,两人越谈越投机,越下越投缘。最后,又讨论起象棋艺术来。***说:“从我国象棋艺术的发展史来看,明人重炮,这已有《桔中密》一书作了总结;清人重马,这在《梅花谱》一书中得到充分体现;现代人则重兵卒,侠公对进兵卒不是很有研究吗?”谢侠逊接过话题说:“谈不上很有研究。棋谚云:残局马胜炮。不过,马虽有八面威风,但仍可以用兵卒制服它!”***意味深长地说:“对!兵卒就是群众,抗日救国就是要发动群众的力量啊!侠公到各地举行棋赛,宣传抗日救国,走的正是群众路线。”
后来,谢侠逊在《大公晚报》副刊《象棋残局》第100期上,刊出了他与***对弈的第二局残棋,以《共抒国难》为题,标明:“将方***,帅方谢侠逊”,结果在重庆轰动一时。但是,这局残棋在刊出前,***考虑到谢侠逊的人身安全问题,曾通过郭春涛向谢侠逊建议,把结局写成谢侠逊胜出。所以,周谢的残棋在报上刊登出来时,最后注明是“帅方先胜”。然而过了五天,谢侠逊始终感到不安,于是在《大公晚报》的《象棋残局》第106期上又刊登了一则“更正启事”,特别说明:“《共抒国难》一局“帅方先和“”。有趣的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与谢侠逊的这局残棋经无数棋迷的研究,终是一盘和棋。
象棋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粹、瑰宝,千变万化的对弈让人赞叹不绝,但其中蕴含的人生哲学更是让古今有数不胜数的伟人为其终极一生,望彼此谨记。
象棋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也是历经千锤百炼的智慧结晶,几千年来吸引着无数的爱好者陶醉神迷,反应出广大人民对于精神生活的渴求。在象棋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流传着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象棋故事,以下就让我们来欣赏这些精彩的故事。
楚汉相争
秦朝末年,当时国家大乱,人民生活困苦,群雄们为了解救人民,都以推翻秦朝、统一天下为目标。在众多群雄之中,有两位实力强大的領导者,一位是汉王刘邦,另外一位则是西楚霸王项羽,刘邦与项羽历经七年的对战过程,这就是有名的楚汉相争。刘邦手下有一位大将军叫做韩信,有一次刘邦派韩信攻打赵国,韩信为了让士兵们头脑更聪明,所以发明了象棋。韩信认为下象棋可以抒解压力、训练沙盘推演的功夫,于是鼓动士兵们多下象棋,士兵们通过象棋获得许多乐趣,暂时忘记了作战的辛苦。在楚汉相争的时代,流传许多关于现在象棋规则由来的典故,以下我们一一介绍。首先是红黑的由来。因为刘邦自称赤帝之子,赤就是红色,所以刘邦用红色的军旗作为代表。项羽年轻时,看到秦始皇出巡,车队上插着一面一面的黑色旗子,就像一条黑色的大龙走过,让项羽非常羨慕,从此爱上黑色。后来项羽骑马打仗,都骑着自己心爱的黑色乌骓,说明了项羽的军旗是用黑色作代表。
第二是红先的由来。有一次,刘邦和项羽两个人作了一个约定,目标是一个叫做关中的地名,他们比赛看谁的军队能夠先进入关中,谁就获胜。项羽仗着拥有四十万大军,采用直线进攻追打秦军,刘邦则是采取迂回的方式,招揽秦军获得民心。结果刘邦先一步进入关中,这也是现行象棋红先的典故。第三是楚河汉界的由来。楚汉相争开始的时候,项羽的实力比较强大,刘邦为了扭转被动局勢,任用张良、萧何等人才。到了公元前203年,刘邦实力大增,项羽只好向刘邦求和,两个人达成以“鸿沟”为分界,刘邦掌管鸿沟西边,项羽占有鸿沟东边。这就好像现在的象棋,棋盘中间画有一道楚河汉界,用来区分红黑两国一样。
最后是王不见王的由来。楚汉相争最激烈的一战发生在鸿沟附近的广武山,当时楚汉两军隔着广武山对峙,代表汉军的刘邦站在山上对着项羽大骂,结果项羽生气地拿起弓箭,瞄准刘邦射了出去,这一箭还差点让刘邦丟了性命。现在象棋有一条将帅王不见王的规定,意思就是形成将帅见面的时候,轮到哪一方走子就能取胜,这就好像代表刘邦及项羽的将帅,朝对方射了一箭一样。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住在巴邛(今四川一带)的大地主,家里庭院有一块橘园。有一天,地主在散步的时候,天空突然下起了霜雪,着急的地主赶快跑到庭院把橘子一棵一棵摘下来,摘着摘着,眼尖的地主发现有两顆橘子特別大,感到非常好奇。于是地主决定把橘子剖开来看,原来每顆橘子里都藏有两位白眉仙翁,他们面对面坐着谈笑下象棋!仙翁们沉浸于对弈乐趣中,没有发现地主正在旁边。过了一会,一位仙翁开口说:“我们在橘子里下象棋的乐趣,不会输给在商山下围棋”。只可惜找不到根深蒂固的橘子,刚下到精彩的时候,橘子就被摘下来了。这时另一位仙翁肚子饿了,从衣袖里抽出一条形状像龙的草根来吃一口,并且用水喷它,草根竟然变成一条真龙,四位仙翁一起骑着龙,随着脚下缓缓升起的白云飞向天堂。
这则橘中象戏的故事出自《玄怪录》,作者是唐朝宰相牛僧孺。故事流传到后世影响十分广泛,也有人把这个故事解释为仙翁下围棋,不过据张如安先生研究,确认是象戏而非围棋,可见这则故事本身具有相当迷人的吸引力。后来人们就称下象棋的乐趣为“橘中之乐”,并有“橘中之乐,不减商山”的典故,这也是著名象棋古谱《橘中秘》的命名由来。
南宋末年,朝廷国力衰弱,兵强马壮的元兵大举入侵,宋朝面临存亡的紧要关头,爱国诗人文天祥不怕危险,挺身而出号召爱国志士组成一支军队抗元。
文天祥与他的父亲文仪,两人都是象棋迷,他们的象棋造诣很高,其中文天祥还常常和棋友周子善、萧耕山(萧敬夫)、刘洙及刘澄枰上过招。有一次,文天祥生日的时候,还特地写了一首有关象棋的诗,可见文天祥对象棋的热爱,诗里的内容为:《生日山中和萧敬夫韵》山深不用结涼棚,风起江萍暑气轻。处士林泉自今古,男儿弧矢付豪英。客来不必笼中羽,我爱无如橘里枰。一任苍松栽十里,他年犹见茯苓生。
文天祥对象棋的着迷还不仅于此,他曾经在一个炎热的夏天里,带着众人跳入河里游泳,游着游着,喜好象棋的文天祥见山水景色优美,便提议与周子善一边游泳一边对弈,其他人听了都表示赞成。可是问題来了,两人在水里没有棋具,要怎么进行对弈呢?原来聪明的文天祥早就想到一条妙计,他提出用口说棋着(读谱)的方式,与周子善展开“闭目棋”的精彩过招,根据文献记载,文天祥还是第一个不用棋子棋盘,闭目下象棋的人呢!由于爱好象棋,文天祥精选了四十局棋局,命名从《玉屠金鼎》到《单骑见虏》,并且用自己心爱的“绿端蝉砚”逐一绘制成棋图附上着法,可惜文天祥后来被元兵所俘虏,这些棋谱便没有流传下来。不过文天祥在狱中所写的《正气歌》,反映出文天祥伟大的爱国情操,永远为后代世人传頌。
清代才子袁枚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拢袖观棋有所思,分明楚汉两军峙。非常喜欢非常恼,不着棋人总不知”。这首诗前两句描述的景象,你肯定在街头巷尾见到过:老少爷儿们或蹲或站,手持蒲扇,撸着袖子,拥挤在一副棋局的周围,或摇旗呐喊或指点迷津。有时候,棋盘上的对峙经常会“演义”成两边看棋者的斗嘴,甚至双方会像看拔河一样,进行声势上的较量。
没错,这正是象棋的魅力。在当今的中国,公园大树下,田间地头上,都可以看见象棋吸引来的一堆“发烧友”。有一个民间说法,在中国,平均每十个男性中就有七个会下象棋。这充分说明了象棋在中国深受人们喜爱。这的确是一项非常普及和流行的智力运动,不光在中国,象棋在全世界也是日益普及。现已有2亿参与者,遍布四大洲的26个国家和地区。
“非常喜欢非常恼,不着棋人总不知”,这句诗也是恰当的说明了象棋爱好者旁人所无法了解的乐趣,而象棋中的乐趣到底来自哪里呢?象棋又是一门怎样的智力运动呢?
先说说象棋的起源。战国时期,已经有了关于象棋的正式记载,《楚辞?招魂》中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说苑》载:雍门子周以琴见孟尝君,说:“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由此可见,远在战国时代,象棋已在贵族阶层中流行开来了。南宋时期,是象棋发展比较繁荣的时期。在当时,象棋可谓家喻户晓,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李清照、刘克庄等文学家,洪遵、文天祥等政治家,都嗜好下象棋。宫廷设的“棋待诏”中,象棋手占一半以上。民间有称为“棋师”的专业者和专制象棋子和象棋盘的手工业者。南宋还出现了洪迈的《棋经论》、叶茂卿的《象棋神机集》、陈元靓的《事林广记》等多种象棋著述。
我们最为敬爱的***也是一个象棋迷,曾经的两次对局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
1945年8月26日,一次“国共和谈”会议以后,蒋介石邀请***下象棋,***欣然应邀。两人坐好后,蒋介石向***挥挥手,说:“恩来,你先走。”“不,校长,你先走。”***谦让着。蒋介石不再推辞,立刻拿起炮来,使用他平时最爱用的“大炮攻势”。***稍一思索,便率兵前进,避其锋芒。蒋介石见被对方避过,略略显得有些急躁。
“委座,搁这儿。”一个和谈代表指点说。蒋介石白了他一眼,“啪!”蒋介石经过深思熟虑走出一步。棋子刚离手,就被***逼死。
***吃掉蒋介石这个关键的棋子后,蒋介石转入被动防御。***这时飞快地兵临城下,逼得蒋介石舍车保帅,终于兑子求和。
蒋介石满脸通红,讷讷地说着:“唉,棋错一步,全盘皆输!”***谦和地笑了笑,一语双关地对蒋介石说:“校长的‘大炮攻势’很见功力,只是太轻视我的过河卒子了?”
1940年3月,“一代棋王”谢侠逊由昆明抵达重庆,在时任东方文化协会会长郭春涛联系下,谢侠逊见到了仰慕已久的中国共产党驻重庆的领导人***。一见面,***就高度评价了谢侠逊在南洋利用象棋比赛,宣传抗日救亡,在南洋爱国侨胞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谢侠逊也把自己到南洋宣传抗日救亡的经过,以及南洋侨胞热爱祖国的动人事迹,一一向***作了详细介绍。***和谢侠逊一时谈得非常投缘,最后两人谈着谈着便聊到象棋比赛。***兴致勃勃地说:“侠公,赐教一盘好吗?”谢侠逊当即表示赞同。第一局,谢侠逊让***二先。***因得先手,迅即展开猛攻,弈到中局,谢侠逊才扭转被动局势,最后双方以握手言和告终。不一会儿,周谢又摆开阵势,第二次交锋。这次谢侠逊让***一先,由于双方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最后又弈成和局。
论国事,下象棋,***与谢侠逊相见恨晚,两人越谈越投机,越下越投缘。最后,又讨论起象棋艺术来。***说:“从我国象棋艺术的发展史来看,明人重炮,这已有《桔中密》一书作了总结;清人重马,这在《梅花谱》一书中得到充分体现;现代人则重兵卒,侠公对进兵卒不是很有研究吗?”谢侠逊接过话题说:“谈不上很有研究。棋谚云:残局马胜炮。不过,马虽有八面威风,但仍可以用兵卒制服它!”***意味深长地说:“对!兵卒就是群众,抗日救国就是要发动群众的力量啊!侠公到各地举行棋赛,宣传抗日救国,走的正是群众路线。”
后来,谢侠逊在《大公晚报》副刊《象棋残局》第100期上,刊出了他与***对弈的第二局残棋,以《共抒国难》为题,标明:“将方***,帅方谢侠逊”,结果在重庆轰动一时。但是,这局残棋在刊出前,***考虑到谢侠逊的人身安全问题,曾通过郭春涛向谢侠逊建议,把结局写成谢侠逊胜出。所以,周谢的残棋在报上刊登出来时,最后注明是“帅方先胜”。然而过了五天,谢侠逊始终感到不安,于是在《大公晚报》的《象棋残局》第106期上又刊登了一则“更正启事”,特别说明:“《共抒国难》一局“帅方先和“”。有趣的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与谢侠逊的这局残棋经无数棋迷的研究,终是一盘和棋。
象棋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粹、瑰宝,千变万化的对弈让人赞叹不绝,但其中蕴含的人生哲学更是让古今有数不胜数的伟人为其终极一生,望彼此谨记。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