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0 第十九章 报价方式
- 21 第二十章 茶叶贸易概况
- 22 第二十一章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 23 第二十二章 一万七千元的利润
- 24 第二十三章 洋布生意
- 25 第一章 史上最穷的主神
- 26 第二章 主神图书馆
- 27 第三章 奇遇:炼糖秘法
- 28 第四章 土红糖到白精糖
- 29 第五章 被退婚了
- 30 第六章 赚钱了,卖秘方否
- 31 第七章 五百两银子
- 32 第八章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
- 33 第九章 赵大贵的拜访
- 34 第十章 拜访英国领事
- 35 第十二章 魔都第一买办
- 36 第十三章 买办生涯
- 37 第十七章 茶叶生意概况
- 38 第二十二章 纯赚一万多两银子
- 39 第二十四章 火爆的洋布,纯赚五万银元
- 40 第二十五章 对近代洋布和土布贸易的考证
- 41 第二十七章 居然还要纳关税
- 42 第二十八章 关税争议
- 43 第二十九章 赵大贵的来历
- 44 第三十章 端茶送客
- 45 第三十一章 暴增的财富
- 46 第三十二章 三名气运之子的到访
- 47 第三十三章 买办们的同盟
- 48 第三十四章 一统买办界的野望
- 49 第三十五章 福威镖局,有佛堂吗
- 50 第三十六章 一箱手枪下湖州
- 51 第三十七章 湖州南浔的生丝买卖
- 52 第三十八章 生丝,最赚钱的生意
- 53 第三十九章 浙江丝威武
- 54 第四十章 纯赚十万两,再向湖州行
- 55 第四十一章 水匪袭击
- 56 第四十二章 大战前戏
- 57 第四十三章 真有武林高手
- 58 第四十四章 血神经和邓显
- 59 第四十五章 形势逆转,格杀邓显
- 60 第四十六章 围攻申无伤
- 61 第四十七章 紫郢剑对圣火令
- 62 第四十八章 发现超凡书籍
- 63 第四十九章 邓显的修行记忆
- 64 第五十章 血战养蛊之法
- 65 第五十一章 学会“血神经”的代价
- 66 第五十二章 隐患重重
- 67 第五十三章 财力暴增
- 68 第五十四章 处理霍大牙
- 69 第五十五章 情报不对等引发的惨案
- 70 第五十六章 心念通达
- 71 第五十八章 所谓天劫
- 72 第五十九章 提前到来的天劫
- 73 第六十章 魔神的垂青
- 74 第六十一章 渡劫成功和大堆收获
- 75 第六十二章 赵大贵的野望
- 76 第六十三章 苏州模式
- 77 第六十四章 风险和机遇并存
- 78 第六十五章 垄断到竞争
- 79 第六十六章 居然被催债
- 80 第六十七章 盛景下的隐患
- 81 第六十八章 库存过多,破产潮的征兆
- 82 第六十九章 忽悠,先从自家人开始
- 83 第七十章 赵大贵要修铁路
- 84 第七十一章 被人惦记
- 85 第七十二章 第一买办的野心
- 86 第七十三章 两家争做带头大哥
- 87 第七十四章 死道友不死贫道
- 88 第七十五章 金蝉脱壳
- 89 第七十六章 垄断租界的土地
- 90 第七十七章 三国租界那点破事
- 91 第七十八章 一统租界
- 92 第七十九章 改革商行,稳步发展
- 93 第八十章 墨海书馆和麦家圈
- 94 第八十一章 清朝的数学家
- 95 第八十二章 精通微积分的清朝数学家
- 96 “主神图书馆”正封推冲榜,请书友们试毒,兼回答部分问题
- 97 第八十三章 潜伏的大拿
- 98 第八十四章 专门传播西方科技的学校
- 99 第八十五章 隐藏职业之校长
- 100 第八十六章 影响力和实惠不可兼得
- 101 第八十七章 南下:买蒸汽轮船
- 102 第八十八章 定海:一角钱一亩的土地
- 103 第八十九章 还要建造船厂
- 104 第九十章 世界上最先进的螺旋桨蒸汽船
- 105 第九十一章 斯塔克的交易
- 106 第九十三章 可以兼并澳门造船厂
- 107 第九十四章 端走整个澳门造船业
- 108 第九十五章 数学家谢尔敦和杨威利
- 109 第九十六章 美国特使的数万本科技书籍
- 110 第九十七章 约见顾盛
- 111 第九十八章 一万两千本科技书籍到手
- 112 第九十九章 两广总督耆英
- 113 第一百章 大人说得有道理
- 114 第一百零一章 广州和佛山攻略
- 115 第一百零二章 吞噬鲸鱼
- 116 第一百零三章 血神经化万灵精血
- 117 第一百零四章 穴窍升到高维
- 118 第一百零五章 炼精化气,修行之门
- 119 第一百零六章 魔都布武
- 120 第一百零七章 要建第一家缫丝厂
- 121 第一百零八章 自己车出缫丝机
- 122 第一百零九章 真正的从零开始
- 123 第一百一十章 灵金五大功能的妙用
- 124 第一百一十一章 微米级尺寸控制
- 125 第一百一十二章 战略金手指
- 126 第一百一十三章 维度锁和基因锁并举
- 127 第一百一十四章 这一章不好起名字啊
- 128 第一百一十五章 两个好基友
- 129 第一百一十六 想做船长的男人
- 130 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星辰大海
- 131 第一百一十八章 程阿牛和赵铁柱
- 132 第一百一十九章 工人们的心思
- 133 第一百二十章 机械计算机的构想
- 134 第一百二十一章 巴贝奇的蒸汽机计算机
- 135 第一百二十二章 秘密泄露
- 136 第一百二十三章 现成的竹杠
- 137 第一百二十四章 机械的优美
- 138 第一百二十五章 旁敲侧击
- 139 第一百二十六章 开始有钱了
- 140 第一百二十七章 商战如火如荼
- 141 第一百二十八章 中日国运所系
- 142 第一百二十九章 蒸汽机缫丝机
- 143 第一百三十章 以牙还牙
- 144 第一百三十一章 生丝期货
- 145 第一百三十二章 灵金机械计算机
- 146 第一百三十三章 最后的疯狂
- 147 第一百三十四章 高手入侵
- 148 第一百三十五章 宗师境的真正实力
- 149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不情之请
- 150 第一百三十七章 哪来的大火
- 151 第一百三十八章 兑现提货单
- 152 第一百三十九章 崩盘开始
- 153 第一百四十章 我花开处百花杀,萧条啊
- 154 第一百四十一章 义升行的末路
- 155 第一百四十二章 所有人都在求助
- 156 第一百四十三章 出手帮忙的条件
- 157 第一百四十四章 怎么才能利益最大化
- 158 第一百四十五章 白送过来的竹杠
- 159 第一百四十六章 幕后之间的谈判
- 160 第一百四十七章 根本的利益冲突
- 161 第一百四十八章 幕后之间的交易
- 162 第一百四十九章 成王败寇
- 163 第一百五十章 没有现金,只有厂丝
- 164 第一百五十一章 赵大贵在下一盘大棋
- 165 第一百五十二章 年赚两百万的目标
- 166 第一百五十三章 布置外围
- 167 第一百五十四章 还是要多占地盘
- 168 第一百五十五章 私铸银元和毁钱铸铜
- 169 第一百五十六章 武装力量
- 170 第一百五十七章 组建军队,剿灭海盗
- 171 第一百五十八章 这算是乌龙吗
- 172 第一百五十九章 八百保安团
- 173 第一百六十章 震慑新兵
- 174 第一百六十一章 调教
- 175 第一百六十二章 宫慕久的忧虑
- 176 第一百六十三章 白沙岛第一战
- 177 第一百六十四章 真正的碾压
- 178 第一百六十五章 英国人吃了大亏
- 179 第一百六十六章 必须独立出兵
- 180 第一百六十七章 神兽八岐大蛇
- 181 第一百六十八章 进攻桃花岛
- 182 第一百六十九章 军舰大战神兽
- 183 第一百七十章 追杀海盗
- 184 第一百七十一章 海盗首领的逆袭
- 185 第一百七十二章 诡异的结局
- 186 第一百七十三章 桃花岛的收获
- 187 第一百七十四章 炼气化神,开辟识海
- 188 “”主神图书馆“”完结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六章 赚钱了,卖秘方否
第六章 赚钱了,卖秘方否
这一天,就在各种筹备和忙碌中过去了,虽说这一天炼的糖不多,但柴火却备齐了,至于水也准备了满满好几缸,短时间内也足够用了。
到了晚上,豆腐坊主果然找来很多村里的老人做证人,然后让赵大贵在他们面前写个婚书,把这婚痛痛快快地退了。
赵大贵拿回来原先赵家送到钱家(豆腐坊主人姓钱)的聘礼,也就是一个银镯子和两匹布,价值五两银子左右,钱坊主出于愧疚,还添了二两银子,算是退婚的费用了。
村里的老人们不断摇头,看向赵大贵的眼神充满了同情和鄙视,还有人小声嘀咕说赵家这是彻底没落了,但赵大贵本人却是唾面自干,丝毫不以为然。
某点小说里主角被人退婚的数不胜数,但通过退婚还能赚钱的恐怕就我一个吧,在空闲的时候,赵大贵无耻地想着。
只是,县学开除、高利贷逼债、岳父退婚这三大经典情节都有了,这开局有点虐心啊。
那位钱粮户也过来冷眼旁观,最后冷笑一声走了。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赵大贵将退回的聘礼以四两银子的价格出售,再加上钱坊主多给的二两银子,手上就有了六两银子的余钱,便决定扩大白糖作坊的规模。
赵大贵花了一两五钱银子,买来一口直径四尺的大铁锅,又弄来砖头,请村里的能人在自己家院子里搭起了大灶台。
因为担心下雨,赵大贵还请人在灶台上方搭起四根木棍支撑的茅草棚,然后为了保密,又弄来好多草席,将这草棚周围全部围上。
这样一来,赵家院子里就多出一个土糖寮似的简易制糖作坊。
有了这简易作坊,比在厨房里用小铁锅熬糖可就快多了,赵大贵带着弟弟和妹妹,一天能熬出八十斤到一百二十斤白糖,没几天就把买来的五百斤粗黑糖全部炼成白花花的白精糖。
可惜的是,赵大贵因为掌握不好火候,烧焦过不少糖,而且炼制过程中也不是没有损耗,因此最后得到的只是四百五十斤白糖。
赵大贵看着这些糖,倒是很有成就感,魔都实为长江入海处最重要的货物集散地,每年通过这里输入到内地的土糖多大五千万斤,自己有这么一个将土红糖变成白糖的秘方,不管原料还是市场,都是不缺的。
这些白糖自然是要卖的,赵大贵找摆渡船将四百五十斤白糖都运到对岸,又雇人挑到陈家店铺去。
陈父本来对赵大贵不抱希望,觉得自己儿子的这个便宜同窗肯定是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没想到赵大贵真带着四百五十斤白糖过来,不由惊奇万分。
虽说陈父对赵大贵有些成见,甚至还嘱咐儿子不要跟他玩,但对生意还是很认真的。
仔细检查完赵大贵带来的白糖,陈父不由得点头,这些白糖不仅品相绝佳,吃起来味道也很甘甜,而且没有一般白糖自带的隐隐约约的泥沙味,似乎比自家卖的白糖高了不少档次。
赵大贵跟陈父讨价还价一番,就以每斤七十文的价格,将白糖全部卖给陈父。
这样一来,赵大贵当初买粗糖花了一万九千二百文,制作白糖后出售,就得了三万一千五百文,相当于投了八两银子,最后得十三两一钱二分五厘,其中刨除运费、柴火费、水费等(一两多一点),利润为四两左右。
如果算上买锅搭灶台花的六两银子,赵大贵这一趟不但没赚钱,还算折进去二两银子。
不过,账不是这么算的。
土糖的质量参差不齐,最不缺的就是质量不好的黑糖,赵大贵用得到的三万一千五百文铜钱,又买了近八百斤便宜的粗黑糖,然后又带回三里浦,继续熬炼。
这一次,经验比上一次丰富了许多,而且所需器具基本都齐备,不需要再花钱往外购买,只要适当补充柴火和水就行。
忙活了八九天,把近八百斤粗糖全部转化成白糖,然后又到陈家店铺询问能不能把这白糖全部买下来。
赵大贵上一次卖的糖质量上乘,比市面上的任何白糖都有档次,陈父在短短几天里,就以每斤九十文的零售价卖出三百斤白糖,赚了六百文左右,但还有两百斤糖在手里,再要他购进新炼的七百五十斤白糖,就有些面露难色了。
赵大贵也不在意,拿着白糖到魔都县的其他杂货铺和粮油店,一家一家的询问,绝大部分商家对这白糖的质量很是看好,而且每斤七十文的价格也就跟普通白精糖的批发价差不多,大家也乐意买来在店铺里卖,甚至有大商家提出要把赵大贵做的白糖全部包了的。
说实话,赵大贵就是一个月全部用来熬糖,差不多也就生产二十到三十担白糖而已,以魔都每年五十万担上下的贸易而言,连浪花都算不上。
最后,卖出这些白糖,赵大贵得到了五万两千文以上的资金,这就是二十一两银子了。
更重要的是,赵家白雪糖(大贵给自家货物起的商品名)的名气打响了,愿意提供粗糖货源和白糖销路的合作商铺也多了好几家,这对以后的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
赵大贵趁着销路还好,积极制糖贩售,在整个八月份总共生产出二十五担白糖出售,按照每担粗糖收购价四千文(每斤四十文),生产的白糖出售价每担七千文(每斤三十文),赵大贵每担白糖能赚三千文左右。
不过,算上运输、骨炭、柴火和打水的费用,再加上炼制过程中糖分的损耗,赵大贵每担白糖也就赚两千四百文左右,也就是一两银子。
如此算来,赵大贵这一个月的收益就是二十五两五左右了;如果以后继续做,就是不雇人自己带着弟弟妹妹单干,每个月生产二十五担到三十担白糖,一个月赚二十五两到三十两银子,也是不难的。
按照这时代的收入水平,一个月赚一两银子,已经算是不错的收入,这时代大地主雇农民开荒地,一年也就给个九两到十二两银子,已经比普通农民在家务农强多了;
年均流水数万元的大商行的掌柜年收入也就一百两左右,六品知府的师爷一年的聘金也就二百两银子左右。
总而言之,赵大贵的收益水平已经很不错了,虽说一个月内还霍大牙的高利贷还差不少,但以他在魔都糖业商人中的人脉,借个三四十两银子周转,然后赚钱换上却也不难。
这些商人心中也有一本账,能算出赵大贵每个月至少能赚数十两银子,借钱出去其实没什么风险,还能留下良好关系。
只是,到了此时,这白糖生意的瓶颈也逐步出现。
赵大贵炼制白糖,愿意提供粗黑糖的商家倒很多,几乎是无穷无尽,但出售做好的白糖,就算货品多好,也要花时间慢慢出售的。
按照赵大贵的估计,在短期内,赵家白雪糖也就一个月卖二十五担到三十担而已,再多了,就有可能压货。
若想解决这个办法,要么找个大商家合作,借用别人的销售渠道;要么自己慢慢做,将销售渠道建立起来。
赵大贵心里有数,自己毕竟在魔都人单力孤,每个月赚取二十两到三十两银子的收益已经是极限了,如果再多,恐怕就会生出无数麻烦。
在这一时期,魔都的糖业商人圈里,也逐渐流传起有关赵家白雪糖的传言,说是这赵家的人到南洋,遇到仙人,才学会的仙家法术,炼成法术后用手一指,就能将次品粗糖变成最顶级的白糖。
当然,有说能直接从水里炼出糖的,也有说把盐变成糖的,不一而足。
市面上突然多了一种最顶级的白糖,这其中的商机自然不言而喻,一些嗅觉灵敏的商人,特别是资本充足的大商家,就开始闻风而动了。
这一日,赵大贵拉着糖到魔都出售,陈父就将他拉到一边,问他用粗糖炼制白糖的秘法愿不愿意出售。
到了晚上,豆腐坊主果然找来很多村里的老人做证人,然后让赵大贵在他们面前写个婚书,把这婚痛痛快快地退了。
赵大贵拿回来原先赵家送到钱家(豆腐坊主人姓钱)的聘礼,也就是一个银镯子和两匹布,价值五两银子左右,钱坊主出于愧疚,还添了二两银子,算是退婚的费用了。
村里的老人们不断摇头,看向赵大贵的眼神充满了同情和鄙视,还有人小声嘀咕说赵家这是彻底没落了,但赵大贵本人却是唾面自干,丝毫不以为然。
某点小说里主角被人退婚的数不胜数,但通过退婚还能赚钱的恐怕就我一个吧,在空闲的时候,赵大贵无耻地想着。
只是,县学开除、高利贷逼债、岳父退婚这三大经典情节都有了,这开局有点虐心啊。
那位钱粮户也过来冷眼旁观,最后冷笑一声走了。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赵大贵将退回的聘礼以四两银子的价格出售,再加上钱坊主多给的二两银子,手上就有了六两银子的余钱,便决定扩大白糖作坊的规模。
赵大贵花了一两五钱银子,买来一口直径四尺的大铁锅,又弄来砖头,请村里的能人在自己家院子里搭起了大灶台。
因为担心下雨,赵大贵还请人在灶台上方搭起四根木棍支撑的茅草棚,然后为了保密,又弄来好多草席,将这草棚周围全部围上。
这样一来,赵家院子里就多出一个土糖寮似的简易制糖作坊。
有了这简易作坊,比在厨房里用小铁锅熬糖可就快多了,赵大贵带着弟弟和妹妹,一天能熬出八十斤到一百二十斤白糖,没几天就把买来的五百斤粗黑糖全部炼成白花花的白精糖。
可惜的是,赵大贵因为掌握不好火候,烧焦过不少糖,而且炼制过程中也不是没有损耗,因此最后得到的只是四百五十斤白糖。
赵大贵看着这些糖,倒是很有成就感,魔都实为长江入海处最重要的货物集散地,每年通过这里输入到内地的土糖多大五千万斤,自己有这么一个将土红糖变成白糖的秘方,不管原料还是市场,都是不缺的。
这些白糖自然是要卖的,赵大贵找摆渡船将四百五十斤白糖都运到对岸,又雇人挑到陈家店铺去。
陈父本来对赵大贵不抱希望,觉得自己儿子的这个便宜同窗肯定是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没想到赵大贵真带着四百五十斤白糖过来,不由惊奇万分。
虽说陈父对赵大贵有些成见,甚至还嘱咐儿子不要跟他玩,但对生意还是很认真的。
仔细检查完赵大贵带来的白糖,陈父不由得点头,这些白糖不仅品相绝佳,吃起来味道也很甘甜,而且没有一般白糖自带的隐隐约约的泥沙味,似乎比自家卖的白糖高了不少档次。
赵大贵跟陈父讨价还价一番,就以每斤七十文的价格,将白糖全部卖给陈父。
这样一来,赵大贵当初买粗糖花了一万九千二百文,制作白糖后出售,就得了三万一千五百文,相当于投了八两银子,最后得十三两一钱二分五厘,其中刨除运费、柴火费、水费等(一两多一点),利润为四两左右。
如果算上买锅搭灶台花的六两银子,赵大贵这一趟不但没赚钱,还算折进去二两银子。
不过,账不是这么算的。
土糖的质量参差不齐,最不缺的就是质量不好的黑糖,赵大贵用得到的三万一千五百文铜钱,又买了近八百斤便宜的粗黑糖,然后又带回三里浦,继续熬炼。
这一次,经验比上一次丰富了许多,而且所需器具基本都齐备,不需要再花钱往外购买,只要适当补充柴火和水就行。
忙活了八九天,把近八百斤粗糖全部转化成白糖,然后又到陈家店铺询问能不能把这白糖全部买下来。
赵大贵上一次卖的糖质量上乘,比市面上的任何白糖都有档次,陈父在短短几天里,就以每斤九十文的零售价卖出三百斤白糖,赚了六百文左右,但还有两百斤糖在手里,再要他购进新炼的七百五十斤白糖,就有些面露难色了。
赵大贵也不在意,拿着白糖到魔都县的其他杂货铺和粮油店,一家一家的询问,绝大部分商家对这白糖的质量很是看好,而且每斤七十文的价格也就跟普通白精糖的批发价差不多,大家也乐意买来在店铺里卖,甚至有大商家提出要把赵大贵做的白糖全部包了的。
说实话,赵大贵就是一个月全部用来熬糖,差不多也就生产二十到三十担白糖而已,以魔都每年五十万担上下的贸易而言,连浪花都算不上。
最后,卖出这些白糖,赵大贵得到了五万两千文以上的资金,这就是二十一两银子了。
更重要的是,赵家白雪糖(大贵给自家货物起的商品名)的名气打响了,愿意提供粗糖货源和白糖销路的合作商铺也多了好几家,这对以后的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
赵大贵趁着销路还好,积极制糖贩售,在整个八月份总共生产出二十五担白糖出售,按照每担粗糖收购价四千文(每斤四十文),生产的白糖出售价每担七千文(每斤三十文),赵大贵每担白糖能赚三千文左右。
不过,算上运输、骨炭、柴火和打水的费用,再加上炼制过程中糖分的损耗,赵大贵每担白糖也就赚两千四百文左右,也就是一两银子。
如此算来,赵大贵这一个月的收益就是二十五两五左右了;如果以后继续做,就是不雇人自己带着弟弟妹妹单干,每个月生产二十五担到三十担白糖,一个月赚二十五两到三十两银子,也是不难的。
按照这时代的收入水平,一个月赚一两银子,已经算是不错的收入,这时代大地主雇农民开荒地,一年也就给个九两到十二两银子,已经比普通农民在家务农强多了;
年均流水数万元的大商行的掌柜年收入也就一百两左右,六品知府的师爷一年的聘金也就二百两银子左右。
总而言之,赵大贵的收益水平已经很不错了,虽说一个月内还霍大牙的高利贷还差不少,但以他在魔都糖业商人中的人脉,借个三四十两银子周转,然后赚钱换上却也不难。
这些商人心中也有一本账,能算出赵大贵每个月至少能赚数十两银子,借钱出去其实没什么风险,还能留下良好关系。
只是,到了此时,这白糖生意的瓶颈也逐步出现。
赵大贵炼制白糖,愿意提供粗黑糖的商家倒很多,几乎是无穷无尽,但出售做好的白糖,就算货品多好,也要花时间慢慢出售的。
按照赵大贵的估计,在短期内,赵家白雪糖也就一个月卖二十五担到三十担而已,再多了,就有可能压货。
若想解决这个办法,要么找个大商家合作,借用别人的销售渠道;要么自己慢慢做,将销售渠道建立起来。
赵大贵心里有数,自己毕竟在魔都人单力孤,每个月赚取二十两到三十两银子的收益已经是极限了,如果再多,恐怕就会生出无数麻烦。
在这一时期,魔都的糖业商人圈里,也逐渐流传起有关赵家白雪糖的传言,说是这赵家的人到南洋,遇到仙人,才学会的仙家法术,炼成法术后用手一指,就能将次品粗糖变成最顶级的白糖。
当然,有说能直接从水里炼出糖的,也有说把盐变成糖的,不一而足。
市面上突然多了一种最顶级的白糖,这其中的商机自然不言而喻,一些嗅觉灵敏的商人,特别是资本充足的大商家,就开始闻风而动了。
这一日,赵大贵拉着糖到魔都出售,陈父就将他拉到一边,问他用粗糖炼制白糖的秘法愿不愿意出售。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