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93 第一章(3)
- 194 第一章(4)
- 195 第一章(5)
- 196 第一章(6)
- 197 第一章(7)
- 198 第一章(8)
- 199 第一章(9)
- 200 第一章(10)
- 201 第一章(11)
- 202 第一章(12)
- 203 第一章(13)
- 204 第一章(14)
- 205 第一章(15)
- 206 第一章(16)
- 207 第一章(17)
- 208 第一章(18)
- 209 第一章(19)
- 210 第一章(20)
- 211 第一章(21)
- 212 第一章(22)
- 213 第一章(23)
- 214 第一章(24)
- 215 第一章(25)
- 216 第一章(26)
- 217 第一章(27)
- 218 第一章(28)
- 219 第一章(29)
- 220 第一章(30)
- 221 第一章(31)
- 222 第一章(32)
- 223 第一章(33)
- 224 第一章(34)
- 225 第一章(35)
- 226 第一章(36)
- 227 第一章(37)
- 228 第一章(38)
- 229 第一章(39)
- 230 第一章(40)
- 231 第一章(41)
- 232 第一章(42)
- 233 第一章(43)
- 234 第一章(44)
- 235 第一章(45)
- 236 第一章(46)
- 237 第一章(47)
- 238 第一章(48)
- 239 第一章(49)
- 240 第一章(50)
- 241 第一章(51)
- 242 第一章(52)
- 243 第一章(53)
- 244 第一章(54)
- 245 第一章(55)
- 246 第一章(56)
- 247 第一章(57)
- 248 第一章(58)
- 249 第一章(59)
- 250 第一章(60)
- 251 第一章(61)
- 252 第一章(62)
- 253 第一章(63)
- 254 第一章(64)
- 255 第一章(65)
- 256 第一章(66)
- 257 第一章(67)
- 258 第一章(68)
- 259 第一章(69)
- 260 第一章(70)
- 261 第一章(71)
- 262 第一章(72)
- 263 第一章(73)
- 264 第一章(74)
- 265 第一章(75)
- 266 第一章(76)
- 267 第一章(77)
- 268 第一章(78)
- 269 第一章(79)
- 270 第一章(80)
- 271 第一章(81)
- 272 第一章(82)
- 273 第一章(83)
- 274 第一章(84)
- 275 第一章(85)
- 276 第一章(86)
- 277 第一章(87)
- 278 第一章(88)
- 279 第一章(89)
- 280 第一章(90)
- 281 第一章(91)
- 282 第一章(92)
- 283 第一章(93)
- 284 第一章(94)
- 285 第一章(95)
- 286 第一章(96)
- 287 第一章(97)
- 288 第一章(98)
- 289 第一章(99)
- 290 第一章(100)
- 291 第一章(101)
- 292 第一章(102)
- 293 第一章(103)
- 294 第一章(1)
- 295 第一章(2)
- 296 第一章(3)
- 297 第一章(4)
- 298 第一章(5)
- 299 第一章(6)
- 300 第一章(7)
- 301 第一章(8)
- 302 第一章(9)
- 303 第一章(10)
- 304 第一章(11)
- 305 第一章(12)
- 306 第一章(13)
- 307 第一章(14)
- 308 第一章(15)
- 309 第一章(16)
- 310 第一章(17)
- 311 第一章(18)
- 312 第一章(19)
- 313 第一章(20)
- 314 第一章(21)
- 315 第一章(22)
- 316 第一章(23)
- 317 第一章(24)
- 318 第一章(25)
- 319 第一章(26)
- 320 第一章(27)
- 321 第一章(28)
- 322 第一章(29)
- 323 第一章(30)
- 324 第一章(31)
- 325 第一章(32)
- 326 第一章(33)
- 327 第一章(34)
- 328 第一章(35)
- 329 第一章(36)
- 330 第一章(37)
- 331 第一章(38)
- 332 第一章(39)
- 333 第一章(40)
- 334 第一章(41)
- 335 第一章(42)
- 336 第一章(43)
- 337 第一章(44)
- 338 第一章(45)
- 339 第一章(46)
- 340 第一章(47)
- 341 第一章(48)
- 342 第一章(49)
- 343 第一章(50)
- 344 第一章(51)
- 345 第一章(52)
- 346 第一章(53)
- 347 第一章(54)
- 348 第一章(55)
- 349 第一章(56)
- 350 第一章(57)
- 351 第一章(58)
- 352 第一章(59)
- 353 第一章(60)
- 354 第一章(61)
- 355 第一章(62)
- 356 第一章(63)
- 357 第一章(64)
- 358 第一章(65)
- 359 第二章(1)
- 360 第二章(2)
- 361 第二章(3)
- 362 第二章(4)
- 363 第二章(5)
- 364 第二章(6)
- 365 第二章(7)
- 366 第二章(8)
- 367 第二章(9)
- 368 第二章(10)
- 369 第二章(11)
- 370 第二章(12)
- 371 第二章(13)
- 372 第二章(14)
- 373 第二章(15)
- 374 第二章(16)
- 375 第二章(17)
- 376 第二章(18)
- 377 第二章(19)
- 378 第二章(20)
- 379 第二章(21)
- 380 第二章(22)
- 381 第二章(23)
- 382 第二章(24)
- 383 第二章(25)
- 384 第二章(26)
- 385 第二章(27)
- 386 第二章(28)
- 387 第二章(29)
- 388 第二章(30)
- 389 第二章(31)
- 390 第二章(32)
- 391 第二章(33)
- 392 第二章(34)
- 393 第二章(35)
- 394 第二章(36)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章(13)
第一章(13)
当时中组部的第一方案是,王一鸣接任刘放明的西江省省长职务,杨春风的省委书记的职务,由国务院的一个部长担任,李耀担任省委副书记,接任王一鸣留下的空缺。如果这一方案通过,那李耀这一生,只能是和省长这个位子,擦肩而过了,最好的结果就是,临退休之前,当一届省政协主席,解决自己正省级的级别问题。
出人意料的是,国务院那个部长,几个月之前突然发病,一检查,已经是癌症后期,于是就住进了著名的301医院,找最好的医生,最好的设备,抢救了一个多月,但是回天无力,部长还是不幸英年早逝了,去世的时候,还不到五十五岁。正是一个政治人物最好的年龄。如果他身体健康,到了西江省,接任杨春风的省委书记职务,那王一鸣和李耀的命运,都将受到重大影响。王一鸣最少还需要干五年,才有机会接任省委书记。
省委书记和省长虽然都是正省级干部,但是差别可大得很了,一个是一把手,一个是二把手。省委书记干得好了,有迅速升迁为国家领导人的机会,而当省长的,你干得再好,也没有用。上面有人压你一头,省委书记上不去,你就在下面老老少少地呆着吧,好好地gan你的活,其他的事情,不要多想,想也没有用,还轮不到你。
在官场上,一个大官的不幸,完全是他的竞争对手们最大的幸运!那个部长的离世,直接改变了王一鸣和李耀的既定轨迹,在最后的关头,王一鸣和李耀作为救火队长,被推了出来。王一鸣出任西江省省委书记,李耀担任代省长。
对这个结果,李耀自然是十分满意的,当然王一鸣也十分满意。赵经天此后在电话里,告诉王一鸣这个内幕时,王一鸣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他觉得,上天这个时候,完全是在帮自己。而那个部长,却是命运的弃儿。冥冥之中,难道真的有上帝,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操控着这人世间的一切!要么古人说,要敬天地,敬鬼神,举头三尺有神灵。看起来我们人类实在是渺小得很,个人根本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你根本就不知道。只能是随着命运的指挥棒,在既定的轨道上,做自己本分的事情。
王一鸣还知道,李耀之所以能接任省长这个位子,跟一个大领导的关照有关。那个大领导,在李耀当年工作的那个东部发达省份,当过省委书记,李耀当年在他的手下,当过一个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后来大领导从省委书记的位子上,升到中央,成了政治局委员。这样在中央说话的分量,就不一样了。在关键的时候,有这样有分量的人给你说句话,情况立即就改观了。
所以李耀对于王一鸣,不像其他的人,什么时候见了,都是毕恭毕敬的。他和王一鸣也就是一般般的工作关系,李耀当省委副书记的时候,一次也没有到王一鸣办公室里,坐一坐,交流一下感情,那个时候,他主要巴结的对象,就是省委书记杨春风。因为杨春风很敏感,他比较忌讳几个省委副书记之间,有过多来往。王一鸣因为和省委副书记周广生有来往,就被他暗示了好几次。搞得王一鸣和周广生之间,也不得不减少了接触机会。
李耀是个聪明人,他能够以省委副书记的身份,到了省城江城市,兼任市委书记,说白了还是他在杨春风面前,比较会来事,不像周广生,不卑不亢,一副蛮不在乎的样子,又是地头蛇,让杨春风心里很忌讳。
一般做一把手的,不喜欢做副手的太强势。假如副手骨子里是个强势的人,你也得压抑住自己的天性,小心翼翼的伺候着一把手,要不然他会更加防范你,给你下套。让你什么好处也得不上。他在一天,就会压你一头。这是官场上的规矩。
李耀做省委副书记的时候,主要是巴结杨春风。现在王一鸣做了省委书记,他却万分幸运地做了代省长。多年压抑的感情一下子得到了释放。心情现在好得很!他觉得自己的年龄在这限制着,当省长已经是自己这一辈子最高的位子了,再没有什么升官的想法了,于是无欲则刚,见了王一鸣,也会倚老卖老,摆起一副兄长的架子。他从来没有主动给王一鸣打过什么电话,说几句谦虚的话。开会时见了面,也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王一鸣觉得他比自己大那么多,就没有太在意。心里虽然没有计较多少,但是毕竟现在他已经习惯了别人见了他,做出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所以对于李耀的表现,心里还是有些不痛快。
但王一鸣觉得,和李耀相处,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两个人作为党和政的一把手,在一个省里,千万不能闹出什么大矛盾出来。因为中央现在对各省、市、自治区省委领导班子的团结,要求很严。如果一个省里省委书记和省长闹不团结,一般都是各打五十大板,双方都调走,一个不留,都交流到无关紧要的岗位上,这样就把自己的政治前途给毁掉了。
所以,和李耀处好关系,是今后五年王一鸣面临的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对于李耀现在一些小小的问题,王一鸣不太在意,也不能太在意。毕竟这是他第一次主政一个省,面对的困难今后会很多,这些星星点点的小问题,没必要过多的去计较。做大领导,首先要有大的胸怀,俗话说得好,宰相肚里能撑船。要想做大事,你得有容忍的度量。
省政府那边,李耀既然有些倚老卖老,不太服服帖帖,王一鸣就要考虑,把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郑天运拉到自己这边来。
在一个单位,正职和排名第一的副职,都是天生的冤家对头。正职喜欢集中权力,一手遮天,而排名第一的副职离正职那个岗位最近,也最有资格和一把手分庭抗礼。于是拉帮结派,斗个不停,是中国官场的常态。
具体到一个省里,省长和常务副省长之间,基本上没有多少是和睦的,不知是上级刻意的安排,还是官场上残酷的斗争实践使然,反正常务副省长,就是为了牵制省长的。省长就是再不喜欢他,也没有办法。因为这是中央的安排。西江省的省长、副省长中,只有两个常委的门票。省长一票,常务副省长一票。如果省长和常务副省长搞不到一块,那对于当省委书记的,就特别有利了。因为在省里的最高决策层,在省委常委会议上,往往可以把省长孤立起来。省委书记完全可以通过拉拢常务副省长,遥控省政府,让省长捉襟见肘,不得不围着省委书记的指挥棒行动。这就是官场上的智慧。
杨春风当省委书记的时候,和省长刘放明面和心不合,两个人斗来斗去,杨春风就把常务副省长郑天运给统战过去了。郑天运隔三差五,到杨春风办公室里汇报汇报,把省政府这边要干的事情,汇报得一清二楚。弄得刘放明处处很被动,和杨春风斗争的这五年,一点也占不了上风。杨春风想干什么事情,直接就安排郑天运执行去了,许多事情绕过了刘放明,弄得他这个省长当得真是很没有面子。当然刘放明对郑天运很不满,背后同着秘书,没少骂郑天运的老娘。
现在郑天运眼看着自己这个官也升不上去了,当省长的希望又一次被李耀给终结了,于是心里就有些泄气。
现在的官场上,升官不升官,由于没有公开、公平的游戏规则,能做上大官的,基本上都是上面有大人物给自己说话。而那些上面没有大人物说话的官员,本人还有些能力的,心理上就有些不平衡。一旦升官的希望破灭了,满足不了自己的权力欲,他们就容易意志消沉,破罐子破摔,于是就寻找另外一个路子,吃喝玩乐,每天都沉醉在酒色财气中,排解自己的苦闷。这个时候,收黑钱,玩女人,什么非法的事情,他们都无所顾忌了,反正自己不打算升官了,还不如抓紧时间,好好享受人生,等退了休,手中没有权力了,谁还会理你!
当然这有个前提,他们不能得罪一把手——省委书记。只要和省委书记搞好了关系,其他的,你根本不用在乎。这是郑天运多年总结的自己的官场秘诀。他知道自己还有利用的价值,只要党政一把手是两个人,他这个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就有施展舞台的地方。
出人意料的是,国务院那个部长,几个月之前突然发病,一检查,已经是癌症后期,于是就住进了著名的301医院,找最好的医生,最好的设备,抢救了一个多月,但是回天无力,部长还是不幸英年早逝了,去世的时候,还不到五十五岁。正是一个政治人物最好的年龄。如果他身体健康,到了西江省,接任杨春风的省委书记职务,那王一鸣和李耀的命运,都将受到重大影响。王一鸣最少还需要干五年,才有机会接任省委书记。
省委书记和省长虽然都是正省级干部,但是差别可大得很了,一个是一把手,一个是二把手。省委书记干得好了,有迅速升迁为国家领导人的机会,而当省长的,你干得再好,也没有用。上面有人压你一头,省委书记上不去,你就在下面老老少少地呆着吧,好好地gan你的活,其他的事情,不要多想,想也没有用,还轮不到你。
在官场上,一个大官的不幸,完全是他的竞争对手们最大的幸运!那个部长的离世,直接改变了王一鸣和李耀的既定轨迹,在最后的关头,王一鸣和李耀作为救火队长,被推了出来。王一鸣出任西江省省委书记,李耀担任代省长。
对这个结果,李耀自然是十分满意的,当然王一鸣也十分满意。赵经天此后在电话里,告诉王一鸣这个内幕时,王一鸣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他觉得,上天这个时候,完全是在帮自己。而那个部长,却是命运的弃儿。冥冥之中,难道真的有上帝,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操控着这人世间的一切!要么古人说,要敬天地,敬鬼神,举头三尺有神灵。看起来我们人类实在是渺小得很,个人根本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你根本就不知道。只能是随着命运的指挥棒,在既定的轨道上,做自己本分的事情。
王一鸣还知道,李耀之所以能接任省长这个位子,跟一个大领导的关照有关。那个大领导,在李耀当年工作的那个东部发达省份,当过省委书记,李耀当年在他的手下,当过一个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后来大领导从省委书记的位子上,升到中央,成了政治局委员。这样在中央说话的分量,就不一样了。在关键的时候,有这样有分量的人给你说句话,情况立即就改观了。
所以李耀对于王一鸣,不像其他的人,什么时候见了,都是毕恭毕敬的。他和王一鸣也就是一般般的工作关系,李耀当省委副书记的时候,一次也没有到王一鸣办公室里,坐一坐,交流一下感情,那个时候,他主要巴结的对象,就是省委书记杨春风。因为杨春风很敏感,他比较忌讳几个省委副书记之间,有过多来往。王一鸣因为和省委副书记周广生有来往,就被他暗示了好几次。搞得王一鸣和周广生之间,也不得不减少了接触机会。
李耀是个聪明人,他能够以省委副书记的身份,到了省城江城市,兼任市委书记,说白了还是他在杨春风面前,比较会来事,不像周广生,不卑不亢,一副蛮不在乎的样子,又是地头蛇,让杨春风心里很忌讳。
一般做一把手的,不喜欢做副手的太强势。假如副手骨子里是个强势的人,你也得压抑住自己的天性,小心翼翼的伺候着一把手,要不然他会更加防范你,给你下套。让你什么好处也得不上。他在一天,就会压你一头。这是官场上的规矩。
李耀做省委副书记的时候,主要是巴结杨春风。现在王一鸣做了省委书记,他却万分幸运地做了代省长。多年压抑的感情一下子得到了释放。心情现在好得很!他觉得自己的年龄在这限制着,当省长已经是自己这一辈子最高的位子了,再没有什么升官的想法了,于是无欲则刚,见了王一鸣,也会倚老卖老,摆起一副兄长的架子。他从来没有主动给王一鸣打过什么电话,说几句谦虚的话。开会时见了面,也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王一鸣觉得他比自己大那么多,就没有太在意。心里虽然没有计较多少,但是毕竟现在他已经习惯了别人见了他,做出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所以对于李耀的表现,心里还是有些不痛快。
但王一鸣觉得,和李耀相处,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两个人作为党和政的一把手,在一个省里,千万不能闹出什么大矛盾出来。因为中央现在对各省、市、自治区省委领导班子的团结,要求很严。如果一个省里省委书记和省长闹不团结,一般都是各打五十大板,双方都调走,一个不留,都交流到无关紧要的岗位上,这样就把自己的政治前途给毁掉了。
所以,和李耀处好关系,是今后五年王一鸣面临的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对于李耀现在一些小小的问题,王一鸣不太在意,也不能太在意。毕竟这是他第一次主政一个省,面对的困难今后会很多,这些星星点点的小问题,没必要过多的去计较。做大领导,首先要有大的胸怀,俗话说得好,宰相肚里能撑船。要想做大事,你得有容忍的度量。
省政府那边,李耀既然有些倚老卖老,不太服服帖帖,王一鸣就要考虑,把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郑天运拉到自己这边来。
在一个单位,正职和排名第一的副职,都是天生的冤家对头。正职喜欢集中权力,一手遮天,而排名第一的副职离正职那个岗位最近,也最有资格和一把手分庭抗礼。于是拉帮结派,斗个不停,是中国官场的常态。
具体到一个省里,省长和常务副省长之间,基本上没有多少是和睦的,不知是上级刻意的安排,还是官场上残酷的斗争实践使然,反正常务副省长,就是为了牵制省长的。省长就是再不喜欢他,也没有办法。因为这是中央的安排。西江省的省长、副省长中,只有两个常委的门票。省长一票,常务副省长一票。如果省长和常务副省长搞不到一块,那对于当省委书记的,就特别有利了。因为在省里的最高决策层,在省委常委会议上,往往可以把省长孤立起来。省委书记完全可以通过拉拢常务副省长,遥控省政府,让省长捉襟见肘,不得不围着省委书记的指挥棒行动。这就是官场上的智慧。
杨春风当省委书记的时候,和省长刘放明面和心不合,两个人斗来斗去,杨春风就把常务副省长郑天运给统战过去了。郑天运隔三差五,到杨春风办公室里汇报汇报,把省政府这边要干的事情,汇报得一清二楚。弄得刘放明处处很被动,和杨春风斗争的这五年,一点也占不了上风。杨春风想干什么事情,直接就安排郑天运执行去了,许多事情绕过了刘放明,弄得他这个省长当得真是很没有面子。当然刘放明对郑天运很不满,背后同着秘书,没少骂郑天运的老娘。
现在郑天运眼看着自己这个官也升不上去了,当省长的希望又一次被李耀给终结了,于是心里就有些泄气。
现在的官场上,升官不升官,由于没有公开、公平的游戏规则,能做上大官的,基本上都是上面有大人物给自己说话。而那些上面没有大人物说话的官员,本人还有些能力的,心理上就有些不平衡。一旦升官的希望破灭了,满足不了自己的权力欲,他们就容易意志消沉,破罐子破摔,于是就寻找另外一个路子,吃喝玩乐,每天都沉醉在酒色财气中,排解自己的苦闷。这个时候,收黑钱,玩女人,什么非法的事情,他们都无所顾忌了,反正自己不打算升官了,还不如抓紧时间,好好享受人生,等退了休,手中没有权力了,谁还会理你!
当然这有个前提,他们不能得罪一把手——省委书记。只要和省委书记搞好了关系,其他的,你根本不用在乎。这是郑天运多年总结的自己的官场秘诀。他知道自己还有利用的价值,只要党政一把手是两个人,他这个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就有施展舞台的地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