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31 第134章
- 132 第135章
- 133 第136章
- 134 第137章
- 135 第138章
- 136 第139章
- 137 第140章
- 138 第141章
- 139 第142章
- 140 第143章
- 141 第144章
- 142 第145章
- 143 第146章
- 144 第147章
- 145 第148章
- 146 第149章
- 147 第150章
- 148 第151章
- 149 第152章
- 150 第153章
- 151 第154章
- 152 第155章
- 153 第156章
- 154 第157章
- 155 第158章 章
- 156 第159章
- 157 第160章
- 158 第161章
- 159 第162章
- 160 第163章
- 161 第164章
- 162 第165章
- 163 第166章
- 164 第167章
- 165 第168章
- 166 第169章
- 167 第170章
- 168 第171章
- 169 第172章
- 170 第173章
- 171 第174章
- 172 第176章 (修改版)
- 173 第177章
- 174 第178章
- 175 第179章
- 176 第180章
- 177 第181章 (捉虫)
- 178 第182章
- 179 第183章
- 180 第184章
- 181 第185章
- 182 第186章
- 183 第187章
- 184 第188章
- 185 第189章
- 186 第190章
- 187 第191章
- 188 第192章 (捉虫)
- 189 第193章
- 190 第194章
- 191 第195章
- 192 第196章
- 193 第197章
- 194 第198章
- 195 第199章
- 196 第200章 章 3
- 197 第201章
- 198 第202章
- 199 第203章
- 200 第204章
- 201 第205章
- 202 第206章
- 203 第207章
- 204 第208章
- 205 第209章
- 206 第210章
- 207 第211章
- 208 第212章
- 209 第213章
- 210 第214章
- 211 第215章
- 212 第216章
- 213 第217章
- 214 第218章
- 215 第219章 (捉虫)
- 216 第220章
- 217 第221章
- 218 第222章
- 219 第224章
- 220 第225章
- 221 第226章
- 222 第227章
- 223 第228章
- 224 第229章
- 225 第230章
- 226 第231章
- 227 第232章
- 228 第233章
- 229 第234章 (已修改)
- 230 第235章
- 231 第236章
- 232 第237章
- 233 第238章 章 4
- 234 第239章
- 235 第240章
- 236 第241章
- 237 第242章
- 238 第243章
- 239 第244章
- 240 第245章
- 241 第246章
- 242 第247章
- 243 第248章
- 244 第249章
- 245 第250章
- 246 第251章
- 247 第252章
- 248 第253章
- 249 第254章
- 250 第255章 章 5
- 251 第256章
- 252 第257章
- 253 第258章
- 254 第259章
- 255 第260章
- 256 第261章
- 257 第263章 (修改乱码)
- 258 第264章
- 259 第265章
- 260 第266章
- 261 第267章
- 262 第268章
- 263 第269章
- 264 第270章
- 265 第271章
- 266 第272章
- 267 第273章 (捉虫)
- 268 第274章 (捉虫)
- 269 第275章
- 270 第276章
- 271 第277章
- 272 第278章
- 273 第279章
- 274 第280章
- 275 第281章
- 276 第282章
- 277 第283章
- 278 第284章
- 279 第285章 (改bug)
- 280 第286章 〔捉虫〕
- 281 第287章
- 282 第288章
- 283 第289章
- 284 第290章
- 285 第291章
- 286 第292章 章 6
- 287 第293章
- 288 第294章
- 289 第295章
- 290 第296章
- 291 第297章
- 292 第298章
- 293 第299章
- 294 第300章
- 295 第301章
- 296 第302章
- 297 第303章 (修改乱码)
- 298 第304章
- 299 第305章
- 300 第306章
- 301 第307章
- 302 第308章
- 303 第309章
- 304 第310章
- 305 第311章
- 306 第312章
- 307 第313章章 7
- 308 第314章
- 309 第315章
- 310 第316章
- 311 第317章
- 312 第318章
- 313 第319章
- 314 第320章
- 315 第321章
- 316 第322章
- 317 第323章
- 318 第324章
- 319 第325章
- 320 第326章
- 321 第327章
- 322 第328章
- 323 第329章
- 324 第330章
- 325 第331章
- 326 第332章
- 327 第333章
- 328 第334章
- 329 第335章
- 330 第336章
- 331 第338章
- 332 第340章
- 333 第341章
- 334 第343章
- 335 第344章
- 336 第345章 8
- 337 第346章
- 338 第347章
- 339 第348章
- 340 第349章
- 341 第350章
- 342 第351章
- 343 第352章
- 344 第353章
- 345 第354章
- 346 第355章
- 347 第356章
- 348 第357章
- 349 第358章
- 350 第359章
- 351 第360章
- 352 第361章
- 353 第362章
- 354 第363章
- 355 第364章
- 356 第365章
- 357 第366章
- 358 第367章
- 359 第368章
- 360 第369章
- 361 第370章
- 362 第371章
- 363 第372章
- 364 第373章
- 365 第374章
- 366 第375章
- 367 第376章
- 368 第377章 9
- 369 第378章
- 370 第379章
- 371 第380章
- 372 第381章
- 373 第382章
- 374 第383章
- 375 第384章
- 376 第385章
- 377 第386章
- 378 第387章
- 379 第388章
- 380 第390章
- 381 第391章
- 382 第392章
- 383 第393章
- 384 第394章
- 385 第395章
- 386 第396章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144章
第144章
第十章天命
马周是寒门出身,平日里除了同僚外,真正来往的知心朋友并不多,而那些人也大多是寒门出身,很少有能够出席国葬这样高规格的葬礼。
而李三郎显然是个例外,他本是进士出身,年少时因为不懂得专营又心高气傲,所以一直滞留在蜀中。
后来直到贞观八年,剑南巡察大使李大亮发现了李三郎这个人才,见他满腹才华却不受重用,觉得十分惋惜。
李大亮不忍心人才零落,明珠蒙尘,就上表向李二陛下举荐了他。
于是,李三郎就到了长安。
到了长安后,李三郎只在门下省任一个从九品下的典仪,而当时马周已经初入朝堂成为李二陛下面前不可或缺的新贵。
也不知是什么样的机缘巧合,马周与李三郎就这样相遇相知了,两人十几年的情谊,比寻常亲兄弟之间还要亲密。
而刘洎比马周更早认识李三郎,他与李三郎的相遇绝对比马周的更加狗血淋漓,集一切小言套路于一体,只不过两个主角都是男人而已。
比起刘、马二人的平步青云,真正科举出身的李三郎虽有满腹才华,却因为没有强硬的背景,明明文采学识都与明门之后的来济齐名,后者已经凭着进士出身稳稳地进了中书省当了通事舍人,他却始终徘徊在长安官员的底层。
后来马周和刘洎大概是不忍眼睁睁看李三郎年华空度熬资历,就瞒着他向李二陛下上了举荐表章。
李二陛下一向看重马周和刘洎,难得听二人同时举荐一个人,便在上林苑召见了李三郎。
那时,李二陛下初见李三郎,也被他的风姿所折,便笑着让他以‘乌鸦’为题赋诗一首。
不料,李三郎正为刘洎、马周二人瞒着他私下举荐而不快,听到这个考题,略一思索,张口就来 :“日里飏朝彩,琴中半夜啼。上林多许树,不借一枝栖。”暗地讽刺李二陛下不懂得发掘人才,令他‘无枝可依’。
谁知李二陛下竟然不以为忤,当即下旨提拔李三郎为监察御史,他现任的门下省典仪相比,整整上升了七个品级,说是平步青云也不为过……
李治封王后不久,李二陛下又下诏命李三郎以保留原职兼侍晋王,不过当时李治一直住在宫里,两人也只没有见过面。
李治入主东宫后,李三郎除了循例升迁为东宫舍人外,还因为文采出众,被授予崇贤馆直学士,后来与同僚来济、令狐德棻等一起修撰《晋书》。
李治无法说清他第一次见到李三郎的心情。
他其实早知道马周有一个十分重视的人,比他这个太子还要重要,于是他一直很好奇那是个怎么样的人……
结果有一天他见到了那个人,确实是一个非常美好的青年,符合时人对‘美男子’的所有定义,李治这样从小被人奉承到大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在外表上他不如对方。
可是不久后,李治又听到了一些不好的传闻,关于马周和李三郎的,关于刘洎和李三郎的,甚至关于他们三个人的……
李治忽然感到非常愤怒,也不知是为了他老师识人不清,还是为了这样一个芝兰玉树般的青年名不副实无限修仙全文阅读!
而那次在定州,李治带着吴诩一起出游,却意外遇到了马周、刘洎和李三郎一行,那时吴诩还在他面前再三夸赞李三郎,李治可是不高兴了好长一段时间!
后来发生的事实在太多了,而他又在吴小诩那里得了不小的便宜,李治也就几乎忘了这个男人……
谁知在老师的葬礼上,他又看到了青年。
这次,李治只感到怒火焚胸……
在李治心里,马周是他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老师的过世,他虽然没有像他爹李世民那样失态地哭倒在地,可也暗自伤痛了好长一段时日。
马周临终前,命家人把他这十几年给李二陛下上的奏折都统统烧掉,只留下一份遗表,表中除了一些对李二陛下说的体己话外,就是最后一次举荐了李三郎…………
而他老师最看重的那个人,居然没有半分凄容,甚至还在葬礼上露出讽刺的笑容……
李治实在是不能忍受那个青年的无礼,好容易等到一应仪式结束,就让人把李三郎带到了他面前。
“不知太子找微臣过来,有什么指教么?”青年行礼完毕,却不见李治开口,于是主动询问道。
青年问话时彬彬有礼,脸上甚至还带着温文尔雅的微笑,李治却忍不住皱起眉头。
在马周逝去前的两个月里,李治就经常听马周无意中提到青年,说他明明才华横溢、温柔可爱,却老是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所以总是得不到升迁,马周的口气中满满的是宠溺和无奈……
李治觉得很不舒服。
他本以为青年就算不像马周对他那样重视,至少也该像普通弟子对待老师一样,对于老师的死感到悲痛……
可是,青年居然在他敬爱的老师的葬礼上笑,直到现在也看不出一丝悲戚的神色……
李治觉得他有必要跟青年谈一谈……
想着,李治就让随侍的宫人侍从都退到较远的地方,不让他们听到自己和李三郎的对话。
“孤只是不明白,你为什么不伤心,马少傅还这样年轻,就去了……”李治沉着脸,不悦地盯着李三郎。
青年闻言立刻收敛了笑容,俊美的脸上一片阴霾,近乎无礼地开口道:“我为什么要伤心?他早就该死了!”
“你说什么?!”这下,李治的惊愕多过他的愤怒了!
“我说他早该死了!”李三郎不耐烦地重复了一遍,然后扭头不看李治震惊的脸。
“你这么可以这么说话?!你还有没有良心?!”李治气得恨不得上前揪住青年的衣领,揍他两拳,迫于形象问题只能忍下来。
他压着嗓子怒道:“少傅平日里对你不好吗?他连遗表上都只顾举荐你,连给家人的恩典都没向圣人提……”
“你就是这样报答他的吗?!”
青年初听李治提到马周遗表的时候,神情还有些惊讶,但听到最后那句责问的话时,他不由露出冷笑。
“谁要他多事了?!以前这样……现在又是这样……他这么本事,当初为什么没能救下他…………”青年微微仰头,倔强地不让自己的泪水流出来位面开拓者。“一个两个的,都只会去找死……好啊!那就都去死好了!”
说完,李三郎用袖子一抹脸,扭着头向李治一拱手,“微臣告退!”说完就径直跑了。
李治再次愕然,等反应过来的时候,李三郎早就跑得没影了。
------------------------------------快速过剧情分割线-----------------------------------------------------------------------------------------------------------
马周去后,李二陛下又是郁郁不乐了好一阵子,一直没给李治再找个新的少傅,只让长孙无忌兼任了中书令。
至此长孙舅舅开始统领中书门下二省,圣人能不能政令畅通,都是他一句话的事!
同时被提拔为中书侍郎的是先前被免官的崔仁师。
到了正月底,李世民亲自执笔,写了《帝范》12篇赐给太子,之后他就抛开悲痛,专心筹备三征高句丽的事务上。
贞观二十二年二月,李世民下旨,命薛万彻从莱州出发,度海直击高句丽。
同月,凤凰谷的玉华宫彻底竣工,整个行宫的宫殿群分布在玉华山东西十多里的凤凰谷、兰芝谷与珊瑚谷三个山谷中,九座巍峨的宫殿和五座宫门均以玲珑的石桥、廊道联结。工程浩大,斥资以亿计。
朝中竟无一人敢出言劝谏。
反倒是后宫之中有人上书了。
当吴诩听说上书人竟是小徐妹子的时候,惊得下巴都要掉下来了。
不过后来她想想小徐妹子的为人作风,也不觉得她这么做有什么突兀,当然也不担心李二陛下会打击报复……
话说,李二陛下这个m君已经很久没被抽打了=。=
徐惠上书劝谏李二陛下不顾民生社稷,东征高句丽西讨龟兹连年开战,劳民伤财,非仁君所为。又批评李二陛下不该奢靡铺张,翠微宫尚未竣工,就开始修建玉华宫,大兴土木,滥用民力,也不是仁君所为……
李二陛下很久没被人这样‘刺’过了,接到徐惠的谏表果然没有生气,反而十分高兴,当即重赏了徐惠,拟来年泰山封禅后晋徐惠为从一品妃位。同时,李二陛下还下旨册封二十二娘为晋宁公主,并表示次年要为其筛选侍读女官。
到了三月,另一桩喜事也接踵而来,被人订下的二十一娘经过好几年的波折终于可以出嫁了!
而最开心的当然莫过于魏家大郎,他终于可以娶上媳妇了~~~~~~~~~~
这桩婚礼办得极其奢华,李二陛下仿佛为了忘记之前的所有不快一样,在婚礼上开怀痛饮,还把同席的长孙无忌也给灌醉了…………
当晚,长孙舅舅又留宿在宫中,李二陛下拉着他的手说了一宿的话,又是哭又是笑……
吓得王内侍都不敢让守夜伺候的侍人们靠寝殿太近,以免听到什么不该听的话。
作者有话要说:小吴同学的悠闲假期就要结束了……
提前祝亲们中秋快乐~~
想要福利的请留言(严肃脸=。=)
马周是寒门出身,平日里除了同僚外,真正来往的知心朋友并不多,而那些人也大多是寒门出身,很少有能够出席国葬这样高规格的葬礼。
而李三郎显然是个例外,他本是进士出身,年少时因为不懂得专营又心高气傲,所以一直滞留在蜀中。
后来直到贞观八年,剑南巡察大使李大亮发现了李三郎这个人才,见他满腹才华却不受重用,觉得十分惋惜。
李大亮不忍心人才零落,明珠蒙尘,就上表向李二陛下举荐了他。
于是,李三郎就到了长安。
到了长安后,李三郎只在门下省任一个从九品下的典仪,而当时马周已经初入朝堂成为李二陛下面前不可或缺的新贵。
也不知是什么样的机缘巧合,马周与李三郎就这样相遇相知了,两人十几年的情谊,比寻常亲兄弟之间还要亲密。
而刘洎比马周更早认识李三郎,他与李三郎的相遇绝对比马周的更加狗血淋漓,集一切小言套路于一体,只不过两个主角都是男人而已。
比起刘、马二人的平步青云,真正科举出身的李三郎虽有满腹才华,却因为没有强硬的背景,明明文采学识都与明门之后的来济齐名,后者已经凭着进士出身稳稳地进了中书省当了通事舍人,他却始终徘徊在长安官员的底层。
后来马周和刘洎大概是不忍眼睁睁看李三郎年华空度熬资历,就瞒着他向李二陛下上了举荐表章。
李二陛下一向看重马周和刘洎,难得听二人同时举荐一个人,便在上林苑召见了李三郎。
那时,李二陛下初见李三郎,也被他的风姿所折,便笑着让他以‘乌鸦’为题赋诗一首。
不料,李三郎正为刘洎、马周二人瞒着他私下举荐而不快,听到这个考题,略一思索,张口就来 :“日里飏朝彩,琴中半夜啼。上林多许树,不借一枝栖。”暗地讽刺李二陛下不懂得发掘人才,令他‘无枝可依’。
谁知李二陛下竟然不以为忤,当即下旨提拔李三郎为监察御史,他现任的门下省典仪相比,整整上升了七个品级,说是平步青云也不为过……
李治封王后不久,李二陛下又下诏命李三郎以保留原职兼侍晋王,不过当时李治一直住在宫里,两人也只没有见过面。
李治入主东宫后,李三郎除了循例升迁为东宫舍人外,还因为文采出众,被授予崇贤馆直学士,后来与同僚来济、令狐德棻等一起修撰《晋书》。
李治无法说清他第一次见到李三郎的心情。
他其实早知道马周有一个十分重视的人,比他这个太子还要重要,于是他一直很好奇那是个怎么样的人……
结果有一天他见到了那个人,确实是一个非常美好的青年,符合时人对‘美男子’的所有定义,李治这样从小被人奉承到大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在外表上他不如对方。
可是不久后,李治又听到了一些不好的传闻,关于马周和李三郎的,关于刘洎和李三郎的,甚至关于他们三个人的……
李治忽然感到非常愤怒,也不知是为了他老师识人不清,还是为了这样一个芝兰玉树般的青年名不副实无限修仙全文阅读!
而那次在定州,李治带着吴诩一起出游,却意外遇到了马周、刘洎和李三郎一行,那时吴诩还在他面前再三夸赞李三郎,李治可是不高兴了好长一段时间!
后来发生的事实在太多了,而他又在吴小诩那里得了不小的便宜,李治也就几乎忘了这个男人……
谁知在老师的葬礼上,他又看到了青年。
这次,李治只感到怒火焚胸……
在李治心里,马周是他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老师的过世,他虽然没有像他爹李世民那样失态地哭倒在地,可也暗自伤痛了好长一段时日。
马周临终前,命家人把他这十几年给李二陛下上的奏折都统统烧掉,只留下一份遗表,表中除了一些对李二陛下说的体己话外,就是最后一次举荐了李三郎…………
而他老师最看重的那个人,居然没有半分凄容,甚至还在葬礼上露出讽刺的笑容……
李治实在是不能忍受那个青年的无礼,好容易等到一应仪式结束,就让人把李三郎带到了他面前。
“不知太子找微臣过来,有什么指教么?”青年行礼完毕,却不见李治开口,于是主动询问道。
青年问话时彬彬有礼,脸上甚至还带着温文尔雅的微笑,李治却忍不住皱起眉头。
在马周逝去前的两个月里,李治就经常听马周无意中提到青年,说他明明才华横溢、温柔可爱,却老是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所以总是得不到升迁,马周的口气中满满的是宠溺和无奈……
李治觉得很不舒服。
他本以为青年就算不像马周对他那样重视,至少也该像普通弟子对待老师一样,对于老师的死感到悲痛……
可是,青年居然在他敬爱的老师的葬礼上笑,直到现在也看不出一丝悲戚的神色……
李治觉得他有必要跟青年谈一谈……
想着,李治就让随侍的宫人侍从都退到较远的地方,不让他们听到自己和李三郎的对话。
“孤只是不明白,你为什么不伤心,马少傅还这样年轻,就去了……”李治沉着脸,不悦地盯着李三郎。
青年闻言立刻收敛了笑容,俊美的脸上一片阴霾,近乎无礼地开口道:“我为什么要伤心?他早就该死了!”
“你说什么?!”这下,李治的惊愕多过他的愤怒了!
“我说他早该死了!”李三郎不耐烦地重复了一遍,然后扭头不看李治震惊的脸。
“你这么可以这么说话?!你还有没有良心?!”李治气得恨不得上前揪住青年的衣领,揍他两拳,迫于形象问题只能忍下来。
他压着嗓子怒道:“少傅平日里对你不好吗?他连遗表上都只顾举荐你,连给家人的恩典都没向圣人提……”
“你就是这样报答他的吗?!”
青年初听李治提到马周遗表的时候,神情还有些惊讶,但听到最后那句责问的话时,他不由露出冷笑。
“谁要他多事了?!以前这样……现在又是这样……他这么本事,当初为什么没能救下他…………”青年微微仰头,倔强地不让自己的泪水流出来位面开拓者。“一个两个的,都只会去找死……好啊!那就都去死好了!”
说完,李三郎用袖子一抹脸,扭着头向李治一拱手,“微臣告退!”说完就径直跑了。
李治再次愕然,等反应过来的时候,李三郎早就跑得没影了。
------------------------------------快速过剧情分割线-----------------------------------------------------------------------------------------------------------
马周去后,李二陛下又是郁郁不乐了好一阵子,一直没给李治再找个新的少傅,只让长孙无忌兼任了中书令。
至此长孙舅舅开始统领中书门下二省,圣人能不能政令畅通,都是他一句话的事!
同时被提拔为中书侍郎的是先前被免官的崔仁师。
到了正月底,李世民亲自执笔,写了《帝范》12篇赐给太子,之后他就抛开悲痛,专心筹备三征高句丽的事务上。
贞观二十二年二月,李世民下旨,命薛万彻从莱州出发,度海直击高句丽。
同月,凤凰谷的玉华宫彻底竣工,整个行宫的宫殿群分布在玉华山东西十多里的凤凰谷、兰芝谷与珊瑚谷三个山谷中,九座巍峨的宫殿和五座宫门均以玲珑的石桥、廊道联结。工程浩大,斥资以亿计。
朝中竟无一人敢出言劝谏。
反倒是后宫之中有人上书了。
当吴诩听说上书人竟是小徐妹子的时候,惊得下巴都要掉下来了。
不过后来她想想小徐妹子的为人作风,也不觉得她这么做有什么突兀,当然也不担心李二陛下会打击报复……
话说,李二陛下这个m君已经很久没被抽打了=。=
徐惠上书劝谏李二陛下不顾民生社稷,东征高句丽西讨龟兹连年开战,劳民伤财,非仁君所为。又批评李二陛下不该奢靡铺张,翠微宫尚未竣工,就开始修建玉华宫,大兴土木,滥用民力,也不是仁君所为……
李二陛下很久没被人这样‘刺’过了,接到徐惠的谏表果然没有生气,反而十分高兴,当即重赏了徐惠,拟来年泰山封禅后晋徐惠为从一品妃位。同时,李二陛下还下旨册封二十二娘为晋宁公主,并表示次年要为其筛选侍读女官。
到了三月,另一桩喜事也接踵而来,被人订下的二十一娘经过好几年的波折终于可以出嫁了!
而最开心的当然莫过于魏家大郎,他终于可以娶上媳妇了~~~~~~~~~~
这桩婚礼办得极其奢华,李二陛下仿佛为了忘记之前的所有不快一样,在婚礼上开怀痛饮,还把同席的长孙无忌也给灌醉了…………
当晚,长孙舅舅又留宿在宫中,李二陛下拉着他的手说了一宿的话,又是哭又是笑……
吓得王内侍都不敢让守夜伺候的侍人们靠寝殿太近,以免听到什么不该听的话。
作者有话要说:小吴同学的悠闲假期就要结束了……
提前祝亲们中秋快乐~~
想要福利的请留言(严肃脸=。=)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