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123 2.小人与妄人
- 1124 3.人最惧类己
- 1125 4.一日罢三相
- 1126 5.阳亢宗伏阁
- 1127 6.真孤家寡人
- 1128 7.救民于倒悬
- 1129 8.武毅行军歌
- 1130 9.兵临石头城
- 1131 10.河阴仓陈米
- 1132 11.政务全壅滞
- 1133 12.丹阳军反水
- 1134 13.落星山下败
- 1135 14.李锜入茶笼
- 1136 15.皇帝之抉择
- 1137 16.裴学士饮药
- 1138 17.天旋复地转
- 1139 18.起请文七条
- 1140 19.圬者王承福
- 1141 20.性情三品论
- 1142 1.大小循环论
- 1143 2.高逸崧定律
- 1144 3.扬帆出海舟
- 1145 4.福建白水郎
- 1146 5.老赞普升遐
- 1147 6.征南极稳便
- 1148 7.日新月异貌
- 1149 8.弓福张宝高
- 1150 9.禁蓄告缗令
- 1151 10.化佛为火炮
- 1152 11.扬帆盖海去
- 1153 12.广府蔗糖丸
- 1154 13.速战速决期
- 1155 14.登陆钦州湾
- 1156 15.得钦望安南
- 1157 16.收复俚帅心
- 1158 17.骆越水传首
- 1159 18.对决陷塘地
- 1160 19.铁骑如云集
- 1161 20.战马狂飙卷
- 1162 1.黄昌沔跃崖
- 1163 2.土司纳版籍
- 1164 3.一日朱鸢江
- 1165 4.步头立铜柱
- 1166 5.欲取环王稻
- 1167 6.韩山佐何人
- 1168 7.愿天下为公
- 1169 8.扶桑僧最澄
- 1170 9.吉祥三符瑞
- 1171 10.三品皆为贼
- 1172 11.势前不存理
- 1173 12.高家一块肉
- 1174 13.僧明玄入寂
- 1175 14.王士平野望
- 1176 15.安南天威径
- 1177 16.郑文明友人
- 1178 17.曲江封建论
- 1179 18.亭前逢宋五
- 1180 19.广陵王下场
- 1181 20.刘太初反攻
- 1182 1.欲替韦剑南
- 1183 2.行中书省制
- 1184 3.韦城武预言
- 1185 4.符瑞复再显
- 1186 5.分金结银术
- 1187 6.天下推新制
- 1188 7.淮海江东省
- 1189 8.桑田织锦坊
- 1190 9.筑紫太宰帅
- 1191 10.大唐船来航
- 1192 11.难波宫商谈
- 1193 12.东瀛狗血史
- 1194 13.扶桑亦阋墙
- 1195 14.太宰府密航
- 1196 14.弓福据莞岛
- 1197 16.巡狩人主责
- 1198 17.君臣齐声哭
- 1199 18.灵虚灵宝师
- 1200 19.黄帛书天降
- 1201 20.文杰竞上表
- 1202 1.盛世仿再临
- 1203 2.太子拒登封
- 1204 3.五星避明日
- 1205 4.灞桥焚椑车
- 1206 5.陛下忽狂奔
- 1207 6.封禅大功成
- 1208 7.陆九迁都议
- 1209 8.高三为门神
- 1210 9.万象初更新
- 1211 10.少阳院劝进
- 1212 11.郡王呼阿叔
- 1213 12.千秋又万代
- 1214 13.曲江闻内禅
- 1215 14.无忝祖宗命
- 1216 15.噬脐之悔恨
- 1217 16.独目落眼泪
- 1218 17.范希朝入京
- 1219 18.三川望已失
- 1220 19.谎言如冬雨
- 1221 20.罢废宫市使
- 1222 1.厘革神威军
- 1223 2.两仪父与子
- 1224 3.李纯读左传
- 1225 4.郑絪论方镇
- 1226 5.上皇三失误
- 1227 6.韦皋思不得
- 1228 7.银尺画地绝
- 1229 8.淄青献三州
- 1230 9.问计邢曹俊
- 1231 10.李师古翻悔
- 1232 11.最终负约定
- 1233 12.太上皇吃橘
- 1234 13.青鸟已宵逝
- 1235 14.五年大计画
- 1236 15.洛阳明巨万
- 1237 16.刘驼驼立功
- 1238 17.善良剑出鞘
- 1239 18.董混成脱逃
- 1240 19.义武军公案
- 1241 20.王武俊无忧
- 1242 1.宣武敢死队
- 1243 2.万炮击汴州
- 1244 3.纳妾私箧钱
- 1245 4.昼夜攻不休
- 1246 5.宣牙求自新
- 1247 6.琵琶沟尽赤
- 1248 7.讨高岳檄文
- 1249 8.邢老又中风
- 1250 9.太师为妙客
- 1251 10.王武俊北撤
- 1252 11.魏博口岸开
- 1253 12.辱于小儿辈
- 1254 13.刘悟遽反正
- 1255 14.平卢军倒戈
- 1256 15.胡惟堪夺质
- 1257 16.一日得三美
- 1258 17.指画行省界
- 1259 18.新建武康军
- 1260 19.高宫师迫城
- 1261 20.刘悟丧部伍
隐藏
显示工具栏
12.丹阳军反水
12.丹阳军反水
韩滉所筑五城,是从大江边侧的落星山和四望山开始,然后自北而南,贯穿整个上元县地,夹在秦淮河、玄武湖(昆明湖)与蒋陵山(钟山)间,各自以城堞甬道相连,目的就是控制长江和秦淮河间的航道。
先前李锜在和高岳对峙时,曾遣送麾下将领姚志安,领三千镇海牙军,乘坐大船浮江而来,驻防石头五城。
可现在接连数城,都被反叛的采石军给堵塞住,采石军本身兵数也就三千多,不足以构成围困,可随采石军来的“茶枭”、“盐寇”、“白徒”、“乡闾子弟”声势可就大了,不下万人,且有更多的后继正乘舟自丹阳湖而来(丹阳湖,唐时为大湖,在现在芜湖、当涂、宜兴、高淳间,后世围湖造田,已然消失不存,只留石臼湖、固城湖和南漪湖数个小湖),至于江宁、上元还有溧水共三县的百姓也纷纷来助拳,掘壕筑篱,一下子就把石头城围得水泄不通。
“姚志安,看到了没有,什么是人心顺逆,这就是人心的顺逆!高卫公在淮南少收钱税,废除榷禁,打画田产,均节赋税,人心无不欢悦;而李锜却在宣润间,是倒行逆施,横征暴敛,人心厌弃,当是必然之理。你等还想着助纣为虐的话,待到城破后,怕是追悔莫及。”三山门前垒起的土山上,采石军兵马使王栖矅对石头城的城头大呼不已。
而城上的姚志安,则是坐立不安,六神无主。
不一会儿,他听说高岳方又有一支军队,轻足强悍,直接切入到了蒋陵山下的清溪,切断玄武湖和石头城的联系时,便惊得赶往玄武湖东南角的覆舟山,远望这支兵马的动向。
只见此军以铳手为先,举着长矛、平陇刀、镗钯的步卒为中,护送辎重驮马、车辆、轻炮,又有披甲骑兵为后,一字长蛇,逶迤于清溪曲垣之侧,形如疾风般,对四面的民居邸肆是秋毫无犯,直扑蒋陵山的制高点而去——姚志安心惊胆落,对身边的军校们说,这真正是高卫公的武毅军,武毅军到了,润帅光凭什么四院子弟、挽硬、蕃落六屯兵,是根本打不过的。
“那我们如何做?”
“暂且等一两日再说......”姚志安决心稍微骑墙下。
其实此刻,李锜的大军已顺着京口以西的大路,到了宝华山下,再往前便是金陵的幕府山、落星山,此刻丹阳军兵马使柏良器让斥候来报告李锜:“高岳一支兵马,横出蒋陵山,进抵落星山南的桂林苑,横着截断我军入石头城的道路,请节下发令出战,我丹阳军必守护好全军的前锋士气!”
又听到丹阳军、守护什么的,李锜内心颇为恶之,既信不过柏良器,可又不能束手无为,便询问斥候:桂林苑立阵的武毅军兵马,共有多少?
“约莫两千上下,自桂林苑起,往西背靠玄武湖湖堰,设下数重阵势;似乎在蒋陵山上,也有旌旗伏兵。”
一时间李锜也不晓得具体该如何打,便只好把心腹李均、薛颉给喊来,大家一起伏在锦图上研究,“从此大路到石头城,非过落星山、蒋山间的桂林苑不可。”
“那本道按照事前规划,不与高岳的兵马战,只在桂林苑对面深沟高垒又如何?”
原来,李锜被一群文胆吹捧为什么“谢东山再世”,可真要临了战场,看到山峰壁立、沟栅纵横、枪矛如林的狰狞景象,又开始犹豫不决起来。
“奈何丹阳军颇有可疑动向,让他们掩护在我方侧翼,太危险了......”薛颉忧心忡忡。
对此李锜也是无可奈何,叹口气说带都带出来了,留后在丹徒京口也不放心,只能夹着柏良器,看时机冲入桂林苑再说。
日中时分,李锜和麾下出马,觇望自蒋陵山到桂林苑,高岳武毅军的阵营。
武毅军的野战工事不但修得快,且修得好:毕竟前身是定武军、义宁军的将兵精锐,先是在斜坡上掘壕,垒土垣,伐木立栅,然后用土石、竹筐垒起四处炮位,左右翼各两门中型长管铜炮,炮口在冬日阳光下隐隐发射着漂亮的光芒;随后三分之一的步卒持长矛、镗钯占据山脊线,其他的人全在反斜坡处搭起了营地,而三百名神雷铳手,则立在阵势中央,站成了交错的棋盘队形,来保障发射燃药的空间,每人持着一短镗,可插在地上架铳发射,死死控制着往下百步内的射界空地。
至于蒋陵山,半腰处李锜也明显发觉那里同样有武毅军的营砦,但十分静默,静默得可怕。不甘心的李锜,便让几位幕僚对着武毅军的野戍营地,高声宣读文状,称朝堂上皇帝已经裁决,罢黜高岳的淮南节度使,你等不必效尤,可放下武器归顺投诚,不愿为兵者即可放归乡里云云。
但武毅军连“嗤之以鼻”的表示都全无,依旧非常静默,只能听到各色战旗在风中刮动的声响。
虽然李锜没有实战经验,可是却能感受到一股凌厉的杀气,一股凛冬寒霜瞬间便能杀尽草木的那种杀气,自山麓丘陵上卷起,是扑面而来!
这时,山上的蒋陵庙,明怀义和郭再贞同样居高临下,看着镇海军的阵势。
“卫公说得无错,韩晋公死后,镇海军真的是威势不存,看李锜这阵势如同儿戏般。”
“那便好办,你在山峰上只要摇动红旗,我于湖堰下,便领铁骑冲撞出来,擒杀李锜!”
“是也,等李锜营地乱时,便出击。只要李锜败走,石头城自然不战而下。”
然而让郭再贞和明怀义都没想到的是,李锜军伍的崩溃速度比他们预料得还要快。
入夜后,李锜坐在营帐内,是心思不定。
忽然帐外急速的马蹄声响起,李锜失色站起来,几名斥候翻身下马,对他说大事不好:
行军左司马王纬,在节下出京口后,逾越城垣出逃;
常州刺史韦夏卿、苏州刺史李士举,随即忽然召集乡闾子弟和团结子弟,锢城门自守,对节下发起叛乱;
越州刺史李若初,及义胜军都知兵马使李尚容,也趁机起兵,越太湖来与逆贼们会合,自称“东面招讨使”,作势要攻我丹徒京口。
“什么,早该叫本道麾下军将持剑去,依次把这群混账给斩杀掉!”李锜悔恨莫及,自己后院的火势已经迅速蔓延开来。
可话刚说完,就听到营垒右侧爆发风雷般的呼喊,“丹阳军兵马使柏良器反矣!”
先前李锜在和高岳对峙时,曾遣送麾下将领姚志安,领三千镇海牙军,乘坐大船浮江而来,驻防石头五城。
可现在接连数城,都被反叛的采石军给堵塞住,采石军本身兵数也就三千多,不足以构成围困,可随采石军来的“茶枭”、“盐寇”、“白徒”、“乡闾子弟”声势可就大了,不下万人,且有更多的后继正乘舟自丹阳湖而来(丹阳湖,唐时为大湖,在现在芜湖、当涂、宜兴、高淳间,后世围湖造田,已然消失不存,只留石臼湖、固城湖和南漪湖数个小湖),至于江宁、上元还有溧水共三县的百姓也纷纷来助拳,掘壕筑篱,一下子就把石头城围得水泄不通。
“姚志安,看到了没有,什么是人心顺逆,这就是人心的顺逆!高卫公在淮南少收钱税,废除榷禁,打画田产,均节赋税,人心无不欢悦;而李锜却在宣润间,是倒行逆施,横征暴敛,人心厌弃,当是必然之理。你等还想着助纣为虐的话,待到城破后,怕是追悔莫及。”三山门前垒起的土山上,采石军兵马使王栖矅对石头城的城头大呼不已。
而城上的姚志安,则是坐立不安,六神无主。
不一会儿,他听说高岳方又有一支军队,轻足强悍,直接切入到了蒋陵山下的清溪,切断玄武湖和石头城的联系时,便惊得赶往玄武湖东南角的覆舟山,远望这支兵马的动向。
只见此军以铳手为先,举着长矛、平陇刀、镗钯的步卒为中,护送辎重驮马、车辆、轻炮,又有披甲骑兵为后,一字长蛇,逶迤于清溪曲垣之侧,形如疾风般,对四面的民居邸肆是秋毫无犯,直扑蒋陵山的制高点而去——姚志安心惊胆落,对身边的军校们说,这真正是高卫公的武毅军,武毅军到了,润帅光凭什么四院子弟、挽硬、蕃落六屯兵,是根本打不过的。
“那我们如何做?”
“暂且等一两日再说......”姚志安决心稍微骑墙下。
其实此刻,李锜的大军已顺着京口以西的大路,到了宝华山下,再往前便是金陵的幕府山、落星山,此刻丹阳军兵马使柏良器让斥候来报告李锜:“高岳一支兵马,横出蒋陵山,进抵落星山南的桂林苑,横着截断我军入石头城的道路,请节下发令出战,我丹阳军必守护好全军的前锋士气!”
又听到丹阳军、守护什么的,李锜内心颇为恶之,既信不过柏良器,可又不能束手无为,便询问斥候:桂林苑立阵的武毅军兵马,共有多少?
“约莫两千上下,自桂林苑起,往西背靠玄武湖湖堰,设下数重阵势;似乎在蒋陵山上,也有旌旗伏兵。”
一时间李锜也不晓得具体该如何打,便只好把心腹李均、薛颉给喊来,大家一起伏在锦图上研究,“从此大路到石头城,非过落星山、蒋山间的桂林苑不可。”
“那本道按照事前规划,不与高岳的兵马战,只在桂林苑对面深沟高垒又如何?”
原来,李锜被一群文胆吹捧为什么“谢东山再世”,可真要临了战场,看到山峰壁立、沟栅纵横、枪矛如林的狰狞景象,又开始犹豫不决起来。
“奈何丹阳军颇有可疑动向,让他们掩护在我方侧翼,太危险了......”薛颉忧心忡忡。
对此李锜也是无可奈何,叹口气说带都带出来了,留后在丹徒京口也不放心,只能夹着柏良器,看时机冲入桂林苑再说。
日中时分,李锜和麾下出马,觇望自蒋陵山到桂林苑,高岳武毅军的阵营。
武毅军的野战工事不但修得快,且修得好:毕竟前身是定武军、义宁军的将兵精锐,先是在斜坡上掘壕,垒土垣,伐木立栅,然后用土石、竹筐垒起四处炮位,左右翼各两门中型长管铜炮,炮口在冬日阳光下隐隐发射着漂亮的光芒;随后三分之一的步卒持长矛、镗钯占据山脊线,其他的人全在反斜坡处搭起了营地,而三百名神雷铳手,则立在阵势中央,站成了交错的棋盘队形,来保障发射燃药的空间,每人持着一短镗,可插在地上架铳发射,死死控制着往下百步内的射界空地。
至于蒋陵山,半腰处李锜也明显发觉那里同样有武毅军的营砦,但十分静默,静默得可怕。不甘心的李锜,便让几位幕僚对着武毅军的野戍营地,高声宣读文状,称朝堂上皇帝已经裁决,罢黜高岳的淮南节度使,你等不必效尤,可放下武器归顺投诚,不愿为兵者即可放归乡里云云。
但武毅军连“嗤之以鼻”的表示都全无,依旧非常静默,只能听到各色战旗在风中刮动的声响。
虽然李锜没有实战经验,可是却能感受到一股凌厉的杀气,一股凛冬寒霜瞬间便能杀尽草木的那种杀气,自山麓丘陵上卷起,是扑面而来!
这时,山上的蒋陵庙,明怀义和郭再贞同样居高临下,看着镇海军的阵势。
“卫公说得无错,韩晋公死后,镇海军真的是威势不存,看李锜这阵势如同儿戏般。”
“那便好办,你在山峰上只要摇动红旗,我于湖堰下,便领铁骑冲撞出来,擒杀李锜!”
“是也,等李锜营地乱时,便出击。只要李锜败走,石头城自然不战而下。”
然而让郭再贞和明怀义都没想到的是,李锜军伍的崩溃速度比他们预料得还要快。
入夜后,李锜坐在营帐内,是心思不定。
忽然帐外急速的马蹄声响起,李锜失色站起来,几名斥候翻身下马,对他说大事不好:
行军左司马王纬,在节下出京口后,逾越城垣出逃;
常州刺史韦夏卿、苏州刺史李士举,随即忽然召集乡闾子弟和团结子弟,锢城门自守,对节下发起叛乱;
越州刺史李若初,及义胜军都知兵马使李尚容,也趁机起兵,越太湖来与逆贼们会合,自称“东面招讨使”,作势要攻我丹徒京口。
“什么,早该叫本道麾下军将持剑去,依次把这群混账给斩杀掉!”李锜悔恨莫及,自己后院的火势已经迅速蔓延开来。
可话刚说完,就听到营垒右侧爆发风雷般的呼喊,“丹阳军兵马使柏良器反矣!”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