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73 第五章(2)
- 174 第五章(3)
- 175 第五章(4)
- 176 第五章(5)
- 177 第五章(6)
- 178 第五章(7)
- 179 第五章(8)
- 180 第五章(9)
- 181 第五章(10)
- 182 第五章(11)
- 183 第五章(12)
- 184 第五章(13)
- 185 第五章(14)
- 186 第五章(15)
- 187 第五章(16)
- 188 第五章(17)
- 189 第五章(18)
- 190 引子
- 191 第一章(1)
- 192 第一章(2)
- 193 第一章(3)
- 194 第一章(4)
- 195 第一章(5)
- 196 第一章(6)
- 197 第一章(7)
- 198 第一章(8)
- 199 第一章(9)
- 200 第一章(10)
- 201 第一章(11)
- 202 第一章(12)
- 203 第一章(13)
- 204 第一章(14)
- 205 第一章(15)
- 206 第一章(16)
- 207 第一章(17)
- 208 第一章(18)
- 209 第一章(19)
- 210 第一章(20)
- 211 第一章(21)
- 212 第一章(22)
- 213 第一章(23)
- 214 第一章(24)
- 215 第一章(25)
- 216 第一章(26)
- 217 第一章(27)
- 218 第一章(28)
- 219 第一章(29)
- 220 第一章(30)
- 221 第一章(31)
- 222 第一章(32)
- 223 第一章(33)
- 224 第一章(34)
- 225 第一章(35)
- 226 第一章(36)
- 227 第一章(37)
- 228 第一章(38)
- 229 第一章(39)
- 230 第一章(40)
- 231 第一章(41)
- 232 第一章(42)
- 233 第一章(43)
- 234 第一章(44)
- 235 第一章(45)
- 236 第一章(46)
- 237 第一章(47)
- 238 第一章(48)
- 239 第一章(49)
- 240 第一章(50)
- 241 第一章(51)
- 242 第一章(52)
- 243 第一章(53)
- 244 第一章(54)
- 245 第一章(55)
- 246 第一章(56)
- 247 第一章(57)
- 248 第一章(58)
- 249 第一章(59)
- 250 第一章(60)
- 251 第一章(61)
- 252 第一章(62)
- 253 第一章(63)
- 254 第一章(64)
- 255 第一章(65)
- 256 第一章(66)
- 257 第一章(67)
- 258 第一章(68)
- 259 第一章(69)
- 260 第一章(70)
- 261 第一章(71)
- 262 第一章(72)
- 263 第一章(73)
- 264 第一章(74)
- 265 第一章(75)
- 266 第一章(76)
- 267 第一章(77)
- 268 第一章(78)
- 269 第一章(79)
- 270 第一章(80)
- 271 第一章(81)
- 272 第一章(82)
- 273 第一章(83)
- 274 第一章(84)
- 275 第一章(85)
- 276 第一章(86)
- 277 第一章(87)
- 278 第一章(88)
- 279 第一章(89)
- 280 第一章(90)
- 281 第一章(91)
- 282 第一章(92)
- 283 第一章(93)
- 284 第一章(94)
- 285 第一章(95)
- 286 第一章(96)
- 287 第一章(97)
- 288 第一章(98)
- 289 第一章(99)
- 290 第一章(100)
- 291 第一章(101)
- 292 第一章(102)
- 293 第一章(103)
- 294 第一章(1)
- 295 第一章(2)
- 296 第一章(3)
- 297 第一章(4)
- 298 第一章(5)
- 299 第一章(6)
- 300 第一章(7)
- 301 第一章(8)
- 302 第一章(9)
- 303 第一章(10)
- 304 第一章(11)
- 305 第一章(12)
- 306 第一章(13)
- 307 第一章(14)
- 308 第一章(15)
- 309 第一章(16)
- 310 第一章(17)
- 311 第一章(18)
- 312 第一章(19)
- 313 第一章(20)
- 314 第一章(21)
- 315 第一章(22)
- 316 第一章(23)
- 317 第一章(24)
- 318 第一章(25)
- 319 第一章(26)
- 320 第一章(27)
- 321 第一章(28)
- 322 第一章(29)
- 323 第一章(30)
- 324 第一章(31)
- 325 第一章(32)
- 326 第一章(33)
- 327 第一章(34)
- 328 第一章(35)
- 329 第一章(36)
- 330 第一章(37)
- 331 第一章(38)
- 332 第一章(39)
- 333 第一章(40)
- 334 第一章(41)
- 335 第一章(42)
- 336 第一章(43)
- 337 第一章(44)
- 338 第一章(45)
- 339 第一章(46)
- 340 第一章(47)
- 341 第一章(48)
- 342 第一章(49)
- 343 第一章(50)
- 344 第一章(51)
- 345 第一章(52)
- 346 第一章(53)
- 347 第一章(54)
- 348 第一章(55)
- 349 第一章(56)
- 350 第一章(57)
- 351 第一章(58)
- 352 第一章(59)
- 353 第一章(60)
- 354 第一章(61)
- 355 第一章(62)
- 356 第一章(63)
- 357 第一章(64)
- 358 第一章(65)
- 359 第二章(1)
- 360 第二章(2)
- 361 第二章(3)
- 362 第二章(4)
- 363 第二章(5)
- 364 第二章(6)
- 365 第二章(7)
- 366 第二章(8)
- 367 第二章(9)
- 368 第二章(10)
- 369 第二章(11)
- 370 第二章(12)
- 371 第二章(13)
- 372 第二章(14)
- 373 第二章(15)
- 374 第二章(16)
- 375 第二章(17)
- 376 第二章(18)
- 377 第二章(19)
- 378 第二章(20)
- 379 第二章(21)
- 380 第二章(22)
- 381 第二章(23)
- 382 第二章(24)
- 383 第二章(25)
- 384 第二章(26)
- 385 第二章(27)
- 386 第二章(28)
- 387 第二章(29)
- 388 第二章(30)
- 389 第二章(31)
- 390 第二章(32)
- 391 第二章(33)
- 392 第二章(34)
- 393 第二章(35)
- 394 第二章(36)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五章(12)
第五章(12)
所以,这个时候,省级领导们都忙于参加自己分管部门的会议。你想那么多省委常委,再加上省政府的副省长,省人大的副主任,省政协副主席,好家伙,几十个大员们,天天西装革履,坐在主席台上,念稿子,让老百姓那几天,看西江省的新闻,都是看到这些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脑袋,他们今天出席这个会议,在讲话;明天出席那个会议,也在讲话。让老百姓觉得,这些当官的,一天到晚,也没干什么正经的事情,就是动动嘴就行了。老百姓的日子,在他们声色俱厉的讲话中,一天一天,并没有质的改变。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要生存,要养家糊口,生活的压力越来越重,而官员们,是体会不到这些滋味的。
那些厅长、局长们,每每邀请到高级别的官员出席自己部门的会议,就感到脸上非常有面子。为此,他们不惜一趟又一趟,跑省级领导的办公室,汇报工作,趁势邀请领导从百忙中出席自己部门的会议。一旦领导答应下来,那就是天大的事情了。办公室的秘书们,要给领导们准备好讲话稿。领导们拿到讲话稿,在会议上东拉西扯一个多小时,中午厅局长们,还要准备一场标准非常高,对得起省委领导的丰盛的宴席。这样还要看人家省委领导的心情,你就是摆下一餐上万几万块的酒宴,还要看人家给不给你这个面子。
王一鸣这半个月,确实是感受到什么是文山会海的滋味了。他这个省委副书记,在省委领导班子里,就是个万金油。说不管吧,他又什么都管着。反正全省各个部门的工作,只要他想问,就都可以问。那些厅、局长们,为了自己的官位升迁或者保住官位不掉,也想千方百计,和王一鸣拉上关系,所以这个时候,到他办公室里汇报工作的,明显的多起来。
王一鸣知道,别看就是简单的一个出席会议的事情,你处理不好了,就有可能得罪人。
那些厅局,都有分管的副省长,他们是这些厅局长们的直接上司,平常里的文件,都是分管的副省长签发的。现在一年到头,那些副省长们,该是唯一的主角了。你这个时候,作为省委副书记,一出席会议,就把那些不是省委常委的副省长们,挤的没地方去了。新闻报道的时候,就成了你的陪衬。人家心里肯定不舒服。你抢了人家的风头吗!再说了,这个部门也不属于你直接分管啊,你到了人家的自留地了。
当然,心里不舒服,在表面上,大家还要过得去。因为那些副省长们,知道王一鸣在西江省政坛的份量。今后万一王一鸣当了省委书记和省长,你和他过不去,不是找死吗!
王一鸣知道这个规矩,所以,除非是自己直接分管的部门,像省委组织部,团省委,省工会,妇联,其它的他是不愿意随便参加会议的。除非有特别的理由,或者杨春风明确交代的,让自己替他,出席某个部门的会议,以示重视。
那些厅局长们,也是有办法的,他们会找出无数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让你不得不按照他们的想法,出席会议。所以,王一鸣二十多天下来,也出席了十几个部门的会议。
一旦定下来要参加某个部门的会议,小龚就忙坏了。要安排行程,在哪里开会,几点几分到,在哪里休息,中午在哪里吃饭,晚上参加不参加宴请。最麻烦的是,每次会议,都要准备好讲话稿。这个最烦人了。因为有的部门、行业,王一鸣也不熟悉,小龚更不熟悉了,但参加这样的会议,王一鸣又不能不讲话,要不然那不成了笑话吗!
你是大领导,普通人没有机会见到你,大家好不容易见到你一次,原来都是从电视上看你,现在身临其境,想听听你这个人,到底有什么高见,结果你却成了闷葫芦,一句话也不说,那怎么能行啊!你来就是让你讲话的,现在的老百姓,根本就没有和大领导接触的机会,他们就是从听你的讲话中,从你讲话的内容,脸上的表情、声音和一些下意识的动作上,来判断你的水平,能力,和内心世界。你到底是个好人还是坏人,是个虚伪的人还是真诚的人,是个有能力的人还是没能力的人,老百姓都能从你的讲话中,做出自己的判断。
所以,每次讲话,王一鸣都很重视,各个部门送来的讲话稿,他都要提前看,不满意的,提出修改意见,让小龚和游金平修改。
小龚的文字功底虽然不错,但这么多部门,这么多行业,他也不懂啊,要想每次讲话不说外行话,还做到别出心裁,有新思想,新内容,这真是难为他。
好在游金平是个老手,他在办公厅干了二十多年了,什么方面的工作,都接触过。为领导准备讲话稿,准备了半辈子了,这些东西,对他都是轻车熟路。有了他操刀助阵,讲话稿的问题,基本上是解决了。
但光是靠讲话稿,照本宣科,到了会议上,一通念下去,连一句自己的话也不说,群众虽然嘴上不说你,心里却会说,你这个领导,原来也是个酒囊饭袋,和他们普通人没什么区别,就会拿着秘书的稿子念,你是什么水平吧!
所以,参加会议,尤其是大型会议,也是展示领导的水平和形象的一次绝好机会。会利用的,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你的讲话,激情澎湃,言之有物,既切中时弊,又具有可操作性,让大家在你的讲话中,启发了思维,开阔了眼界,感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那群众对你的评价,就不一样了。
作为高级干部,一定要有学问,有思想,有深度,有观察现实的能力,有解决棘手问题的勇气。不能光靠溜须拍马,说假话、空话、大话,糊弄老百姓混日子。那样老百姓就会笑你是个酒囊饭袋,尸位素餐,你自己也没有成就感。
在讲话的时候,王一鸣每次都抽出一部分时间,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现实,和西江省的实际情况,就一些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启发大家,多思考,勤钻研,不要人云亦云,要学会谋大事,谋全局。比如,怎么看待发展问题,怎么认识西江省和先进地区的差距问题,像西江这样的欠发达地区为什么不能急功近利,靠出卖自己的资源和污染环境换取发展。怎么认识开拓性的干部,在选人用人的时候,怎么才能把那些敢干事、能干事的人选出来,我们的现在的干部考核制度,有哪些不足之处,今后需要加以改进。
他的讲话,还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和一般的省委领导,讲话水平还真是不一样,有理有据,有事实,有道理,有思考,有分析,让大家听了,不想打瞌睡,不愿打瞌睡,听了还想听,大家看他的眼神,都是崇敬、佩服的。这样更多的领导干部,就认识到,这个王一鸣副书记,还真不是浪得虚名。人家是真有料!
会议开得云天雾地,但一年毕竟就这一次最大规模的集中开会,约定俗成,大家这些年都是这样过来的,说是文山会海,压缩了再压缩,但每个部门一年一次的全省工作会,是无论如何,也压缩不掉的。我们国家,就是用开会的办法,贯彻上级指示,管理这个国家的,除了开会,目前还真是没找到,能够保证各级机关运行的制度。所以,就是再不愿意,这个会议,还得一年一年的开下去,直到我们找到替代它的办法为止。
接下来的日子,就到了一年一度的迎春节,看望老干部,下基层扶贫济困送温暖了。这也是惯例。约定俗成。
今年的春节,和往年一样,省委办公厅都有详细的方案。那些秘书们,直接拿过来,改一改,就行了。
王一鸣今年分得的任务是,看望两位老红军,四位省级老领导,六位专家学者教授,慰问江城市福利院的儿童。还要包片一个市——慰问郁江市的基层下岗职工,五保户,退五回乡军人。
小龚把厚厚的一沓日程表拿回来后,把王一鸣必须出席的活动和日期,在上面画出来。自己拿着一份,又复印了一份,交给开车的小邵,兄弟两个,互相提醒,生怕遗漏了什么。
当然,每次活动,都有各个部门的头头脑脑们陪同。看望每一个人,都有专门的经费,看望什么级别的干部,每个人多少钱,带什么礼物去,买不买鲜花,都由那些陪同的部门领导们准备。王一鸣就是出席一下,坐下来说说话,握一下手,算是代表省里四家班子,看望了大家。每年春节,都是这样干的。
那些厅长、局长们,每每邀请到高级别的官员出席自己部门的会议,就感到脸上非常有面子。为此,他们不惜一趟又一趟,跑省级领导的办公室,汇报工作,趁势邀请领导从百忙中出席自己部门的会议。一旦领导答应下来,那就是天大的事情了。办公室的秘书们,要给领导们准备好讲话稿。领导们拿到讲话稿,在会议上东拉西扯一个多小时,中午厅局长们,还要准备一场标准非常高,对得起省委领导的丰盛的宴席。这样还要看人家省委领导的心情,你就是摆下一餐上万几万块的酒宴,还要看人家给不给你这个面子。
王一鸣这半个月,确实是感受到什么是文山会海的滋味了。他这个省委副书记,在省委领导班子里,就是个万金油。说不管吧,他又什么都管着。反正全省各个部门的工作,只要他想问,就都可以问。那些厅、局长们,为了自己的官位升迁或者保住官位不掉,也想千方百计,和王一鸣拉上关系,所以这个时候,到他办公室里汇报工作的,明显的多起来。
王一鸣知道,别看就是简单的一个出席会议的事情,你处理不好了,就有可能得罪人。
那些厅局,都有分管的副省长,他们是这些厅局长们的直接上司,平常里的文件,都是分管的副省长签发的。现在一年到头,那些副省长们,该是唯一的主角了。你这个时候,作为省委副书记,一出席会议,就把那些不是省委常委的副省长们,挤的没地方去了。新闻报道的时候,就成了你的陪衬。人家心里肯定不舒服。你抢了人家的风头吗!再说了,这个部门也不属于你直接分管啊,你到了人家的自留地了。
当然,心里不舒服,在表面上,大家还要过得去。因为那些副省长们,知道王一鸣在西江省政坛的份量。今后万一王一鸣当了省委书记和省长,你和他过不去,不是找死吗!
王一鸣知道这个规矩,所以,除非是自己直接分管的部门,像省委组织部,团省委,省工会,妇联,其它的他是不愿意随便参加会议的。除非有特别的理由,或者杨春风明确交代的,让自己替他,出席某个部门的会议,以示重视。
那些厅局长们,也是有办法的,他们会找出无数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让你不得不按照他们的想法,出席会议。所以,王一鸣二十多天下来,也出席了十几个部门的会议。
一旦定下来要参加某个部门的会议,小龚就忙坏了。要安排行程,在哪里开会,几点几分到,在哪里休息,中午在哪里吃饭,晚上参加不参加宴请。最麻烦的是,每次会议,都要准备好讲话稿。这个最烦人了。因为有的部门、行业,王一鸣也不熟悉,小龚更不熟悉了,但参加这样的会议,王一鸣又不能不讲话,要不然那不成了笑话吗!
你是大领导,普通人没有机会见到你,大家好不容易见到你一次,原来都是从电视上看你,现在身临其境,想听听你这个人,到底有什么高见,结果你却成了闷葫芦,一句话也不说,那怎么能行啊!你来就是让你讲话的,现在的老百姓,根本就没有和大领导接触的机会,他们就是从听你的讲话中,从你讲话的内容,脸上的表情、声音和一些下意识的动作上,来判断你的水平,能力,和内心世界。你到底是个好人还是坏人,是个虚伪的人还是真诚的人,是个有能力的人还是没能力的人,老百姓都能从你的讲话中,做出自己的判断。
所以,每次讲话,王一鸣都很重视,各个部门送来的讲话稿,他都要提前看,不满意的,提出修改意见,让小龚和游金平修改。
小龚的文字功底虽然不错,但这么多部门,这么多行业,他也不懂啊,要想每次讲话不说外行话,还做到别出心裁,有新思想,新内容,这真是难为他。
好在游金平是个老手,他在办公厅干了二十多年了,什么方面的工作,都接触过。为领导准备讲话稿,准备了半辈子了,这些东西,对他都是轻车熟路。有了他操刀助阵,讲话稿的问题,基本上是解决了。
但光是靠讲话稿,照本宣科,到了会议上,一通念下去,连一句自己的话也不说,群众虽然嘴上不说你,心里却会说,你这个领导,原来也是个酒囊饭袋,和他们普通人没什么区别,就会拿着秘书的稿子念,你是什么水平吧!
所以,参加会议,尤其是大型会议,也是展示领导的水平和形象的一次绝好机会。会利用的,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你的讲话,激情澎湃,言之有物,既切中时弊,又具有可操作性,让大家在你的讲话中,启发了思维,开阔了眼界,感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那群众对你的评价,就不一样了。
作为高级干部,一定要有学问,有思想,有深度,有观察现实的能力,有解决棘手问题的勇气。不能光靠溜须拍马,说假话、空话、大话,糊弄老百姓混日子。那样老百姓就会笑你是个酒囊饭袋,尸位素餐,你自己也没有成就感。
在讲话的时候,王一鸣每次都抽出一部分时间,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现实,和西江省的实际情况,就一些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启发大家,多思考,勤钻研,不要人云亦云,要学会谋大事,谋全局。比如,怎么看待发展问题,怎么认识西江省和先进地区的差距问题,像西江这样的欠发达地区为什么不能急功近利,靠出卖自己的资源和污染环境换取发展。怎么认识开拓性的干部,在选人用人的时候,怎么才能把那些敢干事、能干事的人选出来,我们的现在的干部考核制度,有哪些不足之处,今后需要加以改进。
他的讲话,还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和一般的省委领导,讲话水平还真是不一样,有理有据,有事实,有道理,有思考,有分析,让大家听了,不想打瞌睡,不愿打瞌睡,听了还想听,大家看他的眼神,都是崇敬、佩服的。这样更多的领导干部,就认识到,这个王一鸣副书记,还真不是浪得虚名。人家是真有料!
会议开得云天雾地,但一年毕竟就这一次最大规模的集中开会,约定俗成,大家这些年都是这样过来的,说是文山会海,压缩了再压缩,但每个部门一年一次的全省工作会,是无论如何,也压缩不掉的。我们国家,就是用开会的办法,贯彻上级指示,管理这个国家的,除了开会,目前还真是没找到,能够保证各级机关运行的制度。所以,就是再不愿意,这个会议,还得一年一年的开下去,直到我们找到替代它的办法为止。
接下来的日子,就到了一年一度的迎春节,看望老干部,下基层扶贫济困送温暖了。这也是惯例。约定俗成。
今年的春节,和往年一样,省委办公厅都有详细的方案。那些秘书们,直接拿过来,改一改,就行了。
王一鸣今年分得的任务是,看望两位老红军,四位省级老领导,六位专家学者教授,慰问江城市福利院的儿童。还要包片一个市——慰问郁江市的基层下岗职工,五保户,退五回乡军人。
小龚把厚厚的一沓日程表拿回来后,把王一鸣必须出席的活动和日期,在上面画出来。自己拿着一份,又复印了一份,交给开车的小邵,兄弟两个,互相提醒,生怕遗漏了什么。
当然,每次活动,都有各个部门的头头脑脑们陪同。看望每一个人,都有专门的经费,看望什么级别的干部,每个人多少钱,带什么礼物去,买不买鲜花,都由那些陪同的部门领导们准备。王一鸣就是出席一下,坐下来说说话,握一下手,算是代表省里四家班子,看望了大家。每年春节,都是这样干的。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