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64 第四章(17)
- 165 第四章(18)
- 166 第四章(19)
- 167 第四章(20)
- 168 第四章(21)
- 169 第四章(22)
- 170 第四章(23)
- 171 第四章(24)
- 172 第五章(1)
- 173 第五章(2)
- 174 第五章(3)
- 175 第五章(4)
- 176 第五章(5)
- 177 第五章(6)
- 178 第五章(7)
- 179 第五章(8)
- 180 第五章(9)
- 181 第五章(10)
- 182 第五章(11)
- 183 第五章(12)
- 184 第五章(13)
- 185 第五章(14)
- 186 第五章(15)
- 187 第五章(16)
- 188 第五章(17)
- 189 第五章(18)
- 190 引子
- 191 第一章(1)
- 192 第一章(2)
- 193 第一章(3)
- 194 第一章(4)
- 195 第一章(5)
- 196 第一章(6)
- 197 第一章(7)
- 198 第一章(8)
- 199 第一章(9)
- 200 第一章(10)
- 201 第一章(11)
- 202 第一章(12)
- 203 第一章(13)
- 204 第一章(14)
- 205 第一章(15)
- 206 第一章(16)
- 207 第一章(17)
- 208 第一章(18)
- 209 第一章(19)
- 210 第一章(20)
- 211 第一章(21)
- 212 第一章(22)
- 213 第一章(23)
- 214 第一章(24)
- 215 第一章(25)
- 216 第一章(26)
- 217 第一章(27)
- 218 第一章(28)
- 219 第一章(29)
- 220 第一章(30)
- 221 第一章(31)
- 222 第一章(32)
- 223 第一章(33)
- 224 第一章(34)
- 225 第一章(35)
- 226 第一章(36)
- 227 第一章(37)
- 228 第一章(38)
- 229 第一章(39)
- 230 第一章(40)
- 231 第一章(41)
- 232 第一章(42)
- 233 第一章(43)
- 234 第一章(44)
- 235 第一章(45)
- 236 第一章(46)
- 237 第一章(47)
- 238 第一章(48)
- 239 第一章(49)
- 240 第一章(50)
- 241 第一章(51)
- 242 第一章(52)
- 243 第一章(53)
- 244 第一章(54)
- 245 第一章(55)
- 246 第一章(56)
- 247 第一章(57)
- 248 第一章(58)
- 249 第一章(59)
- 250 第一章(60)
- 251 第一章(61)
- 252 第一章(62)
- 253 第一章(63)
- 254 第一章(64)
- 255 第一章(65)
- 256 第一章(66)
- 257 第一章(67)
- 258 第一章(68)
- 259 第一章(69)
- 260 第一章(70)
- 261 第一章(71)
- 262 第一章(72)
- 263 第一章(73)
- 264 第一章(74)
- 265 第一章(75)
- 266 第一章(76)
- 267 第一章(77)
- 268 第一章(78)
- 269 第一章(79)
- 270 第一章(80)
- 271 第一章(81)
- 272 第一章(82)
- 273 第一章(83)
- 274 第一章(84)
- 275 第一章(85)
- 276 第一章(86)
- 277 第一章(87)
- 278 第一章(88)
- 279 第一章(89)
- 280 第一章(90)
- 281 第一章(91)
- 282 第一章(92)
- 283 第一章(93)
- 284 第一章(94)
- 285 第一章(95)
- 286 第一章(96)
- 287 第一章(97)
- 288 第一章(98)
- 289 第一章(99)
- 290 第一章(100)
- 291 第一章(101)
- 292 第一章(102)
- 293 第一章(103)
- 294 第一章(1)
- 295 第一章(2)
- 296 第一章(3)
- 297 第一章(4)
- 298 第一章(5)
- 299 第一章(6)
- 300 第一章(7)
- 301 第一章(8)
- 302 第一章(9)
- 303 第一章(10)
- 304 第一章(11)
- 305 第一章(12)
- 306 第一章(13)
- 307 第一章(14)
- 308 第一章(15)
- 309 第一章(16)
- 310 第一章(17)
- 311 第一章(18)
- 312 第一章(19)
- 313 第一章(20)
- 314 第一章(21)
- 315 第一章(22)
- 316 第一章(23)
- 317 第一章(24)
- 318 第一章(25)
- 319 第一章(26)
- 320 第一章(27)
- 321 第一章(28)
- 322 第一章(29)
- 323 第一章(30)
- 324 第一章(31)
- 325 第一章(32)
- 326 第一章(33)
- 327 第一章(34)
- 328 第一章(35)
- 329 第一章(36)
- 330 第一章(37)
- 331 第一章(38)
- 332 第一章(39)
- 333 第一章(40)
- 334 第一章(41)
- 335 第一章(42)
- 336 第一章(43)
- 337 第一章(44)
- 338 第一章(45)
- 339 第一章(46)
- 340 第一章(47)
- 341 第一章(48)
- 342 第一章(49)
- 343 第一章(50)
- 344 第一章(51)
- 345 第一章(52)
- 346 第一章(53)
- 347 第一章(54)
- 348 第一章(55)
- 349 第一章(56)
- 350 第一章(57)
- 351 第一章(58)
- 352 第一章(59)
- 353 第一章(60)
- 354 第一章(61)
- 355 第一章(62)
- 356 第一章(63)
- 357 第一章(64)
- 358 第一章(65)
- 359 第二章(1)
- 360 第二章(2)
- 361 第二章(3)
- 362 第二章(4)
- 363 第二章(5)
- 364 第二章(6)
- 365 第二章(7)
- 366 第二章(8)
- 367 第二章(9)
- 368 第二章(10)
- 369 第二章(11)
- 370 第二章(12)
- 371 第二章(13)
- 372 第二章(14)
- 373 第二章(15)
- 374 第二章(16)
- 375 第二章(17)
- 376 第二章(18)
- 377 第二章(19)
- 378 第二章(20)
- 379 第二章(21)
- 380 第二章(22)
- 381 第二章(23)
- 382 第二章(24)
- 383 第二章(25)
- 384 第二章(26)
- 385 第二章(27)
- 386 第二章(28)
- 387 第二章(29)
- 388 第二章(30)
- 389 第二章(31)
- 390 第二章(32)
- 391 第二章(33)
- 392 第二章(34)
- 393 第二章(35)
- 394 第二章(36)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五章(3)
第五章(3)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李华中这样处心积虑,结果机会还真是来了。他在北京,靠在外地诈骗得来的钱财,结识了不少人,有的人甚至是有相当级别的干部。在他新结识的圈子里,他出手阔绰,动不动就给那些他认为有用的人,送钱送物,让人对他的经济实力和人品、经历,深信不疑。他向人家宣称,自己是一个大军区后勤部的副师级军官。又从街道上那些卖假证件的人那里,买了一套伪造的证件,时不时的掏出来,让人家看看,对他的身份,不再怀疑。
靠着这些吃吃喝喝,他在一个偶然的聚会中,结识了总参某部的一个副部长,他顿时觉得这个领导,有利用的价值,就谎称,自己在部队的手续,在办理转业调动的时候,遗失了,到现在还没有补办成。他愿意掏十万块钱,让这位领导,帮他补办一套档案材料。
这个副部长也是粗心大意,他以为,这个李华中,器宇轩昂,看着也像是军人出身,自己帮他办一套手续,实在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也就是准备一套材料,盖几个章而已,最关键的是,李华中愿意出十万块钱。这些钱,在九十年代,是一笔挺不小的财富了。在一般的中小城市,可以买两套房子了。于是,他就利用职权,为李华中弄了一套手续,为了保险,他把人事档案弄好后,就立即让李华中找熟人,弄到了H部的后勤服务中心,算是安排的军人转业干部,副师职。
中组部每年都要从各个部委办局,要求选派副厅或者正处级干部,到下面的省区挂职。以锻炼干部,培养干部。李华中知道自己留在北京,这里高人多,弄不好哪一天,自己的表演就穿帮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到了地方上,他就成了从北京下派的干部,谁也想不到,他的底细是个诈骗犯。于是他就又一次花钱,打通关节,把名单上报到中组部,作为挂职干部,到了西江省,名正言顺的当了河东市的市委副书记。
经过了这一番漂白,他以为自己已经瞒天过海了,为了让人对他的身份,深信不疑,他故意摆起了架子,口气很大,吹牛说自己认识中央军委的某某领导,中央政治局某常委的家,他去过多次。他和国务院某总理的儿子,是拜把子兄弟。
整个河东市的干部,上自市委书记范一弓,下到那些和他接触过的处级干部,科级干部,甚至那些司机,办事员,都对他的身份,深信不疑。
因为他的职务在这明摆着呢,档案里说的明明白白,他是军队的副师级干部,不认识中央领导,怎么可能大老远的,被中组部选派下来,当了市委副书记呢,再说了,人家的年龄在那摆着呢,才三十八岁,就当副师职干部几年了,这次又一锻炼,回去不很快就升司长了吗。这样下去,不几年就是副省长或者副部长了,前途无量啊!
所以,大家对李华中这个市委副书记,巴结的多,崇拜的多,有许多老板,听说了,也向他送礼,以为又结识了一位上面有后台的高人。
大家对他毕恭毕敬,也弄得李华中脑袋膨胀的要命,他看不起这些人,智商那么低,被自己一个骗子玩的团团转。他有时候就来点恶作剧,作弄作弄那些在老百姓面前耀武扬威的所谓官员,让他们体会体会被愚弄的滋味。
有一次,市委书记范一弓的轿车违章停放在路边,在河东市,街道上的交警,没有不知道范一弓轿车的车牌号码的,他的车到了哪里,交警老远就看见了,他爱怎么放就怎么放,想怎么行驶就怎么行驶,什么违章不违章的,在他的司机眼里,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确实也没有哪个交警,敢于较真,把书记的车给拖走了。
这件事情被李华中知道了,他就想作弄作弄范一弓,一次,他看到范一弓的车辆又违章停在路边,于是就吩咐自己的司机,拿着螺丝刀,把范一弓轿车的车牌卸下来。
范一弓的司机,一贯骄横惯了,一看竟然有人敢于卸自己车牌,说:“哪个不要命了?敢卸范书记的车牌?”
李华中的司机指了指自己的车,说:“兄弟,是李华中副书记交代要卸的,他说了,让范书记写好检查,交到他办公室里,换车牌。”
范一弓的司机,一听是李华中让卸的,也没了脾气,大家都知道,这个李华中是有强硬后台的,连中央主要领导他都认识,他敢于指着范一弓的鼻子骂,所以,司机只好作罢,向范一弓汇报后,范一弓果然让秘书帮自己写了一张检查,亲自到李华中办公室里,才要回了自己的车牌。
李华中本来就是个大字识不了一筐的农民,对官场的规矩,他一概不懂,他也不在乎那些潜规则,就像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一贯的猛打猛冲,因为他编织的神秘光环,让大家对他的不守规矩,相反却有了正面的理解,认为他后台硬,高调,年轻气盛,敢打敢拼。有一次他参加市里的选举大会,本来,按规矩,市委主要领导,按自己的排名顺序,挨个上台投票,电视台是要录像的。排名第一的当然是市委书记范一弓,接着是市长,市长后面还有两个任职的市委副书记,然后才是李华中这个挂职的市委副书记。
但李华中却不守这个规矩,他第一个上台,健步走上投票箱,对着摄像机,微笑着,摆出一个标准的投票姿势,让记者拍。好像他是这个城市的主人,范一弓等人,根本不算什么。
要是换了别人,范一弓肯定不高兴了,当场骂娘的可能都会有,怎么,你想抢老子的风头?你知不知道你是老几?
但对于李华中,大家惊愕的不得了,面面相觑,一点办法也没有。范一弓只好乖乖的跟在他后面,投了票。下面的几百个科处级干部看了,对李华中,更是佩服的要命。
整个市里,都知道这个李华中副书记,不好惹。他是个刺头,爱找当官的麻烦,你只要撞到他手里,他不是骂,就是把你喊到他办公室里写检讨。一写还都是一个晚上,不准你睡觉。
有两个副局长,因为半夜值班的时候,组织人打麻将,被他喊到办公室里写检查,不能回家,写了一夜,他看看,说不行,重写。人家只好把原来的撕毁,重新写。李华中这个时候,把腿放到办公桌上,打起了呼噜。
时间不长,整个河东市里,小道消息就传开了,说现在来了一个年轻有为的副书记,他为民请命,专找当官的麻烦,夜里也不睡觉,到下面四处巡查,只要有什么违法乱纪的事,被他发现了,他都会管。这个副书记,和别的当官的不一样,他不推脱,属于他的职责范围,他管。不属于他的职责范围,他也会管,真是个好官啊!现在的社会,这样的官员,简直是罕见啊!
其实大家哪里知道,李华中就是再高明的骗子,但毕竟是骗子,他心里始终充满了恐惧,这种恐惧一天天折磨着他,让他彻夜难眠。既然睡不着,他就到处巡查,看到任何他认为他该管的事情,他都会出面。一个电话,就把有关局委的领导,叫到现场,立即解决,要不然你就要到他办公室里,写一夜的检查。他又是副书记,官比你大的多,所以大家都怕他,只要他出面办的事情,都能迅速解决。
一个骗子,在一个荒谬的时代,上演了一出闹剧。在老百姓眼里,一个骗子,把官做的,竟然比那些经过组织部门层层考核后货真价实的官员,还合格,做的还好,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李华中的表演,在一张组织部门的任命文件的配合下,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他过上了从来不敢想象的日子。每天上电视,开会议坐主席台,发表讲话,反正都是秘书写好的,他照本宣科,就那还经常念错字。
出差到外地,省内的是专车,省外的坐飞机。到了哪里,都有人巴结,请客送礼。不少的女人,看他的眼光,都是充满了巴结、挑逗的眼光。他现在再也不用为钱和女人发愁了,一个电话,就把不少的漂亮姑娘,或者风情少妇,甚至有的是机关干部,叫到自己宾馆的房间里,春风一度。那些女人,以为自己伺候的是个前途无量的大人物,被他玩弄和糟蹋,还充满了成就感。
他向那些有心巴结自己的老板,借了不少钱,说是到北京,向中央领导人送礼,准备留在河东市,当市委书记,或者市长。把老范调走就行了,以后河东市,就是他李华中的天下,兄弟们只要跟他是哥们,今后有的是发财的机会。
靠着这些吃吃喝喝,他在一个偶然的聚会中,结识了总参某部的一个副部长,他顿时觉得这个领导,有利用的价值,就谎称,自己在部队的手续,在办理转业调动的时候,遗失了,到现在还没有补办成。他愿意掏十万块钱,让这位领导,帮他补办一套档案材料。
这个副部长也是粗心大意,他以为,这个李华中,器宇轩昂,看着也像是军人出身,自己帮他办一套手续,实在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也就是准备一套材料,盖几个章而已,最关键的是,李华中愿意出十万块钱。这些钱,在九十年代,是一笔挺不小的财富了。在一般的中小城市,可以买两套房子了。于是,他就利用职权,为李华中弄了一套手续,为了保险,他把人事档案弄好后,就立即让李华中找熟人,弄到了H部的后勤服务中心,算是安排的军人转业干部,副师职。
中组部每年都要从各个部委办局,要求选派副厅或者正处级干部,到下面的省区挂职。以锻炼干部,培养干部。李华中知道自己留在北京,这里高人多,弄不好哪一天,自己的表演就穿帮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到了地方上,他就成了从北京下派的干部,谁也想不到,他的底细是个诈骗犯。于是他就又一次花钱,打通关节,把名单上报到中组部,作为挂职干部,到了西江省,名正言顺的当了河东市的市委副书记。
经过了这一番漂白,他以为自己已经瞒天过海了,为了让人对他的身份,深信不疑,他故意摆起了架子,口气很大,吹牛说自己认识中央军委的某某领导,中央政治局某常委的家,他去过多次。他和国务院某总理的儿子,是拜把子兄弟。
整个河东市的干部,上自市委书记范一弓,下到那些和他接触过的处级干部,科级干部,甚至那些司机,办事员,都对他的身份,深信不疑。
因为他的职务在这明摆着呢,档案里说的明明白白,他是军队的副师级干部,不认识中央领导,怎么可能大老远的,被中组部选派下来,当了市委副书记呢,再说了,人家的年龄在那摆着呢,才三十八岁,就当副师职干部几年了,这次又一锻炼,回去不很快就升司长了吗。这样下去,不几年就是副省长或者副部长了,前途无量啊!
所以,大家对李华中这个市委副书记,巴结的多,崇拜的多,有许多老板,听说了,也向他送礼,以为又结识了一位上面有后台的高人。
大家对他毕恭毕敬,也弄得李华中脑袋膨胀的要命,他看不起这些人,智商那么低,被自己一个骗子玩的团团转。他有时候就来点恶作剧,作弄作弄那些在老百姓面前耀武扬威的所谓官员,让他们体会体会被愚弄的滋味。
有一次,市委书记范一弓的轿车违章停放在路边,在河东市,街道上的交警,没有不知道范一弓轿车的车牌号码的,他的车到了哪里,交警老远就看见了,他爱怎么放就怎么放,想怎么行驶就怎么行驶,什么违章不违章的,在他的司机眼里,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确实也没有哪个交警,敢于较真,把书记的车给拖走了。
这件事情被李华中知道了,他就想作弄作弄范一弓,一次,他看到范一弓的车辆又违章停在路边,于是就吩咐自己的司机,拿着螺丝刀,把范一弓轿车的车牌卸下来。
范一弓的司机,一贯骄横惯了,一看竟然有人敢于卸自己车牌,说:“哪个不要命了?敢卸范书记的车牌?”
李华中的司机指了指自己的车,说:“兄弟,是李华中副书记交代要卸的,他说了,让范书记写好检查,交到他办公室里,换车牌。”
范一弓的司机,一听是李华中让卸的,也没了脾气,大家都知道,这个李华中是有强硬后台的,连中央主要领导他都认识,他敢于指着范一弓的鼻子骂,所以,司机只好作罢,向范一弓汇报后,范一弓果然让秘书帮自己写了一张检查,亲自到李华中办公室里,才要回了自己的车牌。
李华中本来就是个大字识不了一筐的农民,对官场的规矩,他一概不懂,他也不在乎那些潜规则,就像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一贯的猛打猛冲,因为他编织的神秘光环,让大家对他的不守规矩,相反却有了正面的理解,认为他后台硬,高调,年轻气盛,敢打敢拼。有一次他参加市里的选举大会,本来,按规矩,市委主要领导,按自己的排名顺序,挨个上台投票,电视台是要录像的。排名第一的当然是市委书记范一弓,接着是市长,市长后面还有两个任职的市委副书记,然后才是李华中这个挂职的市委副书记。
但李华中却不守这个规矩,他第一个上台,健步走上投票箱,对着摄像机,微笑着,摆出一个标准的投票姿势,让记者拍。好像他是这个城市的主人,范一弓等人,根本不算什么。
要是换了别人,范一弓肯定不高兴了,当场骂娘的可能都会有,怎么,你想抢老子的风头?你知不知道你是老几?
但对于李华中,大家惊愕的不得了,面面相觑,一点办法也没有。范一弓只好乖乖的跟在他后面,投了票。下面的几百个科处级干部看了,对李华中,更是佩服的要命。
整个市里,都知道这个李华中副书记,不好惹。他是个刺头,爱找当官的麻烦,你只要撞到他手里,他不是骂,就是把你喊到他办公室里写检讨。一写还都是一个晚上,不准你睡觉。
有两个副局长,因为半夜值班的时候,组织人打麻将,被他喊到办公室里写检查,不能回家,写了一夜,他看看,说不行,重写。人家只好把原来的撕毁,重新写。李华中这个时候,把腿放到办公桌上,打起了呼噜。
时间不长,整个河东市里,小道消息就传开了,说现在来了一个年轻有为的副书记,他为民请命,专找当官的麻烦,夜里也不睡觉,到下面四处巡查,只要有什么违法乱纪的事,被他发现了,他都会管。这个副书记,和别的当官的不一样,他不推脱,属于他的职责范围,他管。不属于他的职责范围,他也会管,真是个好官啊!现在的社会,这样的官员,简直是罕见啊!
其实大家哪里知道,李华中就是再高明的骗子,但毕竟是骗子,他心里始终充满了恐惧,这种恐惧一天天折磨着他,让他彻夜难眠。既然睡不着,他就到处巡查,看到任何他认为他该管的事情,他都会出面。一个电话,就把有关局委的领导,叫到现场,立即解决,要不然你就要到他办公室里,写一夜的检查。他又是副书记,官比你大的多,所以大家都怕他,只要他出面办的事情,都能迅速解决。
一个骗子,在一个荒谬的时代,上演了一出闹剧。在老百姓眼里,一个骗子,把官做的,竟然比那些经过组织部门层层考核后货真价实的官员,还合格,做的还好,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李华中的表演,在一张组织部门的任命文件的配合下,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他过上了从来不敢想象的日子。每天上电视,开会议坐主席台,发表讲话,反正都是秘书写好的,他照本宣科,就那还经常念错字。
出差到外地,省内的是专车,省外的坐飞机。到了哪里,都有人巴结,请客送礼。不少的女人,看他的眼光,都是充满了巴结、挑逗的眼光。他现在再也不用为钱和女人发愁了,一个电话,就把不少的漂亮姑娘,或者风情少妇,甚至有的是机关干部,叫到自己宾馆的房间里,春风一度。那些女人,以为自己伺候的是个前途无量的大人物,被他玩弄和糟蹋,还充满了成就感。
他向那些有心巴结自己的老板,借了不少钱,说是到北京,向中央领导人送礼,准备留在河东市,当市委书记,或者市长。把老范调走就行了,以后河东市,就是他李华中的天下,兄弟们只要跟他是哥们,今后有的是发财的机会。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