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60 第四章(13)
- 161 第四章(14)
- 162 第四章(15)
- 163 第四章(16)
- 164 第四章(17)
- 165 第四章(18)
- 166 第四章(19)
- 167 第四章(20)
- 168 第四章(21)
- 169 第四章(22)
- 170 第四章(23)
- 171 第四章(24)
- 172 第五章(1)
- 173 第五章(2)
- 174 第五章(3)
- 175 第五章(4)
- 176 第五章(5)
- 177 第五章(6)
- 178 第五章(7)
- 179 第五章(8)
- 180 第五章(9)
- 181 第五章(10)
- 182 第五章(11)
- 183 第五章(12)
- 184 第五章(13)
- 185 第五章(14)
- 186 第五章(15)
- 187 第五章(16)
- 188 第五章(17)
- 189 第五章(18)
- 190 引子
- 191 第一章(1)
- 192 第一章(2)
- 193 第一章(3)
- 194 第一章(4)
- 195 第一章(5)
- 196 第一章(6)
- 197 第一章(7)
- 198 第一章(8)
- 199 第一章(9)
- 200 第一章(10)
- 201 第一章(11)
- 202 第一章(12)
- 203 第一章(13)
- 204 第一章(14)
- 205 第一章(15)
- 206 第一章(16)
- 207 第一章(17)
- 208 第一章(18)
- 209 第一章(19)
- 210 第一章(20)
- 211 第一章(21)
- 212 第一章(22)
- 213 第一章(23)
- 214 第一章(24)
- 215 第一章(25)
- 216 第一章(26)
- 217 第一章(27)
- 218 第一章(28)
- 219 第一章(29)
- 220 第一章(30)
- 221 第一章(31)
- 222 第一章(32)
- 223 第一章(33)
- 224 第一章(34)
- 225 第一章(35)
- 226 第一章(36)
- 227 第一章(37)
- 228 第一章(38)
- 229 第一章(39)
- 230 第一章(40)
- 231 第一章(41)
- 232 第一章(42)
- 233 第一章(43)
- 234 第一章(44)
- 235 第一章(45)
- 236 第一章(46)
- 237 第一章(47)
- 238 第一章(48)
- 239 第一章(49)
- 240 第一章(50)
- 241 第一章(51)
- 242 第一章(52)
- 243 第一章(53)
- 244 第一章(54)
- 245 第一章(55)
- 246 第一章(56)
- 247 第一章(57)
- 248 第一章(58)
- 249 第一章(59)
- 250 第一章(60)
- 251 第一章(61)
- 252 第一章(62)
- 253 第一章(63)
- 254 第一章(64)
- 255 第一章(65)
- 256 第一章(66)
- 257 第一章(67)
- 258 第一章(68)
- 259 第一章(69)
- 260 第一章(70)
- 261 第一章(71)
- 262 第一章(72)
- 263 第一章(73)
- 264 第一章(74)
- 265 第一章(75)
- 266 第一章(76)
- 267 第一章(77)
- 268 第一章(78)
- 269 第一章(79)
- 270 第一章(80)
- 271 第一章(81)
- 272 第一章(82)
- 273 第一章(83)
- 274 第一章(84)
- 275 第一章(85)
- 276 第一章(86)
- 277 第一章(87)
- 278 第一章(88)
- 279 第一章(89)
- 280 第一章(90)
- 281 第一章(91)
- 282 第一章(92)
- 283 第一章(93)
- 284 第一章(94)
- 285 第一章(95)
- 286 第一章(96)
- 287 第一章(97)
- 288 第一章(98)
- 289 第一章(99)
- 290 第一章(100)
- 291 第一章(101)
- 292 第一章(102)
- 293 第一章(103)
- 294 第一章(1)
- 295 第一章(2)
- 296 第一章(3)
- 297 第一章(4)
- 298 第一章(5)
- 299 第一章(6)
- 300 第一章(7)
- 301 第一章(8)
- 302 第一章(9)
- 303 第一章(10)
- 304 第一章(11)
- 305 第一章(12)
- 306 第一章(13)
- 307 第一章(14)
- 308 第一章(15)
- 309 第一章(16)
- 310 第一章(17)
- 311 第一章(18)
- 312 第一章(19)
- 313 第一章(20)
- 314 第一章(21)
- 315 第一章(22)
- 316 第一章(23)
- 317 第一章(24)
- 318 第一章(25)
- 319 第一章(26)
- 320 第一章(27)
- 321 第一章(28)
- 322 第一章(29)
- 323 第一章(30)
- 324 第一章(31)
- 325 第一章(32)
- 326 第一章(33)
- 327 第一章(34)
- 328 第一章(35)
- 329 第一章(36)
- 330 第一章(37)
- 331 第一章(38)
- 332 第一章(39)
- 333 第一章(40)
- 334 第一章(41)
- 335 第一章(42)
- 336 第一章(43)
- 337 第一章(44)
- 338 第一章(45)
- 339 第一章(46)
- 340 第一章(47)
- 341 第一章(48)
- 342 第一章(49)
- 343 第一章(50)
- 344 第一章(51)
- 345 第一章(52)
- 346 第一章(53)
- 347 第一章(54)
- 348 第一章(55)
- 349 第一章(56)
- 350 第一章(57)
- 351 第一章(58)
- 352 第一章(59)
- 353 第一章(60)
- 354 第一章(61)
- 355 第一章(62)
- 356 第一章(63)
- 357 第一章(64)
- 358 第一章(65)
- 359 第二章(1)
- 360 第二章(2)
- 361 第二章(3)
- 362 第二章(4)
- 363 第二章(5)
- 364 第二章(6)
- 365 第二章(7)
- 366 第二章(8)
- 367 第二章(9)
- 368 第二章(10)
- 369 第二章(11)
- 370 第二章(12)
- 371 第二章(13)
- 372 第二章(14)
- 373 第二章(15)
- 374 第二章(16)
- 375 第二章(17)
- 376 第二章(18)
- 377 第二章(19)
- 378 第二章(20)
- 379 第二章(21)
- 380 第二章(22)
- 381 第二章(23)
- 382 第二章(24)
- 383 第二章(25)
- 384 第二章(26)
- 385 第二章(27)
- 386 第二章(28)
- 387 第二章(29)
- 388 第二章(30)
- 389 第二章(31)
- 390 第二章(32)
- 391 第二章(33)
- 392 第二章(34)
- 393 第二章(35)
- 394 第二章(36)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四章(23)
第四章(23)
男主人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个子很矮,腰弯着,脸上的皮肤,像是核桃皮,又粗又糙,两个眼睛,浑浊着,脸上的表情,是木讷的,见了人,也不会主动打招呼,只是傻傻的笑着。
村支书拍了拍他的肩膀,说:“老莫,省委王书记看你来了。你还不快说谢谢!”
那叫老莫的男人连忙笑着说:“好,好,共产党好,政府好,感谢政府,感谢领导。”
话说的挺顺溜,和电视上经常见到的差不多,估计他一年到头,都要说上那么几次,多次排演过了。
王一鸣和他握了握手,他的手粗糙的要命,握着像是握住了一个树根。握了一下,后面陪同的省扶贫办的主任,连忙把一个用大红纸贴着的信封,递给王一鸣,信封上写着“慰问金五佰元”几个字。
王一鸣把信封交到老莫手上,老莫一眼就看到五百元几个字了,心里一激动,腿就软了,立马就跪了下来,向王一鸣和大家,磕了一个头,嘴里说着:“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
王一鸣连忙把他拉起来,老莫站在旁边,手还在激动的发抖,后面的同志,忙递过来一桶花生油,一袋米。老莫抱着东西,脸上乐开了花。脸上的皱纹,拧成了一道道的沟壑。
王一鸣看着老莫,心里是五味杂陈。他想起鲁迅写的文章,说我们中国人,是很容易做奴隶的,有的时候,当了奴隶,还很欢喜。假如有一种势力,不把人当人,等同于牛马,或者连牛马也不如。突然有一天,你给他一个牛马的价钱,那许多人,就要山呼万岁了。这个老莫,已经被贫穷的生活,折磨的没脾气了,得了这一些好处,都欢喜的要命。想起了每年春节前后的电视上,做大领导的,都要下去,给谁送了一些东西,基层的老百姓,都是欢天喜地,这样的把戏,演了一年又一年,从中央到地方,都是一个套路,领导们一届一届的演,老百姓一年一年的跪,真是一个颇有讽刺意味的时代。假如鲁迅先生活着,不知道当作何感想!
电视台的记者,忙把这个镜头,拍摄到摄像机里。
王一鸣又走进屋子里,抬头看了看,梁柱上挂着一串串的玉米棒子,屋里几乎一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几个破木凳子,一个破木桌子,上面连油漆都没有。在屋子的角落里,几块石头上,架了一个铁锅,旁边放了几把柴火,两个塑料盆,里面放了几个碗,旁边一个塑料桶,里面有半桶水。
一个瓦缸里,放了半缸米。靠墙角的地方,放了一张木床,上面有一张草席,旁边的一张凳子上,堆着几个棉絮。上面还有乱七八糟的几件衣服。
这些就是这个叫老莫的男人,全部的家当了。
王一鸣问旁边的村支书说:“他就一个人?”
村支书说:“是,老莫是个五保户。年轻时结过婚,但女方受不了我们这里的穷,没多久就跑了。”
王一鸣问:“像这样的情况村子里有多少?”
村支书说:“多了,附近三个村,光是没老婆的光棍,就有三十多个。本地的女人,知道这里的生活条件,不嫁本地人,她们都千方百计,去了城里或者外地。外地的女人,被骗来了,到这里实际一看,也受不了,呆上个三五天,十天半月,就跑了,太穷,大部分的男人,一辈子找不到自己的老婆。在这里,再丑的女人都是宝贝,在家里说话都算话,男人都要看着女人的脸色说话,因为她一走,你再也找不到了。”
王一鸣问村支书:“你是不是也听你老婆的?”
村支书说:“那肯定了,在这里,女人是领导。”
大家听了,都哈哈笑了。
又看了几家,大同小异。能住的上砖瓦房的,都是好样的了。
大家看了这个村,又上了车,往前走了一公里,又到另一个村子里看了看,这个村在半山腰的一块平地里,进村要翻一个个的丘陵,看着是不远,真正走起来,趴高上低的,也需要半小时。王一鸣戴着草帽,浑身都湿透了。王礼在旁边,到处拍照片的兴趣也没有了,脸上热的,都是汗水。边走着山路,边说:“真热,真累!”
王一鸣说:“你什么都没扛,脖子上就挂着个相机,还嫌累。你看那些扛米拿油的乡干部,还有那些扛摄像机的记者,人家才真累。”
到了地方,才知道,这里住的只有五六户人家。到了几户村民家,看了看,发现家家几乎都是家徒四壁,王一鸣把慰问金和所带的食品发给他们,他们都是一个劲的千恩万谢,说:“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
王一鸣问旁边的村支书,说:“为什么不搞点养殖业?”
村支书说:“交通条件太差了,前些年,村民养殖的猪,赶到山下想去卖,走着走着,连猪都累死了。外面的商贩,也不愿意到村里来收购,就是有东西,也运不出去。实在是没办法。”
王一鸣又看了看他们村子的选址,在一个上坡下,要是一旦发生了泥石流,就是出人命的大事。于是对村支书说:“还是要尽快搬迁,到山下,交通方便的地方,重新建新村。”
村支书说:“还是钱的问题,再说下了山,没有地了,这些人更没办法生存,现在他们好歹一个人还有一亩多地,虽然是山坡地,但还可以种些庄稼,够半年的粮食了,到了山下,地丢了,更难办。”
王一鸣问旁边的省扶贫办主任,说:“像这样的边民,全省有多少?”
省扶贫办主任说:“有十二万多人。”沿边境的四个县,都有这种情况。省财政这几年,年年都在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但由于我们是落后地区,财力有限,短期内,还不能完全解决边民的搬迁问题。
王一鸣问:“要彻底解决,全省需要投入多少钱?”
扶贫办主任说:“这个还没有算过?我们这样估计吧,连搬迁费用加上基本的生活补助,每个人两万元,就是二十四个亿,目前我们省里,拿不出这些钱。”
二十四个亿,在北京,确实不是大数目。我们国家,这些年,喜欢修建一些奇形怪状的标志性建筑,一座下来,就是几十个亿,甚至上百亿。在这些面子工程上,国家似乎有花不完的钱,而一到具体的关系到弱势群体的生活补助上,几乎所有的部门,都没有钱了。这真是个怪圈。我们有钱办大型运动会,开没完没了的这旅游节,那博览会,一个歌星,上台一嗓子,就是几十万。一台晚会,就是在最落后的县市,也拿得出几百万。胡折腾有的是钱,办正事就没钱了,这些当官的,王八蛋真多!
在回程的路上,王礼问王一鸣:“爸爸,这一次,我算是开眼界了,原来我们国家,还有这么贫穷的地方,你想啊,一年才650块钱,他们怎么活吧?!不是比非洲的难民,还不如吗?听说他们当难民的,一年下来,就是靠联合国的救济,一天一个人,都有一美元的生活费了。换成人民币,一年下来,也是2500多元人民币了,比这些边民强多了。”
王一鸣说:“他们穷?你还没见过最穷的呢!我们国家,在大西北,在沙漠地带,还有一年下来,人均300多元的地方呢!碰上不好的年景,颗粒无收,就是负收入。”
王礼说:“那怎么办啊?”
王一鸣说:“能怎么办?只能靠救济了。”
王礼说:“我这就不明白了,电视里天天说,我们的经济高速增长,都增长几十年了,我们的人民,怎么还那么多穷人呢?大街上到处都是乞讨的,流浪汉多的是,穿的破破烂烂的,披头散发,在垃圾堆里,捡东西吃,没有一个机构,收留他们,还有那些看不起病的,在街道上等死的,我前几天,和妈妈上街,就捐了几十元钱了。真是救不完的穷人。我看那些外国人,看了这样的情况,都狐疑不解,他们搞不懂,中国的实际情况,怎么和电视里说的,差别那么大。”
王一鸣说:“儿子,我给你说实话,电视里那都是宣传口径,整天说假话,糊弄人,不这样,领导人的面子往哪搁吧,出国访问的时候,到处捐钱,就说不过去了。其实实际情况是,我们的发展,问题重重。日本、德国,甚至我们的邻居韩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都成了发达国家了,普通人的收入,也达到世界水平了,只有我们,高速发展了几十年,石油快抽光了,铁矿石已经枯竭了,煤矿再挖几十年,也基本上枯竭了。所有的矿产资源,能挖的就挖,能卖的就卖,基本上快败坏干净了,有的现在大部分要靠进口国外的原料,支撑国内的工业发展了。江河湖海,都污染殆尽了,放眼全国,几乎没有一条大江大河,能够躲过污染这一劫。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好河山,现在都变了模样,有的学者形容,过去我们是‘国破山河在’。现在我们是‘国在山河破’。中国人民辛辛苦苦,以破坏自己的生态环境和透支子孙后代的未来为代价,所创造的财富,都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我们的汇率制度、金融制度,出口补贴制度,对外开放制度,无偿占有了,我们一天天得到的都是不能用的白条,所谓的美国国债和一些公司的债券。只要美国的美元持续贬值,我们手中的所持的美元,早晚会变成一堆废纸。毫无价值。我们被骗子骗的损失惨重啊,超过了1840年以来,所有条约赔款的总和。对这个,你魏正东伯伯,最有研究,他的文章的标题,就是‘抵抗美国的经济侵略,改变殖民经济’。等有时间了我和他吹牛的时候,你在旁边听听,就明白了。现在网上,他火的很呐!”
村支书拍了拍他的肩膀,说:“老莫,省委王书记看你来了。你还不快说谢谢!”
那叫老莫的男人连忙笑着说:“好,好,共产党好,政府好,感谢政府,感谢领导。”
话说的挺顺溜,和电视上经常见到的差不多,估计他一年到头,都要说上那么几次,多次排演过了。
王一鸣和他握了握手,他的手粗糙的要命,握着像是握住了一个树根。握了一下,后面陪同的省扶贫办的主任,连忙把一个用大红纸贴着的信封,递给王一鸣,信封上写着“慰问金五佰元”几个字。
王一鸣把信封交到老莫手上,老莫一眼就看到五百元几个字了,心里一激动,腿就软了,立马就跪了下来,向王一鸣和大家,磕了一个头,嘴里说着:“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
王一鸣连忙把他拉起来,老莫站在旁边,手还在激动的发抖,后面的同志,忙递过来一桶花生油,一袋米。老莫抱着东西,脸上乐开了花。脸上的皱纹,拧成了一道道的沟壑。
王一鸣看着老莫,心里是五味杂陈。他想起鲁迅写的文章,说我们中国人,是很容易做奴隶的,有的时候,当了奴隶,还很欢喜。假如有一种势力,不把人当人,等同于牛马,或者连牛马也不如。突然有一天,你给他一个牛马的价钱,那许多人,就要山呼万岁了。这个老莫,已经被贫穷的生活,折磨的没脾气了,得了这一些好处,都欢喜的要命。想起了每年春节前后的电视上,做大领导的,都要下去,给谁送了一些东西,基层的老百姓,都是欢天喜地,这样的把戏,演了一年又一年,从中央到地方,都是一个套路,领导们一届一届的演,老百姓一年一年的跪,真是一个颇有讽刺意味的时代。假如鲁迅先生活着,不知道当作何感想!
电视台的记者,忙把这个镜头,拍摄到摄像机里。
王一鸣又走进屋子里,抬头看了看,梁柱上挂着一串串的玉米棒子,屋里几乎一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几个破木凳子,一个破木桌子,上面连油漆都没有。在屋子的角落里,几块石头上,架了一个铁锅,旁边放了几把柴火,两个塑料盆,里面放了几个碗,旁边一个塑料桶,里面有半桶水。
一个瓦缸里,放了半缸米。靠墙角的地方,放了一张木床,上面有一张草席,旁边的一张凳子上,堆着几个棉絮。上面还有乱七八糟的几件衣服。
这些就是这个叫老莫的男人,全部的家当了。
王一鸣问旁边的村支书说:“他就一个人?”
村支书说:“是,老莫是个五保户。年轻时结过婚,但女方受不了我们这里的穷,没多久就跑了。”
王一鸣问:“像这样的情况村子里有多少?”
村支书说:“多了,附近三个村,光是没老婆的光棍,就有三十多个。本地的女人,知道这里的生活条件,不嫁本地人,她们都千方百计,去了城里或者外地。外地的女人,被骗来了,到这里实际一看,也受不了,呆上个三五天,十天半月,就跑了,太穷,大部分的男人,一辈子找不到自己的老婆。在这里,再丑的女人都是宝贝,在家里说话都算话,男人都要看着女人的脸色说话,因为她一走,你再也找不到了。”
王一鸣问村支书:“你是不是也听你老婆的?”
村支书说:“那肯定了,在这里,女人是领导。”
大家听了,都哈哈笑了。
又看了几家,大同小异。能住的上砖瓦房的,都是好样的了。
大家看了这个村,又上了车,往前走了一公里,又到另一个村子里看了看,这个村在半山腰的一块平地里,进村要翻一个个的丘陵,看着是不远,真正走起来,趴高上低的,也需要半小时。王一鸣戴着草帽,浑身都湿透了。王礼在旁边,到处拍照片的兴趣也没有了,脸上热的,都是汗水。边走着山路,边说:“真热,真累!”
王一鸣说:“你什么都没扛,脖子上就挂着个相机,还嫌累。你看那些扛米拿油的乡干部,还有那些扛摄像机的记者,人家才真累。”
到了地方,才知道,这里住的只有五六户人家。到了几户村民家,看了看,发现家家几乎都是家徒四壁,王一鸣把慰问金和所带的食品发给他们,他们都是一个劲的千恩万谢,说:“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
王一鸣问旁边的村支书,说:“为什么不搞点养殖业?”
村支书说:“交通条件太差了,前些年,村民养殖的猪,赶到山下想去卖,走着走着,连猪都累死了。外面的商贩,也不愿意到村里来收购,就是有东西,也运不出去。实在是没办法。”
王一鸣又看了看他们村子的选址,在一个上坡下,要是一旦发生了泥石流,就是出人命的大事。于是对村支书说:“还是要尽快搬迁,到山下,交通方便的地方,重新建新村。”
村支书说:“还是钱的问题,再说下了山,没有地了,这些人更没办法生存,现在他们好歹一个人还有一亩多地,虽然是山坡地,但还可以种些庄稼,够半年的粮食了,到了山下,地丢了,更难办。”
王一鸣问旁边的省扶贫办主任,说:“像这样的边民,全省有多少?”
省扶贫办主任说:“有十二万多人。”沿边境的四个县,都有这种情况。省财政这几年,年年都在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但由于我们是落后地区,财力有限,短期内,还不能完全解决边民的搬迁问题。
王一鸣问:“要彻底解决,全省需要投入多少钱?”
扶贫办主任说:“这个还没有算过?我们这样估计吧,连搬迁费用加上基本的生活补助,每个人两万元,就是二十四个亿,目前我们省里,拿不出这些钱。”
二十四个亿,在北京,确实不是大数目。我们国家,这些年,喜欢修建一些奇形怪状的标志性建筑,一座下来,就是几十个亿,甚至上百亿。在这些面子工程上,国家似乎有花不完的钱,而一到具体的关系到弱势群体的生活补助上,几乎所有的部门,都没有钱了。这真是个怪圈。我们有钱办大型运动会,开没完没了的这旅游节,那博览会,一个歌星,上台一嗓子,就是几十万。一台晚会,就是在最落后的县市,也拿得出几百万。胡折腾有的是钱,办正事就没钱了,这些当官的,王八蛋真多!
在回程的路上,王礼问王一鸣:“爸爸,这一次,我算是开眼界了,原来我们国家,还有这么贫穷的地方,你想啊,一年才650块钱,他们怎么活吧?!不是比非洲的难民,还不如吗?听说他们当难民的,一年下来,就是靠联合国的救济,一天一个人,都有一美元的生活费了。换成人民币,一年下来,也是2500多元人民币了,比这些边民强多了。”
王一鸣说:“他们穷?你还没见过最穷的呢!我们国家,在大西北,在沙漠地带,还有一年下来,人均300多元的地方呢!碰上不好的年景,颗粒无收,就是负收入。”
王礼说:“那怎么办啊?”
王一鸣说:“能怎么办?只能靠救济了。”
王礼说:“我这就不明白了,电视里天天说,我们的经济高速增长,都增长几十年了,我们的人民,怎么还那么多穷人呢?大街上到处都是乞讨的,流浪汉多的是,穿的破破烂烂的,披头散发,在垃圾堆里,捡东西吃,没有一个机构,收留他们,还有那些看不起病的,在街道上等死的,我前几天,和妈妈上街,就捐了几十元钱了。真是救不完的穷人。我看那些外国人,看了这样的情况,都狐疑不解,他们搞不懂,中国的实际情况,怎么和电视里说的,差别那么大。”
王一鸣说:“儿子,我给你说实话,电视里那都是宣传口径,整天说假话,糊弄人,不这样,领导人的面子往哪搁吧,出国访问的时候,到处捐钱,就说不过去了。其实实际情况是,我们的发展,问题重重。日本、德国,甚至我们的邻居韩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都成了发达国家了,普通人的收入,也达到世界水平了,只有我们,高速发展了几十年,石油快抽光了,铁矿石已经枯竭了,煤矿再挖几十年,也基本上枯竭了。所有的矿产资源,能挖的就挖,能卖的就卖,基本上快败坏干净了,有的现在大部分要靠进口国外的原料,支撑国内的工业发展了。江河湖海,都污染殆尽了,放眼全国,几乎没有一条大江大河,能够躲过污染这一劫。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好河山,现在都变了模样,有的学者形容,过去我们是‘国破山河在’。现在我们是‘国在山河破’。中国人民辛辛苦苦,以破坏自己的生态环境和透支子孙后代的未来为代价,所创造的财富,都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我们的汇率制度、金融制度,出口补贴制度,对外开放制度,无偿占有了,我们一天天得到的都是不能用的白条,所谓的美国国债和一些公司的债券。只要美国的美元持续贬值,我们手中的所持的美元,早晚会变成一堆废纸。毫无价值。我们被骗子骗的损失惨重啊,超过了1840年以来,所有条约赔款的总和。对这个,你魏正东伯伯,最有研究,他的文章的标题,就是‘抵抗美国的经济侵略,改变殖民经济’。等有时间了我和他吹牛的时候,你在旁边听听,就明白了。现在网上,他火的很呐!”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