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楔子
- 2 一、整理
- 3 二、崔氏
- 4 三、完成
- 5 四、计划
- 6 五、有趣
- 7 六、时间
- 8 七、堂询
- 9 八、说辞
- 10 九、分析
- 11 十、屋契
- 12 十一、发难
- 13 十二、化解
- 14 十三、小舅
- 15 十四、耳光
- 16 十五、用心
- 17 十六、认贼
- 18 十七、一线
- 19 十八、歉意
- 20 十九、办事
- 21 二十、自知
- 22 二十一、素秋
- 23 二十二、旧戏
- 24 二十三、浮光
- 25 二十四、六婆
- 26 二十五、应对
- 27 二十六、琴仙
- 28 二十七、琴技
- 29 二十八、推手
- 30 二十九、醒来
- 31 三十、小试
- 32 三十一、娘家
- 33 三十二、暗助
- 34 三十三、小赌
- 35 三十四、鱼精
- 36 三十五、不愿
- 37 三十六、金窝
- 38 三十七、夜访
- 39 三十八、宿怨
- 40 三十九、无证
- 41 四十、还琴
- 42 四十一、母钱
- 43 四十二、天章
- 44 四十三、答错
- 45 四十四、癞六
- 46 四十五、秦穆
- 47 四十六、虫子
- 48 四十七、游戏
- 49 四十八、砚台
- 50 四十九、败了
- 51 五十、海货
- 52 五十一、随机
- 53 五十二、应变
- 54 五十三、画帘
- 55 五十四、沉默
- 56 五十五、认罚
- 57 五十六、憋气
- 58 五十七、相送
- 59 五十八、晚了
- 60 五十九、跪求
- 61 六十、出笼
- 62 六十一、十面
- 63 六十二、惊醒
- 64 六十三、埋伏
- 65 六十四、郎艳
- 66 六十五、陈然
- 67 六十六、肉粽
- 68 六十七、购田
- 69 六十八、鸳鸯
- 70 六十九、窃案
- 71 七十、还给
- 72 七十一、不识
- 73 七十二、暂代
- 74 七十三、恭喜
- 75 七十四、双骄
- 76 七十五、犯难
- 77 七十六、霜炭
- 78 七十七、夜话
- 79 七十八、选二
- 80 七十九、难题
- 81 八十、超度
- 82 八十一、衣食
- 83 八十二、善舟
- 84 八十三、三赢
- 85 八十四、迁怒
- 86 八十五、大师
- 87 八十六、无奈
- 88 八十七、刺络
- 89 八十八、不如
- 90 八十九,这样
- 91 九十、以为
- 92 九十一、温情
- 93 九十二、脉脉
- 94 九十三、如意
- 95 九十四、上京
- 96 九十五、玄霜
- 97 九十六、买卖
- 98 九十七、桂记
- 99 九十八、百花
- 100 一百、画作
- 101 一百零一、恭维
- 102 一百零二、楹联
- 103 一百零三、绝对
- 104 一百零四、失火
- 105 一百零五、说教
- 106 一百零六、财鼠
- 107 一百零七、离京
- 108 一百零八、嗜好
- 109 一百零九、劝诫
- 110 一百一十、戒肉
- 111 一百一十一、失望
- 112 一百一十二、贪婪
- 113 一百一十三、作死
- 114 一百一十四、兄弟
- 115 一百一十五、慧净
- 116 一百一十六、画眉
- 117 一百一十七、元宝
- 118 一百一十八、漕运
- 119 一百一十九、旧事
- 120 一百二十、谋划
- 121 一百二十一、喝茶
- 122 一百二十二、掺合
- 123 一百二十三、汪弟
- 124 一百二十四、线头
- 125 一百二十五、外甥
- 126 一百二十六、钟情
- 127 一百二十七、漕帮
- 128 一百二十八、暗涌
- 129 一百二十九、重伤
- 130 第一百三十章、哭诉
- 131 一百三十一、放手
- 132 一百三十二、兄弟
- 133 一百三十三、霞光
- 134 一百三十四、情敌
- 135 一百三十五、往事
- 136 一百三十六、周癞
- 137 一百三十七、求娶
- 138 一百三十八、问候
- 139 一百三十九、提亲
- 140 一百四十、大费
- 141 一百四十一、拜师
- 142 一百四十二、周折
- 143 一百四十三、错失
- 144 一百四十四、良缘
- 145 一百四十五、下定
- 146 一百四十七、难题
- 147 一百四十八、解题
- 148 一百四十九、规矩
- 149 一百五十、宅院
- 150 一百五十一、岁月
- 151 一百五十二、叛变
- 152 一百五十三、侥幸
- 153 一百五十四,步步
- 154 一百五十五、为营
- 155 一百五十六、欠债
- 156 一百五十七、侄女
- 157 一百五十八、给钱
- 158 一百五十九、罚跪
- 159 一百六十、虎头
- 160 一百六十一、稀罕
- 161 一百六十二、天花
- 162 一百六十三、微笑
- 163 一百六十四、无援
- 164 一百六十五、平静
- 165 一百六十六、醉酒
- 166 一百六十七、哭泣
- 167 一百六十八、花宴
- 168 一百六十九、坚持
- 169 一百七十、窥见
- 170 一百七十一、沦陷
- 171 一百七十二、暗诉
- 172 一百七十三、手谈
- 173 一百七十四、冰释
- 174 一百七十五、暖暖
- 175 一百七十六、留下
- 176 一百七十七、前嫌
- 177 一百七十八、奏对
- 178 一百七十九、报恩
- 179 一百八十、阁老
- 180 一百八十一、嗜好
- 181 一百八十二、认亲
- 182 一百八十三、周晴
- 183 一百八十四,县主
- 184 一百八十五、蓝黛
- 185 一百八十六、姐夫
- 186 一百八十七、婚宴
- 187 一百八十八、陷阱
- 188 一百八十九、嗔怨
- 189 一百九十、巧合
- 190 一百九十一、杀人
- 191 一百九十二、缘由
- 192 一百九十三、从容
- 193 一百九十四、审讯
- 194 一百九十五、归来
- 195 一百九十六、如何
- 196 一百九十七、投奔
- 197 一百九十八、舅舅
- 198 一百九十九、试探
- 199 两百、栽赃
- 200 两百零一、嫁祸
- 201 两百零二、幕僚
- 202 两百零三、爱好
- 203 两百零四、生辰
- 204 两百零五、为难
- 205 两百零六、底蕴
- 206 两百零七,神迹
- 207 两百零八、打赏
- 208 两百零九、偷看
- 209 两百一十、故意
- 210 两百一十一、故意
- 211 两百一十二、书院
- 212 两百一十三、刺杀
- 213 两百一十四、怪谁
隐藏
显示工具栏
四、计划
四、计划
顾氏滔滔不绝地谈论着卫柏,好似亲眼见过归宁候府这位三爷一般。
崔凌霜瞧她依旧沉浸在王嬷嬷编织出的谎言之中,只好改口说,“母亲,京城一行先放放,女儿想跟祖母多学几年。”
“你已经在族学学了那么多年,还要学什么?”
“母亲,族学只负责教女儿六艺,为女儿能嫁个好人家奠定基础。可是嫁人之后呢,女儿要如何持家,如何驭下,如何……”
不等她说完,顾氏又道:“你若肯上京把亲事定下,这些事情自然由你姨母教你。京城多好,天子脚下,地杰人灵,学得再多,都不如眼界重要。”
顾氏想得倒美,京城姨母算盘打得更精。用卫柏钓了她们母女整三年,最后选择的媳妇却是相国之女。
“鲜廉寡耻,不守妇道,”这是刑场上她那好表哥想出来的罪名,也是随着顾氏上京最后落得的下场。
还好王嬷嬷不在了,依着顾氏的脾性,只要没人在她耳边念叨,估计过不了几日,就会淡了上京的心思。
“母亲,这里交给红樱打理就行,我们回主屋,女儿瞧见死人瘆得慌。”
顾氏猛然想起崔凌霜才十二岁,至今不曾见识生死离别。
“我这脑子,遇上事儿就慌神,居然忘了你不该来这儿。若嬷嬷还在,她肯定会提醒我注意。你说这人啊,怎么就……”
崔凌霜扶着顾氏往外走去,发现天色放晴,雨已经停了一会儿。她不禁瞪着白芷,恨这人不曾出言提醒,要是碰不到李修就糟了。
长房与三房分府不分家,按说这种情况她去找李修应该容易得很。事情正好相反,族长夫人张氏恨死了长房这边的人,对她尤为苛刻。
一旦李修进了三房府邸,再见此人肯定需要一两日时间。兰考河段决堤在即,她缺的就是时间。
崔凌霜小跑着冲出府邸,白芷自知有错,紧紧跟在她身后。顾氏见两人莫名其妙的跑了,忙不迭地让自己的丫鬟也跟了上去。
一群人女眷踏着积水从长房侧门跑出,把看门的婆子唬得一愣一愣的,完全不知道出了什么状况。
长房与三房只隔着一条巷子,崔凌霜跑出来没多远就见三房门口站着几个人,其中之一就是李修。
这下怎么办?
告诉李修她是一个重生者,知道即将发生的很多事儿,希望李修能帮帮她?
且不说李修会如何反应,先说她意识到自己重生之后的选择。
她选择反抗命运,想用知道的一切活出不一样的人生。她相信重活一次自己肯定不会死。
同样的道理,李修即便相信她所言,也不见得会按她的意思办事儿。
没意外的话,李成思依旧会来兰考治水,不过在揭露河防舞弊案的问题上会采取比较委婉和相对安全的方式。
若是李修不信她,扯出来的结果就是长房二姑娘疯了,整日神神叨叨胡言乱语……
崔凌霜不了解李修,此刻连走过去的开场白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紧跟身后的白芷已经追了上来,这人后面还跟着三四个丫鬟。若被这些人拖住脚步,今天什么都不用干了,明日能不能见到李修还得另说。
想到这些,她爆发出一股从未有过的情绪。心道:都死过一次了,还有什么好怕?
八月雨,匆匆来,匆匆去。珠落玉盘般噼里啪啦一阵,就见长空如洗,满眼珠翠。
一辆蒙着油布的马车往山道一停,车中下来两个少年。一人着月牙白锦衣,另一人着杭缎直裰,看打扮都未及冠,清俊的面容尤胜女子三分。
山上视野开阔,只见对面有千百间黑瓦白墙的建筑掩映在苍翠的林间。
草木葳蕤,绿树葱茏,鳞次栉比的屋舍全都保持一种建筑风格。远远看着就像一条黑白巨龙缠绕着青山。
锦衣少年好奇地问:“文东,哪一户是你外祖家?”
李修颇为骄傲的指着龙头位置的建筑群道:“外祖家住那。从我们脚下的山头到对面那座山,全都是崔氏族产,这里的居民半数姓崔。”
“洛川崔氏,不愧为百年大族,果然是枝繁叶茂,气象万千。”话虽这么说,锦衣少年的脸上却没有一丝对百年大族的谦恭。
李修也聪明,忙道:“世子过誉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崔氏能有今日,实乃国泰民安之故。”
锦衣少年不喜被人道破身份,瞪着李修说,“记住了,我是高公子,京城人士,外出游历所识……”
李修拱手作揖,“是了,高公子,接下来要如何进城?”
锦衣少年让属下牵了两匹马过来,“既是外出游历,自然骑马而行。”
李修见锦衣少年让属下入城自寻住处,连个长随都不带,忍不住提醒道:“高公子,我的外祖父虽是族长,母亲却是庶出女,你若不带长随,唯恐府中招待不周。”
世家大族,最看重的就是规矩。他习惯了被人看低,却不想让云川王世子高涵也受这份委屈。
高涵很欣赏李修的坦荡,反问:“你觉得崔府众人当真看不出我的身份?”
李修哑然失笑,他怎么把这茬给忘了。就高涵这模样,还有挂在腰间的龙纹玉佩,这能是普通人家的贵公子吗?
说来云川王的封地就在洛川江边上,与崔氏共饮洛川江水。作为王府世子,高涵一直待在京中伴读,甚少回封地。不过他相信崔氏族人的眼力,肯定族人不会慢待高涵。
正想着,就听这人问:“听闻崔氏秋日祭非常隆重,你快给我说说,这秋日祭究竟有什么讲究,好不好玩?”
每年秋收之后,崔氏全族会在族长带领下祭祀宗祠,此举简称秋日祭。祭典规模可大可小,全看那年的收成,和宗族内部是否有事儿发生。
按惯例,每年祭典之后,族中子弟得接受族老和供奉的考校。
据说今年比较热闹,只因族中子弟有数人要参加明年春闱,姑娘们也都到了定亲的年纪。宗族打算借着祭典将洛川流域的名门望族,官宦世家统统请来,名为观礼,实则相亲。
只等祭典一过,但凡有意联姻的家族自会托媒人前往崔家说亲。
李修用寥寥数语跟高涵介绍了关于崔氏秋日祭的一切,后者认真的听着,时不时问上几句。
崔凌霜瞧她依旧沉浸在王嬷嬷编织出的谎言之中,只好改口说,“母亲,京城一行先放放,女儿想跟祖母多学几年。”
“你已经在族学学了那么多年,还要学什么?”
“母亲,族学只负责教女儿六艺,为女儿能嫁个好人家奠定基础。可是嫁人之后呢,女儿要如何持家,如何驭下,如何……”
不等她说完,顾氏又道:“你若肯上京把亲事定下,这些事情自然由你姨母教你。京城多好,天子脚下,地杰人灵,学得再多,都不如眼界重要。”
顾氏想得倒美,京城姨母算盘打得更精。用卫柏钓了她们母女整三年,最后选择的媳妇却是相国之女。
“鲜廉寡耻,不守妇道,”这是刑场上她那好表哥想出来的罪名,也是随着顾氏上京最后落得的下场。
还好王嬷嬷不在了,依着顾氏的脾性,只要没人在她耳边念叨,估计过不了几日,就会淡了上京的心思。
“母亲,这里交给红樱打理就行,我们回主屋,女儿瞧见死人瘆得慌。”
顾氏猛然想起崔凌霜才十二岁,至今不曾见识生死离别。
“我这脑子,遇上事儿就慌神,居然忘了你不该来这儿。若嬷嬷还在,她肯定会提醒我注意。你说这人啊,怎么就……”
崔凌霜扶着顾氏往外走去,发现天色放晴,雨已经停了一会儿。她不禁瞪着白芷,恨这人不曾出言提醒,要是碰不到李修就糟了。
长房与三房分府不分家,按说这种情况她去找李修应该容易得很。事情正好相反,族长夫人张氏恨死了长房这边的人,对她尤为苛刻。
一旦李修进了三房府邸,再见此人肯定需要一两日时间。兰考河段决堤在即,她缺的就是时间。
崔凌霜小跑着冲出府邸,白芷自知有错,紧紧跟在她身后。顾氏见两人莫名其妙的跑了,忙不迭地让自己的丫鬟也跟了上去。
一群人女眷踏着积水从长房侧门跑出,把看门的婆子唬得一愣一愣的,完全不知道出了什么状况。
长房与三房只隔着一条巷子,崔凌霜跑出来没多远就见三房门口站着几个人,其中之一就是李修。
这下怎么办?
告诉李修她是一个重生者,知道即将发生的很多事儿,希望李修能帮帮她?
且不说李修会如何反应,先说她意识到自己重生之后的选择。
她选择反抗命运,想用知道的一切活出不一样的人生。她相信重活一次自己肯定不会死。
同样的道理,李修即便相信她所言,也不见得会按她的意思办事儿。
没意外的话,李成思依旧会来兰考治水,不过在揭露河防舞弊案的问题上会采取比较委婉和相对安全的方式。
若是李修不信她,扯出来的结果就是长房二姑娘疯了,整日神神叨叨胡言乱语……
崔凌霜不了解李修,此刻连走过去的开场白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紧跟身后的白芷已经追了上来,这人后面还跟着三四个丫鬟。若被这些人拖住脚步,今天什么都不用干了,明日能不能见到李修还得另说。
想到这些,她爆发出一股从未有过的情绪。心道:都死过一次了,还有什么好怕?
八月雨,匆匆来,匆匆去。珠落玉盘般噼里啪啦一阵,就见长空如洗,满眼珠翠。
一辆蒙着油布的马车往山道一停,车中下来两个少年。一人着月牙白锦衣,另一人着杭缎直裰,看打扮都未及冠,清俊的面容尤胜女子三分。
山上视野开阔,只见对面有千百间黑瓦白墙的建筑掩映在苍翠的林间。
草木葳蕤,绿树葱茏,鳞次栉比的屋舍全都保持一种建筑风格。远远看着就像一条黑白巨龙缠绕着青山。
锦衣少年好奇地问:“文东,哪一户是你外祖家?”
李修颇为骄傲的指着龙头位置的建筑群道:“外祖家住那。从我们脚下的山头到对面那座山,全都是崔氏族产,这里的居民半数姓崔。”
“洛川崔氏,不愧为百年大族,果然是枝繁叶茂,气象万千。”话虽这么说,锦衣少年的脸上却没有一丝对百年大族的谦恭。
李修也聪明,忙道:“世子过誉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崔氏能有今日,实乃国泰民安之故。”
锦衣少年不喜被人道破身份,瞪着李修说,“记住了,我是高公子,京城人士,外出游历所识……”
李修拱手作揖,“是了,高公子,接下来要如何进城?”
锦衣少年让属下牵了两匹马过来,“既是外出游历,自然骑马而行。”
李修见锦衣少年让属下入城自寻住处,连个长随都不带,忍不住提醒道:“高公子,我的外祖父虽是族长,母亲却是庶出女,你若不带长随,唯恐府中招待不周。”
世家大族,最看重的就是规矩。他习惯了被人看低,却不想让云川王世子高涵也受这份委屈。
高涵很欣赏李修的坦荡,反问:“你觉得崔府众人当真看不出我的身份?”
李修哑然失笑,他怎么把这茬给忘了。就高涵这模样,还有挂在腰间的龙纹玉佩,这能是普通人家的贵公子吗?
说来云川王的封地就在洛川江边上,与崔氏共饮洛川江水。作为王府世子,高涵一直待在京中伴读,甚少回封地。不过他相信崔氏族人的眼力,肯定族人不会慢待高涵。
正想着,就听这人问:“听闻崔氏秋日祭非常隆重,你快给我说说,这秋日祭究竟有什么讲究,好不好玩?”
每年秋收之后,崔氏全族会在族长带领下祭祀宗祠,此举简称秋日祭。祭典规模可大可小,全看那年的收成,和宗族内部是否有事儿发生。
按惯例,每年祭典之后,族中子弟得接受族老和供奉的考校。
据说今年比较热闹,只因族中子弟有数人要参加明年春闱,姑娘们也都到了定亲的年纪。宗族打算借着祭典将洛川流域的名门望族,官宦世家统统请来,名为观礼,实则相亲。
只等祭典一过,但凡有意联姻的家族自会托媒人前往崔家说亲。
李修用寥寥数语跟高涵介绍了关于崔氏秋日祭的一切,后者认真的听着,时不时问上几句。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