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959 第九百五十一章 灭国之战(四)
- 960 第九百五十二章 灭国之战(五)
- 961 第九百五十三章 灭国之战(六)
- 962 第九百五十四章 灭国之战(七)
- 963 第九百五十五章 灭国之战(八)
- 964 第九百五十六章 灭国之战(九)
- 965 第九百五十七章 灭国之战(十)
- 966 第九百五十八章 灭国之战(十一)
- 967 第九百五十九章 灭国之战(十二)
- 968 第九百六十章 灭国之战(十三)
- 969 第九百六十一章 灭国之战(十四)
- 970 第九百六十二章 灭国之战(十五)
- 971 第九百六十三章 灭国之战(十六)
- 972 第九百六十四章 灭国之战(十七)
- 973 第九百六十五章 灭国之战(十八)
- 974 第九百六十六章 灭国之战(十九)
- 975 第九百六十七章 灭国之战(二十)
- 976 第九百六十八章 灭国之战(二十一)
- 977 第九百六十七章 灭国之战(二十二)
- 978 第九百七十章 灭国之战(二十三)
- 979 第九百七十一章 灭国之战(二十四)
- 980 第九百七十二章 西夏灭国
- 981 第九百七十三章 城门冲突
- 982 第九百七十四章 三件急信
- 983 第九百七十五章 钦差到来
- 984 第九百七十六章 回京准备
- 985 第九百七十七章 鄂州访旧
- 986 第九百七十八章 最后一环
- 987 第九百七十九章 消息泄露
- 988 第九百八十章 城门遇刺
- 989 第九百八十一章 形势混乱
- 990 第九百八十二章 惊魂之变(上)
- 991 第九百八十三章 惊魂之变(中)
- 992 第九百八十四章 惊魂之变(下)
- 993 第九百八十五章 杀出重围
- 994 第九百八十六章 辞相摄政
- 995 第九百八十七章 高举大旗
- 996 第九百八十八章 内战爆发
- 997 第九百八十九章 长江拦截
- 998 第九百九十章 围城打援
- 999 第九百九十一章 望风而降
- 1000 第九百九十二章 高压监控
- 1001 第九百九十三章 范相议政
- 1002 第九百九十四章 主动出击
- 1003 第九百九十五章 走狗要烹
- 1004 第九百九十六章 临安投降
- 1005 第九百九十七章 再立新君
- 1006 第九百九十八章 当局者迷
- 1007 第九百九十九章 故人清照
- 1008 第一千章 家眷进京
- 1009 第一千零一章 分房方案
- 1010 第一千零二章 故友相聚
- 1011 第一千零三章 七大都统
- 1012 第一千零四章 梁山旧将
- 1013 第一千零五章 再举义旗
- 1014 第一千零六章 牵制力量
- 1015 第一千零七章 轻敌之患
- 1016 第一千零八章 夜战出击
- 1017 第一千零九章 关键一刀
- 1018 第一千零十章 被迫求援
- 1019 第一千零十一章 大名出兵
- 1020 第一千零十二章 调兵遣将
- 1021 第一千零十三章 夜袭大名
- 1022 第一千零十四章 横扫黄河
- 1023 第一千零十五章 措手不及
- 1024 第一千零十六章 大军杀至
- 1025 第一千零十七章 攻破徐州
- 1026 第一千零十八章 挥师北上
- 1027 第一千零十九章 三英拜主
- 1028 第一千零二十章 火烧任城
- 1029 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深宫白事
- 1030 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意外消息
- 1031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大举攻城(上)
- 1032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大举攻城(下)
- 1033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诛心之战
- 1034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汴梁哗变
- 1035 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新闻早报
- 1036 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赵氏皇族
- 1037 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兵指大同
- 1038 第一千零三十章 小股金兵
- 1039 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夜战金兵
- 1040 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大军北上
- 1041 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内讧爆发
- 1042 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冀军哗变
- 1043 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天赐良机
- 1044 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引金入瓮
- 1045 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清河大战(上)
- 1046 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清河大战(下)
- 1047 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青儿遇母
- 1048 第一千零四十章 西湖祭灵
- 1049 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名单风波
- 1050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草原来使
- 1051 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中原巡视
- 1052 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攻克燕京
- 1053 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高丽求援
- 1054 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北伐高丽(上)
- 1055 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北伐高丽(中)
- 1056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北伐高丽(下)
- 1057 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决战将至
- 1058 第一千零五十章 正式宣战
- 1059 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首战大定
- 1060 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女真内讧
- 1061 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金国投降
- 1062 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夜灭室韦【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九百六十一章 灭国之战(十四)
第九百六十一章 灭国之战(十四)
“少酋长,拓跋文将军阵亡了!”有人大声地叫喊。
“什么?”
拓跋威蓦地回头,向拓跋文的军队望去,两千的军队已经消失殆尽,有宋军高高挑起一颗人头,看面孔正是拓跋文。
拓跋威心中悲愤万分,大吼道:“和宋军拼了!”
拓跋部的军队实际上已经九万宋军包围,
曹猛率两万骑兵从侧翼冲进了拓跋部的一万后军方阵,这是拓跋部最弱的一支军队,几乎全部是新兵,装备差,士气低迷。
所以拓跋军将他们放在最后,没想到他们却遭遇到了宋军最强大的两万骑兵。
他们已经是拓跋军软肋,士兵惊惶之下,更是变成了一群群待宰的绵羊,在宋军凶狠的杀戮下,一批批悲惨的死去。
曹猛的猛力爆发了,他挥舞着大锤在骑兵阵内横冲直撞,在他大锤下,拓跋军士兵无不脑浆迸裂、骨断筋折。
而他身后的两万宋军骑兵,则以五百人为队,纵横交错,刀劈箭射,矛刺穿胸,他们将敌军阵型分割开,无情地杀戮着已经混乱的敌人,战刀上沾满了鲜血,在宋军骑兵强大的冲击下,一万新兵方阵彻底崩溃了,他们四散奔逃,军心丧失殆尽。
拓跋威痛苦地闭上了眼睛,他终于有了退意,但此时已经有点晚了,他的后路被断,他率领的五千骑兵正迎面遭遇了重甲步兵。
鼓声敲响,缓慢而有力,“咚!咚!”伴随着沉重的鼓声,重甲步兵正一步一步向数十步外的拓跋军靠近,每走一步都是那么震人心魄,每走一步都是那么气势如山。
这时,拓跋威见势不妙,大喊一声,“冲出去!”
拓跋威开始寻找退路了,他的士兵们却很清楚,只有冲出去才有生的希望,逃生的本能让他们拼命了,他们高举长刀,舞动长矛,疯狂地向宋军重甲步兵冲击,俨如暴风骤雨般冲去,但重甲步兵却如大山巍然不动。
拓跋部大将拓跋阿定一马当先,他挥动着长矛,大吼一声,分心便向宋军首领刺去,重甲步兵首领是大将关胜,他大喝一声,凶猛的斩马剑迎头劈下,剑势凌厉,顿时将冲到他面前的拓跋阿定连人带马劈为两半,血光飞溅,内脏横流。
重甲步兵长刀挥舞,步步推进,刀光血影,或劈或刺,所向披靡,拓跋骑兵断头残躯滚滚落地,惨叫哀号声响彻原野,在他们身后及两边,宋军骑射箭如飞蝗,让他们死伤惨重。
受伤的拓跋骑兵跪下地上苦苦哀求,但仍难逃一死,他们被列阵而上的重甲步兵劈成碎片,血流成河,尸横累累,旷野里渐渐变成了一边倒的人间屠宰场。
........
李至宗见拓跋威根本不听自己指挥,他心中恨怒交加,但又无可奈何,他不能不救拓跋军,李至宗急对细封别也道:“细封将军,形势紧急,万望看在朝廷的份上出兵救援拓跋部,若拓跋部被歼,我们作战后续就很不利了。”
细封别也冷冷道:“不知我救了拓跋部,都帅要不要把拓跋威斩首示众?”
细封别也毫不含糊,开出了出兵救援拓跋部的条件,杀拓跋威。
李至宗顿时有点为难了,拓跋威是拓跋部的少酋长,即将继承拓跋大酋长之位,如果把他杀了,拓跋部撤军还是小事,说不定还会内讧,自己也没法向拓跋万利交代。
可如果不杀拓跋威,军心就完了,拓跋威擅自改变作战计划,不听主帅将令,不管是在哪支军队都是死罪,所以细封别也的要求一点都不过份。
李至宗半响道:“拓跋威毕竟还年轻,行事鲁莽,我保证让他父亲向细封将军道歉,还望细封将军顾全大局,出兵救援拓跋部。”
“都帅言重了,第一,拓跋万利绝不会让细封部道歉,如果他道歉,他就这个酋长就别想做了,他最多是向你道歉,第二,国有国法,军有军规,像拓跋威这样严重违反军纪,如果不严惩,军心就彻底散了,第三,我们军队根本没有一点准备,而宋军却准备充分,我可以顾全大局出兵,但如果被宋军趁势彻底打垮,对西夏意味着什么,请都帅考虑清楚。”
李至宗额头上的汗都出来了,细封别也的话字字诛心,让他怎么办?他看着拓跋部已经抵挡不住,却被宋军包围逃不出来,他心急如焚,立刻咬牙道:“即使不杀他,我也一定会严惩拓跋威,打他三百军棍,请细封将军出兵吧!”
打三百军棍,不死也是半条命没了,细封别也当即答应,他和其他部落大将商量一下,他立刻下令道:“命令全军出击!”
“呜——”
号角声连续吹响,各部落军队其实早已集结,在号角声中,十万大军从远处向战场杀来。
李延庆看得清楚,他冷笑一声,下令道:“传令大军集结!”
“呜——”集结的号角声吹响了,宋军开始有序撤离战场,开始新的集结。
已经损失极其惨重的拓跋部军队终于得到一线生机,拓跋威率军冲出了重围,向东北方向奔去。
这一战,拓跋部损失异常惨重,伤亡大半,战死者超过两万,伤者也近一万人,副将拓跋文也死在乱军之中。
李至宗见宋军已经开始集结撤退,他立刻对细封别也道:“不要再战,立刻回军。”
细封别也也并不想这时候和宋军决战,他立刻喝令撤军,十万大军在距离战场还有两里时停止了前进,开始迅速向军营方向撤退。
宋军清扫了战场,将尸体焚烧掩埋,收拾了兵甲战马,也开始向灵州城内撤退。
消息很快传来,拓跋威竟然连大营也没有回,直接带着剩余的军队返回了拓跋部,李至宗几乎要气疯了,他拔出剑在大帐内乱劈乱砍,又将桌上的物品‘哗啦!’横扫落地,指着几名亲兵大骂,“滚!给我滚出去!”
几名亲兵吓得连滚带爬逃了出去,只听见都帅在大帐内怒骂,大家都吓得噤若寒蝉,没有人敢进帐劝他。
细封军大营内,细封别也喝了一口马奶酒,抹去唇边奶渍,对几名部落首领道:“李至宗魄力不行,军威也不够,根本就镇不住军队,若是李察哥,让你过来商议绝不会用‘请!’字,叫两次不来,直接推出去就斩了,管你是什么少酋长,把大家收拾得服服帖帖,谁敢不听将令,今天这种事情根本就不会发生,因为拓跋威早就死了。”
“将军说得对,若是李察哥,让谁出战就出战,绝对没有商量的余地,不服从就杀,像昨晚李至宗挂出挑战书,谁自愿去作战,这就很容易让拓跋威觉得李至宗是在求他出战,这就恃宠而骄了,所以一旦失败他就敢率军回部落,根本就不睬李至宗。”
另一名酋长忧心忡忡道:“今天看宋军,李延庆令行则止,撤军集结非常迅速,而且宋军战斗力极强,居然还出现了妖术,感觉这场大战我们根本就没有机会。”
提到妖术,众人都沉默了,大家都亲眼目睹,一根根棍子冒出白烟,骑兵都纷纷倒下,这太可怕了,简直令人胆寒。
有些话大家也不想深入再谈下去,大帐里十分沉默,众人只是一碗一碗地喝着奶酒,每个人心中都沉甸甸的,对西夏的未来渐渐失去了信心。
.........
李延庆今天约战的目的,就是想给西夏诸部军队一个沉重的打击,他把宋军所有的精华都用上了,神臂弩、重甲步兵、火铳,他原本还打算使用震天雷,但最终还是没有用上。
不过李延庆今天的目的也基本上达到了,沉重打击了党项各部落军队得到信心,使他们对西夏的未来失去信心,这样当西夏朝廷和本部落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首先就要考虑自己部落的利益。
大帐内,李延庆正召集众将开庆功宴,酒是不能喝的,只能以茶代酒,但有大块大块的烤肉,众将聚在一起兴致盎然,笑语声声,不仅大将,所有士兵都能吃到烤肉,今天杀了两万只羊犒军,使京兆军上下一片欢声笑语。
王贵大口啃着肉,嘴里含糊不清道:“都统,听说拓跋部撤军回自己部落了,这倒很有趣,他们军中根本就随心所欲嘛!”
众人纷纷发言,都觉得西夏军军纪太差,这种军队在作战时会吃大亏。
李延庆微微笑道:“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他们整合时间太短,出兵仓促,一般这种部落军队集结后,首先就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训练整合,以保障军令顺畅,就算是各路宋军集结,也要进行整合,更何况各自为阵的部落军呢?他们主将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力,或许是能力不足吧!
其次就是西夏内部矛盾,以前西夏和宋军作战,基本上都是各部落军队,为什么以前没有出现这个问题,大家想过吗?”
“什么?”
拓跋威蓦地回头,向拓跋文的军队望去,两千的军队已经消失殆尽,有宋军高高挑起一颗人头,看面孔正是拓跋文。
拓跋威心中悲愤万分,大吼道:“和宋军拼了!”
拓跋部的军队实际上已经九万宋军包围,
曹猛率两万骑兵从侧翼冲进了拓跋部的一万后军方阵,这是拓跋部最弱的一支军队,几乎全部是新兵,装备差,士气低迷。
所以拓跋军将他们放在最后,没想到他们却遭遇到了宋军最强大的两万骑兵。
他们已经是拓跋军软肋,士兵惊惶之下,更是变成了一群群待宰的绵羊,在宋军凶狠的杀戮下,一批批悲惨的死去。
曹猛的猛力爆发了,他挥舞着大锤在骑兵阵内横冲直撞,在他大锤下,拓跋军士兵无不脑浆迸裂、骨断筋折。
而他身后的两万宋军骑兵,则以五百人为队,纵横交错,刀劈箭射,矛刺穿胸,他们将敌军阵型分割开,无情地杀戮着已经混乱的敌人,战刀上沾满了鲜血,在宋军骑兵强大的冲击下,一万新兵方阵彻底崩溃了,他们四散奔逃,军心丧失殆尽。
拓跋威痛苦地闭上了眼睛,他终于有了退意,但此时已经有点晚了,他的后路被断,他率领的五千骑兵正迎面遭遇了重甲步兵。
鼓声敲响,缓慢而有力,“咚!咚!”伴随着沉重的鼓声,重甲步兵正一步一步向数十步外的拓跋军靠近,每走一步都是那么震人心魄,每走一步都是那么气势如山。
这时,拓跋威见势不妙,大喊一声,“冲出去!”
拓跋威开始寻找退路了,他的士兵们却很清楚,只有冲出去才有生的希望,逃生的本能让他们拼命了,他们高举长刀,舞动长矛,疯狂地向宋军重甲步兵冲击,俨如暴风骤雨般冲去,但重甲步兵却如大山巍然不动。
拓跋部大将拓跋阿定一马当先,他挥动着长矛,大吼一声,分心便向宋军首领刺去,重甲步兵首领是大将关胜,他大喝一声,凶猛的斩马剑迎头劈下,剑势凌厉,顿时将冲到他面前的拓跋阿定连人带马劈为两半,血光飞溅,内脏横流。
重甲步兵长刀挥舞,步步推进,刀光血影,或劈或刺,所向披靡,拓跋骑兵断头残躯滚滚落地,惨叫哀号声响彻原野,在他们身后及两边,宋军骑射箭如飞蝗,让他们死伤惨重。
受伤的拓跋骑兵跪下地上苦苦哀求,但仍难逃一死,他们被列阵而上的重甲步兵劈成碎片,血流成河,尸横累累,旷野里渐渐变成了一边倒的人间屠宰场。
........
李至宗见拓跋威根本不听自己指挥,他心中恨怒交加,但又无可奈何,他不能不救拓跋军,李至宗急对细封别也道:“细封将军,形势紧急,万望看在朝廷的份上出兵救援拓跋部,若拓跋部被歼,我们作战后续就很不利了。”
细封别也冷冷道:“不知我救了拓跋部,都帅要不要把拓跋威斩首示众?”
细封别也毫不含糊,开出了出兵救援拓跋部的条件,杀拓跋威。
李至宗顿时有点为难了,拓跋威是拓跋部的少酋长,即将继承拓跋大酋长之位,如果把他杀了,拓跋部撤军还是小事,说不定还会内讧,自己也没法向拓跋万利交代。
可如果不杀拓跋威,军心就完了,拓跋威擅自改变作战计划,不听主帅将令,不管是在哪支军队都是死罪,所以细封别也的要求一点都不过份。
李至宗半响道:“拓跋威毕竟还年轻,行事鲁莽,我保证让他父亲向细封将军道歉,还望细封将军顾全大局,出兵救援拓跋部。”
“都帅言重了,第一,拓跋万利绝不会让细封部道歉,如果他道歉,他就这个酋长就别想做了,他最多是向你道歉,第二,国有国法,军有军规,像拓跋威这样严重违反军纪,如果不严惩,军心就彻底散了,第三,我们军队根本没有一点准备,而宋军却准备充分,我可以顾全大局出兵,但如果被宋军趁势彻底打垮,对西夏意味着什么,请都帅考虑清楚。”
李至宗额头上的汗都出来了,细封别也的话字字诛心,让他怎么办?他看着拓跋部已经抵挡不住,却被宋军包围逃不出来,他心急如焚,立刻咬牙道:“即使不杀他,我也一定会严惩拓跋威,打他三百军棍,请细封将军出兵吧!”
打三百军棍,不死也是半条命没了,细封别也当即答应,他和其他部落大将商量一下,他立刻下令道:“命令全军出击!”
“呜——”
号角声连续吹响,各部落军队其实早已集结,在号角声中,十万大军从远处向战场杀来。
李延庆看得清楚,他冷笑一声,下令道:“传令大军集结!”
“呜——”集结的号角声吹响了,宋军开始有序撤离战场,开始新的集结。
已经损失极其惨重的拓跋部军队终于得到一线生机,拓跋威率军冲出了重围,向东北方向奔去。
这一战,拓跋部损失异常惨重,伤亡大半,战死者超过两万,伤者也近一万人,副将拓跋文也死在乱军之中。
李至宗见宋军已经开始集结撤退,他立刻对细封别也道:“不要再战,立刻回军。”
细封别也也并不想这时候和宋军决战,他立刻喝令撤军,十万大军在距离战场还有两里时停止了前进,开始迅速向军营方向撤退。
宋军清扫了战场,将尸体焚烧掩埋,收拾了兵甲战马,也开始向灵州城内撤退。
消息很快传来,拓跋威竟然连大营也没有回,直接带着剩余的军队返回了拓跋部,李至宗几乎要气疯了,他拔出剑在大帐内乱劈乱砍,又将桌上的物品‘哗啦!’横扫落地,指着几名亲兵大骂,“滚!给我滚出去!”
几名亲兵吓得连滚带爬逃了出去,只听见都帅在大帐内怒骂,大家都吓得噤若寒蝉,没有人敢进帐劝他。
细封军大营内,细封别也喝了一口马奶酒,抹去唇边奶渍,对几名部落首领道:“李至宗魄力不行,军威也不够,根本就镇不住军队,若是李察哥,让你过来商议绝不会用‘请!’字,叫两次不来,直接推出去就斩了,管你是什么少酋长,把大家收拾得服服帖帖,谁敢不听将令,今天这种事情根本就不会发生,因为拓跋威早就死了。”
“将军说得对,若是李察哥,让谁出战就出战,绝对没有商量的余地,不服从就杀,像昨晚李至宗挂出挑战书,谁自愿去作战,这就很容易让拓跋威觉得李至宗是在求他出战,这就恃宠而骄了,所以一旦失败他就敢率军回部落,根本就不睬李至宗。”
另一名酋长忧心忡忡道:“今天看宋军,李延庆令行则止,撤军集结非常迅速,而且宋军战斗力极强,居然还出现了妖术,感觉这场大战我们根本就没有机会。”
提到妖术,众人都沉默了,大家都亲眼目睹,一根根棍子冒出白烟,骑兵都纷纷倒下,这太可怕了,简直令人胆寒。
有些话大家也不想深入再谈下去,大帐里十分沉默,众人只是一碗一碗地喝着奶酒,每个人心中都沉甸甸的,对西夏的未来渐渐失去了信心。
.........
李延庆今天约战的目的,就是想给西夏诸部军队一个沉重的打击,他把宋军所有的精华都用上了,神臂弩、重甲步兵、火铳,他原本还打算使用震天雷,但最终还是没有用上。
不过李延庆今天的目的也基本上达到了,沉重打击了党项各部落军队得到信心,使他们对西夏的未来失去信心,这样当西夏朝廷和本部落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首先就要考虑自己部落的利益。
大帐内,李延庆正召集众将开庆功宴,酒是不能喝的,只能以茶代酒,但有大块大块的烤肉,众将聚在一起兴致盎然,笑语声声,不仅大将,所有士兵都能吃到烤肉,今天杀了两万只羊犒军,使京兆军上下一片欢声笑语。
王贵大口啃着肉,嘴里含糊不清道:“都统,听说拓跋部撤军回自己部落了,这倒很有趣,他们军中根本就随心所欲嘛!”
众人纷纷发言,都觉得西夏军军纪太差,这种军队在作战时会吃大亏。
李延庆微微笑道:“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他们整合时间太短,出兵仓促,一般这种部落军队集结后,首先就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训练整合,以保障军令顺畅,就算是各路宋军集结,也要进行整合,更何况各自为阵的部落军呢?他们主将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力,或许是能力不足吧!
其次就是西夏内部矛盾,以前西夏和宋军作战,基本上都是各部落军队,为什么以前没有出现这个问题,大家想过吗?”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