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950 第九百四十二章 重要议事
- 951 第九百四十三章 神秘火器
- 952 第九百四十四章 小魏掌柜
- 953 第九百四十五章 铠甲仪式
- 954 第九百四十六章 全力备战
- 955 第九百四十七章 紧急应对
- 956 第九百四十八章 灭国之战(一)
- 957 第九百四十九章 灭国之战(二)
- 958 第九百五十章 灭国之战(三)
- 959 第九百五十一章 灭国之战(四)
- 960 第九百五十二章 灭国之战(五)
- 961 第九百五十三章 灭国之战(六)
- 962 第九百五十四章 灭国之战(七)
- 963 第九百五十五章 灭国之战(八)
- 964 第九百五十六章 灭国之战(九)
- 965 第九百五十七章 灭国之战(十)
- 966 第九百五十八章 灭国之战(十一)
- 967 第九百五十九章 灭国之战(十二)
- 968 第九百六十章 灭国之战(十三)
- 969 第九百六十一章 灭国之战(十四)
- 970 第九百六十二章 灭国之战(十五)
- 971 第九百六十三章 灭国之战(十六)
- 972 第九百六十四章 灭国之战(十七)
- 973 第九百六十五章 灭国之战(十八)
- 974 第九百六十六章 灭国之战(十九)
- 975 第九百六十七章 灭国之战(二十)
- 976 第九百六十八章 灭国之战(二十一)
- 977 第九百六十七章 灭国之战(二十二)
- 978 第九百七十章 灭国之战(二十三)
- 979 第九百七十一章 灭国之战(二十四)
- 980 第九百七十二章 西夏灭国
- 981 第九百七十三章 城门冲突
- 982 第九百七十四章 三件急信
- 983 第九百七十五章 钦差到来
- 984 第九百七十六章 回京准备
- 985 第九百七十七章 鄂州访旧
- 986 第九百七十八章 最后一环
- 987 第九百七十九章 消息泄露
- 988 第九百八十章 城门遇刺
- 989 第九百八十一章 形势混乱
- 990 第九百八十二章 惊魂之变(上)
- 991 第九百八十三章 惊魂之变(中)
- 992 第九百八十四章 惊魂之变(下)
- 993 第九百八十五章 杀出重围
- 994 第九百八十六章 辞相摄政
- 995 第九百八十七章 高举大旗
- 996 第九百八十八章 内战爆发
- 997 第九百八十九章 长江拦截
- 998 第九百九十章 围城打援
- 999 第九百九十一章 望风而降
- 1000 第九百九十二章 高压监控
- 1001 第九百九十三章 范相议政
- 1002 第九百九十四章 主动出击
- 1003 第九百九十五章 走狗要烹
- 1004 第九百九十六章 临安投降
- 1005 第九百九十七章 再立新君
- 1006 第九百九十八章 当局者迷
- 1007 第九百九十九章 故人清照
- 1008 第一千章 家眷进京
- 1009 第一千零一章 分房方案
- 1010 第一千零二章 故友相聚
- 1011 第一千零三章 七大都统
- 1012 第一千零四章 梁山旧将
- 1013 第一千零五章 再举义旗
- 1014 第一千零六章 牵制力量
- 1015 第一千零七章 轻敌之患
- 1016 第一千零八章 夜战出击
- 1017 第一千零九章 关键一刀
- 1018 第一千零十章 被迫求援
- 1019 第一千零十一章 大名出兵
- 1020 第一千零十二章 调兵遣将
- 1021 第一千零十三章 夜袭大名
- 1022 第一千零十四章 横扫黄河
- 1023 第一千零十五章 措手不及
- 1024 第一千零十六章 大军杀至
- 1025 第一千零十七章 攻破徐州
- 1026 第一千零十八章 挥师北上
- 1027 第一千零十九章 三英拜主
- 1028 第一千零二十章 火烧任城
- 1029 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深宫白事
- 1030 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意外消息
- 1031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大举攻城(上)
- 1032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大举攻城(下)
- 1033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诛心之战
- 1034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汴梁哗变
- 1035 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新闻早报
- 1036 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赵氏皇族
- 1037 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兵指大同
- 1038 第一千零三十章 小股金兵
- 1039 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夜战金兵
- 1040 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大军北上
- 1041 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内讧爆发
- 1042 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冀军哗变
- 1043 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天赐良机
- 1044 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引金入瓮
- 1045 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清河大战(上)
- 1046 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清河大战(下)
- 1047 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青儿遇母
- 1048 第一千零四十章 西湖祭灵
- 1049 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名单风波
- 1050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草原来使
- 1051 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中原巡视
- 1052 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攻克燕京
- 1053 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高丽求援
- 1054 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北伐高丽(上)
- 1055 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北伐高丽(中)
- 1056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北伐高丽(下)
- 1057 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决战将至
- 1058 第一千零五十章 正式宣战
- 1059 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首战大定
- 1060 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女真内讧
- 1061 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金国投降
- 1062 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夜灭室韦【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九百五十二章 灭国之战(五)
第九百五十二章 灭国之战(五)
入夜,夏州城内已经十分安静了,大街小巷一片漆黑,宋军依旧实行严格的白天戒严和晚上宵禁,只有中午时分才会允许城中百姓出门接受赈济,城中百姓手中的粮食早已被撒金的手下抢掠一空,只能靠宋军的赈济来维持生存。
宋军的戒严和宵禁不是没有效果,就在昨天,宋军巡逻士兵发现有人暗中集结,便通知了斥候营,张顺率领千余士兵端了这个准备配合西夏军夺城的死士组织,杀死西夏亡命之徒一百二十余人。
李延庆站在城头着注视着西方,西夏援军已经出现一百五十里外,三万大军,这对李延庆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和考验。
“文晋,你说我们要不要把军队拉出去,和西夏军痛痛快快打一战?”李延庆注视着西方沉声问道。
文晋就是刘錡,此时刘錡就站在李延庆身旁,他跟随李延庆已经很多年,对李延庆的性格已经了如指掌,他知道李延庆问这个问题绝不是心血来潮,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一定是经过利弊权衡。
刘錡想了想笑道:“都统对这支援军了解多少?”
“我知道两万骑兵是西夏军精锐,被编入铁鹞子军中,擅长骑射,另外一万步兵也是跟随拓跋部的部族军,长驻兴庆府,装备精锐,作战勇猛,可以说这三万军队是西夏军的看家本钱了。”
“那都统认为我们能击败他们吗?”
李延庆缓缓点头,“我们也有英勇善战的士兵,还有远远超过敌军的火器,何况我们军队三倍于彼,我觉得可以和敌军一战。”
停一下,李延庆又沉声道:“我们要灭西夏,这一关必须跨过去,必须要堂堂正正地击败他们。”
“既然都统已经下定决定,那就战吧!”
李延庆的目光骤然间变得深邃起来,他缓缓道:“就让京兆军在这一战彻底崛起吧!”
.........
乌云低垂,一阵阵大风刮过,沙尘遮天蔽日,在夏州城以西的旷野里,十万宋军扎下阵脚,耐心地等候着西夏军的到来。
三万西夏军早已在七里之外,远远可以看见宋军的战线,李察哥怎么也没有想到宋军会列阵迎战,这也是他最希望的结果,他根本没有带攻城武器,无法攻城,他只是来碰碰运气,如果宋军愿意和他大战一场,那当然最好,可如果宋军不愿交战,他也只能迅速从戈壁撤回兴庆府,不会在这里耽误时间。
看来他的运气不错,李延庆居然愿意摆阵和自己一战,这可是宋军很少见的战略决策,一般宋军都是用谋略或者出奇兵,这种硬碰硬的大战,自从狄青之后便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李察哥对身边十几员大将道:“宋军有十万大军,三倍于我们,这是他们的优势,我们必须避开他们优势,不能和他们一对一作战。”
李察哥用战刀一指宋军,继续道:“京兆宋军从去年开始进行了改变,如果我没有猜错,这十万大军应该是龙骧卫和虎贲卫为两翼,李延庆的直属卫居中,而我们的三万军队不能分三路和他们迎战,必须集中兵力打击李延庆的中军,只要把李延庆的中军击垮,两翼也将不战而退,所以我的战术是一万步兵驻旗,随即接应,而两万骑兵则强攻中军,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众大将齐声喊道。
“骑兵列阵,大军进入决战区!”
三万西夏军开始列阵前行,保持着随时出击的状态,一步步向宋军战线走去,所谓决战区就是距离对方三里,这个距离是骑兵发动攻势的最佳距离,可以让骑兵充分地奔腾起来。
李延庆注视着远处的西夏军,他对左右副都督王贵和刘錡道:“敌军兵力有效,必然不会和我们全面缠斗,肯定会集中兵力打击中军,按照我事先的部署,待敌军骑兵和中军短兵相接后,左右翼长枪兵收拢,将西夏骑兵困住,骑兵则突击对方的步兵,一切以我的令旗主。”
“遵令!”
王贵和刘錡各行一礼,飞奔去各自的队伍了。
十万大军以鹰阵和西夏军决战,从表面上看,中军并不多,只有两万人,左右两翼各四万人,事实上,李延庆研究透了李察哥的战术。
李察哥的战术也是西夏军以及辽金军队的惯用战术,利用骑兵的优势冲击敌军中军,直接击垮对方中军,引发全军崩溃,宋军的无数次失败都是败在敌军的这个战术上。
但今天李延庆的中军却与众不同,他们不是一般的步兵,有重甲步兵、有火器营、有斥候营,还弩兵营,光神臂弩军就达一万人。
李延庆的火枪兵主要用来对付重甲骑兵,今天倒不用他们出战,神臂弩就能射穿敌军的铠甲。
这时,敌军已进入了交战区,李延庆立刻令道:“神臂弩准备!”
令旗台上挥动蓝旗,指挥神臂弩军的都统张卫立刻大喊,“布阵!”
一万神臂军其实已经布好的大战,他们分为三排,每排三千人,其中第一排为四千人,用三段射来打击敌军。
远处,李察哥看得很清楚,宋军的箭阵在他的意料之中,这也是宋军的传统战法,虽然西夏骑兵会有所损失,但败的一定是宋军。
李察哥很清楚宋军神臂弩的威力,一般皮甲,一百五十步外可射穿,铠甲则是百步外能射穿,但如果骑兵拿着盾牌,那就只能在六十步内才有可能射穿盾牌和皮甲,如果是铠甲,那就是四十步才能双穿,可四十步距离对于骑兵而言就是一冲而过,宋军弩兵实际上只有一次射击机会。
这就是宋军在百年战争中和西夏打阵地战败多胜少的主要原因,宋军也在不断追求兵器先进,神臂弩的发明就是为了取代原来军弩射不穿敌军铠甲的弱点。
如果是一般西夏骑兵,以皮甲为主,盾牌也比较少,神臂弩确实能发挥很大的威力,可今天却不同,今天可是披挂铠甲的西夏骑兵,还有坚固的盾牌,你的神臂弩威力再大又有什么用?
李察哥冷笑一声,厉声令道:“出击!”
“咚!咚!咚!”激烈的战鼓敲响了。
两万西夏骑兵一声大喊,开始骤然发动了,战马奔腾,如排山倒海般向三里外的宋军中军杀去,尘土遮天蔽日,大地在颤抖,很快便奔到了一里范围内。
张卫厉声大吼,“举弩!”
鼓声敲响,一万弩军刷地举起了神臂弩,可惜距离太远,又被尘土遮挡,李察哥看不见细节,如果他到近前,他一定会大吃一惊,三段中的第一段四千弩手,他们的用的弩矢不一样,每支弩矢上居然还绑着一根两寸长的细管,这就是京兆宋军今年才第一次投入战争的爆裂箭。
这种绑缚火药的箭大宋百年前就有,只是那时的火药爆炸程度不够,只能用来放火,威力并不大,而现在的火药箭改名为爆裂箭,有强大的爆炸力,杀伤力强大,能炸碎盾牌,炸散铁甲。
西夏军的铠甲并不是整块生铁打造,西夏没有那么多战略资源,而是用生铁打制成鱼鳞一样的薄片,再用绳子串起来,披挂在肩部、前胸、后背以及腹部,属于一种轻甲。
而火药管里面的铁砂子对战马和人都有威胁,另外剧烈的爆炸声还能惊马,和以前的神臂弩完全不一样了。
宋军的戒严和宵禁不是没有效果,就在昨天,宋军巡逻士兵发现有人暗中集结,便通知了斥候营,张顺率领千余士兵端了这个准备配合西夏军夺城的死士组织,杀死西夏亡命之徒一百二十余人。
李延庆站在城头着注视着西方,西夏援军已经出现一百五十里外,三万大军,这对李延庆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和考验。
“文晋,你说我们要不要把军队拉出去,和西夏军痛痛快快打一战?”李延庆注视着西方沉声问道。
文晋就是刘錡,此时刘錡就站在李延庆身旁,他跟随李延庆已经很多年,对李延庆的性格已经了如指掌,他知道李延庆问这个问题绝不是心血来潮,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一定是经过利弊权衡。
刘錡想了想笑道:“都统对这支援军了解多少?”
“我知道两万骑兵是西夏军精锐,被编入铁鹞子军中,擅长骑射,另外一万步兵也是跟随拓跋部的部族军,长驻兴庆府,装备精锐,作战勇猛,可以说这三万军队是西夏军的看家本钱了。”
“那都统认为我们能击败他们吗?”
李延庆缓缓点头,“我们也有英勇善战的士兵,还有远远超过敌军的火器,何况我们军队三倍于彼,我觉得可以和敌军一战。”
停一下,李延庆又沉声道:“我们要灭西夏,这一关必须跨过去,必须要堂堂正正地击败他们。”
“既然都统已经下定决定,那就战吧!”
李延庆的目光骤然间变得深邃起来,他缓缓道:“就让京兆军在这一战彻底崛起吧!”
.........
乌云低垂,一阵阵大风刮过,沙尘遮天蔽日,在夏州城以西的旷野里,十万宋军扎下阵脚,耐心地等候着西夏军的到来。
三万西夏军早已在七里之外,远远可以看见宋军的战线,李察哥怎么也没有想到宋军会列阵迎战,这也是他最希望的结果,他根本没有带攻城武器,无法攻城,他只是来碰碰运气,如果宋军愿意和他大战一场,那当然最好,可如果宋军不愿交战,他也只能迅速从戈壁撤回兴庆府,不会在这里耽误时间。
看来他的运气不错,李延庆居然愿意摆阵和自己一战,这可是宋军很少见的战略决策,一般宋军都是用谋略或者出奇兵,这种硬碰硬的大战,自从狄青之后便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李察哥对身边十几员大将道:“宋军有十万大军,三倍于我们,这是他们的优势,我们必须避开他们优势,不能和他们一对一作战。”
李察哥用战刀一指宋军,继续道:“京兆宋军从去年开始进行了改变,如果我没有猜错,这十万大军应该是龙骧卫和虎贲卫为两翼,李延庆的直属卫居中,而我们的三万军队不能分三路和他们迎战,必须集中兵力打击李延庆的中军,只要把李延庆的中军击垮,两翼也将不战而退,所以我的战术是一万步兵驻旗,随即接应,而两万骑兵则强攻中军,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众大将齐声喊道。
“骑兵列阵,大军进入决战区!”
三万西夏军开始列阵前行,保持着随时出击的状态,一步步向宋军战线走去,所谓决战区就是距离对方三里,这个距离是骑兵发动攻势的最佳距离,可以让骑兵充分地奔腾起来。
李延庆注视着远处的西夏军,他对左右副都督王贵和刘錡道:“敌军兵力有效,必然不会和我们全面缠斗,肯定会集中兵力打击中军,按照我事先的部署,待敌军骑兵和中军短兵相接后,左右翼长枪兵收拢,将西夏骑兵困住,骑兵则突击对方的步兵,一切以我的令旗主。”
“遵令!”
王贵和刘錡各行一礼,飞奔去各自的队伍了。
十万大军以鹰阵和西夏军决战,从表面上看,中军并不多,只有两万人,左右两翼各四万人,事实上,李延庆研究透了李察哥的战术。
李察哥的战术也是西夏军以及辽金军队的惯用战术,利用骑兵的优势冲击敌军中军,直接击垮对方中军,引发全军崩溃,宋军的无数次失败都是败在敌军的这个战术上。
但今天李延庆的中军却与众不同,他们不是一般的步兵,有重甲步兵、有火器营、有斥候营,还弩兵营,光神臂弩军就达一万人。
李延庆的火枪兵主要用来对付重甲骑兵,今天倒不用他们出战,神臂弩就能射穿敌军的铠甲。
这时,敌军已进入了交战区,李延庆立刻令道:“神臂弩准备!”
令旗台上挥动蓝旗,指挥神臂弩军的都统张卫立刻大喊,“布阵!”
一万神臂军其实已经布好的大战,他们分为三排,每排三千人,其中第一排为四千人,用三段射来打击敌军。
远处,李察哥看得很清楚,宋军的箭阵在他的意料之中,这也是宋军的传统战法,虽然西夏骑兵会有所损失,但败的一定是宋军。
李察哥很清楚宋军神臂弩的威力,一般皮甲,一百五十步外可射穿,铠甲则是百步外能射穿,但如果骑兵拿着盾牌,那就只能在六十步内才有可能射穿盾牌和皮甲,如果是铠甲,那就是四十步才能双穿,可四十步距离对于骑兵而言就是一冲而过,宋军弩兵实际上只有一次射击机会。
这就是宋军在百年战争中和西夏打阵地战败多胜少的主要原因,宋军也在不断追求兵器先进,神臂弩的发明就是为了取代原来军弩射不穿敌军铠甲的弱点。
如果是一般西夏骑兵,以皮甲为主,盾牌也比较少,神臂弩确实能发挥很大的威力,可今天却不同,今天可是披挂铠甲的西夏骑兵,还有坚固的盾牌,你的神臂弩威力再大又有什么用?
李察哥冷笑一声,厉声令道:“出击!”
“咚!咚!咚!”激烈的战鼓敲响了。
两万西夏骑兵一声大喊,开始骤然发动了,战马奔腾,如排山倒海般向三里外的宋军中军杀去,尘土遮天蔽日,大地在颤抖,很快便奔到了一里范围内。
张卫厉声大吼,“举弩!”
鼓声敲响,一万弩军刷地举起了神臂弩,可惜距离太远,又被尘土遮挡,李察哥看不见细节,如果他到近前,他一定会大吃一惊,三段中的第一段四千弩手,他们的用的弩矢不一样,每支弩矢上居然还绑着一根两寸长的细管,这就是京兆宋军今年才第一次投入战争的爆裂箭。
这种绑缚火药的箭大宋百年前就有,只是那时的火药爆炸程度不够,只能用来放火,威力并不大,而现在的火药箭改名为爆裂箭,有强大的爆炸力,杀伤力强大,能炸碎盾牌,炸散铁甲。
西夏军的铠甲并不是整块生铁打造,西夏没有那么多战略资源,而是用生铁打制成鱼鳞一样的薄片,再用绳子串起来,披挂在肩部、前胸、后背以及腹部,属于一种轻甲。
而火药管里面的铁砂子对战马和人都有威胁,另外剧烈的爆炸声还能惊马,和以前的神臂弩完全不一样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