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943 第九百三十五章 孤注一掷
- 944 第九百三十六章 姗姗来迟
- 945 第九百三十七章 消息泄露
- 946 第九百三十八章 先发制人
- 947 第九百三十九章 朝野非议
- 948 第九百四十章 改投门庭
- 949 第九百四十一章 矛盾已深
- 950 第九百四十二章 重要议事
- 951 第九百四十三章 神秘火器
- 952 第九百四十四章 小魏掌柜
- 953 第九百四十五章 铠甲仪式
- 954 第九百四十六章 全力备战
- 955 第九百四十七章 紧急应对
- 956 第九百四十八章 灭国之战(一)
- 957 第九百四十九章 灭国之战(二)
- 958 第九百五十章 灭国之战(三)
- 959 第九百五十一章 灭国之战(四)
- 960 第九百五十二章 灭国之战(五)
- 961 第九百五十三章 灭国之战(六)
- 962 第九百五十四章 灭国之战(七)
- 963 第九百五十五章 灭国之战(八)
- 964 第九百五十六章 灭国之战(九)
- 965 第九百五十七章 灭国之战(十)
- 966 第九百五十八章 灭国之战(十一)
- 967 第九百五十九章 灭国之战(十二)
- 968 第九百六十章 灭国之战(十三)
- 969 第九百六十一章 灭国之战(十四)
- 970 第九百六十二章 灭国之战(十五)
- 971 第九百六十三章 灭国之战(十六)
- 972 第九百六十四章 灭国之战(十七)
- 973 第九百六十五章 灭国之战(十八)
- 974 第九百六十六章 灭国之战(十九)
- 975 第九百六十七章 灭国之战(二十)
- 976 第九百六十八章 灭国之战(二十一)
- 977 第九百六十七章 灭国之战(二十二)
- 978 第九百七十章 灭国之战(二十三)
- 979 第九百七十一章 灭国之战(二十四)
- 980 第九百七十二章 西夏灭国
- 981 第九百七十三章 城门冲突
- 982 第九百七十四章 三件急信
- 983 第九百七十五章 钦差到来
- 984 第九百七十六章 回京准备
- 985 第九百七十七章 鄂州访旧
- 986 第九百七十八章 最后一环
- 987 第九百七十九章 消息泄露
- 988 第九百八十章 城门遇刺
- 989 第九百八十一章 形势混乱
- 990 第九百八十二章 惊魂之变(上)
- 991 第九百八十三章 惊魂之变(中)
- 992 第九百八十四章 惊魂之变(下)
- 993 第九百八十五章 杀出重围
- 994 第九百八十六章 辞相摄政
- 995 第九百八十七章 高举大旗
- 996 第九百八十八章 内战爆发
- 997 第九百八十九章 长江拦截
- 998 第九百九十章 围城打援
- 999 第九百九十一章 望风而降
- 1000 第九百九十二章 高压监控
- 1001 第九百九十三章 范相议政
- 1002 第九百九十四章 主动出击
- 1003 第九百九十五章 走狗要烹
- 1004 第九百九十六章 临安投降
- 1005 第九百九十七章 再立新君
- 1006 第九百九十八章 当局者迷
- 1007 第九百九十九章 故人清照
- 1008 第一千章 家眷进京
- 1009 第一千零一章 分房方案
- 1010 第一千零二章 故友相聚
- 1011 第一千零三章 七大都统
- 1012 第一千零四章 梁山旧将
- 1013 第一千零五章 再举义旗
- 1014 第一千零六章 牵制力量
- 1015 第一千零七章 轻敌之患
- 1016 第一千零八章 夜战出击
- 1017 第一千零九章 关键一刀
- 1018 第一千零十章 被迫求援
- 1019 第一千零十一章 大名出兵
- 1020 第一千零十二章 调兵遣将
- 1021 第一千零十三章 夜袭大名
- 1022 第一千零十四章 横扫黄河
- 1023 第一千零十五章 措手不及
- 1024 第一千零十六章 大军杀至
- 1025 第一千零十七章 攻破徐州
- 1026 第一千零十八章 挥师北上
- 1027 第一千零十九章 三英拜主
- 1028 第一千零二十章 火烧任城
- 1029 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深宫白事
- 1030 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意外消息
- 1031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大举攻城(上)
- 1032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大举攻城(下)
- 1033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诛心之战
- 1034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汴梁哗变
- 1035 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新闻早报
- 1036 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赵氏皇族
- 1037 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兵指大同
- 1038 第一千零三十章 小股金兵
- 1039 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夜战金兵
- 1040 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大军北上
- 1041 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内讧爆发
- 1042 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冀军哗变
- 1043 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天赐良机
- 1044 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引金入瓮
- 1045 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清河大战(上)
- 1046 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清河大战(下)
- 1047 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青儿遇母
- 1048 第一千零四十章 西湖祭灵
- 1049 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名单风波
- 1050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草原来使
- 1051 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中原巡视
- 1052 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攻克燕京
- 1053 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高丽求援
- 1054 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北伐高丽(上)
- 1055 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北伐高丽(中)
- 1056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北伐高丽(下)
- 1057 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决战将至
- 1058 第一千零五十章 正式宣战
- 1059 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首战大定
- 1060 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女真内讧
- 1061 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金国投降
- 1062 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夜灭室韦【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九百四十五章 铠甲仪式
第九百四十五章 铠甲仪式
冬去春来,转眼就到了建炎三年二月。
曹蕴和赵福金的肚子越发明显,身子也愈发倦怠,走路也不太方便了,府中特地请了四个接生婆,每天都来陪同二人。
“冬梅,去催催老爷,说时辰要到了,让他赶紧一点,算了,还是我自己去吧!你来扶我一下。”
小丫鬟连忙跑上来扶住曹蕴,曹蕴一手撑腰,一手扶住丫鬟,慢慢地向内堂走去。
内堂上,李延庆还在不紧不慢地喝粥,他略有点走神,这几个月他一直在紧张地备战,眼看要到北征的日子,但朝中却传出不和谐的声音,有大臣公开表态,要求官家还政于太上皇,虽然这个声音很微弱,但绝对不是一个好兆头。
就在上个月新年刚过,老帅宗泽不幸病故,他手下有八万楚州军,这支军队由谁来掌管,便成了官家和太上皇斗争的焦点,一旦太上皇胜出,官家的帝位就危险了。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都统制刘光世的呼声最高,刘光世的父亲刘延庆是太上皇赵佶的心腹,曾参与江南叛乱,死后被朝廷剥夺一切官职,刘光世也被牵连,封了一个大将军的虚官,但太上皇赵佶却坚持认为刘延庆无罪,强行给刘延庆平了反,追封他为延王,谥号善忠。
这无疑笼络住的刘光世的心,使刘光世感激涕零,更加坚定地忠于太上皇,目前太上皇已将近四成的朝臣都拉拢过去,知政堂吕颐浩、范宗尹和朱胜非已公开站队支持太上皇,郑望之则表示中立,这便使太上皇权势日渐上涨,上个月,知政堂以三票赞成、两票反对和一票弃权,通过了署印案,官家的旨意必须要有太上皇加印才能发行。
这就意味着在皇权上,太上皇已经和官家平起平坐,目前太上皇只是在军方还比较弱,如果这次刘光世上位成功,夺取八万楚州军军权,形势就对官家极为不利了。
李延庆有点担心,在自己发动征夏战役时,太上皇赵佶会趁机发动宫廷政变,废掉天子赵构重新登基。
“夫君!”
曹蕴走进大堂,见丈夫还在出神,桌上的一碗粥和一盘包子几乎没动,她便催促道:“夫君,你不是说今天有要紧事吗?怎么还在发呆?”
李延庆这才醒过来,歉然地笑了笑,连忙上前扶住妻子,“你身子不方便,让冬梅过来提醒一下就行了,不用自己过来。”
“医生让我有机会就多走走,夫君,赶紧吃吧!”
李延庆连忙喝了粥,又吃了几个包子,这才笑道:“我吃饱了,该走了。”
曹蕴给他整理一下衣服,嫣然笑道:“你去年不是说春天要回京城吗?怎么没有一点动静?”
征夏的消息封锁得极为严密,李延庆连自己的妻子也没有说,整个京兆府谁都没有想到,一场大战即将要发生。
“朝廷中的局势有点诡异,老爷子的意思让我暂时不要回去,再等等看吧!”
曹蕴点点头,“夫君自己决定就是了,快走吧!”
“那我走了。”
李延庆亲了一下妻子的脸颊,旁边丫鬟和女护卫都连忙别过头去,脸上忍住笑,曹蕴娇羞地推开丈夫,李延庆哈哈大笑,快步走了。
一刻钟后,李延庆在数百骑兵的护卫下来抵达了经略府,他刚翻身下马,曹叶便迎了上来,“经略,朝廷消息来了。”
“怎么说?”李延庆连忙问道,这个时候来消息,一定和军权有关了。
曹叶刚要开口,李延庆止住他,“我们进去说!”
李延庆来到自己朝房坐下,这才对曹叶道:“朝中情况如何?”
曹叶躬身道:“军权已经定下来,楚州军一分为二,刘光世继任楚州防御使、都统制,领四万军队,另外四万军则交给都统制岳飞,增强荆襄一线的实力。”
李延庆脸色有点不太好,八万军和四万军队的区别不大,还是刘光世赢了,他又问道:“还有什么消息?”
“还有就是韩世忠部调到江南,在常州训练新兵。”
这个消息让李延庆稍稍松了口气,这显然是赵构的一个补救措施,用韩世忠来阻挡刘光世军队南下。
“还有什么?”
“别的就没什么了。”
曹叶将一卷鸽信呈给了李延庆,李延庆打开看了一遍,就如曹叶所述,他想了想道:“你给我草拟一份鸽信,就说西军支持朝廷决定,坚决捍卫天子的意志。”
曹叶吃了一惊,“经略要公开站队吗?”
李延庆点点头,“这个时候了,没什么可顾忌,公开站队可以稍微延缓一下某些人的野心,给我们争取时间。”
“经略是担心征北时朝中出事吗?”
李延庆负手走到窗前,凝视着天空白云,良久,他微微叹口气,“这正是我所担心。”
“那要不要取消......”
不等曹叶说完,李延庆便摆手道:“国之决策岂能轻易变更,一切按照计划实施。”
“那京城.......”曹叶担忧地望着李延庆。
“有些事情不是我们能左右,暂时不要想那么多,先全力以赴备战。”
“卑职明白了!”
.........
上午时分,李延庆来到了位于长安北城的军器司,这里一直便是陕西路的军器制造中心,占地约百亩,由弓弩坊、刀枪坊、铠甲坊等三座工坊组成,工匠近千人,能制造大宋《武经总要》上的一切兵器,这些工匠一半以上都是原来汴梁军器监的良匠,第一次东京保卫战结束后,他们便开始向外疏散,大部分人都被送来了京兆府。
军器司从去年八月便开始大规模备战,至今已过去近七个月,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北征所需的一切军器物资。
李延庆首先来到铠甲坊,今天之所以有事情,是因为今天在铠甲坊要举行一个仪式,庆祝第一千件冷锻甲完成,自从四个月前在两名青堂羌的帮助下,成功造出第一件真正意义上的冷锻甲后,铠甲坊的三百名工匠便开始全力以赴打造这种铠甲中的宝器,四个月的时间,他们打造出了一千副冷锻甲,而大型斩马剑已经打造出三千把,李延庆终于可以组建自己的重甲步兵了。
李延庆赶到铠甲坊时已经稍晚,第一千件冷锻甲已经完成,挂在铺甲板上,在光线照耀下闪烁着幽幽冷光,旁边则站在军器司的一班官员,另一边则是几名主要的工匠。
这时,李延庆在大群人的簇拥下快步走来,军器司司正孙启功连忙迎上前行礼道:“感谢经略使对军器司的重视!”
众人都知道经略使格外重视冷锻甲,不光第一件冷锻甲成功后亲自来庆祝,现在第一千件完成也来了。
李延庆在众人的瞩目下,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感谢军器司的支持,感谢工匠们的辛劳,并希望工匠们再接再厉,早日完成第三千件冷锻甲。
随即便是冷锻甲威力的展示,这是李延庆亲自安排的一个表演,让工匠们都亲眼看看他们制造出的铠甲的威力。
李延庆一摆手,鼓声敲响,一队二十人的弩兵列队奔来,每个人都拿着神臂弩,工坊内鸦雀无声,大家都摒住了呼吸。
这时。只见百步外出现一名士兵,身材魁梧,身披黑色冷锻盔甲,手执一柄丈许长的斩马剑,威风凛凛,俨如天神一般。
斩马剑就是陌刀,它吸取了夏国剑的包金锻造法,打造出的刀刃长五尺,中间异常坚固宽厚,两边锋利无比,可劈可刺,由于它本质是一柄长剑,所以继承了神宗年代的名字,斩马剑,它轻轻一剑便能削断马蹄,奋力一劈,可见战马一劈两断,是对付骑兵的大杀器。
这时,一名押队大喊道:“弩箭准备!”
二十名士兵刷地举起了神臂弩,冷冰冰的二十支弩箭瞄准了百步外的黑甲士兵。
曹蕴和赵福金的肚子越发明显,身子也愈发倦怠,走路也不太方便了,府中特地请了四个接生婆,每天都来陪同二人。
“冬梅,去催催老爷,说时辰要到了,让他赶紧一点,算了,还是我自己去吧!你来扶我一下。”
小丫鬟连忙跑上来扶住曹蕴,曹蕴一手撑腰,一手扶住丫鬟,慢慢地向内堂走去。
内堂上,李延庆还在不紧不慢地喝粥,他略有点走神,这几个月他一直在紧张地备战,眼看要到北征的日子,但朝中却传出不和谐的声音,有大臣公开表态,要求官家还政于太上皇,虽然这个声音很微弱,但绝对不是一个好兆头。
就在上个月新年刚过,老帅宗泽不幸病故,他手下有八万楚州军,这支军队由谁来掌管,便成了官家和太上皇斗争的焦点,一旦太上皇胜出,官家的帝位就危险了。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都统制刘光世的呼声最高,刘光世的父亲刘延庆是太上皇赵佶的心腹,曾参与江南叛乱,死后被朝廷剥夺一切官职,刘光世也被牵连,封了一个大将军的虚官,但太上皇赵佶却坚持认为刘延庆无罪,强行给刘延庆平了反,追封他为延王,谥号善忠。
这无疑笼络住的刘光世的心,使刘光世感激涕零,更加坚定地忠于太上皇,目前太上皇已将近四成的朝臣都拉拢过去,知政堂吕颐浩、范宗尹和朱胜非已公开站队支持太上皇,郑望之则表示中立,这便使太上皇权势日渐上涨,上个月,知政堂以三票赞成、两票反对和一票弃权,通过了署印案,官家的旨意必须要有太上皇加印才能发行。
这就意味着在皇权上,太上皇已经和官家平起平坐,目前太上皇只是在军方还比较弱,如果这次刘光世上位成功,夺取八万楚州军军权,形势就对官家极为不利了。
李延庆有点担心,在自己发动征夏战役时,太上皇赵佶会趁机发动宫廷政变,废掉天子赵构重新登基。
“夫君!”
曹蕴走进大堂,见丈夫还在出神,桌上的一碗粥和一盘包子几乎没动,她便催促道:“夫君,你不是说今天有要紧事吗?怎么还在发呆?”
李延庆这才醒过来,歉然地笑了笑,连忙上前扶住妻子,“你身子不方便,让冬梅过来提醒一下就行了,不用自己过来。”
“医生让我有机会就多走走,夫君,赶紧吃吧!”
李延庆连忙喝了粥,又吃了几个包子,这才笑道:“我吃饱了,该走了。”
曹蕴给他整理一下衣服,嫣然笑道:“你去年不是说春天要回京城吗?怎么没有一点动静?”
征夏的消息封锁得极为严密,李延庆连自己的妻子也没有说,整个京兆府谁都没有想到,一场大战即将要发生。
“朝廷中的局势有点诡异,老爷子的意思让我暂时不要回去,再等等看吧!”
曹蕴点点头,“夫君自己决定就是了,快走吧!”
“那我走了。”
李延庆亲了一下妻子的脸颊,旁边丫鬟和女护卫都连忙别过头去,脸上忍住笑,曹蕴娇羞地推开丈夫,李延庆哈哈大笑,快步走了。
一刻钟后,李延庆在数百骑兵的护卫下来抵达了经略府,他刚翻身下马,曹叶便迎了上来,“经略,朝廷消息来了。”
“怎么说?”李延庆连忙问道,这个时候来消息,一定和军权有关了。
曹叶刚要开口,李延庆止住他,“我们进去说!”
李延庆来到自己朝房坐下,这才对曹叶道:“朝中情况如何?”
曹叶躬身道:“军权已经定下来,楚州军一分为二,刘光世继任楚州防御使、都统制,领四万军队,另外四万军则交给都统制岳飞,增强荆襄一线的实力。”
李延庆脸色有点不太好,八万军和四万军队的区别不大,还是刘光世赢了,他又问道:“还有什么消息?”
“还有就是韩世忠部调到江南,在常州训练新兵。”
这个消息让李延庆稍稍松了口气,这显然是赵构的一个补救措施,用韩世忠来阻挡刘光世军队南下。
“还有什么?”
“别的就没什么了。”
曹叶将一卷鸽信呈给了李延庆,李延庆打开看了一遍,就如曹叶所述,他想了想道:“你给我草拟一份鸽信,就说西军支持朝廷决定,坚决捍卫天子的意志。”
曹叶吃了一惊,“经略要公开站队吗?”
李延庆点点头,“这个时候了,没什么可顾忌,公开站队可以稍微延缓一下某些人的野心,给我们争取时间。”
“经略是担心征北时朝中出事吗?”
李延庆负手走到窗前,凝视着天空白云,良久,他微微叹口气,“这正是我所担心。”
“那要不要取消......”
不等曹叶说完,李延庆便摆手道:“国之决策岂能轻易变更,一切按照计划实施。”
“那京城.......”曹叶担忧地望着李延庆。
“有些事情不是我们能左右,暂时不要想那么多,先全力以赴备战。”
“卑职明白了!”
.........
上午时分,李延庆来到了位于长安北城的军器司,这里一直便是陕西路的军器制造中心,占地约百亩,由弓弩坊、刀枪坊、铠甲坊等三座工坊组成,工匠近千人,能制造大宋《武经总要》上的一切兵器,这些工匠一半以上都是原来汴梁军器监的良匠,第一次东京保卫战结束后,他们便开始向外疏散,大部分人都被送来了京兆府。
军器司从去年八月便开始大规模备战,至今已过去近七个月,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北征所需的一切军器物资。
李延庆首先来到铠甲坊,今天之所以有事情,是因为今天在铠甲坊要举行一个仪式,庆祝第一千件冷锻甲完成,自从四个月前在两名青堂羌的帮助下,成功造出第一件真正意义上的冷锻甲后,铠甲坊的三百名工匠便开始全力以赴打造这种铠甲中的宝器,四个月的时间,他们打造出了一千副冷锻甲,而大型斩马剑已经打造出三千把,李延庆终于可以组建自己的重甲步兵了。
李延庆赶到铠甲坊时已经稍晚,第一千件冷锻甲已经完成,挂在铺甲板上,在光线照耀下闪烁着幽幽冷光,旁边则站在军器司的一班官员,另一边则是几名主要的工匠。
这时,李延庆在大群人的簇拥下快步走来,军器司司正孙启功连忙迎上前行礼道:“感谢经略使对军器司的重视!”
众人都知道经略使格外重视冷锻甲,不光第一件冷锻甲成功后亲自来庆祝,现在第一千件完成也来了。
李延庆在众人的瞩目下,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感谢军器司的支持,感谢工匠们的辛劳,并希望工匠们再接再厉,早日完成第三千件冷锻甲。
随即便是冷锻甲威力的展示,这是李延庆亲自安排的一个表演,让工匠们都亲眼看看他们制造出的铠甲的威力。
李延庆一摆手,鼓声敲响,一队二十人的弩兵列队奔来,每个人都拿着神臂弩,工坊内鸦雀无声,大家都摒住了呼吸。
这时。只见百步外出现一名士兵,身材魁梧,身披黑色冷锻盔甲,手执一柄丈许长的斩马剑,威风凛凛,俨如天神一般。
斩马剑就是陌刀,它吸取了夏国剑的包金锻造法,打造出的刀刃长五尺,中间异常坚固宽厚,两边锋利无比,可劈可刺,由于它本质是一柄长剑,所以继承了神宗年代的名字,斩马剑,它轻轻一剑便能削断马蹄,奋力一劈,可见战马一劈两断,是对付骑兵的大杀器。
这时,一名押队大喊道:“弩箭准备!”
二十名士兵刷地举起了神臂弩,冷冰冰的二十支弩箭瞄准了百步外的黑甲士兵。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