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945 第九百三十七章 消息泄露
- 946 第九百三十八章 先发制人
- 947 第九百三十九章 朝野非议
- 948 第九百四十章 改投门庭
- 949 第九百四十一章 矛盾已深
- 950 第九百四十二章 重要议事
- 951 第九百四十三章 神秘火器
- 952 第九百四十四章 小魏掌柜
- 953 第九百四十五章 铠甲仪式
- 954 第九百四十六章 全力备战
- 955 第九百四十七章 紧急应对
- 956 第九百四十八章 灭国之战(一)
- 957 第九百四十九章 灭国之战(二)
- 958 第九百五十章 灭国之战(三)
- 959 第九百五十一章 灭国之战(四)
- 960 第九百五十二章 灭国之战(五)
- 961 第九百五十三章 灭国之战(六)
- 962 第九百五十四章 灭国之战(七)
- 963 第九百五十五章 灭国之战(八)
- 964 第九百五十六章 灭国之战(九)
- 965 第九百五十七章 灭国之战(十)
- 966 第九百五十八章 灭国之战(十一)
- 967 第九百五十九章 灭国之战(十二)
- 968 第九百六十章 灭国之战(十三)
- 969 第九百六十一章 灭国之战(十四)
- 970 第九百六十二章 灭国之战(十五)
- 971 第九百六十三章 灭国之战(十六)
- 972 第九百六十四章 灭国之战(十七)
- 973 第九百六十五章 灭国之战(十八)
- 974 第九百六十六章 灭国之战(十九)
- 975 第九百六十七章 灭国之战(二十)
- 976 第九百六十八章 灭国之战(二十一)
- 977 第九百六十七章 灭国之战(二十二)
- 978 第九百七十章 灭国之战(二十三)
- 979 第九百七十一章 灭国之战(二十四)
- 980 第九百七十二章 西夏灭国
- 981 第九百七十三章 城门冲突
- 982 第九百七十四章 三件急信
- 983 第九百七十五章 钦差到来
- 984 第九百七十六章 回京准备
- 985 第九百七十七章 鄂州访旧
- 986 第九百七十八章 最后一环
- 987 第九百七十九章 消息泄露
- 988 第九百八十章 城门遇刺
- 989 第九百八十一章 形势混乱
- 990 第九百八十二章 惊魂之变(上)
- 991 第九百八十三章 惊魂之变(中)
- 992 第九百八十四章 惊魂之变(下)
- 993 第九百八十五章 杀出重围
- 994 第九百八十六章 辞相摄政
- 995 第九百八十七章 高举大旗
- 996 第九百八十八章 内战爆发
- 997 第九百八十九章 长江拦截
- 998 第九百九十章 围城打援
- 999 第九百九十一章 望风而降
- 1000 第九百九十二章 高压监控
- 1001 第九百九十三章 范相议政
- 1002 第九百九十四章 主动出击
- 1003 第九百九十五章 走狗要烹
- 1004 第九百九十六章 临安投降
- 1005 第九百九十七章 再立新君
- 1006 第九百九十八章 当局者迷
- 1007 第九百九十九章 故人清照
- 1008 第一千章 家眷进京
- 1009 第一千零一章 分房方案
- 1010 第一千零二章 故友相聚
- 1011 第一千零三章 七大都统
- 1012 第一千零四章 梁山旧将
- 1013 第一千零五章 再举义旗
- 1014 第一千零六章 牵制力量
- 1015 第一千零七章 轻敌之患
- 1016 第一千零八章 夜战出击
- 1017 第一千零九章 关键一刀
- 1018 第一千零十章 被迫求援
- 1019 第一千零十一章 大名出兵
- 1020 第一千零十二章 调兵遣将
- 1021 第一千零十三章 夜袭大名
- 1022 第一千零十四章 横扫黄河
- 1023 第一千零十五章 措手不及
- 1024 第一千零十六章 大军杀至
- 1025 第一千零十七章 攻破徐州
- 1026 第一千零十八章 挥师北上
- 1027 第一千零十九章 三英拜主
- 1028 第一千零二十章 火烧任城
- 1029 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深宫白事
- 1030 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意外消息
- 1031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大举攻城(上)
- 1032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大举攻城(下)
- 1033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诛心之战
- 1034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汴梁哗变
- 1035 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新闻早报
- 1036 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赵氏皇族
- 1037 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兵指大同
- 1038 第一千零三十章 小股金兵
- 1039 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夜战金兵
- 1040 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大军北上
- 1041 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内讧爆发
- 1042 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冀军哗变
- 1043 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天赐良机
- 1044 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引金入瓮
- 1045 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清河大战(上)
- 1046 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清河大战(下)
- 1047 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青儿遇母
- 1048 第一千零四十章 西湖祭灵
- 1049 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名单风波
- 1050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草原来使
- 1051 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中原巡视
- 1052 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攻克燕京
- 1053 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高丽求援
- 1054 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北伐高丽(上)
- 1055 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北伐高丽(中)
- 1056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北伐高丽(下)
- 1057 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决战将至
- 1058 第一千零五十章 正式宣战
- 1059 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首战大定
- 1060 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女真内讧
- 1061 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金国投降
- 1062 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夜灭室韦【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九百四十七章 紧急应对
第九百四十七章 紧急应对
两天后,李延庆川陕经略府以及西北三路都元帅的命令下达了战争动员令,向西北三路以及河东路各州县征集十万民夫,大车三万辆,这个命令立刻震动了西北各路,顿时成为大街小巷谈论的焦点,命令并没有提到战争方向,几乎所有人都惯性地将目光投向中原地区。
就连得到消息的齐王刘豫也恐慌起来,急忙以八百里加急快报方式向燕山府的完颜斜也汇报,恳求军队支援。
完颜斜也在数日后便得到了消息,这个消息令他大吃一惊,如果真是这样,不仅中原地区危险,就连河北恐怕也守不住了,目前金兵在中原地区不足万人,在河北地区约两万人。在燕山府驻兵五万人,而汉军却有二十万,但这二十万也是从去年开始刚刚才招募,战斗力比较薄弱,一旦李延庆大举向中原进军,后果不堪设想。
完颜斜也也知道金兵主力都在漠北草原,但他还是从两方面采取措施,一方面紧急向黄龙府求援,希望留守黄龙府的十万金兵赶来支援自己,另一方面派使者火速赶赴临安,质问大宋为什么要撕毁停战协议。
齐王刘豫也开始大举调动兵力,他将部署在汴京和京东两路的十余万大军立刻调往洛阳,由他儿子刘麟坐镇,死守函谷关。
且不说李延庆的战争动员令给中原地区带来轩然大波,就在李延庆颁布战争动员令的同时,一支三千人的宋军却进入横山大峡谷,迅速向虎啸峡方向进军。
横山大峡谷是宋夏之间的东路通道,李延庆第一次参加征伐西夏的战争就是从这里北上,而前年冬天李延庆率军反攻西夏,走的却是西线的葫芦水大峡谷,在那边先后攻克的赏移口和踏割寨两处险关要隘。
在随后的宋夏谈判中,双方关于赏移口和踏割寨的归属进行了激烈的交锋,西夏坚决不肯把这两座险关割让给宋朝,最后双方达成妥协,宋军从赏移口和踏割寨撤军,并彻底退出葫芦水大峡谷。
而西夏则将东线的横山大峡谷让给宋军,双方以大峡谷最北面的青岗峡入口为界,这样一来,宋军最北面的军寨就变成了青岗峡军寨,并在军寨中驻军一千人。
而西夏军则在数里外的薄乐城驻军三千人,和宋军对峙。
这支进入横山大峡谷的宋军便是赶去增援青岗峡军寨,一旦西夏发现宋军战争动员令的目标是指向西夏,他们必然会先下手为强,抢夺青岗峡军寨和横山大峡谷,宋军必须要抢先支援青岗峡军寨。
率领这支三千人队伍的大将是统制吴璘,吴璘是副都统吴阶的兄弟,也是一员文武双全的勇将,深得李延庆器重,任命他为豹韬卫副将。
在清冷的月光中,队伍没有休息,而是在月色中疾速行军,他们还带来了数十辆大车,里面满载着震天雷,这将是他们守住青岗峡军寨的倚凭。
“青岗峡军寨还有多远?”吴璘问道。
“启禀将军,还有三十里!”
“传我的命令,让弟兄们加把劲,争取天亮前抵达军寨,那时大家再好好休息。”
军队加快了速度,向三十里外的军寨疾速行军而去。
...........
二月二十七日,李延庆下达的战争动员令已进行了十天。
兴庆府,一支数百人的骑兵正从远处风驰电掣般奔驰而来,在官道上激起滚滚黄尘。
为首大将头戴金盔,正是西夏都元帅李察哥,李察哥此时正率领两万军队在西凉府镇压羌人造反,他接到了天子李乾顺的紧急鹰信,从西凉府疾速赶回来。
战马在官道上疾速奔驰,吓得路上的行人纷纷向两边躲闪,守西城门的士兵认出了李察哥,他们不敢阻拦,连忙催促城内的行人让道。
数百骑兵一阵风似的冲进了城内,马蹄声如雷,向皇宫疾奔而去,只片刻便抵达了皇宫前。
李察哥翻身下马,一名侍卫快步从宫内奔出来,“皇帝刚才还在问王爷到了没有?”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李察哥一边走,一边问道。
“陕西路那边情况不多,数十万宋军在延安府集结了,熙河路那边也有集结。”
李察哥一惊,停住脚步问道:“怎么在延安府集结才发现不对,之前没有任何消息吗?”
“之前也有消息,但大家都以为宋军要攻打中原,直到前几天他们在延安府集结,我们才发现不对。”
李察哥的心中紧张起来,现在是西夏内忧外患之时,有吐蕃、回鹘以及羌人的造反,又有党项其他七部联合起来要求降税,双方至今僵持不下,去年的税羊还没有上缴,西夏财力困窘之极,偏偏这个时候宋军北侵,他们显然很了解西夏的内部情况。
“在延安府集结究竟有几天了?”
“大概五天!”
李察哥心中迅速盘算,一般先是军队集结,然后是后勤物资运送集结,从京兆府和延安府的距离来看,大概需要十天左右。那么五天后宋军很可能就要大举北上了。
李察哥心急如焚,就不知他的皇兄有没有采取什么紧急应对措施?
片刻,他走进御书房,只见皇兄坐在桌案后,旁边还有七八名大臣,尚书令曹价、副相国王连凤、濮王李仁忠、卫王李至忠、梁王梁安仁以及兵部尚书英贵和户部尚书焦彦坚,他们似乎正在商议重要事情。
“微臣参见陛下!”李察哥上前行一礼。
“元帅来得正好,我们也正在紧急商议对策,你坐下吧!”
“陛下,情况微臣已知道一点,但微臣想知道,有没有采取紧急应对措施?”
“元帅的紧急应对措施是指什么?”
“微臣是指青岗峡和横山大峡谷,尤其是青岗峡军寨,战略意义极为重要。”
旁边英贵道:“我们已经令夏州都督撒金率五千军队前去攻打青岗峡,但现在还没有消息传来。”
李乾顺摆了摆手道:“现在不是考虑一城一寨得失的时候,而是西夏的危亡,李延庆出兵二十万北上,显然是为了灭国而来,尤其现在我们内忧外患,正是国力最羸弱之时,我们该怎么应对这个灭国的危局?”
户部尚书焦彦坚出列道:“陛下还记得辽宋燕山府之战吗?辽国已近灭国之际,却仍以数万哀兵一举击溃了数十万宋朝禁军,我们还有七万军队,还有最精锐的三万铁鹞子军,我们还可以和各部妥协,答应他们的条件,让他们出兵,在短时间内我们也能凑足二十万大军,陛下,我们形势虽然不利,但还远不到灭国之时。”
焦彦坚的意见得到了众臣的纷纷响应,李察哥道:“微臣也支持焦尚书的观点,我们只是面临前所未有的不利局面,但还远不到灭国之时,微臣提出四个紧急应对方案,可以立刻实施。”
“元帅请说!”
“第一,立刻和各部达成和解,同意他们的减税要求,并让他们明白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道理,必须让他们出兵;第二,立刻派大军赶赴边疆,阻击宋军北上,目前我们还有七万常备军,微臣建议留一万守京城,其余六万全部赶赴边疆,其中西凉府的两万军队,令副将英挺率领赶往会州,阻击熙河路的宋军,微臣率领其余四万军南下,分别驻守韦州和夏州;第三,立刻向金国求援,恳求金国出兵支援我们;第四,全面搜查兴庆府,严厉打击宋朝的斥候探子,不能让我们的情报再流失出去,以上四点,请陛下立刻批准!”
李乾顺看了看其他大臣,众人都缓缓点头,同意李察哥的四个紧急应对方案,李乾顺便毅然道:“就这么决定,立刻实施四个方案。”
.........
众人散去,李察哥刻意留下,他低声对李乾顺道:“臣弟怀疑梁王可能私通宋军。”
“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李乾顺不解问道。
“臣弟去年调查过几年来大量牛羊脂流失事件,后来我发现,这些牛羊脂全部被梁王低价买下,然后又高价卖到宋朝。”
李乾顺道:“这件事其实朕也知道,只能说他在利用职权谋私利,应该谈不上和宋军私通。”
“问题不在这里,和他做生意的商家是宝妍斋,他的牛羊脂全部卖给了宝妍斋,而宝妍斋的大东主正是李延庆的父亲。”
这个消息让李乾顺极为震惊,“这是真的吗?宝妍斋是李延庆父亲开的?”
李察哥点点头,“这在宋朝京城已经是家喻户晓的秘密,只是我们情报极为落后,才一直不知道李延庆和宝妍斋的关系,梁王从宝妍斋得了大量利益,他怎会不私通李延庆?”
李乾顺负手走了几步,忽然回头道:“你应该是看中了梁安仁的财富吧!”
“这也是一方面,我们急需军费。”
李乾顺沉思良久,国库空虚的危机终于战胜了感情,他点了点头,“这件事我就交给你了,只梁安仁肯交出全部钱财,就可以饶他一命,把他流放去北方戈壁。”
就连得到消息的齐王刘豫也恐慌起来,急忙以八百里加急快报方式向燕山府的完颜斜也汇报,恳求军队支援。
完颜斜也在数日后便得到了消息,这个消息令他大吃一惊,如果真是这样,不仅中原地区危险,就连河北恐怕也守不住了,目前金兵在中原地区不足万人,在河北地区约两万人。在燕山府驻兵五万人,而汉军却有二十万,但这二十万也是从去年开始刚刚才招募,战斗力比较薄弱,一旦李延庆大举向中原进军,后果不堪设想。
完颜斜也也知道金兵主力都在漠北草原,但他还是从两方面采取措施,一方面紧急向黄龙府求援,希望留守黄龙府的十万金兵赶来支援自己,另一方面派使者火速赶赴临安,质问大宋为什么要撕毁停战协议。
齐王刘豫也开始大举调动兵力,他将部署在汴京和京东两路的十余万大军立刻调往洛阳,由他儿子刘麟坐镇,死守函谷关。
且不说李延庆的战争动员令给中原地区带来轩然大波,就在李延庆颁布战争动员令的同时,一支三千人的宋军却进入横山大峡谷,迅速向虎啸峡方向进军。
横山大峡谷是宋夏之间的东路通道,李延庆第一次参加征伐西夏的战争就是从这里北上,而前年冬天李延庆率军反攻西夏,走的却是西线的葫芦水大峡谷,在那边先后攻克的赏移口和踏割寨两处险关要隘。
在随后的宋夏谈判中,双方关于赏移口和踏割寨的归属进行了激烈的交锋,西夏坚决不肯把这两座险关割让给宋朝,最后双方达成妥协,宋军从赏移口和踏割寨撤军,并彻底退出葫芦水大峡谷。
而西夏则将东线的横山大峡谷让给宋军,双方以大峡谷最北面的青岗峡入口为界,这样一来,宋军最北面的军寨就变成了青岗峡军寨,并在军寨中驻军一千人。
而西夏军则在数里外的薄乐城驻军三千人,和宋军对峙。
这支进入横山大峡谷的宋军便是赶去增援青岗峡军寨,一旦西夏发现宋军战争动员令的目标是指向西夏,他们必然会先下手为强,抢夺青岗峡军寨和横山大峡谷,宋军必须要抢先支援青岗峡军寨。
率领这支三千人队伍的大将是统制吴璘,吴璘是副都统吴阶的兄弟,也是一员文武双全的勇将,深得李延庆器重,任命他为豹韬卫副将。
在清冷的月光中,队伍没有休息,而是在月色中疾速行军,他们还带来了数十辆大车,里面满载着震天雷,这将是他们守住青岗峡军寨的倚凭。
“青岗峡军寨还有多远?”吴璘问道。
“启禀将军,还有三十里!”
“传我的命令,让弟兄们加把劲,争取天亮前抵达军寨,那时大家再好好休息。”
军队加快了速度,向三十里外的军寨疾速行军而去。
...........
二月二十七日,李延庆下达的战争动员令已进行了十天。
兴庆府,一支数百人的骑兵正从远处风驰电掣般奔驰而来,在官道上激起滚滚黄尘。
为首大将头戴金盔,正是西夏都元帅李察哥,李察哥此时正率领两万军队在西凉府镇压羌人造反,他接到了天子李乾顺的紧急鹰信,从西凉府疾速赶回来。
战马在官道上疾速奔驰,吓得路上的行人纷纷向两边躲闪,守西城门的士兵认出了李察哥,他们不敢阻拦,连忙催促城内的行人让道。
数百骑兵一阵风似的冲进了城内,马蹄声如雷,向皇宫疾奔而去,只片刻便抵达了皇宫前。
李察哥翻身下马,一名侍卫快步从宫内奔出来,“皇帝刚才还在问王爷到了没有?”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李察哥一边走,一边问道。
“陕西路那边情况不多,数十万宋军在延安府集结了,熙河路那边也有集结。”
李察哥一惊,停住脚步问道:“怎么在延安府集结才发现不对,之前没有任何消息吗?”
“之前也有消息,但大家都以为宋军要攻打中原,直到前几天他们在延安府集结,我们才发现不对。”
李察哥的心中紧张起来,现在是西夏内忧外患之时,有吐蕃、回鹘以及羌人的造反,又有党项其他七部联合起来要求降税,双方至今僵持不下,去年的税羊还没有上缴,西夏财力困窘之极,偏偏这个时候宋军北侵,他们显然很了解西夏的内部情况。
“在延安府集结究竟有几天了?”
“大概五天!”
李察哥心中迅速盘算,一般先是军队集结,然后是后勤物资运送集结,从京兆府和延安府的距离来看,大概需要十天左右。那么五天后宋军很可能就要大举北上了。
李察哥心急如焚,就不知他的皇兄有没有采取什么紧急应对措施?
片刻,他走进御书房,只见皇兄坐在桌案后,旁边还有七八名大臣,尚书令曹价、副相国王连凤、濮王李仁忠、卫王李至忠、梁王梁安仁以及兵部尚书英贵和户部尚书焦彦坚,他们似乎正在商议重要事情。
“微臣参见陛下!”李察哥上前行一礼。
“元帅来得正好,我们也正在紧急商议对策,你坐下吧!”
“陛下,情况微臣已知道一点,但微臣想知道,有没有采取紧急应对措施?”
“元帅的紧急应对措施是指什么?”
“微臣是指青岗峡和横山大峡谷,尤其是青岗峡军寨,战略意义极为重要。”
旁边英贵道:“我们已经令夏州都督撒金率五千军队前去攻打青岗峡,但现在还没有消息传来。”
李乾顺摆了摆手道:“现在不是考虑一城一寨得失的时候,而是西夏的危亡,李延庆出兵二十万北上,显然是为了灭国而来,尤其现在我们内忧外患,正是国力最羸弱之时,我们该怎么应对这个灭国的危局?”
户部尚书焦彦坚出列道:“陛下还记得辽宋燕山府之战吗?辽国已近灭国之际,却仍以数万哀兵一举击溃了数十万宋朝禁军,我们还有七万军队,还有最精锐的三万铁鹞子军,我们还可以和各部妥协,答应他们的条件,让他们出兵,在短时间内我们也能凑足二十万大军,陛下,我们形势虽然不利,但还远不到灭国之时。”
焦彦坚的意见得到了众臣的纷纷响应,李察哥道:“微臣也支持焦尚书的观点,我们只是面临前所未有的不利局面,但还远不到灭国之时,微臣提出四个紧急应对方案,可以立刻实施。”
“元帅请说!”
“第一,立刻和各部达成和解,同意他们的减税要求,并让他们明白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道理,必须让他们出兵;第二,立刻派大军赶赴边疆,阻击宋军北上,目前我们还有七万常备军,微臣建议留一万守京城,其余六万全部赶赴边疆,其中西凉府的两万军队,令副将英挺率领赶往会州,阻击熙河路的宋军,微臣率领其余四万军南下,分别驻守韦州和夏州;第三,立刻向金国求援,恳求金国出兵支援我们;第四,全面搜查兴庆府,严厉打击宋朝的斥候探子,不能让我们的情报再流失出去,以上四点,请陛下立刻批准!”
李乾顺看了看其他大臣,众人都缓缓点头,同意李察哥的四个紧急应对方案,李乾顺便毅然道:“就这么决定,立刻实施四个方案。”
.........
众人散去,李察哥刻意留下,他低声对李乾顺道:“臣弟怀疑梁王可能私通宋军。”
“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李乾顺不解问道。
“臣弟去年调查过几年来大量牛羊脂流失事件,后来我发现,这些牛羊脂全部被梁王低价买下,然后又高价卖到宋朝。”
李乾顺道:“这件事其实朕也知道,只能说他在利用职权谋私利,应该谈不上和宋军私通。”
“问题不在这里,和他做生意的商家是宝妍斋,他的牛羊脂全部卖给了宝妍斋,而宝妍斋的大东主正是李延庆的父亲。”
这个消息让李乾顺极为震惊,“这是真的吗?宝妍斋是李延庆父亲开的?”
李察哥点点头,“这在宋朝京城已经是家喻户晓的秘密,只是我们情报极为落后,才一直不知道李延庆和宝妍斋的关系,梁王从宝妍斋得了大量利益,他怎会不私通李延庆?”
李乾顺负手走了几步,忽然回头道:“你应该是看中了梁安仁的财富吧!”
“这也是一方面,我们急需军费。”
李乾顺沉思良久,国库空虚的危机终于战胜了感情,他点了点头,“这件事我就交给你了,只梁安仁肯交出全部钱财,就可以饶他一命,把他流放去北方戈壁。”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