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941 第九百三十三章 夜夺证据
- 942 第九百三十四章 连夜抓捕
- 943 第九百三十五章 孤注一掷
- 944 第九百三十六章 姗姗来迟
- 945 第九百三十七章 消息泄露
- 946 第九百三十八章 先发制人
- 947 第九百三十九章 朝野非议
- 948 第九百四十章 改投门庭
- 949 第九百四十一章 矛盾已深
- 950 第九百四十二章 重要议事
- 951 第九百四十三章 神秘火器
- 952 第九百四十四章 小魏掌柜
- 953 第九百四十五章 铠甲仪式
- 954 第九百四十六章 全力备战
- 955 第九百四十七章 紧急应对
- 956 第九百四十八章 灭国之战(一)
- 957 第九百四十九章 灭国之战(二)
- 958 第九百五十章 灭国之战(三)
- 959 第九百五十一章 灭国之战(四)
- 960 第九百五十二章 灭国之战(五)
- 961 第九百五十三章 灭国之战(六)
- 962 第九百五十四章 灭国之战(七)
- 963 第九百五十五章 灭国之战(八)
- 964 第九百五十六章 灭国之战(九)
- 965 第九百五十七章 灭国之战(十)
- 966 第九百五十八章 灭国之战(十一)
- 967 第九百五十九章 灭国之战(十二)
- 968 第九百六十章 灭国之战(十三)
- 969 第九百六十一章 灭国之战(十四)
- 970 第九百六十二章 灭国之战(十五)
- 971 第九百六十三章 灭国之战(十六)
- 972 第九百六十四章 灭国之战(十七)
- 973 第九百六十五章 灭国之战(十八)
- 974 第九百六十六章 灭国之战(十九)
- 975 第九百六十七章 灭国之战(二十)
- 976 第九百六十八章 灭国之战(二十一)
- 977 第九百六十七章 灭国之战(二十二)
- 978 第九百七十章 灭国之战(二十三)
- 979 第九百七十一章 灭国之战(二十四)
- 980 第九百七十二章 西夏灭国
- 981 第九百七十三章 城门冲突
- 982 第九百七十四章 三件急信
- 983 第九百七十五章 钦差到来
- 984 第九百七十六章 回京准备
- 985 第九百七十七章 鄂州访旧
- 986 第九百七十八章 最后一环
- 987 第九百七十九章 消息泄露
- 988 第九百八十章 城门遇刺
- 989 第九百八十一章 形势混乱
- 990 第九百八十二章 惊魂之变(上)
- 991 第九百八十三章 惊魂之变(中)
- 992 第九百八十四章 惊魂之变(下)
- 993 第九百八十五章 杀出重围
- 994 第九百八十六章 辞相摄政
- 995 第九百八十七章 高举大旗
- 996 第九百八十八章 内战爆发
- 997 第九百八十九章 长江拦截
- 998 第九百九十章 围城打援
- 999 第九百九十一章 望风而降
- 1000 第九百九十二章 高压监控
- 1001 第九百九十三章 范相议政
- 1002 第九百九十四章 主动出击
- 1003 第九百九十五章 走狗要烹
- 1004 第九百九十六章 临安投降
- 1005 第九百九十七章 再立新君
- 1006 第九百九十八章 当局者迷
- 1007 第九百九十九章 故人清照
- 1008 第一千章 家眷进京
- 1009 第一千零一章 分房方案
- 1010 第一千零二章 故友相聚
- 1011 第一千零三章 七大都统
- 1012 第一千零四章 梁山旧将
- 1013 第一千零五章 再举义旗
- 1014 第一千零六章 牵制力量
- 1015 第一千零七章 轻敌之患
- 1016 第一千零八章 夜战出击
- 1017 第一千零九章 关键一刀
- 1018 第一千零十章 被迫求援
- 1019 第一千零十一章 大名出兵
- 1020 第一千零十二章 调兵遣将
- 1021 第一千零十三章 夜袭大名
- 1022 第一千零十四章 横扫黄河
- 1023 第一千零十五章 措手不及
- 1024 第一千零十六章 大军杀至
- 1025 第一千零十七章 攻破徐州
- 1026 第一千零十八章 挥师北上
- 1027 第一千零十九章 三英拜主
- 1028 第一千零二十章 火烧任城
- 1029 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深宫白事
- 1030 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意外消息
- 1031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大举攻城(上)
- 1032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大举攻城(下)
- 1033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诛心之战
- 1034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汴梁哗变
- 1035 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新闻早报
- 1036 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赵氏皇族
- 1037 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兵指大同
- 1038 第一千零三十章 小股金兵
- 1039 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夜战金兵
- 1040 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大军北上
- 1041 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内讧爆发
- 1042 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冀军哗变
- 1043 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天赐良机
- 1044 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引金入瓮
- 1045 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清河大战(上)
- 1046 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清河大战(下)
- 1047 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青儿遇母
- 1048 第一千零四十章 西湖祭灵
- 1049 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名单风波
- 1050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草原来使
- 1051 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中原巡视
- 1052 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攻克燕京
- 1053 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高丽求援
- 1054 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北伐高丽(上)
- 1055 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北伐高丽(中)
- 1056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北伐高丽(下)
- 1057 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决战将至
- 1058 第一千零五十章 正式宣战
- 1059 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首战大定
- 1060 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女真内讧
- 1061 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金国投降
- 1062 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夜灭室韦【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九百四十三章 神秘火器
第九百四十三章 神秘火器
京兆军的火器研发以及试验地位于长安城以北二十里的灞水西岸,这里有一片小小的盆地,方圆约十里,四周山势连绵,山中多洞穴,空气也比较干燥,非常适合火器的制造和研发。
下午时分,在一千骑兵的护卫下,李延庆带着一班重臣来到了这里。
众人立刻被吸引住了,原来著名震天雷就是在这里制造出来,这时,远处传来‘轰隆!’一声闷响,天空却十分晴朗,没有任何下雨的迹象。
李延庆笑着对众人道:“这应该是在试验震天雷。”
刘韐疑惑地问道:“震天雷应该是很成熟的火器,还需要再继续试验吗?”
“当然需要,不断改变火药配方,让爆发的威力更强大,或者试验各种特色的震天雷,比如刚才的爆炸声在灞水那边炸响,很有可能是试验水中震天雷。”
“水中震天雷是什么模样?”吴阶好奇地问道。
“其实原理很简单,就是大木箱子,震天雷固定在箱子里内,点燃火绳后,将盖子盖上,然后放入水中,让它顺水漂流到河中央爆炸,一般是用来炸浮桥之类,炸船也可以,若回来时有时间,我带各位去看看,现在我们去靶场。”
这时,灞水方向又传来一声爆炸,激起一股白花花的河水,足有一丈余高。
众人都向爆炸方向望去,但靶场在另一个方向,只好等回来时看看有没有时间了。
不多时,众人便来到了靶场,这就是一处射箭场,在众人的记忆中,箭靶场是用来试验火器中的火箭、火鹞子或者最新的爆裂弩,爆裂弩也是年初出现的一种新式火器,就是一只两寸长的密封细竹筒,里面灌满了爆炸火药,威力很大,可以炸裂盾牌,里面掺有铁砂,爆炸时,铁砂子飞溅,对士兵眼睛也是一种潜在的伤害。
这种爆裂竹筒一般是捆在神臂弩或者守城弓的弩箭上,所以叫做爆裂弩,它其实是火药箭的升级版。
这时,正好有一排十名士兵正在半跪地射击,众人顿时被士兵手上火器吸引住了,竟然是一根六尺长的黑管子,只见一声令下,‘砰!砰!砰!’响声大作,铁管子口上冒出一股股白烟。
“这是什么?”众人惊讶地问道。
“这叫火铳!”
李延庆笑着给他们介绍道:“一种威力强大的射击武器,研制了整整六年才成功,关键是资材,开始是用生铁铸管,经历了各种失败后,才最终决定用铜管,易铸造、管中光滑,不容易炸管。”
李延庆取过一支火铳递给众人,“大家看看吧!”
从外形上来看,这已经不是历史上最初出现的火铳了,历史上的火铳就是出现在宋末元初,李延庆将它提前了一百多年,而且制作了精良的木制枪托,可以端着枪托射击,从外形上看,完全就是一把后世的火绳滑膛枪。
“它射出的是什么?”张叔夜问道。
李延庆从士兵手上取过一粒小指头大的铅弹,笑着对众人道:“就是它,杀伤距离二百步,比神臂弩略远一点,但破甲效果却比神臂弩更强。”
他见众人还是一头雾水,便笑着对一名士兵道:“你给大家示范一下!”
“遵令!”
士兵将铳管朝上,取出一管火药,管子是竹管,上面有盖子,一管火药正好是一次射击所需的爆炸火药,非常标准,士兵将一管火药全部倒入铳管中,抽出一根长铁条将火药捅紧,又将铅弹放进去。
他随即摆出射击支持,从腰间用勺子舀了一勺引火火药放入火药池中,取出一根五寸长的火绳插入火药池内,这时他从后腰抽出火折子一甩,火折子立刻燃了起来,士兵点燃火绳,收回火折子,立刻摆出了射击姿势,瞄准前方百步外的一个草人。
片刻,只听‘砰!’一声响,一股火星带着白烟从管口喷出,铅弹疾射而去,‘啪!’正中草人。
众人又一次看得目瞪口呆,半晌,李光结结巴巴道:“经略使,这太麻烦了吧!”
李延庆微微笑道:“看起来麻烦,但熟练了,其实和神臂弩一样,刚才只是展示给大家看,所以故意放慢动作,下面各位再看了一遍。”
还是同一个士兵,只见他灌药、上弹,填药、点火绳、射击,一气呵成,快得如行云流水,甚至比神臂弩射击还要快一点。
众人点点头,果然熟练以后不同凡响,看起来非常赏心悦目。
这时,李延庆一招手,“拿上来!”
两名士兵从百步外将草人靶抬了过来,草人靶上套有一件铠甲,这时,吴阶和徐徽言异口同声地惊呼道:“冷锻甲!”
众人眼睛一亮,原来这件黑黝黝的铠甲就是西夏最著名的冷锻甲了,据说极难打造,成功率很低,西夏近百年来也只打造了数千件,除了三千铁鹞子装备外,其余冷锻甲都流落在西夏的各贵族手中,没想到眼前居然会出现了一件。
李延庆给众人介绍,“这确实是冷锻甲,一套完整的冷锻甲包括骑兵铠甲和战马披甲,战马披甲比骑兵铠甲稍微弱一点,我没有能搞到,这件骑兵铠甲是我用了三千两银子通过黑党项的渠道从西夏一名破落贵族手中收购而来,大家请再仔细看一看!”
李延庆令士兵剥下冷锻甲展开给众人细看,只见厚厚的冷锻甲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洞,众人都愣住了,这是........
刘韐忽然反应过来,“这就是.....火铳打穿的?”
李延庆点点头,“一百五十步外打不穿,一百步便能打穿了,这就是我给大家说的对付铁鹞子的秘密武器。”
铁鹞子实际就是重甲骑兵,箭射不透,枪刺不穿,一直是宋军最害怕的一支西夏军队,现在终于有了克制它的武器,使众人看到了希望。
李延庆却笑而不语,其实不光火铳,爆城式震天雷也一样能大量杀伤铁鹞子,它的巨大冲击波绝对能震死铁鹞子骑兵,虽然没有试验过,但李延庆却充满了信心。
........
黄昏时分,张顺带着一名中年男子快步走进了经略府,后面两名士兵还抬着一口箱子,他们在院子里稍等了片刻,一名亲兵便将他们领进了李延庆的官房。
李延庆刚从火器试验场回来,正在摆弄从火器基地带回的一支火铳,其实就是火绳枪,李延庆很惊叹宋人高超的手工艺,居然能做出这么细长均匀的长铜管,研磨得异常细腻,据说做一根这样的铜管需要工匠耗费十天的时间,用了两年时间,工匠们才造出一千根铜管。
以现在工艺,做出内螺旋膛线是不太现实,但李延庆在考虑能不能做成燧发枪,以宋朝的工艺,应该是可行的,至于具体怎么做,李延庆不会太考虑,他只需提出思路,能工巧匠们自然会按照他的思路去琢磨完成。
这时,一名士兵在门口禀报,“斥候营张统制来了!”
“让他进来!”
片刻,张顺走了进来,单膝跪下行一礼,又给李延庆介绍自己身后的男子,“这就是黑党项会州酋长拓跋鲁,贺兰老剑兵器铺的东主。”
拓跋鲁连忙上前行礼,李延庆笑道:“不必客气,请坐!”
李延庆请拓跋鲁坐下,又让亲兵上茶,他微微笑道:“上次的冷锻甲让你们费心了!”
拓跋鲁连忙道:“小民这次又搞到一件冷锻甲,不知道李都统是否有兴趣?”
李延庆眼睛一亮,“带来了吗?”
“带来了!”
张顺连忙让士兵把箱子抬进来,打开箱子,里面果然是一件黑黝黝的冷锻甲,李延庆兴奋得直搓手,之前那一件他拿去试枪了,但他心中始终很遗憾,如果再搞到一件,他一定会用来研究仿造。
他一直想重建一支对付骑兵的重甲步兵,也就是唐朝的陌刀军,唐朝的陌刀锻造技术已经消失,但宋朝也有棹刀和三尖两刃刀,宋神宗时代还出现斩马剑,李延庆都仔细研究过,硬度足够了,但锋利度和耐用性都还差一点,直到他们破解了夏国剑的包金锻造方法,已经可以打造新的陌刀。
现在李延庆需要的是重甲,冷锻甲无疑就是最好的重甲,终于又得一件,如果可以破解,他便可以大量仿造了。
李延庆索性把冷锻甲抱在桌上放下,轻轻抚摸铠甲上冰冷的感觉,他忽然发现这件铠甲似乎从未穿过,而且制式也不一样,不是西夏人的盔甲,倒很像乌锤甲。
“这也是从那个破落贵族手中购得吗?”
拓跋鲁摇摇头,“这一件却是从熙河路一户羌人家中得到。”
李延庆一怔,似乎又想起什么,又连忙追问道:“莫非是青堂羌?”
冷锻甲并非西夏人发明,而是生活湟州一带的青堂羌祖传绝技,他们锻造的铠甲在宋朝也被视为宝器,叫做瘊子甲,《梦溪笔谈》中有详细锻造记录,但没有记全,导致宋朝锻造的铠甲没有青堂羌锻造的坚固,后来青堂羌被西夏军袭击,全部被掳去了西夏,这门锻甲技术就在西夏流传下来。
拓跋鲁点了点头,“正是青堂羌遗留的一支,他们已经近五十年没有锻造铠甲,不过冷锻甲的锻造方法他们依旧保留下来,这次小民带来了三个老者,他们能口述全套冷锻甲的锻造方法。”
李延庆大喜过望,真是天助他也,拿到冷锻甲的锻造方法,他便可以重建大宋重甲陌刀军了,何惧女真人的铁骑?
下午时分,在一千骑兵的护卫下,李延庆带着一班重臣来到了这里。
众人立刻被吸引住了,原来著名震天雷就是在这里制造出来,这时,远处传来‘轰隆!’一声闷响,天空却十分晴朗,没有任何下雨的迹象。
李延庆笑着对众人道:“这应该是在试验震天雷。”
刘韐疑惑地问道:“震天雷应该是很成熟的火器,还需要再继续试验吗?”
“当然需要,不断改变火药配方,让爆发的威力更强大,或者试验各种特色的震天雷,比如刚才的爆炸声在灞水那边炸响,很有可能是试验水中震天雷。”
“水中震天雷是什么模样?”吴阶好奇地问道。
“其实原理很简单,就是大木箱子,震天雷固定在箱子里内,点燃火绳后,将盖子盖上,然后放入水中,让它顺水漂流到河中央爆炸,一般是用来炸浮桥之类,炸船也可以,若回来时有时间,我带各位去看看,现在我们去靶场。”
这时,灞水方向又传来一声爆炸,激起一股白花花的河水,足有一丈余高。
众人都向爆炸方向望去,但靶场在另一个方向,只好等回来时看看有没有时间了。
不多时,众人便来到了靶场,这就是一处射箭场,在众人的记忆中,箭靶场是用来试验火器中的火箭、火鹞子或者最新的爆裂弩,爆裂弩也是年初出现的一种新式火器,就是一只两寸长的密封细竹筒,里面灌满了爆炸火药,威力很大,可以炸裂盾牌,里面掺有铁砂,爆炸时,铁砂子飞溅,对士兵眼睛也是一种潜在的伤害。
这种爆裂竹筒一般是捆在神臂弩或者守城弓的弩箭上,所以叫做爆裂弩,它其实是火药箭的升级版。
这时,正好有一排十名士兵正在半跪地射击,众人顿时被士兵手上火器吸引住了,竟然是一根六尺长的黑管子,只见一声令下,‘砰!砰!砰!’响声大作,铁管子口上冒出一股股白烟。
“这是什么?”众人惊讶地问道。
“这叫火铳!”
李延庆笑着给他们介绍道:“一种威力强大的射击武器,研制了整整六年才成功,关键是资材,开始是用生铁铸管,经历了各种失败后,才最终决定用铜管,易铸造、管中光滑,不容易炸管。”
李延庆取过一支火铳递给众人,“大家看看吧!”
从外形上来看,这已经不是历史上最初出现的火铳了,历史上的火铳就是出现在宋末元初,李延庆将它提前了一百多年,而且制作了精良的木制枪托,可以端着枪托射击,从外形上看,完全就是一把后世的火绳滑膛枪。
“它射出的是什么?”张叔夜问道。
李延庆从士兵手上取过一粒小指头大的铅弹,笑着对众人道:“就是它,杀伤距离二百步,比神臂弩略远一点,但破甲效果却比神臂弩更强。”
他见众人还是一头雾水,便笑着对一名士兵道:“你给大家示范一下!”
“遵令!”
士兵将铳管朝上,取出一管火药,管子是竹管,上面有盖子,一管火药正好是一次射击所需的爆炸火药,非常标准,士兵将一管火药全部倒入铳管中,抽出一根长铁条将火药捅紧,又将铅弹放进去。
他随即摆出射击支持,从腰间用勺子舀了一勺引火火药放入火药池中,取出一根五寸长的火绳插入火药池内,这时他从后腰抽出火折子一甩,火折子立刻燃了起来,士兵点燃火绳,收回火折子,立刻摆出了射击姿势,瞄准前方百步外的一个草人。
片刻,只听‘砰!’一声响,一股火星带着白烟从管口喷出,铅弹疾射而去,‘啪!’正中草人。
众人又一次看得目瞪口呆,半晌,李光结结巴巴道:“经略使,这太麻烦了吧!”
李延庆微微笑道:“看起来麻烦,但熟练了,其实和神臂弩一样,刚才只是展示给大家看,所以故意放慢动作,下面各位再看了一遍。”
还是同一个士兵,只见他灌药、上弹,填药、点火绳、射击,一气呵成,快得如行云流水,甚至比神臂弩射击还要快一点。
众人点点头,果然熟练以后不同凡响,看起来非常赏心悦目。
这时,李延庆一招手,“拿上来!”
两名士兵从百步外将草人靶抬了过来,草人靶上套有一件铠甲,这时,吴阶和徐徽言异口同声地惊呼道:“冷锻甲!”
众人眼睛一亮,原来这件黑黝黝的铠甲就是西夏最著名的冷锻甲了,据说极难打造,成功率很低,西夏近百年来也只打造了数千件,除了三千铁鹞子装备外,其余冷锻甲都流落在西夏的各贵族手中,没想到眼前居然会出现了一件。
李延庆给众人介绍,“这确实是冷锻甲,一套完整的冷锻甲包括骑兵铠甲和战马披甲,战马披甲比骑兵铠甲稍微弱一点,我没有能搞到,这件骑兵铠甲是我用了三千两银子通过黑党项的渠道从西夏一名破落贵族手中收购而来,大家请再仔细看一看!”
李延庆令士兵剥下冷锻甲展开给众人细看,只见厚厚的冷锻甲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洞,众人都愣住了,这是........
刘韐忽然反应过来,“这就是.....火铳打穿的?”
李延庆点点头,“一百五十步外打不穿,一百步便能打穿了,这就是我给大家说的对付铁鹞子的秘密武器。”
铁鹞子实际就是重甲骑兵,箭射不透,枪刺不穿,一直是宋军最害怕的一支西夏军队,现在终于有了克制它的武器,使众人看到了希望。
李延庆却笑而不语,其实不光火铳,爆城式震天雷也一样能大量杀伤铁鹞子,它的巨大冲击波绝对能震死铁鹞子骑兵,虽然没有试验过,但李延庆却充满了信心。
........
黄昏时分,张顺带着一名中年男子快步走进了经略府,后面两名士兵还抬着一口箱子,他们在院子里稍等了片刻,一名亲兵便将他们领进了李延庆的官房。
李延庆刚从火器试验场回来,正在摆弄从火器基地带回的一支火铳,其实就是火绳枪,李延庆很惊叹宋人高超的手工艺,居然能做出这么细长均匀的长铜管,研磨得异常细腻,据说做一根这样的铜管需要工匠耗费十天的时间,用了两年时间,工匠们才造出一千根铜管。
以现在工艺,做出内螺旋膛线是不太现实,但李延庆在考虑能不能做成燧发枪,以宋朝的工艺,应该是可行的,至于具体怎么做,李延庆不会太考虑,他只需提出思路,能工巧匠们自然会按照他的思路去琢磨完成。
这时,一名士兵在门口禀报,“斥候营张统制来了!”
“让他进来!”
片刻,张顺走了进来,单膝跪下行一礼,又给李延庆介绍自己身后的男子,“这就是黑党项会州酋长拓跋鲁,贺兰老剑兵器铺的东主。”
拓跋鲁连忙上前行礼,李延庆笑道:“不必客气,请坐!”
李延庆请拓跋鲁坐下,又让亲兵上茶,他微微笑道:“上次的冷锻甲让你们费心了!”
拓跋鲁连忙道:“小民这次又搞到一件冷锻甲,不知道李都统是否有兴趣?”
李延庆眼睛一亮,“带来了吗?”
“带来了!”
张顺连忙让士兵把箱子抬进来,打开箱子,里面果然是一件黑黝黝的冷锻甲,李延庆兴奋得直搓手,之前那一件他拿去试枪了,但他心中始终很遗憾,如果再搞到一件,他一定会用来研究仿造。
他一直想重建一支对付骑兵的重甲步兵,也就是唐朝的陌刀军,唐朝的陌刀锻造技术已经消失,但宋朝也有棹刀和三尖两刃刀,宋神宗时代还出现斩马剑,李延庆都仔细研究过,硬度足够了,但锋利度和耐用性都还差一点,直到他们破解了夏国剑的包金锻造方法,已经可以打造新的陌刀。
现在李延庆需要的是重甲,冷锻甲无疑就是最好的重甲,终于又得一件,如果可以破解,他便可以大量仿造了。
李延庆索性把冷锻甲抱在桌上放下,轻轻抚摸铠甲上冰冷的感觉,他忽然发现这件铠甲似乎从未穿过,而且制式也不一样,不是西夏人的盔甲,倒很像乌锤甲。
“这也是从那个破落贵族手中购得吗?”
拓跋鲁摇摇头,“这一件却是从熙河路一户羌人家中得到。”
李延庆一怔,似乎又想起什么,又连忙追问道:“莫非是青堂羌?”
冷锻甲并非西夏人发明,而是生活湟州一带的青堂羌祖传绝技,他们锻造的铠甲在宋朝也被视为宝器,叫做瘊子甲,《梦溪笔谈》中有详细锻造记录,但没有记全,导致宋朝锻造的铠甲没有青堂羌锻造的坚固,后来青堂羌被西夏军袭击,全部被掳去了西夏,这门锻甲技术就在西夏流传下来。
拓跋鲁点了点头,“正是青堂羌遗留的一支,他们已经近五十年没有锻造铠甲,不过冷锻甲的锻造方法他们依旧保留下来,这次小民带来了三个老者,他们能口述全套冷锻甲的锻造方法。”
李延庆大喜过望,真是天助他也,拿到冷锻甲的锻造方法,他便可以重建大宋重甲陌刀军了,何惧女真人的铁骑?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