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7 第六章 魔都孽缘
- 8 第七章 看洋人得收门票
- 9 第八章 巴富尔领事和宫慕久道台
- 10 第九章 未来的领事麦华陀
- 11 第十章 炮兵上尉到上海领事
- 12 第十一章 被怀疑的主神
- 13 第十二章 赵大买办
- 14 第十三章 工作似乎很简单
- 15 第十四章 赚大钱的机会
- 16 第十五章 代理一船货物
- 17 第十六章 大贵商行
- 18 第十七章 买茶叶
- 19 第十八章 茶栈
- 20 第十九章 报价方式
- 21 第二十章 茶叶贸易概况
- 22 第二十一章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 23 第二十二章 一万七千元的利润
- 24 第二十三章 洋布生意
- 25 第一章 史上最穷的主神
- 26 第二章 主神图书馆
- 27 第三章 奇遇:炼糖秘法
- 28 第四章 土红糖到白精糖
- 29 第五章 被退婚了
- 30 第六章 赚钱了,卖秘方否
- 31 第七章 五百两银子
- 32 第八章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
- 33 第九章 赵大贵的拜访
- 34 第十章 拜访英国领事
- 35 第十二章 魔都第一买办
- 36 第十三章 买办生涯
- 37 第十七章 茶叶生意概况
- 38 第二十二章 纯赚一万多两银子
- 39 第二十四章 火爆的洋布,纯赚五万银元
- 40 第二十五章 对近代洋布和土布贸易的考证
- 41 第二十七章 居然还要纳关税
- 42 第二十八章 关税争议
- 43 第二十九章 赵大贵的来历
- 44 第三十章 端茶送客
- 45 第三十一章 暴增的财富
- 46 第三十二章 三名气运之子的到访
- 47 第三十三章 买办们的同盟
- 48 第三十四章 一统买办界的野望
- 49 第三十五章 福威镖局,有佛堂吗
- 50 第三十六章 一箱手枪下湖州
- 51 第三十七章 湖州南浔的生丝买卖
- 52 第三十八章 生丝,最赚钱的生意
- 53 第三十九章 浙江丝威武
- 54 第四十章 纯赚十万两,再向湖州行
- 55 第四十一章 水匪袭击
- 56 第四十二章 大战前戏
- 57 第四十三章 真有武林高手
- 58 第四十四章 血神经和邓显
- 59 第四十五章 形势逆转,格杀邓显
- 60 第四十六章 围攻申无伤
- 61 第四十七章 紫郢剑对圣火令
- 62 第四十八章 发现超凡书籍
- 63 第四十九章 邓显的修行记忆
- 64 第五十章 血战养蛊之法
- 65 第五十一章 学会“血神经”的代价
- 66 第五十二章 隐患重重
- 67 第五十三章 财力暴增
- 68 第五十四章 处理霍大牙
- 69 第五十五章 情报不对等引发的惨案
- 70 第五十六章 心念通达
- 71 第五十八章 所谓天劫
- 72 第五十九章 提前到来的天劫
- 73 第六十章 魔神的垂青
- 74 第六十一章 渡劫成功和大堆收获
- 75 第六十二章 赵大贵的野望
- 76 第六十三章 苏州模式
- 77 第六十四章 风险和机遇并存
- 78 第六十五章 垄断到竞争
- 79 第六十六章 居然被催债
- 80 第六十七章 盛景下的隐患
- 81 第六十八章 库存过多,破产潮的征兆
- 82 第六十九章 忽悠,先从自家人开始
- 83 第七十章 赵大贵要修铁路
- 84 第七十一章 被人惦记
- 85 第七十二章 第一买办的野心
- 86 第七十三章 两家争做带头大哥
- 87 第七十四章 死道友不死贫道
- 88 第七十五章 金蝉脱壳
- 89 第七十六章 垄断租界的土地
- 90 第七十七章 三国租界那点破事
- 91 第七十八章 一统租界
- 92 第七十九章 改革商行,稳步发展
- 93 第八十章 墨海书馆和麦家圈
- 94 第八十一章 清朝的数学家
- 95 第八十二章 精通微积分的清朝数学家
- 96 “主神图书馆”正封推冲榜,请书友们试毒,兼回答部分问题
- 97 第八十三章 潜伏的大拿
- 98 第八十四章 专门传播西方科技的学校
- 99 第八十五章 隐藏职业之校长
- 100 第八十六章 影响力和实惠不可兼得
- 101 第八十七章 南下:买蒸汽轮船
- 102 第八十八章 定海:一角钱一亩的土地
- 103 第八十九章 还要建造船厂
- 104 第九十章 世界上最先进的螺旋桨蒸汽船
- 105 第九十一章 斯塔克的交易
- 106 第九十三章 可以兼并澳门造船厂
- 107 第九十四章 端走整个澳门造船业
- 108 第九十五章 数学家谢尔敦和杨威利
- 109 第九十六章 美国特使的数万本科技书籍
- 110 第九十七章 约见顾盛
- 111 第九十八章 一万两千本科技书籍到手
- 112 第九十九章 两广总督耆英
- 113 第一百章 大人说得有道理
- 114 第一百零一章 广州和佛山攻略
- 115 第一百零二章 吞噬鲸鱼
- 116 第一百零三章 血神经化万灵精血
- 117 第一百零四章 穴窍升到高维
- 118 第一百零五章 炼精化气,修行之门
- 119 第一百零六章 魔都布武
- 120 第一百零七章 要建第一家缫丝厂
- 121 第一百零八章 自己车出缫丝机
- 122 第一百零九章 真正的从零开始
- 123 第一百一十章 灵金五大功能的妙用
- 124 第一百一十一章 微米级尺寸控制
- 125 第一百一十二章 战略金手指
- 126 第一百一十三章 维度锁和基因锁并举
- 127 第一百一十四章 这一章不好起名字啊
- 128 第一百一十五章 两个好基友
- 129 第一百一十六 想做船长的男人
- 130 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星辰大海
- 131 第一百一十八章 程阿牛和赵铁柱
- 132 第一百一十九章 工人们的心思
- 133 第一百二十章 机械计算机的构想
- 134 第一百二十一章 巴贝奇的蒸汽机计算机
- 135 第一百二十二章 秘密泄露
- 136 第一百二十三章 现成的竹杠
- 137 第一百二十四章 机械的优美
- 138 第一百二十五章 旁敲侧击
- 139 第一百二十六章 开始有钱了
- 140 第一百二十七章 商战如火如荼
- 141 第一百二十八章 中日国运所系
- 142 第一百二十九章 蒸汽机缫丝机
- 143 第一百三十章 以牙还牙
- 144 第一百三十一章 生丝期货
- 145 第一百三十二章 灵金机械计算机
- 146 第一百三十三章 最后的疯狂
- 147 第一百三十四章 高手入侵
- 148 第一百三十五章 宗师境的真正实力
- 149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不情之请
- 150 第一百三十七章 哪来的大火
- 151 第一百三十八章 兑现提货单
- 152 第一百三十九章 崩盘开始
- 153 第一百四十章 我花开处百花杀,萧条啊
- 154 第一百四十一章 义升行的末路
- 155 第一百四十二章 所有人都在求助
- 156 第一百四十三章 出手帮忙的条件
- 157 第一百四十四章 怎么才能利益最大化
- 158 第一百四十五章 白送过来的竹杠
- 159 第一百四十六章 幕后之间的谈判
- 160 第一百四十七章 根本的利益冲突
- 161 第一百四十八章 幕后之间的交易
- 162 第一百四十九章 成王败寇
- 163 第一百五十章 没有现金,只有厂丝
- 164 第一百五十一章 赵大贵在下一盘大棋
- 165 第一百五十二章 年赚两百万的目标
- 166 第一百五十三章 布置外围
- 167 第一百五十四章 还是要多占地盘
- 168 第一百五十五章 私铸银元和毁钱铸铜
- 169 第一百五十六章 武装力量
- 170 第一百五十七章 组建军队,剿灭海盗
- 171 第一百五十八章 这算是乌龙吗
- 172 第一百五十九章 八百保安团
- 173 第一百六十章 震慑新兵
- 174 第一百六十一章 调教
- 175 第一百六十二章 宫慕久的忧虑
- 176 第一百六十三章 白沙岛第一战
- 177 第一百六十四章 真正的碾压
- 178 第一百六十五章 英国人吃了大亏
- 179 第一百六十六章 必须独立出兵
- 180 第一百六十七章 神兽八岐大蛇
- 181 第一百六十八章 进攻桃花岛
- 182 第一百六十九章 军舰大战神兽
- 183 第一百七十章 追杀海盗
- 184 第一百七十一章 海盗首领的逆袭
- 185 第一百七十二章 诡异的结局
- 186 第一百七十三章 桃花岛的收获
- 187 第一百七十四章 炼气化神,开辟识海
- 188 “”主神图书馆“”完结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十六章 大贵商行
第十六章 大贵商行
“那也是应该的。”巴富尔领事严肃地回答。
事实上,按照巴富尔真正的心意,是不愿意这么快就让赵大贵接触这么大的生意,一开始就牵扯到价值十多万元的生意里来。
如果可以,多考验一下,然后从小生意开始做起,慢慢做大,那样更合理一些,真要有什么纰漏,也能及时补救。
虽说这段时间领事馆的所有职员和借住的所有外国人都对赵大贵赞美有加,说他是难得不抽烟不酗酒,账目清晰,也不捞好处的实诚人,甚至麦华陀都回复说没有发现赵大贵跟什么可疑人物接触(巴富尔语:见鬼,这小伙子真去监视人去了),但对一个不知底细,而且几乎是倒贴上来的人,还是谨慎一点好一些。
不过,涉及到本埠开放以来的第一个生意,巴富尔手下实在没人可用,只能把赵大贵推出来。
赵大贵出去,好歹能买些货物回来,其他英国人出去,甚至不知道大宗货物应该去哪里交易(这跟到集市上买一两斤茶叶又不一样),更不知道交易环节中的种种限制和陷阱(说实话赵大贵也不知道),那就更不能指望了。
“我就给你注册一家商行吧,不知道你想给商行取什么名字呢?”
“就叫大贵商行吧。”
于是,巴富尔领事拿起鹅毛笔,在几张纸上书写一下,然后又给大贵递上一张写好文字的纸张,算是颁发营业执照了。
凯利特船长在一旁看完这一套流程,嘴角却不由得抽搐了一下,这所谓的商行都到这时候了才开始建立,这也太儿戏了点吧。
事实上,当初赵大贵跟巴富尔说要在领事馆注册商行,很是给领事出了个难题。
按照领事馆的职责,本来就有让本地经商的英国商行注册,甚至帮忙跟本地政府报关和纳税的业务,但问题是赵大贵不是英国人,而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虽说英国从东印度公司时代起就跟中国有大量的商业往来,但希望在英国领事这边注册商行的中国人,这赵大贵还是头一个。
巴富尔想帮赵大贵办理商行,一点前例和规定都没有,算是凭空出现的业务。
好在巴富尔不是迂腐之人,想到不管是英国商人还是中国商人,要交税什么的都会清朝官府办理,跟英国领事馆没有多少金钱来往,便创造性地按照英国商行注册的范例,记录下“大贵商行”的名字,然后给赵大贵发放英文书写的简单文献,确认了“注册”这一事实的存在。
这样一来,“大贵商行”的注册行为的法理性其实很可疑,既不算是清国的商行,也不算是英国的商行,只是向英国领事馆注明在本地营业的商业组织而已。
这一点,领事清楚,赵大贵清楚,但都不约而同地回避有关大贵商行实际性质和地位的商讨。
出于英国人的严谨性,巴富尔事后在领事工作备忘录中提到这一事件,还向外交部申请说鉴于有心向大英帝国的中国商人希望在领事馆注册登记这一新鲜事物,希望本部能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和章程等,只可惜这些很快就埋没在故纸堆里,过了很久才让人找到。
不管怎样,后世赫赫有名的大贵商行就此宣告成立,而且从一开始就是既不归清政府管理,也不归英国政府管辖的三无黑户。
(知了注:按照这时代的习俗,领事馆自然不向到中国的本国商人征收税款,只有商船到达英国后由英国当地税务部门收税;后世也是一样)
这时代中国的关税收取方式很有意思,因为清廷官员向来不愿意过多涉入到夷务,因此外国商船到中国做生意的时候,要到本国领事处申报进出口货物种类和价值,并按此纳税。
是个人都能明白这种类似君子协定的做法有多大副作用,而且英国人方面没过几年也琢磨过来,这样一来只有英国商人在纳关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商人,没有正规的领事机构,反而不用缴纳任何关税。
1851年8月14日,英国驻上海领事阿礼国向刚上任不久的上海道台吴健彰发布照会,说“最近奉到英国政府训令...阁下...不向本领事馆寻求任何违章及走私的情报。
...贵道台将明白了解英国政府并不为英国商人要求任何特殊权利,而只要求英商取得和其他外商同样的待遇...中国官吏不能够一面容忍或默许其他外商的逃税,而一面对英国公民采取不同的行动。”
通过这项照会,英国的商人们跟其他国家的商人一样,获得不需要向任何组织机构提供进出口货物信息,从而正大光明走私的权利。
如果有人认为中国的关税权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以后,因为吴健彰签署各种卖国协议才丧失的话,就会明白这项权力和利益,早在清政府还算正常执政的时候,就已经损失殆尽,而且这本身跟吴健彰没有多大关系。
接下来,赵大贵便以大贵商行的名义,跟凯利特船长签署了一份货物代理协议,算是正式拿到了代理权。
不过,这份代理协议更多倾向于一种君子协定,既没有约定具体的价格,也没有违约责任和惩罚等,最多算是备忘录。
事实上,在这个时间点,不管赵大贵还是凯利特船长都没法签署什么正规协议,一呢赵大贵的商行未免儿戏了些,一点信用都没有,二呢船长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向这位很会说英语的中国人期待些什么。
有一个好消息是,按照惯例船长给赵大贵支付了两百银元,算是初期的活动经费,这笔钱要在以后生意全部达成后扣除的,不过对此时的赵大贵而言,依然是一笔很有用的资金。
因此,赵大贵虽然感觉有些惊讶,但还是很高兴地笑纳了。
接着,赵大贵便告辞出门,去找所谓的本地茶商商量生意去了,只留下巴富尔跟船长在屋里,面面相觑。
“领事先生,这位赵买办做事靠不靠谱呢,怎么连商行都是今天才注册成立呢?”船长不安地问道。
说实话,船长觉得自己有些被误导了,一开始发现赵大贵的头衔是买办,就以为是广州那种历史悠久、实力庞大的专业买办,如今看来完全不是。
至于巴富尔领事,自然是一脸的苦笑,心想你问我,我还不知道问谁去呢。
事实上,按照巴富尔真正的心意,是不愿意这么快就让赵大贵接触这么大的生意,一开始就牵扯到价值十多万元的生意里来。
如果可以,多考验一下,然后从小生意开始做起,慢慢做大,那样更合理一些,真要有什么纰漏,也能及时补救。
虽说这段时间领事馆的所有职员和借住的所有外国人都对赵大贵赞美有加,说他是难得不抽烟不酗酒,账目清晰,也不捞好处的实诚人,甚至麦华陀都回复说没有发现赵大贵跟什么可疑人物接触(巴富尔语:见鬼,这小伙子真去监视人去了),但对一个不知底细,而且几乎是倒贴上来的人,还是谨慎一点好一些。
不过,涉及到本埠开放以来的第一个生意,巴富尔手下实在没人可用,只能把赵大贵推出来。
赵大贵出去,好歹能买些货物回来,其他英国人出去,甚至不知道大宗货物应该去哪里交易(这跟到集市上买一两斤茶叶又不一样),更不知道交易环节中的种种限制和陷阱(说实话赵大贵也不知道),那就更不能指望了。
“我就给你注册一家商行吧,不知道你想给商行取什么名字呢?”
“就叫大贵商行吧。”
于是,巴富尔领事拿起鹅毛笔,在几张纸上书写一下,然后又给大贵递上一张写好文字的纸张,算是颁发营业执照了。
凯利特船长在一旁看完这一套流程,嘴角却不由得抽搐了一下,这所谓的商行都到这时候了才开始建立,这也太儿戏了点吧。
事实上,当初赵大贵跟巴富尔说要在领事馆注册商行,很是给领事出了个难题。
按照领事馆的职责,本来就有让本地经商的英国商行注册,甚至帮忙跟本地政府报关和纳税的业务,但问题是赵大贵不是英国人,而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虽说英国从东印度公司时代起就跟中国有大量的商业往来,但希望在英国领事这边注册商行的中国人,这赵大贵还是头一个。
巴富尔想帮赵大贵办理商行,一点前例和规定都没有,算是凭空出现的业务。
好在巴富尔不是迂腐之人,想到不管是英国商人还是中国商人,要交税什么的都会清朝官府办理,跟英国领事馆没有多少金钱来往,便创造性地按照英国商行注册的范例,记录下“大贵商行”的名字,然后给赵大贵发放英文书写的简单文献,确认了“注册”这一事实的存在。
这样一来,“大贵商行”的注册行为的法理性其实很可疑,既不算是清国的商行,也不算是英国的商行,只是向英国领事馆注明在本地营业的商业组织而已。
这一点,领事清楚,赵大贵清楚,但都不约而同地回避有关大贵商行实际性质和地位的商讨。
出于英国人的严谨性,巴富尔事后在领事工作备忘录中提到这一事件,还向外交部申请说鉴于有心向大英帝国的中国商人希望在领事馆注册登记这一新鲜事物,希望本部能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和章程等,只可惜这些很快就埋没在故纸堆里,过了很久才让人找到。
不管怎样,后世赫赫有名的大贵商行就此宣告成立,而且从一开始就是既不归清政府管理,也不归英国政府管辖的三无黑户。
(知了注:按照这时代的习俗,领事馆自然不向到中国的本国商人征收税款,只有商船到达英国后由英国当地税务部门收税;后世也是一样)
这时代中国的关税收取方式很有意思,因为清廷官员向来不愿意过多涉入到夷务,因此外国商船到中国做生意的时候,要到本国领事处申报进出口货物种类和价值,并按此纳税。
是个人都能明白这种类似君子协定的做法有多大副作用,而且英国人方面没过几年也琢磨过来,这样一来只有英国商人在纳关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商人,没有正规的领事机构,反而不用缴纳任何关税。
1851年8月14日,英国驻上海领事阿礼国向刚上任不久的上海道台吴健彰发布照会,说“最近奉到英国政府训令...阁下...不向本领事馆寻求任何违章及走私的情报。
...贵道台将明白了解英国政府并不为英国商人要求任何特殊权利,而只要求英商取得和其他外商同样的待遇...中国官吏不能够一面容忍或默许其他外商的逃税,而一面对英国公民采取不同的行动。”
通过这项照会,英国的商人们跟其他国家的商人一样,获得不需要向任何组织机构提供进出口货物信息,从而正大光明走私的权利。
如果有人认为中国的关税权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以后,因为吴健彰签署各种卖国协议才丧失的话,就会明白这项权力和利益,早在清政府还算正常执政的时候,就已经损失殆尽,而且这本身跟吴健彰没有多大关系。
接下来,赵大贵便以大贵商行的名义,跟凯利特船长签署了一份货物代理协议,算是正式拿到了代理权。
不过,这份代理协议更多倾向于一种君子协定,既没有约定具体的价格,也没有违约责任和惩罚等,最多算是备忘录。
事实上,在这个时间点,不管赵大贵还是凯利特船长都没法签署什么正规协议,一呢赵大贵的商行未免儿戏了些,一点信用都没有,二呢船长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向这位很会说英语的中国人期待些什么。
有一个好消息是,按照惯例船长给赵大贵支付了两百银元,算是初期的活动经费,这笔钱要在以后生意全部达成后扣除的,不过对此时的赵大贵而言,依然是一笔很有用的资金。
因此,赵大贵虽然感觉有些惊讶,但还是很高兴地笑纳了。
接着,赵大贵便告辞出门,去找所谓的本地茶商商量生意去了,只留下巴富尔跟船长在屋里,面面相觑。
“领事先生,这位赵买办做事靠不靠谱呢,怎么连商行都是今天才注册成立呢?”船长不安地问道。
说实话,船长觉得自己有些被误导了,一开始发现赵大贵的头衔是买办,就以为是广州那种历史悠久、实力庞大的专业买办,如今看来完全不是。
至于巴富尔领事,自然是一脸的苦笑,心想你问我,我还不知道问谁去呢。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