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序章 史上最穷的主神
- 2 第一章 魔都和开埠
- 3 第二章 乔装打扮进魔都
- 4 第三章 形势严峻
- 5 第四章 赚钱无门
- 6 第五章 去英国领事馆
- 7 第六章 魔都孽缘
- 8 第七章 看洋人得收门票
- 9 第八章 巴富尔领事和宫慕久道台
- 10 第九章 未来的领事麦华陀
- 11 第十章 炮兵上尉到上海领事
- 12 第十一章 被怀疑的主神
- 13 第十二章 赵大买办
- 14 第十三章 工作似乎很简单
- 15 第十四章 赚大钱的机会
- 16 第十五章 代理一船货物
- 17 第十六章 大贵商行
- 18 第十七章 买茶叶
- 19 第十八章 茶栈
- 20 第十九章 报价方式
- 21 第二十章 茶叶贸易概况
- 22 第二十一章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 23 第二十二章 一万七千元的利润
- 24 第二十三章 洋布生意
- 25 第一章 史上最穷的主神
- 26 第二章 主神图书馆
- 27 第三章 奇遇:炼糖秘法
- 28 第四章 土红糖到白精糖
- 29 第五章 被退婚了
- 30 第六章 赚钱了,卖秘方否
- 31 第七章 五百两银子
- 32 第八章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
- 33 第九章 赵大贵的拜访
- 34 第十章 拜访英国领事
- 35 第十二章 魔都第一买办
- 36 第十三章 买办生涯
- 37 第十七章 茶叶生意概况
- 38 第二十二章 纯赚一万多两银子
- 39 第二十四章 火爆的洋布,纯赚五万银元
- 40 第二十五章 对近代洋布和土布贸易的考证
- 41 第二十七章 居然还要纳关税
- 42 第二十八章 关税争议
- 43 第二十九章 赵大贵的来历
- 44 第三十章 端茶送客
- 45 第三十一章 暴增的财富
- 46 第三十二章 三名气运之子的到访
- 47 第三十三章 买办们的同盟
- 48 第三十四章 一统买办界的野望
- 49 第三十五章 福威镖局,有佛堂吗
- 50 第三十六章 一箱手枪下湖州
- 51 第三十七章 湖州南浔的生丝买卖
- 52 第三十八章 生丝,最赚钱的生意
- 53 第三十九章 浙江丝威武
- 54 第四十章 纯赚十万两,再向湖州行
- 55 第四十一章 水匪袭击
- 56 第四十二章 大战前戏
- 57 第四十三章 真有武林高手
- 58 第四十四章 血神经和邓显
- 59 第四十五章 形势逆转,格杀邓显
- 60 第四十六章 围攻申无伤
- 61 第四十七章 紫郢剑对圣火令
- 62 第四十八章 发现超凡书籍
- 63 第四十九章 邓显的修行记忆
- 64 第五十章 血战养蛊之法
- 65 第五十一章 学会“血神经”的代价
- 66 第五十二章 隐患重重
- 67 第五十三章 财力暴增
- 68 第五十四章 处理霍大牙
- 69 第五十五章 情报不对等引发的惨案
- 70 第五十六章 心念通达
- 71 第五十八章 所谓天劫
- 72 第五十九章 提前到来的天劫
- 73 第六十章 魔神的垂青
- 74 第六十一章 渡劫成功和大堆收获
- 75 第六十二章 赵大贵的野望
- 76 第六十三章 苏州模式
- 77 第六十四章 风险和机遇并存
- 78 第六十五章 垄断到竞争
- 79 第六十六章 居然被催债
- 80 第六十七章 盛景下的隐患
- 81 第六十八章 库存过多,破产潮的征兆
- 82 第六十九章 忽悠,先从自家人开始
- 83 第七十章 赵大贵要修铁路
- 84 第七十一章 被人惦记
- 85 第七十二章 第一买办的野心
- 86 第七十三章 两家争做带头大哥
- 87 第七十四章 死道友不死贫道
- 88 第七十五章 金蝉脱壳
- 89 第七十六章 垄断租界的土地
- 90 第七十七章 三国租界那点破事
- 91 第七十八章 一统租界
- 92 第七十九章 改革商行,稳步发展
- 93 第八十章 墨海书馆和麦家圈
- 94 第八十一章 清朝的数学家
- 95 第八十二章 精通微积分的清朝数学家
- 96 “主神图书馆”正封推冲榜,请书友们试毒,兼回答部分问题
- 97 第八十三章 潜伏的大拿
- 98 第八十四章 专门传播西方科技的学校
- 99 第八十五章 隐藏职业之校长
- 100 第八十六章 影响力和实惠不可兼得
- 101 第八十七章 南下:买蒸汽轮船
- 102 第八十八章 定海:一角钱一亩的土地
- 103 第八十九章 还要建造船厂
- 104 第九十章 世界上最先进的螺旋桨蒸汽船
- 105 第九十一章 斯塔克的交易
- 106 第九十三章 可以兼并澳门造船厂
- 107 第九十四章 端走整个澳门造船业
- 108 第九十五章 数学家谢尔敦和杨威利
- 109 第九十六章 美国特使的数万本科技书籍
- 110 第九十七章 约见顾盛
- 111 第九十八章 一万两千本科技书籍到手
- 112 第九十九章 两广总督耆英
- 113 第一百章 大人说得有道理
- 114 第一百零一章 广州和佛山攻略
- 115 第一百零二章 吞噬鲸鱼
- 116 第一百零三章 血神经化万灵精血
- 117 第一百零四章 穴窍升到高维
- 118 第一百零五章 炼精化气,修行之门
- 119 第一百零六章 魔都布武
- 120 第一百零七章 要建第一家缫丝厂
- 121 第一百零八章 自己车出缫丝机
- 122 第一百零九章 真正的从零开始
- 123 第一百一十章 灵金五大功能的妙用
- 124 第一百一十一章 微米级尺寸控制
- 125 第一百一十二章 战略金手指
- 126 第一百一十三章 维度锁和基因锁并举
- 127 第一百一十四章 这一章不好起名字啊
- 128 第一百一十五章 两个好基友
- 129 第一百一十六 想做船长的男人
- 130 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星辰大海
- 131 第一百一十八章 程阿牛和赵铁柱
- 132 第一百一十九章 工人们的心思
- 133 第一百二十章 机械计算机的构想
- 134 第一百二十一章 巴贝奇的蒸汽机计算机
- 135 第一百二十二章 秘密泄露
- 136 第一百二十三章 现成的竹杠
- 137 第一百二十四章 机械的优美
- 138 第一百二十五章 旁敲侧击
- 139 第一百二十六章 开始有钱了
- 140 第一百二十七章 商战如火如荼
- 141 第一百二十八章 中日国运所系
- 142 第一百二十九章 蒸汽机缫丝机
- 143 第一百三十章 以牙还牙
- 144 第一百三十一章 生丝期货
- 145 第一百三十二章 灵金机械计算机
- 146 第一百三十三章 最后的疯狂
- 147 第一百三十四章 高手入侵
- 148 第一百三十五章 宗师境的真正实力
- 149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不情之请
- 150 第一百三十七章 哪来的大火
- 151 第一百三十八章 兑现提货单
- 152 第一百三十九章 崩盘开始
- 153 第一百四十章 我花开处百花杀,萧条啊
- 154 第一百四十一章 义升行的末路
- 155 第一百四十二章 所有人都在求助
- 156 第一百四十三章 出手帮忙的条件
- 157 第一百四十四章 怎么才能利益最大化
- 158 第一百四十五章 白送过来的竹杠
- 159 第一百四十六章 幕后之间的谈判
- 160 第一百四十七章 根本的利益冲突
- 161 第一百四十八章 幕后之间的交易
- 162 第一百四十九章 成王败寇
- 163 第一百五十章 没有现金,只有厂丝
- 164 第一百五十一章 赵大贵在下一盘大棋
- 165 第一百五十二章 年赚两百万的目标
- 166 第一百五十三章 布置外围
- 167 第一百五十四章 还是要多占地盘
- 168 第一百五十五章 私铸银元和毁钱铸铜
- 169 第一百五十六章 武装力量
- 170 第一百五十七章 组建军队,剿灭海盗
- 171 第一百五十八章 这算是乌龙吗
- 172 第一百五十九章 八百保安团
- 173 第一百六十章 震慑新兵
- 174 第一百六十一章 调教
- 175 第一百六十二章 宫慕久的忧虑
- 176 第一百六十三章 白沙岛第一战
- 177 第一百六十四章 真正的碾压
- 178 第一百六十五章 英国人吃了大亏
- 179 第一百六十六章 必须独立出兵
- 180 第一百六十七章 神兽八岐大蛇
- 181 第一百六十八章 进攻桃花岛
- 182 第一百六十九章 军舰大战神兽
- 183 第一百七十章 追杀海盗
- 184 第一百七十一章 海盗首领的逆袭
- 185 第一百七十二章 诡异的结局
- 186 第一百七十三章 桃花岛的收获
- 187 第一百七十四章 炼气化神,开辟识海
- 188 “”主神图书馆“”完结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九章 未来的领事麦华陀
第九章 未来的领事麦华陀
“你们看,这些就是洋人,一个个高鼻深目,头发都是带色的,就跟个妖怪似的。”老王得意洋洋地介绍。
赵大贵撇了撇嘴,这有什么稀奇的,现代社会随便打开电视机都能看到。
不过,见识广博的主神对这些西方人有些无动于衷,对陈小二这样的原住民来说,眼前的景象还是很有冲击力的。
“这洋人果然稀奇,真正的赤佬。”陈小二一脸震惊地说道。
“那边还有个洗脸的洋人,你们可以过去仔细看。
不过记住了,不要弄出太大动静,把人惊住了。”老王以一副我服务良好的态度说道,不过这服务似乎也太好了一点。
陈小二果然过去,还有些不知轻重,想伸手摸人膝盖,还好赵大贵眼疾手快,忙上前拉住他的手。
不过,这已经有些晚了,那个洗脸的洋人早就觉到有人过来,而且不凑巧的是,这还是一位能说中国话的洋人。
“你们这是怎么回事儿,一天到晚就带不相干的人过来,还讲不讲一点礼貌了?”那名洋人抬起头来,指着老王,愤怒地说道。
“怎么,这洋人还会说话?”陈小二一脸惊恐地退了下来,躲到赵大贵身后。
“是我家亲戚,从老家过来看我,我正要带他们到我那里去呢,只是路过而已。”老王呵呵一笑,很滚刀肉地说道。
只是,这种说法显然骗不过这名洋人,只见对方一脸愤怒地望着老王和赵大贵等人,看来早就明白老王做的是什么勾当了。
赵大贵一看就知道不好,他今天过来是有很重要的事情的,不是要惹人生气的。
“Sorry, Sir,I came here today is to meet the consul, I would like to apologize if it offended you anyway.(对不起,先生,我今天过来是想求见领事先生,如果我对您有所冒犯,还请原谅。)”赵大贵立即上前,飙起自觉还算正宗的英语来。
没想到他这一说话,居然将在场三个人都给惊住了,不管是那位高鼻深目的洋人,还是老王和陈小二,都吃惊地看向赵大贵。
“You can speak English?(你会说英语?)”那名洋人吃惊地问道。
赵大贵直到此时才注意到对方相当年轻,看起来只有二十岁左右,如果是在现代社会,也就是个大二学生。
“你会说洋人的话?”更惊讶的是老王和陈小二,发现自己的同伴居然会说妖怪似的洋人的话,似乎让他们非常吃惊,几乎是一起出声问道。
“我幼时遇到过一位传教士,多少学过一点英语。(好吧,英语就飙到这儿吧)”赵大贵用中文回答,算是同时回答三个人的疑惑,心里不无一些得意。
就算没有主神图书馆赋予的语言神通,在前后学过十年以上英语的赵大贵,这这时代的中国人当中,也是顶尖的外语人才,而且是全中国都数一数二的那种。
“那还真是少见。对了,在下是Walter Henry Medhurst,中文名叫麦华陀,很荣幸见到阁下。”年轻的洋人呆了一下,便满脸笑容地说道。
“久仰大名,在下姓赵名大贵,很荣幸见到阁下。”赵大贵同样微笑着说道,同时伸出手,与对方握起手来。
“您如果想会见领事先生的话,就跟我一起走吧,我可以领您过去见他。”麦华陀带着外交人员特有的彬彬有礼说道,并向赵大贵指出领事办公室所在的方向。
“那就叨扰了。”赵大贵回答。
到了这时候,老王和陈小二的存在就没什么意义了,赵大贵便掏出一百万钱递给陈小二,算是谢礼,然后让他自行回去。
接着,赵大贵便跟麦华陀一起,到巴富尔办公的房间走去。
赵大贵对麦华陀说久仰大名,并不全是客套话,但凡对中国近代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会对麦华陀及其父麦都思有所了解的。
麦华陀的父亲麦都思(也叫Waler Henry Medhurst)是很早就来华的著名传教士,后来在中国传播最广的中文圣经正是在他的主持下完成翻译的,而且他还是著名的“墨海书馆”的创办人,与李善兰、徐寿、华蘅芳等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墨海书馆”是西方人在中国开办的第一家出版机构,翻译和传播大量宗教类书籍和西方科学书籍,对中国近代新闻业的发展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太平天国的干王洪仁玕也曾在墨海书馆工作过。
除此之外,麦都思还将自己原来在定海开办的医院搬到上海来,取名基督教医院,是如今仁济医院的前身。
总而言之,麦都思对中国学者了解和学习西方文化和科技,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同时也是中国第一次教案“青浦教案”的三名传教士之一。
麦华陀作为麦都思的儿子,其本身经历也有很多传奇色彩。
麦华陀出生于1823年,1839年来华在澳门学习多种语言,与1840年10月刚刚十七岁的时候成为英国在华商务总监督与全权代表(没错,这才是义律的职务正式名称)义律的秘书之一,在鸦片战争期间先后成为海军少将乔治.伊利亚特和远征军司令璞鼎查的随员。
在签署“南京条约”的时候,麦华陀是璞鼎查带的四名翻译之一,考虑到他当时的年纪只有十九岁,可以称得上是少年有成了。
从1843年开始,麦华陀成为上海领事巴富尔的随员到上海,参加一系列重要协议的签订。
之后,麦华陀在1854年成为福州领事,1860年开始任上海代理领事和领事,1865年成为汉口领事,1868年复任上海领事,1870年起任上海永久领事(见鬼,这是什么职位),1877年退休回国并获得爵位。
在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麦都思是传教士中难得的尊重中国人民,也愿意向中国人传播西方先进科学的开明人士,但他对儿子先后在多名英国远征军指挥官手下当随员,似乎也没有任何意见。
上帝的归于上帝,阿提拉的归于阿提拉,即如是也。
有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可能值得提一下,麦华陀是试图在中国推广铁路的重要人物,为此不惜采用近乎欺骗的方法,以修建道路的名义购买土地,然后却转而扑上铁轨,修建一条上海租界到吴淞镇的铁路,并于1876年正式通车。
当然,这条铁路下场并不好,清廷以举国之力加以反对,就是号称开明的洋务名臣沈葆桢也认为洋人此举是对清廷官僚体系的侮辱,后来清廷话二十八万五千两的高价买下已经铺好开通的14.5公里长铁路,然后又把铁轨拆下来,跟火车头等部分机器一起,运到大员岛去了。
不过,无论麦华陀日后在官场上的成就如何,中国近代史上的评价如何,1843年的麦华陀只是一名二十岁的年轻人而已。
赵大贵撇了撇嘴,这有什么稀奇的,现代社会随便打开电视机都能看到。
不过,见识广博的主神对这些西方人有些无动于衷,对陈小二这样的原住民来说,眼前的景象还是很有冲击力的。
“这洋人果然稀奇,真正的赤佬。”陈小二一脸震惊地说道。
“那边还有个洗脸的洋人,你们可以过去仔细看。
不过记住了,不要弄出太大动静,把人惊住了。”老王以一副我服务良好的态度说道,不过这服务似乎也太好了一点。
陈小二果然过去,还有些不知轻重,想伸手摸人膝盖,还好赵大贵眼疾手快,忙上前拉住他的手。
不过,这已经有些晚了,那个洗脸的洋人早就觉到有人过来,而且不凑巧的是,这还是一位能说中国话的洋人。
“你们这是怎么回事儿,一天到晚就带不相干的人过来,还讲不讲一点礼貌了?”那名洋人抬起头来,指着老王,愤怒地说道。
“怎么,这洋人还会说话?”陈小二一脸惊恐地退了下来,躲到赵大贵身后。
“是我家亲戚,从老家过来看我,我正要带他们到我那里去呢,只是路过而已。”老王呵呵一笑,很滚刀肉地说道。
只是,这种说法显然骗不过这名洋人,只见对方一脸愤怒地望着老王和赵大贵等人,看来早就明白老王做的是什么勾当了。
赵大贵一看就知道不好,他今天过来是有很重要的事情的,不是要惹人生气的。
“Sorry, Sir,I came here today is to meet the consul, I would like to apologize if it offended you anyway.(对不起,先生,我今天过来是想求见领事先生,如果我对您有所冒犯,还请原谅。)”赵大贵立即上前,飙起自觉还算正宗的英语来。
没想到他这一说话,居然将在场三个人都给惊住了,不管是那位高鼻深目的洋人,还是老王和陈小二,都吃惊地看向赵大贵。
“You can speak English?(你会说英语?)”那名洋人吃惊地问道。
赵大贵直到此时才注意到对方相当年轻,看起来只有二十岁左右,如果是在现代社会,也就是个大二学生。
“你会说洋人的话?”更惊讶的是老王和陈小二,发现自己的同伴居然会说妖怪似的洋人的话,似乎让他们非常吃惊,几乎是一起出声问道。
“我幼时遇到过一位传教士,多少学过一点英语。(好吧,英语就飙到这儿吧)”赵大贵用中文回答,算是同时回答三个人的疑惑,心里不无一些得意。
就算没有主神图书馆赋予的语言神通,在前后学过十年以上英语的赵大贵,这这时代的中国人当中,也是顶尖的外语人才,而且是全中国都数一数二的那种。
“那还真是少见。对了,在下是Walter Henry Medhurst,中文名叫麦华陀,很荣幸见到阁下。”年轻的洋人呆了一下,便满脸笑容地说道。
“久仰大名,在下姓赵名大贵,很荣幸见到阁下。”赵大贵同样微笑着说道,同时伸出手,与对方握起手来。
“您如果想会见领事先生的话,就跟我一起走吧,我可以领您过去见他。”麦华陀带着外交人员特有的彬彬有礼说道,并向赵大贵指出领事办公室所在的方向。
“那就叨扰了。”赵大贵回答。
到了这时候,老王和陈小二的存在就没什么意义了,赵大贵便掏出一百万钱递给陈小二,算是谢礼,然后让他自行回去。
接着,赵大贵便跟麦华陀一起,到巴富尔办公的房间走去。
赵大贵对麦华陀说久仰大名,并不全是客套话,但凡对中国近代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会对麦华陀及其父麦都思有所了解的。
麦华陀的父亲麦都思(也叫Waler Henry Medhurst)是很早就来华的著名传教士,后来在中国传播最广的中文圣经正是在他的主持下完成翻译的,而且他还是著名的“墨海书馆”的创办人,与李善兰、徐寿、华蘅芳等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墨海书馆”是西方人在中国开办的第一家出版机构,翻译和传播大量宗教类书籍和西方科学书籍,对中国近代新闻业的发展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太平天国的干王洪仁玕也曾在墨海书馆工作过。
除此之外,麦都思还将自己原来在定海开办的医院搬到上海来,取名基督教医院,是如今仁济医院的前身。
总而言之,麦都思对中国学者了解和学习西方文化和科技,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同时也是中国第一次教案“青浦教案”的三名传教士之一。
麦华陀作为麦都思的儿子,其本身经历也有很多传奇色彩。
麦华陀出生于1823年,1839年来华在澳门学习多种语言,与1840年10月刚刚十七岁的时候成为英国在华商务总监督与全权代表(没错,这才是义律的职务正式名称)义律的秘书之一,在鸦片战争期间先后成为海军少将乔治.伊利亚特和远征军司令璞鼎查的随员。
在签署“南京条约”的时候,麦华陀是璞鼎查带的四名翻译之一,考虑到他当时的年纪只有十九岁,可以称得上是少年有成了。
从1843年开始,麦华陀成为上海领事巴富尔的随员到上海,参加一系列重要协议的签订。
之后,麦华陀在1854年成为福州领事,1860年开始任上海代理领事和领事,1865年成为汉口领事,1868年复任上海领事,1870年起任上海永久领事(见鬼,这是什么职位),1877年退休回国并获得爵位。
在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麦都思是传教士中难得的尊重中国人民,也愿意向中国人传播西方先进科学的开明人士,但他对儿子先后在多名英国远征军指挥官手下当随员,似乎也没有任何意见。
上帝的归于上帝,阿提拉的归于阿提拉,即如是也。
有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可能值得提一下,麦华陀是试图在中国推广铁路的重要人物,为此不惜采用近乎欺骗的方法,以修建道路的名义购买土地,然后却转而扑上铁轨,修建一条上海租界到吴淞镇的铁路,并于1876年正式通车。
当然,这条铁路下场并不好,清廷以举国之力加以反对,就是号称开明的洋务名臣沈葆桢也认为洋人此举是对清廷官僚体系的侮辱,后来清廷话二十八万五千两的高价买下已经铺好开通的14.5公里长铁路,然后又把铁轨拆下来,跟火车头等部分机器一起,运到大员岛去了。
不过,无论麦华陀日后在官场上的成就如何,中国近代史上的评价如何,1843年的麦华陀只是一名二十岁的年轻人而已。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