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序章 史上最穷的主神
- 2 第一章 魔都和开埠
- 3 第二章 乔装打扮进魔都
- 4 第三章 形势严峻
- 5 第四章 赚钱无门
- 6 第五章 去英国领事馆
- 7 第六章 魔都孽缘
- 8 第七章 看洋人得收门票
- 9 第八章 巴富尔领事和宫慕久道台
- 10 第九章 未来的领事麦华陀
- 11 第十章 炮兵上尉到上海领事
- 12 第十一章 被怀疑的主神
- 13 第十二章 赵大买办
- 14 第十三章 工作似乎很简单
- 15 第十四章 赚大钱的机会
- 16 第十五章 代理一船货物
- 17 第十六章 大贵商行
- 18 第十七章 买茶叶
- 19 第十八章 茶栈
- 20 第十九章 报价方式
- 21 第二十章 茶叶贸易概况
- 22 第二十一章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 23 第二十二章 一万七千元的利润
- 24 第二十三章 洋布生意
- 25 第一章 史上最穷的主神
- 26 第二章 主神图书馆
- 27 第三章 奇遇:炼糖秘法
- 28 第四章 土红糖到白精糖
- 29 第五章 被退婚了
- 30 第六章 赚钱了,卖秘方否
- 31 第七章 五百两银子
- 32 第八章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
- 33 第九章 赵大贵的拜访
- 34 第十章 拜访英国领事
- 35 第十二章 魔都第一买办
- 36 第十三章 买办生涯
- 37 第十七章 茶叶生意概况
- 38 第二十二章 纯赚一万多两银子
- 39 第二十四章 火爆的洋布,纯赚五万银元
- 40 第二十五章 对近代洋布和土布贸易的考证
- 41 第二十七章 居然还要纳关税
- 42 第二十八章 关税争议
- 43 第二十九章 赵大贵的来历
- 44 第三十章 端茶送客
- 45 第三十一章 暴增的财富
- 46 第三十二章 三名气运之子的到访
- 47 第三十三章 买办们的同盟
- 48 第三十四章 一统买办界的野望
- 49 第三十五章 福威镖局,有佛堂吗
- 50 第三十六章 一箱手枪下湖州
- 51 第三十七章 湖州南浔的生丝买卖
- 52 第三十八章 生丝,最赚钱的生意
- 53 第三十九章 浙江丝威武
- 54 第四十章 纯赚十万两,再向湖州行
- 55 第四十一章 水匪袭击
- 56 第四十二章 大战前戏
- 57 第四十三章 真有武林高手
- 58 第四十四章 血神经和邓显
- 59 第四十五章 形势逆转,格杀邓显
- 60 第四十六章 围攻申无伤
- 61 第四十七章 紫郢剑对圣火令
- 62 第四十八章 发现超凡书籍
- 63 第四十九章 邓显的修行记忆
- 64 第五十章 血战养蛊之法
- 65 第五十一章 学会“血神经”的代价
- 66 第五十二章 隐患重重
- 67 第五十三章 财力暴增
- 68 第五十四章 处理霍大牙
- 69 第五十五章 情报不对等引发的惨案
- 70 第五十六章 心念通达
- 71 第五十八章 所谓天劫
- 72 第五十九章 提前到来的天劫
- 73 第六十章 魔神的垂青
- 74 第六十一章 渡劫成功和大堆收获
- 75 第六十二章 赵大贵的野望
- 76 第六十三章 苏州模式
- 77 第六十四章 风险和机遇并存
- 78 第六十五章 垄断到竞争
- 79 第六十六章 居然被催债
- 80 第六十七章 盛景下的隐患
- 81 第六十八章 库存过多,破产潮的征兆
- 82 第六十九章 忽悠,先从自家人开始
- 83 第七十章 赵大贵要修铁路
- 84 第七十一章 被人惦记
- 85 第七十二章 第一买办的野心
- 86 第七十三章 两家争做带头大哥
- 87 第七十四章 死道友不死贫道
- 88 第七十五章 金蝉脱壳
- 89 第七十六章 垄断租界的土地
- 90 第七十七章 三国租界那点破事
- 91 第七十八章 一统租界
- 92 第七十九章 改革商行,稳步发展
- 93 第八十章 墨海书馆和麦家圈
- 94 第八十一章 清朝的数学家
- 95 第八十二章 精通微积分的清朝数学家
- 96 “主神图书馆”正封推冲榜,请书友们试毒,兼回答部分问题
- 97 第八十三章 潜伏的大拿
- 98 第八十四章 专门传播西方科技的学校
- 99 第八十五章 隐藏职业之校长
- 100 第八十六章 影响力和实惠不可兼得
- 101 第八十七章 南下:买蒸汽轮船
- 102 第八十八章 定海:一角钱一亩的土地
- 103 第八十九章 还要建造船厂
- 104 第九十章 世界上最先进的螺旋桨蒸汽船
- 105 第九十一章 斯塔克的交易
- 106 第九十三章 可以兼并澳门造船厂
- 107 第九十四章 端走整个澳门造船业
- 108 第九十五章 数学家谢尔敦和杨威利
- 109 第九十六章 美国特使的数万本科技书籍
- 110 第九十七章 约见顾盛
- 111 第九十八章 一万两千本科技书籍到手
- 112 第九十九章 两广总督耆英
- 113 第一百章 大人说得有道理
- 114 第一百零一章 广州和佛山攻略
- 115 第一百零二章 吞噬鲸鱼
- 116 第一百零三章 血神经化万灵精血
- 117 第一百零四章 穴窍升到高维
- 118 第一百零五章 炼精化气,修行之门
- 119 第一百零六章 魔都布武
- 120 第一百零七章 要建第一家缫丝厂
- 121 第一百零八章 自己车出缫丝机
- 122 第一百零九章 真正的从零开始
- 123 第一百一十章 灵金五大功能的妙用
- 124 第一百一十一章 微米级尺寸控制
- 125 第一百一十二章 战略金手指
- 126 第一百一十三章 维度锁和基因锁并举
- 127 第一百一十四章 这一章不好起名字啊
- 128 第一百一十五章 两个好基友
- 129 第一百一十六 想做船长的男人
- 130 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星辰大海
- 131 第一百一十八章 程阿牛和赵铁柱
- 132 第一百一十九章 工人们的心思
- 133 第一百二十章 机械计算机的构想
- 134 第一百二十一章 巴贝奇的蒸汽机计算机
- 135 第一百二十二章 秘密泄露
- 136 第一百二十三章 现成的竹杠
- 137 第一百二十四章 机械的优美
- 138 第一百二十五章 旁敲侧击
- 139 第一百二十六章 开始有钱了
- 140 第一百二十七章 商战如火如荼
- 141 第一百二十八章 中日国运所系
- 142 第一百二十九章 蒸汽机缫丝机
- 143 第一百三十章 以牙还牙
- 144 第一百三十一章 生丝期货
- 145 第一百三十二章 灵金机械计算机
- 146 第一百三十三章 最后的疯狂
- 147 第一百三十四章 高手入侵
- 148 第一百三十五章 宗师境的真正实力
- 149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不情之请
- 150 第一百三十七章 哪来的大火
- 151 第一百三十八章 兑现提货单
- 152 第一百三十九章 崩盘开始
- 153 第一百四十章 我花开处百花杀,萧条啊
- 154 第一百四十一章 义升行的末路
- 155 第一百四十二章 所有人都在求助
- 156 第一百四十三章 出手帮忙的条件
- 157 第一百四十四章 怎么才能利益最大化
- 158 第一百四十五章 白送过来的竹杠
- 159 第一百四十六章 幕后之间的谈判
- 160 第一百四十七章 根本的利益冲突
- 161 第一百四十八章 幕后之间的交易
- 162 第一百四十九章 成王败寇
- 163 第一百五十章 没有现金,只有厂丝
- 164 第一百五十一章 赵大贵在下一盘大棋
- 165 第一百五十二章 年赚两百万的目标
- 166 第一百五十三章 布置外围
- 167 第一百五十四章 还是要多占地盘
- 168 第一百五十五章 私铸银元和毁钱铸铜
- 169 第一百五十六章 武装力量
- 170 第一百五十七章 组建军队,剿灭海盗
- 171 第一百五十八章 这算是乌龙吗
- 172 第一百五十九章 八百保安团
- 173 第一百六十章 震慑新兵
- 174 第一百六十一章 调教
- 175 第一百六十二章 宫慕久的忧虑
- 176 第一百六十三章 白沙岛第一战
- 177 第一百六十四章 真正的碾压
- 178 第一百六十五章 英国人吃了大亏
- 179 第一百六十六章 必须独立出兵
- 180 第一百六十七章 神兽八岐大蛇
- 181 第一百六十八章 进攻桃花岛
- 182 第一百六十九章 军舰大战神兽
- 183 第一百七十章 追杀海盗
- 184 第一百七十一章 海盗首领的逆袭
- 185 第一百七十二章 诡异的结局
- 186 第一百七十三章 桃花岛的收获
- 187 第一百七十四章 炼气化神,开辟识海
- 188 “”主神图书馆“”完结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章 魔都和开埠
第一章 魔都和开埠
在诸天万界的某一平行位面,冬日阳光静静照着大地上的河流和城市,似乎一切都跟平常没什么不同的。
就在这时候,城外某处河滩上出现一个蓝色光点包裹的不明物体,接着光点消失,从里面跌跌撞撞跌出一个人形生物来。
“该死的,这五色祭坛只知道把人送到其他世界,却不管这过程中会不会颠簸,用户体验太差,必须给个差评!”
赵大贵落到地上滚了几滚,觉得自己脑袋晕乎乎的,而且浑身难受,似乎刚被一辆三轮车撞了一下似的,这应该就是所谓的穿越综合症了,不由咒骂了起来。
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赵大贵觉得好了一些,才从地上站起来打量四周的景况。
仔细一看,他的右侧是一条数百米宽的河,他所在这一侧的河边倒很空旷,但对岸那边却密密麻麻停着数百数千艘船只,从这里看过去,似乎都是古色古香的中国古代木船。
这些船上的水手们穿着相当褴褛的古代衣裳,结合他们中不少人身后都拖着长长的辫子,这个世界应该处于清朝时期。
不过,这其中有一艘船异常高大,船舷浮出水面五六米以上,几乎两层楼高,船体结构也跟其他船只迥然不同,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应该是一艘西洋船。
更重要的是,这艘帆船的船舷侧边安装着巨大的圆轮,船身上还拓印着几个硕大的英文字母,在河这边都能看清楚,就是“MEDUSA”六个字母。
“美杜莎,水母,哦,不对,这是麦都萨号的意思。
这么说来,这条河就是黄浦江,对面那个县城就是上海县,那艘船就是上海的第一任英国领事乔治.巴富尔乘坐的麦都萨号。”
赵大贵毕竟是做过一段扑街作家的男人,为写书专门查询过大量史料,此时此景立刻判断出自己被送到哪里。
“这么说来,这条河就是黄浦江,对面那个城市就是魔都,就是不知道现在是开埠前还是开埠后。
道光二十三年也就是西元1843年,魔都正式开埠,英国的驻上海领事乔治.巴富尔乘坐麦都萨后来到上海,与道台宫慕久商谈一番后于11月17日起正式开埠。
总之,现在至少是11月8日以后,这是可以确定的。
不过,看这船只停泊的位置,我现在是在浦东而不是浦西,这倒是件麻烦事情。
谁都知道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我怎么好不容易穿越了,都要到更屌丝的地方来?”
赵大贵紧张地探查着周围的情况,分析自己所处的环境,琢磨着自己应该跑到县城里求得食物和睡觉的地方好呢,还是应该就近找个渔村,借来衣衫,打听点情报后再到对岸去。
也就在这个时候,有一艘小船从北边的吴淞入海口驶来,解决了赵大贵不知做什么事的尴尬。
原来,黄浦江原则上是从西南往东北方向流的河流,刚好在末流这段几乎是从正南方流向正北方,然后通过吴淞口汇入长江,接着一起流入大海。
按照地里位置,这一段黄浦江的西侧就是浦西,东边的自然就是浦东了。
这本该是件很常识性的事情,只是赵大贵对魔都一点都不了解,还是后来要写小说,恶补一些地理知识才搞明白的(知了语:怪不得这货一直做个屌丝)。
很多人喜欢称呼开埠前的魔都为荒僻的小渔村,事实上清代的上海一点都不荒僻,从明朝洪武年间就是繁华的大县城和纳税大户,在道光时代更是总人口多达五十三万的大县,其中城市人口二十一万,农村人口三十三万,比起很多府城都繁华。
而且,魔都数百年来都是内地商品输入到东南沿海各大港口的商业大城,也是往南洋和扶桑出口商品的外贸大港,每年都有五千艘以上的船只往来,年贸易总量达到五千三百三十万两。
另外,还有一个数据能让人立刻明白上海的繁华程度,那就是在开埠前上海的人口只有五十多万人,但每年向清廷缴纳的税款却多达一百万两以上,比绝大多数府城都多,绝不可能是荒僻小村落。
黄浦江上经常有大量船只往来,河流上的交通规则就很为关键,按照一些不成文的约定,停泊在上海县城附近的船舶只能抛锚停在浦江西侧,东侧就要空出来,只许通船,不许停泊,以保证船舶运行的通畅。
后来,魔都开埠,欧美商人也认可这种约定,同时还发扬光大。
这也解释后来为什么会出现浦西繁花似锦,浦东却荒凉残破的情况出现,毕竟船舶都停在浦江西侧,相应的码头和仓库以至旅馆等,也都只能建在浦西了。
冬天行船比夏天少一些,但数量也不少,此时正有一艘小船从下游处逆流而上,按照规矩贴着东岸行驶。
本来这也没什么,结果从上游处也有一艘差不多大小的小船行来,顺着河流往下走。
结果,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两艘船未能互相错开,两艘船在河流中的行进路线又出奇地重叠,接着就发生大多数人都能预料的事情,那就是两艘船撞在一起了。
两艘船这一撞,发出不小的声响,然后互相被撞翻,船上的人员和货物什么的都扑通扑通地掉入水里。
这一下人嘶人喊,乱成了一团,有求救的,有尽力往岸上游的,有想办法搭救的,有趁机捞取掉进水里的包袱的,总之什么样的人都有。
就在赵大贵犹豫着自己是否要过去帮忙,搭救那些落水的人的时候,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原来有一人掉入水里后使劲扑腾,可惜水性不佳,很快就喝了几口水,然后在河里载浮载沉,一直飘到东岸边上赵大贵所在的荒滩附近。
赵大贵一看那人头朝下泡在水里,离岸边只有十几米,便急忙跑过去,把人从河里拽出来,拖到岸上。
等把人拖到岸上,赵大贵就觉得有些不对劲。
原来,这人跟一般人不一样头上梳的不是清廷戏里常见的大辫子,而是普通的短发。
本来这也没什么,赵大贵早就知道虽然清廷严格要求国人留辫子,但是南方天气炎热,风纪松散,很多干苦力的普通人都喜欢直接剪成短发,清廷也因为实在管不过来,对此睁一眼闭一只眼。
因此,有人留着短发倒是很正常的事情,只是赵大贵把人从水里捞出来,放到岸边上,立时就感到不对劲来,原来此人身上温软,触感不一样,却是个女扮男装的女的。
“这真是什么事情都有,一到清朝就遇到女扮男装的。”
赵大贵心里有些腹诽,没想到电影电视里最俗套的桥段都让自己遇到了,不过此时救人要紧,赵大贵也顾不得想别的,还是急忙搭救那个落水的人。
那个溺水的人看上去年纪不大,身后还背着个包袱,不知道是落水后来不及解下来呢,还是说本人很财迷,根本没想过松开。
赵大贵多少知道一些急救方法,就半蹲下来,膝盖半曲,使溺水之人趴伏在膝盖上,然后用力敲打其后背,心里却犹豫不决,如果这套急救方法不管用,到时候他是给人做人工呼吸呢,还是不做。
也不知过了多久,那人从嘴里吐出水来,不断咳嗽起来,虽然神智还不怎么清醒,但这条命总算是救回来了。
就在这时候,城外某处河滩上出现一个蓝色光点包裹的不明物体,接着光点消失,从里面跌跌撞撞跌出一个人形生物来。
“该死的,这五色祭坛只知道把人送到其他世界,却不管这过程中会不会颠簸,用户体验太差,必须给个差评!”
赵大贵落到地上滚了几滚,觉得自己脑袋晕乎乎的,而且浑身难受,似乎刚被一辆三轮车撞了一下似的,这应该就是所谓的穿越综合症了,不由咒骂了起来。
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赵大贵觉得好了一些,才从地上站起来打量四周的景况。
仔细一看,他的右侧是一条数百米宽的河,他所在这一侧的河边倒很空旷,但对岸那边却密密麻麻停着数百数千艘船只,从这里看过去,似乎都是古色古香的中国古代木船。
这些船上的水手们穿着相当褴褛的古代衣裳,结合他们中不少人身后都拖着长长的辫子,这个世界应该处于清朝时期。
不过,这其中有一艘船异常高大,船舷浮出水面五六米以上,几乎两层楼高,船体结构也跟其他船只迥然不同,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应该是一艘西洋船。
更重要的是,这艘帆船的船舷侧边安装着巨大的圆轮,船身上还拓印着几个硕大的英文字母,在河这边都能看清楚,就是“MEDUSA”六个字母。
“美杜莎,水母,哦,不对,这是麦都萨号的意思。
这么说来,这条河就是黄浦江,对面那个县城就是上海县,那艘船就是上海的第一任英国领事乔治.巴富尔乘坐的麦都萨号。”
赵大贵毕竟是做过一段扑街作家的男人,为写书专门查询过大量史料,此时此景立刻判断出自己被送到哪里。
“这么说来,这条河就是黄浦江,对面那个城市就是魔都,就是不知道现在是开埠前还是开埠后。
道光二十三年也就是西元1843年,魔都正式开埠,英国的驻上海领事乔治.巴富尔乘坐麦都萨后来到上海,与道台宫慕久商谈一番后于11月17日起正式开埠。
总之,现在至少是11月8日以后,这是可以确定的。
不过,看这船只停泊的位置,我现在是在浦东而不是浦西,这倒是件麻烦事情。
谁都知道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我怎么好不容易穿越了,都要到更屌丝的地方来?”
赵大贵紧张地探查着周围的情况,分析自己所处的环境,琢磨着自己应该跑到县城里求得食物和睡觉的地方好呢,还是应该就近找个渔村,借来衣衫,打听点情报后再到对岸去。
也就在这个时候,有一艘小船从北边的吴淞入海口驶来,解决了赵大贵不知做什么事的尴尬。
原来,黄浦江原则上是从西南往东北方向流的河流,刚好在末流这段几乎是从正南方流向正北方,然后通过吴淞口汇入长江,接着一起流入大海。
按照地里位置,这一段黄浦江的西侧就是浦西,东边的自然就是浦东了。
这本该是件很常识性的事情,只是赵大贵对魔都一点都不了解,还是后来要写小说,恶补一些地理知识才搞明白的(知了语:怪不得这货一直做个屌丝)。
很多人喜欢称呼开埠前的魔都为荒僻的小渔村,事实上清代的上海一点都不荒僻,从明朝洪武年间就是繁华的大县城和纳税大户,在道光时代更是总人口多达五十三万的大县,其中城市人口二十一万,农村人口三十三万,比起很多府城都繁华。
而且,魔都数百年来都是内地商品输入到东南沿海各大港口的商业大城,也是往南洋和扶桑出口商品的外贸大港,每年都有五千艘以上的船只往来,年贸易总量达到五千三百三十万两。
另外,还有一个数据能让人立刻明白上海的繁华程度,那就是在开埠前上海的人口只有五十多万人,但每年向清廷缴纳的税款却多达一百万两以上,比绝大多数府城都多,绝不可能是荒僻小村落。
黄浦江上经常有大量船只往来,河流上的交通规则就很为关键,按照一些不成文的约定,停泊在上海县城附近的船舶只能抛锚停在浦江西侧,东侧就要空出来,只许通船,不许停泊,以保证船舶运行的通畅。
后来,魔都开埠,欧美商人也认可这种约定,同时还发扬光大。
这也解释后来为什么会出现浦西繁花似锦,浦东却荒凉残破的情况出现,毕竟船舶都停在浦江西侧,相应的码头和仓库以至旅馆等,也都只能建在浦西了。
冬天行船比夏天少一些,但数量也不少,此时正有一艘小船从下游处逆流而上,按照规矩贴着东岸行驶。
本来这也没什么,结果从上游处也有一艘差不多大小的小船行来,顺着河流往下走。
结果,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两艘船未能互相错开,两艘船在河流中的行进路线又出奇地重叠,接着就发生大多数人都能预料的事情,那就是两艘船撞在一起了。
两艘船这一撞,发出不小的声响,然后互相被撞翻,船上的人员和货物什么的都扑通扑通地掉入水里。
这一下人嘶人喊,乱成了一团,有求救的,有尽力往岸上游的,有想办法搭救的,有趁机捞取掉进水里的包袱的,总之什么样的人都有。
就在赵大贵犹豫着自己是否要过去帮忙,搭救那些落水的人的时候,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原来有一人掉入水里后使劲扑腾,可惜水性不佳,很快就喝了几口水,然后在河里载浮载沉,一直飘到东岸边上赵大贵所在的荒滩附近。
赵大贵一看那人头朝下泡在水里,离岸边只有十几米,便急忙跑过去,把人从河里拽出来,拖到岸上。
等把人拖到岸上,赵大贵就觉得有些不对劲。
原来,这人跟一般人不一样头上梳的不是清廷戏里常见的大辫子,而是普通的短发。
本来这也没什么,赵大贵早就知道虽然清廷严格要求国人留辫子,但是南方天气炎热,风纪松散,很多干苦力的普通人都喜欢直接剪成短发,清廷也因为实在管不过来,对此睁一眼闭一只眼。
因此,有人留着短发倒是很正常的事情,只是赵大贵把人从水里捞出来,放到岸边上,立时就感到不对劲来,原来此人身上温软,触感不一样,却是个女扮男装的女的。
“这真是什么事情都有,一到清朝就遇到女扮男装的。”
赵大贵心里有些腹诽,没想到电影电视里最俗套的桥段都让自己遇到了,不过此时救人要紧,赵大贵也顾不得想别的,还是急忙搭救那个落水的人。
那个溺水的人看上去年纪不大,身后还背着个包袱,不知道是落水后来不及解下来呢,还是说本人很财迷,根本没想过松开。
赵大贵多少知道一些急救方法,就半蹲下来,膝盖半曲,使溺水之人趴伏在膝盖上,然后用力敲打其后背,心里却犹豫不决,如果这套急救方法不管用,到时候他是给人做人工呼吸呢,还是不做。
也不知过了多久,那人从嘴里吐出水来,不断咳嗽起来,虽然神智还不怎么清醒,但这条命总算是救回来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