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15 第118章 章
- 116 第119章
- 117 第120章
- 118 第121章
- 119 第122章
- 120 第123章
- 121 第124章
- 122 第125章
- 123 第126章 章
- 124 第127章
- 125 第128章
- 126 第129章
- 127 第130章
- 128 第131章
- 129 第132章
- 130 第133章
- 131 第134章
- 132 第135章
- 133 第136章
- 134 第137章
- 135 第138章
- 136 第139章
- 137 第140章
- 138 第141章
- 139 第142章
- 140 第143章
- 141 第144章
- 142 第145章
- 143 第146章
- 144 第147章
- 145 第148章
- 146 第149章
- 147 第150章
- 148 第151章
- 149 第152章
- 150 第153章
- 151 第154章
- 152 第155章
- 153 第156章
- 154 第157章
- 155 第158章 章
- 156 第159章
- 157 第160章
- 158 第161章
- 159 第162章
- 160 第163章
- 161 第164章
- 162 第165章
- 163 第166章
- 164 第167章
- 165 第168章
- 166 第169章
- 167 第170章
- 168 第171章
- 169 第172章
- 170 第173章
- 171 第174章
- 172 第176章 (修改版)
- 173 第177章
- 174 第178章
- 175 第179章
- 176 第180章
- 177 第181章 (捉虫)
- 178 第182章
- 179 第183章
- 180 第184章
- 181 第185章
- 182 第186章
- 183 第187章
- 184 第188章
- 185 第189章
- 186 第190章
- 187 第191章
- 188 第192章 (捉虫)
- 189 第193章
- 190 第194章
- 191 第195章
- 192 第196章
- 193 第197章
- 194 第198章
- 195 第199章
- 196 第200章 章 3
- 197 第201章
- 198 第202章
- 199 第203章
- 200 第204章
- 201 第205章
- 202 第206章
- 203 第207章
- 204 第208章
- 205 第209章
- 206 第210章
- 207 第211章
- 208 第212章
- 209 第213章
- 210 第214章
- 211 第215章
- 212 第216章
- 213 第217章
- 214 第218章
- 215 第219章 (捉虫)
- 216 第220章
- 217 第221章
- 218 第222章
- 219 第224章
- 220 第225章
- 221 第226章
- 222 第227章
- 223 第228章
- 224 第229章
- 225 第230章
- 226 第231章
- 227 第232章
- 228 第233章
- 229 第234章 (已修改)
- 230 第235章
- 231 第236章
- 232 第237章
- 233 第238章 章 4
- 234 第239章
- 235 第240章
- 236 第241章
- 237 第242章
- 238 第243章
- 239 第244章
- 240 第245章
- 241 第246章
- 242 第247章
- 243 第248章
- 244 第249章
- 245 第250章
- 246 第251章
- 247 第252章
- 248 第253章
- 249 第254章
- 250 第255章 章 5
- 251 第256章
- 252 第257章
- 253 第258章
- 254 第259章
- 255 第260章
- 256 第261章
- 257 第263章 (修改乱码)
- 258 第264章
- 259 第265章
- 260 第266章
- 261 第267章
- 262 第268章
- 263 第269章
- 264 第270章
- 265 第271章
- 266 第272章
- 267 第273章 (捉虫)
- 268 第274章 (捉虫)
- 269 第275章
- 270 第276章
- 271 第277章
- 272 第278章
- 273 第279章
- 274 第280章
- 275 第281章
- 276 第282章
- 277 第283章
- 278 第284章
- 279 第285章 (改bug)
- 280 第286章 〔捉虫〕
- 281 第287章
- 282 第288章
- 283 第289章
- 284 第290章
- 285 第291章
- 286 第292章 章 6
- 287 第293章
- 288 第294章
- 289 第295章
- 290 第296章
- 291 第297章
- 292 第298章
- 293 第299章
- 294 第300章
- 295 第301章
- 296 第302章
- 297 第303章 (修改乱码)
- 298 第304章
- 299 第305章
- 300 第306章
- 301 第307章
- 302 第308章
- 303 第309章
- 304 第310章
- 305 第311章
- 306 第312章
- 307 第313章章 7
- 308 第314章
- 309 第315章
- 310 第316章
- 311 第317章
- 312 第318章
- 313 第319章
- 314 第320章
- 315 第321章
- 316 第322章
- 317 第323章
- 318 第324章
- 319 第325章
- 320 第326章
- 321 第327章
- 322 第328章
- 323 第329章
- 324 第330章
- 325 第331章
- 326 第332章
- 327 第333章
- 328 第334章
- 329 第335章
- 330 第336章
- 331 第338章
- 332 第340章
- 333 第341章
- 334 第343章
- 335 第344章
- 336 第345章 8
- 337 第346章
- 338 第347章
- 339 第348章
- 340 第349章
- 341 第350章
- 342 第351章
- 343 第352章
- 344 第353章
- 345 第354章
- 346 第355章
- 347 第356章
- 348 第357章
- 349 第358章
- 350 第359章
- 351 第360章
- 352 第361章
- 353 第362章
- 354 第363章
- 355 第364章
- 356 第365章
- 357 第366章
- 358 第367章
- 359 第368章
- 360 第369章
- 361 第370章
- 362 第371章
- 363 第372章
- 364 第373章
- 365 第374章
- 366 第375章
- 367 第376章
- 368 第377章 9
- 369 第378章
- 370 第379章
- 371 第380章
- 372 第381章
- 373 第382章
- 374 第383章
- 375 第384章
- 376 第385章
- 377 第386章
- 378 第387章
- 379 第388章
- 380 第390章
- 381 第391章
- 382 第392章
- 383 第393章
- 384 第394章
- 385 第395章
- 386 第396章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128章
第128章
第九章乱斗
李世民离开定州时,把一干宫眷全部都留了下来,交给太子一并照顾。
李治为了避嫌,特地把行宫后院与前朝议事之处封锁隔开,他本人就在议事殿之后的偏殿起居,身边只留两个宫人侍候。
吴诩目前是属于后勤编制,要在太子监国期间,跟着崔内侍一起管理李二陛下的私人物件,同时处理文书信件等案头工作。
所以,小吴同学很幸运地没有跟一群后宫佳丽关在一起。
而她的起居之处也在议事大殿之后,与李治的院子只有一墙之隔。
吴诩每天的工作也还算轻松,就是负责每天打扫整理一下李二陛下的私人物品,再就是按时把李二陛下寄给太子殿下的书信送给李治那里……
没错,是每天都要按时送到= =
李二陛下自从离开定州后,就一天一封信地寄回来,而且每次都是写得满满当当的n页纸。
事无巨细,大到军事进展,小到吃喝拉撒睡,都要跟儿子唠叨一遍。
李治还是第一次离开长安监国,最初几天也是手忙脚乱的,能得到父亲的关怀慰问信,还是很开心的。
每天办完公他就会抽出时间来仔细阅读信笺,并把自己觉得棘手难办的事写下来,然后第二天让人送去大军,向他爹讨教……
李世民见儿子这么上进,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仙道至尊全文阅读。
两人这么一来一往地通着信,没几天李治就把政事打理得井井有条了。
而李世民给李治留下的那五个老臣也不是吃素的,在他们的鼎立协助下,李治只要当个橡皮图章就可以了——大事不决直接送到军中问他爹,小事的话……基本上刘洎几人就会帮他搞定了,他只要了解一下起因和结果就行了。
于是,给李二陛下写信唠嗑,就成了太子殿下每天最主要的例行公事……
-------------------------------------------战场分割线-------------------------------------------------------
辽东战事一开始十分顺遂。
李世勣不愧是绝世名将,开战后不过五日就攻破盖牟城,然后一路砍怪切菜杀到了辽东城下。
与此同时,李二陛下一路沿着李世勣开出来的路向前走,沿途可谓耀武扬威,意气风发,得意非凡呐!
唯一遗憾的是,李二陛下的爱臣岑文本在途中不幸去世了。
岑文本出身并不显赫,幼年时父亲被诬入狱,当时还是14岁的他凭借当堂所作的一首《莲花赋》,为父亲洗刷了冤屈,此后才名远扬。后来,他在萧铣手下做过黄门侍郎,与刘洎还是同事关系。河间王李孝恭攻打江陵时,岑文本就劝说萧铣降唐,使得江陵百姓免于战火之苦。岑文本跟着李孝恭平定了好些地方,然后回到中央,不知怎么的就被李世民给勾搭走了……
李世民一直十分喜欢这个有才有貌、精明能干还恭谨柔顺的男人,从登基时起就不让他离开左右,令其从秘书郎开始一路步步升迁,到中书侍郎,最后到中书令,从无贬谪。
当年,朝中重臣颜师古被人称为文书巨擘,深通典章文物制度,名重一时,凡皇帝诏诰,皆出其手。
可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却不以为然,私下对近侍表示,他家景仁(岑文本字)可比老颜强多了。
岑文本当了多年的中书侍郎,一直是李二陛□边最亲信的人之一。当初重立东宫,他算是比较早得知李世民心意的人,还被皇帝陛下推出去为四胖请封太子过……
谁知,李二陛下被大舅子长孙无忌一顿拍后,忽然改变主意,立了李小九。
这下可把一路顺遂的岑文本给坑惨了,从此战战兢兢,生怕受到新太子党的打击报复。
李二陛下大概也是为了此事而愧疚,拍掉四胖后,并没有把他、马周和刘洎几人怎么样,反而让他们几人入仕东宫,与新太子李治打好关系。
岑文本是又喜又忧,喜的是圣人还是看重他的,忧的是他身上还披着‘魏王党’的皮子呢,没有强硬的后台,继续这样荣升下去只会遭到更多人的嫉妒。
尤其是李二陛下还无视靠山强硬的新贵褚遂良,想要提拔他总摄东宫,吓得他急忙推拒了——这差事最后还是落在了马周身上。
之后,李二陛下又破天荒地不经政事堂商议,直接拔擢他为中书令……
岑文本简直要哭了,越多的隆宠只会让他越发惶恐不安!
所以,升官拜相之后,岑文本一直不喜反忧,更对好友马周和刘洎的快速升迁也充满了忧虑。
这次东征,李二陛下依然把岑文本带在身边,寸步不离婚前婚后,大龄剩女最新章节。
岑文本身为中书令,掌管一切后勤事宜,李二陛下又对他十分信任,把诸如粮草转运、铠甲武器等物资钱财,也全部委任于他。
岑文本是个不喜欢叫苦的人,接了任务就埋头苦干,终于因心血损耗,精力枯竭,操劳过度,染上了重病……
等李世民发觉不对时,已经太晚了。
岑文本死在幽州军中,李世民为之悲恸万分,让人连夜送他的灵柩回定州,甚至因为听到严鼓声而想起岑文本之死,会感到悲伤不已,就命人停止了夜警——此举最后还是被长孙无忌劝阻。
经过岑文本之逝,李二陛下的大军行军速度也略缓了些,直到五月初,大军才与李世勣的先锋军在辽东城下胜利会师。
李世民带着美酒牛羊,大肆犒赏了将士们一番,举行了盛大的篝火晚会。
次日一早,李世民身披铁甲,亲自上阵,指挥将士用火箭进攻辽东城,然后登城……
三日后,辽东城破。
李二陛下像是憋着一口气似的,攻下辽东城后就马不停蹄地带着十数万铁骑大军往前推进。
两个月之间被人连破数座大城,高句丽也慌了神,急忙派高延寿、高惠真两名大将带兵十五万来阻击唐军。
此时,李世勣已经势如破竹一路杀到了白岩城下,听说高句丽援兵已到,就亲自为先锋去攻击高延寿。
李二陛下则自己领着大军在白岩城外一座山上驻扎,伺机而动。
结果,高延寿的援军根本不堪一击,被李世勣打得七零八落落荒而逃,最后主帅高延寿投降,白岩城被破。
李世民大喜过望,给他驻扎大军的山取名为‘驻跸山’,并刻石记录功绩。
这事很快就通过信件传到了定州。
“阿爹果然神武!令高延寿小儿望风而逃……”
李治听吴诩读着他爹的信,兴奋地在议政殿直转圈圈。
吴诩闻言暗暗翻了个白眼。
什么望风而逃啊……
分明是李世勣老狐狸怕李二陛下跑到前面去,不小心磕着碰着了,所以才让他爬到山上去待着的= =
话说这高句丽的名将也不过如此嘛╮(╯_╰)╭
这么容易就被ko了……
“圣人信上说了,要在白岩城休整数日,前方的安市城,易守难攻……”吴诩说到这里,就把书信递还给李治。
接下来的内容一般都是李二陛下对李小九的各种毫无营养的思念之语,她要是再继续念下去,非活活肉麻死不可,还是让李小九自己去承受那甜蜜的负担吧…………
李治大概也明白吴诩心中所想,讪笑着从吴诩手中接过厚厚一沓信纸,道:“辛苦你了,阿武……”
“太子若没有什么吩咐,妾就告退了……”吴诩一看时间也差不多了,就屈膝告退。
本来,吴诩只是负责打理议政殿,管理物品工作的,最近却成了李治的半个秘书,帮他磨墨执笔之余,还要兼任念家书的差事……
会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十几天前,李治的一个侍妾杨氏擅闯了李治办公的后殿,并且不小心弄坏了一份很重要的文件旧爱,请自重!。当时,李治大发雷霆,命人把杨氏立刻遣送回长安,然后下了禁令,不许任何女眷进入议政殿范围内!
那时正是李治最忙乱的一段时间,他大手一挥驱赶走了随侍的宫人,可把小顺子等人忙坏了,即要照看着太子殿下的个人生活,又要协助太子殿下办公……
天知道,他一个小内侍知道个什么协助办公啊?
他连字都不认识几个好不好!
公事上根本帮不上任何忙,小顺子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太子每夜挑灯夜读,第二天顶这个熊猫眼去上朝……
这样几天过去了,相公们固然赞赏太子殿下勤政,小顺子等随侍之人可担心死了:要是被圣人知道太子殿下读则子磨墨写字什么都要亲力亲为,还不削死他们啊!!
于是,小顺子就去求崔内侍了,请他帮忙找个执事女官来帮帮忙……
崔内侍想了想,心里倒是有个人选。
这行宫中的女官还有哪个比吴诩更懂文秘工作呢?
但吴诩好歹是个嫔妃,能留在议政殿,已经是特例了……
崔内侍是个谨慎的人,犹豫之下就私下问了当天值日的相公。
那天正巧是刘洎值日,他听完之后只是哈哈一笑,表示武才人与晋阳公主有师生之谊,也曾指点过太子,说是师徒也不为过。而武才人如今还是万春殿执事女官,领尚宫分例。圣人既然许她留守议政殿,自然有其道理,请她过来佐助太子也无不可!
崔内侍听到刘洎这么说,心里也稍稍松了一口气,就让小顺子私下向太子殿下去举荐一下,看看太子的意思。
李治自然是求之不得,立刻把这事跟几位留守辅臣说了一下。
几人里刘洎早就知道原委,自然不会反对,高士廉等人听说太子是为了更好的处理政务寻找帮手,也都没有意见,而且他们也多少听说了那个杨氏宫人的事,当然不希望东宫后院的人在议政殿这样严肃的地方跑进跑出的!
既然圣人这么信任这个武才人,让她协助一下太子,也无不可!
而且,几人都听说这个武才人比太子年长许多,多年教导公主,从无恶名,他们自然也不会往什么旖旎的方面去想……
他们不会想,李治会想啊。
而且是克制不住地想一些儿童不宜的事……
譬如,吴诩每天帮他念李世民的来信时——
吴诩的嗓音比较柔软,说话声会不自觉地带上南方人特有的软软的鼻音,只是她自己总觉察不出来,这种声音有多么勾人。
李治特别喜欢听她念信,也特别喜欢让她念最后几页的内容……
每次听她念到那些刻骨思念的语句时,他就忍不住要硬了!
作者有话要说:开学了……
各种暴躁,好想写肉啊啊啊……
ps:要不要让小九大发神威把小吴同学给强了呢= =
估计他也憋很久了吧…………
李世民离开定州时,把一干宫眷全部都留了下来,交给太子一并照顾。
李治为了避嫌,特地把行宫后院与前朝议事之处封锁隔开,他本人就在议事殿之后的偏殿起居,身边只留两个宫人侍候。
吴诩目前是属于后勤编制,要在太子监国期间,跟着崔内侍一起管理李二陛下的私人物件,同时处理文书信件等案头工作。
所以,小吴同学很幸运地没有跟一群后宫佳丽关在一起。
而她的起居之处也在议事大殿之后,与李治的院子只有一墙之隔。
吴诩每天的工作也还算轻松,就是负责每天打扫整理一下李二陛下的私人物品,再就是按时把李二陛下寄给太子殿下的书信送给李治那里……
没错,是每天都要按时送到= =
李二陛下自从离开定州后,就一天一封信地寄回来,而且每次都是写得满满当当的n页纸。
事无巨细,大到军事进展,小到吃喝拉撒睡,都要跟儿子唠叨一遍。
李治还是第一次离开长安监国,最初几天也是手忙脚乱的,能得到父亲的关怀慰问信,还是很开心的。
每天办完公他就会抽出时间来仔细阅读信笺,并把自己觉得棘手难办的事写下来,然后第二天让人送去大军,向他爹讨教……
李世民见儿子这么上进,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仙道至尊全文阅读。
两人这么一来一往地通着信,没几天李治就把政事打理得井井有条了。
而李世民给李治留下的那五个老臣也不是吃素的,在他们的鼎立协助下,李治只要当个橡皮图章就可以了——大事不决直接送到军中问他爹,小事的话……基本上刘洎几人就会帮他搞定了,他只要了解一下起因和结果就行了。
于是,给李二陛下写信唠嗑,就成了太子殿下每天最主要的例行公事……
-------------------------------------------战场分割线-------------------------------------------------------
辽东战事一开始十分顺遂。
李世勣不愧是绝世名将,开战后不过五日就攻破盖牟城,然后一路砍怪切菜杀到了辽东城下。
与此同时,李二陛下一路沿着李世勣开出来的路向前走,沿途可谓耀武扬威,意气风发,得意非凡呐!
唯一遗憾的是,李二陛下的爱臣岑文本在途中不幸去世了。
岑文本出身并不显赫,幼年时父亲被诬入狱,当时还是14岁的他凭借当堂所作的一首《莲花赋》,为父亲洗刷了冤屈,此后才名远扬。后来,他在萧铣手下做过黄门侍郎,与刘洎还是同事关系。河间王李孝恭攻打江陵时,岑文本就劝说萧铣降唐,使得江陵百姓免于战火之苦。岑文本跟着李孝恭平定了好些地方,然后回到中央,不知怎么的就被李世民给勾搭走了……
李世民一直十分喜欢这个有才有貌、精明能干还恭谨柔顺的男人,从登基时起就不让他离开左右,令其从秘书郎开始一路步步升迁,到中书侍郎,最后到中书令,从无贬谪。
当年,朝中重臣颜师古被人称为文书巨擘,深通典章文物制度,名重一时,凡皇帝诏诰,皆出其手。
可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却不以为然,私下对近侍表示,他家景仁(岑文本字)可比老颜强多了。
岑文本当了多年的中书侍郎,一直是李二陛□边最亲信的人之一。当初重立东宫,他算是比较早得知李世民心意的人,还被皇帝陛下推出去为四胖请封太子过……
谁知,李二陛下被大舅子长孙无忌一顿拍后,忽然改变主意,立了李小九。
这下可把一路顺遂的岑文本给坑惨了,从此战战兢兢,生怕受到新太子党的打击报复。
李二陛下大概也是为了此事而愧疚,拍掉四胖后,并没有把他、马周和刘洎几人怎么样,反而让他们几人入仕东宫,与新太子李治打好关系。
岑文本是又喜又忧,喜的是圣人还是看重他的,忧的是他身上还披着‘魏王党’的皮子呢,没有强硬的后台,继续这样荣升下去只会遭到更多人的嫉妒。
尤其是李二陛下还无视靠山强硬的新贵褚遂良,想要提拔他总摄东宫,吓得他急忙推拒了——这差事最后还是落在了马周身上。
之后,李二陛下又破天荒地不经政事堂商议,直接拔擢他为中书令……
岑文本简直要哭了,越多的隆宠只会让他越发惶恐不安!
所以,升官拜相之后,岑文本一直不喜反忧,更对好友马周和刘洎的快速升迁也充满了忧虑。
这次东征,李二陛下依然把岑文本带在身边,寸步不离婚前婚后,大龄剩女最新章节。
岑文本身为中书令,掌管一切后勤事宜,李二陛下又对他十分信任,把诸如粮草转运、铠甲武器等物资钱财,也全部委任于他。
岑文本是个不喜欢叫苦的人,接了任务就埋头苦干,终于因心血损耗,精力枯竭,操劳过度,染上了重病……
等李世民发觉不对时,已经太晚了。
岑文本死在幽州军中,李世民为之悲恸万分,让人连夜送他的灵柩回定州,甚至因为听到严鼓声而想起岑文本之死,会感到悲伤不已,就命人停止了夜警——此举最后还是被长孙无忌劝阻。
经过岑文本之逝,李二陛下的大军行军速度也略缓了些,直到五月初,大军才与李世勣的先锋军在辽东城下胜利会师。
李世民带着美酒牛羊,大肆犒赏了将士们一番,举行了盛大的篝火晚会。
次日一早,李世民身披铁甲,亲自上阵,指挥将士用火箭进攻辽东城,然后登城……
三日后,辽东城破。
李二陛下像是憋着一口气似的,攻下辽东城后就马不停蹄地带着十数万铁骑大军往前推进。
两个月之间被人连破数座大城,高句丽也慌了神,急忙派高延寿、高惠真两名大将带兵十五万来阻击唐军。
此时,李世勣已经势如破竹一路杀到了白岩城下,听说高句丽援兵已到,就亲自为先锋去攻击高延寿。
李二陛下则自己领着大军在白岩城外一座山上驻扎,伺机而动。
结果,高延寿的援军根本不堪一击,被李世勣打得七零八落落荒而逃,最后主帅高延寿投降,白岩城被破。
李世民大喜过望,给他驻扎大军的山取名为‘驻跸山’,并刻石记录功绩。
这事很快就通过信件传到了定州。
“阿爹果然神武!令高延寿小儿望风而逃……”
李治听吴诩读着他爹的信,兴奋地在议政殿直转圈圈。
吴诩闻言暗暗翻了个白眼。
什么望风而逃啊……
分明是李世勣老狐狸怕李二陛下跑到前面去,不小心磕着碰着了,所以才让他爬到山上去待着的= =
话说这高句丽的名将也不过如此嘛╮(╯_╰)╭
这么容易就被ko了……
“圣人信上说了,要在白岩城休整数日,前方的安市城,易守难攻……”吴诩说到这里,就把书信递还给李治。
接下来的内容一般都是李二陛下对李小九的各种毫无营养的思念之语,她要是再继续念下去,非活活肉麻死不可,还是让李小九自己去承受那甜蜜的负担吧…………
李治大概也明白吴诩心中所想,讪笑着从吴诩手中接过厚厚一沓信纸,道:“辛苦你了,阿武……”
“太子若没有什么吩咐,妾就告退了……”吴诩一看时间也差不多了,就屈膝告退。
本来,吴诩只是负责打理议政殿,管理物品工作的,最近却成了李治的半个秘书,帮他磨墨执笔之余,还要兼任念家书的差事……
会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十几天前,李治的一个侍妾杨氏擅闯了李治办公的后殿,并且不小心弄坏了一份很重要的文件旧爱,请自重!。当时,李治大发雷霆,命人把杨氏立刻遣送回长安,然后下了禁令,不许任何女眷进入议政殿范围内!
那时正是李治最忙乱的一段时间,他大手一挥驱赶走了随侍的宫人,可把小顺子等人忙坏了,即要照看着太子殿下的个人生活,又要协助太子殿下办公……
天知道,他一个小内侍知道个什么协助办公啊?
他连字都不认识几个好不好!
公事上根本帮不上任何忙,小顺子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太子每夜挑灯夜读,第二天顶这个熊猫眼去上朝……
这样几天过去了,相公们固然赞赏太子殿下勤政,小顺子等随侍之人可担心死了:要是被圣人知道太子殿下读则子磨墨写字什么都要亲力亲为,还不削死他们啊!!
于是,小顺子就去求崔内侍了,请他帮忙找个执事女官来帮帮忙……
崔内侍想了想,心里倒是有个人选。
这行宫中的女官还有哪个比吴诩更懂文秘工作呢?
但吴诩好歹是个嫔妃,能留在议政殿,已经是特例了……
崔内侍是个谨慎的人,犹豫之下就私下问了当天值日的相公。
那天正巧是刘洎值日,他听完之后只是哈哈一笑,表示武才人与晋阳公主有师生之谊,也曾指点过太子,说是师徒也不为过。而武才人如今还是万春殿执事女官,领尚宫分例。圣人既然许她留守议政殿,自然有其道理,请她过来佐助太子也无不可!
崔内侍听到刘洎这么说,心里也稍稍松了一口气,就让小顺子私下向太子殿下去举荐一下,看看太子的意思。
李治自然是求之不得,立刻把这事跟几位留守辅臣说了一下。
几人里刘洎早就知道原委,自然不会反对,高士廉等人听说太子是为了更好的处理政务寻找帮手,也都没有意见,而且他们也多少听说了那个杨氏宫人的事,当然不希望东宫后院的人在议政殿这样严肃的地方跑进跑出的!
既然圣人这么信任这个武才人,让她协助一下太子,也无不可!
而且,几人都听说这个武才人比太子年长许多,多年教导公主,从无恶名,他们自然也不会往什么旖旎的方面去想……
他们不会想,李治会想啊。
而且是克制不住地想一些儿童不宜的事……
譬如,吴诩每天帮他念李世民的来信时——
吴诩的嗓音比较柔软,说话声会不自觉地带上南方人特有的软软的鼻音,只是她自己总觉察不出来,这种声音有多么勾人。
李治特别喜欢听她念信,也特别喜欢让她念最后几页的内容……
每次听她念到那些刻骨思念的语句时,他就忍不住要硬了!
作者有话要说:开学了……
各种暴躁,好想写肉啊啊啊……
ps:要不要让小九大发神威把小吴同学给强了呢= =
估计他也憋很久了吧…………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