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412 第四百一十二章 磨剑
- 413 第四百一十三章 凡俗
- 414 第四百一十四章 授教
- 415 第四百一十五章 家常
- 416 第四百一十六章 归来
- 417 第四百一十七章 午门
- 418 第四百一十八章 阻挠
- 419 第四百一十九章 白衣
- 420 第四百二十章 战场
- 421 第四百二十一章 相救
- 422 第四百二十二章 生机
- 423 第四百二十三章 书生
- 424 第四百二十四章 德妃
- 425 第四百二十五章 棋命
- 426 第四百二十六章 星光
- 427 第四百二十七章 仇敌
- 428 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患
- 429 第四百二十九章 冰嬉
- 430 第四百三十章 隐瞒
- 431 第四百三十一章 隐瞒
- 432 第四百三十二章 家国
- 433 第四百三十三章 根基
- 434 第四百三十四章 钟楼
- 435 第四百三十五章 为政
- 436 第四百三十六章 化海
- 437 第四百三十七章 茶具
- 438 第四百三十八章 疑心
- 439 第四百三十九章 风雪
- 440 第四百四十章 打闹
- 441 第四百四十一章 归来
- 442 第四百四十二章 亲人
- 443 第四百四十三章 挨骂
- 444 第四百四十四章 礼佛
- 445 第四百四十五章 偷礼
- 446 第四百四十六章 豆蔻
- 447 第四百四十七章 插手
- 448 第四百四十八章 罚跪
- 449 第四百四十九章 制衣
- 450 第四百五十章 无选
- 451 第四百五十一章 疑心
- 452 第四百五十二章 糊涂
- 453 第四百五十三章 养病
- 454 第四百五十四章 武斓
- 455 第四百五十五章 盛怒
- 456 第四百五十六章 不负
- 457 第四百五十七章 英雄
- 458 第四百五十八章 江山
- 459 第四百五十九章 春天
- 460 第四百六十章 交易
- 461 第四百六十一章 失信
- 462 第四百六十二章 质问
- 463 第四百六十三章 春风
- 464 第四百六十四章 选择
- 465 第四百六十五章 没错
- 466 第四百六十六章 春色
- 467 第四百六十七章 道谢
- 468 第四百六十八章 释比
- 469 第四百六十九章 盟约
- 470 第四百七十章 了结
- 471 第四百七十一章 哽咽
- 472 第四百七十二章 闯入
- 473 第四百七十三章 请求
- 474 第四百七十四章 白莳
- 475 第四百七十五章 质问
- 476 第四百七十六章 前朝
- 477 第四百七十七章 萧翎
- 478 第四百七十八章 偷信
- 479 第四百七十九章 辞别
- 480 第四百八十章 来客
- 481 第四百八十一章 破阵
- 482 第四百八十二章 兵法
- 483 第四百八十三章 身世
- 484 第四百八十四章 密旨
- 485 第四百八十五章 聪明
- 486 第四百八十六章 巫舞
- 487 第四百八十七章 下嫁
- 488 第四百八十八章 问罪
- 489 第四百八十九章 无悔
- 490 第四百九十章 双喜
- 491 第四百九十一章 僵局
- 492 第四百九十二章 剑指
- 493 第四百九十三章 答案
- 494 第四百九十四章 徐三
- 495 第四百九十五章 花开
- 496 第四百九十六章 出牢
- 497 第四百九十七章 真心
- 498 第四百九十八章 星空
- 499 第四百九十九章 阻拦
- 500 第五百章 乔迁
- 501 第五百零一章 把戏
- 502 第五百零二章 奁子
- 503 第五百零三章 狠心
- 504 第五百零四章 无悔
- 505 第五百零五章 会面
- 506 第五百零六章 答案
- 507 第五百零七章 搏天
- 508 第五百零八章 复命
- 509 第五百零九章 谢恩
- 510 第五百一十章 晚了
- 511 第五百一十一章 警告
- 512 第五百一十二章 帐暖
- 513 第五百一十三章 草木
- 514 第五百一十四章 开局
- 515 第五百一十五章 避雨
- 516 第五百一十六章 银杏
- 517 第五百一十七章 红妆
- 518 第五百一十八章 艳蛊
- 519 第五百一十九章 洞房
- 520 第五百二十章 闯府
- 521 第五百二十一章 闯府
- 522 第五百二十二章 密谋
- 523 第五百二十三章 美人
- 524 第五百二十四章 花间
- 525 第五百二十五章 开局
- 526 第五百二十六章 增兵
- 527 第五百二十七章 首战
- 528 第五百二十八章 崔宴
- 529 第五百二十九章 天命
- 530 第五百三十章 遗诏
- 531 第五百三十一章 莲子
- 532 第五百三十二章 旧约
- 533 第五百三十三章 信义
- 534 第五百三十四章 南郊
- 535 第五百三十五章 画君
- 536 第五百三十六章 午后
- 537 第五百三十七章 许心
- 538 第五百三十八章 回京
- 539 第五百三十九章 陨笛
- 540 第五百四十章 相见
- 541 第五百四十一章 傻子
- 542 第五百四十二章 输赢
- 543 第五百四十三章 月夜
- 544 第五百四十四章 海浪
- 545 第五百四十五章 选择
- 546 第五百四十六章 身孕
- 547 第五百四十七章 真情
- 548 第五百四十八章 压轴
- 549 第五百四十九章 六星
- 550 第五百五十章 南斗
- 551 第五百五十一章 变数
- 552 第五百五十二章 转移
- 553 第五百五十三章 稷官
- 554 第五百五十四章 越王
- 555 第五百五十五章 起兵
- 556 第五百五十六章 出征
- 557 第五百五十七章 定局
- 558 第五百五十八章 朝议
- 559 第五百五十九章 功臣
- 560 第五百六十章 分忧
- 561 第五百六十一章 知灯
- 562 第五百六十二章 密令
- 563 第五百六十三章 孩子
- 564 第五百六十四章 忆儿
- 565 第五百六十五章 复荣
- 566 第五百六十六章 雁钗
- 567 第五百六十七章 盘发
- 568 第五百六十八章 闯入
- 569 第五百六十九章 军师
- 570 第五百七十章 交换
- 571 第五百七十一章 酝酿
- 572 第五百七十二章 祠堂
- 573 第五百七十三章 制毒
- 574 第五百七十四章 琴书
- 575 第五百七十五章 凤凰
- 576 第五百七十六章 捉鳖
- 577 第五百七十七章 造日
- 578 第五百七十八章 殿下
- 579 第五百七十九章 二圣
- 580 第五百八十章 送离
- 581 第五百八十一章 啜泣
- 582 第五百八十二章 异变
- 583 第五百八十三章 兰陵
- 584 第五百八十四章 死战
- 585 第五百八十五章 逃命
- 586 第五百八十六章 数字
- 587 第五百八十七章 分开
- 588 第五百八十八章 及笄
- 589 第五百八十九章 解脱
- 590 第五百九十章 历史
- 591 第五百九十一章 被救
- 592 第五百九十二章 蓦光
- 593 第五百九十三章 嚎哭
- 594 第五百九十四章 名字
- 595 第五百九十五章 习练
- 596 第五百九十六章 空幽
- 597 第五百九十七章 采药
- 598 第五百九十八章 刀客
- 599 第五百九十九章 才学
- 600 第六百章 回家
- 601 第六百零一章 买卖
- 602 第六百零二章 驻留
- 603 第六百零三章 布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四百二十二章 生机
第四百二十二章 生机
影卫神情如昔,禀道:“辛歧老爷已去府上任职。那就是所空宅子,挂着官名叫长史,其实没啥事作的。辛歧老爷天天坐在后苑煎茶打瞌睡,上个任比泡茶馆还舒坦。王府其他奴才都小有微词了。”
“谁敢对岳父大人……”前时还冷脸威严的江离,忽的叫了出来,可话方出口,又自觉失言,他警惕地看了眼四周,清咳两声。
“本公子吩咐过……那不是上任,那就是给岳父……给辛歧大人送钱……对对对,送钱……别管辛歧大人在宅子里做什么,都随他,只要他拿钱拿得开心……”江离的脸色有些古怪,影九的脸色更古怪。
他怎么看怎么都觉得,平日神祗般的自家公子,此刻却好似个“狗腿子”,什么送钱讨人欢心的话,理直气壮得,脸也不带红。
可影九不敢多问,恭敬地低下头:“属下明白。立马告诫越王府:一切随辛歧大人,再有多嘴者,斩无赦。”
“这便是了……你不知道……哄岳父比哄媳妇儿还难啊……”江离无声地松了口气,低声呢喃。
后半句音调太低,影九没听清。下意识问道:“什么哄什么难?”
“没什么!没什么!”江离若被抓住尾巴的猫,都快绷不住威严的架子,连忙别过脸去,“罢了。读书人的事去吩咐。”
太过明显的逐客令,影九只得压下疑惑,行礼离去:“属下遵命!”
一阵阴风飘过,影卫乍然就没了影。
唯见秋风萧瑟,红叶漫天起,小贩挎着篮子叫卖桂花,新酿桂酒的香气已在大街小巷蔓延。
金秋,十月。在武愚自刎于午门后一月,在晋王素席跪殿无果后,王俭从利州回京,腥风血雨再掀。
王俭前脚到长安,后脚就上奏皇帝,行刑照旧,提审辛夷。帝准奏,同日,公开处斩的圣旨传遍天下,断头台备好。
这日,武愚鲜血还没干涸的午门,再次人山人海,一袭麻衣的辛夷被狱卒押解着,跪在台上,背后插着待斩的木牌。
唯独诸人发现,关押大牢的辛夷,似乎还胖了些。
然而这都不是关键,关键是屠刀磨亮,死局无人可阻,监斩席上的王俭笑得猖狂。
同样,正午,刺眼的日光将屠刀映得雪亮,百姓们头颈伸长如鸭脖,像看戏般眼巴巴等着行刑,唯一不同的,是再无那日附和王俭叫嚣的儒生,不知道是叫累了,还是被尚未干涸的武愚的鲜血灼了眼,今日竟一个也不见。
这点异常并不被王俭放在眼中。
他满心思都是断头台的辛夷,大仇得报,恩怨了结,多几个少几个儒生,反正都是棋子,再无人阻拦他王家当兴。
王俭看了眼日头,满脸被炽盛的红光笼罩,他拿起装满令牌的桶,用尽全身力气,整个向断头台扔去。
“时辰到!斩!”
哗啦一声,满地“斩”令牌,地狱声催。
百姓们屏住了呼吸,瞳仁睁大。
刽子手狠狠抽出辛夷背部的木牌,卖力地抡起了屠刀。
寒光一线,在半空划出冰冷的弧度,刀刃上反射的日光一闪,一股疾风飚过,刀锋乍然而至——
还未碰至脖颈,王俭就放佛提前看到结局,爆发出疯狂的大笑:“王家当兴!天助我王俭!杀杀杀!谁还敢拦我王家,谁还敢逆我王俭!”
不合时宜的大笑,伴随急速下落的屠刀,让整个午门宛如地狱,魑魅横行,黄泉无眼。
在刀锋碰到辛夷脖颈的刹那,在王俭的狂笑到达巅峰的刹那,轰隆一阵巨响——
然后,屠刀一滞。所有人的呼吸都瞬间慢了半拍。
午门被从外打开,露出宽广的长安街道,还有密密麻麻的白衣书生。
书生。俱是读书人。一眼望不到头,浩瀚若天穹,略略一数,似有三百之巨,像一军之众,井然有序地列于门外,向断头台走来。
浩浩荡荡,白衣如云。这三百人中有长安城熟悉的面孔,有五姓七望的公子哥,有寒门穷第的秀才,甚至有皇室年轻一辈的子嗣。
然而此刻,他们俱着白衣,这象征还未踏入仕途的仕子的白衣,有簇新的半旧的,有从箱底翻出带了些虫洞的,却是一致干净如斯的白(注1)。
白如雪,白如璧,白如少年初心,抹去所有身份地位门第,赋予他们所有一般的名字:读书人。
今日但君至,俱是读书人。
三百读书人,向断头台来。神情庄肃,步伐如山,踏得午门大地颤动,气势如虹掀动九霄苍天。
王俭已经说不出话了。百姓们同样发愣,却不由自主为书生们让出条路。唯独辛夷心中一动,些些猜到“始作俑者”,又是振奋又是羞,悄悄红了脸。
在骇人的死寂中,三百书生临近,拂袖,驻足,白衣如海成为午门唯一的中心。
一名读书人上前,毫无畏惧地直视王俭,朗声道:“辛氏不可斩!”
旋即,剩下的读书人纷纷上前一步,同样朗喝道:“辛氏不可斩!”
三百人的声音汇在一起,遂成撼天雷音,声传千里,恍若将天穹都震出个窟窿,也将王俭的耳膜震得生痛。
“来人!这是怎么回事!把这群穷秀才给老夫拖下去!”王俭缓过神来,瞬间气红了脸,疯狂大叫着命令金吾卫。
然而,这次,金吾卫没有动静。当值的金吾卫将军背梁挺直,朗声道:“在下姜苍。三年前国子监生,师从武愚夫子,一年前制举为官,拜金吾卫将。今武夫子鲜血尚未涸,吾虽为官,更为学生,不愿违故夫子之志,请王大人恕罪!”
旋即,半步不动,伫立原地的金吾卫们,给出了无声而统一的回答:不违武愚遗志,不违仕子初心。
王俭睚眦欲咧,肺都快炸了,他气急败坏地大喝:“你们金吾卫想反不成?姜苍是罢!老夫记下了!敢和我王家作对,我要你死无葬身之地!我王家家兵何在?把穷秀才们赶出去!”
呼啦一声,王家的家兵们涌上来,便欲动手,没想到姜苍亦是毫无躲闪地直视王俭,举起了刀戟:“金吾卫何在?拦下王家家兵!有什么罪过,我姜苍一并担下!”
刀光剑影,寒光出鞘。金吾卫们乍然迎上去,拦住王家家兵,公然和王俭对峙。
王家虽为五姓七望,家兵数百,但和训练有素的金吾卫比,还是差了一截,在后者倒戈的刀剑前,被唬得僵在原地,任王俭脸色如何黑,也不敢动半步。
“反了!都反了!姜苍!老夫记下了!敢坏老夫好事,老夫要你血债血偿!该死!都该死!”王俭眉目扭曲,恨恨大喝,却又无法突破金吾卫的刀戟,只能愤然一脚踢翻桌案,权当出气。
而台上的辛夷,则深深看了姜苍一眼,记下了后者相貌,是个虽然着武官服,却眉眼干净,带着股儒雅气的年轻男子。
就算和武愚有师生故,但能一肩抗下后果,仗热血倒戈王家,这份赤诚和恩情——
她辛夷记下了。
注释
1.白衣:古代指无功名或无官职的士人。即,尚未踏入仕途的读书人。《史记·儒林列传序》:“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后汉书·孔融传》:“(曹操)遂令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状奏融曰:‘少府孔融……又前与白衣祢衡跌荡放言。’”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孟浩然》:“观浩然磬折谦退,才名日高,竟沦明代,终身白衣,良可悲夫!”清·顾炎武《菰中随笔》:“杨士奇以白衣荐举,而直纶扉。”
“谁敢对岳父大人……”前时还冷脸威严的江离,忽的叫了出来,可话方出口,又自觉失言,他警惕地看了眼四周,清咳两声。
“本公子吩咐过……那不是上任,那就是给岳父……给辛歧大人送钱……对对对,送钱……别管辛歧大人在宅子里做什么,都随他,只要他拿钱拿得开心……”江离的脸色有些古怪,影九的脸色更古怪。
他怎么看怎么都觉得,平日神祗般的自家公子,此刻却好似个“狗腿子”,什么送钱讨人欢心的话,理直气壮得,脸也不带红。
可影九不敢多问,恭敬地低下头:“属下明白。立马告诫越王府:一切随辛歧大人,再有多嘴者,斩无赦。”
“这便是了……你不知道……哄岳父比哄媳妇儿还难啊……”江离无声地松了口气,低声呢喃。
后半句音调太低,影九没听清。下意识问道:“什么哄什么难?”
“没什么!没什么!”江离若被抓住尾巴的猫,都快绷不住威严的架子,连忙别过脸去,“罢了。读书人的事去吩咐。”
太过明显的逐客令,影九只得压下疑惑,行礼离去:“属下遵命!”
一阵阴风飘过,影卫乍然就没了影。
唯见秋风萧瑟,红叶漫天起,小贩挎着篮子叫卖桂花,新酿桂酒的香气已在大街小巷蔓延。
金秋,十月。在武愚自刎于午门后一月,在晋王素席跪殿无果后,王俭从利州回京,腥风血雨再掀。
王俭前脚到长安,后脚就上奏皇帝,行刑照旧,提审辛夷。帝准奏,同日,公开处斩的圣旨传遍天下,断头台备好。
这日,武愚鲜血还没干涸的午门,再次人山人海,一袭麻衣的辛夷被狱卒押解着,跪在台上,背后插着待斩的木牌。
唯独诸人发现,关押大牢的辛夷,似乎还胖了些。
然而这都不是关键,关键是屠刀磨亮,死局无人可阻,监斩席上的王俭笑得猖狂。
同样,正午,刺眼的日光将屠刀映得雪亮,百姓们头颈伸长如鸭脖,像看戏般眼巴巴等着行刑,唯一不同的,是再无那日附和王俭叫嚣的儒生,不知道是叫累了,还是被尚未干涸的武愚的鲜血灼了眼,今日竟一个也不见。
这点异常并不被王俭放在眼中。
他满心思都是断头台的辛夷,大仇得报,恩怨了结,多几个少几个儒生,反正都是棋子,再无人阻拦他王家当兴。
王俭看了眼日头,满脸被炽盛的红光笼罩,他拿起装满令牌的桶,用尽全身力气,整个向断头台扔去。
“时辰到!斩!”
哗啦一声,满地“斩”令牌,地狱声催。
百姓们屏住了呼吸,瞳仁睁大。
刽子手狠狠抽出辛夷背部的木牌,卖力地抡起了屠刀。
寒光一线,在半空划出冰冷的弧度,刀刃上反射的日光一闪,一股疾风飚过,刀锋乍然而至——
还未碰至脖颈,王俭就放佛提前看到结局,爆发出疯狂的大笑:“王家当兴!天助我王俭!杀杀杀!谁还敢拦我王家,谁还敢逆我王俭!”
不合时宜的大笑,伴随急速下落的屠刀,让整个午门宛如地狱,魑魅横行,黄泉无眼。
在刀锋碰到辛夷脖颈的刹那,在王俭的狂笑到达巅峰的刹那,轰隆一阵巨响——
然后,屠刀一滞。所有人的呼吸都瞬间慢了半拍。
午门被从外打开,露出宽广的长安街道,还有密密麻麻的白衣书生。
书生。俱是读书人。一眼望不到头,浩瀚若天穹,略略一数,似有三百之巨,像一军之众,井然有序地列于门外,向断头台走来。
浩浩荡荡,白衣如云。这三百人中有长安城熟悉的面孔,有五姓七望的公子哥,有寒门穷第的秀才,甚至有皇室年轻一辈的子嗣。
然而此刻,他们俱着白衣,这象征还未踏入仕途的仕子的白衣,有簇新的半旧的,有从箱底翻出带了些虫洞的,却是一致干净如斯的白(注1)。
白如雪,白如璧,白如少年初心,抹去所有身份地位门第,赋予他们所有一般的名字:读书人。
今日但君至,俱是读书人。
三百读书人,向断头台来。神情庄肃,步伐如山,踏得午门大地颤动,气势如虹掀动九霄苍天。
王俭已经说不出话了。百姓们同样发愣,却不由自主为书生们让出条路。唯独辛夷心中一动,些些猜到“始作俑者”,又是振奋又是羞,悄悄红了脸。
在骇人的死寂中,三百书生临近,拂袖,驻足,白衣如海成为午门唯一的中心。
一名读书人上前,毫无畏惧地直视王俭,朗声道:“辛氏不可斩!”
旋即,剩下的读书人纷纷上前一步,同样朗喝道:“辛氏不可斩!”
三百人的声音汇在一起,遂成撼天雷音,声传千里,恍若将天穹都震出个窟窿,也将王俭的耳膜震得生痛。
“来人!这是怎么回事!把这群穷秀才给老夫拖下去!”王俭缓过神来,瞬间气红了脸,疯狂大叫着命令金吾卫。
然而,这次,金吾卫没有动静。当值的金吾卫将军背梁挺直,朗声道:“在下姜苍。三年前国子监生,师从武愚夫子,一年前制举为官,拜金吾卫将。今武夫子鲜血尚未涸,吾虽为官,更为学生,不愿违故夫子之志,请王大人恕罪!”
旋即,半步不动,伫立原地的金吾卫们,给出了无声而统一的回答:不违武愚遗志,不违仕子初心。
王俭睚眦欲咧,肺都快炸了,他气急败坏地大喝:“你们金吾卫想反不成?姜苍是罢!老夫记下了!敢和我王家作对,我要你死无葬身之地!我王家家兵何在?把穷秀才们赶出去!”
呼啦一声,王家的家兵们涌上来,便欲动手,没想到姜苍亦是毫无躲闪地直视王俭,举起了刀戟:“金吾卫何在?拦下王家家兵!有什么罪过,我姜苍一并担下!”
刀光剑影,寒光出鞘。金吾卫们乍然迎上去,拦住王家家兵,公然和王俭对峙。
王家虽为五姓七望,家兵数百,但和训练有素的金吾卫比,还是差了一截,在后者倒戈的刀剑前,被唬得僵在原地,任王俭脸色如何黑,也不敢动半步。
“反了!都反了!姜苍!老夫记下了!敢坏老夫好事,老夫要你血债血偿!该死!都该死!”王俭眉目扭曲,恨恨大喝,却又无法突破金吾卫的刀戟,只能愤然一脚踢翻桌案,权当出气。
而台上的辛夷,则深深看了姜苍一眼,记下了后者相貌,是个虽然着武官服,却眉眼干净,带着股儒雅气的年轻男子。
就算和武愚有师生故,但能一肩抗下后果,仗热血倒戈王家,这份赤诚和恩情——
她辛夷记下了。
注释
1.白衣:古代指无功名或无官职的士人。即,尚未踏入仕途的读书人。《史记·儒林列传序》:“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后汉书·孔融传》:“(曹操)遂令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状奏融曰:‘少府孔融……又前与白衣祢衡跌荡放言。’”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孟浩然》:“观浩然磬折谦退,才名日高,竟沦明代,终身白衣,良可悲夫!”清·顾炎武《菰中随笔》:“杨士奇以白衣荐举,而直纶扉。”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