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69 第71章
- 70 第72章
- 71 第73章
- 72 第74章
- 73 第75章
- 74 第76章
- 75 第77章
- 76 第78章
- 77 第79章
- 78 第80章
- 79 第81章
- 80 第82章
- 81 第83章
- 82 第84章
- 83 第85章
- 84 第86章
- 85 第87章
- 86 第88章
- 87 第89章
- 88 第90章
- 89 第91章
- 90 第92章
- 91 第94章
- 92 第95章
- 93 第96章
- 94 第97章
- 95 第98章
- 96 第99章
- 97 第100章
- 98 第101章
- 99 第102章
- 100 第103章
- 101 第104章
- 102 第105章
- 103 第106章
- 104 第107章
- 105 第108章
- 106 第109章
- 107 第110章
- 108 第111章
- 109 第112章
- 110 第113章
- 111 第114章
- 112 第115章
- 113 第116章
- 114 第117章
- 115 第118章 章
- 116 第119章
- 117 第120章
- 118 第121章
- 119 第122章
- 120 第123章
- 121 第124章
- 122 第125章
- 123 第126章 章
- 124 第127章
- 125 第128章
- 126 第129章
- 127 第130章
- 128 第131章
- 129 第132章
- 130 第133章
- 131 第134章
- 132 第135章
- 133 第136章
- 134 第137章
- 135 第138章
- 136 第139章
- 137 第140章
- 138 第141章
- 139 第142章
- 140 第143章
- 141 第144章
- 142 第145章
- 143 第146章
- 144 第147章
- 145 第148章
- 146 第149章
- 147 第150章
- 148 第151章
- 149 第152章
- 150 第153章
- 151 第154章
- 152 第155章
- 153 第156章
- 154 第157章
- 155 第158章 章
- 156 第159章
- 157 第160章
- 158 第161章
- 159 第162章
- 160 第163章
- 161 第164章
- 162 第165章
- 163 第166章
- 164 第167章
- 165 第168章
- 166 第169章
- 167 第170章
- 168 第171章
- 169 第172章
- 170 第173章
- 171 第174章
- 172 第176章 (修改版)
- 173 第177章
- 174 第178章
- 175 第179章
- 176 第180章
- 177 第181章 (捉虫)
- 178 第182章
- 179 第183章
- 180 第184章
- 181 第185章
- 182 第186章
- 183 第187章
- 184 第188章
- 185 第189章
- 186 第190章
- 187 第191章
- 188 第192章 (捉虫)
- 189 第193章
- 190 第194章
- 191 第195章
- 192 第196章
- 193 第197章
- 194 第198章
- 195 第199章
- 196 第200章 章 3
- 197 第201章
- 198 第202章
- 199 第203章
- 200 第204章
- 201 第205章
- 202 第206章
- 203 第207章
- 204 第208章
- 205 第209章
- 206 第210章
- 207 第211章
- 208 第212章
- 209 第213章
- 210 第214章
- 211 第215章
- 212 第216章
- 213 第217章
- 214 第218章
- 215 第219章 (捉虫)
- 216 第220章
- 217 第221章
- 218 第222章
- 219 第224章
- 220 第225章
- 221 第226章
- 222 第227章
- 223 第228章
- 224 第229章
- 225 第230章
- 226 第231章
- 227 第232章
- 228 第233章
- 229 第234章 (已修改)
- 230 第235章
- 231 第236章
- 232 第237章
- 233 第238章 章 4
- 234 第239章
- 235 第240章
- 236 第241章
- 237 第242章
- 238 第243章
- 239 第244章
- 240 第245章
- 241 第246章
- 242 第247章
- 243 第248章
- 244 第249章
- 245 第250章
- 246 第251章
- 247 第252章
- 248 第253章
- 249 第254章
- 250 第255章 章 5
- 251 第256章
- 252 第257章
- 253 第258章
- 254 第259章
- 255 第260章
- 256 第261章
- 257 第263章 (修改乱码)
- 258 第264章
- 259 第265章
- 260 第266章
- 261 第267章
- 262 第268章
- 263 第269章
- 264 第270章
- 265 第271章
- 266 第272章
- 267 第273章 (捉虫)
- 268 第274章 (捉虫)
- 269 第275章
- 270 第276章
- 271 第277章
- 272 第278章
- 273 第279章
- 274 第280章
- 275 第281章
- 276 第282章
- 277 第283章
- 278 第284章
- 279 第285章 (改bug)
- 280 第286章 〔捉虫〕
- 281 第287章
- 282 第288章
- 283 第289章
- 284 第290章
- 285 第291章
- 286 第292章 章 6
- 287 第293章
- 288 第294章
- 289 第295章
- 290 第296章
- 291 第297章
- 292 第298章
- 293 第299章
- 294 第300章
- 295 第301章
- 296 第302章
- 297 第303章 (修改乱码)
- 298 第304章
- 299 第305章
- 300 第306章
- 301 第307章
- 302 第308章
- 303 第309章
- 304 第310章
- 305 第311章
- 306 第312章
- 307 第313章章 7
- 308 第314章
- 309 第315章
- 310 第316章
- 311 第317章
- 312 第318章
- 313 第319章
- 314 第320章
- 315 第321章
- 316 第322章
- 317 第323章
- 318 第324章
- 319 第325章
- 320 第326章
- 321 第327章
- 322 第328章
- 323 第329章
- 324 第330章
- 325 第331章
- 326 第332章
- 327 第333章
- 328 第334章
- 329 第335章
- 330 第336章
- 331 第338章
- 332 第340章
- 333 第341章
- 334 第343章
- 335 第344章
- 336 第345章 8
- 337 第346章
- 338 第347章
- 339 第348章
- 340 第349章
- 341 第350章
- 342 第351章
- 343 第352章
- 344 第353章
- 345 第354章
- 346 第355章
- 347 第356章
- 348 第357章
- 349 第358章
- 350 第359章
- 351 第360章
- 352 第361章
- 353 第362章
- 354 第363章
- 355 第364章
- 356 第365章
- 357 第366章
- 358 第367章
- 359 第368章
- 360 第369章
- 361 第370章
- 362 第371章
- 363 第372章
- 364 第373章
- 365 第374章
- 366 第375章
- 367 第376章
- 368 第377章 9
- 369 第378章
- 370 第379章
- 371 第380章
- 372 第381章
- 373 第382章
- 374 第383章
- 375 第384章
- 376 第385章
- 377 第386章
- 378 第387章
- 379 第388章
- 380 第390章
- 381 第391章
- 382 第392章
- 383 第393章
- 384 第394章
- 385 第395章
- 386 第396章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81章
第81章
第七章博弈
两日之后,李二陛下终于病愈还朝了。
众大臣见他脸色红润,神清气爽,完全是一副吃饱喝足飨足的模样,不由暗暗疑惑。
难道圣人这次生病其实是装的,又是缓兵之计不成?
不怪众人要这样想啊,谁叫李二陛下老喜欢做些开天窗的事呢!
废掉承乾可不是一句话一张罢黜诏书就完了的事,善后扫尾的工作还多着呢!
承乾被册立为太子已有十七年之久,多次监国未有纰漏,若不是这次犯的事太大,说实话诸多老臣是不愿意看到他被罢黜的超级特种兵系统。
既然承乾已经下台,东宫的旧属自然要处理一下。
比较坑爹的还有,那些三品以上京官们的嫡子嫡孙们,当初可都被李二陛下丢到东宫跟承乾培养感情去的,到现在还都打着东宫的标签呢!
这些人的处置,也需要李二陛下亲自拿主意。
这扫尾工作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所以,李世民的忽然病倒,不仅让东宫‘旧属’的心中不安,连长孙无忌这些心腹老臣也心头惶恐。
就怕李二陛下一抽风,把立新太子的事无限时地拖延下去……
这让那些早已打好腹稿,准备着挽袖子上阵推举心目中的理想储君以及试图在新太子面前露脸的文武大臣们情何以堪啊!
所以,东宫的问题必须迅速解决!
出乎众人意料的是,重新还朝的李二陛下并没有回避对承乾旧属的处理问题,反而表现得异常雷厉风行,连下数道旨意,将东宫属官左庶子张玄素、右庶子赵弘智、令狐德棻、中书舍人萧钧全部以各种名义撤职的撤职,贬的贬。
不仅如此,承乾在朝中的一些隐藏势力也被清理得一干二净。
甚至于一些亲近东宫的大臣如杜正伦等也受到了牵连,贬官、降级、外放的不在少数……
不幸中的大幸是没有人在这次清洗中丢掉性命了!
一向喜欢喷人的御史们对这样的结果也没有表示任何异议。
看来皇帝陛下即使在病中也没闲着,早就安排好了一切,既为新太子铺了路,同时也为废太子承乾谋求了一道活命的保障——对于一个对帝位已经没有任何威胁的兄弟,新帝碍于面子也不该太苛待的,反而为了名声计,更要善待承乾。
李二陛下此举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但是,说好的新太子呢?
李二陛下做好扫尾工作就没有下文了……
魏王党的得力干将们几次暗示,李二陛下就是不接茬。
直到原太子太傅于志宁上书。
承乾虽然被罢黜了太子之位,于志宁这个东宫老教师却没受太大牵连,依然挂在东宫名下领工资。
可是继续呆在已经没有了太子的东宫里,于老爷子难免有些别扭。
于是,老爷子上书李世民,要求再给他找个学生来吧……
这个要求很正当合理。
李二陛下接到奏折也没多说什么,直接召开大会,要求公开选举太子,让百官在五日之内呈上推举奏折。
李二陛下的儿子比起他爹李渊来算不上多,质量上也略差。而且李二陛下这十四个儿子中有好几个已经早夭,到贞观十七年时,长大成人的也就那么几个,其中还包括不听话被咔嚓掉的李佑,纨绔子弟李愔之流不肖子,不提也罢……
真正有资格问鼎储君之位的人其实也就长孙皇后的那三个嫡子。
承乾这个嫡长子既然被废,储君之位也就基本上就在剩下的两个嫡子——四皇子魏王李泰和九皇子晋王李治之中选了我有一个小世界。
当然,除了这两个嫡子之外,李世民还有一个庶长子——三皇子吴王李恪,之所以要提到他,一是因为他是现存的除承乾以外最年长的皇子,品行样貌都不错,酷爱游猎,英勇过人,曾被李世民称赞‘英果类我’;二是,因为其母杨妃深受皇帝陛下宠幸,一度曾被视为继后的候选人,虽然封后失败,但李二陛下明显并未死心。如果杨妃最终能登上后位,那李恪就子以母贵,也算是嫡子了,自然有跟李泰和李治有一争之力!
只不过,目前看来,杨妃要在短期内封后是不可能的,所以李恪出线的希望并不大。
在这个嫡庶之别如云泥的时代,只要李泰和李治这两个嫡子中任何一个在,李恪这个庶子基本上就已经失去了成为储君的机会。
所以说,储位其实就是在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之间选而已。
而皇帝陛下到底属意两个皇子中的哪一个,众人觉得这真不是问题,根本不需要讨论好吧!
承乾被废之前,李二陛下对待魏王李泰的宠爱那是全国人民有目共睹的。
前太子是为了什么下台的,不用咱科普了吧?
但导火索却是魏王遇刺一案……
在人民群众的眼里,承乾的下台就是为了魏王腾位置的。
现在这个储君之位将属于谁,不都是铁板钉钉的事吗?
还讨论啥?公举啥?
不过是皇帝陛下想走个程序而已!
到时候,新太子还不就是魏王嘛!
但事情真是这么简单明了吗?
怎么可能?!
诸如长孙无忌、李世勣这些老狐狸都暗暗翻了个白眼。
如果李世民真想立魏王,又何必多此一举要大家公推呢?
李二陛下好面子喜欢形式主义是不假,可在重大问题上的决策他是绝不含糊的!
就如在处置承乾的问题这件事来说,李二陛下一开始说的也是让众臣子公决,最后还不是一意孤行饶恕了承乾的性命。
这次重新立储其实也一样。
没有了承乾,李泰实际上就是李世民最年长的嫡子,无论遵照礼法还是遵循个人感情,李二陛下只要一句话就可以直接册封他为太子了,没人可以说个不字。
可是,李世民偏偏要大张旗鼓地命众人公开投票表决……
这里面一定有阴谋!
其实,长孙无忌等人是高估李二陛下了,他之所以要这么做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用选立新太子一事压下承乾谋逆一案的不良影响,让众人把注意力转到新一任储君的身上来;其二大概是要试探一下众臣对他家青雀的态度了……
毫无疑问,李世民还是十分疼爱李泰的,也相信他家四郎是有资格做新太子的,但是因为承乾的缘故,他与四郎之间远不如往日那样亲密,也就没有马上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
而许多老臣因为当初魏王僭越太子的事,对李泰颇有看法,这也是李世民没有直接说出要立李泰的缘故——他可不希望四郎成为一个得不到朝臣们支持的光杆太子!
所以,还是公推吧……
他老人家可是送了了不少人给四郎,没道理这点小事都办不成万兽式。
结果,公推的过程并没有李世民想象的那样顺利。
御宇多年的李二陛下,忽然发现他朝堂上的文武大臣已经不是铁板一块了……
皇帝陛下的公推旨意一下,朝野上下顿时议论纷纷。
如先前预计的一样,太子的候选人就魏王和晋王两人,朝臣们也大体上分成了三派。
除了明确支持魏王或晋王的大臣之外,大多数人都是中立派,对两个皇子的感官差不多,基本上都还处在观望状态。
魏王文思敏捷、才华横溢、长袖善舞,一直深受李世民宠爱。但正是由于李二陛下对李泰的过度溺爱,一些元老重臣对他相当不满,相对的李泰对那些老臣也不是很尊重。所以,魏王殿下虽然有不少摇旗呐喊的属下,在某些维护正统的元老重臣中的口碑却不是太好。
而晋王李治年纪还小,近一两年才上朝听政,暂时还看不出有什么突出才能,众人也只知道晋王聪颖仁孝,是唯一一个被李世民亲自抚养的皇子,同样深受皇帝陛下喜爱……
相对中立派的犹豫观望,有些大臣却必须马上做出决定!
诸如岑文本、马周等明显盖着魏王党印章的臣子,则是苦哈哈地摊开奏表,在举荐表上写上‘魏王’的字样。
他们算是被圣人坑惨了!
尤其是岑文本,当初李世民派他去协助魏王编书,就是有让他辅佐李泰的意思,可是如今……
他怎么可能看不出来,皇帝陛下倒是想立魏王,可诸如长孙无忌这些前辈,根本就不会赞同的……
甚至……
连他都看出得魏王殿下已经有些得意忘形了,说不定不日就要坏事,到时候难免又是一场风波!
可叹他即使看透了时局,却不得不在举荐表上写下魏王啊……
太苦逼了有木有!
更苦逼的是,如果日后的太子气量赶不上李二陛下的话,他根本不可能成为第二个魏征……
反倒是马周略幸运,因为比较得李世民喜欢,算是大半个纯臣,他先在东宫挂过一段时间的职,后来又去魏王家的文学馆转了一圈,还在非正式场合被李二陛下介绍给了晋王做老师。
至少不用担心日后被新太子报复了。
当然,即使在三个嫡皇子面前都挂过号了,马周还是跟岑文本一样苦逼,只能推举魏王。
倒是跟岑文本一样,被李二陛下丢给李泰的刘洎就直爽多了,他本来就是个豪爽耿直的人,既然跟了李泰,也没什么好纠结的,毫不犹豫推举了魏王。
至于宗室皇亲也为推举一事闹得乱哄哄的,就不必再提。
前朝为了推举新太子的事乱成一团,作为候选人之一的晋王李治此刻却是惊怒异常。
他居然被人威胁了!
老虎不发威当他是病猫啊!
作者有话要说:九郎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
某人你惨了……
两日之后,李二陛下终于病愈还朝了。
众大臣见他脸色红润,神清气爽,完全是一副吃饱喝足飨足的模样,不由暗暗疑惑。
难道圣人这次生病其实是装的,又是缓兵之计不成?
不怪众人要这样想啊,谁叫李二陛下老喜欢做些开天窗的事呢!
废掉承乾可不是一句话一张罢黜诏书就完了的事,善后扫尾的工作还多着呢!
承乾被册立为太子已有十七年之久,多次监国未有纰漏,若不是这次犯的事太大,说实话诸多老臣是不愿意看到他被罢黜的超级特种兵系统。
既然承乾已经下台,东宫的旧属自然要处理一下。
比较坑爹的还有,那些三品以上京官们的嫡子嫡孙们,当初可都被李二陛下丢到东宫跟承乾培养感情去的,到现在还都打着东宫的标签呢!
这些人的处置,也需要李二陛下亲自拿主意。
这扫尾工作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所以,李世民的忽然病倒,不仅让东宫‘旧属’的心中不安,连长孙无忌这些心腹老臣也心头惶恐。
就怕李二陛下一抽风,把立新太子的事无限时地拖延下去……
这让那些早已打好腹稿,准备着挽袖子上阵推举心目中的理想储君以及试图在新太子面前露脸的文武大臣们情何以堪啊!
所以,东宫的问题必须迅速解决!
出乎众人意料的是,重新还朝的李二陛下并没有回避对承乾旧属的处理问题,反而表现得异常雷厉风行,连下数道旨意,将东宫属官左庶子张玄素、右庶子赵弘智、令狐德棻、中书舍人萧钧全部以各种名义撤职的撤职,贬的贬。
不仅如此,承乾在朝中的一些隐藏势力也被清理得一干二净。
甚至于一些亲近东宫的大臣如杜正伦等也受到了牵连,贬官、降级、外放的不在少数……
不幸中的大幸是没有人在这次清洗中丢掉性命了!
一向喜欢喷人的御史们对这样的结果也没有表示任何异议。
看来皇帝陛下即使在病中也没闲着,早就安排好了一切,既为新太子铺了路,同时也为废太子承乾谋求了一道活命的保障——对于一个对帝位已经没有任何威胁的兄弟,新帝碍于面子也不该太苛待的,反而为了名声计,更要善待承乾。
李二陛下此举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但是,说好的新太子呢?
李二陛下做好扫尾工作就没有下文了……
魏王党的得力干将们几次暗示,李二陛下就是不接茬。
直到原太子太傅于志宁上书。
承乾虽然被罢黜了太子之位,于志宁这个东宫老教师却没受太大牵连,依然挂在东宫名下领工资。
可是继续呆在已经没有了太子的东宫里,于老爷子难免有些别扭。
于是,老爷子上书李世民,要求再给他找个学生来吧……
这个要求很正当合理。
李二陛下接到奏折也没多说什么,直接召开大会,要求公开选举太子,让百官在五日之内呈上推举奏折。
李二陛下的儿子比起他爹李渊来算不上多,质量上也略差。而且李二陛下这十四个儿子中有好几个已经早夭,到贞观十七年时,长大成人的也就那么几个,其中还包括不听话被咔嚓掉的李佑,纨绔子弟李愔之流不肖子,不提也罢……
真正有资格问鼎储君之位的人其实也就长孙皇后的那三个嫡子。
承乾这个嫡长子既然被废,储君之位也就基本上就在剩下的两个嫡子——四皇子魏王李泰和九皇子晋王李治之中选了我有一个小世界。
当然,除了这两个嫡子之外,李世民还有一个庶长子——三皇子吴王李恪,之所以要提到他,一是因为他是现存的除承乾以外最年长的皇子,品行样貌都不错,酷爱游猎,英勇过人,曾被李世民称赞‘英果类我’;二是,因为其母杨妃深受皇帝陛下宠幸,一度曾被视为继后的候选人,虽然封后失败,但李二陛下明显并未死心。如果杨妃最终能登上后位,那李恪就子以母贵,也算是嫡子了,自然有跟李泰和李治有一争之力!
只不过,目前看来,杨妃要在短期内封后是不可能的,所以李恪出线的希望并不大。
在这个嫡庶之别如云泥的时代,只要李泰和李治这两个嫡子中任何一个在,李恪这个庶子基本上就已经失去了成为储君的机会。
所以说,储位其实就是在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之间选而已。
而皇帝陛下到底属意两个皇子中的哪一个,众人觉得这真不是问题,根本不需要讨论好吧!
承乾被废之前,李二陛下对待魏王李泰的宠爱那是全国人民有目共睹的。
前太子是为了什么下台的,不用咱科普了吧?
但导火索却是魏王遇刺一案……
在人民群众的眼里,承乾的下台就是为了魏王腾位置的。
现在这个储君之位将属于谁,不都是铁板钉钉的事吗?
还讨论啥?公举啥?
不过是皇帝陛下想走个程序而已!
到时候,新太子还不就是魏王嘛!
但事情真是这么简单明了吗?
怎么可能?!
诸如长孙无忌、李世勣这些老狐狸都暗暗翻了个白眼。
如果李世民真想立魏王,又何必多此一举要大家公推呢?
李二陛下好面子喜欢形式主义是不假,可在重大问题上的决策他是绝不含糊的!
就如在处置承乾的问题这件事来说,李二陛下一开始说的也是让众臣子公决,最后还不是一意孤行饶恕了承乾的性命。
这次重新立储其实也一样。
没有了承乾,李泰实际上就是李世民最年长的嫡子,无论遵照礼法还是遵循个人感情,李二陛下只要一句话就可以直接册封他为太子了,没人可以说个不字。
可是,李世民偏偏要大张旗鼓地命众人公开投票表决……
这里面一定有阴谋!
其实,长孙无忌等人是高估李二陛下了,他之所以要这么做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用选立新太子一事压下承乾谋逆一案的不良影响,让众人把注意力转到新一任储君的身上来;其二大概是要试探一下众臣对他家青雀的态度了……
毫无疑问,李世民还是十分疼爱李泰的,也相信他家四郎是有资格做新太子的,但是因为承乾的缘故,他与四郎之间远不如往日那样亲密,也就没有马上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
而许多老臣因为当初魏王僭越太子的事,对李泰颇有看法,这也是李世民没有直接说出要立李泰的缘故——他可不希望四郎成为一个得不到朝臣们支持的光杆太子!
所以,还是公推吧……
他老人家可是送了了不少人给四郎,没道理这点小事都办不成万兽式。
结果,公推的过程并没有李世民想象的那样顺利。
御宇多年的李二陛下,忽然发现他朝堂上的文武大臣已经不是铁板一块了……
皇帝陛下的公推旨意一下,朝野上下顿时议论纷纷。
如先前预计的一样,太子的候选人就魏王和晋王两人,朝臣们也大体上分成了三派。
除了明确支持魏王或晋王的大臣之外,大多数人都是中立派,对两个皇子的感官差不多,基本上都还处在观望状态。
魏王文思敏捷、才华横溢、长袖善舞,一直深受李世民宠爱。但正是由于李二陛下对李泰的过度溺爱,一些元老重臣对他相当不满,相对的李泰对那些老臣也不是很尊重。所以,魏王殿下虽然有不少摇旗呐喊的属下,在某些维护正统的元老重臣中的口碑却不是太好。
而晋王李治年纪还小,近一两年才上朝听政,暂时还看不出有什么突出才能,众人也只知道晋王聪颖仁孝,是唯一一个被李世民亲自抚养的皇子,同样深受皇帝陛下喜爱……
相对中立派的犹豫观望,有些大臣却必须马上做出决定!
诸如岑文本、马周等明显盖着魏王党印章的臣子,则是苦哈哈地摊开奏表,在举荐表上写上‘魏王’的字样。
他们算是被圣人坑惨了!
尤其是岑文本,当初李世民派他去协助魏王编书,就是有让他辅佐李泰的意思,可是如今……
他怎么可能看不出来,皇帝陛下倒是想立魏王,可诸如长孙无忌这些前辈,根本就不会赞同的……
甚至……
连他都看出得魏王殿下已经有些得意忘形了,说不定不日就要坏事,到时候难免又是一场风波!
可叹他即使看透了时局,却不得不在举荐表上写下魏王啊……
太苦逼了有木有!
更苦逼的是,如果日后的太子气量赶不上李二陛下的话,他根本不可能成为第二个魏征……
反倒是马周略幸运,因为比较得李世民喜欢,算是大半个纯臣,他先在东宫挂过一段时间的职,后来又去魏王家的文学馆转了一圈,还在非正式场合被李二陛下介绍给了晋王做老师。
至少不用担心日后被新太子报复了。
当然,即使在三个嫡皇子面前都挂过号了,马周还是跟岑文本一样苦逼,只能推举魏王。
倒是跟岑文本一样,被李二陛下丢给李泰的刘洎就直爽多了,他本来就是个豪爽耿直的人,既然跟了李泰,也没什么好纠结的,毫不犹豫推举了魏王。
至于宗室皇亲也为推举一事闹得乱哄哄的,就不必再提。
前朝为了推举新太子的事乱成一团,作为候选人之一的晋王李治此刻却是惊怒异常。
他居然被人威胁了!
老虎不发威当他是病猫啊!
作者有话要说:九郎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
某人你惨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