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67 第六十四章 我以赤诚爱你
- 68 第六十五章 少小恩情须记
- 69 第六十六章 太簇鹦闹垂髫
- 70 第六十七章 一刹九州风雷
- 71 第六十八章 社稷君王谁轻
- 72 第六十九章 万里山河易主
- 73 第七十章 国破家亡旦夕间
- 74 第七十一章 天将倾英雄显
- 75 第七十二章 江山社稷托付
- 76 第七十三章 起初意帝王心
- 77 第七十四章 前朝后宫过招
- 78 第七十五章 近重阳霜花发
- 79 第七十六章 风紧云低将雪
- 80 第七十七章 东宫碧枝新芽
- 81 第七十八章 烽烟警也先至
- 82 第七十九章 家国难此心同
- 83 第八十章 朱颜变尽丹心旧
- 84 第八十一章 离鸾别鹄肠断
- 85 第八十二章 江山旧人面改
- 86 第八十三章 山穷水尽无路
- 87 第八十四章 春来更着风雨
- 88 第八十五章 干戈寥落零丁
- 89 第八十六章 举棋生死一线
- 90 第八十七章 临急悬崖撒手
- 91 第八十八章 春风夏雨相宜
- 92 第八十九章 背水一战正冠
- 93 第九十章 锦年华岁尽成灰
- 94 第九十一章 疾风劲草知节
- 95 第九十二章 情急反颜相向
- 96 第九十三章 爱子心千古同
- 97 第九十四章 回首半生幽恨
- 98 第九十五章 千节百扣难解
- 99 第九十六章 背道而行渐远
- 100 第九十七章 峰回路转花明
- 101 第九十八章 景泰后院起火
- 102 第九十九章 断钗重合情重
- 103 第一百章 风刀霜剑严相逼
- 104 第一百零一章 物换星移人非
- 105 第一百零二章 当年诺君记否
- 106 第一百零三章 有风不可尽帆
- 107 第一百零四章 但求此生平安
- 108 第一百零五章 自此相别陌路
- 109 第一百零六章 宫深九重难离
- 110 第一百零七章 傍桑阴学种瓜
- 111 第一百零八章 绿树阴浓夏长
- 112 第一百零九章 梅雨过萍风起
- 113 第一百一十章 沉舟侧畔千帆
- 114 第一百一十一章 踏遍青山难求
- 115 第一百一十二章 雏鸟初学试飞
- 116 第一百一十三章 旧篱墙上新花
- 117 第一百一十四章 乱云低暮回风
- 118 第一百一十五章 骨肉亲相怜意
- 119 第一百一十六章 风雨将来天暝
- 120 第一百一十七章 春上枝头新俏
- 121 第一百一十八章 少年意气忽生
- 122 第一百一十九章 窗底花间四月
- 123 第一百二十章 草木知春不久归
- 124 第一百二十一章 内外交困难飞
- 125 第一百二十二章 端午节龙舟会
- 126 第一百二十三章 楼中叔侄问答
- 127 第一百二十四章 人心变化一线
- 128 第一百二十五章 十年光阴水流
- 129 第一百二十六章 图穷反目相向
- 130 第一百二十七章 弹指还约戏游
- 131 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变将起纷纷
- 132 第一百二十九章 少年时光离别
- 133 第一百三十章 小院秋深日长
- 134 第一百三十一章 江山翻覆顷刻
- 135 第一百三十二章 八年心苦谁知
- 136 第一百三十三章 当年尚有余庆
- 137 第一百三十四章 鸾凤分飞情断
- 138 第一百三十五章 由来珍物深藏
- 139 第一百三十六章 千锤百炼清白
- 140 第一百三十七章 有情东宫事定
- 141 第一百三十八章 天顺难顺人心
- 142 第一百三十九章 春风晚桃花烂
- 143 第一百四十章 小炉酒暖微醺
- 144 第一百四十一章 冬暖夜来惊梦
- 145 第一百四十二章 等闲平地风波
- 146 第一百四十三章 道离别情更怯
- 147 第一百四十四章 有情何似无情
- 148 第一百四十五章 咫尺天涯一念
- 149 第一百四十六章 花褪残红青杏
- 150 第一百四十七章 毒燎虐焰北冲
- 151 第一百四十八章
- 152 第一百四十九章 人心曲折千里
- 153 第一百五十章 山夜春寒料峭
- 154 第一百五十一章 婉转绝境求生
- 155 第一百五十二章 少年心休相负
- 156 第一百五十三章 风露中霄夜白
- 157 第一百五十四章 春心争与花发
- 158 第一百五十五章 江山丽花草香
- 159 第一百五十六章 芙蓉宴春酒暖
- 160 第一百五十七章 萍聚萍散莫留
- 161 第一百五十八章 旧事翻怨生波
- 162 第一百五十九章 王府夜宴杀机
- 163 第一百六十章 此情生死不离
- 164 第一百六十一章 谁辨当年是非
- 165 第一百六十二章 长夏江村事幽
- 166 第一百六十三章 深知身在情长
- 167 第一百六十四章 梅雨红尘枯荣
- 168 第一百六十五章 只记缘莫记愁
- 169 第一百六十六章 广选秀女择妃
- 170 第一百六十七章 归乡此情难舍
- 171 第一百六十八章 故人舟中论心
- 172 第一百六十九章 那一宵似一生
- 173 第一百七十章 废立风波频发
- 174 第一百七十一章 红尘恶浪滔天
- 175 第一百七十二章 缘法存续取舍
- 176 第一百七十三章 转劫命运谁主
- 177 第一百七十四章 约许时光温柔
- 178 第一百七十五章 洞庭秋水寒烟
- 179 第一百七十六章 同心相携无惧
- 180 第一百七十七章 风寒雪冷冬尽
- 181 第一百七十八章 难解百年忧患
- 182 第一百七十九章 两宫积年旧恨
- 183 第一百八十章 深宫世事纷纷
- 184 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生欢苦难分
- 185 第一百八十二章 天下为你低头
- 186 第一百八十二章 自古事难如意
- 187 第一百八十四章 命运无常难定
- 188 第一百八十五章 朝局纷乱棋争
- 189 第一百八十六章 秋风起花枝霜
- 190 第一百八十七章 心锁关山难渡
- 191 第一百八十八章 连雨不知春去
- 192 第一百八十九章 翘首云中月来
- 193 第一百九十章 求君一世清安
- 194 第一百九十一章 百年相托未负
- 195 第一百九十二章 愿结白首之盟
- 196 第一百九十三章 人间无数爱别
- 197 第一百九十四章 此生非你不可
- 198 番外一 曲终离别日&番外二 跨越几百年的官司
- 199 番外三 相亲对象和小白脸&番外四 故宫游记与陈年老醋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七十四章 前朝后宫过招
第七十四章 前朝后宫过招
在梁芳看来,小太子说什么都不要紧,孙太后的决定才要紧。代皇帝有意让太子驻守南京,乃是孙太后名正言顺离开险境的好机会,她岂能不抓住?
万贞将小太子的话放在心上,并且乐意倾听,给予鼓励。梁芳却只当这是做给别人看的,有口无心的附和:“不错,咱们的小殿下小小年纪,就懂家国之重了。”
一行人心思各异的跨过宫门,进入坤宁宫范围。刚走到云台下,周贵妃就已经迎了上来。她眼角还带着彻夜不眠的残痕,脸上却已经眉眼目笑,满怀欣慰的道:“太子,来母妃这里。”
她从儿子被钱皇后夺去养了后,见儿子的机会就少了。且钱皇后将皇子养得亲了,她见一次就恼恨伤心一次,更不想多见。小太子对她的感情认真说来,只怕还不如钱皇后深。
几天没抱过,这时候突然来接,小皇子哪敢亲近,下意识的往万贞怀里一缩,不说话。
周贵妃心中也知道自己这举动过于势利,小皇子这一缩虽没言语,但却也似乎将她迎面甩了一掌,令她面色大变。可儿子身份不同往日,她也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喝骂,只能将气撒在侍从身上,怒道:“贞儿,你是怎么带太子的?就教太子不认……”
她这话没说完,云台上陡然传来一声怒喝:“周氏!”
皇宫里能这么直呼周贵妃的人,五个手指都不到。周贵妃不用回头,也知道自己刚才差点在太子甫立的当口就给儿子扣了个不认生母的不孝之名,闯了大祸。
孙太后从云台上一步一步的下来,慢慢地说:“皇帝亲征,你不行诤谏之职;皇帝落难,你不思救助之法;皇子夜惊,你未尽抚慰之责……如今国本确立,你倒是来显生育之功了!好!好!好!你要不要哀家这老寡妇,拜谢你为我儿延续血脉的大功?”
孙太后是个极少动怒,对人口出恶言的有德贵妇,确实具备着母仪天下的风姿。今日说出这样的话来,当真是满堂皆惊,众人悚立,不敢说话。被直接喝斥周贵妃更是吓得直接跪在石板上,颤声道:“奴不敢!”
孙太后暴喝一声:“你是太子生母!不说扶助太子,至少要有该当之责!哀家已经被你们毁了一个儿子,难道你还想再毁哀家的孙子?再让哀家听到你语出不逊,你就自去长安宫罢!”
周贵妃吓面无人色,连“不敢”都不敢说,只是伏地叩首不已。
万贞悄悄望了太后,心一动,借着放下小太子的当口悄声道:“求祖母、饶母妃。”
她不敢把话说得太长,不确定小太子是否能听见听懂,只能轻轻地碰了碰他的肩膀。小太子站在原地困惑的看着暴怒的孙太后,好一会儿终于小跑着过去,怯怯的拉她的裙幅:“皇祖母,不要生气,孙儿怕。”
现在这个局势,对孙太后来说简直是举世皆敌,没有一个人可以稍缓她的焦虑,却个个都增添她的忧愁。小太子已经算是她唯一的慰籍,听到孙儿稚嫩的童音,由不得她深吸口气,镇定了一下强笑道:“好,皇祖母不生气,濬儿不怕,啊?”
她俯下身来,小太子便学着别人安抚他的样子,轻轻拍拍孙太后的胸口,细声道:“孙儿给皇祖母拍一拍,吹一吹,痛痛就飞走了……皇祖母不痛了……不痛啊!”
孙太后的心痛又岂是小太子拍一拍吹一吹就能飞走的?然而在这种时候,孙儿能体察她的痛苦,予以安慰,这本身就是一种让她觉得即使辛苦劳累,也有所值的温暖。虽然于大势无补,却让她心悦,忍不住摸摸小太子的头顶,道:“濬儿真乖,皇祖母不痛了!”
小太子眨巴眨巴眼睛,一副想确定她有没有说谎的模样,直到她又点了点头,才松了口气,小声问:“那……皇祖母可以不生母妃的气,让母妃起来吗?”
孙太后看看孙子,又看看周贵妃,长叹一声道:“濬儿,你的母妃……她还当现在跟以前一样,可以任性妄为呢!殊不知你父皇失陷,再不谨慎些,不仅害了她自己,也要带累你呀!”
小太子哪里能理解什么叫带累,只是感觉到祖母的怒意已经没了,就再接再厉的撒娇:“让母妃起来嘛!皇祖母……”
周贵妃是太子生母,让她跪在地上,扫的是太子的脸面。何况孙太后也有意给太子立名声,他开口求情,便松了口,哼道:“你生了个孝顺仁厚的好儿子,这么小一点就知道保护母亲!你要懂惜福,别口无遮拦的什么话都说!”
周贵妃今天真被吓得不轻,老老实实地低头应诺:“奴知道了!以后一定好生照看太子,修德积福。”
孙太后道:“太子为国本,岂能长于深宫妇人之手?哀家和代皇帝会将东宫收拾出来,送他过去拜师读书,不用你照看。你只要遇事少一点就着,勤修口德,就算你扶助太子了!”
这是失望透顶,对周贵妃全不指望了。
周贵妃委屈得眼泪刷刷下落,却不敢做声。孙太后也不睬她,牵着小太子就进了坤宁宫,在凤椅上坐定了,才来问万贞今天朝堂上发生的事。
她派金英协助代皇帝,其实也是为了消息方便,省得自己在内宫中做了聋子瞎子。但金英经历四朝,深知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太子确立,代皇帝的位置稳固,名分无差,孙太后与朝臣间做的交换就算完成了。剩下的事都应该由代皇帝和朝臣处理,内宫再出令干涉朝政,便犯忌讳。于是他给后宫的消息也就不再详尽,而且也仅是传递消息而已。
孙太后的权欲虽然不重,但儿子失陷,帝位旁移,太子新立,又怎么可能不急?金英的信息少了,她自然要重新找人问仔细些。万贞临危不乱,懂得取舍决断,比起钱皇后、周贵妃等人,处事能力要强一大截,让她倚重,这时候自然是她问话的第一人选。
可万贞深知自己对于朝堂的规则不了解,孙太后垂问,她想了想,道:“娘娘,奴虽然也办过外务,毕竟没有读过书。监国和诸公说话,白话太少,奴听不太懂,若是解错了,只怕会误了娘娘的判断。”
孙太后愣了一下,苦笑起来。朝堂上的大臣们说话,大多数时候都半含半露,引经据典,有时候彼此之间都要靠揣测。莫说一般的女子听不懂,就连同是翰林学士教出来的内书堂宦官,也不见得所有人都有这天分,能够像金英那样明白群臣奏对说的是什么。
万贞见孙太后面色作难,赶紧又接了一句:“不过奴见梁伴伴在旁边听得入神,应该是听懂了的。”
梁芳连忙上前回道:“娘娘,老奴曾在内书堂入学,在皇爷面前奉过驾,朝堂诸公说的话,大致能听懂。”
他是钱皇后选出来服侍太子的人,可钱皇后当不得重任,一遇大难就慌了手脚。孙太后明显信任万贞和仁寿宫那边的人,对中宫这边的人都看不上,他也怕自己没了用处会被孙太后踢开,一有机会就赶紧上来献殷勤。
孙太后听说他在内书堂读过书,在正统皇帝驾前曾经侍候过,倒高看了他一眼,便命梁芳细细禀报,万贞只领着小太子在旁边玩耍。
但孙太后此时对她的信任,几乎于服侍几十年的王婵、胡云等人相当,问完梁芳后又问万贞:“代皇帝果真说过,让太子分驻南京,他驻北京的话?”
万贞点头道:“监国亲口所言,让小殿下求您带他南下。”
孙太后招手示意小太子过来,怜爱的抚摸他的小脸,喃喃地道:“濬儿,皇祖母心疼你啊!可是我若带着你去了南京,你父皇怎么办呢?他……再不争气,也是我的儿子,你的父亲啊!除了我们留在北京,朝堂上上下下,谁会真正想要营救他,让他回来呢?”
小太子哪知道祖母心中的煎熬,他的反应要比别人慢些,梁芳的话已经停了好一会儿了,他才想起里面的一件事,笑嘻嘻的说:“皇祖母,刚才皇叔选的那个于谦,贞儿会读他的诗啊!”
万贞吓了一大跳,连忙道:“娘娘,这个于谦,是写《石灰吟》的,市井间广有传诵。”
孙太后凝神想了会儿,道:“哀家记得他是谁,当初宣庙亲征汉王叛乱时,于谦随驾骂贼,汉王为人桀骜不驯,却被他骂得萎地谢罪……他升部堂大员时好像才三十左右,是当时最年轻的侍郎。”
她嘴里说着于谦,心思却不在这上面,思索良久,忽然问:“贞儿,你觉得……南京……去还是不去呢?”
万贞胆子再大,也不敢在这种事上乱放厥词,犹豫片刻,道:“娘娘,奴不怕现在,只为太子殿下的将来担心。”
她说得再含糊,孙太后也能懂其中的意思——太子不守北京,又哪来的威望坐储君之位?她用相似的言语逼得朱祁钰立太子,如今朱祁钰算是反过来逼她了。
感谢瘾。F0fsG打赏的包包,感谢韶华.流年、啦啦啦投的月票
万贞将小太子的话放在心上,并且乐意倾听,给予鼓励。梁芳却只当这是做给别人看的,有口无心的附和:“不错,咱们的小殿下小小年纪,就懂家国之重了。”
一行人心思各异的跨过宫门,进入坤宁宫范围。刚走到云台下,周贵妃就已经迎了上来。她眼角还带着彻夜不眠的残痕,脸上却已经眉眼目笑,满怀欣慰的道:“太子,来母妃这里。”
她从儿子被钱皇后夺去养了后,见儿子的机会就少了。且钱皇后将皇子养得亲了,她见一次就恼恨伤心一次,更不想多见。小太子对她的感情认真说来,只怕还不如钱皇后深。
几天没抱过,这时候突然来接,小皇子哪敢亲近,下意识的往万贞怀里一缩,不说话。
周贵妃心中也知道自己这举动过于势利,小皇子这一缩虽没言语,但却也似乎将她迎面甩了一掌,令她面色大变。可儿子身份不同往日,她也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喝骂,只能将气撒在侍从身上,怒道:“贞儿,你是怎么带太子的?就教太子不认……”
她这话没说完,云台上陡然传来一声怒喝:“周氏!”
皇宫里能这么直呼周贵妃的人,五个手指都不到。周贵妃不用回头,也知道自己刚才差点在太子甫立的当口就给儿子扣了个不认生母的不孝之名,闯了大祸。
孙太后从云台上一步一步的下来,慢慢地说:“皇帝亲征,你不行诤谏之职;皇帝落难,你不思救助之法;皇子夜惊,你未尽抚慰之责……如今国本确立,你倒是来显生育之功了!好!好!好!你要不要哀家这老寡妇,拜谢你为我儿延续血脉的大功?”
孙太后是个极少动怒,对人口出恶言的有德贵妇,确实具备着母仪天下的风姿。今日说出这样的话来,当真是满堂皆惊,众人悚立,不敢说话。被直接喝斥周贵妃更是吓得直接跪在石板上,颤声道:“奴不敢!”
孙太后暴喝一声:“你是太子生母!不说扶助太子,至少要有该当之责!哀家已经被你们毁了一个儿子,难道你还想再毁哀家的孙子?再让哀家听到你语出不逊,你就自去长安宫罢!”
周贵妃吓面无人色,连“不敢”都不敢说,只是伏地叩首不已。
万贞悄悄望了太后,心一动,借着放下小太子的当口悄声道:“求祖母、饶母妃。”
她不敢把话说得太长,不确定小太子是否能听见听懂,只能轻轻地碰了碰他的肩膀。小太子站在原地困惑的看着暴怒的孙太后,好一会儿终于小跑着过去,怯怯的拉她的裙幅:“皇祖母,不要生气,孙儿怕。”
现在这个局势,对孙太后来说简直是举世皆敌,没有一个人可以稍缓她的焦虑,却个个都增添她的忧愁。小太子已经算是她唯一的慰籍,听到孙儿稚嫩的童音,由不得她深吸口气,镇定了一下强笑道:“好,皇祖母不生气,濬儿不怕,啊?”
她俯下身来,小太子便学着别人安抚他的样子,轻轻拍拍孙太后的胸口,细声道:“孙儿给皇祖母拍一拍,吹一吹,痛痛就飞走了……皇祖母不痛了……不痛啊!”
孙太后的心痛又岂是小太子拍一拍吹一吹就能飞走的?然而在这种时候,孙儿能体察她的痛苦,予以安慰,这本身就是一种让她觉得即使辛苦劳累,也有所值的温暖。虽然于大势无补,却让她心悦,忍不住摸摸小太子的头顶,道:“濬儿真乖,皇祖母不痛了!”
小太子眨巴眨巴眼睛,一副想确定她有没有说谎的模样,直到她又点了点头,才松了口气,小声问:“那……皇祖母可以不生母妃的气,让母妃起来吗?”
孙太后看看孙子,又看看周贵妃,长叹一声道:“濬儿,你的母妃……她还当现在跟以前一样,可以任性妄为呢!殊不知你父皇失陷,再不谨慎些,不仅害了她自己,也要带累你呀!”
小太子哪里能理解什么叫带累,只是感觉到祖母的怒意已经没了,就再接再厉的撒娇:“让母妃起来嘛!皇祖母……”
周贵妃是太子生母,让她跪在地上,扫的是太子的脸面。何况孙太后也有意给太子立名声,他开口求情,便松了口,哼道:“你生了个孝顺仁厚的好儿子,这么小一点就知道保护母亲!你要懂惜福,别口无遮拦的什么话都说!”
周贵妃今天真被吓得不轻,老老实实地低头应诺:“奴知道了!以后一定好生照看太子,修德积福。”
孙太后道:“太子为国本,岂能长于深宫妇人之手?哀家和代皇帝会将东宫收拾出来,送他过去拜师读书,不用你照看。你只要遇事少一点就着,勤修口德,就算你扶助太子了!”
这是失望透顶,对周贵妃全不指望了。
周贵妃委屈得眼泪刷刷下落,却不敢做声。孙太后也不睬她,牵着小太子就进了坤宁宫,在凤椅上坐定了,才来问万贞今天朝堂上发生的事。
她派金英协助代皇帝,其实也是为了消息方便,省得自己在内宫中做了聋子瞎子。但金英经历四朝,深知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太子确立,代皇帝的位置稳固,名分无差,孙太后与朝臣间做的交换就算完成了。剩下的事都应该由代皇帝和朝臣处理,内宫再出令干涉朝政,便犯忌讳。于是他给后宫的消息也就不再详尽,而且也仅是传递消息而已。
孙太后的权欲虽然不重,但儿子失陷,帝位旁移,太子新立,又怎么可能不急?金英的信息少了,她自然要重新找人问仔细些。万贞临危不乱,懂得取舍决断,比起钱皇后、周贵妃等人,处事能力要强一大截,让她倚重,这时候自然是她问话的第一人选。
可万贞深知自己对于朝堂的规则不了解,孙太后垂问,她想了想,道:“娘娘,奴虽然也办过外务,毕竟没有读过书。监国和诸公说话,白话太少,奴听不太懂,若是解错了,只怕会误了娘娘的判断。”
孙太后愣了一下,苦笑起来。朝堂上的大臣们说话,大多数时候都半含半露,引经据典,有时候彼此之间都要靠揣测。莫说一般的女子听不懂,就连同是翰林学士教出来的内书堂宦官,也不见得所有人都有这天分,能够像金英那样明白群臣奏对说的是什么。
万贞见孙太后面色作难,赶紧又接了一句:“不过奴见梁伴伴在旁边听得入神,应该是听懂了的。”
梁芳连忙上前回道:“娘娘,老奴曾在内书堂入学,在皇爷面前奉过驾,朝堂诸公说的话,大致能听懂。”
他是钱皇后选出来服侍太子的人,可钱皇后当不得重任,一遇大难就慌了手脚。孙太后明显信任万贞和仁寿宫那边的人,对中宫这边的人都看不上,他也怕自己没了用处会被孙太后踢开,一有机会就赶紧上来献殷勤。
孙太后听说他在内书堂读过书,在正统皇帝驾前曾经侍候过,倒高看了他一眼,便命梁芳细细禀报,万贞只领着小太子在旁边玩耍。
但孙太后此时对她的信任,几乎于服侍几十年的王婵、胡云等人相当,问完梁芳后又问万贞:“代皇帝果真说过,让太子分驻南京,他驻北京的话?”
万贞点头道:“监国亲口所言,让小殿下求您带他南下。”
孙太后招手示意小太子过来,怜爱的抚摸他的小脸,喃喃地道:“濬儿,皇祖母心疼你啊!可是我若带着你去了南京,你父皇怎么办呢?他……再不争气,也是我的儿子,你的父亲啊!除了我们留在北京,朝堂上上下下,谁会真正想要营救他,让他回来呢?”
小太子哪知道祖母心中的煎熬,他的反应要比别人慢些,梁芳的话已经停了好一会儿了,他才想起里面的一件事,笑嘻嘻的说:“皇祖母,刚才皇叔选的那个于谦,贞儿会读他的诗啊!”
万贞吓了一大跳,连忙道:“娘娘,这个于谦,是写《石灰吟》的,市井间广有传诵。”
孙太后凝神想了会儿,道:“哀家记得他是谁,当初宣庙亲征汉王叛乱时,于谦随驾骂贼,汉王为人桀骜不驯,却被他骂得萎地谢罪……他升部堂大员时好像才三十左右,是当时最年轻的侍郎。”
她嘴里说着于谦,心思却不在这上面,思索良久,忽然问:“贞儿,你觉得……南京……去还是不去呢?”
万贞胆子再大,也不敢在这种事上乱放厥词,犹豫片刻,道:“娘娘,奴不怕现在,只为太子殿下的将来担心。”
她说得再含糊,孙太后也能懂其中的意思——太子不守北京,又哪来的威望坐储君之位?她用相似的言语逼得朱祁钰立太子,如今朱祁钰算是反过来逼她了。
感谢瘾。F0fsG打赏的包包,感谢韶华.流年、啦啦啦投的月票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