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80 第三百八十章 文战
- 381 第三百八十一章 文魁
- 382 第三百八十二章 弹歌
- 383 第三百八十三章 国礼
- 384 第三百八十四章 对错
- 385 第三百八十五章 兄妹
- 386 第三百八十六章 鞠蹴
- 387 第三百八十七章 困境
- 388 第三百八十八章 长史
- 389 第三百八十九章 字道
- 390 第三百九十章 破局
- 391 第三百九十一章 声讨
- 392 第三百九十二章 进宫
- 393 第三百九十三章 登堂
- 394 第三百九十四章 魔音
- 395 第三百九十五章 崔偷
- 396 第三百九十六章 长生
- 397 第三百九十七章 跹跹
- 398 第三百九十八章 留府
- 399 第三百九十九章 回京
- 400 第四百章 吾儿
- 401 第四百零一章 落空
- 402 第四百零二章 修仪
- 403 第四百零三章 提点
- 404 第四百零四章 国学
- 405 第四百零五章 进学
- 406 第四百零六章 断袖
- 407 第四百零七章 长生
- 408 第四百零八章 文隼
- 409 第四百零九章 困局
- 410 第四百一十章 谢恩
- 411 第四百一十一章 确认
- 412 第四百一十二章 磨剑
- 413 第四百一十三章 凡俗
- 414 第四百一十四章 授教
- 415 第四百一十五章 家常
- 416 第四百一十六章 归来
- 417 第四百一十七章 午门
- 418 第四百一十八章 阻挠
- 419 第四百一十九章 白衣
- 420 第四百二十章 战场
- 421 第四百二十一章 相救
- 422 第四百二十二章 生机
- 423 第四百二十三章 书生
- 424 第四百二十四章 德妃
- 425 第四百二十五章 棋命
- 426 第四百二十六章 星光
- 427 第四百二十七章 仇敌
- 428 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患
- 429 第四百二十九章 冰嬉
- 430 第四百三十章 隐瞒
- 431 第四百三十一章 隐瞒
- 432 第四百三十二章 家国
- 433 第四百三十三章 根基
- 434 第四百三十四章 钟楼
- 435 第四百三十五章 为政
- 436 第四百三十六章 化海
- 437 第四百三十七章 茶具
- 438 第四百三十八章 疑心
- 439 第四百三十九章 风雪
- 440 第四百四十章 打闹
- 441 第四百四十一章 归来
- 442 第四百四十二章 亲人
- 443 第四百四十三章 挨骂
- 444 第四百四十四章 礼佛
- 445 第四百四十五章 偷礼
- 446 第四百四十六章 豆蔻
- 447 第四百四十七章 插手
- 448 第四百四十八章 罚跪
- 449 第四百四十九章 制衣
- 450 第四百五十章 无选
- 451 第四百五十一章 疑心
- 452 第四百五十二章 糊涂
- 453 第四百五十三章 养病
- 454 第四百五十四章 武斓
- 455 第四百五十五章 盛怒
- 456 第四百五十六章 不负
- 457 第四百五十七章 英雄
- 458 第四百五十八章 江山
- 459 第四百五十九章 春天
- 460 第四百六十章 交易
- 461 第四百六十一章 失信
- 462 第四百六十二章 质问
- 463 第四百六十三章 春风
- 464 第四百六十四章 选择
- 465 第四百六十五章 没错
- 466 第四百六十六章 春色
- 467 第四百六十七章 道谢
- 468 第四百六十八章 释比
- 469 第四百六十九章 盟约
- 470 第四百七十章 了结
- 471 第四百七十一章 哽咽
- 472 第四百七十二章 闯入
- 473 第四百七十三章 请求
- 474 第四百七十四章 白莳
- 475 第四百七十五章 质问
- 476 第四百七十六章 前朝
- 477 第四百七十七章 萧翎
- 478 第四百七十八章 偷信
- 479 第四百七十九章 辞别
- 480 第四百八十章 来客
- 481 第四百八十一章 破阵
- 482 第四百八十二章 兵法
- 483 第四百八十三章 身世
- 484 第四百八十四章 密旨
- 485 第四百八十五章 聪明
- 486 第四百八十六章 巫舞
- 487 第四百八十七章 下嫁
- 488 第四百八十八章 问罪
- 489 第四百八十九章 无悔
- 490 第四百九十章 双喜
- 491 第四百九十一章 僵局
- 492 第四百九十二章 剑指
- 493 第四百九十三章 答案
- 494 第四百九十四章 徐三
- 495 第四百九十五章 花开
- 496 第四百九十六章 出牢
- 497 第四百九十七章 真心
- 498 第四百九十八章 星空
- 499 第四百九十九章 阻拦
- 500 第五百章 乔迁
- 501 第五百零一章 把戏
- 502 第五百零二章 奁子
- 503 第五百零三章 狠心
- 504 第五百零四章 无悔
- 505 第五百零五章 会面
- 506 第五百零六章 答案
- 507 第五百零七章 搏天
- 508 第五百零八章 复命
- 509 第五百零九章 谢恩
- 510 第五百一十章 晚了
- 511 第五百一十一章 警告
- 512 第五百一十二章 帐暖
- 513 第五百一十三章 草木
- 514 第五百一十四章 开局
- 515 第五百一十五章 避雨
- 516 第五百一十六章 银杏
- 517 第五百一十七章 红妆
- 518 第五百一十八章 艳蛊
- 519 第五百一十九章 洞房
- 520 第五百二十章 闯府
- 521 第五百二十一章 闯府
- 522 第五百二十二章 密谋
- 523 第五百二十三章 美人
- 524 第五百二十四章 花间
- 525 第五百二十五章 开局
- 526 第五百二十六章 增兵
- 527 第五百二十七章 首战
- 528 第五百二十八章 崔宴
- 529 第五百二十九章 天命
- 530 第五百三十章 遗诏
- 531 第五百三十一章 莲子
- 532 第五百三十二章 旧约
- 533 第五百三十三章 信义
- 534 第五百三十四章 南郊
- 535 第五百三十五章 画君
- 536 第五百三十六章 午后
- 537 第五百三十七章 许心
- 538 第五百三十八章 回京
- 539 第五百三十九章 陨笛
- 540 第五百四十章 相见
- 541 第五百四十一章 傻子
- 542 第五百四十二章 输赢
- 543 第五百四十三章 月夜
- 544 第五百四十四章 海浪
- 545 第五百四十五章 选择
- 546 第五百四十六章 身孕
- 547 第五百四十七章 真情
- 548 第五百四十八章 压轴
- 549 第五百四十九章 六星
- 550 第五百五十章 南斗
- 551 第五百五十一章 变数
- 552 第五百五十二章 转移
- 553 第五百五十三章 稷官
- 554 第五百五十四章 越王
- 555 第五百五十五章 起兵
- 556 第五百五十六章 出征
- 557 第五百五十七章 定局
- 558 第五百五十八章 朝议
- 559 第五百五十九章 功臣
- 560 第五百六十章 分忧
- 561 第五百六十一章 知灯
- 562 第五百六十二章 密令
- 563 第五百六十三章 孩子
- 564 第五百六十四章 忆儿
- 565 第五百六十五章 复荣
- 566 第五百六十六章 雁钗
- 567 第五百六十七章 盘发
- 568 第五百六十八章 闯入
- 569 第五百六十九章 军师
- 570 第五百七十章 交换
- 571 第五百七十一章 酝酿
- 572 第五百七十二章 祠堂
- 573 第五百七十三章 制毒
- 574 第五百七十四章 琴书
- 575 第五百七十五章 凤凰
- 576 第五百七十六章 捉鳖
- 577 第五百七十七章 造日
- 578 第五百七十八章 殿下
- 579 第五百七十九章 二圣
- 580 第五百八十章 送离
- 581 第五百八十一章 啜泣
- 582 第五百八十二章 异变
- 583 第五百八十三章 兰陵
- 584 第五百八十四章 死战
- 585 第五百八十五章 逃命
- 586 第五百八十六章 数字
- 587 第五百八十七章 分开
- 588 第五百八十八章 及笄
- 589 第五百八十九章 解脱
- 590 第五百九十章 历史
- 591 第五百九十一章 被救
- 592 第五百九十二章 蓦光
- 593 第五百九十三章 嚎哭
- 594 第五百九十四章 名字
- 595 第五百九十五章 习练
- 596 第五百九十六章 空幽
- 597 第五百九十七章 采药
- 598 第五百九十八章 刀客
- 599 第五百九十九章 才学
- 600 第六百章 回家
- 601 第六百零一章 买卖
- 602 第六百零二章 驻留
- 603 第六百零三章 布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三百九十章 破局
第三百九十章 破局
“天可汗容禀:期限已到,吾王那厢屡屡遣信催促,我等必须归国了。拜谢天可汗连日招待,只可惜那辛氏作不出诗,如何处置,是大魏家事,我等也就不好多嘴。”吐蕃和南诏的使臣面露不满,阴阴地作势告辞。
“皇上,辛氏不过念了几本书,就妄自接下国礼重任,辱我大魏风骚,也让友邦失望!辛氏不识天高地厚,理当斩首,以谢天下!”几乎是同时,王俭义愤填膺地怒喝。
“辛氏狂妄!理当斩首,以谢天下!”依附王家的数十名朝臣同时下拜,请求处斩的声音几乎掀了殿顶。
皇帝李赫瞥了眼黑脸的使臣,瞧了眼势在必得的王俭,最后望了眼紧闭的殿门,眸底划过抹可惜和不忍,指尖倏忽攥成拳头,却又无力地松开了。
“罢了。还望二位使臣归国后,传达我大魏修好之诚。朕就不远送了。”李赫叹了口气,摆手送客。
王俭瞥了眼殿角的玉漏,露出了得意的笑:离期限虽还有半刻,然而仅仅半刻,一口气的功夫,死局几乎已定。
使臣再行拜别,率领着数十位使节,便要转身离去,麟德殿的门被从外面轰隆打开,然而使臣脚步一滞——
殿门不是为他们开的。
是因为外边有人进来。
一位太监捧着个卷轴,气喘吁吁地小跑进来,略过使臣,倒头便拜:“启禀皇上!辛氏作诗完毕!请皇上和使臣一观!”
殿角玉漏滴答滴答,半刻过,刚好十日。
那太监额头的汗珠也滴答滴答,显然是才拿到卷轴,一路狂奔进殿。
使臣愣了。李赫愣了。文武百官愣了。麟德殿陷入了短暂的凝滞。
王俭变了脸色,却最先反应过来,咬牙道:“辛氏最后一刻送来诗词,想必是赶着时间,粗制滥做!还请皇上开卷!若是词不达意,辱我中原风骚渊源,一样死罪难逃!”
李赫点头应允。大太监郑忠上前去,接过卷轴,亲自立在殿前,展开示意众臣。
“先砍伐竹子,再连接两头。继装上土丸,末射击鸟兽。”
当先映入眼帘的,是宣纸上二十字:辛夷所作之诗。
“荒唐!什么狗屁不通!这能叫诗么!连街头乞儿都能诌!辛氏狂妄……”王俭爆发出冷笑,然而笑声戛然而止。
先是吐蕃和南诏的使臣连连点头,喜笑颜开:“好诗!好诗!明白易懂,干脆利落!可比那些缠过来绕过去的古韵好多了!”
然后是整个大殿的官吏都倒吸了口凉气。
不是因为诗词本身。
而是因誊写诗的字。
一撇一捺,一横一竖。气韵中和雅正,散淡简远;技法穷微测妙,推移无穷。点画温润,血脉流畅,风身洒落。全篇遒媚劲健变化无穷,二十字无一雷同,如有神助。雄秀之气,出于天然,观全篇,读全诗,竟有清风入袖明月入怀之感(注1)。
此不似凡人之笔,唯有神祗天书,才有这般动人心魄。
仅仅二十字,放佛超越千年笔墨,殿中似有鬼神哭,神仙啸,单单看半眼,整个人心神都能被摄了去。
天书。神书。巅峰之书。极致之书。
文武百官都是寒窗十年的仕子,此刻皆面容耸动,更有甚者激动流泪,像供奉祖宗般对卷轴跪拜,唏嘘瞠目者,眼珠子都转不了了。
一边是满殿惊艳,诸人失语“书道之极,今生尚可见”,一边是不懂字的蛮夷,也在称赞“明白易懂,好诗好诗”。
麟德殿从方才的杀意冰冷,顿时变为了春风和煦。
王俭也干干地咽了口唾沫,压下心底的震撼,面目阴戾道:“皇上!当初起题是示风骚典雅,这字儿写得好,但诗实在不堪入目!辛氏仍旧当斩!”
“王大人息怒。”最先送卷轴进殿的太监开口了,向李赫一拜道,“皇上,辛姑娘还让奴才给皇上带个话:“楚韵风骚,琴棋书画。”
皇帝李赫不舍地把目光从卷轴上移开,大笑起来:“好!好一个楚韵风骚,琴棋书画!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四方蛮夷为尊!可不仅仅是诗,也包括了六艺,自然也就包括了字!”
前时还叫嚣着处斩的群臣,都像被那副字迷了脑子,晕乎乎地下拜:“皇上圣明!风骚典雅,不仅包含诗,也包含书!书道为道,墨宝为宝!俱能代表我华夏仪礼!”
“多谢天可汗!此诗我等很是满意!谢天可汗赐宝!大魏南疆,邦交永固!”吐蕃和南诏的使臣也欢喜下拜,满面红光。
一派和谐,暖意融融。除了脸面青得像冻伤的王家诸人。
“皇上!辛氏这是投机取巧!故意曲解题意!”王俭急得大喝,可在满殿的赞誉声中,这异议哪怕顶着王姓的头,也显得太孱弱了。
皇帝李赫凉凉地瞥了王俭半眼,打断了话头:“够了!友邦使臣满意,满朝文武满意,你王家还要背着走么?还是说无论朕意如何,王家都要和朕的朝堂背着走么?”
最后一句话带了寒意。
王俭铜铃目一瞪,刚想还嘴。可想想自己没有处于绝对优势的兵权,不过是文臣的他,连上位都得靠赵王李景霈。
他不是当年的卢。空有“权”,而无“兵”。并不敢和皇室彻底撕破脸。
王俭的火头顿时被浇了锅凉水。他腮帮子鼓了几下,咽下这口气,低下了铁公鸡般的头颅:“臣无异议。”
李赫拊掌大笑:“此次国礼,朕甚是满意!君无戏言!朕便履行承诺,重赏辛氏!诸爱卿可有异议?”
当初华清宫国宴,李赫便放下了话头:若辛夷作诗成功,帝王将有重赏。群臣见证,天下知晓,这是万万抵赖不得。
“皇上圣明!辛氏当赏!”文武百官齐刷刷跪倒,心里却不太在意。
就算国礼成功,但辛夷只是个平民女子,所谓赏赐,充其量赐金银锦缎,最多复她外命妇的诰封,便是皇恩浩荡了。
然而李赫接下来的话,却让整个麟德殿一震——
“赐辛夷,内廷行走!”
内廷行走(注2)。不算官职,只是项加封的特权。从九品到一品,都可加封。然而也只有男性官吏可得封。
被赐者允在大明宫自由进出,去瞅瞅皇帝,来逛逛风景,都可无所顾忌,于是这其中可作的文章,那就大了。
要知道就算一品重臣,出入宫殿也得有帝诏。否则就是大逆重罪,无诏而踏进宫半步,都可诛了九族。
所以宫内行走,哪怕不入品阶,无有俸禄,却是项重臣也眼馋的封赏。哪怕九品芝麻官得了这加封,国公将军也得讨好地弯了腰。
但当这特权被赐给了个女子,还是平民女子,无论是性别,还是身份,任何一条挑出来,都是违逆祖训的惊天之举,都是离经叛道的首创之封。
是以,当“内廷行走”的御赐令牌送到辛府,大魏千千万仕子都疯了,朝堂百百十官吏也疯了。
注释:
1.明月入怀句:全段描写杜韫之的字,借鉴后世对《兰亭集序》书法成就的描写。来源搜狗百科,不一一注释,都是重组后,复制粘贴来的。
2.内廷行走:是清代特有的官称,它的出现与朝臣的“近侍化”密切相关。从“内廷行走”人员的构成、来源、身份及其职事特点等来看,这些行走内廷的重臣,在日值内廷、与谋国事的同时,实际上已经在皇帝身边形成了“要职”再聚合的办事机制。简言之,“行走”是在官吏本身官职上的一种赐权,由“官”变身为皇帝信任的贴身“智囊团”,“智囊团”的话甚至比朝堂上的奏章管用。此文为小说需要,懂个意思就行,具体不细究。
“皇上,辛氏不过念了几本书,就妄自接下国礼重任,辱我大魏风骚,也让友邦失望!辛氏不识天高地厚,理当斩首,以谢天下!”几乎是同时,王俭义愤填膺地怒喝。
“辛氏狂妄!理当斩首,以谢天下!”依附王家的数十名朝臣同时下拜,请求处斩的声音几乎掀了殿顶。
皇帝李赫瞥了眼黑脸的使臣,瞧了眼势在必得的王俭,最后望了眼紧闭的殿门,眸底划过抹可惜和不忍,指尖倏忽攥成拳头,却又无力地松开了。
“罢了。还望二位使臣归国后,传达我大魏修好之诚。朕就不远送了。”李赫叹了口气,摆手送客。
王俭瞥了眼殿角的玉漏,露出了得意的笑:离期限虽还有半刻,然而仅仅半刻,一口气的功夫,死局几乎已定。
使臣再行拜别,率领着数十位使节,便要转身离去,麟德殿的门被从外面轰隆打开,然而使臣脚步一滞——
殿门不是为他们开的。
是因为外边有人进来。
一位太监捧着个卷轴,气喘吁吁地小跑进来,略过使臣,倒头便拜:“启禀皇上!辛氏作诗完毕!请皇上和使臣一观!”
殿角玉漏滴答滴答,半刻过,刚好十日。
那太监额头的汗珠也滴答滴答,显然是才拿到卷轴,一路狂奔进殿。
使臣愣了。李赫愣了。文武百官愣了。麟德殿陷入了短暂的凝滞。
王俭变了脸色,却最先反应过来,咬牙道:“辛氏最后一刻送来诗词,想必是赶着时间,粗制滥做!还请皇上开卷!若是词不达意,辱我中原风骚渊源,一样死罪难逃!”
李赫点头应允。大太监郑忠上前去,接过卷轴,亲自立在殿前,展开示意众臣。
“先砍伐竹子,再连接两头。继装上土丸,末射击鸟兽。”
当先映入眼帘的,是宣纸上二十字:辛夷所作之诗。
“荒唐!什么狗屁不通!这能叫诗么!连街头乞儿都能诌!辛氏狂妄……”王俭爆发出冷笑,然而笑声戛然而止。
先是吐蕃和南诏的使臣连连点头,喜笑颜开:“好诗!好诗!明白易懂,干脆利落!可比那些缠过来绕过去的古韵好多了!”
然后是整个大殿的官吏都倒吸了口凉气。
不是因为诗词本身。
而是因誊写诗的字。
一撇一捺,一横一竖。气韵中和雅正,散淡简远;技法穷微测妙,推移无穷。点画温润,血脉流畅,风身洒落。全篇遒媚劲健变化无穷,二十字无一雷同,如有神助。雄秀之气,出于天然,观全篇,读全诗,竟有清风入袖明月入怀之感(注1)。
此不似凡人之笔,唯有神祗天书,才有这般动人心魄。
仅仅二十字,放佛超越千年笔墨,殿中似有鬼神哭,神仙啸,单单看半眼,整个人心神都能被摄了去。
天书。神书。巅峰之书。极致之书。
文武百官都是寒窗十年的仕子,此刻皆面容耸动,更有甚者激动流泪,像供奉祖宗般对卷轴跪拜,唏嘘瞠目者,眼珠子都转不了了。
一边是满殿惊艳,诸人失语“书道之极,今生尚可见”,一边是不懂字的蛮夷,也在称赞“明白易懂,好诗好诗”。
麟德殿从方才的杀意冰冷,顿时变为了春风和煦。
王俭也干干地咽了口唾沫,压下心底的震撼,面目阴戾道:“皇上!当初起题是示风骚典雅,这字儿写得好,但诗实在不堪入目!辛氏仍旧当斩!”
“王大人息怒。”最先送卷轴进殿的太监开口了,向李赫一拜道,“皇上,辛姑娘还让奴才给皇上带个话:“楚韵风骚,琴棋书画。”
皇帝李赫不舍地把目光从卷轴上移开,大笑起来:“好!好一个楚韵风骚,琴棋书画!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四方蛮夷为尊!可不仅仅是诗,也包括了六艺,自然也就包括了字!”
前时还叫嚣着处斩的群臣,都像被那副字迷了脑子,晕乎乎地下拜:“皇上圣明!风骚典雅,不仅包含诗,也包含书!书道为道,墨宝为宝!俱能代表我华夏仪礼!”
“多谢天可汗!此诗我等很是满意!谢天可汗赐宝!大魏南疆,邦交永固!”吐蕃和南诏的使臣也欢喜下拜,满面红光。
一派和谐,暖意融融。除了脸面青得像冻伤的王家诸人。
“皇上!辛氏这是投机取巧!故意曲解题意!”王俭急得大喝,可在满殿的赞誉声中,这异议哪怕顶着王姓的头,也显得太孱弱了。
皇帝李赫凉凉地瞥了王俭半眼,打断了话头:“够了!友邦使臣满意,满朝文武满意,你王家还要背着走么?还是说无论朕意如何,王家都要和朕的朝堂背着走么?”
最后一句话带了寒意。
王俭铜铃目一瞪,刚想还嘴。可想想自己没有处于绝对优势的兵权,不过是文臣的他,连上位都得靠赵王李景霈。
他不是当年的卢。空有“权”,而无“兵”。并不敢和皇室彻底撕破脸。
王俭的火头顿时被浇了锅凉水。他腮帮子鼓了几下,咽下这口气,低下了铁公鸡般的头颅:“臣无异议。”
李赫拊掌大笑:“此次国礼,朕甚是满意!君无戏言!朕便履行承诺,重赏辛氏!诸爱卿可有异议?”
当初华清宫国宴,李赫便放下了话头:若辛夷作诗成功,帝王将有重赏。群臣见证,天下知晓,这是万万抵赖不得。
“皇上圣明!辛氏当赏!”文武百官齐刷刷跪倒,心里却不太在意。
就算国礼成功,但辛夷只是个平民女子,所谓赏赐,充其量赐金银锦缎,最多复她外命妇的诰封,便是皇恩浩荡了。
然而李赫接下来的话,却让整个麟德殿一震——
“赐辛夷,内廷行走!”
内廷行走(注2)。不算官职,只是项加封的特权。从九品到一品,都可加封。然而也只有男性官吏可得封。
被赐者允在大明宫自由进出,去瞅瞅皇帝,来逛逛风景,都可无所顾忌,于是这其中可作的文章,那就大了。
要知道就算一品重臣,出入宫殿也得有帝诏。否则就是大逆重罪,无诏而踏进宫半步,都可诛了九族。
所以宫内行走,哪怕不入品阶,无有俸禄,却是项重臣也眼馋的封赏。哪怕九品芝麻官得了这加封,国公将军也得讨好地弯了腰。
但当这特权被赐给了个女子,还是平民女子,无论是性别,还是身份,任何一条挑出来,都是违逆祖训的惊天之举,都是离经叛道的首创之封。
是以,当“内廷行走”的御赐令牌送到辛府,大魏千千万仕子都疯了,朝堂百百十官吏也疯了。
注释:
1.明月入怀句:全段描写杜韫之的字,借鉴后世对《兰亭集序》书法成就的描写。来源搜狗百科,不一一注释,都是重组后,复制粘贴来的。
2.内廷行走:是清代特有的官称,它的出现与朝臣的“近侍化”密切相关。从“内廷行走”人员的构成、来源、身份及其职事特点等来看,这些行走内廷的重臣,在日值内廷、与谋国事的同时,实际上已经在皇帝身边形成了“要职”再聚合的办事机制。简言之,“行走”是在官吏本身官职上的一种赐权,由“官”变身为皇帝信任的贴身“智囊团”,“智囊团”的话甚至比朝堂上的奏章管用。此文为小说需要,懂个意思就行,具体不细究。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