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731 729【烧杀抢掠】
- 732 730【拍苍蝇】
- 733 731【利益诱惑】
- 734 732【水陆围堵】
- 735 733【哈巴罗夫开大眼儿】
- 736 734【政策调整】
- 737 735【神灵般的契丹皇帝】
- 738 736【哥萨克的秘密】
- 739 737【出使西方】
- 740 738【莫卧儿皇帝】
- 741 739【天理论】
- 742 740【血统收集癖】
- 743 741【莫名其妙的战斗】
- 744 742【大获全胜】
- 745 743【批评大会】
- 746 744【收下奴隶】
- 747 745【海难漂流记】
- 748 746【岛主进化史之一】
- 749 747【岛主进化史之二】
- 750 748【岛主进化史之三】
- 751 749【岛主进化史之四】
- 752 750【岛主进化史之终】
- 753 751【葡萄牙和非洲】
- 754 752【中国礼仪】
- 755 753【流亡的英国王室】
- 756 754【英荷战争】
- 757 755【光临巴黎】
- 758 756【赠礼与回礼】
- 759 757【造反宝典】
- 760 758【骑士比武】
- 761 759【安妮王太后的浴室召见】
- 762 760【买官制振兴法国】
- 763 761【殖民地做嫁妆?】
- 764 762【国不可一日无君】
- 765 763【科学】
- 766 764【格物学派】
- 767 765【英国的游历之风】
- 768 766【论政】
- 769 767【难以沟通的克伦威尔】
- 770 768【渎神者?】
- 771 769【回国】
- 772 770【使团归来】
- 773 771【徐颖的新差事】
- 774 772【东宫官】
- 775 773【三十一岁的布政使】
- 776 774【自学成才的读书人】
- 777 775【太子爷的礼记课】
- 778 776【江苏盐政】
- 779 777【夫唯不争】
- 780 778【国之基石】
- 781 779【曾忆少年时】
- 782 780【喀尔喀蒙古崛起】
- 783 781【李自成献土】
- 784 782【皇帝亲自给太子教学】
- 785 783【不知狼居胥在何处】
- 786 784【朱洪武再世?】
- 787 785【草原烽火】
- 788 786【喀尔喀与科尔沁大战】
- 789 787【各投各妈,各找各爸】
- 790 788【不想走了】
- 791 789【你逃你的,我走我的】
- 792 790【井底之蛙】
- 793 791【稳如老狗】
- 794 792【处处受挫】
- 795 793【骑兵决战拉开序幕】
- 796 794【以乱打乱】
- 797 795【决胜冲锋】
- 798 796【三都护府】
- 799 797【吕宋总督回京】
- 800 798【进献贡品】
- 801 799【女权主义者】
- 802 800【皇帝批阅《明史》】
- 803 801【樊楼之辩】
- 804 802【物议汹汹】
- 805 803【体察圣意】
- 806 804【已阅:狗屁不通】
- 807 805【中国乡土工业发展模式】
- 808 806【杭州辨会】
- 809 807【拔为太子师】
- 810 808【未考殿试,先点状元】
- 811 809【哭门叩阙】
- 812 810【皇帝坏主意很多】
- 813 811【大同律和付梓法】
- 814 812【兴大狱】
- 815 813【全都要】
- 816 814【商人的需求】
- 817 815【一国二属】
- 818 816【持节使者都是狠人】
- 819 817【张煌言】
- 820 818【大军出动】
- 821 819【节旄】
- 822 820【混乱的战争序曲】
- 823 821【热气球与围城】
- 824 822【张献忠的计谋】
- 825 823【计划一变再变】
- 826 824【浪人林老实】
- 827 825【一人俘虏数百】
- 828 826【决心死战的荷兰总督】
- 829 827【围城舞会】
- 830 828【几何问题】
- 831 829【攻破总督府】
- 832 830【押上谈判桌】
- 833 831【再收属国】
- 834 832【小国林立】
- 835 833【岛民献土】
- 836 834【纺纱技术突破】
- 837 835【李自成归降】
- 838 836【遍地桃源】
- 839 837【棉稻轮作】
- 840 838【开眼界的闯王】
- 841 839【显微镜】
- 842 840【军校】
- 843 841【公主也要选驸马】
- 844 842【志在四海】
- 845 843【不止航海家那么简单】
- 846 844【官方走私】
- 847 845【小二愣子】
- 848 846【边境驿站】
- 849 847【东北开拓计划】
- 850 848【沙俄贵族】
- 851 849【没见识的家伙】
- 852 850【香肉】
- 853 851【守株待兔】
- 854 852【三千里奔袭】
- 855 853【森林战斗】
- 856 854【抽签驻防】
- 857 855【逐日部女萨满】
- 858 856【毛毡换猛犸象牙】
- 859 857【乌娜吉】
- 860 858【太子正妃】
- 861 859【不简单】
- 862 860【那莱王复国】
- 863 861【三面围攻计划】
- 864 862【孤军深入】
- 865 863【运输大队长】
- 866 864【暹罗和八百司】
- 867 865【弟杀兄】
- 868 866【杀爹乞降而不得】
- 869 867【拿下全球最大翡翠产地】
- 870 868【奇袭】
- 871 869【土司倒戈】
- 872 870【一触即溃】
- 873 871【决战开始】
- 874 872【马踏联营】
- 875 873【善男信女赵皇帝】
- 876 874【平南军民府】
- 877 875【黄女王·北大年总督】
- 878 876【孙传庭出手】
- 879 877【夹缝生存的商贾】
- 880 878【广州所见】
- 881 879【吟游诗人】
- 882 880【财政赤字】
- 883 881【人形小强】
- 884 882【太监数学家】
- 885 883【出人头地】
- 886 884【法国使者眼里的中国乡村】
- 887 885【青藏消息】
- 888 886【明史出版】
- 889 887【赵瀚是女主角】
- 890 888【市井】
- 891 889【准噶尔占领漠北】
- 892 890【俄国使团】
- 893 891【大报恩寺成了公园】
- 894 892【石油】
- 895 893【欺君要砍手】
- 896 894【远航美洲】
- 897 895【购买土地】
- 898 896【热情体贴的西班牙人】
- 899 897【夏威夷】
- 900 898【武力征服】
- 901 899【龙诺回归】
- 902 900【岛上生活】
- 903 901【日落帝国】
- 904 902【发展瓶颈】
- 905 903【阁臣】
- 906 904【发钞】
- 907 905【入藏】
- 908 906【不对称战斗】
- 909 907【保卫粮道】
- 910 908【巴图尔的无奈】
- 911 909【东科会盟】
- 912 910【遭遇战】
- 913 911【分裂的叶尔羌】
- 914 912【准格尔分裂】
- 915 913【财政宽裕了】
- 916 914【春风如贵客】
- 917 915【卖诗啊】
- 918 916【胡姬的肚皮舞】
- 919 917【皇帝也是史家】
- 920 918【经济学】
- 921 919【阮氏政变】
- 922 920【又一个坑爹的】
- 923 921【畏罪自杀】
- 924 922【已经烂透了】
- 925 923【捅了天了】
- 926 924【中间人】
- 927 925【费老夫人】
- 928 926【两个国公没了】
- 929 927【赏罚】
- 930 928【黄河】
- 931 929【蒲松龄】
- 932 930【都水司就是吞金兽】
- 933 931【水火法师】
- 934 932【木薯和人口】
- 935 933【殖民就是血腥的】
- 936 934【吉大港】
- 937 935【莫卧儿内战】
- 938 936【英格兰,你们的国王回来了】
- 939 937【中英法葡四国联盟】
- 940 938【英法变局】
- 941 939【墨西哥有几万汉人?】
- 942 940【富贵车】
- 943 941【电气】
- 944 942【朝鲜的思想剧变】
- 945 943【天使问罪】
- 946 944【君臣跑路】
- 947 945【朝鲜农民起义】
- 948 946【大同细作在搞事儿】
- 949 947【继续党争】
- 950 948【一群虫豸】
- 951 949【北纬38.65度线】
- 952 950【对马岛】
- 953 951【聪明人】
- 954 952【扩张时代】
- 955 953【张献忠做总督了】
- 956 954【猛虎归山】
- 957 955【盗亦有道:圣勇义智仁】
- 958 956【莫卧儿内战结束】
- 959 957【通货膨胀扩张与中庸殖民】
- 960 958【沙皇】
- 961 959【羡慕啊】
- 962 960【东方圣约革命】
- 963 961【SSS级大皇帝】
- 964 962【又一个乐不思蜀的】
- 965 963【二皇子】
- 966 964【分封开拓?】
- 967 965【大家都沉默了】
- 968 966【这是井田制?】
- 969 967【为国纳妾】
- 970 968【大金矿】
- 971 969【四面皆敌】
- 972 970【躺平的苏丹】
- 973 971【外敌入侵】
- 974 972【吃掉尾巴】
- 975 973【资深流寇的战法】
- 976 974【王爷贡士和女贡士】
- 977 975【殿试与分封】
- 978 976【皇帝的新装】
- 979 977【文教政策调整】
- 980 978【军改】
- 981 979【金陵画派】
- 982 980【陛下,该修皇陵啦】
- 983 981【冠带进京和皇帝笑话】
- 984 982【三皇子的钱途】
- 985 983【印刷革命】
- 986 984【工部还有配套发明】
- 987 985【橡胶与玛雅神庙】
- 988 986【印加皇族遗脉】
- 989 987【倭将奴和扶桑姬】
- 990 988【一将功成万骨枯】
- 991 989【尼布楚】
- 992 990【划时代空袭】
- 993 991【官渡之战复刻版】
- 994 992【杀俘】
- 995 993【炸城】
- 996 994【布里亚特蒙古人】
- 997 995【漠北】
- 998 996【一鼓作气】
- 999 997【漠北都护府和北海都护府】
- 1000 998【占领北海】
- 1001 999【封王】
- 1002 1000【造反宣传家】
- 1003 1001【故国他乡】
- 1004 1002【血液净化文书】
- 1005 1003【会说汉语的墨西哥总督】
- 1006 1004【连锁反应】
- 1007 1005【大争之世】
- 1008 1006【沙俄留学生】
- 1009 1007【从留学生到乞丐】
- 1010 1008【蒸汽船】
- 1011 1009【点亮中亚地图】
- 1012 1010【又有人给皇帝送妹子】
- 1013 1011【伏尔加河与顿河大起义】
- 1014 1012【俄文版《大同集》】
- 1015 1013【沙俄军户】
- 1016 1014【关窗户】
- 1017 1015【文青可汗】
- 1018 1016【马达加斯加岛的消息】
- 1019 1017【祖国是中国】
- 1020 1018【“聪明”国王】
- 1021 1019【新广城】
- 1022 1020【晋王很近】
- 1023 1021【财政充裕】
- 1024 1022【吉别可】
- 1025 1023【阔孜少年和巴彦美人】
- 1026 1024【罐头、橡胶与发电机】
- 1027 1025【铜壳罐头】
- 1028 1026【中国的“印度公司”】
- 1029 1027【炒股的韩王】
- 1030 1028【股票经纪人】
- 1031 1029【整顿金融】
- 1032 1030【广交所之狼——郑芝龙】
- 1033 卡文
- 1034 1031【乡士与村吏】
- 1035 1032【日本锁国】
- 1036 1033【长州藩与住友家】
- 1037 1034【江户海战】
- 1038 1035【尊王讨贼】
- 1039 1036【皇帝要北海道】
- 1040 1037【女天皇与和尚太上皇】
- 1041 1038【幕府副将军】
- 1042 1039【攻城与内讧】
- 1043 1040【投降输一半】
- 1044 1041【虾夷县】
- 1045 1042【南京棚户区改造】
- 1046 1043【识字班】
- 1047 1044【西域战事】
- 1048 1045【螳臂当车】
- 1049 1046【纵马戈壁】
- 1050 1047【被踩死的国王】
- 1051 1048【李白的出生地】
- 1052 1049【葱岭回来了】
- 1053 1050【实地调查才靠谱】
- 1054 1051【大宛,大宛!】
- 1055 1052【心怀故国】
- 1056 1053【勇猛骁骑】
- 1057 1054【步兵对重骑】
- 1058 1055【连锁反应】
- 1059 1056【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
- 1060 1057【太子爷体察民情】
- 1061 1508【忆往昔】
- 1062 1059【圣人无情】
- 1063 1060【爪哇一统】
- 1064 1061【西域安定】
- 1065 1062【终章一】
- 1066 1063【终章二】
- 1067 1064【终章三】
- 1068 1065【终章四】
- 1069 1066【终章五】
- 1070 【后记一】
- 1071 【番外二】
- 1072 【番外一】
- 1073 【后记一】
- 1077 【番外五】
- 1078 【番外六】
- 1079 【番外七】
- 1080 【番外八】
- 1081 【番外九】
- 1082 【番外十】
- 1083 【番外十一·终】
- 1084 新书《北宋穿越指南》已发布
隐藏
显示工具栏
739【天理论】
739【天理论】
留在古吉拉特的潘蔚,每天都从皇太子口中,得知更多关于莫卧儿的消息。
他在工作笔记中写道:
“印度莫卧儿国,已完成建制分权,但此制度漏洞百出。”
“地方各省,设置省督,犹如前明之督抚。省督之下,有苏巴达尔与迪万。苏巴达尔,可视为布政使。迪万,专掌一省之财政。”
“莫卧儿国皇子,皆受封为总督。一人管理一省,或一人管理数省。亦有宗室或勋贵,被莫卧儿君主封为省督,此等勋贵必然家住德里或阿拉格,其家人如同被君王掌握的人质。”
“然则,莫卧儿皇帝已老迈昏聩。各省之省督,权位愈重,可自行铸币,可随意任命官员。省督之升迁更替,期限不断延长。长此以往,不出百年,省督或为州牧,呈汉末割据之局面……”
省督割据独立,就会变成土邦,大约再过五十年便陆续出现。
当然,还有其他土邦形式。
一种是拉杰普特人,也就是上千年来,陆陆续续抵达印度的外来民族。他们拥有自己的地盘,拥有自己的军队,在莫卧儿帝国保持相对独立。
一种是资本地主与军事集团结合。随着莫卧儿的商业发展,地主不断侵蚀权力,甚至获得商税征收权,渐渐有了商人和银行家的身份。长期的战争和混乱,导致传统军事体系衰落,地方实力派开始训练西式雇佣兵。这种模式很费钱,得向商人借贷,渐渐的军事集团跟商人地主结为共同体。
英国殖民印度的时候,印度遍地是土邦,形成原因就是以上三种。
此时的莫卧儿,还处于皇帝集权的巅峰,但已经出现统治崩溃的征兆。
根本原因,是沙贾汗的穷兵黩武,掏空了整个帝国的财政,迫切需要停下来修养生息。为了缓解中央财政压力,不断给省督更大权力,让省督自己在地方弄钱养兵。
下一任皇帝,首先要做的,就该是收权和裁军。
然而实际情况是,皇帝还没死,只是病重了,四个皇子就开始打仗。军队数量越打越多,省督权力越打越大,养蛊上位的新皇帝,又面临此起彼伏的起义军。不但不能裁军,还得继续扩军,扩军之后更不能裁,只能对外用兵转嫁内部矛盾。
于是,泰姬生的那个不孝子,将莫卧儿帝国领土扩张到巅峰。此人一死,地方失控,省督纷纷割据为土邦,中央再也无法掌控各省的军政大权。
英国东印度公司,趁机跟土邦勾结,疯狂攫取巨额利润。
如今的莫卧儿,地方官还都非常听话。
皇帝沙贾汗热情接待中国使团,首都的贵族们立即响应,争相拜访使节团成员,隔三差五设宴款待。使团返回的路上,地方官员也殷勤接待,生怕怠慢了皇帝的贵客。
如此情形,不存在任何危险,皇帝罩着使团便无人敢动。
无惊无险的回到船上,潘蔚递交自己的工作报告,其他人也将沿途所见汇总上交。
下一站,波斯。
跟莫卧儿帝国一样,萨菲波斯也正处于全盛时期,君主集权体制已经到了巅峰状态。
波斯国王阿巴斯二世,集政治、军事、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甚至,全国大部分土地,都被宣布归王室所有,部分土地以禄田的形式分封给官吏。而农民,无权拥有土地。
阿巴斯二世励精图治,不但持续收复失地,而且兴修水利、改良耕作、减轻赋税、鼓励工商、修筑驿道、奖掖文艺……就整体而言,国力已经远超莫卧儿,难怪能从莫卧儿手中夺回坎大哈。
别看这是个绿教国家,社会风气其实非常开放,甚至绘画作品当中,经常出现**的女子。
潘蔚给予波斯极高的评价,在工作笔记中写道:“波斯古国,非浪得虚名也。此国文化昌盛、人民富庶、商贾云集、百业俱兴。国民洁净自爱,街市并无污秽,较之莫卧儿国,有天壤云泥之别……”
一句话,萨菲波斯属于文明国度,能把莫卧儿甩出八条街。
就连奥斯曼帝国,都被此时的波斯给吊打。从奥斯曼手中,波斯接连收复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库尔德斯坦、苏摩尔、巴格达等地。又把葡萄牙殖民者,彻底赶出了霍尔木兹海峡。
亲卫首领郑大用,也在笔记中写道:“波斯之兵,军容整肃,城市驻军亦如此。更兼幅员辽阔,兵源不竭,非遇内乱,不可强攻。”
来自钦天院的蔡云程,却写出完全不同的评价:
“波斯土地,皆属王室。此国官吏,并无俸禄,由君王赏赐禄田。此非先秦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周天子分封诸侯而已。官吏所得禄田,岂愿退还给君王?如此,必致官吏世袭,终而控制地方,形成大小诸侯。诸侯愈多,便与君王离心离德。”
“此国小民,无权拥有土地。无恒产者,无恒心也,民心必不在君王。乡野所见,多有饥民,卖儿卖女者众,自是民不聊生之状。不出五十年,波斯必乱,分崩离析之日近矣。”
“嗟夫,我国圣天子,何其贤明也!陛下出自布衣,深悉小民之心,更悟得天心即民心之至理。遂作《三原论》,阐述君臣民之大道,如此大同社稷方能永世安定。波斯君臣,不知此道,视农民而如草芥,焉有不亡国之理?”
潘蔚的着眼点,是波斯的城市和市民阶层。
蔡云程的着眼点,却是波斯乡下的广大农民。
历史上,萨菲波斯的衰落,正是源于农民起义,奥斯曼帝国趁机入侵。
夜间,二人饮酒闲聊。
蔡云程笑着说:“如今的波斯,恰似前明的万历中期。城市何其繁荣,商业何其兴旺,文化何其昌盛,农民……何其悲惨!你是富家大户出身,自然只看到波斯城市的光鲜。我却来自乡野农家,知道农民没了活路,那是真的要揭竿而起的。”
“蔡兄夸大其词了,”潘蔚不以为意,“我看这波斯,虽不沐圣贤教化,却也已经非常难得。我向城中商贾打听,都说此国君王,是一位仁慈贤明的君主。便是城中小民,也对波斯皇帝称颂有加。你我这次出海,沿途经历大小国度,有哪个比得上波斯的?”
蔡云程不屑道:“我看啦,你的中小学都白念了,根本就不认真领会《三原论》。农民才是国之基石,而波斯农民,连拥有土地的权力也无。这个波斯皇帝或者仁慈,那下一个呢?下下一个呢?遇到仁慈皇帝,波斯农民也已贫弱至此。你看那海港城市当中,有一条街专设人市,皆因农民卖儿卖女所致。再换上个暴君,农民求生不得,那就只能求死了。奋死举义,揭竿而起,杀了皇帝再造乾坤!”
潘蔚无法辩驳,只能说道:“危言耸听,危言耸听!”
蔡云程冷笑道:“我危言耸听?这繁花似锦的波斯,其实连大明都不如。大明再是腐败,至少农民子弟苦读,还有科举做官的机会。而波斯呢?官吏皆为世袭,农民毫无出头之日!”
潘蔚明显多喝了几杯,醉话脱口而出:“既为农民,安心种田便是了,还要什么出头之日?”
“去你娘的,你再说一遍试试!”蔡云程勃然大怒。
潘蔚自知失言,尴尬赔笑道:“是我不对,自罚三杯。哈哈,自罚三杯。”
蔡云程拂袖离去,已对潘蔚厌恶至极。
醉话,才是心底话!
回到自己屋里,蔡云程奋笔疾书:“陛下布衣起于江西,聚民心而涤污秽,重开朗朗之乾坤。而分田之政,为士绅富户所恶。田连阡陌,奴仆成群,此人之欲者。当今朝廷诸公,贫贱出身者多,而能‘存天理,灭人欲’者几何?有朝一日,或化为豺狼,饱食天下民脂民膏也。吾辈士子,当谨记陛下教诲,谋天下万民之福。便千夫所指,亦当坚守本心!”
虽然有些喝醉了,但蔡云程的思路越来越清晰,他继续写道:
“圣贤有言,存天理,而灭人欲。食君禄,分君忧,食民禄,勤民事,便是天理。士农工商,各尽其责,便是天理。一朝得势,为官为吏,贪婪索取,便是人欲。为民富有,兼并土地,蓄养奴仆,便是人欲!”
“存天理而灭人欲者,既为谨遵三原之论。三原公论,田政为首。破坏田政者,祸国害民之辈也,当人人得而诛之!满朝公卿,乡野豪右,狼子野心者不少,当时时警惕其祸乱天下。”
“吾就读于金陵大学之时,曾查阅前明档录。一条鞭法改革,源于大明官田之废。而大明官田之废,在于公卿豪右侵占官田。此种侵占,占其田而不纳其赋。大同新朝之田政,不许土地买卖,此与大明官田并无二致。当谨防公卿豪右,侵吞民田而不买,破坏田政又无罪!”
啥叫侵吞民田而不买?
就是百姓破产了,只能卖田求活。而大户人家,不敢破坏田政,于是不交易土地所有权,把土地永久租赁给大户,自己变相成为大户的佃农——明代的官田,就是这样被侵占的。
蔡云程已经决定,等回到南京,就上疏请求陛下,把田政的漏洞给补上。
至少,从法律层面补上。
今后即便田政败坏了,遇到敢作敢为的官员,也有十足的法律依据对豪右动手。
接下来的旅行途中,蔡云程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他打算创立一个学术派别,或许可以称为“天理派”,认真贯彻赵瀚的制度就是存天理,破坏赵瀚的制度就是违背天理,就是被人欲支配的伪君子!
他在工作笔记中写道:
“印度莫卧儿国,已完成建制分权,但此制度漏洞百出。”
“地方各省,设置省督,犹如前明之督抚。省督之下,有苏巴达尔与迪万。苏巴达尔,可视为布政使。迪万,专掌一省之财政。”
“莫卧儿国皇子,皆受封为总督。一人管理一省,或一人管理数省。亦有宗室或勋贵,被莫卧儿君主封为省督,此等勋贵必然家住德里或阿拉格,其家人如同被君王掌握的人质。”
“然则,莫卧儿皇帝已老迈昏聩。各省之省督,权位愈重,可自行铸币,可随意任命官员。省督之升迁更替,期限不断延长。长此以往,不出百年,省督或为州牧,呈汉末割据之局面……”
省督割据独立,就会变成土邦,大约再过五十年便陆续出现。
当然,还有其他土邦形式。
一种是拉杰普特人,也就是上千年来,陆陆续续抵达印度的外来民族。他们拥有自己的地盘,拥有自己的军队,在莫卧儿帝国保持相对独立。
一种是资本地主与军事集团结合。随着莫卧儿的商业发展,地主不断侵蚀权力,甚至获得商税征收权,渐渐有了商人和银行家的身份。长期的战争和混乱,导致传统军事体系衰落,地方实力派开始训练西式雇佣兵。这种模式很费钱,得向商人借贷,渐渐的军事集团跟商人地主结为共同体。
英国殖民印度的时候,印度遍地是土邦,形成原因就是以上三种。
此时的莫卧儿,还处于皇帝集权的巅峰,但已经出现统治崩溃的征兆。
根本原因,是沙贾汗的穷兵黩武,掏空了整个帝国的财政,迫切需要停下来修养生息。为了缓解中央财政压力,不断给省督更大权力,让省督自己在地方弄钱养兵。
下一任皇帝,首先要做的,就该是收权和裁军。
然而实际情况是,皇帝还没死,只是病重了,四个皇子就开始打仗。军队数量越打越多,省督权力越打越大,养蛊上位的新皇帝,又面临此起彼伏的起义军。不但不能裁军,还得继续扩军,扩军之后更不能裁,只能对外用兵转嫁内部矛盾。
于是,泰姬生的那个不孝子,将莫卧儿帝国领土扩张到巅峰。此人一死,地方失控,省督纷纷割据为土邦,中央再也无法掌控各省的军政大权。
英国东印度公司,趁机跟土邦勾结,疯狂攫取巨额利润。
如今的莫卧儿,地方官还都非常听话。
皇帝沙贾汗热情接待中国使团,首都的贵族们立即响应,争相拜访使节团成员,隔三差五设宴款待。使团返回的路上,地方官员也殷勤接待,生怕怠慢了皇帝的贵客。
如此情形,不存在任何危险,皇帝罩着使团便无人敢动。
无惊无险的回到船上,潘蔚递交自己的工作报告,其他人也将沿途所见汇总上交。
下一站,波斯。
跟莫卧儿帝国一样,萨菲波斯也正处于全盛时期,君主集权体制已经到了巅峰状态。
波斯国王阿巴斯二世,集政治、军事、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甚至,全国大部分土地,都被宣布归王室所有,部分土地以禄田的形式分封给官吏。而农民,无权拥有土地。
阿巴斯二世励精图治,不但持续收复失地,而且兴修水利、改良耕作、减轻赋税、鼓励工商、修筑驿道、奖掖文艺……就整体而言,国力已经远超莫卧儿,难怪能从莫卧儿手中夺回坎大哈。
别看这是个绿教国家,社会风气其实非常开放,甚至绘画作品当中,经常出现**的女子。
潘蔚给予波斯极高的评价,在工作笔记中写道:“波斯古国,非浪得虚名也。此国文化昌盛、人民富庶、商贾云集、百业俱兴。国民洁净自爱,街市并无污秽,较之莫卧儿国,有天壤云泥之别……”
一句话,萨菲波斯属于文明国度,能把莫卧儿甩出八条街。
就连奥斯曼帝国,都被此时的波斯给吊打。从奥斯曼手中,波斯接连收复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库尔德斯坦、苏摩尔、巴格达等地。又把葡萄牙殖民者,彻底赶出了霍尔木兹海峡。
亲卫首领郑大用,也在笔记中写道:“波斯之兵,军容整肃,城市驻军亦如此。更兼幅员辽阔,兵源不竭,非遇内乱,不可强攻。”
来自钦天院的蔡云程,却写出完全不同的评价:
“波斯土地,皆属王室。此国官吏,并无俸禄,由君王赏赐禄田。此非先秦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周天子分封诸侯而已。官吏所得禄田,岂愿退还给君王?如此,必致官吏世袭,终而控制地方,形成大小诸侯。诸侯愈多,便与君王离心离德。”
“此国小民,无权拥有土地。无恒产者,无恒心也,民心必不在君王。乡野所见,多有饥民,卖儿卖女者众,自是民不聊生之状。不出五十年,波斯必乱,分崩离析之日近矣。”
“嗟夫,我国圣天子,何其贤明也!陛下出自布衣,深悉小民之心,更悟得天心即民心之至理。遂作《三原论》,阐述君臣民之大道,如此大同社稷方能永世安定。波斯君臣,不知此道,视农民而如草芥,焉有不亡国之理?”
潘蔚的着眼点,是波斯的城市和市民阶层。
蔡云程的着眼点,却是波斯乡下的广大农民。
历史上,萨菲波斯的衰落,正是源于农民起义,奥斯曼帝国趁机入侵。
夜间,二人饮酒闲聊。
蔡云程笑着说:“如今的波斯,恰似前明的万历中期。城市何其繁荣,商业何其兴旺,文化何其昌盛,农民……何其悲惨!你是富家大户出身,自然只看到波斯城市的光鲜。我却来自乡野农家,知道农民没了活路,那是真的要揭竿而起的。”
“蔡兄夸大其词了,”潘蔚不以为意,“我看这波斯,虽不沐圣贤教化,却也已经非常难得。我向城中商贾打听,都说此国君王,是一位仁慈贤明的君主。便是城中小民,也对波斯皇帝称颂有加。你我这次出海,沿途经历大小国度,有哪个比得上波斯的?”
蔡云程不屑道:“我看啦,你的中小学都白念了,根本就不认真领会《三原论》。农民才是国之基石,而波斯农民,连拥有土地的权力也无。这个波斯皇帝或者仁慈,那下一个呢?下下一个呢?遇到仁慈皇帝,波斯农民也已贫弱至此。你看那海港城市当中,有一条街专设人市,皆因农民卖儿卖女所致。再换上个暴君,农民求生不得,那就只能求死了。奋死举义,揭竿而起,杀了皇帝再造乾坤!”
潘蔚无法辩驳,只能说道:“危言耸听,危言耸听!”
蔡云程冷笑道:“我危言耸听?这繁花似锦的波斯,其实连大明都不如。大明再是腐败,至少农民子弟苦读,还有科举做官的机会。而波斯呢?官吏皆为世袭,农民毫无出头之日!”
潘蔚明显多喝了几杯,醉话脱口而出:“既为农民,安心种田便是了,还要什么出头之日?”
“去你娘的,你再说一遍试试!”蔡云程勃然大怒。
潘蔚自知失言,尴尬赔笑道:“是我不对,自罚三杯。哈哈,自罚三杯。”
蔡云程拂袖离去,已对潘蔚厌恶至极。
醉话,才是心底话!
回到自己屋里,蔡云程奋笔疾书:“陛下布衣起于江西,聚民心而涤污秽,重开朗朗之乾坤。而分田之政,为士绅富户所恶。田连阡陌,奴仆成群,此人之欲者。当今朝廷诸公,贫贱出身者多,而能‘存天理,灭人欲’者几何?有朝一日,或化为豺狼,饱食天下民脂民膏也。吾辈士子,当谨记陛下教诲,谋天下万民之福。便千夫所指,亦当坚守本心!”
虽然有些喝醉了,但蔡云程的思路越来越清晰,他继续写道:
“圣贤有言,存天理,而灭人欲。食君禄,分君忧,食民禄,勤民事,便是天理。士农工商,各尽其责,便是天理。一朝得势,为官为吏,贪婪索取,便是人欲。为民富有,兼并土地,蓄养奴仆,便是人欲!”
“存天理而灭人欲者,既为谨遵三原之论。三原公论,田政为首。破坏田政者,祸国害民之辈也,当人人得而诛之!满朝公卿,乡野豪右,狼子野心者不少,当时时警惕其祸乱天下。”
“吾就读于金陵大学之时,曾查阅前明档录。一条鞭法改革,源于大明官田之废。而大明官田之废,在于公卿豪右侵占官田。此种侵占,占其田而不纳其赋。大同新朝之田政,不许土地买卖,此与大明官田并无二致。当谨防公卿豪右,侵吞民田而不买,破坏田政又无罪!”
啥叫侵吞民田而不买?
就是百姓破产了,只能卖田求活。而大户人家,不敢破坏田政,于是不交易土地所有权,把土地永久租赁给大户,自己变相成为大户的佃农——明代的官田,就是这样被侵占的。
蔡云程已经决定,等回到南京,就上疏请求陛下,把田政的漏洞给补上。
至少,从法律层面补上。
今后即便田政败坏了,遇到敢作敢为的官员,也有十足的法律依据对豪右动手。
接下来的旅行途中,蔡云程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他打算创立一个学术派别,或许可以称为“天理派”,认真贯彻赵瀚的制度就是存天理,破坏赵瀚的制度就是违背天理,就是被人欲支配的伪君子!
正在加载...